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24
《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词境与词情;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一词立骨,小组合作分析“伤”之方法,掌握词中运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难点:一词立骨,小组合作分析“伤”之方法,掌握词中运用的抒情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用中国式浪漫表达了对所有运动员的情感,和平友谊的心声随着柳枝传递了出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悠扬的《送别》的音乐中,舞蹈演员化身柳枝,其他演员手捧柳枝上场。
柳被赋予离别、思乡、悼古、清高、柔美等诸多象征意义,其中最经典的意义便是送别。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运用柳树意象的离别之作——《雨霖铃》。
二、词牌知识《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三、听曲传音1.请同学们倾听视频乐曲《雨霖铃》,通过视听,感知这首词带给你的感受,并概括出来。
2.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四、朗读感知1.请同学们在听读的基础上,情读诗词,再次感知这首词。
2.抽查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并点评。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个别同学进行感知分享,教师点评。
(对诗歌意象、意境、情感点评。
)五、一词析法1.(伤什么)找出词眼“伤离别”,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中情感,那一定是“伤离别”中的“伤”。
《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
(2)理解诗歌中所表现的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柳永及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雨霖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抒发。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讨论诗歌中所表现的忠诚、信义等传统美德。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 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感悟文章。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解读《雨霖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注重培养学生的友情观念和传统美德,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发。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雨霖铃》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材:《雨霖铃》教学目标:1. 理解词句的含义,感受词句的优美。
2. 通过分析词句,了解词人的情感。
3. 培养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词句的含义。
2. 分析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1. 感受词句的优美。
2. 理解词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词人柳永及其生平。
2. 提问:同学们对这首词有什么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句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受。
三、细读课文,深入分析1. 分析词句的含义:a.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b.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c.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d.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 分析词人的情感:a. 词人在离别之际,表达了无尽的哀愁和无奈。
b. 词人对离别的场景进行了细腻的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c. 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深刻感悟。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背诵《雨霖铃》。
2. 拓展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雨霖铃》的词句,让学生了解了词人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词句的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雨霖铃》教学目标:1. 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感受柳永词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2. 感受柳永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 理解《雨霖铃》这首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雨霖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雨霖铃》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一、教学内容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二首》中的一篇。
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
重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评价能力,包括朗诵技巧、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
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
《雨霖铃》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学习本词能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指写作者与情人难含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
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悄态、心理,把依依不含之惰表现得淋高尽致。
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因此,在设计之初,我就将重点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本词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以及本词虚实相济的特点。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着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
《雨霖铃》教案(通用5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掌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难点)(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
2.问答法。
3.讨论法。
4.点拔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
江淹曾经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
[板书课题](二)柳永简介(略)(三)创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雨霖铃》教学设计【优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雨霖铃》教学设计(精选)
《雨霖铃》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2. 能够分析课文的结构,体会作者运用“雨霖铃”这一线索的巧妙。
3. 能够欣赏并品味课文中富有诗意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欣赏并品味课文中富有诗意的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雨霖铃》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离别的情绪。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探讨作者运用“雨霖铃”这一线索的巧妙。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讲解作者的情感。
5. 练习巩固:让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出示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7. 作业布置:让学生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其含义;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雨霖铃》作者:漂泊异乡——思念故乡情感:离愁别绪——深沉眷恋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并体会其含义。
2. 完成练习题:(1)课文《雨霖铃》的作者是谁?(2)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3)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经历了哪些事情?(4)作者为什么对故乡充满了思念之情?答案:(1)课文《雨霖铃》的作者是X。
(2)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作者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经历了X等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播放《雨霖铃》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离别的情绪,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环节,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文,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在课堂讲解环节,通过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分析课文的结构,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练习巩固环节,学生能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完成练习题,达到了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突出重点的措施: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
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三是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
《雨霖铃》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雨霖铃》教学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高中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 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学生能够领会《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学生能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
教学重点:1. 《雨霖铃》的背景及作者生平。
2. 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3. 《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雨霖铃》的深层含义和艺术表达。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准备教材:《雨霖铃》原文参考书目:相关于《雨霖铃》的注释、解析、评论等书籍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霖铃》的背景及作者生平,分析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及作者柳永的生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雨霖铃》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引导学生关注《雨霖铃》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三、互动式教学(10分钟)1.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
2. 学生分享对《雨霖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体会。
二、文学作品鉴赏(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欣赏《雨霖铃》,分析其艺术特色。
2. 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高中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高中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8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感悟学古诗词贵在诵读。
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2、听朗读录音。
体会本词的情感。
3、理思路,分层次。
柳词善于铺叙。
为把个人的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本词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了铺叙,不仅写了离别之际,而且写了离别之前,甚至还设想了离别之后;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而且写了想象之景。
请从时间的角度为本词划分层次。
四、分层指导诵读1、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寒蝉、长亭、骤雨;重在勾勒环境,烘托凄凉悲苦的气氛。
2、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心情,借酒消愁却无绪饮酒。
真是“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之际,客船不断催促。
读出依恋-矛盾、痛苦、无奈、埋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描写。
离别之痛淋漓尽致,令人肝肠寸断。
“执手”能换成“牵手”或“握手”吗?牵手:和朋友散步时一般会牵手,心情是愉悦的,与这首离别词的情境不符。
《雨霖铃》 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雨霖铃》,使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雨霖铃》的艺术特色,掌握词的基本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雨霖铃》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雨霖铃》,了解宋代词的发展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宋代词的发展背景,引出《雨霖铃》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雨霖铃》,感受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详细讲解《雨霖铃》的艺术特色。
5. 实践拓展: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雨霖铃》。
2. 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赏析文章。
3. 收集其他描写离别的词作品,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对宋代词的发展背景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包括讨论和分享。
4. 学生尝试创作的词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难点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八、教学资源与素材1. 《雨霖铃》的原文和注释。
2. 相关的词作品,如其他宋代词人的离别词。
3. 词的赏析文章和评论。
4. 离别的图片或视频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
九、教学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词的朗诵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雨霖铃》。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是一篇情真意挚的美文,对这首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1、读通过听录音,把词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然后通过学生的诵读,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美。
2、赏赏析这首词画意美应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也是课堂教学重点,赏析拟分三层。
①意境赏析——柳词画意美;②语言赏析——柳词语俗;③风格赏析——柳词婉约。
3、背当堂检查。
二、设计实施:1、导入新课:2、明示学习目标:(投影)3、简介作者:(投影)4、听录音:①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用七个字概括)②分别划出写景和写情的句子。
5、学生诵读(个别读、齐读)。
6、意境赏析:△长亭兰舟江水寒蝉(实景)△杨柳岸晓风残月暮霭沉沉楚天阔虚景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7、语言赏析。
①写景②写人③写情8、风格赏析。
比较婉约派与豪放派词的不同,看出婉约派词的特点。
9、学生诵读背诵。
10、课堂检查。
11、课堂小结。
12、布置作业。
《雨霖铃》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雨霖铃》(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雨霖铃》教案课型:教读课教学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讨论法;3、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句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有着许许多多的离别。
自古以来,分别总是痛苦的,江淹曾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写离别的诗句词句,大家知道的有哪些呢?参考:“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
其实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
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雨霖铃》,看看他又是怎样写“别”的呢?--板书[雨霖铃]二、词人简介问:关于柳永,大家了解的有多少,谁来给我们说说看?明确: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不是七十二变)。
因为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为他曾经做过屯田令,所以人称柳屯田。
他是北宋著名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
他的作品流传很广。
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就是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就能听到柳永的声音,可见他在当时也是词坛大腕儿。
高中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设计
高中高二语文雨霖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本节课旨在通过阅读《雨霖铃》一文,使学生能够:1.了解《雨霖铃》的作者梁启超及其文学思想;2.理解《雨霖铃》的主题及核心思想;3.获得一定的文学分析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运用文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文学作品;2.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思考和见解。
3. 情感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1.感知美的能力;2.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雨霖铃》的主题及核心思想;2.培养学生文学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2.如何使学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雨霖铃》的作者及其文学思想;2.《雨霖铃》的主题及核心思想;3. 对《雨霖铃》的文学分析。
2. 教学方法1.利用课前学生自学,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雨霖铃》的作者及其文学思想;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让学生对《雨霖铃》的主题及核心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3.采用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分析。
四、教学流程1. 教学前期准备1.整理本节课的教学材料;2.为本节课做好教案设计。
2. 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课前自学(10分钟)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学《雨霖铃》的作者及其文学思想,以便于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活动二: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让学生自主组成小组,探讨《雨霖铃》的主题及核心思想,并形成讨论成果。
活动三:文学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与学生一起进行对《雨霖铃》的文学分析。
活动四:课堂分享(1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分享,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及深度分析。
3. 教学后期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掌握知识的乐趣。
《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
《雨霖铃》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知识,把握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况;能够分析并欣赏词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通过诗词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中的离愁别绪,感悟人生的无常和聚散,培养古典诗词鉴赏兴趣,丰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雨霖铃》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3)感悟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2. 教学难点:(1)词中意象的深刻理解。
(2)对作者情感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雨霖铃》的背景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掌握基本的词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词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理解作者的情感。
4. 品鉴欣赏:引导学生欣赏词中的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霖铃》的背景知识和词的基本意思。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和思考,提高自学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欣赏法:通过反复品鉴,感受诗词的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雨霖铃》,掌握字词句。
2. 分析并总结词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3.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其主动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雨霖铃》的字词、意象和作者情感的掌握情况。
3. 技能提升:评估学生在分析、讨论和写作方面的能力提升,特别是对词中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估其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七、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雨霖铃》的文本,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一、导入:我们之前在讲《毛泽东诗词两首》的时候说过,词可以分为几个流派?明确:两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名作《雨霖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柳永这个多情浪子的世界。
(板书题目)二、作家作品简介: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大约在少年时的“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在浙江的桐庐、定海等处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死于润州(江苏镇江县)。
他精通音律,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这首词调名《雨霖铃》,就是取唐时旧曲翻制。
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柳永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明确:哀婉、悲伤、凄清2、指导诵读,纠正字音3、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别离的场面;下阕推想别后的情景和痛苦心情三、具体赏析课文1、上阙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写景)明确:对。
写别时景。
点明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
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2)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明确: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受,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
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
所以,起首句已给全诗定下了基调:“凄切”。
明确:美在捕捉到有特征的秋景来渲染气氛,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寒蝉的“寒”点明时令,天气渐寒,深秋时节的蝉,预感生命不长,发出凄清苦切的叫声,给人凄凉、凄楚之感,“对长亭晚”更为具体地点明时间已是傍晚,“骤语初歇”更增加了寒意。
这一句从写景中自然带出恋人分别的时间、地点,并营造了离别前的凄凉氛围。
“都门畅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1)这写什么?(写情)明确: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2)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
为什么?明确:正专注于恋人,所以词中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
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你怎么来看待这句的意境美?(引导学生发言)明确:这句写情态。
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明确:美在用白描的手法,极为传神地写出了千言万语又无言以对,泪眼相看,难分难舍,情意绵绵的眷恋之情。
为何凝噎?真的是无话可说吗?想说什么?明确:船夫催发,不得不发,“执手”告别,手握着手,紧紧不放,泪眼望着泪眼,此时忆昔日欢聚,想他日离分,无语中又有多少叮咛嘱咐,有多少柔情蜜意,但伤心泪流,千言万语,塞满了喉咙挤满了牙缝,情如潮涌,不知从何处说起。
“执手……凝噎”是情态的细致刻画,应属于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了哀婉缠绵、无比依恋、难舍难分的离别场面。
而达到的艺术效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2)那么词人凝噎在喉的是什么话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内心独白。
)明确:这句写什么?(写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路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日“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
这样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压抑、苦闷。
诗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将越走越远,离心爱的人越来越远,心越来越苦,愁思也越来越深。
全句写景,又全句写情。
明确:美在展现了一个别后的暗淡景象,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情人相见之无期,充满无边无际的离愁之恨。
江面上,轻烟笼罩,浩淼空旷,傍晚的云气重重地下压,所以是沉沉的暮霭。
给人一种压抑、郁闷的感觉。
还没有离别,便想象行程遥远,空旷广漠中充满着漂泊无依的愁绪。
2、下阙赏析:“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1)下片换头写情,叹息古往今来离情之可悲。
“伤别离”点名这首词的主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又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多么难以忍受!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消魂者惟别而已矣。
”柳永把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诗中,又扩大了这种感受,以“更那堪”衬托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
2)“清秋节”一词,照应前面哪句?(寒蝉凄切)明确:前后照应再次点明离别时的凄清氛围。
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后来竟成为苏轼相与争胜的对象。
那么它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明确:词中有画,景中含情。
联系特定情境。
画面出现在“酒醒”之后,离人借酒消愁,但举杯消愁愁更愁,帐饮时已然无绪,更何况酒醒之后?诗人此时,前晚“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烟波”,继续前行离爱人越来越远,可以想见他的心情。
2)在此句中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给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明确:关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恼抛诸脑后,依依惜别时,“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别。
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现实也罢,“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学生自主讨论)教师总结:柳有“留”意,残月西挂,伊人不再,晓风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这两句叙述全篇本意,是词的主文,“今宵酒醒何处”两句烘染本意,将诗人的立意渲染为—幅深秋羁旅图。
“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典型意象“列锦”式的组合在一起,引起读者无尽的想象和遐思。
明确: 美在将杨柳、风、残月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为一幅画,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团聚,言尽而意无穷。
又让这幅画出现在“酒醒”之后,让离人产生了浓烈的“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感,昨日离别情景历历在目,眼前凄清景象,前路“千里烟波”却还须前行,离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而“晓风残月”写出别后心境的凄凉冷落,“杨柳”则更添愁思。
3)词人采用了画家所常用的点染笔法。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在上两句的基础上进一步渲染这种离别时的凄清。
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
因为上面是用景浯,此处则改用情语。
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怅触而已。
2)“此去”二字,遥应上片“念去去”。
“经年”二字,近应“今宵”。
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益见钟情之殷,离愁之深。
其以问句做结,更留有无穷意味。
如此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明确:离开了心爱的人,自然没有心情去欣赏。
这“良辰好景”不是等于虚设吗?其实,不只是虚设,每遇“良辰好景”反而会引起对情人的思念,勾起无限的伤情。
两情分离,欢情难再,知音难觅,凄凉倍至。
因此,“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小结:这是下阙离人设想的“今宵”和“经年”所处的景与情,是想象之境,是离愁的进一步拓展。
美在写出诗人别后的孤寂,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
四、整体归纳:我们再回头看整首词,情语在写情,景语也并非只写景,每句中都包含无限情思。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诵读时注意体会词融情入景的特点。
词中采用了虚实相济的写法,别时场景实写,别后情景虚写,虚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哀婉、无奈、凄清的别离氛围。
词的上阙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
下阙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
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情,又写了未来的伤感。
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情景分合,景为情设,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婉约词的代表作《雨霖铃》,重点让大家把握词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特点。
另外还让大家品味词中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在此基础上了解婉约词的风格。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来贯穿全篇。
以时间而论,先点出“秋天”,后点出“傍晚”,再想到“今宵”,又遥想到“经年”,不管时间怎样变化,处处都是只写“离情”。
以空间而论,从送别都门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空间转换,仍然不离写“别情”。
全篇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主题突出,不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之一。
六、拓展思维:我们学习了《雨霖铃》这首词,结合柳永的身世背景,请你谈谈你是怎么看待柳永这个人的?言之成理即可。
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
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
正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的词作也因此广为人所知。
八、板书设计:雨霖铃景情别前寒蝉骤雨长亭悲戚(实)别时兰舟烟波暮霭楚天不舍愁苦(实)别后杨柳晓风残月孤寂落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