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景祐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解题:,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
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
“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
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
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
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注释:(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
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长亭送别。
(2)[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
帐,郊野没有房屋,所以临时搭起篷帐。
(3)[无绪]没有心思,意思是心情不好。
(4)[兰舟]木兰木制造的船。
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对船的美称。
(5)[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说不出话。
(6)[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
(7)[暮霭(ai)]傍晚的云气。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
《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的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的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了解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找出本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文字)明确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 3篇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篇6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教学重点】(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
(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鉴赏。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习过程一、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柴门扶杖,汽笛声催,生命总在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而当我们轻轻敲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感受作者笔下抒写的哀婉动人的别离。
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当时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尽情十分抑郁,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
【知识预热】1、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苏轼、辛弃疾等。
2、走进柳永二、朗诵1、思考:本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明确:本词是一首写离别之情的词,感情基调格外低沉悲戚。
2、诵读点评诵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寒蝉凄切--“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字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凄切之情。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雨霖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是《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二首,通过上节课对《望海潮》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对词的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
授课班级是普通校文科平行班,成绩在年级平行班中较好,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死板。
【学法指导】预设学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把握全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
即时学法:加强教师引导【课情前置】(1)学案批改评分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得分(2)作业批改评分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得分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情景设置】介绍“雨霖铃”这个词牌,渲染氛围。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本词的所传递的情感和情境,进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2、了解词的语言特点。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本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词所运用的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二、阅读教材、自主习标(A级)问题一反复朗读,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
拓展:本词的感情基调。
(A级)问题二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
三、问题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语,哪些句子是情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入景?(B级)问题二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凄凉、沉寂。
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雨霖铃教案6篇
雨霖铃教案6篇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必须设计好教案课件中的知识点。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和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果要写一篇好的教案课件,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步骤:1. 整理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2. 初步设计教案,确定课程结构和教学重点;3. 制作课件,注意设置多媒体元素和动画效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再次调整教案,优化教学流程,确保教学内容丰富、详实; 5. 细致检查教案及课件,确保无任何错误和遗漏。
的编辑为您推荐了一篇关于“如何写好教案课件”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雨霖铃教案篇1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资料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本事,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本事。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此刻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述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境,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能够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一样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异常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述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一样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教案(通用5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及其词的特点,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节奏美、音韵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词“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一(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柳永(约9xx—10xx)北宋(朝代)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景佑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
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柳永博学多才,被称为“才子词人”,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词人。
其词多描绘都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作品集《乐章集》。
二、掌握生字词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aǐ()良chén()好景今xiāo()云xiāo()三、课文对译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时值深秋,暮色苍茫,你送我到长亭,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发出凄凄悲鸣。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在都城门外设宴饯别,却因将要分别没有了情绪;多想再留恋一会,船夫却催着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握着手泪眼相互凝视,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句也说不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这一别越去越远,千里烟波之上,暮霭低沉,楚地的天空辽阔无边。
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人离别都很悲伤。
离别之时若能有个好天气,或许能稍微冲淡些愁绪,却遇上个冷落清秋,叫人如何承受得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晚酒醒梦回,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只见习习晨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
《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雨霖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鉴意象,体味情感2、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二、教学重难点:品味意象、把握情感;鉴赏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三、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四、教学过程:1、导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与元二之间的“酒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柳永,一起去感受他笔下的离愁别绪,共同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
2、作者及背景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雨霖铃》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他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痛苦之情,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3、介绍词牌名《雨霖铃》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词牌本身含有哀伤的成分。
象征:离愁别恨4、整体感知诵读指导朗读分为三个阶段音读—读音无误字正腔圆准确清晰义读—自然流畅停顿科学重、拖音合理情读—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词人的情感请一位学生读,正音。
第一、要注意断字。
如“对长亭晚”第二,有几个地方要把感情读到位,如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要读得短,要读出词的凄切之感: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优秀8篇《雨霖铃》教案篇一一、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无限惆怅。
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与笔力所咏叹的主题。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宋代着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柳永,北宋词人。
字耆卿,原名三变,后改名为永,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宋仁宗进士,官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仕途坎坷,为人放荡不羁,终生穷困潦倒。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其词多描绘沦落不遇、离愁别恨、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形成一种铺叙、白描、抒情相结合的词风,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凤栖梧》等较有名。
三、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了解柳永词的风格。
四、分析情与景的关系:(一)整体感知,领会文中情1、学生自由读(读出感情,体会意境)2、听配音朗诵。
(投入理解)3、把握总体基调——————伤感凄切。
文中哪句直接点出了作者的感情(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述离别情形的句子(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伤心?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时的柳永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汴京而南下漂泊,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往日千般柔情,万种恩爱都蕴含在两双含情的泪眼中,千言万语,百般千虑,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
(二)文中景:(选用了哪些景?为什么选用这些景?)问题:为了渲染悲伤凄凉的离别,作者选择哪些景和物作背景来加以烘托?明确:寒蝉(凄切,“孟秋之月,寒蝉鸣”)点明清秋节长亭(天下伤心处,长亭更短亭)暗示离别兰舟(催发,客观原因骤雨初歇,天色已晚。
《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教案(共5篇)
《雨霖铃》教案(共5篇)第一篇:《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熟读成诵,品味意象,感受词中浓浓的离别之情。
(3)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读、意读和情读,感知词的意境,品析词的风格,领会作者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重视感情并正确对待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把握词的思想情感,体会婉约词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掌握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手法。
时安排:一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播放民歌《走西口》,由离别导入,找出“伤离别”。
一首《走西口》哀怨回肠,唱出了情哥哥和情妹妹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遥远的宋朝的情妹妹中就流传这样的段子:“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这里的柳七就是柳永。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雨霖铃》,来认识这位情哥哥吧!二.知人论世,走进作家及作品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他排行第七,所以人称“柳七”又因他曾经做过屯田令,世称“柳屯田”。
他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抑郁不得志,终身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著名词人,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封建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仕途潦倒后的悲愤和不满。
其中以都市生活及羁旅行役的作品最富有特色。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他的词作流传很广,著名学者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词集有《乐章集》。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突出重点的措施: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
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三是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
柳永《雨霖铃》三维教案(共5篇)
柳永《雨霖铃》三维教案(共5篇)第一篇:柳永《雨霖铃》三维教案《雨霖铃》三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写景的妙处。
3.感受词中凄凉孤寂的意境和抒情主人公飘零凄苦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及写作思路;揣摩意象,体会意境。
2.探究与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诗词语言,感受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伤离别、重真情。
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在了解这首词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点拨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一、导语设计我们常说,一代有一代的文学。
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和唐诗、元曲一样,代表着一种难于企及的高度和不可再现的辉煌。
可有多少人知道,词曾经只是一种边缘文学,被称为“诗余”,即诗的陪衬和补充,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被正统文坛所重视,仅仅活跃在民间,难登文学大雅之堂。
它能在宋代兴盛并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靠的是广大文人的大力推动和参与。
可以这么说,没有文人的参与就没有宋词的辉煌,而反过来宋词的辉煌也成就了一大批文人,使他们因写词而扬名。
在那个时代的词坛,俊杰辈出,星光璀璨,有很多名字,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仍然光芒四射,深入人心。
第二单元,宋词选了四位很有代表性的作家:柳永、苏轼(北宋),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主要生活在南宋。
这些作家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有二百年。
按照传统的提法,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题材狭窄,以写闺情、离绪为主,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情感婉转、缠绵)的典范;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取材广泛,多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词作气势豪放,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的代表。
评论者总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柳永5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柳永5篇《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模式双主导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出给我一副上联:“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象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我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由此引出词牌名-二、检查预习:1、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教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
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2、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简要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
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
《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 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 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江淹;“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李白;“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感悟学古诗词贵在诵读。
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一)学生结合注释自由诵读。
(二)听朗读录音。
体会本词的情感。
(三)理思路,分层次。
柳词善于铺叙。
为把个人的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本词从时间和地点上进行了铺叙,不仅写了离别之际,而且写了离别之前,甚至还设想了离别之后;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而且写了想象之景。
请从时间的角度为本词划分层次。
(四)分层指导诵读。
1、别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前三句借用哪些意象,勾勒出怎样的意境?寒蝉、长亭、骤雨;重在勾勒环境,烘托凄凉悲苦的气氛。
2、别时:[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极写饯别心情,借酒消愁却无绪饮酒。
真是“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两情依依、难分难舍之际,客船不断催促。
读出依恋-矛盾、痛苦、无奈、埋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细节描写。
离别之痛淋漓尽致,令人肝肠寸断。
“执手”能换成“牵手”或“握手”吗?牵手:和朋友散步时一般会牵手,心情是愉悦的,与这首离别词的情境不符。
雨霖铃,柳永,优秀教案
【篇一】雨霖铃,柳永,优秀教案公开课教案《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了解词牌雨霖铃;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
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
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3、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4、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雨霖铃》朗读带,歌曲《祝你一路顺风》、《送别》【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祝你一路顺风》、《送别》的歌声中进入课堂,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的词是绝望的诗歌,而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一首泪眼对泪眼的离别词,也是美丽忧伤而不朽的。
我们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呢?(学生回答)进入新课。
二、词牌简介《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
霖,一作“淋”。
相传‘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
三、柳永简介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曾在词中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便说:“汝自去浅斟低唱,要功名何用?”大笔一挥,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
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
雨霖铃柳永教案
雨霖铃柳永教案雨霖铃柳永教案(精选10篇)一、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二、整体感知1、好,我们走近文本,触摸一下柳永的情感脉搏吧!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录音范读,可以跟着默读,边听边圈画出你认为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离别心情的一句话。
(幻灯4:“文本、录音”)(播放曹灿范读)2、词中哪句话集中表现了作者和恋人离别的心情呢?请大家找出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并提醒同学在书上标画出来)(幻灯5:【整体感知】“多情自古伤离别”)大家齐读一下这句话。
3、这句话表露出作者的心情、心境是怎样的呢?伤心,凄凉。
4、是啊!佛言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悔、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最苦是“爱别离”。
“多情自古伤离别”就是对这种心情的经典概括。
大家还知道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举几个例子。
除了同学们说的,还有这些经典句,齐读。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5、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非常普遍的。
而柳永的这种“伤离别”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我们投入感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品品柳永独特的离别情。
(齐读)“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6、大家品出柳永与众不同的情感来了吗?想好了,请和大家分享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雨霖铃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雨霖铃》这首词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2、深入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及对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诵读,感受《雨霖铃》的音乐美。
1、介绍作者及词的风格流派及有关文化常识。
豪放派,壮美。
婉约派,优美。
2、老师范读全词并稍作朗读指导。
学生齐读全词。
老师朗读指导:A 、读时要注意重音、节奏,语速要慢些,读出感情。
脑中要有画面。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②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也可以一字一顿,表示悲痛气塞。
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B、要有节奏,诗句中要有短暂的停顿。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便/纵有/千种/风情。
3、学生初步把握文章基调及主题。
二、赏析,理解《雨霖铃》的语言美。
(一)上阕: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实写为主。
1、学生个别读。
2、同座讨论:①找意象,说作用。
(幻灯片上逐一展示有关意象的词及其表达的感情。
)明确:寒蝉晚长亭骤雨兰舟烟波(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暮霭楚天作用:渲染惆怅伤感之情(全词基调是:婉约哀怨)作者一开头就点明了季节。
什么季节?秋季。
寒蝉,是蝉的一种。
《礼记》中说:“孟秋之月,寒蝉鸣。
”时间大约是农历七月,寒蝉的叫声低微。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蝉叫声未必凄切,但因词人本就怀着一种伤心的情愫,听到了蝉叫声就产生了凄楚之感。
②“都门”一句是什么意思?(齐答)③学生看情人惜别图,体会“执手相看泪眼“一句的情感。
师问:这句怎样表现复杂细腻的情感?④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虚写,想象,借景抒情)问1:“去去”应该怎样读才好,为什么?问2:用自己的话想象描述这个画面,并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问3:既然是“沉沉的暮霭”为什么“楚天”却会“阔”呢?(二)下阕:①学生齐读下阕。
概括大意:设想别离后的凄清,是虚写。
②学生逐句品读下阕。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点明了主旨“伤离别”。
2、从“今宵”开始到词的结束,按什么顺序写,分几层?(按时间顺序,分两层)3、讨论: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哀景写哀情的写法。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比体会名句的美。
4、“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点明与上文的呼应关系,写法:呼应,虚写,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听录音小声读。
学生然后大声齐读。
(三)师生共同归结小结:这首词,句句、层层写的都是离情别绪,但手法多样,章法谨严,毫无拖沓、重复之处。
就手法来说,有时借景抒情,有时叙事寓情,有时直抒胸臆。
即使同是写景,但有的景与情合,以哀景写哀;有的景与情违,以乐景写哀,却都把抒情主人公的别情曲曲传出,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就章法来说,全词委婉铺叙,既有实写,又有虚拟,既有时间的顺序,又有适当的剪裁,前后呼应,层层深入,构思完密,使人有天衣无缝之感。
柳永曾长期过着羁旅生活,和歌女乐工们在一起。
他对有些歌妓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在他抒写爱情的作品中,有一些是有色情倾向的,消极颓废的色彩较浓,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还是很健康的,虽比较伤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真实的感情。
(四)小组交流讨论:你认为写得最好、感受最深的是哪句, 并且说出好在哪里。
三、迁移,评析《雨霖铃》的特色美。
1,运用本节学到的知识鉴赏张先的《江南柳》,并与本课学的《雨霖铃》相比较,说说它们的异同。
江南柳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明确:同:都写别情,都描写了别时的典型环境。
都写了别后,都是情景相生。
都是婉约词。
异:柳词想象别后远行的情景,虚实相生。
张词着重写送行者别后情景,而未写别时情事。
2,学生齐读课文。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雨霖铃》。
2、用细腻形象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写成诗。
教学反思:这堂课,我按照教学目标,通过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雨霖铃》的音乐美、语言美、特色美。
在诵读指导上,我指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能抒情,注意拖音、词句中短暂的停顿,从重音、节奏、语速、感情方面读《雨霖铃》,指导得较细致,学生能较好地读出这首词婉约哀怨的情感。
当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安排两分钟。
在对《雨霖铃》语言美的理解方面,我运用了讲解、问答、联想、想象、讨论探究、朗读等方法,学生扣住了字、词、句,能品尝到词中饱含的离愁别恨,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雨霖铃》细腻含蓄、婉丽多姿、缠绵哀怨的风格。
学科专家、教师的点评意见(上完公开课后科组老师评价):陈颂:分析的语言很优美,朗读示范很到位。
李秋霞:语言很优美,有才华,古诗名句能信手拈来,文学常识归纳很精简,上课示范朗读很好。
李春季:知识广、用词优美,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很到位,课堂容量很大,从课内到课外。
魏星:老师有文采,用词很符合文本的内容,语言有深度。
课堂容量大,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课件的画面很美,有意境。
余世宽:招聘老师的标准:专业水平,教学方式,思维敏捷,表情。
从陈春辉老师的课来看,优点是比较全面的。
但讨论应放到前面比较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郭辉:课程自然流畅,语言富有诗情,师生的互动比较好。
但配乐朗读学生的想像还不够。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难点)(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
2、问答法。
3、讨论法。
4、点拔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
江淹曾经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
[板书课题](二)柳永简介(略)(三)创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
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结合注释理解词意,描述诗意:《雨霖铃》秋蝉的鸣叫凄凉急切,面对着暮色中的长亭,一阵暴雨刚刚停歇。
在京城门外设帐饮酒饯别,却没有好心情,正当难舍难分之时,行船的人催着要出发。
手拉着手泪眼相望,哽咽着竟然说不出一句话来。
想到我这次要一程又一程的离别远去,舟行千里,水上雾霭朦胧,夜晚浓云笼罩着的南方天空是多么深远辽阔。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无不悲伤地离别,偏偏又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叫人怎能承受?今晚酒醒我身在何处呢?也许是泊舟杨柳岸边,晨风习习,天空挂着一钩残月。
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
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4、整体把握:1)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写离别,抒“伤”情。
2)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可结合背景,知人论世)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
而且本句由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绪。
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先秦的宋玉在《九辨》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南宋吴文英在《唐多令》中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而曹雪芹在《秋窗风雨夕》中则说:“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这些诗句都写出了怀有特定情感的人在秋天中的特定感受。
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