二十世纪以来国内古外销瓷研究回顾
浅析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品类与风格变化
浅析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品类与风格变化
孙佳乐
【期刊名称】《陶瓷》
【年(卷),期】2024()3
【摘要】瓷器与文明的联系长久而深远,是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之一。
瓷器作为一种古老的人造材料,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对全世界人类文化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和多样的变革。
在古代,中国陶瓷作品开始出口到其他国家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的外销瓷器作为主要的商品出现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
在这个过程中,外销瓷品种的变化、装饰的变化、使用功能的变化以及市场的变化都推动着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发展与变化。
【总页数】4页(P63-66)
【作者】孙佳乐
【作者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外销瓷神话--浅析景德镇青花外销瓷及其艺术魅力
2.浅伐轻刀弄水儿高樯巨舶开洋贾——中国古代外销瓷及克拉克瓷简介
3.伊万里风格:中国、日本和欧洲的混血儿——中国外销瓷影响下的彩绘瓷研究
4.碧落琼海共一色珍瓷为媒传海外——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古代外销瓷
5.中国古代外销瓷中的开光装饰研究——以克拉克瓷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越窑青瓷外销的研究回顾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 : G 1 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1 5 1 ( 2 0 1 6 )4 5 - 0 0 5 4 — 0 5
越窑青瓷成熟于东汉,三 国两晋发 展鼎盛,经
一
历战 乱、萎缩后 ,晚唐 五代复兴全盛 ,宋 以后急转 而衰落。外销瓷,自唐末开始源 源不断地输出海外,
“ 文 革 ”的十年 ,是各项工作停滞 的十年 ,党 的 十 一届 三 中全 会后 ,备 领 域 的研 究 纷纷 复 苏 , 之前停 滞 的外销 瓷研 究也重 新 开展起 来 。考古工
作有序 开展 ,针对不同 的窑系进行 了系统的调 查,
逐步 理清 了中国 陶瓷发 展 的基 本情况 ,阶 段性 成 果编 著 了 《 中国 陶瓷史 》 , 是 对新 中国成 立 后古 陶 瓷工作 的 集 中展 示 ,全面 、科 学 的 阐述了 我国
崎敬《 唐五代陶瓷器 的外销 》 等,其中以三上次 男先 生的 《陶瓷之 路 》为代 表 ,作 者以 多年 的考 古 调 查、考 察资 料 ,用大 量 的事 实论述 了中国的
瓷器 ,沉没于 9 6 8年以后 的井里汶沉船。新材料 的
出现 引起了世界备地学者的兴趣 ,国外 针对 我国外 销瓷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发表了较多的论文、专著、 图录 ,这部分的研究成 果也被 引入中国,多方结合 而开拓思路 。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还专门组 织翻 译 了两本海外研 究外销瓷的论文 集 《 中国古外销 陶
年 来 ,随 着 越 窑 青 瓷研 究 的不 断深 入 和 一 些 项 目课
就由我国的海舶或经阿拉伯商人之手传到印度、波 斯,并 由波 斯到达埃 及,以 至非 洲 的东部与北部,
古代德化外销瓷
畅销国际市场的古代德化外销瓷器畅销国际市场的叶文程徐本章瓷器是我国古代发明之一,远在唐代即以新兴的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东销日本,西销印度,波斯乃到于埃及。
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的输出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福建省德化县是我国古代南方著名的产瓷地区之一,瓷器外销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根据国外调查、发掘出土的有关资料,德化窑的产品,自宋代以来,就已大销往国外,销售范围遍及亚洲东部、南部、西部各国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
“在怯尼亚以南的坦噶尼喀境内,就出土了德化窑青花瓷器。
”“1964年以来,在菲律宾遗址与墓葬中就发现了数千件较完整或能够复原的德化窑瓷器。
其中以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离马尼拉约五十英里)、民都洛的加莱拉港等遗坦最为集中。
”而在“印度尼西亚全境内都发现有中国的青白瓷影青),……从景德镇影青瓷器到德化瓷器都有。
德化瓷器在西里伯斯和爪哇就出土过不少。
……位于加坦克曼丹岛北部的东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地方,也曾经发现过大是的德化窑瓷器”①目前,全县发现的宋至清古瓷窑址一百八十五处,其中五十八处发现有外销瓷产品,可见德化瓷器外销之旺盛及在我国陶瓷外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研究古代德化瓷器的外销对探索我国特别是泉州港和南方几个重要港口的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无疑是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古代德化窑外销的主要产品宋元时期:(一)军持(或称军持壶、净瓶,是一种专供外销的特殊器物。
)发现于碗坪仑、屈斗宫、后坑垅、后垅仔等宋元时代的窑址中,其出土的军持标本,有的与韩槐准在《南洋遗留的中国古外销陶瓷》一书中所介绿的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博物院陈列的相同①。
有的与在东爪硅出土的一样,②。
在菲律宾马尼拉圣安娜,贝湖西端的内湖,民都洛的加莱拉等遗址也有发现。
③(二)盒(或称粉盒)。
宋元时代的德化窑已大量生产,在屈斗宫、碗坪仑、后垅仔、家春岭、内坂、大垅口、尾林、太平宫、墙坪山、湖枫林、潭仔边等窑址均有大量发现。
论衡——中国古陶瓷的外销与海上丝绸之路
论衡——中国古陶瓷的外销与海上丝绸之路作者:孟原召一概说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商周时期已生产出原始瓷器,至东汉晚期烧造出了成熟瓷器;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隋唐五代时期达到了新的水平,并形成了以“南青北白”为主要特征的制瓷手工业分布格局;宋元时期制瓷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类别增多,达到了空前繁荣;明清时期的瓷业格局有了新的变化,尤以景德镇窑的发展最为突出,产品则以青花瓷器为主,还有丰富多彩的彩瓷和单色釉瓷等1 。
中国古代的瓷器,不仅受到国内人们的普遍喜爱和广泛使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同时,也受到了外国人的欢迎,是海外贸易中十分重要的输出商品,在古代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海外地区发现的中国古代瓷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应属于非商品类瓷器,如赏赐品、礼品等,此类数量有限;另一类则是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瓷器,这类最为常见,而且数量非常大,一般称之为“外销瓷”2,也有学者称为“贸易陶瓷”、“外贸瓷”等 3,本文所论即是这类外销瓷器。
中国古陶瓷的外销,是与古代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亦即“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这在历史文献记载和文物考古资料中均有明确反映。
中国同海外地区的交通和商贸往来由来已久。
秦汉时期,岭南已与海外地区有一定贸易往来 4,《汉书·地理志》记述了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抵达印度、东南亚地区的海上航线,并载有黄门设“长”,“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赉黄金杂缯而往”5。
隋唐五代以来,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6,海外交通得以迅速发展7,特别是唐代以来海外贸易逐渐繁荣8 。
随着制瓷技术的发展与海外市场的需要,陶瓷器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之一 9。
这在当时文献中已有记载,如宋代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记之曰“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
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10;赵汝适《诸蕃志》中多次提到“番商兴贩”用“瓷器”、“青白器”、“青瓷器”等博易 11;元人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贸易之货用“青器”、“粗碗”、“青瓷器”、“青白碗”、“青白花器”、“处器”、“青处器”、“青白处州瓷器”等12 ,可见宋元时期中国陶瓷器已在海外不少地区使用。
中国陶瓷外销史
中国陶瓷外销史据考证,至迟从9世纪下半期,即唐末、五代时,我国陶瓷开始运往国外,在陆上丝绸之路所到的西亚,海上唐代东西洋航路所及之处,都发现唐瓷碎片。
记录了古代陶瓷外销的踪迹。
1974年,宁波余姚江唐代出海口附近发现一条沉船,在船体中和附近发现了几百件越窑瓷绕器和长沙窑青釉褐彩器,据考证,这是一条从明州(今浙江宁波)由海上去朝鲜、日本时遭难沉没的唐船。
1954—1969年,日本玄海滩先后发现我国唐三彩长颈贴花瓶碎片;1968年奈良市大安寺烧土层中发现唐三彩陶器。
巴基斯但卡拉奇东郊发现我晚唐时期的越窑青瓷壶和长沙窑碗;在阿里卡美发现唐柬、五代的越窑青瓷。
印度尼西亚也出土有唐代越窑、长沙窑器和三彩陶器。
马来西亚的彭亨、发现唐代四耳瓷尊。
波斯湾的阿拉伯重要港口席拉夫,出土大量中国唐代白瓷和越窑青瓷瓷片。
伊拉克的萨马拉,在古遗址中发现中国的白瓷、青瓷和三彩陶器碎片。
埃及上京福斯塔特城,也发现许多中国唐代瓷器碎片。
到了宋代,瓷器对外输出有增无减。
据南宋·赵汝适《诸蕃志》记载,当时中国与世界15个地区和国家用瓷器进行贸易。
元代瓷器的出口情况,在汪大渊《岛夷志略》里有较详细的记载,其中提到的国家有今日本、菲律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伊朗等。
外销的瓷器,主要是“青瓷”、“青白瓷”、“青白花瓷”、“处州瓷”四类。
明代瓷器继续大量输出,主要有四个途径,明朝政府对外国的赠予——礼品;各国使臣回程时的贸易;永乐、宣德年间郑和8次的远洋贸易;民间海外贸易。
从现有材料看,中间明代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遍及亚、非、欧、美各洲,世界上数不清的博物馆,都藏有中国明代瓷器。
清代前期,大体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国瓷器在世界各地,特别在欧洲,已经成为上层贵族夸耀财富的手段。
输出的途径,最多的是赠予和贸易。
赠予,主要是官窑器;贸易输出“主要是民窑器:有文献记载,1774年,仅英国伦敦就至少有52家经销和承接委托定制中国瓷器的商号;1780年,英国向中国定购瓷器80万件。
中国外销瓷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销瓷的发展历程话说中国外销瓷,那可真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就像咱们老话说的,“瓷器是中国的名片”,这话一点不假。
从唐代那会儿起,咱们中国的瓷器就开始走出国门,漂洋过海,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宝贝。
那时候,咱们国家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哪一个不是赫赫有名?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就连外国人也为之倾倒。
据说,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就开始向外输出,到了晚唐五代到宋初,那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
你想啊,那时候的瓷器,就像是现在的奢侈品一样,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宋元到明初,是咱们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候的瓷器,品种更加丰富,质量也更加上乘。
特别是元代的青花瓷,那可是瓷器中的佼佼者。
那时候的工匠们,真是巧夺天工,把青花图案画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就爱不释手。
这些青花瓷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大量出口到国外,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到了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那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
这时候的瓷器,不仅数量多,品种全,而且质量也是杠杠的。
景德镇的青花瓷、彩瓷,广东石湾的瓷器,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名字?这些瓷器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更是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特别是那些为外国王室定制的纹章瓷,更是精致得让人叹为观止。
那些瓷器上的图案,有的是家族徽章,有的是公司标志,每一个都充满了个性和特色。
那时候的瓷器,不仅满足了外国人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你想啊,那时候的欧洲,正是对中国文化痴迷的时候。
他们看到这些精美的瓷器,就像是看到了中国的缩影一样,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所以,那时候的中国瓷器,在欧洲市场上是供不应求,简直就是抢手货。
当然啦,中国瓷器的外销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因为海上的风浪,有些瓷器在运输过程中就损坏了。
但即便如此,那些幸存下来的瓷器,还是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珍宝。
他们把这些瓷器视为艺术品,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供人观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瓷器的外销也经历了起起伏伏。
外销瓷内外有别现象
外销瓷内外有别现象历史上,中国瓷器的大量出口延续了很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瓷器的制造也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个就是外销瓷。
如今在欧洲很多地方都能见到中国古代的外销瓷。
这些散布在欧洲很多地方的外销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的很多样式、图案都是特殊的,在中国国内见不到。
例如,有些外销瓷上有国外贵族的家族徽章;今天中国人常用的马克杯,也就是直筒型带弯把的杯子,在那个年代不见于中国,在欧洲却很多;再如有一种磁盘,双层中空,可以灌热水保温;等等。
如今在欧洲仍能看到的当年中国外销瓷,对于不了解中国瓷器历史的人来说,有时候会怀疑这些瓷器是不是中国造的。
因为,它很容易产生一个联想,既然是中国人造的,为何在中国国内从来没有见过?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思维定势,现代人似乎不能想象,在200年以前,中国的制造业就会有像今天一样的委托加工。
中国当年内外有别的外销瓷,其实很早以前就开始了,最初是针对阿拉伯世界等地。
现在我们在阿拉伯地区还能看到不少特殊形态的中国瓷器。
但是,销往阿拉伯的瓷器,有些形制、图案也能在国内看到。
这说明销往阿拉伯地区的瓷器,内外有别的界限还不是非常明显。
只是因为某些阿拉伯形制、图案的瓷器,在瓷器的使用目的上,与中国国内差别较大,因而市场不大,销售不广,存留不多。
等到中国瓷器向欧洲大量出口的时候,这种内外有别的现象则非常明显,因此才会形成有些外销瓷在国内根本看不到,让人怀疑究竟是不是中国造的。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说一个当今的例子。
当今世界陶瓷界最著名的品牌之一,是英国的威基伍德。
威基伍德是英国皇家瓷器的供应商,产品价格很贵。
在以前的文章里,我曾经提到,威基伍德产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在中国生产的。
这个世界陶瓷名牌,利用了中国人在陶瓷领域的众多人才和经验,同时还利用了中国便宜的劳动力。
而所有的威基伍德产品,几乎都销往中国以外,在国内能见到的不多,仿制品也几乎没有。
威基伍德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委托加工时,有一套特殊的管理方式。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
【搜集整理】我国外销瓷概述陈颢外销瓷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2012年11月,在美丽的海南省万宁市由中国古陶瓷学会和海南省文物局主办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从南海出水古陶瓷引发对中国外销瓷的历史、时代、窑口、外销港口、路线及中外陶瓷技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
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简要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人物凤尾樽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出水瓷器:清代康熙青瓷一、外销瓷的历史年代外销瓷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主要以陆路运输为主。
唐代,中国陶瓷由海上陶瓷之路远销世界各国,其外销瓷主要是以长沙窑青釉彩绘瓷或青瓷和越窑青瓷为主。
唐朝统治者对扬州的海外贸易十分重视,唐文宗(827~840年)时曾下诏:“南海番舶,本以慕化而来,固在接以人恩,使其感悦……其岭南,福建及扬州番客,宜委节度观察使长存问,除舶脚收市进奉外,任其往来流通,自为交易。
不得重加率税。
”当时对海外商人来华贸易实行保护和奖励政策,从而促进了随后的瓷器贸易昌盛与发展。
宋、元时期,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对外贸易进一步加强,中国陶瓷的外销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宋、元时期的外销瓷以龙泉窑系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元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
另外,还有磁州窑系、耀州窑系、建窑系瓷器及福建、广东沿海专烧外销瓷的瓷窑产品。
明代尽管一度实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海”,但中国陶瓷的输出并不曾停止,永乐、宣德时期,郑和七下西洋,进一步促进了海上对外贸易的发展,外销瓷不但大量输出到亚洲、非洲各国,而且自明代晚期开始倾销欧洲诸国。
明中叶以后直至清代,很多外国商人到中国收购或订购瓷器,而且数量之大难以想象。
明、清时期的外销瓷主要是景德镇的青花瓷和釉上彩瓷。
许多瓷器的装饰图案是按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画工精心摹绘的,题材大致包括纹章(又称徽章,见图八)、人物故事、船舶及码头风景(见图九)、动物花卉等。
清康熙年开始,一种以景德镇生产的素白瓷为胎,在广州加以彩绘的“广彩”即属于这一类。
明末清初漳州窑瓷器的外销研究
明末清初漳州窑瓷器的外销研究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14期摘要:明代中后期,随着漳州月港逐渐发展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漳州窑瓷器远销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重要的对外输出产品。
文章通过搜集和梳理漳州窑瓷器在海外遗存的情况,结合漳州窑外销瓷的风格特点,探析漳州窑瓷器作为外销瓷在明末清初时期能够远销海外的原因以及其对国内外制瓷业的影响。
关键词:漳州窑;外销瓷;月港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14.0350 前言漳州窑指福建漳州一带的民间窑场,生产的瓷器主供外销,活跃于明末清初时期。
窑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的九龙江流域的平和、华安、漳浦、南靖、诏安等县及邻近地区,窑址数多达百处。
漳州窑瓷器在国内遗址中较少发现,相反在国外,如日本、菲律宾、荷兰等地有大量的实物遗存。
以漳州窑系为中心的福建陶瓷文化在陶瓷外销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海外遗存的漳州窑瓷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内对漳州窑瓷器的认识尚处于初始阶段,虽在日本、东南亚、欧洲等地发现不少传世品和考古出水品,但海外学者普遍将这一类带有“砂足”底的瓷器定义为“汕头瓷”,日本学者也称作“吴须付染”等,而漳州窑的素三彩瓷器也被误认为是越南的产品。
直到20世纪初,福建省的一些博物馆先后在漳州平和南胜、五寨等明清古窑址考古发掘出“克拉克瓷”“汕头瓷”的实物标本,揭开了长期在海外被称为“华南三彩”“交趾瓷”等的瓷器,其产地是位于漳州的平和、华安、南靖等地。
1.1 漳州窑瓷器在欧洲的遗存中国与葡萄牙之间的贸易往来开始于明正德九年,而后葡萄牙虽被驱离广东沿海,但在利益驱使下,葡萄牙人还是在浙江、福建沿海设立非法贸易据点。
这些贸易点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漳州窑,更加便利了葡萄牙商船运送漳州窑瓷器至欧洲贩卖,这些商船有的在回航过程中沉没,船货中存在着漳州窑瓷器。
如考古沉船资料中显示的1625年沉没的“万历沉船”,船上打捞出漳州窑的青花碗和碟等瓷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装载漳州窑瓷器最多的一艘葡萄牙商船。
中国古代外销瓷器揭秘
中国古代外销瓷器揭秘许多人也许不知道,英语“china”一词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为“中国”,另一种解释就是“瓷器”。
由于精美而新奇的中国瓷器,博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称赞,所以操英语的国家干脆就把“瓷器”当作“中国”的同义词,而中国也由此博得了“瓷国”的赞誉。
中国瓷器作为中华民族宝贵历史遗产之一,其发明要比国外早1500年以上。
我国瓷器发明以后,大约在公元7世纪的唐代就开始向外大量的输出。
如出口到当时的朝鲜、日本、菲律宾、泰国、印度、伊朗、伊拉克、埃及和东非等地。
14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已远销到了世界各地。
我国古代瓷器外销的途径有陆路和水路两种。
水路又分为东南亚和西亚、东非两路。
随着瓷器的外销,我国的制瓷技术也随之外传。
陆路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运送瓷器的,而位于亚洲西部的伊朗(古名波斯)就是中转站之一。
中国和伊朗两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历史比较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
大概从公元7世纪起,中国瓷器便随同丝绸品一起沿着这条道路运往西方。
近年来,在伊朗的尼夏清尔等地考古工作者就发现有大量的中国唐代至清代的瓷器。
尼夏清尔位于伊朗东部,是古代东西交通的要冲。
这里的人民非常喜爱中国陶瓷,并视为珍品。
有个名叫拜哈奇的人,于公元1059年在他的著作里这样写道:“呼罗珊总督伊萨向哈里发的河沧?拉西德赠送了精美的中国官窑陶瓷二十件和一般陶瓷两千件。
这是哈里发宫廷从未见过的东西。
”在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曾有过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莫卧尔皇帝贾汗吉尔收藏有一只中国瓷盘,有一天被管理者不小心打碎了。
于是管理者便暗中派人到中国去买一只同样的瓷盘,以便交差。
两年过去了,派出去的人还没回来而皇帝却想起了这只盘子。
当他听说盘子被打碎时,非常生气。
在将管理者毒打一顿后,便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
后来皇帝决定发还给他四分之一被没收的财产,并给他五千里拉钱,要他出国去寻找类似的瓷盘,找不到就不准回国。
这个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在波斯国王那里找到了类似的盘子,并且花了一笔巨款说服波斯国王将盘了卖给了他。
走进外销瓷器,历史上为什么产生外销瓷器
走进外销瓷器,历史上为什么产生外销瓷器景德镇窑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每年至少有上百万的中国瓷器行销到国外,在西方人眼中,拥有中国瓷器已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西方人将自己的审美与需求融入中国瓷器,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风格与样式的瓷器。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碗存世量大国内博物馆收藏少何为贸易瓷?古代销往海外的中国瓷器,我们过去多称为“外销瓷”,而国际上惯用的名称则是“贸易瓷”。
学界对这种贸易瓷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缘起于海外沉船的发现及打捞,1976年的韩国新安海底沉船、1980年后印度尼西亚海域哈切尔沉船等相继发现以后,海外有不少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沉船及打捞物品。
景德镇窑青花楼阁花鸟纹花口盘贸易瓷存世量很大,但是国内的博物馆收藏贸易瓷的不多,许多瓷器当时就出口了,中国国内几乎就没有。
景德镇窑红地描金青花缠枝蕃莲纹碗(一对)明清时期中国瓷器行销世界至迟从唐代开始,中国陶瓷已大量销往海外。
宋元时期,贸易陶瓷的烧造窑场遍布东南沿海。
明初海禁严厉,通过“朝贡贸易”输出海外的陶瓷数量有限。
明代陶瓷的大规模外销始于明中期,自成化、弘治起,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并通过转运销往南亚、中东等地区。
正德以后,随着新航线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欧美地区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贸易格局自此改变。
明末清初,欧美地区已成为中国陶瓷最重要的外销市场,这一贸易格局在清初社会稳定后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强化,而贸易的主导权则在不同国家之间转换:17世纪,葡萄牙对华贸易衰落,荷兰后来居上,在中西陶瓷贸易中独占鳌头;18世纪,荷兰的优势地位又逐渐被英国所取代;此外,法国、瑞典、丹麦、美国、奥地利等国,都曾来华从事瓷器及各类商品贸易;与此同时,传统的亚洲区间贸易仍在延续。
漳州窑红绿彩团花阿拉伯文盘“应该说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每年都至少有上百万的中国瓷器行销到国外,这个数量相当大,在西方人眼中,拥有中国瓷器已经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从“华光礁I号”沉船看南宋德化外销瓷研究
从“华光礁I号”沉船看南宋德化外销瓷研究作者:刘超来源:《收藏与投资》2024年第06期摘要:瓷器一直被看作中国文化的象征,而外销瓷则是中国陶瓷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刻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
在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开放,中国瓷器的对外贸易得到了全方位发展。
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繁荣时期,它在中国陶瓷历史上,特别是销售方面,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
尤其是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陶瓷窑业蓬勃发展,生产的瓷器大多为出口而制。
南宋时期,德化外销瓷成为研究的焦点。
许多瓷器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沉入海底,而沉船中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华光礁I号”是我国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沉船,是一项宝贵的水下文化遗产。
大量南宋瓷器从水中被打捞出来,其中,德化窑的产品是外销瓷的重要代表。
这些器物丰富多样,造型精美,对研究南宋德化外销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外销瓷;南宋德化瓷;华光礁华光礁,曾被称为觅出礁,坐落在西沙群岛的中部南部。
礁石露出形成了一个东西向长16海里、南北向宽5海里的湖泊,深度为20米,当地渔民通常称之为“大筐”。
礁的背面设有一个狭窄的出水道,而南面则有两条较宽的水道,为船舶提供了一个避风的进出通道。
华光礁北侧的水道非常狭窄,稍大一些的船舶难以通过,而南侧的两个水道则相对较浅,而且曲折蜿蜒。
对于那些没有机械驱动,完全依赖人力和风帆的南行古代帆船而言,在南海冬季,逆风穿越南侧的曲折水道进入华光礁躲避风暴是相当困难的。
“华光礁Ⅰ号”的沉船位置位于礁盘内,靠近礁盘的西北方向,离礁盘外围最近的地方约为50米。
在高潮时,礁盘上的珊瑚群部分会浮出水面,而在低潮时则隐藏在水下。
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华光礁Ⅰ号”是在这里触礁并沉没的。
“华光礁Ⅰ号”这艘沉船被浅埋在珊瑚砂中,仅有其木制船体的底部结构还残存于水下,未发现任何上层甲板的踪迹,所有文物都集中在一起。
考古专家根据这一情况推断,沉没的船只不太可能是在礁盘内遭遇事故或被风浪冲入浅水区域的。
细解明清外销瓷器的历程和演变,(上)
细解明清外销瓷器的历程和演变,(上)为了光荣,为了梦想,为了财富,为了探险,扬帆起航,向着茫茫大海尽头的神秘东方,向着地球那边太阳升起的地方。
在大航海时代,西方发达国家从陆地走向了海洋,来到了古老而神秘的中国并带回了无数晶莹剔透的瓷器,中国精致的瓷器和其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当它们展现在走出了中世纪的西方人面前,一种巨大的震扑面而来。
从此,欧洲的中国世纪潮流就迅猛开始,势不可挡了。
中国的瓷器出口大概可以追溯到瓷器产生的同时代,目前已知的瓷器大宗出口是从唐代开始的。
早期的中国瓷器东销日本,西销东南亚,中亚,西亚乃至于非洲。
历代以来,瓷器一直是我国对外出口的重要商品,与丝、茶并誉于世界,在国际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中国瓷器真正划时代的大规模,长时间持续出口是从明代后期开始的。
明清时期,我国瓷器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瓷器制作技术日趋成熟,制作周期缩短,分工加细,开始具备根据用户需要大规模的快速生产。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是对景德镇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瓷器品种极大的丰富,制瓷工艺日臻成熟,制瓷技法日益提高,制瓷工艺水平达到了历史高峰。
瓷器不仅供国内各阶层人士使用,而且远渡重洋,销往亚洲、非洲、欧洲等不少国家和地区。
大规模的瓷器出口欧洲和美洲贯穿了明代嘉靖年间直到清代末期,从现存资料估计,中国从明代后期到清代末期出口西方的瓷器,保守的说也有1.5亿件以上。
大规模的瓷器出口,是与当时独特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密切相关的。
第一篇明清外销瓷器的历史背景和条件在西方,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被等同于中国看待,它的名字就叫“中国”(china) 。
在中国,在公元一世纪的汉代,就已经生产出了质地坚硬耐用的成熟青瓷。
几乎就从那时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古老木船把中国生产的瓷器带到了日本,东南雅,西亚和北非。
到了十六世纪,欧洲列强的海上风帆更开始将数以亿计的明清瓷器运向西方。
这条中西之间的海上瓷器之路,走的既远又长,带着光荣与梦想,带着泪与汗,血与火。
远去与归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瓷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中侨博”)是全国首家全面展示中国海外移民历史和现状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2014年开馆以来,大力开展了文物征集工作,海外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及文物收藏者踊跃捐赠,现已有藏品3万余件(套),包括瓷器类藏品400余件(套)。
这些瓷器类藏品有一部分为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起居所用[1],另有部分为清代和民国时期外销他国的瓷器,对于外销瓷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下面对该馆所藏有代表性的清代外销瓷作介绍和分析。
1.清康熙青花开光花卉纹盘敞口,板沿,平底,矮圈足。
口径25厘米,底径14.2厘米,高3厘米。
釉面光滑莹润。
全器花纹典雅,疏密有致,富于变化。
盘心绘假山花卉图案,边沿有六个扇形开光,开光之间以双线描边分隔。
开光内饰锦地,分别绘菊、梅、荷、兰等花卉,花卉的植株较小,与盘心图案相互衬托,又不至喧宾夺主,规避了克拉克瓷常见的“密不透风”的装饰效果(图一)。
“克拉克(kraak)”一词源自葡萄牙语远去与归来——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清代外销瓷王文欣(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100007)【关键词】外销瓷;清代;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品【摘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现有400多件(套)瓷器类藏品,其中包括多件清代外销瓷。
这些外销瓷涵盖了清代外销瓷的几类主要器型和纹饰,对外销瓷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它们不仅体现了一时的政治潮流、文化风尚、民间风俗,也见证了17—19世纪中外经济、贸易和民间的频繁往来,更是“中国制造”在瓷器领域适应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缩影。
caraack 或carraca,即“大舶”的意思。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一艘满载中国青花瓷器的葡萄牙商船,将这些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拍卖后,获得巨额利润,一时间这种青花瓷名声大噪,当时欧洲人不清楚它们的产地,就把它们称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典型特征是以中心纹饰为主、向外作放射状格状开光的青花纹样,开光有花瓣形、扇形、椭圆形或圆形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卉、花鸟、果实等图案[2,3]。
古代中国外销瓷与东南亚陶瓷发展关系研究
其次,东南亚陶瓷在受到中国外销瓷的影响后,逐渐实现了本土化发展。在 借鉴中国瓷器优点的基础上,东南亚陶瓷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审美观念,形 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文化。这种本土化进程不仅推动了东南亚陶瓷产业的繁 荣,还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互动关系表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促 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 度不断加深,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我们应该从这段 历史中汲取经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0世纪陶瓷外销的产品特点主要表现在器型、颜色、图案和工艺等方面。 这一时期,陶瓷器型繁多,包括碗、盘、壶、瓶、盆等,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 需求。陶瓷颜色则以青色、白色和黑色为主,质地细腻,光泽莹润。图案方面, 陶瓷产品多采用花卉、草木、鱼虫、鸟兽等自然元素,以及云纹、水波纹、缠枝 纹等抽象图案,具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工艺方面,这一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精湛, 烧制温度控制得当,产品坚固耐用,外观精美。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中国古代陶瓷外销的第一个高峰:9-10世纪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
中国古代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闻名于世。早在9-10世纪,中国 的陶瓷就已经开始大量外销,成为了当时全球贸易的重要商品。本次演示将探讨 这一时期陶瓷外销的规模和特点,以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在9-10世纪,随着中国陶瓷业的迅速发展,陶瓷外销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当 时,陶瓷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如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这些地区的窑口 烧制出的陶瓷器皿品质优良、品种丰富,深受海外市场的欢迎。据史料记载,这 一时期外销的陶瓷数量惊人,仅在广州一地,9世纪时陶瓷出口的数量就达到了 数百万件。
中国古代外销瓷中的开光装饰研究——以克拉克瓷为例
中国古代外销瓷中的开光装饰研究以克拉克瓷为例*刘悦平(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笔者以克拉克瓷为例,探讨了中国古代外销瓷的开光装饰艺术㊂克拉克瓷作为明末清初的一种外销瓷,在开光装饰方面呈现独特风格,深刻影响了多个国家的陶瓷装饰艺术㊂笔者从克拉克瓷的起源㊁风格渊源和开光装饰的形式入手,探讨其与传统装饰的异同,并探索其对日本陶瓷的影响以及开光装饰在当代的创新应用㊂关键词开光装饰克拉克瓷外销瓷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2-0114-03R e s e a r c ho nK a i g u a n g D e c o r a t i o n i nA n c i e n t C h i n e s eE x p o r t P o r c e l a i na n dT a k i n g C l a r kP o r c e l a i na sA nA x a m p l eL i uY u e p i n g(J i n g d e z h e nC e r a m i cU n i v e r s i t y,J i a n g x i,J i n g d e z h e n,333403,C h i n a)A b s r t a c t:T a k i n g C l a r k p o r c e l a i na s a ne x a m p l e,t h i s p a p e r d i s c u s s e s t h eK a i g u a n g d e c o r a t i v e a r t o f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e x p o r t p o r c e l a i n.A s a ne x p o r t p o r c e l a i n i n t h e l a t eM i n g a n d e a r l y Q i n g D y n a s t i e s,C l a r k p o r c e l a i n p r e s e n t s a u n i q u e s t y l e i n l i g h t d e c o r a t i o n,w h i c hh a s d e e p l y i n f l u e n c e d t h e c e r a m i c d e c o r a t i v e a r t o fm a n y c o u n t r i e s.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 o r i g i n,s t y l e o r i g i n a n d f o r mo fK a i g u a n g d e c o r a t i o n,t h i s a r t i c l e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s i m i l a r i t i e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i t 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d e c o r a t i o n, a n de x p l o r e s i t s i m p a c t o n J a p a n e s e c e r a m i c s a n d t h e i n n o v a t i v e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K a i g u a n g d e c o r a t i o n i n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t i m e s. K e y w o r d s:K a i g u a n g d e c o r a t i o n;C l a r k p o r c e l a i n;E x p o r t p o r c e l a i n中国陶瓷文化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承担着连接世界的历史使命㊂自汉代起,中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将陶瓷文化传播到各地,而青瓷㊁白瓷及彩瓷等外销瓷受到全球赞誉㊂明末清初,克拉克瓷器以独特开光装饰,在欧洲市场备受推崇㊂1中国古代外销瓷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中国古代外销瓷,其独具特色的陶瓷艺术,为世界所瞩目㊂外销瓷一词也可以认为是中国陶瓷在国外市场上的特殊地位㊂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的外销瓷起源可追溯至唐代,随着丝绸之路,特产的陶瓷通过长沙窑开始流向海外㊂宋元时期,随着对外贸易和航海技术的提升,中国瓷器大量输送至海外市场,以龙泉青瓷㊁景德镇青白瓷和青花瓷为主要代表㊂而到了明清时期,外销瓷的种类更加多样,其中青花㊁五彩和广彩等丰富多彩,不仅延续了中国传统题材,还融入了西方审美元素,涌现出大量的西方题材与纹饰㊂我国的外销瓷在世界陶瓷史上有重要地位㊂它不仅对中东㊁西亚地区的陶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深刻影响了欧洲对中国陶瓷的追求与推崇㊂外销瓷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㊂2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艺术2.1克拉克瓷的来源与概念克拉克是根据葡萄牙文K a r r a c k音译而来㊂荷兰东印度公司将在马六甲海峡截获的瓷器运往荷兰拍卖,并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㊂因而,在欧洲拍卖的这批中国外销青花瓷就被人们称为 克拉克 瓷[1]㊂克拉克瓷从广义上来说,泛指明清时期的出口瓷,器型主要包括有盘㊁碗㊁瓶㊁军持等,其中以盘的数量最多㊁最典型,又以明万历克拉克青花瓷盘最具代表性,识别其最典型特征是运用多层次的开光装饰手法㊂克拉克瓷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其范围较欧洲更广[2]㊂近20多年的研究中,其概念也进一步扩展,如㊃41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创新)2023年12月*作者简介:刘悦平(1998 ),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艺术设计与理论研究㊂裴光辉‘克拉克瓷“[3]以及范梦圆‘克拉克瓷研究“[4]中指出,广义的克拉克瓷不仅包括了景德镇所产的万历以至晩明外销瓷,同时也包括了福建漳州窑所产的同期风格相似的多开光青花瓷,甚至还包括日本产的芙蓉手等瓷器㊂2.2开光装饰的定义及其在陶瓷装饰中的发展概述开光装饰,又称 开堂子 或 开窗 ,是一种陶瓷装饰方法,通过勾勒特定形状的轮廓线,在该区域内展示图案和纹饰,与背景相互映衬㊂同一器物可采用一个或多个开光形式,分布均匀或交叉重叠㊂这技巧在中国陶瓷历史中有悠久存在,呈现多样形式,展现独特发展轨迹和深刻美学内涵㊂早在原始社会,我国人民就展现出了对装饰艺术的智慧认知㊂田自秉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中提到: 开光法是我国装饰艺术上常见的一种传统手法㊂开光法就是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这种艺术手法的特点就是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最早见于马家窑型彩陶㊂ [5]这表明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就具备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意识㊂陶瓷开光装饰经过历史阶段的演进㊂早在彩陶时代,开光工艺雏形已出现㊂商周青铜时代开始出现开光装饰㊂唐宋时期,陶瓷开光装饰丰富多样,如北宋磁州窑采用几何形开光㊂元代后,环饰开光流行于元青花瓷,明代彩瓷如青花㊁釉里红和斗彩运用开光技法,展现多样装饰㊂陶瓷开光装饰历经发展,不断丰富装饰形式并传承创新㊂2.3克拉克瓷开光装饰的风格与形式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以明万历时期的克拉克青花瓷盘为代表,展现独特风格与形式㊂盘的胎体细薄却坚硬,盘口有圆口和菱花口两种形式,器形包括宽板沿㊁浅弧腹㊁平底和圈足㊂克拉克瓷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多层连续的开光装饰,采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开光,使画面丰富而不拥挤,每个开光都经过精心布局,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㊂开光装饰在克拉克瓷中通常分为3个主要组成部分㊂第一组位于盘的中央,展现主要花纹,被称为 大开光 ㊂这一区域决定整个装饰风格与内容㊂中心的主题纹为中国传统的花卉㊁花篮㊁动物㊁人物㊁山水树石㊁吉祥物等,后来多见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或西方的神话㊁宗教故事,现实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等,还写有 福 ㊁ 寿 ㊁ 福寿康宁 等文字[6]㊂第二组为主体纹饰外围,呈环绕效果,常用连弧纹和圆形轮廓㊂通常用于装饰榴实纹㊁万字纹等,环绕主题纹饰形成带状装饰㊂部分克拉克瓷盘仅有第一和第三组,缺少第二组㊂第三组位于装饰带外,即浅弧壁和板沿间,采用分格㊁分区的开光装饰㊂开光区数量约为8~20,通常为双数,常见轮廓有莲瓣形㊁桃形㊁扇形㊁椭圆形㊁圆形㊁菱形㊁长方形等㊂甚至有些在小开光区继续更小开光装饰,如上下部位鱼鳞锦地纹和万字锦地纹交替,丰富第三组开光装饰,增添层次感和纵深感,形式更活泼多变㊂2.4克拉克瓷开光装饰风格的来源元代是我国又一个强盛而统一的时期㊂这也影响了工艺美术风格,呈现出粗犷㊁豪放㊁刚劲的特点㊂同时,中西方交往与文化交流频繁,使元代成为多元文化并存,融合了蒙古㊁伊斯兰㊁藏传佛教㊁基督教等不同元素,影响了元代的工艺美术风格㊂从许多元青花装饰纹样中,可以明显看出西域文化的痕迹,特别是伊斯兰文化㊂伊斯兰文化中,空间是恶魔出没的地方,所以在其艺术装饰风格中,追求繁满的视觉效果㊂在伊斯兰装饰艺术中,主要有联珠纹㊁菱形开光纹(借鉴伊斯兰建筑的壁窗造型)㊁变形莲瓣纹(借鉴伊斯兰建筑的拱门造型)㊁五角或六角星纹(穆斯林人对星月的崇拜)尤具典型代表[7]㊂在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中,伊斯兰装饰风格对元青花的装饰影响尤为显著,多层装饰带㊁繁密的植物纹样㊁变形莲瓣纹等明显受到伊斯兰装饰的影响㊂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克拉克瓷开光装饰风格㊂克拉克瓷的 满 ㊁连续开光装饰带㊁几何外形的开光轮廓及不喜留白特征,体现了典型的伊斯兰装饰风格,深刻影响了克拉克瓷,甚至从元代开始对中国古代陶瓷装饰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了克拉克瓷独特的开光装饰风格㊂2.5克拉克瓷与中国传统开光装饰风格的异同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风格与中国传统的有一些异同㊂中国传统开光装饰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彩陶时代,如马家窑文化等,展现出一定特点㊂克拉克瓷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传统影响,却也独具特色㊂首先,元代以前的中国传统开光装饰多基于几何形轮廓,如圆形㊁菱形㊁漩涡纹㊂这些纹样在马家窑等中连续呈环状装饰㊂克拉克瓷也使用连续开光装饰,但更复杂,多层次相连,呈放射状视觉中心㊂其次,克拉克瓷的装饰风格在程度上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强㊃511㊃(陶瓷创新)2023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调繁复装饰,在连续开光装饰中体现㊂这与传统理念不同,传统注重留白美感,代表有无相生哲学㊂克拉克瓷的风格展现不同审美取向㊂克拉克瓷开光装饰追求满 效果,而传统开光注重层次感和留白㊂3克拉克瓷开光装饰的影响与创新3.1对日本陶瓷的影响克拉克瓷作为明清时期中国的出口瓷器,不仅在欧洲市场引起轰动,还对日本产生影响㊂日本在近代初期积极学习中国陶瓷技术,其中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风格对日本陶瓷产生深远影响㊂日本江户时代,锁国政策限制了外贸,但受中国克拉克瓷在欧洲市场受欢迎影响,日本商人购买带回㊂这些瓷器不仅是商品,也是文化媒介,影响本地陶瓷制作㊂日本陶瓷家借鉴开光装饰风格,创新装饰,涵盖布局㊁图案㊁连续装饰带等㊂日本伊万里瓷结合环形开光㊁浮世绘风格㊁自然图案,创造独特装饰,在当时的欧洲十分受欢迎㊂克拉克瓷在日本称为芙蓉手瓷,受到日本人喜爱㊂总的来说,克拉克瓷开光装饰对日本陶瓷在设计㊁技术㊁风格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日本陶瓷艺术的创新传承㊂3.2当代创新与传承克拉克瓷的开光装饰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持续影响深远,传承与创新并重㊂当代陶艺家在传统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和创意,创造出多样创新的开光作品㊂有的重新演绎克拉克瓷,采用现代材料和工艺,创作更精致表现力强的装饰㊂一些艺术家将开光装饰与其他技法融合,注入传统以外的生命力㊂现代科技如数字化和3D打印也催生新可能,陶艺家更自由设计制作,呈现更复杂精细的效果㊂这一创新潮流将继续丰富陶瓷艺术,兼顾传承与创新,展示开光装饰的持久魅力㊂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克拉克瓷开光装饰风格具有深远影响并获得传承和创新㊂艺术家们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如李立宏㊁吕金泉等㊂他们通过这些方式:①融合传统与现代㊂将古老的开光装饰与当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感的作品㊂②创新多样㊂艺术家们不拘一格,不仅尊重传统开光形式,还尝试新的创意,如结合不同的开光轮廓㊁剔刻㊁绘画等技法,呈现多彩㊁丰富层次的装饰效果㊂③文化表达㊂艺术家通过开光装饰传递个人文化理解㊁审美观点和情感体验,可能借鉴传统图案㊁元素,也可能融入当代社会㊁文化元素,塑造独特陶瓷作品㊂④传承古老工艺㊂开光装饰作为传统陶瓷工艺的一部分,在当代陶艺家的应用和发展中得到传承,他们在创新的同时也在保护和传承这一古老的装饰技法,使其在现代艺术中继续闪耀光芒㊂总之,开光装饰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丰富了陶瓷作品的形式,同时展示了陶艺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㊂这种创新不仅将继续推动陶瓷装饰领域的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颖㊁精彩的作品,也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在当代艺术舞台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㊂综上所述,克拉克瓷作为中国陶瓷装饰的瑰宝,不仅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在当代陶瓷艺术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其独特的开光装饰形式和文化交流价值,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中的重要纽带,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㊂参考文献[1]胡雁溪,曹俭.中国清代外销瓷集锦它们曾经征服了世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2]吴若明.克拉克瓷名辨及海上丝路贸易区域功用研究[J].美术研究,2018(6):99-102.[3]裴光辉.克拉克瓷[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4]范梦圆.克拉克瓷研究[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 2010.[5]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6]胡辛.瓷上世界瓷行天下千年帝王意志下的瓷路沧桑[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7]余朝霞.元代青花瓷器的伊斯兰风格[J].中国陶瓷工业,2012,19(3):26-29.[8]南京市博物总馆,宁波博物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C H I N 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和贸易瓷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9]叶喆民.中国陶瓷史(增订版)[M].北京:生活㊃读书㊃新知三联书店,2011.[10]汤登雄,黄宁馨.论陶瓷装饰中的开光艺术[J].陶瓷研究,2021,36(6):46-48.[11]游越,范丽君.中国古代外销瓷概述及研究现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3:54-55.[12]董亮,江凌.漫议克拉克瓷开光装饰的由来[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7(4):43-44.㊃61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创新)2023年12月。
外销瓷——中国陶瓷在西方
外销瓷——中国陶瓷在西方贸易,取决于交通,要想富先修路。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大大提高了中外贸易量,渐渐地,茶叶与陶瓷成了贸易中的主角,陶瓷也因为贸易出现了新品种——外销瓷。
一、外销瓷介绍中国早在汉代开始开辟贸易之路,到唐代已经建立庞大的市场,贸易往来莫不以对方的奇珍异器为尚。
瓷器从海路两路出口,远至土耳其、东非和印尼等地,不仅供王室贵族收藏和使用,也作为家族的传家宝收藏,甚至作为陪葬品使用。
“外销瓷”既可泛指不同品质、粗糙精细兼有的陶器,如供应本土市场,随后也销往国外,包括唐宋时出口东亚,东南亚和西亚的陶器;也指专为国外市场生产的瓷器,如元代为穆斯林市场制造的大型“食盘”,以及18世纪根据指定欧洲式样和图案特制的瓷器。
在明清两代,景德镇不仅仅生产官窑,还生产外销瓷。
起初,中国商人并不直接与西方买家交易,而是通过中介商由海路或陆路运输,而这些中介商人大多是阿拉伯商人,16世纪葡萄牙开辟了通往中国的航线后,西班牙、荷兰、英国和其他国家也纷纷展开了与中国的贸易。
大量中国商品从丝绸之路传入中东,在伊拉克的萨马拉和伊朗的内沙布林等9世纪的王朝首都的遗址挖掘出中国最早的出口瓷——唐朝白瓷的碎片在埃及的伏斯泰特也发现了大量的中国瓷器碎片,这些碎片中很多是唐代和明代时期出口的各种中国陶瓷。
宋元之后,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强大,沿海地带的陶瓷出口量大增。
二、专为西方打造的独特瓷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生活习惯的不同,当然不同的生活习惯促使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瓷器,下面我们来看看外销瓷中特为外国人生活而打造的不同与中国传统类型的瓷器。
刮胡盘类似上图这种有缺口的盘子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很难见到的,应该说是几乎没有,而这种特殊类型的盘子却出现在外销瓷中这也可以证明,中国的外销瓷中具有为了迎合外国人的生活习惯特制生活用品的特性。
这种缺了口的盘子并不是由于瓷盘损坏而造成的,众所周知,外国人对于胡须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而这种特殊的盘子就叫做“刮胡盘”:刮胡须时放在脖子下方接住剃须时掉下来的胡须,盘子上的缺口是为了符合脖子的弧度特意打造的,盘子与脖子的“亲密接触”更加可以有效地接住所有剃下来的胡须。
中国古代外销瓷概述及研究现状
【稽古】The Archaic to Now1 各时期外销瓷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外销瓷最早出现在秦汉时期,那时主要是陆路运输。
到了唐代,中国瓷器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
为了减少瓷器陆路运输的耗损,海上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
1.1 唐代的中国外销瓷据考古发现,中国从唐代开始便将陶瓷作为特产随贯穿欧亚非大陆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国外。
那时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扬州的海外贸易,出口瓷的类型主要有唐三彩窑瓷和长沙窑青釉漆瓷等。
当时长沙窑主要生产出口瓷器。
唐代政府还先后在广州、明州、泉州设立了对外贸易司,并对在华外商实行贸易保护和激励政策。
这就为之后瓷器贸易的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 宋元时期的中国外销瓷到了宋元时期,随着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中国瓷器更是大量地被运输到国外。
当时的瓷器已成为欧洲上层社会追逐、崇尚的精品。
南宋时期,由于国库空虚,财政捉襟见肘,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南宋统治者为了防止钱币流出海外,因而在1219年规定了凡买外贸必须以丝帛、锦绣、瓷器等作为等价交换。
这样一来,宋代瓷器大量销往海外,甚至远销到东非沿岸等国。
宋元时期外销瓷器主要以龙泉青瓷为主,其次是景德镇青白瓷。
尤其到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也大量用于外销。
1.3 明清时期的中国外销瓷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的市场已经发生了转变,市场从中东、西亚地区逐步转移到了欧洲。
同时外销瓷的生产也由以中国人的审美为标准转变到受瓷器输出国的审美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1.3.1 国内环境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业达到了顶峰。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明确和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有力地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和销售。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中国和欧洲直接贸易开辟了通道。
特别是从永乐三年(1405)到宣德八年(1433)的29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下南洋,途经东南亚和南亚,达到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东非等地区,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中国古代北方白瓷对外交流研究
中国古代北方白瓷对外交流研究中国古代北方白瓷对外交流研究2022-12-11 19:40:07公文范文杜森白瓷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品类之一,自其诞生以来便不断受到追捧,远销海外。
北方地区以邢窑白瓷、定窑白瓷杜森白瓷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品类之一,自其诞生以来便不断受到追捧,远销海外。
北方地区以邢窑白瓷、定窑白瓷为主,南方地区则以德化白瓷为主。
封建王朝后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德化白瓷成为海外贸易的主要品种。
白瓷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后世的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的创烧奠定了物质基础。
虽然北方白瓷出口相对较少,但为后世新品开拓了思路,影响深远。
一、白瓷兴起与演变考古发掘表明,东汉时期便有原始白瓷,湖南长沙东汉墓中曾出土过早期白瓷,但学术界认为白瓷的正式诞生时间为公元前6世纪的北齐时代,以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范粹墓出土的10件白瓷为代表。
北朝瓷器兴起较晚,烧制水平尚低,存品较少,多出土于名门望族大墓,为珍贵的日用品陪葬使用。
这一时期的白瓷胎质为白色,胎外施白釉,釉色尚有闪黄和淡青色。
器型多为瓶、壶、碗、罐,式样和纹饰与同时期青瓷相同。
隋朝时期,白瓷烧制水平提升,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瓷胎白洁、釉面光润,胎釉无闪黄和白中泛青痕迹,已无可争议被称为白瓷。
1982年,在内丘与临城交界处的贾村发掘出隋代白瓷窑址,证明隋代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白瓷,为后世白瓷对外贸易打下坚实的基础。
早期白瓷较多吸收外来文化,表现在装饰图案如联珠、忍冬纹移植到瓷器上,说明此时瓷器交流多为文化符号交流,商品化交流较少。
二、唐五代时期白瓷对外交流与发展唐朝时期随着经济复苏,在统治者一系列措施扶持下,对外贸易逐步兴盛。
唐代设立“市舶使”,主管海外贸易。
公元8世纪左右,瓷器贸易兴盛,其作为外销商品逐渐增多。
中国文献对此记载甚少,反而是在波斯和阿拉伯文献中,记载了中国向外运输瓷器情况。
当时的商路分为“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陆路运输以骆驼运输为主,多从西安等地出发,运往中亚、阿拉伯等地区;海路为船舶运输,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运往东亚、南亚及阿拉伯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