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教案例】 - 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 首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教案例】

明天的舞台,期待你的精彩

带教指导教师张春梅这几年,我在学校的安排下带教了多名新教师,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总有着张张年轻的新面孔,他们渴求的目光,刷刷记录的笔记速度让我一度想起了那一年:02年9月1日,没有实习经验的我直接进入了课堂,第一节课,思路紊乱,条理不清,学生个个“若有所思”游离在我的教学之外,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吸引孩子的目光?成了我最想学习的方向,多希望自己吃了缩小药,跳进老师的口袋,去听课,去领会,去揣摩……

10年后,我的课堂里有了动听的朗读声,有了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饥渴”,有了孩子们围着我转的“控班素质”…… 10年后的又一学期,学校领导带着一位见习生来到我的课堂,深深得知道这样的一位新教师有着与我第一年时相同的境遇,我无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聚了十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她.

88年的陈双霞,话语不多却行动敏捷,给所有老师的第一印象便是:认真,执着,好学。那是带教她两个星期后的一天,我故作轻松地笑言道:妹妹,怎样?咱们也试着上一堂?她用腼腆一笑应许了下来。两个星期的随班观察,我发现她是一个善于反思的好徒儿,这点在我这么一个“粗枝大叶”的师傅身上反而做的不太到位,师徒共成长便成了我们带教计划中另一个重要目标。针对她的这一特点,我们的第一节课安排的有那么点与众不同:师先徒后。在共同研磨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环节也被我们理清了,他走上了讲台,想象与现实总是有着天差地别,许是她的经验不够,控班能力有限,许是她顾及到了我的所在,不由得紧张,一节课下来,她语无伦次,视线无暇顾及学生,学生则游离在课本之外,反应平平。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夜里无数次的反思,教学思路?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都过关了,那是什么?控班!语言素质!双霞身上缺少了语文老师的特质,课堂用语需要的是抑扬顿挫,课后交流用语需要的是亲和。第二天,便早早告知他,将自己的带教思路也给理了一遍:不能再随时跟着师傅了,得独挑大梁,如独自进班收作业,独自进班纠错订正,在日常教学小环节中锻炼自己,用适合三年级学生的语言去面对每个孩子。

这天,收到消息:第八周,见习教师捉虫课!那时,正忙于组内教师陈晨的一节区级比武课,深深思量后不再烦躁,事情得一件件做,送走了男教师比武课,迎来了捉虫课。有了上一次的反思与带教策略的改进,我和小陈都没有预想中的紧张,从定下课到试教,用上了无数个夜晚。试教一遍不成,换个班级,有进步了,再试,反复上,反复思考,反复修改,改出适合她的教案,定下适合他的教学用语。正式上课的那天,她很平静,而我却紧张万分,手底心沁出一层一层汗水。一节35钟的课,我调动了全身细胞,每个环节,每句话生怕他出现错误,10分钟过去了,与预想的毫无差错,她也能针对学生的回答随机应变,有了充分的预设,我不由得放松下来,向她送去了大拇指。她也像是吃了颗定心丸,越上越有力,越上越有激情,孩子们被他给调动起了情绪,听课的老师也不住点头。课后,她表现的非常谦虚,第一时间和我进行反思,哪处做的好,哪处还不够,该怎样处理,听着她的话,看着她的脸庞,真想来个深深的拥抱。一个多星期的辛劳没有白费,换来了她的点滴进步,也换来了她的自信。

牵手,我们行走在大路上

带教指导教师何春秀曾经在施文龙副局长的一次报告上学习到这样一句话,要自我超越,就需要改善我们的心智模式。因此,我总是多角度地去看待一件事情,所以对于带教,我也是感受颇多。带教是领导对自己的肯定和信任,是自己对培养年轻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也是锻炼指导力的好途,更是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带教曹霞青以来,我上示范课、指导设计教案、推荐好书阅读、听课评课……认真做好一个见习教师带教师傅应该做的事情。而我最得意的却是我和小曹共同成长的过程。

看到见习教师培养中有推荐阅读的项目,我不由地想,既然要推荐,那就应该推荐一些能引发思考、便于学习操作的书籍,所以我利用空余时间,阅读了一系列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以便有针对性的推荐。我发现《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得录》栏目很有操作意义,我就让小曹将2011-2012年《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这一栏目全部复印下来阅读,并写下读后感。在这样的启发下,小曹老师还写下了她的“一得录”——《我教学生复述》、《我的听写妙招》。

我发现《羚羊木雕》一文对学习语文很有启迪,就自己写了一篇读后感,而后,又让小曹也阅读了此文,并写下读后感。在她写完读后感以后,我把我的读后感给她比较阅读,让她明白,每一个不同的个体的感悟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悟,尊重学生个体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在自由的阅读中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如果说,同读一本书,同看一篇文让我和小曹之间有了默契,那么同研一课,同教一文更让我们在教学上相长。

正逢三年级组的陈晨要参加区内比武,我在研课时,总是带上小曹,好让她在实际的打磨中,知道我们必须根据课标、基于文本,立足学生确定好自己要教什么。

三月,小曹要上捉虫课了,我知道她在两个月的见习中具备了较为独立备课的能力,于是,我选定《杏儿熟了》一文,给了她两份名师的教案,并给她提出要求:名师教案不能全盘拿来,因为我们必须基于学情,基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所以,希望她扬长避短,重新设计教案,并体现“充分关注表达”。小曹是非常聪明的,她很快就拿出了自己的教案,并进行了试教。我又让她谈自己的教后体会,并让她根据试教效果,再次改进。我和她说,我不听你的试教,我只听你的正式的捉虫课,但是我要看到这几次试教问题的改进情况。就这样,她先后进行了5次试教。而最后呈现的是一堂成熟又精彩的课,大方亲切的教态、自然简洁的过渡语、入情入境的朗读指导、关注表达的练习设计……我感叹于后生可畏,更欣喜于小曹的成长,欣喜于小曹在反复磨练中知道了怎么教。

年轻人的思维总是相对活跃的,所以,我喜欢和小曹一同研究设计教案,希望我用自己的经验指导的同时,也能汲取新鲜的想法。前不久我和小曹一起设计了《独果》,看到小曹独立的教案设计,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再次看到了小曹的成熟,她的教案设计除了一些小环节与我设计的教案有异之外,大部分思路还是很契合的。高兴之余,我还是颇感遗憾,因为我没有看到期望的新颖和独特。于是,我又和小曹进行了一次合作备课。由于学校其他工作的耽搁,我们把备课放在了晚上,别出心裁地在网络QQ上研讨了这一课的教案设计和详案推敲。尽管那天晚上,我们的网络备课一直到深夜11点,但是我却觉得很有收获,我们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