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产生的背景

合集下载

晚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晚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晚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标题:晚报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分析:1. 目前晚报的市场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分析;2. 晚报目标受众需求和购买力分析;3. 晚报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二、活动目标设定:1. 提高晚报品牌知名度;2. 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晚报;3. 提升晚报的阅读体验;4. 增加晚报的广告收入。

三、活动策略和实施方案:1. 活动定位和主题确定;2. 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3. 活动内容和形式安排;4. 活动合作伙伴和资源准备;5. 活动宣传和推广策略;6. 活动人员组织和培训计划;7. 活动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

四、活动详情:1. 活动定位和主题:根据晚报的定位和目标受众需求,确定活动的定位和主题。

例如,主题可以是“晚报读者感恩夜”,突出晚报对读者的感激之情。

2. 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适合大多数读者参与的时间和地点。

建议选择周末晚上和市中心广场作为活动时间和地点。

3. 活动内容和形式:根据活动主题,在活动现场设置各种互动体验区,如摄影展、演讲区、互动游戏区等,以吸引参与者的注意力。

4. 活动合作伙伴和资源准备:与相关企业、社区组织等合作,共同筹备活动,并准备所需的场地、设备、人员等资源。

5. 活动宣传和推广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如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线下宣传等,以扩大活动影响力。

6. 活动人员组织和培训计划:组建活动团队,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进行培训,确保每个人员能够熟练完成自己的工作。

7. 活动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建立活动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跟踪活动进展和效果,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经费预算和收益分析:1. 活动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预算;2. 活动可能带来的收益和效益预估。

六、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1. 活动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分析;2. 针对每个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七、活动实施计划表:根据活动策略和实施方案,制定活动实施计划表,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责任人和执行细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总结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总结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也是中国近代报刊史开始的标志。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 马礼逊: 英国传教士,所属英国海外传教组织伦敦布道 会。 米怜: 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一年轻传教士,协助马礼逊从 事传教工作。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 基督教传教士到达广州。为建立能放手开展传教活动的基 地,1815年,马礼逊带领助手传教士米怜和中国刻字工人 梁发等来到华人聚居的英属殖民地马六甲,办学校、设印 刷所,并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815年,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全刊以三分之二篇幅介 绍西方政治、历史、 医学、地理等知识, 三分之一篇幅报道 新闻。
中心二
上海
主要外文报刊
第二阶段上海外文报刊 1. 《北华捷报》 创办时间 1850 办刊人 创办人兼首任主编英商 亨利.奚安门 台仁特 性质 上海第一份英文报 刊。字林洋行 出版 上海第一份晚报
2.
《中国之友》
创办人台仁特
商业性报纸
3. 《香港纪录报》 4. 《德臣报》
184 由澳门迁来 1845-1974 创办人兼主笔英人肖 德锐 创办人兼第一任主编 美国人赖登 主编后 为莫罗
商业 香港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的英 文报纸 商业 香港最早英 文日报
5. 《孖剌报》
1857-1941
中心一
香港
主要中文报刊
第二阶段上海中文报刊 1. 《六合丛谈》
2.
《万国公报》
1872-1907
3. 4.
《格致汇编》 《上海新报》
1876-1882 1861-1872
5.
《申报》
1872-1949
6. 7.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发展研究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发展研究

六、结语
《民国日报》文艺副刊作为民国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和价值。它汇集了众多文坛名家的经典之作,展示了文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繁荣 景象。通过对《民国日报》文艺副刊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 氛围、文学思潮以及人们对于文学艺术的需求和特点。这些对于我们理解那个时 代以及推动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诗的兴起与《晨报副刊》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文化变革时期,诗歌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新诗的兴 起与《晨报副刊》有着密切的关系。1915年,《晨报副刊》开始刊登白话诗歌, 这些诗歌不同于传统的格律诗,它们以自由、流畅、富有表现力的形式呈现,给 读者带来了新的感受和体验。
二、新月派与《晨报副刊》
在经营策略上,《夜光杯》注重与读者的互动。除了常规的稿件征集外,还 开设了读者来信、网上论坛等互动环节,让读者能够参与到副刊的创作过程中。 这种互动机制不仅提高了读者的参与度,也为《夜光杯》积累了大量的人气和口 碑。
从《夜光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1、保持文化品味:《夜光杯》作为文化副刊,应始终保持其独特的文化品 味,以高质量的文章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提供文化盛宴。这需要对稿件进行严格 筛选,保证文章质量,同时也要当代文化潮流,不断推出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优 秀作品。
总之,运用框架理论解读《文汇报》和《新民晚报》的农民工报道,有助于 我们更好地理解农民工在媒体中的形象建构及历史变迁,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公正 和平等的发展。
基本内容
《晨报副刊》自创刊以来,一直是文化和艺术的摇篮,孕育了许多具有才华 和影响力的作家和艺术家。其中,新诗的创作和发展历程更是与《晨报副刊》紧 密相连。本次演示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晨报副刊》对新诗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80后”媒介形象——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为例的开题报告

“80后”媒介形象——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为例的开题报告

“80后”媒介形象——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扬子晚报》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代“80后”群体。

作为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逐渐成为媒介报道的热点对象。

但是,目前对于“80后”媒介形象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一定的深入调查和分析。

本研究以三种不同类型的媒体资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扬子晚报》为例,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关于“80后”的报道,通过对媒体形象的分析,对“80后”的形象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探究这一群体的形象如何在不同的传媒中呈现。

研究“80后”媒介形象,符合当前国内外对于年轻人和网络舆论的重点关注。

而通过调查和分析,能够更好地了解“80后”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社会责任感、文化品位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丰富我们对年轻人及社会文化现象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思路(一)选取媒体在该研究中,我们将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扬子晚报》三家主流媒体中选择一段时间内关于“80后”的报道作为研究材料。

《人民日报》——官方权威的全国性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与国家政策和民生问题联系紧密;《中国青年报》——多年来一直是青年人热爱的阅读品牌之一,其受众定位与语言特色符合年轻人阅读的习惯和需求;《扬子晚报》——具有地方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面向江苏省读者,其阅读群体广泛,包括高校学生、白领、官员等,能较全面的反映当地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

(二)选取时段选择相同时间段对三家媒体进行调查研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比性。

时间段的选择应考虑有代表性的特定主题,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或相应的政治、文化等主题,以便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结合。

(三)选取报道选取的报道要与“80后”这一人群密切相关,包括“80后”在工作、娱乐、文化、消费等方面的表现和心态。

对于每种媒体选取的报道数量,应尽可能保证各个媒体的公平性。

第七单元课堂笔记(1)

第七单元课堂笔记(1)

第七单元课堂笔记一、新闻天津新闻业概况开埠之后,西方的社会生活模式经由租界而整体移入,使天津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结构性的变化。

天津政治、经济地位的上升及铁路、电报等近代化设施的建成,为新闻业提供了发展的动能与条件,使之成为我国较早发行报纸的城市,并逐步成长为中国新闻的北方重镇。

20世纪30年代,天津的新闻业达到繁荣的顶峰。

天津新闻业形成期的标志应为始于1880年由天津海关主办、面向外国人发行的英文报纸《北方邮报》;在天津,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和期刊是严复、王修植、夏曾佑等于1897年创办的日报《国闻报》和旬刊《国闻汇编》;1902年2月北洋官报局成立,创办了中国第一份官方报纸《北洋官报》;我国历史最长的百年老报《大公报》也于同年创刊。

五四运动中,一批高张反帝反封建旗帜的革命报纸趁势而起。

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影响巨大,被誉为“全国学生会报之冠”。

进入30年代,天津的新闻报业达到鼎盛期。

《大公报》、《益世报》(1915年)、《庸报》(1926年)、《商报》(1928年)被称为天津的“四大报纸”。

天津报业对文学的贡献天津报业的另一特色是文学副刊非常活跃。

《大公报》“文艺”副刊先后由吴宓、沈从文、萧乾主编,聚集了周作人、废名、朱自清、李健吾、林徽因等几乎全部“京派文人”,也培养了卞之琳、李广田、何其芳等一批青年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午报》、《新天津报》、《评报》(分别由三位回族报人刘孟扬、刘髯公、刘霁岚主办,时称“报界三刘”)等一批小报成为通俗文化的重要阵地。

著名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宫白羽和言情小说名家刘云若的作品大都发表于天津的报纸。

其中,沙大风主办的《天风报》就曾经推出了刘云若、还珠楼主两位大师的成名之作《春风回梦记》和《蜀山剑侠传》。

《益世报》的爱国主义壮举天津《大公报》、《益世报》坚持独立、公正的新闻原则与爱国、进步的政治立场,用奋斗与牺牲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荣且悲壮的纪录。

《2024年全媒体时代的报业转型——以《新安晚报》为例》范文

《2024年全媒体时代的报业转型——以《新安晚报》为例》范文

《全媒体时代的报业转型——以《新安晚报》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传统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中国报业的一员,《新安晚报》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成功转型,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以《新安晚报》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全媒体时代报业转型的必要性1. 媒介环境的变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样化。

传统报纸的阅读率逐渐下降,报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

2. 读者需求的变化现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文字外,他们更注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的传播。

3. 竞争压力的加剧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报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报业必须进行转型以适应市场变化。

三、《新安晚报》的转型路径1. 内容创新《新安晚报》在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增加了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提高了新闻的传播速度和时效性。

同时,注重深度报道和调查性报道,提升了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2. 数字化转型《新安晚报》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开发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报纸内容的数字化传播。

同时,与各大网络平台合作,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3. 经营模式创新《新安晚报》在经营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广告、发行、数字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收入多元化。

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提升报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四、《新安晚报》转型成效及经验总结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安晚报》在全媒体时代实现了成功转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报纸的发行量、阅读率和影响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报纸的内容质量、传播速度和时效性也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经验总结:1. 坚持内容为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内容始终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新安晚报》始终注重内容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

2. 紧跟时代步伐全媒体时代,报纸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

晚报订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晚报订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

晚报订报活动策划方案模板一、活动背景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媒体受到了互联网媒体的冲击,晚报作为传统媒体之一,面临着用户流失的问题。

为了提高晚报的发行量,吸引更多的读者,我们策划了晚报订报活动。

通过活动,我们希望能够调动读者的积极性,增加晚报的订阅量,进一步扩大晚报的影响力。

二、活动目标1. 增加晚报的订阅量,提高晚报的发行量;2. 提高晚报的读者黏性,增强读者的阅读意愿;3. 增加晚报的影响力,提高晚报的知名度;4. 加强晚报与读者的互动,增加读者参与感。

三、目标受众1. 晚报现有读者;2. 潜在读者,对晚报感兴趣但尚未成为订阅用户的人群。

四、活动内容及方案1. 订阅奖励活动针对晚报现有读者,推出订阅奖励活动。

活动期间,读者在指定时间内订阅晚报,并连续订阅一定期限,即可获得相应的奖励。

奖励可以包括优惠券、礼品、抽奖机会等形式。

通过此活动,激励现有读者继续订阅晚报,增加他们的黏性。

2. 推荐赠阅活动潜在读者可以通过推荐好友订阅晚报,获得一定的赠阅期。

推荐者和被推荐者都可获得赠阅期,以此鼓励潜在读者参与活动并增加订阅量。

3. 线下订阅促销活动在城市中心繁忙的商圈、写字楼等地点设立线下订阅点,为想订阅晚报的读者提供便利。

在订阅点设立优惠活动,如首次订阅的读者可享受折扣。

同时,通过活动宣传现场,派发宣传材料等形式,提高晚报的知名度和订阅率。

4. 互动活动开展和晚报相关的互动活动,增加读者的参与感。

例如,举办线上问答活动,读者通过参与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取奖励;开展读者投稿活动,激发读者的写作热情,吸引更多读者参与。

5. 社交媒体宣传利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晚报订阅活动的宣传。

发布活动相关的文章、图片、视频等内容,引导用户参与活动。

通过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加大宣传效果,吸引更多的潜在读者。

五、活动推广渠道1. 宣传渠道:(1)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等;(2)新媒体: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3)线下宣传:海报、宣传单、展览等。

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

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

新闻学概论论文题目:《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成员:任玉停王丹王慎娟苏宁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首先,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

新闻是被生产出来的,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事实经过采访、写作、编辑最后成为新闻作品这样一个生产流程,更深的含义是指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

新闻生产中的采访、写作、编辑看似是新闻生产者的个体劳动,然而每一名新闻生产者都是在一定的组织机构中从事生产。

他们从事新闻生产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必须服从每一个组织机构的规章制度和领导要求,必须遵循新闻的基本要求,必须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压力,最后才有个人的发挥。

我们可以说,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影响新闻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呢?他们是如何影响新闻生产的呢?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将从四个方面来解释这些问题。

新闻选择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从新闻生产的专业视角来看,新闻选择是新闻学专业知识、新闻工作经验和其他社会科自然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新闻选择是新闻生产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戈尔振先生在20世界20年代末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中就指出,把新闻看作是“发生事件之报告”,这是正确的,“但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

所谓“散漫而不明显”,意思是说。

大千世界每日每时每刻发生的事情数不胜数,把新近发生的时间都报道,报纸不胜负担,而且也做不到。

为了解决报纸所面对的难以尽数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与有限版面的矛盾,还得对新进发生的事实进行选择。

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选出新闻值得的传播的事实,这就是新闻选择。

采访、写作、编辑,是新闻业务的三个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关系:新闻采访过程是不断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过程是重新挑选事实的过程;新闻编辑过程是在一次挑选、审视事实的过程。

新闻选择的标准不是一种,而是有多种,像有许多把筛子,对事实进行一次一次的筛选,最后记者才把符合要求的事实写成新闻稿。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异同分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异同分析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和北京《京华时报》的分析1、读者定位:《北京青年报》:零售价1.5元,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产阶层、北青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小,订户数量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与非北京青年报读者相比,更趋于理性、成熟。

读者主要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消费的“三高”群体。

他们年轻而富有,并且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他们在整个社会人群中虽然占有较小的比例,却拥有较多的社会财富,因此更具有市场价值。

《北京晚报》:零售价1元。

特点是按地区来做新闻,如:天通苑、劲松等版面。

受众群基本为老人、居家男女。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老北京居民、中共普通党员。

北晚是下午报纸,发行量大,但是读者群购买力弱。

1. 北京晚报九城区每日平均阅读人数达到400万人,约为第二名报纸读者人数的两倍,是北京地区读者最多的报纸。

2. 北京晚报首选率为38.41%,是北京居民首选率最高的报纸。

3. 北京晚报覆盖高学历读者人数为139万;高职位(包括公务员与白领)读者占读者人数80%,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4.北京晚报忠实读者人数313万人,是第二名报纸的2.1倍。

阅读70%以上内容的读者为275万人,遥居各报首位,是第二名报纸的1.8倍。

5.独占读者总数为211万人,占自身读者总数的61.7%;主动读者人数为324万人,占北京晚报读者总体的94.67%,是第二名报纸的1.9倍。

6.北京晚报主动读者占北京晚报读者总数总体的94.67%,居于各报首位。

《京华时报》:原来定位的介于高低之间,即没有那么多小事,太大的事也不多,还是值得一看的,现在和晚报一个档次了。

阅读阶层主要是中下阶层、外地人,京华时报是上午报纸,发行量较大,读者群购买力强。

1.聚焦高端,实现目标群体精准到达年轻时尚:15-44岁读者占到70%。

2.男性比例高:男性读者占56%,家庭收入主体和大型耐用品的决策者。

3.高学历:中高等学历读者占87%。

4.高端人群:白领读者占59%。

5.高收入:个人月收入2000元以上读者占57%。

1995年7月羊城晚报合订版

1995年7月羊城晚报合订版

1995年7月羊城晚报合订版摘要:一、引言- 介绍羊城晚报- 提及1995 年7 月的合订版二、羊城晚报的发展历程- 创刊背景- 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取得的成绩和影响三、1995 年7 月合订版的内容特点- 重要新闻事件报道- 社会热点关注- 文化娱乐资讯四、合订版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传播新闻信息- 记录历史时刻- 满足读者需求五、结语- 总结1995 年7 月羊城晚报合订版的重要性- 展望羊城晚报的未来发展正文:一、引言羊城晚报,作为我国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报纸,自创刊以来始终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播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信息。

本文将重点关注1995 年7 月的羊城晚报合订版,探讨其内容特点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意义。

二、羊城晚报的发展历程羊城晚报创刊于1953 年,以广州市为发行基地,覆盖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羊城晚报已经成为一份具有较高声誉和影响力的中文报纸。

在各个发展阶段,羊城晚报始终关注时代发展,紧跟社会潮流,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讯和文化娱乐内容。

三、1995 年7 月合订版的内容特点1995 年7 月的羊城晚报合订版包含了大量重要的新闻事件报道。

在当时,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羊城晚报对这些事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帮助读者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传播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此外,合订版还关注了当时的社会热点问题。

例如,对涉及民生、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热点事件进行了详细报道,充分体现了羊城晚报关注民生、服务人民的办报宗旨。

在文化娱乐方面,1995 年7 月合订版也提供了丰富的资讯。

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演出等方面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文化娱乐指南。

四、合订版对当时社会的意义1995 年7 月的羊城晚报合订版在当时的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传播作用。

一方面,它及时传播了新闻信息,满足了读者对新闻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另一方面,它记录了那个时期的历史时刻,成为后人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民国《新民晚报》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民国《新民晚报》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民国《新民晚报》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周小伶【摘要】《新民晚报》是一家由张学良扶植的官报,\"以指导舆论、扩大宣传\"为主旨,是辽宁第一家晚报.张学良通过该报向社会传达\"刷新东北\"的政治主张,与日方作舆论斗争.《新民晚报》开启了东北地区创建晚报的先河,其命运也随着\"九·一八\"事变走向历史的故纸堆.【期刊名称】《新闻传播》【年(卷),期】2018(000)018【总页数】2页(P49-50)【关键词】《新民晚报》;张学良;民国期刊;东北边防司令公署;政治家办报【作者】周小伶【作者单位】渤海大学辽宁锦州 1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一、《新民晚报》创办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时期。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妄图操控舆论,打击斫伐异派报人报刊,制造了“癸丑报灾”等破坏新闻业的事件。

[1]奉系军阀张作霖颁布《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管理报纸营业规则》《东省特别区警察总管理处限制各报登载条款》争取舆论支持。

各路军阀为争夺政权摇旗呐喊,有限地开放了民国的言论禁区。

截至1928年,东北报刊总量达到258种[2],日人报刊187种,国人报刊约67种,俄文报纸2种,英文2种。

其中,辽宁报刊65种,大连117种,旅顺11种,吉林14种,东省特别区22种,黑龙江7种。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被日本人谋杀,张学良接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计划“东北易帜”,实现国内统一。

从张作霖罹难到张学良“易帜”半年多的时间里,各方政治势力在沈阳进行着激烈的角逐,尤其是日本人创办、扶植的各种报刊竞相为日本帝国主义在辽宁企图制造舆论,干扰内政。

日本侵华势力在日政府的庇护下“交换演讲及考察游行”[3],宣扬大东亚共荣的“怀柔”政策,支付全部旅费。

诚如德国名将鲁登夫在一战后感叹:“德国之败,非败于军事,乃败于德国缺乏一个路透社和泰晤士报。

”[4]可见,列强在中国办报也是借报纸领导舆论,充当战争的“先行官”。

董天策:都市报崛起与当代中国报业创新(加图)

董天策:都市报崛起与当代中国报业创新(加图)




都市报崛起的背景

报业发展背景 1998年,《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席文举提 出“三个报业时代”: 50年代初至80年代初:“日报时代” 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晚报时代” 90年代中期以来:“都市报时代”

都市报崛起的背景


报业发展背景
晚报的崛起
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中国晚报“百舸争 流” : 1980年全国只有两家晚报,1983年上升到 15家,1989年38家, 1990年44家,1992年 66家,1993年71家,1994年猛增到128家, 1998年发展到144家。

都市报崛起的意义与价值

实行自主经营机制,推进了当代中国报 业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的办报模式,事实上使当代中国报业尝试现 代企业制度; 良好的经营业绩壮大了当代中国报业的社会 影响与经济实力,有效地推进了报业集团或 传媒集团的组建;从而为进一步的报业体制 改革奠定了基础。

都市报与晚报

都市报属于晚报?
刘富和张未民(2000): “由于有关部门规 定一个城市不能办两张晚报,所以这部分报 纸大部分叫都市报,如《燕赵都市报》《三 湘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但从其办报 的风格、内容来说,都属于晚报。”

“都市报除了出版时间上和严格意义的晚报 不同之外, 报纸风格、报道内容、读者对象 、发行区域和省级晚报相同,因此应该把都 市报归属于省级晚报。”
都市报与晚报

都市报不是晚报?
刘建明(1998): “都市报绝不是晚报”。 “认为都市报是晚报,或认为冠以都市报 名称是为了回避一市有两家晚报的忌讳, 是对都市报产生的模糊不清的认识。 都市报是一张清湛明快的市民新闻报,以 独特的新闻视角受到市民的惠爱,和晚报 的差别明显的突现出来。”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总复习名词解释题论述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总复习名词解释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敦煌进奏院状即现在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官报,是199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

宋代小报“小报”始见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小报”是当时对非官方纸的习惯性称呼,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他所选刊的文件和消息来表示他的倾向,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读者范围很广,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它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

黄皮京报清代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

早期报房出的报纸,一般没有报头,也没有封面。

同治以后各朝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普遍加了封面,大部分封面使用黄色连史纸,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普遍有了报头。

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奏章三大部分。

它是臣民们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主要信息来源。

其读者在清代的早期和中期,绝大部分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时务文体一种“报章文体”,指维新派报刊开创的一种新的、不同于盛行一时的桐城派古文的一种通俗浅近的报刊政论文体,具有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的特点。

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好,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后来,又因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成熟,所以又称为“新民文体”。

浅议假新闻与社会怪现象的形成_2018假新闻案例

浅议假新闻与社会怪现象的形成_2018假新闻案例

浅议假新闻与社会怪现象的形成_2018假新闻案例一、假新闻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一,新闻人受利益的驱使,编造新闻。

曾经轰动一时的“华南虎照事件”,表象是个别记者受利益驱使,虚构出野生华南虎存在的“新闻”,其实质则是当地对巨大的旅游经济的期望使然,是经济利益催生了假新闻。

由此可见,经济利益的诱惑,成为虚假新闻产生的温床和土壤,以此为目的而编造的虚假新闻也成为新闻的乱象之一。

第二,因为屈从于压力等因素,从业者隐瞒事实真相,编造新闻。

此种假新闻以山西矿难后的“封口费”事件为代表。

山西矿难后,从业者不是以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引导舆论,而是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然后昧心地瞒报事故的程度,缩减矿难的死亡人数。

此类新闻彰显某些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人性的丧失,为新闻事业平添了一道耻辱的烙印。

第三,为着某种目的偷梁换柱、移花接木,虚构新闻。

2022年,玉树地震,央视4月22日报道了《一只救了32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新闻。

经查证,玉树抗震抢险中并无搜救犬死亡,搜救犬的动人事迹发生于四川汶川地震中。

显然,这是个别记者移花接木、偷梁换柱的结果。

第四,因为从业者责任心不强,以及对事实真相调查不实或道听途说而导致新闻失实。

2022年7月27日环球网报道美韩军演时,中国空军数百架战机飞越青岛上空,后经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证实,这则新闻纯属子虚乌有,是未经任何核实、捕风捉影而予以报道的假新闻。

第五,新闻从业人员由于专业素质较低,任意地对事实加以想象,添枝加叶,导致新闻报道失实,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对英雄人物的描写,一方面是英雄行为可歌可泣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对英雄的心理活动和感受的“合理想象”,它使原本感人至深的英雄业绩和行为,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使原本值得人们铭记的英雄形象,笼罩了淡淡的阴影。

二、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可谓是多种多样。

第一,时代背景下的利欲“诱惑”是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新闻造假的原动力。

《北京晚报》五色土品读书中风景

《北京晚报》五色土品读书中风景

《北京晚报》五色土品读书中风景在数字化时代日益兴盛的今天,在纸质媒体被新兴数字媒体猛烈冲击的状况下,《北京晚报》依然能够坚守阵地,受到诸多读者的喜爱,引领北京报业市场,《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在这中间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一、《五色土》副刊的办刊思想《五色土》的名字源于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土呈五色,叫五色土。

《五色土》副刊是自《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以来一直保有的传统栏日,半个世纪以来培育了一:大批忠实而可爱的读者,是很多读报人每天必看的栏目。

《五色土》副刊白产生之日起,就坚持做好文艺性综合副刊的本职工作,以坚守文学阵地为己任,坚持雅俗共赏、平民化视角和高品位文化理念相融合的办刊思想。

《五色土》副刊既具有大众文化鲜活生活的语言外壳,又兼有精英深度文化的内在气质,并以其深刻的文字、真挚的感情、多变的风格以及对于生活深沉的感悟和思考,感染了每一位读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读者的青睐甚至积极向副刊投稿,努力参与其中,不断地以一片热忱之心为《五色土》的繁荣增砖添瓦。

二、《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自2012年新年伊始,《北京晚报》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随之改版,崭新的面貌令人耳目一新。

改版后《北京晚报》的版面设置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五色土”版面突然“长个儿”了。

“五色土”增加到了十几个版,内容_ 上也有很大改变。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五色土》副刊的栏目设置有:《点睛》、《特稿》、《文娱关注》、《教育》、《闲事》、《名人食单》、《阅读》、《记录》、《连载》、《漫画》、《财智》、《人与法》、《养生》、《慈善》等等。

栏日设置有-定灵活性,周一至周五都会有不同的栏目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固定栏目与机动栏目相结合,融入当下热门话题和公众关注焦点,如《文娱关注》栏目于2014年4月17日刊文《国产都市剧为啥总时尚不起来》,吸引广大年轻人的目光;《财智》栏日于2014年4.月23日刊文《办相亲会银行抢居委会的活儿》,文章生动有趣,既得到老年人的喜欢,又吸引读者关注财经生活;《养生》栏日于2014年4月23日刊文《大热天古人如何相聚》等,激发当代文人的极大兴趣和猎奇心理。

媒体统筹宣传方案[五篇模版][修改版]

媒体统筹宣传方案[五篇模版][修改版]
3.《西安晚报》背景及宣传优势: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
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之一。
4.《西安晚报》媒体宣传费用
四、景区发展报告工作.............................................................. 18
(一)旅游景区管理平台............................................................ 18
(二)北京市A及旅游景区智慧化建设报告编制............ 55
2.《陕西日报》媒体宣传费用:
A套餐:
(1)前期活动造势及软文配合。版面四分之一(赠送)
(2)整版彩色硬广宣传
刊例价:14.4万元
优惠价:10万元可适当赠送软文(版面四分之一)B套餐:
(1)前期活动造势配图软文配合。版面四分之一(赠送)
(2)半版彩色硬广宣传。
(3)半版配图软文宣传。
刊例价:14.4万(人民币)优惠价:10万(人民币)可适当赠送软文(版面四分之一)
(一)复核工作动员部署会.......................................................... 9
(二)复核全市111家3A景区和部分4A景区........................ 10
(三)提交2017年景区复核报告.............................................. 12

语文(统编版) 第六单元11、12课《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

语文(统编版) 第六单元11、12课《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何为党八股?八股文原是明清科举制度 所规定的一种脱离实际的僵死的文体,有固

定的格式和写作套路;而党八股则是主观主
义、宗派主义在文风上的具体表现,也是脱
离实际的僵死的东西。不同的是,党八股出
现在党内,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说空话、吓
唬人。
《拿来主义》写于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 1934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 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 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 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 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学习任务三:学习驳得深入
学生活动四:这段文字在揭露第一条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时,先批驳了“长 而空”的文章,作者擅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批判对象进行分析挖掘,使得批驳 深刻有力。小组一起合作探究本段批驳的角度和层次。感受其批驳得深刻透辟。
①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树立靶子
②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列举现象
③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 ④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

分析原因
⑤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
⑥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
揭示危害
⑦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
我来点评
学生展示 示例
学生展示 《拿来主义》的思路
学习任务三:把握观点,理解论述的针对性
学生活动:结合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 反对党八股

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

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

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原创实用版2篇】篇1 目录1.引言:介绍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的背景和目的2.彩民故事: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彩民故事进行详细解读3.故事解析:分析彩民故事背后的心理和生活状态4.结论:总结彩民故事的启示和影响篇1正文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彩票已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消遣方式。

而羊城晚报作为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其彩民故事版块吸引了大量读者关注。

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彩民故事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彩民故事背后的心理和生活状态,并总结彩民故事的启示和影响。

故事一:坚持购彩 20 年终中大奖陈先生(化名)是一位普通的上班族,他从 20 年前开始购买彩票,每期投注金额不多,但却一直坚持。

终于,在 20 年后,他中了一次大奖,奖金高达 500 万元。

陈先生表示,购买彩票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虽然中奖概率低,但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有回报。

故事二:夫妻共同购彩,增进感情李先生和他的妻子共同购买彩票已有多年,他们每期都会选择一些共同喜欢的号码进行投注。

这种共同参与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了夫妻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

虽然他们没有中过大奖,但这种共同购彩的方式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和谐。

故事三:中奖后生活巨变,理智对待财富王先生(化名)曾中过一次大奖,奖金高达数千万元。

中奖后,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他始终保持理智,没有盲目投资或挥霍财富。

他选择将奖金用于家庭和子女的教育,并在理财方面寻求专业建议。

通过以上几个彩民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购买彩票不仅仅是一种追求财富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经历。

彩民们在追求大奖的过程中,也在体验着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购买彩票应以娱乐为主,不能过于沉迷。

同时,在面对财富时,应保持理智,正确对待和使用财富。

篇2 目录1.引言:介绍羊城晚报彩民故事解读的背景和目的2.故事一:某彩民中大奖的经历和心得3.故事二:某彩民长期坚持购彩最终中奖的故事4.故事三:某彩民通过研究彩票走势图中奖的故事5.总结:对三个故事进行总结,并给出购彩建议篇2正文羊城晚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有趣、有益的新闻和故事。

北京晚报北京新闻版组架构

北京晚报北京新闻版组架构

报宗旨,尤其近几年来秉持“晚报,不晚报”和“今天,看今天的新闻”的办报理念,
坚持新闻报道及时、真实、权威的新闻观念,以可贵的简约明快的报道态度,透露着人 文的关怀力量,是一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纸。
1
北京新闻版组架构图
“北京新闻”版组架构
社区新闻 (热线)
主管:副总编 焱灴 主任:王海涓 关注慈善公益、 社区、民生等 新闻。
北京新闻版组架构
部门 Division 版本号 Version 保密级别 Secrecy level 更新日期 Date 2012-12-25
北京晚报简介
北京晚报背景
《北京晚报》(Beijing Evening News)是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领导的北京日报报业
集团主办并主管的综合性晚报,于1958年3月15日正式创刊,1964年由毛泽东主席亲笔 题写报头。《北京晚报》是一份面向广大市民的高度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的强势主流纸质 媒体。 《北京晚报》的历史悠久,多年来形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品牌,是北京市信誉度 最高公信力最强的报纸。 《北京晚报》以“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反映生活,服务生活,指导生活”为办
城市发展
经济
警法
科教
主管:副总编 王学峰 主任:尹望 副主任:杨滨 关注北京本地 的民生新闻
主管:副总编 李强 主任:冯瑞
2
相关人员介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京晚报》副总编:王学峰
基本信息:男,内蒙人,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一座 小城市。 教育背景:199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职业经历:曾担任《中国电子报》记者,之后担任 《北京晚报》记者,《E时代周刊》编辑人,《竞 报》副总编,2009年调回《北京晚报》,担任副总 编,主管经济新闻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报产生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晚报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阶段是建国后至文革前。

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天津晚报四大晚报为主,后又创办了13家晚报。

其中天津晚报于1984年改为今晚报。

文革中,后创办的13家晚报停刊。

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城市功能不断扩张,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这些都为晚报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不仅停刊的13家晚报复刊,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新创办的报纸。

这其中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深圳晚报、武汉晚报为代表的4小龙,领潮流先声,富有生气与活力。

都市报产生的背景:第三阶段为9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不再批准一个城市办两张晚报,于是一些日报办起了具有晚报性质的都市报。

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的一批都市报,以市民报为标榜,以报道市民生活、为市民服务为宗旨,以市民为服务对象,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也对传统的晚报办报思路和运营手段带来很大的冲击。

至目前,全国各类晚报已发展到160多家。

都市报特点:民生化、通俗化、贴近性、题材广泛性、商业化广告、.“批评性报道”、“故事化”、“娱乐化”
发展:1.突破体制底线,占领主流资讯领域2.跨区域办报,多种产业经营3.发挥看家本领,拓展文化生存空间4.打造都市报竞争力,实现品牌化竞争
晚报的特点:
1.以城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

除报道当天国内外重大新闻外, 还大量采集、发布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及时发表群众的意见、要求;深入市民家庭,密切联系群众。

2.注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体育新闻;提供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知识,做读者衣食住行的参谋;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

3.晚报送到读者手中已在傍晚,读者阅读心理与读晨报有所不同,所以晚报注意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读性,重视读者共同兴趣。

4.注意新闻时间性,体现“报晚信息早”的特色。

5.强调办好副刊。

《新民晚报》:可亲性、可近性、可信性、可读性
第一阶段:新民晚报总编辑赵超构提出了十六字方针,即“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

以扬子晚报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则在新民晚报理论的基础上,嫁接了日报重视主体宣传,即雅新闻的优势,大信息量、强综合性、全方位报道、时效快捷,成为这一代晚报的显著特点。

第三阶段以华西都市报为代表,嫁接各类各家报纸的优势,以市民角度去选择新闻,积极干预生活,强化批评报道。

对文章的长短,则坚持该短必短,该长必长的原则。

同时注重新闻策划,吸引读者参与。

但不管怎么变怎么定位,晚报的新闻特点都离不开市民生活,离不开世俗人情。

因此晚报在选择新闻时,多以市民为视角,写作手法上也以市民看懂读懂,乐于接受,渴望获取为前提。

因此晚报特色,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爱看的新闻,老百姓关注的新闻。

从整体来说,晚报新闻的特点,可以用16字概括,即地域性、市场性、社会性和娱乐性。

其内涵可以用4个字概括:早、全、近、软。

地域是指地方性,以本地读者为主要对象,即使报道外地新闻也要以本地读者的兴趣和
关心角度出发;市场也是读者的市场。

晚报以灵活多变的办报机制,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版面和内容。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日报是计划经济,晚报是市场经济;社会性是指晚报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群众,做到雅俗共享,老少皆宜;娱乐性指晚报的新闻要轻松活泼,具体可感,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日报的直灌式宣传和厚重风格,是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去接收信息、增长知识、受到教育。

晚报新闻写作特点:一、经济新闻社会化二、科技新闻生活化三、社会新闻人情化四、会议新闻信息化五、文化新闻大众化六、深度新闻精细化
晚报的概况:现状:晚报依然主导市场(2005年)
(虽然很多晚报改为早上出版,但是目前晚报依然处在主导市场的地位,也是具有较强市场号召力的品牌报纸。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报业发展经验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晚报扩张的势头不再。

美国1960年有早报(日报)312种,1993年发展到621种;同期,晚报却由1459种下降到956种。

1965年以后,晚报的发行量开始持续下降,到1994年,早报的发行量有4305万份,而晚报只有1676万份。

在英国,1961年晚报的发行量有887万份,早报(日报)发行量是1758万份。

1963年开始了晚报的倒闭高潮,到1994年,晚报发行量下降到495万份,日报仍然维持在1546万。

两极分化:几家大报影响力大,发行量大,一般地方性晚报无法与之相比。

《新民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坚持下午出版的品牌晚报,在长期的经营中,使读者形成了对它的“版面忠诚”和“报纸依赖”,虽然受到了都市报和晚报早出的冲击,依然是雄霸市场,处在主导性的地位。

首先,市场份额相对萎缩,相对于都市报而言,发行量和广告收入的增长速度有些落后。

比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更为需要警醒的是,晚报的理念不再处于潮头的位置,风格不再引领读者注意力,锐气已经有所下降,边缘化危机潜伏。

近几年来,一些影响重大的新闻事件和办报理念似乎已经远离了晚报,都市报成长的步伐加快,在时政新闻、财经报道、时事评论等各方面都显出勃勃生机;传统的机关报也开始注意吸纳都市报、晚报的成功经验,着力改革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的方式和手法,反而是市场化改革较早的晚报显得有些“落伍”了。

晚报与都市报的比较、异同:(版面、标题、舆论引导、选题策划等方面)
《大河报》《大河报》于1995年8月1日创刊,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以“关切民生、倡导时尚、贴近生活、服务大众”为宗旨的综合性都市生活日报。

全国版:立足中原,关注国内外重大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体育新闻事件,弘扬正义,针砭时弊。

省会郑州市区:聚焦省会,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追踪热点话题,关注百姓生活,倡导时尚消费;《大河报·大河财富》作为《大河报》全力打造的一份财经类周刊(周日报纸,周五发行),聚焦财经动态,透视经济风云,点评企业成败案例,关注企业家群体,彰显创业精神。

具有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阅读率高等特点,高密度覆盖河南省,全国日发行量达100万份,郑州市日发40万份,年广告收入4.3亿元,成为中原报业市场第一品牌,并跻身世界日报发行百强,综合竞争力位居中国报业第四位。

论文:《大河报》选题策划的特点及成功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