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雨霖铃语文备课教案优秀5篇
雨霖铃语文备课教案优秀5篇雨霖铃语文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本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2、积累古人用来描写离情别绪的诗歌意象。
3、体会宋词婉约的风格。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纵观我国文学的发展,历来有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之分。
确实,一朝一代都有其见长的文学样式,这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学发展到宋代,文人致力于词的创作,改变了诗歌的样式,拓宽了诗歌的境界,使词成为文学史上一朵奇葩。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雨霖铃》。
二、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
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仁宗皇帝闻其名,说:“此人任从风前月下浅斟低唱,岂可令仕宦!”遂落第。
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
景佑元年,方进士及第。
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南门外。
三、学生集体朗读,正字正音。
四、学生听配乐朗诵,体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朗诵结束后,学生谈感受。
明确:这是一首离别词,词作者自始至终都沉浸在凄凉哀婉的感情中。
(补充:作者由于仕途失意,决定到外地去,但是一想到从此将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失去了爱的慰藉,更觉痛苦万状,这首词就是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五、学生概括上下阕的意思。
明确:上阕写恋人相别,依依不舍,有深深离愁;下阕写别后想象,孤独痛苦,有无限伤情。
六、作者这种凄凉哀婉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直接抒情:都门帐饮无绪;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间接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七、赏析。
1、学生体会文中直接抒情文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态和心境。
2、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写景句子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雨霖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词的意境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歌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词的魅力,体会词人别离时凄凉、哀伤的感情。
【学情分析】本课是《柳永词两首》中的第二首,通过上节课对《望海潮》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柳永以及他的个人经历,对词的相关知识有了充分的认识。
授课班级是普通校文科平行班,成绩在年级平行班中较好,但学生学习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死板。
【学法指导】预设学法: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把握全词感情基调,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3、品读课文,仔细品味语言。
即时学法:加强教师引导【课情前置】(1)学案批改评分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得分(2)作业批改评分小组苹果组安卓组联想组百度组捷径组荏苒组得分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情景设置】介绍“雨霖铃”这个词牌,渲染氛围。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感受本词的所传递的情感和情境,进而提高自身审美能力。
2、了解词的语言特点。
3、学习分析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体会本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体会本词所运用的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把握婉约词的特点。
二、阅读教材、自主习标(A级)问题一反复朗读,把握全词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
拓展:本词的感情基调。
(A级)问题二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是指多情的人。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是感伤离别的,更何况是在凄清冷落的秋天时节。
三、问题探究、重点讲解(B级)问题一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首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语,哪些句子是情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入景?(B级)问题二作者选取的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凄凉、沉寂。
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雨霖铃》全诗。
2.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难点:诗歌的意境及抒情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1)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理解“雨霖铃”的含义。
2.自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朗读《雨霖铃》,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教师点评。
3.讲解诗歌(1)逐句分析诗歌意象,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等。
(2)分析诗歌情感,如离愁、别绪等。
(3)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4.课堂讨论(1)让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诗歌鉴赏(1)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6.拓展延伸(1)介绍柳永的其他作品,如《望海潮》、《八声甘州》等。
(2)让学生比较《雨霖铃》与其他作品的异同。
7.作业布置(1)背诵《雨霖铃》全诗。
(2)写一篇关于《雨霖铃》的鉴赏文章。
四、教学反思1.优点(1)注重诗歌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讲解诗歌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时,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
(3)课堂讨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2.不足(1)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环节匆匆而过。
(2)在讲解诗歌意象时,对部分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导致他们未能深入理解。
3.改进措施(1)调整课堂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
(2)在讲解诗歌意象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涵。
本节课在教授《雨霖铃》这首诗歌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分析意象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从‘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中感受到什么景象?这种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2)在分析情感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同学们,你们认为‘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中的‘无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引导:“这里的‘无绪’反映了诗人离别时的无奈和心中的迷茫。
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
柳永《雨霖铃》教案柳永《雨霖铃》教案8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柳永《雨霖铃》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2、了解词牌“雨霖铃”;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苏轼辛弃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柳永李清照)二、作者简介: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
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
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
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雨霖铃》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导言:《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散文。
它以巧妙的排比和对比手法表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旧之情,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反思。
本篇文章适合于高一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柳宗元的乡土情怀、文化内涵、以及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雨霖铃》的背景、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2、掌握《雨霖铃》所用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3、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了解《雨霖铃》的文学价值,以及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掌握雨霖铃的内涵,了解唐代文学特色并认识到古代文学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几张图片或视频介绍雨霖铃的故事背景,并简要介绍柳宗元的人物事迹,并引出本篇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内涵。
让学生对《雨霖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STEP 2 阅读理解:教师将《雨霖铃》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遍,然后缩短文本,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排比和对比手法。
随后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功能、修辞效果以及对文章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集体朗读《雨霖铃》。
STEP 3. 文本分析分析《雨霖铃》中所用的修辞手法的美学特点,如“戒过犹怜物,饮醇愈见真”,透过它了解到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情趣STEP 4. 课外拓展: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听取历史古文的名篇,如古诗词、古文家等。
了解唐代的文学特点,并欣赏他们的文学艺术成就。
如:《送元二使安西》、《滕王阁序》等。
STEP 5. 作文练习针对文学修辞的特点,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模仿排比、对比等修辞,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类似的手法进行隐喻展示。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前知识答题、课中讨论、作文练习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估。
1、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柳宗元的思想情怀和唐代文学特点?2、同学们是否理解了文学修辞之美,并能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3、同学们是否了解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并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并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学习,提高其对文艺美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的提高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与讨论,同学们深入体验了古文的魅力与唐代文学的特点。
《雨霖铃》教学教案设计
《雨霖铃》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能够背诵并默写《雨霖铃》。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雨霖铃》的诗意和意境。
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2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对诗中修辞手法的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1. 简介《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3.2 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理解诗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僻词汇的问题。
3.3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4 诗歌解析1. 教师对《雨霖铃》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
3.5 背诵与默写1. 学生集体背诵《雨霖铃》。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雨霖铃》的部分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1. 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思维敏捷等方面。
4.2 诗歌解析1. 评估学生对《雨霖铃》的诗意和意境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3 背诵与默写1. 评估学生的背诵和默写能力,包括准确性、流畅性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材料1. 《雨霖铃》全文及其注释。
2. 与《雨霖铃》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
《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柳永的《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铺叙展衍,以离情为贯穿全篇主线。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后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各层前呼后应,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雨霖铃》教案|教案【优秀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导入新课篇一我们一起来听首歌,放松下。
(幻灯1:“音乐”)邓丽君甜美、深情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柳永。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凡有井水处,都可歌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雨霖铃》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以至于邓丽君和柳永穿越时空合作了这首歌曲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幻灯2:“课题、作者”)这节课我们主要目标“品鉴艺术手法、体味作者情感”。
(幻灯3:【学习目标】)柳永《雨霖铃》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在悼念亡妻王弗时所作;………人们常叹:“人生苦短,岁月蹉跎”,我们常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啊,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霖铃》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永的一篇山水词,这篇词通过对雨霖铃声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沉沦、流离失所的忧伤与深情。
这篇词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是一篇经典的唐词代表之作。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授《雨霖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唐诗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文献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雨霖铃》背景、名家评价和主题内容。
2. 学习《雨霖铃》词的形式和语言特点,掌握词的基本结构和辞藻。
3. 通过分析词的语言、情感和意境,深入理解柳永的创作思想和精神面貌。
4.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鉴赏古典文学的习惯,开拓文学视野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介绍《雨霖铃》的创作背景和评价。
针对学生对唐代文学的陌生和不熟悉,教师可以通过彩色图片、小故事、名句摘抄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社会风貌、文学思潮。
2. 介绍《雨霖铃》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
通过分析词牌的构成和发展、词牌的音节和格律、词的修辞和表现等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特色。
3. 逐段分析《雨霖铃》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一段段分析词的情感转折、意境反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追求。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唱、背、解释、写作等方式,加深对词的理解和感悟。
4. 阅读如何应该鉴赏《雨霖铃》的文学价值。
通过探究词的意义、文学价值、出版影响等多方面,帮助学生明白《雨铃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份杰出的艺术精品5. 进行文献研究和创新写作。
通过学习《雨霖铃》的研究方法和细节、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创新写作上启发学生跨越历史的限制,将古代文学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
三、教学策略1. 交互式课堂互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小组合作、PPT汇报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优秀7篇)《雨霖铃》教案篇一【组织教学】(1分钟)师生互致问好,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复习提问】(3分钟)回忆学过的词,并说说词的`特点【导入新课】(3分钟)1、听乐曲说出曲名《送别》2、导入别离之情诗词中历写不衰的主题,如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今天来学习一首关于离别的词《雨霖铃》(板书【讲授新课】(72分钟)一、走近作者1、学生介绍柳永概况。
2、教师补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他对北宋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第一他制作了大量慢词长调,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韵和谐美。
柳词在宋代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处,既能歌柳词。
”二、背景资料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一生任途坎坷。
这首词写的就是他任途失意心情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又不得不和心爱的人痛苦分离的思想感情。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一)齐诵《雨霖铃》(二)听课文录音、注意节奏和语调(悲凄低沉)(三)学生随录音带自由读全词理解词义,在音乐中进入词所描绘的情境,并使词的意境在头脑中浮现出来,从而把握词的景与情领悟意境。
(四)赏析词的意境1、让学生把上下篇内容生动地描述出来。
2、教师示范:一个秋天的傍晚,一场暴雨刚刚停歇,蝉凄切地鸣叫不已,词人面对着长亭,心情更觉悲凉。
京城门外,长亭边,一个临时搭建的蓬帐里他的心爱之人为他送行,两人面对美酒佳肴却毫无心情,正在恋恋不舍之际,船夫催促着“开船喽——开船喽——。
”两人双手紧握,泪眼相对,有千言万语要说却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词人想在即将踏上的旅途中只有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霾,空旷的天空。
小结:上篇写的是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下篇紧承上篇:是词人想象别后的情状,小船临岸,词人酒醒只见习习晓风吹拂杨柳,一弯残月挂在天空。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教学难点)(2)鉴赏意象和意境,掌握婉约派词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以真情品读作品,培养学习诗歌的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
2.问答法。
3.讨论法。
4.点拔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语有关离别的诗词名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6、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在现实生活中,离别是一种常事。
江淹曾经写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写离别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
[板书课题](二)柳永简介(略)(三)创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雨霖铃》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雨霖铃》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理解友谊的可贵。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雨霖铃》。
(2)理解《雨霖铃》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
(3)分析《雨霖铃》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把握《雨霖铃》中的意象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2)理解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柳永及《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雨霖铃》,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雨霖铃》中的意象、情感等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分析《雨霖铃》。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评估学生在讨论、分享过程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1)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雨霖铃》的掌握程度。
(2)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
五、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1)柳永的其他诗词作品。
(2)有关友谊的古诗词精选。
《雨霖铃》教案
《雨霖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学价值;(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解读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雨霖铃》;(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情、离别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学价值;2. 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3. 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的解读;2.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雨霖铃》的背景、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形式,体验诗歌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雨霖铃》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雨霖铃》,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4. 讲解分析:讲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创作与《雨霖铃》主题相关的作品;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提问回答,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过程。
2. 作业完成:评估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实践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创作作品,考察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能力。
4.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
•••••••••••••••••《雨霖铃》教案《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教案(精选1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霖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欣赏景中见情,情景交融,尽情铺写的表现手法。
2、难点:词中所体现的离别情绪。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简介引入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
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
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有《乐章集》问世。
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
二、朗读并赏析1、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写他要离开汴京(今开封)去各地飘泊时和他的心爱的人难舍难分的离愁别恨。
2、逐句赏析上片(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后分组发言,教师纠正)(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雨霖铃》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
《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共3篇《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1《雨霖铃》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四)近十年来,我国中学生学习文学的时间逐渐增加,学习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中国教育部新发布的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文学课程中,对于大量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度解读,其中《雨霖铃》是其中之一。
本文主要讲述如何利用苏教版高二必修四来设计一节《雨霖铃》的教学课程。
一、教学内容《雨霖铃》是唐代诗人柳永的创作,其中包含了柳永的思想和情感的体现。
本课程主要解读柳永的诗歌风格、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同时深入挖掘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角度。
二、教学目标1. 系统认知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以及唐代文学的典型作品。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深度。
3.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柳永的思想和文化意义,并在这个基础上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沉淀和反思。
三、教学策略1. 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了解唐代的文学背景、社会政治和文化特点,为后续讨论营造有利条件。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呈现唐代时期的文化风貌。
3. 采取多角度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从风格、情感、文化背景等多个维度逐步理解《雨霖铃》的含义。
4.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雨霖铃》的诗歌技巧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集体阅读与思考首先,由老师带领全班学生集体阅读《雨霖铃》。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感受作出评论和问题,并互相探讨和分享,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步:介绍唐代的文化和柳永的生平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老师将通过多媒体讲解唐代的文化特点和柳永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柳永诗歌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唐代文学作品的认知性。
第三步:解读《雨霖铃》的情感表达通过对唐诗《雨霖铃》的文本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于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于世间事物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别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感受到柳永的思想观点和想象世界。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3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3篇《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婉约派的艺术特点;把握词的意境,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感情,带领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学习名句鉴赏的方法,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白描的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研讨法五、教具准备:PPT课件flash朗读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语(先看《送别》歌曲视频,情境导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当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一缕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就会从平平仄仄里飘出,打湿我们的双眼。
现在我们就走进柳永的《雨霖铃》,一起感受离别诗词的万种风情。
(二)资料助读(幻灯片1-5)1、关于柳永(约987——1053)1)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
福建崇安人。
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由于仕途上遭遇坎坷,失意无聊,往返于秦楼楚馆,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支持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创作了大量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
柳永开创了婉约词派,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2)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词《雨霖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
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浓浓的离情。
2.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雨霖铃》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第一课《柳永词两首》的第一首。
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
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
《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突出重点的措施:一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要适当多一点。
二是板书时重点内容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三是用具体、生动、贴切的事例来说明重点内容,对非重点内容可以少举例。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柳永5篇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柳永5篇《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雨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所以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供大家参考,阅读。
雨霖铃寒蝉凄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充分使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效果。
2、体会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雨霖铃》教学方法美读法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模式双主导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我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出给我一副上联:“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象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我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心的同学们你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由此引出词牌名-二、检查预习:1、了解词牌(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教师简要概括后提出疑问过渡:在封建时代,歌伎是很没有地位的,是受歧视、受迫害的社会底层市民。
那么作为封建文人学士的柳永,一个上层的文化人,与歌伎混在一起——甚至谈起恋爱来,岂不是自降身份,自我作贱?这好像有点不可思议。
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呢?2、了解词人(学生课前作好资料卡准备)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简要点拨:柳永虽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穷困。
经常出入娼馆酒楼,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荡公子,纨绔子弟之流的风花雪月,虽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楼酒馆,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地方。
《雨霖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雨霖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雨霖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1《雨霖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唐代文学代表作《雨霖铃》,学生将通过对《雨霖铃》的学习来了解唐代文学的传统和特色。
二、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传统和特色;2.学习掌握唐代骈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唐代文学的传统和特色;2.学习掌握唐代骈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难点1.分析唐代文学的传统和特色;2.学习掌握唐代骈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唐代文学的传统和特色来帮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背景以及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2.阅读法:通过读《雨霖铃》的文字,让学生准确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特点;3.分析法:通过对《雨霖铃》进行分析来让学生了解唐代骈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唐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化名人。
唐代文学的特点是标志性的、浓郁的、创新性的。
通过阅读唐代文学,我们能够了解唐代文化的底蕴和良好的文化传统。
2.讲解雨霖铃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雨霖铃》的文本,让学生了解唐代骈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雨霖铃是唐代骈文的代表作之一。
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骈文的特点和要求,如构思周密,文辞优美,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等。
骈文有一定的规范,有严格的格律,需要遵守规范。
3.分析雨霖铃在分析《雨霖铃》时,教师要让学生发现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中有哪些人物以及它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这些内容等。
通过对《雨霖铃》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4.课堂反馈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小考试,让学生检测自己在这方面的掌握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已经掌握了那些知识,哪些知识还需要加强。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第1篇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每课一诗,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
教师稍加点拨,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
二、《雨霖铃》教学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
下面,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
主: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主持这篇课文的学习。
刚才,徐晓燕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宋代词人晏殊脍炙人口的名作《蝶恋花》,下面我们要学的同样是一首千古流传的好词。
说到词,它究竟是怎样一种诗体呢?请大家看投影幕。
〔显示〕词,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
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馀)、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主:我们知道,宋词与唐诗一样,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后人习惯上把宋词分为婉约和豪放这风格迥异的两派,前者往往大气磅礴,飘逸洒脱,而后者则以清丽柔婉见长。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划分是针对作家创作风格的主要倾向而言的,并不绝对。
历史上的许多词人就既有豪放的词作,亦不乏婉约的作品。
比如苏轼,我们对他的“大江东去”相当熟悉,但他的作品中也有婉约之情。
这是我们要在鉴赏过程中注意的一点。
今天学习的这首词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
景估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
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词人柳永作者简介。
3.学习诗歌鉴赏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4.品味词人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
一、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离别的痛苦,古语有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今天,让我们一起叩响词的门扉,聆听其中的离愁别绪;走进《雨霖铃》,去看柳永的生命中演绎了怎样的悲欢与离合。
二、词体知识
词,又称作“诗余”“长短句”“曲子词”。
词分两阙:上阙下阙
词风及代表人物: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雨霖铃》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来源于唐玄宗“夜雨闻铃肠断声”。
三、柳永简介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是跟歌伎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
柳永原名柳三变,大约在38岁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
以自己的才华,柳三变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其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三变这首牢骚歌被广为传唱,竟传到了皇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三年后,他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三变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之后,“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才改名为柳永,54岁时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最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在柳永的作品中,很多反映了他和歌伎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最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不得不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注意正音和节奏
2.指读,注意诗歌基调。
本词是词人与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离别场景,因此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诀别的悲壮不同,是“凄苦”。
3.全诗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情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词以“伤离别”为主线。
写离别,抒“伤”情。
锤炼诗眼: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该句在诗中为“过片”,承上启下,并表明诗歌主旨情感,为全词“诗眼”。
而且本句由
伤离别——自古伤(见下)——多情更伤——秋更伤(见下)——清秋更伤——冷落更伤来层层突出“那堪”“伤离别”的情感,表达细腻,情感凄苦,感人至深!
自古:离别在古代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谓“生离死别”主要原因是交通的不发达,远行多半走水路,行程往往成年累月,以及诸多难以预见的阻隔因素,从而让分别之人产生前路迢迢、山重水复、归期难料的纷繁情绪。
加上离人多半因为被贬、流放,或为生活所迫,或因战争离乱或男女情缘,这就特别惹起人的万端感慨。
清秋:秋天本来是草枯叶落,百花凋零的季节,人在秋中往往会有一种凄清冷落之感,所以古人在描写秋天的时候,经常与“愁苦悲凉”的感情联系在一起。
词人把离别之事与清秋之气叠加悲苦再加凄凉,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五、文本探究,讨论分析
1.围绕诗眼,找出词人柳永描绘的意象,并加以分析。
上片:别时(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
下片:别后 (虚写) 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渲染了离情,奠定了悲凉的感情。
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五里一短亭。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的环境中,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让人黯然销魂!首句借景抒情,营造了凄清惨淡的画面,奠定全诗低沉伤感的情感基调。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表达了作者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注意抓离人的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
③“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注意从该句的空间感、色彩感入手体会“念”而难舍的情感,渲染离别之愁)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意从白描手法、想象虚写、景语皆情语、意象的特征等等的特色体会)明确:杨柳离,晓风冷,残月缺,更酒醒。
柳,谐音“留”,有离别之意,有折柳送别之意。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词中表面写杨柳岸,明写别景,暗写别情。
酒,与愁联系在一起,如: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风,秋风萧瑟,寓意悲凉。
如:自古逢秋悲寂寥。
晓风吹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凄凉的感觉。
月,象征离愁,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王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看似平凡的景物,经过组合,则含蓄的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词中除了含蓄生动的的景语,同时也有内心真情的直接流露。
2.找出词中直抒胸臆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①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写离别时悲痛场景。
②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表达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③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意抓想象、反问、虚词等体会情感中的无限怅恨!)
分析:与你分手的日子里,即使是有许多美好的日子,美好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即使对你有千万种柔情蜜意又向谁倾诉呢。
表达了离别之难,及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小结:本词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柳永与知己不忍离别,又不得不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及相思之苦。
六、朗诵
七、拓展延伸
自古以来,抒写离别之苦的文学作品有很多。
请同学们思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酒别)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壮别)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死别)
八、总结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经典能够跨越时代、年龄、性别,引起各个时代人的共鸣。
这首词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我们一起聆听邓丽君对这首词的演绎。
(播放邓丽君《雨霖铃》)
九、朗诵全词
朗读《雨霖铃》,向伟大的词人柳永致敬。
十、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将《雨霖铃》写在作业本上。
十一、板书
雨霖铃
柳永
景语情语别时(实写)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无绪留恋离别难
无语凝噎
别后 (虚写) 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良辰好景相思苦
千种风情
(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