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摘要】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只传染病,严重影响着养猪行业的发展。
本文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概述,并详细介绍了其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严重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途径传播,较易在猪只群体中发生暴发流行。
对于该病的防治,可以采取隔离感染猪只、加强环境卫生、注重饲养管理等措施。
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至关重要,在当前养猪业发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对该病的防治策略,保障猪只健康和生产效益。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腹泻,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原学特点,传播途径,防治措施,防治策略1. 引言1.1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概述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疾病,主要影响仔猪。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毒属于科罗拉多病毒科,是一种非包膜的正链RNA病毒。
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猪群中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目前尚不清楚PED的确切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但病原病毒在猪体内主要感染肠上皮细胞,导致肠上皮细胞的破坏和功能障碍,最终引起严重的腹泻症状。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饲料和水质的卫生水平,采用消毒和隔离措施等综合防控措施。
加强对仔猪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高防治水平,对于减少疫情发生,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临床症状是非常明显的,通常在仔猪感染后就会迅速出现。
主要症状包括:1. 腹泻:腹泻是仔猪传染性腹泻的主要表现之一,猪只会出现水样便或黄色稀便,频繁排便,甚至出现腹泻失禁的情况。
2. 呕吐:有些仔猪在感染后会出现呕吐的症状,特别是在病情恶化时更为明显。
3. 食欲不振:感染仔猪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不愿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症状及治疗方法分布地区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of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
1976年Wood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
1978年Chasey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
1978年Pensaert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
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引起。
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
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最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
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
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
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
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最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
1984年,宣华等PEDV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及防治
实验室诊断技术
采集病猪的粪便、血 液等样品进行实验室 检测。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 仔猪血清中的抗体水 平,以评估免疫状况 。
采用细菌培养、生化 鉴定等方法确定病原 菌种类。
03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定期给母猪和仔猪接种 梭菌性肠炎疫苗,提高
群体免疫力。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和饮水的卫生,避免过度拥 挤和应激,以降低仔猪梭菌性肠炎的发生风险。同时,应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和 疫苗接种,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防治效果
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病猪逐渐康复,全群猪未再发生类似病例。
案例三: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总结
在仔猪梭菌性肠炎的诊断和防治过程中,应注重观察仔猪的临床症状,及时采取 实验室检测方法,以便准确诊断。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隔离治疗、消毒和疫苗接种等,以有效控制疫情。
教训总结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 可通过脐带感染。
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1周龄以内的仔 猪,其中以1-3日龄最为 易感。
流行季节
多发于春季和冬季,与气 温较低、饲养管理不良等 因素有关。
对养猪业的影响
发病率和死亡率
仔猪梭菌性肠炎的发病率 和死亡率较高,给养猪业 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避免滥用抗生素
在治疗过程中,应避免滥用抗 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
04
案例分析
案例一:诊断过程及结果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仔猪的临床症状,结合实验 室检测结果,对仔猪梭菌性肠炎进行 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摘要对猪流行性腹泻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指出该病发病的原因,提出防治的措施,以减少猪只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仔猪流行性腹泻;发生原因;饲养管理;防治措施猪流行性腹泻是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猪病,引起该病的原因较多。
该病一般在温度较低时(冬季和春季)容易发生。
发病后的猪只生长速度变慢、体质下降、免疫功能减退,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
如治疗不及时会导致猪只大面积死亡,是影响养猪业效益的重要疾病之一[1-2]。
1 流行病学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
特别是1~3月龄的仔猪更为常见,尤其以哺乳仔猪严重。
母猪的发病率在15%~80%。
该病主要在冬季和早春发生,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该病的高发期。
临床实践中,常常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传播快,发病率高,2~3周后症状可缓解。
病毒多经发病猪的粪便排出,运输车辆、饲养员的鞋子或其他带病毒的动物,均可作为传播媒介。
猪流行性腹泻病可单一发生或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近来有猪流行性腹泻病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3-4]。
2 仔猪性流行性腹泻的原因2.1 病毒性腹泻引起猪腹泻的病毒较多,如传染性胃肠炎(TGE)、流行性腹泻(PED)、轮状病毒病、猪瘟(HC)、断奶后多系统衰竭障碍综合征(PMWS)等。
2.2 细菌性腹泻造成猪细菌性腹泻的主要有大肠杆菌病(黄痢、白痢)、沙门氏杆菌病、红痢(梭菌性肠炎)、猪痢疾(血痢)等。
2.3 寄生虫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主要有球虫病、蛔虫性腹泻、鞭虫性腹泻、结肠小袋纤毛虫性腹泻、弓形体病等。
2.4 其他缺铁性白痢、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等。
3 防治措施3.1 日常管理(1)当温度降低时,幼猪由于抵抗力弱,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致病菌,导致出现腹泻的现象。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当温度降低时,要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圈舍温度,减少发病率。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十五问1、什么是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又称猪瘟、猪伪狂犬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2、猪流行性腹泻的传播途径是什么?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感染猪只的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猪只、食用被感染的猪肉及接触被感染的环境等。
3、如何预防猪流行性腹泻?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是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环境,做好隔离措施,确保猪只饮水卫生,控制粪便散发等。
4、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高热、呕吐、腹泻、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痢疾,甚至死亡。
5、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主要是辅助疗法,包括输液补液、抗生素治疗等,同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症治疗。
6、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的防疫措施包括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对新引进的猪只实行隔离观察等,确保猪群的健康。
7、如何识别猪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可通过观察猪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及排泄物等来识别是否患有猪流行性腹泻。
8、对于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只应该如何处理?一旦发现有猪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加强环境消毒,避免病毒传播,控制病情蔓延。
9、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是怎样的?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接种一般在猪只出生后30天龄左右,采用皮下注射或滴鼻等方式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10、如何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强猪场卫生管理,做到定期消毒、隔离管理等,同时密切监测猪只的健康状况。
11、猪流行性腹泻对养猪业的影响有哪些?猪流行性腹泻一旦发生,会导致猪只死亡率增高,影响养猪业的发展,同时对养猪户造成经济损失。
12、应急响应措施在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中的作用是什么?在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时,需要立即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包括隔离患病猪只、加强环境消毒等,尽快控制病情蔓延。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乙醚,氯仿等敏感,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杀灭该病毒。
猪舍的环境温度可影响猪体内病毒的繁殖,在8~12℃的环境中比30~35℃的环境中产生的毒价高,这可能是本病在寒冷季节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45分钟,65℃加热10分钟即死亡。
相反在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染性。
放在阴暗处历时7 天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在-18℃保存 18个月仅下降一个对数滴度。
病毒在PH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小时即被灭活。
紫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
三、流行病学猪流行性腹泻病多发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即11月至翌年4月之间。
有时夏季也可发生该病。
该病目前仅感染猪,未发现感染牛、羊等其它动物。
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 100%,成年母猪为15%~19%。
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可达50 %以上,但以两周龄内哺乳仔猪易感染、死亡率最高。
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相似,但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程度较轻、传播速度稍慢。
一般是有一头猪发病后,同圈或邻圈的猪在1周内相继发病,4~5周内传遍整个猪场,死亡率不高,有一定的自限性,经1个月左右流行恢复痊愈。
该病的传染来源主要是病猪和康复后带毒猪。
该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个器官、体液和排泄物(如粪便、呕吐物、乳汁、鼻分泌物以及呼出的气体等),但以病猪的小肠粘膜、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和扁桃体含毒量最高。
在发病早期,呼吸系统组织和肾的含毒量也相当高。
猪主要传染性腹泻病的流行情况与防控对策
分娩 后 有 良好 食 欲 ,从 而 保 证 哺 乳 期 有 充 足 的奶 水 ,增 强 仔 猪 体 质 和 抗 病 能力 。 持 产 房 干燥 、 洁 、 静 , 猪 保 清 安 母 体 表 和 乳 房 区 用 01 .%高 锰 酸 钾 水 擦 拭 仔 猪 出 生 后 置 于保 温箱 内 f 度 温 3 ℃ 以 下)防 止 贼 风 和 寒 冷 造 成 仔 猪 5 腹泻 。 条件 允许 的情 况 下 , 充 消 化 酶 补
定乳 头 ,保 证 每 头 仔 猪 吃 上 充 足 的初 乳。 提早 补 料 以锻 炼 仔 猪 胃肠 功 能 。 使 仔猪获得 对饲粮抗 原的免疫 耐受性 . 可 明显 降 低 断 奶 后 过 敏 反 应 和 腹 泻 。
仔猪3 日龄 时 注 射 牲 血 素( 硒 型) 含 。
和 生 产 实 践 中防 治 措 施 的应 用 比较 , 分析 了近 年 来 规 模 化 猪 场 腹 泻 病 的 流 行 特
服 多价 大 肠 杆 菌 高 免 血 清 ,建 立 人 工
被动 免 疫 。
12 球 虫病 -
糜 管 充 满乳 糜 。 115 防 制 : 疗 原 则 : 菌 、 液 、 .. 治 抗 补 消毒 、 疫。 免 () 1 口服 或 注 射 抗 菌 素 、 电解 质 和
高 免 血 清 治 疗 。 庆 大霉 素 、 那 霉 素 、 卡
达8 %左 右 。坚 持 应 用 2 3 次 或 l 2 5 —胎 ~
年 ,即可 很 好 的控 制 本 病 在 本 场 的发 生 。 冬 春 季节 还 要 注 意 产 房 的 卫 生 、 在 温 暖 和干 燥 。 肠杆 菌 血 清 型 较 多 . 大 各 血 型 一 致保 护 率 才 能高 。若 免 疫 效 果 不 佳 、 分 析 病 原 血 清 型 , 要 时 使用 应 必
仔猪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石灰乳泼洒消毒 。同时 , ~2月龄 的仔猪每周用 消毒威或 5 1 号消毒液 带猪消毒 1 , 次 并根据 当地疫病 流行情况 , 做好 预 防接种工作 。
生黄痢 。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在 1 ~2 O 0日龄之间 的吮乳仔猪 易发 生 白痢 ,该病 也 由 致病性 的大肠 杆菌 引起 , 发病率 高但死亡率 低 , 也没有 明显 的季节性 , 在猪舍潮湿 、 寒冷及饲料单一 的条件 下容易诱发 。
52 加 强饲养管理 对 于仔猪要精心护理 ,注意防寒保暖 , .
垫草要 干净 、 干燥 、 松软 。供给全价料且适 口性强 , 容易消化 ,
并 在 料 中加 入 00 %的 土 霉 素钙 盐 , 可 预 防 胃肠 道 疾 病 , .5 既 又 可促 进 生 长 发 育 。 水 要充 足 、 净 , 水 中添 加 06 饮 洁 饮 . %的 漂 白
查 明病 因 , 到对 症治 疗 , 做 减少盲 目用 药 ,
以免延缓 治疗时机 , 尤其 是 由传染病 引起 的腹 泻 , 更要及 时 治疗 , 消除病因 。 补液 : 腹泻容易 引起 机体脱水 , 尤其是腹 泻
根据发病的缓急 , 表现 出不 同的症状 。如果发病急 , 往往
体温升高 、 、 怕冷 喜钻草窝或拥挤打堆 , 精神沉郁 , 头耷耳 , 低
退、 对疫病的抵抗力减弱 , 容易继发其 它传染 病 , 治疗 不及时 就会引起大批 死亡 , 给养猪业造 成了严重 的经济损 失。河间
的脏器 、 、 、 肝 脾 肾等) 及淋 巴结发生广泛出血 。由病毒 引起
的 几 类 严 重 脱 水 性 腹 泻 病 中 , 可 见 到肠 壁 变 薄 、 去 弹性 、 常 失
猪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 的知识和防治
猪的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的知识和防治一、概述: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腹泻和食欲下降为基本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
本病的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都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十分相似,但哺乳仔猪死亡率较低,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猪流行性腹泻于1971年首次在英国发现,随后在许多国家都报道有该病,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并分离到病毒。
二、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
病毒形态略呈球形,在粪便中的病毒粒子常呈现多形态,平均直径为130nm(95~19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长12~24nm,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其间距较大且排列规则,呈皇冠状。
病毒在蔗糖中的浮密度为 1.18g/mL。
病毒核酸为线性单股正链RNA,具有侵染性。
基因组长为27000~33000个核苷酸(nt),分子量为6×106~8×106。
免疫荧光(IFA)和免疫电镜(IEM)试验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NCDCV),犬冠状病毒(CCV)、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FIPV)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
但更敏感的试验检查表明,其中PEDV的N蛋白和FIPV 的N蛋白有一定相关性。
中和试验和ELISA等都证明PEDV和TGEV在抗原性上不同,无共同抗原。
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存在不同的PED血清型,所有分离的PEDV 毒株属于同一个血清型。
本病毒不能凝集人、兔、猪、鼠、犬、马、羊、牛的红细胞。
对外界抵抗力弱,对乙醚、氯仿敏感,一般消毒药物都可将其杀灭。
病毒在60℃ 30min,可失去感染力,但在50℃条件下相对稳定。
病毒在4℃,pH5.0~9.0或在37℃,pH6.5~7.5时稳定。
仔猪流行性腹泻毕业论文
仔猪流行性腹泻毕业论文标题:仔猪流行性腹泻及其防控研究摘要:仔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猪类疾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通过对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仔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损伤和腹泻。
针对该疾病,可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环境改善、疫苗注射等综合防控策略,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本论文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依据。
关键词:仔猪,流行性腹泻,病理变化,防控措施引言:仔猪流行性腹泻,也称为新生猪腹泻,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胃肠道疾病。
此病可在仔猪的早期阶段发生,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造成明显的腹泻,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防控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仔猪流行性腹泻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消化道传播。
可通过猪只之间的接触、粪便污染的饲料、水源等途径感染。
此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冬季或寒冷地区,该疾病更容易传播和暴发。
二、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消化道黏膜损伤和腹泻。
病毒感染后,会导致小肠黏膜细胞的破坏和消融,使得肠道吸收功能下降,腹泻现象明显。
同时,腹泻导致电解质平衡的失调,影响了体内液体的平衡,导致猪只脱水和全身衰竭。
三、仔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可以采取如下防控措施:1. 实施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控制猪只流动,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加强对猪舍、饲料、水源和器械的消毒,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无害化。
2. 改善猪舍环境:保持恒温、干净、通风良好的饲养环境。
合理调节饲料的营养配方,增强仔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猪流行性腹泻症状与诊断要点
猪流行性腹泻症状与诊断要点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
20世纪70年代初首先发现于英国和比利时。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症状与诊断要点。
1、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病状所有年龄的猪可以发病,与tge非常相似,发病率接近100%,1周龄仔猪或稍大猪只持续3-4天腹泻后可能死于脱水。
一般来讲,哺乳仔猪不发生或只发生轻微的腹泻。
主要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也有在腹泻之间呕吐。
成年猪可能表现亚临床症状,或猪只表现沉郁,厌食和呕吐。
少数母猪或育肥猪通常在腹泻初期,甚至在腹泻出现之前急性死亡。
对死亡猪只进行剖检,常见背部肌肉的急性坏死。
2、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流行主要发生在冬季,也有发生于夏季或春秋季节。
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和肠系膜淋巴结,pedv随粪便排出后,污染周围环境、车辆、衣服、鞋、用具等而散播传染。
pedv 主要通过被感染猪只排出的粪便,或污染物经口自然感染,但粪一口不是唯一的传播途径。
种猪场该病暴发后,可能自然消失,也可能呈地方性流行。
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为15%-90%。
ped单一发生或ped和tge 混合感染发病。
3、猪流行性腹泻的剖检肉眼病变仅限于小肠。
肠管胀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透明,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显微镜下可见到小肠绒毛缩短,绒毛与肠腺的比率从正常的7:1降到2:1或3:1。
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2小时。
4、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tce)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
猪流行性腹泻(ped)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
猪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
病猪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须依靠实验室诊断。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腹泻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流行性腹泻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本病于1978年在英国和瑞士暴发后,随后很多国家相继报道,目前呈世界流行,我国于1980年分离了本病毒。
【病原】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本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没有共同的抗原性。
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球形,直径95~190纳米,外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突起,核酸型为RNA,病毒只能在肠上皮组织培养物内生长。
病毒对外界环境和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对乙醚、氯仿等敏感,一般消毒药都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各种年龄猪对本病都很敏感,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达100%,成年母猪为15%~90%。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传染。
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冬季多发,我国多在12月至次年2月寒冬季节发生。
【临床症状】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猪传染性胃肠炎十分相似。
哺乳仔猪发病症状明显,体温正常或稍偏高,表现呕吐、腹泻、脱水、运动僵硬等症状。
呕吐多发生于哺乳和吃食之后。
呕吐、腹泻的同时患猪伴有精神沉郁、厌食、消瘦及衰竭。
症状的轻重与年龄大小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l周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死亡,病死率约50%。
断奶猪、育成猪发病率很高,几乎达100%,但症状较轻,表现精神沉郁,有时食欲不佳、腹泻,可持续4~7天,逐渐恢复正常。
【病理变化】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
整个小肠肠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壁弛缓,缺乏弹性,变薄有透明感,肠粘膜绒毛严重萎缩。
25%病例胃底粘膜潮红充血,并有粘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片),较大猪(14日龄以上的猪)约10%病例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
【诊断】尸体消瘦脱水,皮下干燥,胃内有多量黄白色的乳凝块,小肠病变具有特征性,通常肠管膨满扩张、充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猪病毒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
皮 肤 ,体 温 大 量 散 发 , 体 内 蓄 积 脂 肪
被 大 量 消 耗 ,导 致 消 瘦 ,有 时 继 发 感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属 冠 状 病 毒 科 冠 状病毒 属 。病毒 具有 囊膜 ,直径 6 一 O 1 0 m。 表 面 有 棒 状 突起 或 长 度 为 1 ~ 6n 2
2 nn的纤 突 5r
猪 传 染 性 胃 肠 炎 可 表 现 m 两 种 流
行 形 式 : 流 行 性 和 地 方 流 行 性 。流 行
蛋白。
脱 水 愈 明显 。
2 治 疗 措 施
阐 述 与 分 析 . 以 为 科 学 防 治 该 病 提 供
一
定 的 参考 。
粪 便 一 口 腔 传 播 是 病 毒 传 播 的 主 要 途 径 。 易 感 猪 场 常 于 销 售 或 购 进 猪 只后 4 5天 内爆 发 急 性 。病 毒 的 引 入 ~ 可 能 是 通 过感 染 的病 猪 或 污 染 物 。 1 周
性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指 该 病 于 一 个 全 部 或 大 多 数 猪 传 染 性 胃肠 炎 病 毒 血 清 阴 性 和 易 感 的 猪 场 发 生 。 当 病 毒 侵 入 这 种 猪 场 ,往 往 所有 年 龄 的 猪 都 被 感 染 ,
目前 . 轮 状 病 毒 普 遍 存 在 于 猪 群
杂 草 和用 具 ,以 彻 底 消 灭 散 落 的 虫体 同 时 注 意 对 粪 便 和 排 泄 物 等 采 州 堆 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流行性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其特征为呕吐、腹泻、脱水。
临床变化和症状与猪传染性胃肠极为相似。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预防措施。
1、病原特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目前认为,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主要存在于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病猪粪便中。
通过病猪排粪而污染周围环境、饲料、饮水、用具及交通工具等,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而感染动物。
2%-3%火碱溶液或其他碱性消毒药对该病毒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流行情况该病仅发生于猪,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能被感染发病。
哺乳仔猪、青年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通常为100%,母猪的发病率变动幅度较大,通常为15%-90%。
病猪和病愈猪的粪便含有大量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染,也有经呼吸道传染的。
多发生于冬季,夏季极为少见,我国多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发生流行。
该病传播迅速,数日之内可波及全群,一般流行过程延续4-5周。
3、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8-30 h。
病初,患猪的体温正常或稍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随后,病猪排出水样粪便,呈暗绿色或灰色,腹泻之间有呕吐,即先腹泻后呕吐,这是猪流行性腹泻的典型临床症状。
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为轻度腹泻,3-4天可自愈。
日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以内的新生仔猪,常于腹泻发生后的几天内,因机体严重脱水而致其死亡,病死率可达50%-100%。
断奶猪、母猪常呈现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腹泻,可持续4-7天。
若不出现继发感染,患猪可能会缓慢恢复正常。
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1周后康复,病死率为1%-3%。
4、诊断要点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尤其是在12月份至翌年2月份多发)和典型的临床症状(先腹泻排出水样便,后呕吐),可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仔猪传染性腹泻(PED)是一种由特定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性疾病。
在新生仔猪中极易传播,对仔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对仔猪传染性腹泻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仔猪传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新生仔猪,尤其是出生后7-14天内的仔猪,其主要特征是出现腹泻和脱水症状。
PED一般通过粪口传播,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数月,因此环境卫生是预防该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二、临床症状1. 腹泻: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症状之一是腹泻,患病仔猪的粪便呈水样或乳白色,夹有黏液和泡沫,有时伴有血丝。
腹泻严重的仔猪会因为严重脱水而导致死亡。
2. 脱水:由于腹泻引起的大量液体丢失,仔猪会出现脱水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眼睑下垂、口腔干燥、皮肤弹性差等症状。
3. 营养吸收不良:仔猪传染性腹泻会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仔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情况。
4. 发热:部分患病仔猪会出现发热,体温可达40℃以上。
5. 呼吸系统症状:有些患病仔猪会出现喘息、气急等呼吸系统症状。
三、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采用疫苗接种是预防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重要手段。
在母畜怀孕期间注射PED疫苗,能够提高母畜对PED的抗体水平,从而保护新生仔猪免受PED的侵害。
2.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PED传播的关键。
定期清洁消毒猪舍和粪便,限制人员往来、鞋具消毒等都有助于降低PED的传播风险。
3. 营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调理可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降低受病毒侵害的几率。
4. 隔离检疫:新引进的仔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确保没有病原体携带者,以免病毒传播到猪群中。
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对仔猪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PED的传播,猪场从业人员需要加强对PED的预防和诊断能力,从源头上控制病毒的传播,保障仔猪的健康成长。
猪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猪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猪的腹泻病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特别是病毒性腹泻危害最为严重。
该病主要引起仔猪死亡、育肥猪掉膘,从而使饲料报酬降低,人工费用和药费开支增加等。
在现如今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猪的腹泻病已经严重危害到养猪业的发展,应引起兽医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1 主要病原及流行特点在养猪生产中,猪病毒性腹泻病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难以鉴别。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流行性腹泻 (PED)、猪轮状病毒(PV) 是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他病毒如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星状病毒、杯状病毒、诺瓦克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也可以引起猪只的腹泻。
由此可见,猪病毒性腹泻病因十分复杂,危害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
本病每年各季均可流行,目前,夏季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在上半年的工作中笔者发现在豫北地区,该类病的发病率达7.47%~12.35%,以30日龄内的猪只最为常见。
2 常见猪病毒性腹泻病的特点2.1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科的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
该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的特点,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只均可感染发病,两周龄内仔猪主要以呕吐、水样腹泻和死亡率高为特征,而1月龄或成年猪只几乎没有死亡,但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较低。
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8~18h,长者为2~3d或更长。
严重腹泻的仔猪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
被感染泌乳母猪只主要临床症状是厌食、呕吐、腹泻,哺乳母猪发病导致无乳,造成仔猪死亡率上升。
但是,偶尔也有母猪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
病变的主要部位在胃和小肠。
仔猪胃内容物主要有凝乳块,胃底黏膜有出血点、出血斑。
小肠黏膜出血,伴有黏膜脱落现象,肠壁变薄,腔体鼓胀,内有酸臭味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水肿。
2.2 猪流行性腹泻病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科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新生仔猪的高度死亡为特征。
仔猪腹泻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常可见到肠壁变 薄 、 失去弹性 , 小肠绒毛 黄痢或红痢 , 分别由大肠 杆菌及 c型产气荚膜杆菌 ( 魏氏梭菌 ) 严重脱水性 腹泻病 中 , 隐窝变浅或消失等病理现象 。 引起 , 它们 的流行没有季节性 ,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 易发生黄痢 。 萎缩、 这两种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 在 l O日龄到 2 0日龄之 间的吮乳仔猪易发生 白痢 , 该病也
4 .剖检 变 化 在 不 同类 型 的 腹 泻 病 中 ,其 剖 检 病 理 变 化 具 有 各 自的特
均可导致仔猪腹泻 。 闭猪场 、 封 不重视消毒 , 如果场 内存在传染 征 。 如在蓝耳病中可见 到肠系膜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 , 盲肠 、 结 性下痢病史 , 会造成仔猪腹泻 。
染 水 等 , 会 引起 仔 猪 腹 泻 , 至 死 亡 。 从 场 外 购进 有 病 仔 猪 、 严 重 , 异 嗜 癖 , 欢 啃 垫 草 、 脏 水 , 重 贫 血 , 视 黏 膜 苍 都 甚 有 喜 喝 严 可
猪舍通风不 良、 饲养密度高也会引起腹泻 , 环境卫 生条件差 , 如 白 , 后 衰 竭 死 亡 。 最 气温 突然变冷 , 舍保温不好 , 因受 寒引起肠蠕 动加大和肠 猪 常 炎导致腹泻。猪体质差 、 抗病力减弱 以及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 ,
措施。 1 母 牛 的发 情 鉴 定 .
动和纤毛的摆动增加 , 输卵管
伞 部 贴 近 卵 巢 ,子 宫 黏 膜 迅 速 水 肿 和 变 ( ) 情 后 期 ( ~5d 阴 道 分 泌 物 3发 3 )
数量 减少 , 色加 深 , 颜 最后 变 母 牛性成熟后 ,在生 殖激素 的调节 厚 , 子宫 腺体增 大 , 泌增 多 , 分 子宫 弹性 黏 性下 降 , 脂 , 下 ,除妊娠期外全年都会 出现周期性 发 增 强 , 宫颈开放松弛 , 子 分泌 出大量蛋清 成 乳 白色 或米 黄色 ( 状 ) 子宫 颈 口收
猪流行性腹泻的预防措施
76 2019.8动物生产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高度的接触性引发的肠道传染性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引起猪流行性腹泻,是以腹泻、呕吐、脱水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其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很容易造成全群仔猪的死亡。
各日龄的仔猪都是易感群体,但对哺乳仔猪的感染性最强,一旦发病死亡率可达到100%,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猪流行腹泻病毒 (P E D V) 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但血清型比较单一,尚未发现其他的血清型。
PEDV对氯仿、乙醚等敏感。
病毒粒子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外有囊膜。
1 基本特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 E D V)属于冠状病毒科(C0ronaviridae)、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其他血清类型。
P E D V 是正链单股核糖核酸(R i b o n u c l e i c A c i d 简称R N A),结构不分节段,有外有囊膜。
但是,在发病猪的排泄物中存在的病毒再显微镜下观察为圆形,病毒直径在100~180纳米之间。
该病毒的核心是在病毒栗子中心的位置,有一个不可见区域,核酸也存在于核心内,核衣壳外还包裹有一层囊膜。
而囊膜上有多形性、花瓣状的纤维突起,长度为10~13纳米,纤维突起有规则的排列在囊膜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主要的抗原决定簇都分布在纤突上。
在试验室进行培养,该病毒再肠上皮组织培养物中生长良好,而在血液和琼脂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
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大部分消毒药都很敏感,乙醚和氯仿短时间处理就可以使其灭活,在60℃30分钟即可完全杀灭病毒。
PEDV的传染性很强,临近的组织和细胞均可以被感染,因此患病猪的体内及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造成PEDV在各个猪群的猪只中迅速传播,而引起感染和发病。
2 流行特点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上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寒冷的季节。
近年来,我国在冬末春初时节发病率较高。
特别是架子猪、育肥期的肥猪和哺乳期的仔猪感染性和发病率是最高的,可达100%,其中最严重的是哺乳期的仔猪。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88 | 2022年第42卷第6期 总第299期 |高迎运(甘州区花寨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张掖 734016)猪流行性腹泻具有极强的接触性。
我国暴发猪流行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猪种引进所致。
目前该病已成为规模化猪场普遍流行的一类重要的病毒性疾病,发病率达100%,不同年龄的猪死亡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对哺乳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死亡率有时达95%以上[1],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更好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的发生,需掌握该病的流行特征,根据临床症状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时确诊,然后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1 流行病学1.1 病原特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倾向于球形,病毒粒子的中央区域为电子不透明区域,外侧有囊膜,囊膜上附着很多的纤突,纤突呈花瓣状,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2]。
该病毒不凝集家兔、猪、鼠、犬、马、雏鸡、山羊、绵羊、母牛和人等的红细胞。
自然条件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暴发大多数冠状病毒的理化性质相似,在50 ℃的环境中比较稳定,在40 ℃、pH 为5.0~9.0或者37 ℃、pH 为6.5~7.5的条件下比较稳定,经超声波多次反复冻融后,感染能力不受影响,但温度超过60 ℃,处理30 min,可将其灭活[3]。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猪的肠绒毛膜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可以破坏小肠绒毛,减少营养物质吸收面积,造成大量体液流失,最终引起猪群严重脱水。
1.2 流行病学携带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是主要的病毒传染源。
发病猪的排泄物含有大量的病毒,会污染周边环境,造成病毒的快速传播和蔓延。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仅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动物,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对该病毒都比较敏感,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严重,发病率有时达10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经消化道传播,带病猪污染周围环境后,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也有报道认为该病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6-0088-03摘 要:冬春是猪流行性腹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发病率有时达100%,死亡率达95%以上。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五、设计技术原理和规范1.做好生物预防安全工作,杜绝外来病原的传入该种疾病很容易在猪场大范围传播,因此必须要求猪场做到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需要从外引进新型猪种,应该避免从疫区或者易发病区域引进猪种,引进猪种前应该对猪进行严格的动物检疫以及隔离观察,一个月之后,确认该猪健康情况之后才可以混群。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采用封闭式养殖,禁止闲杂人员和外面的车辆进入到猪场内部,并做好猪场的消毒、灭鼠和杀虫工作,并对疫猪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2.做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提高猪的抵抗能力母猪在产前45天以及产后的两周左右分别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每头猪注射4ml,这样猪仔可以通过食用母猪的母奶而获得相应的抗体,有效的预防该种疾病发生,对曾经发生过猪流行性腹泻的猪场应该在冬春寒冷季节以及夏季炎热时期对保育猪进行疫苗免疫接种,用量为每头猪接种2ml。
3.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该种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猪群采用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
应该注重圈舍保温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冬季寒冷时节,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一定要注意对猪仔的温度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保证圈舍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
营造一个干净、干燥、卫生的养殖环境。
幼猪出生之后,尽量让猪仔吃足初乳,一周之后开始训练猪仔进行饲料采食,保证猪仔在断奶之后能够正常进食。
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不存在霉变现象,并且在喂养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猪仔实际生长状况向饲料中添加相应的微生物和微量元素。
4.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在预防猪流行性腹泻过程中,做好猪群的药物保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该种疾病发生的几率。
首先,母猪保健,在母猪产前一周以及产后一周之内,每吨饲料中添加盐酸林克霉素、硫酸壮观霉素1公斤左右,与饲料进行混合喂养;其次,猪仔的保健,1~3日龄的猪仔每头猪注射富来血2ml,5日龄的猪仔灌服百球清1ml,对于一周以上的猪应该每头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猪传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高致病性、高传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1周到3个
月龄的仔猪中。
该病由暴露于环境中大量的病原体引起,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等。
病原学:仔猪传染性腹泻的病原体是经常性腹泻大肠杆菌(ETEC),主要通过食物、环
境及猪肠道传播。
ETEC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肠黏液保护层被破坏,使菌体黏附并分泌毒素,在小肠壁上产生细胞容易受损的作用,导致小肠吸收和转运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程短暂,往往在1-2天内引起病猪出现急性腹泻、黏液
和稀水样粪便,体重明显下降,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甚至出现呕吐,疲惫等症状。
严重
时病猪的腹部肿胀、腰痛,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严重者还会出现癫痫、抽搐等症状。
防治措施:对于仔猪传染性腹泻的防治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首先,要对低抗体母猪
注意保健,提前预防,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其次,保证母猪及时产后照顾仔猪,尽量防止
各种应激;第三,要严格落实保健医学程序,如勤洗手、物理消毒、隔离治疗,及时清除
排泄物等。
此外,也可以采用一些化学药物进行防治,如抗生素类药物、腹泻止泻剂等。
总的来说,仔猪传染性腹泻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严重疾病,对于猪场的
养殖经营极具影响。
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应格外注意,避免对猪场造成更严重的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