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的两位中国夫人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如何了?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如何了?](https://img.taocdn.com/s3/m/86464a2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4.png)
1939年,李德返回苏联后,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如何了?1933年9月,中央苏区保卫局执行科科长卓雄挑选了十几个可靠干部,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带足子弹和干粮,来到位于闽南和粤北之间的一个小镇,将一名“洋神甫”接到了瑞金。
这名“洋神甫”的真名叫做李德,是共产国际给中央苏区派来的军事顾问。
自从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之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开始了对党中央的统治,毛泽东也随之遭到批判并被排斥出红军领导岗位。
1932年6月20日,中共中央给共产国际执委会发去电报,请求共产国际派一名军事专家来华,帮助红军革命。
这封电报是王明、博古等人把持了党的军事领导权之后,为了排斥和打击毛泽东等人而特意向巷共产国际发出的。
不久之后,共产国际派出的德国人李德秘密来到中央苏区,以“洋钦差”的身份,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
李德是一名德国共产党员,毕业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曾在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工作过一段时间。
1932 年春,李德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远东局下设的军事顾问组顾问。
不久后,他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央苏区,担任了红军的军事顾问。
一、从1933年进入中央苏区,到1939年返回苏联,李德在中国呆了整整六年。
在这短短的六年中,他和博古在苏区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的军事路线,鼓吹“短促突击”,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党和红军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李德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很多干部群众对他的印象都不太好。
大家一致公认这位洋顾问身上有三个“特别”——“个头特别高,脾气特别大,对女色特别好。
”抛开身高和脾气不谈,李德在苏区因为追求女性,曾闹过不少笑话。
有一天吃完晚饭,李德散步到了驻地的一棵大榕树下。
这棵树很大,当地的群众都喜欢端着碗到这里吃饭,边吃边聊天。
群众看到李德来了,刚想和这位顾问打个招呼,可李德却盯住人群中的一个女战士,张开双臂跑到这个女战士身边,一边冲着女战士'呜哩哇啦'地说着什么,一边想去拉女战士的手。
德国人李德——唯一走完长征的西方人
![德国人李德——唯一走完长征的西方人](https://img.taocdn.com/s3/m/64d45702c5da50e2524d7f9b.png)
套军事理论的,做教官完全称职。 ”陈 士榘如此评价李德。
唯一一位走完长征的西方人
1935 年 10 月, 红军长征达到延安, 李德住进延安凤凰山麓的一座窑院里。 不久,李德的妻子生下一子。张闻天、 博古、朱德夫妇都来祝贺。毛泽东派 贺子珍送上了礼物。邓颖超代表周恩 来前来看望,并说周恩来从南京发来 电报 : “中央迁居延安,李德喜得贵子, 值得庆贺。 ” 当李德决定在中国长期生活的时 候, 却 在 1939 年 8 月 28 日 清 晨 接 到 通讯员送来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速 来 机 场, 你 飞 莫 斯 科。 张 闻 天,8 月 28 日。 ” 虽然李德不知道让他去干什么, 但还是急忙收拾东西,骑上马直奔机 场而去。 原 来 是 共 产 国 际 发 来 电 报, 要 求 李德回苏联述职。这天正巧有一架飞 机,送因不慎骑马摔伤胳膊的周恩来 去苏联治伤,便让李德搭机前往。毛 泽 东、 张 闻 天、 邓 颖 超 等 100 多 人 前 来 送 行。 李 德 长 达 7 年 的 中 国 之 行 就 此画上句号。 李 德 离 开 延 安 经 兰 州 回 到 苏 联, 随后被派到出版社工作。1949 年返回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马克思列宁研 究所工作,把苏联的一些政治和文学 著作翻译成德文,担任过东德的文联 主席、作家协会第一书记。 作为长征中唯一一位西方的亲历 者,李德对长征给予了积极评价。他 认为虽然长征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 从政治上看,仍然是中国红军的一次 胜利。 编辑 / 麦婉华
27 小康 INSIGHT CHINA
军学员随张国焘分裂逃跑的事件。李 德阻止李特南下,他坚持中央的北上 抗日方针是正确的,不经毛泽东同意, 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争吵中, 毛泽东赶到说 : “捆绑不成夫妻,谁愿 意走,放他们走吧!” 李 德 斗 李 特 的 事 传 开 后, 红 军 指 战员对李德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开 国上将陈士榘曾回忆说,在红军大学 时的李德已经全没有当年的狂妄,他 似 乎 已 经 意 识 到 了 自 己 的 问 题 所 在, 讲课中他举了好多红军作战的成功例 子,以这些战例作为教学的参考。 “尽管李德指挥反围剿时让红军吃 了大亏,长征初期他的指挥也很失败, 但他的课却讲得不错,有许多新的知 识性很强的军事术语。他用一个德国 人的视角让红军将领们领略了现代军 事技术的魅力。应该说,他还是有一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_2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_2](https://img.taocdn.com/s3/m/cedf5b270c22590103029dc1.png)
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从遵义到苏联:李德在华后期活动考察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曾用名华夫,早年加入德国***,1928年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1933年初,李德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
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不懂军事,对李德十分依赖和支持,把第五次反野围剿冶的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李德。
李德推行军事教条主义,导致红军作战接连失利,引起红军广大官兵的不满,但博古、李德不认真吸取教训,改变错误做法,反而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打击。
在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了严厉批评。
遵义会议上受到批判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会上,李德受到批评,其军事领导方式和战略战术方针也受到批判,并被写入会议的总结决议之中:“政治局扩大会认为××同志特别是华夫同志(××同志指博古,华夫同志指李德)的领导方式是极端的恶劣,军委的一切工作为华夫同志个人所包办,把军委的集体领导完全取消,惩办主义有了极大的发展,自我批评丝毫没有,对军事上一切不同意见不但完全忽视,而且采取各种压制的方法,下层指挥员的机断专行与创造性是被抹杀了。
在转变战略战术的名义之下,把过去革命战斗中许多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完全抛弃,并目之为‘游击主义’,虽是军委内部大多数同志曾经不止一次提出了正确的意见,而且曾经发生过许多剧烈的争论,然而这对于华夫同志与××同志是徒然的。
”“政治局扩大会认为为了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创造新苏区,必须彻底纠正过去军事领导上所犯的错误,并改善军委领导方式。
”李德本人参加了遵义会议,伍修权作为他的翻译也列席了会议。
对于李德在遵义会议上的表现,伍修权回忆:“会议一开始,李德的处境就很狼狈。
当时,别人基本上都是围着长桌子坐,他却坐在会议室的门口,我也坐在他旁边,他完全是处在被告的地位上。
别人发言时,我一边听一边翻译给李德听,他一边听一边不断地抽烟,垂头丧气,神情十分沮丧。
他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吗?—李德真实身份揭秘
![他真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吗?—李德真实身份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bd1dac43af45b307e87197dd.png)
共产国际联络部 担任与奥地利、意大利 、德国 记了8个信箱 、7个 电报号,租用 10处 住所、两
等国共产党联 络的秘密 信使 ;1927年 中国大 个办公室和一家店 铺,并频繁更换联络地点,
革 命失败 后 ,被共产 国际定 为派往 中国 的最 同时尽量 避免 与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直
家 庭出身的鲁德尼克和 富人家庭 出身的玛依 通 道 被切 断。祸 不单 行 ,牛兰夫妇 虽然 嘴 很
仙 柯 的结合 ,使他们 对各种 社会 环境 具有 更 严,但是恰 恰赶上了顾顺 章叛变 。
大 的适应性。他们在上海的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 是利用 在租界 内的各种 合法身 份,完 成 其产国 际执委会 以及远 东局 、青 年共产 国
牛兰 的 真 实 姓名 是 雅 可 夫 ·马 特 耶 维
公 共租界 的警务 处 ,通 过电报挂 号和 邮件信 奇 ·鲁德 尼克,1894年 出生于乌克 兰一个工人
箱,迅速查实IX+地址 。
家庭 ,1917年2月在推翻沙皇统治 的斗 争中开
这个 地方住着牛兰 夫 妇。因为牛兰 夫妇 始革命 生涯 ,成为 布尔什 维克 的 一员 ;1918
各 国共产党人 办理各种手续 ;
装 扮成传 教士 ,中国其产党 方面则 由顾 顺套
三是利用公 开渠 道接收共产 国际从柏林 安排 这两人秘密 进入瑞 金 。后来行动 没有成
银 行转来 的款 项 ,分发资助 中国及 东亚各 国 功 ,两人返 回上海后,牛兰夫妇 迅速将他们送
的革命运动。
上外轮离境。顾顺章叛变后 ,立即指认了这件
一 个显赫 的 贵族世 家 ,自幼 受到 良好的 文化 司,其 中最大 的大 都会 贸易公司资金雄 厚 ,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件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c3608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7.png)
第十一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
一 路上的邂逅
• 我从宁夏又南下到甘肃。四、五天后我回到了河连湾,又见到了蔡畅和她的丈 夫李富春,同他们一起又吃了一顿法国式烹调的饭,遇见了一军团政治委员聂 荣臻的年轻漂亮的妻子。她最近从白色世界溜进苏区,刚去看了她的五年不见 的丈夫回来。
• 战斗是在河连湾不远几里路的地方发生的,白匪据说正在准备攻打河连湾。有些 农民在山里发现了民团的巢穴,红军据此情报,兵分三路,中路与匪徒下面交锋。 在红军左右两翼包抄合拢时,战斗就有了定局。民团死四十个左右,红军死十六 名,双方都有不少人受伤。民团被全部缴了械,两个匪首被活捉。
一 路上的邂逅
• 我们骑马回陕西时遇到了该营带着俘虏回来。各村都准备大事欢迎,农民 们在道路两旁向凯旋的部队欢呼。农卫队举着红缨枪肃立致敬,少先队向 他们唱红军歌曲,姑娘们和妇女们送来了点心,茶水,水果,热水——这 是她们仅有的礼物,但是使疲惫的战士的脸上现出了笑容。他们都很年轻, 比前线正规军年轻得多,我觉得许多头缠带血绷带的人才只十四、五岁。 我看见马上一个少年,处于半昏迷状态,两边都有一个战友扶着,他的头 上也缠着绷带,正中间有一块圆形的血迹。
一 路上的邂逅
• 这一队少年带的步枪几乎有他们身子一般高。在他们的行中间走着的是两个匪 首。一个是满脸胡须的中年农民,我不知道,他被这些年轻得可以做他儿子的 战士带着,是不是感到难为情。但是他毫不畏惧的神态,确是使人感到惊异, 我想他很可能同别人一样也是一个贫农,也许在打仗时自己也有什么信仰,遗 憾的是他就要被枪毙了。我问傅锦魁时,他摇摇头。
一 路上的邂逅
• “我想你也在考虑再娶媳妇吧,”我对他开玩笑说。他严肃地摇摇头,说他 妈的这些马一匹接着一匹,他没有功夫考虑女人问题,说完他就慢慢儿地去 照顾他的牲口去了。
日共前领袖野坂参三传奇
![日共前领袖野坂参三传奇](https://img.taocdn.com/s3/m/2f001fe50242a8956bece44f.png)
日共前领袖野坂参三传奇作者:宗文来源:《小康》2014年第28期野坂参三的人生轨迹让人惊叹。
他是世界上两大共产党(英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神秘的身影曾出现在巴黎、马赛、莫斯科、延安、纽约、洛杉矶,参加过中共七大,100岁时却被日共开除党籍……这名有着多国背景的日本人历经了怎样的传奇人生?野坂参三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
1910年,日本国内发生了镇压革命者的所谓“大逆事件”,让18岁的野坂参三开始对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兴趣。
1912年,野坂参三进入庆应义塾大学,并在大学里加入了友爱会(以团结友爱为宗旨的工人群众联合组织,该组织后来发展为日本劳动总同盟),开始参加日本工人运动。
1919年夏,野坂参三以友爱会特派员身份前往英国调查访问,学习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
1920年7月,英国共产党成立,野坂参三在当年8月加入了英国共产党,是其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2年7月15日,日本共产党成立。
1928年,三一五事件(日本政府镇压共产党人的白色恐怖事件)中,野坂参三被人告发入狱。
获释后,野坂参三携妻子野坂龙秘密流亡苏联。
受日共派遣,他以日本共产党代表身份参加共产国际的工作。
但到达苏联后,野坂参三进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接受秘密训练,成为共产国际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特工。
在共产国际,他用冈野进的名字公开活动。
1935年,他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中共七大的唯一兄弟党代表野坂参三除了加入并参与创建过两个国家(英国和日本)的共产党,还和中国共产党有密切的关系。
1940年2月,在莫斯科皇宫医院治疗臂伤的周恩来决定回国,早想回日本参加斗争的野坂获此消息后,有意与周恩来同行,到中国再转道潜回日本。
此建议得到了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同意。
1940年3月,野坂参三留下夫人在莫斯科,装扮成华侨和周恩来的随员,与任弼时、邓颖超及师哲等人一起秘密抵达延安。
但安顿下来不久,野坂就发现:在不远的将来,他根本不可能从中国潜回日本,共产党的根据地几乎都被国民党军队和日本军队包围着。
李德的“出征夫人”——萧月华
![李德的“出征夫人”——萧月华](https://img.taocdn.com/s3/m/baafa2c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4.png)
《党史文苑》晚年萧月华李德的﹃出征夫人﹄——萧月华萧月华(1910—1983),广东大埔人。
1937年转为中共党员。
李德的夫人。
少共闽粤赣特委负责人。
1934年参加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
1932年,萧月华调到瑞金,在少共中央文书科工作。
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文体活动,球场上她是一个生龙活虎的女将,舞台上她是一位好演员。
萧月华年轻活泼、贤惠壮实,李德抵达中央苏区后,一下就看上了她。
1933年秋,萧月华接受组织的意见,在瑞金与李德结成夫妻。
婚后,她一面继续做文书工作,一面悉心照顾李德的生活起居。
在李德的指导下,她学会了烤面包,还给他生了个儿子。
但他们却没有共同语言,双方性格不合,经常吵架。
李德经常发脾气、骂人、摔东西,甚至打人。
她忍受身心的创痛,把青春年华和革命事业连在一起,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并想方设法改善夫妻关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萧月华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李德性情变得更加暴躁,萧月华强忍着一肚子气,耐心地做李德的思想工作。
长征开始时,萧月华在第一野战纵队妇女队做宣传工作,后编入董必武、徐特立领导的中央工作团,随中央总卫生部,担任看护伤病员的工作。
进入贵州后,萧月华被编入干部休养连,照料和救护年长或伤病的师团以上干部。
胡耀邦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的飞机打中了右边臀部,善良的萧月华拿出了她唯一的一条毛毯盖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并和大家一起把胡耀邦抬进了遵义的天主教堂做手术。
在后来的行进中,萧月华又把组织上配备给她的骡子让给胡耀邦,她自己则徒步行军。
之后,萧月华又被分配到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政治部工作。
她和其他女干部一样,以超人的顽强意志,克服了长途行军打仗中的无数艰难险阻。
过湘江时,她掩护有病的同志过桥,自己涉水过河;过乌江时,她像男同志一样,从十里外扛竹子搭浮桥;过大渡河时,她扛着药箱走过使人头晕目眩的铁索桥;过夹金山时,她参加筹粮工作。
《黎平曙光》剧情梗概 邮稿1 4.24.饶 (1)
![《黎平曙光》剧情梗概 邮稿1 4.24.饶 (1)](https://img.taocdn.com/s3/m/c26c252b4b73f242336c5f11.png)
三集广播连续剧《黎平曙光》---谨以此剧献给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周年!(剧情梗概)剧中主要人物: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
周恩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委。
朱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
博古---即秦邦宪,中共中央总书记,政治局委员。
洛甫---即张闻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
李德---又名华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
斯大林派来的特使。
德国人。
王稼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彭德怀---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军团长。
林彪---中央红军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中央红军红一军团政委。
贺龙---红二军团军团长。
肖克---红六军团军团长。
任弼时---红二军团中央代表。
贺子珍---毛泽东夫人。
肖月华---李德的妻子。
红伢子---长征路上的小红军。
蒋介石---中华民国总统,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薛岳---国民党中央军剿共总指挥。
王家烈---贵州省主席,军长。
林旅长---王家烈的爱将,一位禁抽大烟能打硬仗的黔军将领。
守卫乌江渡口。
万淑芬---王家烈的夫人。
黎平工农群众、红军指战员、蒋介石的一些将领、一些军阀及其官兵等。
----------------------------------------------------------剧情梗概江西民歌《十送红军》歌曲开场。
解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根据地,开始远征---湘江之战的枪炮声。
彭德怀指挥三军团在右翼形成甬道,保护着中央机关大搬家。
敌军潮水般地攻来,电报说还有20里,要三天才能通过,眼看战士们用生命换取的时间却被拖沓浪费,彭德怀愤怒而无奈,说这是仔卖爷田心不疼。
说要是毛主席指挥,绝不会这么窝囊。
毛泽东和贺子珍在队伍中,看到搬家式的行军方式,焦急万分。
王稼祥躺在担架上过来了,说起曾给博古提过不要大搬家而博古不理的事。
李德的『出征夫人』r——萧月华
![李德的『出征夫人』r——萧月华](https://img.taocdn.com/s3/m/6c44a69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2.png)
李德的『出征夫人』r——萧月华
佚名
【期刊名称】《党史文苑(纪实版)》
【年(卷),期】2016(000)009
【总页数】1页(P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香飘中原的萧记三鲜烩面——访萧记三鲜烩面总经理萧存兴 [J],
2.文物中的图像·《西厢记》[夫人萧寺暂停丧] [J], 倪亦斌;
3.李德裕夫人刘氏考 [J], 封野
4.以出版战"疫",以音乐立"心"
——全媒体图书《出征出征——抗击疫情优秀歌曲集》的出版阐释 [J], 朴力5.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医疗队员出征湖北不忘初心不负重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事顾问李德的生平简介
![军事顾问李德的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82792c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2.png)
军事顾问李德的生平简介李德(德国名字奥托·布劳恩,1932年春被苏军总参谋部派往中国将经费交付佐尔格任军事顾问。
奥托·布劳恩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德生平简介李德,1900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奥地利人。
1932年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国,做一名军事顾问。
他出生于法西斯联盟的主导国德国,但是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加入了德国共产党。
李德,在参加了德国共产党后,就与其他党内人员一起创建了巴伐利亚苏维埃。
1926年的时候,被德国政府逮捕。
两年后,越狱逃往苏联进行学习。
在苏联学习完毕后,开始进入共产国际的东方部工作。
于是就被苏联的红军派往中国,在中国的东北部收集日军法西斯的情报。
李德刚到中国的时候,是以军事顾问的身份来的,当时与他一起被派往中国的还有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
但是在李德到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位总军事顾问却还迟迟没来,于是,李德就变成了总军事顾问,参与中国革命的指挥和领导。
说到李德,第一个被我们想起的事一定是红军的长征。
红军长征之路的开始可是与这位军事顾问有着十分重大的联系。
李德在指挥中国红军的作战中,一直推行冒险主义的战略战术,不赞同游击战,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略的失败,只能开始了艰辛异常的长征之途。
李德在长征开始之初,依然还是中国红军最高领导人之一。
直到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才被撤销了红军的指挥权。
1939年去了莫斯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了苏联的红军。
1949年,回到了故乡,潜心著译。
1974年8月,于柏林逝世。
以上就是李德简历。
李德在中国的夫人是谁李德在中国有两个夫人,第一个名字叫做萧月华,第二个叫做李丽莲。
我们今天主要讲萧月华。
萧月华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经给别人当过童养媳。
她在共产党内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连毛主席都夸她是个很好的妇女干部。
生死抉择:中央苏区女干部长征去留的前前后后
![生死抉择:中央苏区女干部长征去留的前前后后](https://img.taocdn.com/s3/m/a0b930f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7.png)
《党史博采》│2021第07决定参加长征女同志的三份名单1934年8月下旬的一天,中央直属机关召开了一次特别干部会,参加人员有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
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中央组织部部长罗迈(李维汉)和中央妇女部部长李坚真等,博古妻子刘群先、罗迈妻子金维映和邓颖超等女干部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长)林伯渠主持。
他首先介绍了当前的形势,明确地告诉与会干部,中央已决定要开始离开苏区:“敌人对我们采取步步为营的干水塘政策,水干了,就捉鱼……所以现在我们要转移,到湘西去,大家要做好群众工作,帮助群众把粮食和一些贵重东西藏好,组织赤卫队加强巡逻放哨,先不要对群众说我们《党史博采》│2021第07期要走。
”也许是他想到了放弃中央苏区的后果,林伯渠竟然在大会上当众流下了眼泪。
早在7月初,中央就派出红7军团北上,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
并于8月初再派出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进行减压和探路。
这次大会,中央领导第一次给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各部门负责人透露准备离开苏区的意图。
林伯渠说完后,博古接着讲了话,他对与会干部们说道,“我们先突围出去,过两个月再反攻,我们还要回来的……”。
尽管当时苏区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但李坚真对中央准备撤离苏区的决定并不以为然,几十年后,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当时我对前线斗争的形势不太了解,还真以为很快就会回来的,就悄悄对坐在我旁边的刘群先和金维映说,‘过两个月就回来了怕什么。
’刘群先拉拉我的衣襟,偷偷说,‘我们可能回不来了’”。
大会结束后,博古交给李坚真一项任务:要她负责动员妇女为红军赶做20万双草鞋和10万条米袋子;而组织部长罗迈则交给她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要她拟出跟随红军长征的女干部名单。
到底哪些女干部能够随军行动呢?张闻天在1942年的《延安整风笔记》中回忆:“关于长征前一切准备工作,均由李德、博古和周恩来所主持的三人团决定……高级干部,则一律由最高三人团决定。
长征中的领袖夫人们
![长征中的领袖夫人们](https://img.taocdn.com/s3/m/0dba462110a6f524ccbf858c.png)
长征中的领袖夫人们毛泽东夫人毛泽东夫人贺子珍在长征途中没有与丈夫一道行军。
当时红军规定极严,夫妇不能在一起。
贺子珍由于怀孕,便与大多数妇女一起被分配在休养连,只有周末或在驻军休整的几天里才可与丈夫见面,而这种休整在长征初期是极少的。
从井冈山时期开始,“星期六晚上见面”的规定一直执行。
若遇丈夫有病,妻子需要照顾丈夫,则可以例外。
除此之外,这一规定在长征中从来没有改变过。
刚过赤水河之后的一天晚上,在赤水河渡口附近,贺子珍在傅连暲医生的看护下生下一个女孩,这是她生的第四个孩子。
当时国民党正在追赶红军,毛和红军总部凌晨4时就要撤离,因此无法作出照料婴儿的适当安排,也不可能把孩子带着一起长征。
孩子生下来几小时后就从贺子珍那里抱走,也没来得及起个名字,只用一块黑布把孩子裹着,连同一二十块银元托付给一对农民夫妇抚养。
以后再也没有打听到女孩的下落。
贺子珍生完孩子后,又回到休养连。
当她所在的队伍抵达云贵边界上的盘县羊场时,遇到了敌人的空袭。
“快!”贺子珍喊道,“快把伤员隐蔽起来。
”大家还没有来得及行动,一架飞机就俯冲下来,投下了一串小炸弹,并用机枪向人群扫射。
好几个担架员被打死了。
贺子珍看见一名受伤的干部正努力从担架上往外爬,他是团政委钟赤兵。
当飞机返回再次攻击时,贺子珍扑倒在他身上,一枚炸弹的弹片使她17处负伤,包括头部的一处重伤,她倒在血泊中。
贺子珍一连昏迷了好几天,醒来后,她告诉护士不要让毛知道她负了伤:“他很忙,我不想让他操心。
”贺子珍要求医生把她留在一个农民的茅棚里养伤。
医生不同意,用担架抬着她上路,有时走到难行之处,就背着她走。
军中女杰有关妇女的规定有一个例外,即朱德及其23岁的妻子康克清。
长征中,他们几乎一天没分开过。
因为康克清是战士、优秀的射击手,身带两支手枪和一支毛瑟枪。
有时她还肩扛三四支步枪,以帮助劳累的战士。
像大多数妇女一样,她分到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背着额外的枪支徒步行军。
杨定华著《雪山草地行军记》详细介绍了康克清在长征中的情景。
长征时期的李德
![长征时期的李德](https://img.taocdn.com/s3/m/90901b3e3968011ca30091a8.png)
李德的作品及翻译作品
• • • • • • • 《关于出版德文列宁著作问题》 《列宁与军事科学》 《列宁著作〈战争与革命〉的序言和注释》 《军事专家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社会主义百科全书》 《自由与社会主义》 《毛泽东以谁的名义讲话》,1964年5月27日,《新德意 志报》(东德党的中央机关报)。 • 《从上海到延安》,1969年,《地平线》。 • 《中国纪事》,1973年,此书译成俄文等多种文字。
• 消极:李德,红军长征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名字。他不仅同中国红
军一起亲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更是这一历史壮举的重要决策人和初 期的主要指挥者。但正是由于他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并在长征初期付出惨重代价。
• 积极:一个曾经指挥红军千军万马、实际权力一度比毛泽东、周恩
来还高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在被削掉了兵权、并受到严厉批评和羞 辱后还能保持如此平和的心态,却也是难能可贵。当时相当多的红军 学员对李德都产生了新的看法,觉得他是一个可敬的德国布尔什维克。 知错必改,善莫大焉!李德不像王明,王明是明明错了死不认账。李 德在总结自己指挥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时坦荡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中 国同志比我更了解他们在本国进行革命战争的正确的战略战术,我没 有根据中国的地理形势、中国人特有的作战传统进行指挥。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 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 扩大会议,深刻分析批评 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 上的错误,李德神情沮丧, 拒不接受批评。 遵义会议后不久,成 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 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 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 指挥。
长征后期
遵义会议后李德虽然不再拥有军 事指挥权,但仍然多次参加中央政治 局会议。在1935年6月26日两河口召 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李德明 确同意中央的北上抗日方针,反对张 国焘南下。 1935年七八月间,红军大学成立, 李德被派往讲授军事理论课。不久, 发生了红军大学教育长、原四方面军 参谋长李特拉拢红四方面军学员随张 国焘分裂逃跑的事件。李德与李特进 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坚持中央的北上 抗日方针是正确的,不经毛泽东同意, 任何人不得擅自把部队拉走。 1935年10月,李德随红军到达 陕北。
军事顾问李德是怎样来中国的
![军事顾问李德是怎样来中国的](https://img.taocdn.com/s3/m/26462849ddccda38376baf8b.png)
军事顾问李德是怎样来中国的作者:曹春荣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04期在中国工农红军队伍中,李德是唯一一位曾与红军一起作战的外国军事顾问。
也正是他的错误指挥,使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走上长征之路。
关于他是怎样来到中国的一直众说纷纭。
如今,随着相关文献资料的解密,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李德送钱到上海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19岁时加入德共,后被送往苏联,参加了苏联红军。
李德究竟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据他自己说:“1932年春,我从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接着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派往中国,担任军事顾问。
”事实确实如此吗?众所周知,为方便对中共进行指导,共产国际在中共中央所在地上海派驻有各种代表和军事顾问组。
1931年6月1日,牛兰夫妇的被捕切断了共产国际支援东方革命的信息、人员和资金流转通道。
为营救牛兰夫妇,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远东情报局的上海工作站负责人理查德·佐尔格,计划通过调动社会舆论来要求释放牛兰夫妇。
为此,他通过情报网接触到主管牛兰夫妇案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总干事张冲,双方谈妥以3万(一说2万)美元,换取牛兰在狱中的手迹。
得知此事后,莫斯科方面选派两人去送钱,一个是赫尔曼·西伯勒尔,另一个就是李德。
前者在交付完款项后便回到了莫斯科,而后者留在了上海。
那么,李德又是怎样留在上海的呢?他本人的说法已被史实否认。
另一种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李德在上海遇见了老熟人阿瑟·尤尔特和博古(但博古否认了此事)。
尤尔特当时为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负责人,他曾与李德在德国共过事。
当时远东局下的军事顾问组正是用人之际,尤尔特通过组织程序将李德留下,是有可能且办得到的。
从无权的顾问到“太上皇”1933年9月底,李德以中共中央军事顾问身份,从上海启程前往中央苏区首府瑞金。
去苏区前,李德要求“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出一个相应的指示”,以确认他到苏区的身份和权力。
为此,尤尔特和博古向莫斯科发了几封请示电报。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0996cc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0.png)
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长征,是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悲壮色彩的传奇,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人类排除万难,挑战生命的典范。
那你知道革命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革命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革命长征故事:长征中的外国人李德:来自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在红军长征的历史中,李德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
他是共产国际派给中国共产党的顾问,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中工作、生活了长达七年之久。
他是德国人。
1929年,李德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后被共产国际派到中国。
应博古等人的邀请,1933年9月底,李德来到江西瑞金,担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起步,他的到来从理论和经验上占足了优势,中共临时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对他十分信任,把军事指挥大权完全交给了他。
但李德的指挥是完全脱离中国红军的实际的,长征初期,他的错误指挥使红军作战接连失利,给红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许多红军将领的不满。
但他没有接受意见,看清形势,而是一意孤行地按照错误的方向前进。
所以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上,李德受到批评,并被取消了指挥权。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曾经企图分裂红军。
此时,已经调到新组建的红军大学当教员的李德,以自己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坚决反对红军内部的分裂,保护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地位。
从这一点上看,李德是吸取了教训的。
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李德随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成为走完长征全程的西方人之一。
李德对中国红军的作用很大,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他曾经参与了长征,是长征中不容忽视的外国人。
洪水:越籍军人“洪水猛兽”一九二四年,洪水追随胡志明从越南来到中国。
一九二七年,他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又加入红军队伍。
从此投身中国革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光彩人生。
他是唯一一个经历了中国人民军队,从建军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并直接致力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外国人,又是1955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时,唯一被授予军衔()的外国人。
李德在中国的两次婚姻
![李德在中国的两次婚姻](https://img.taocdn.com/s3/m/6ea2fe47767f5acfa1c7cdbb.png)
李 德 在 军事 指 挥 上 虽 然 犯 有 严重 的 错 误 , 但
中央 以组 织的 名义交 给 了 肖月 华一 个 “ 殊 他也 做 了一 些有 益 的工 作 。他放 弃 比较 优越 的 生 特
任 务 ” 让 她 照顾 好 李德 的生 活 。就 这样 , , 肖月 华 活 ,来 到环 境十 分艰 苦 的 中国 ,这说 明他 的 思想 服 从组 织 安排 , 草地 和李 德结 了婚 。可是 , 草 结婚 还 是 比较进 步 的。 后来 ,他 又 同张 国焘 的分 裂 主
联 , 9 2 毕 业 于莫 斯科 伏 龙芝 军 事学 院 。受共 善 舞 ,很快 引 起 了李德 的 注意 ,李德 与 她接 触 后 13 年
产 国际 派谴 , 9 3 春 到达 中央 苏 区 瑞金 ,任 红 两人 的感 情很 快 升华 , 久便 结 了婚 。 13 年 不
军 军事 顾 问 , 中央 军事 “ 人 团 ” 主要 成 员 。第 三 的
李 德 , 名 华 夫 , 国人 , 名奥 托 ・ 劳 恩 , 又 德 原 布
李德 的第 二任 妻子 是 李丽 莲 。李 丽莲 是 一位
早年 曾参 加德 国 东部 的工 人起 义 。1 2 9 8年前 往 苏 歌 唱 演 员 , 9 7年 底到 达延 安 。 年 轻漂 亮 , 13 她 能歌
“ 胸怀 祖 国 , 眼世 界 。 ” 也 是 霍 放 这 加 。 中国成 功取 得 20 当 08年奥 运 会主 办权 的 消息 幕 :扎 根 香港 ,
传来 ,他兴 奋地 致 电儿 子霍 震霆 ,两 人 在 电话里 英 东一 生 的 写照 。
( 编 王 兵 ) 责
场上停 着一 架飞 机 ,飞机 正 准备 起飞 ,机 旁还 有
性别与战争——精选推荐
![性别与战争——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f94212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d.png)
性别与战争战争让女人走开?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战争都是永恒的主题,但人们总是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但是,人类历史上战争从来不可能没有女人 古代妇女正式参军,女扮男装顾頡刚:“古代平民女子亦能当兵,执干戈,且从事守城者倍多於丈夫也。
”中国第一个女将军:妇好杨门女将、花木兰佳人乱世与乱世佳人《乱世佳人》中郝思佳中国传统叙述中的佳人乱世、红颜祸水杨贵妃、妲己等女体与战争:阴门阵女性参与战争最奇特形式“阴门阵”,最早出现于明万历年间的云南少数民族动乱,后来出现频繁,强调“裸女”《明史》:“賊奔大巢,亙數里,崖壁峭絕,為重柵拒官軍,鏢弩矢石雨下。
婦人裸體揚箕,擲牛羊犬首為厭勝。
”(万历元年(1573年),李锡平清州的少数民族起义女体与战争:阴门阵《梵天廬叢錄》中有一条笔记名為《婚人厭砲》: “光緒甲午春,四川順慶土匪作亂,徐杏林時以全省營務處代理提督,適患卒疾,遣部將馬總兵雄飛帶兵平之,一日,戰未畢,忽見對陣之匪擁出婦人數十,哭聲震天,官軍大砲竟不燃,此見諸近人筆記者,名曰婚人厭砲,昔讀《六合內外瑣言》,亦有婦人裸以厭敵之說,誠不值通人一笑,此種邪說,流傳甚久,亦甚廣,時至今日,尚有信者,可憂也。
”女体与战争:阴门阵中英鸦片战争时,成为清军对付英国船坚炮利的方法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官军与太平军都有采用。
(保姆)……說道:「像你似的小孩子,長毛也要擄的,擄去做小長毛。
還有好看的姑娘,也要擄。
」 (魯迅)「那麼,你是不要緊的。
」我以為她一定是最安全了,既不做門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況且頸子上還有許多炙瘡疤。
「那里的話?」她嚴肅地說。
「我們就沒有用么?我們亦要被擄去。
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面的大砲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义和团女体是污秽的观念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红灯照:“一切軍器皆不畏懼,槍砲遇之即不能燃,義和團法術雖大,然尚畏懼穢物,紅燈照則一無所忌,與義和團聯合一氣”。
1939年,李德回苏联后,他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1939年,李德回苏联后,他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怎么样了?](https://img.taocdn.com/s3/m/8e25de7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8.png)
1939年,李德回苏联后,他留在中国的老婆和儿子后来怎么样了?说起李德,就不得不提起当年的红军长征,他可以说是与红军长征有着直接联系。
但其实,李德并不是中国人。
那么,他是如何参与到中国革命中来的,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渊源,在中国期间他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初到中国,被重视李德是地地道道的德国人,出生在慕尼黑。
在他青年时期,出于对革命和和平的向往,加入了共产党,但由于当时德国的社会环境复杂,他被捕入狱。
两年后,经过多方运转被释放,随后前往苏联,并进入军事学校为期三年的学习。
也正是在苏联学习期间,他认识了当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博古,这成为了他革命道路的转折点。
博古对李德的印象非常好。
由于我国当时无论是对共产党的建立管理方面,还是领导革命方面都没有经验,需要共产国际提供帮助,此时博古则作为领导人来负责具体事宜。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遇到了完成军事学习并被派往中国执行任务的李德。
博古认为李德在苏联学习过先进的军事知识,当时能够达到这一点的人寥寥无几,于是,就说服李德留下来,并让他负责红军作战指挥事宜,拥有绝对指挥权。
而李德从未被如此重视过,认为自己终于遇到了伯乐,于是就留了下来。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是李德却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待遇都是一切从优,甚至专门为他修了一栋房子,里边也是按他喜欢的风格来装修。
除此之外,他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也油然而生。
二:步入婚姻李德在中国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是萧月华,二人的结合全靠组织的撮合。
在组织内,李德曾多次向博古表达过自己想结婚的心思,博古也对此格外上心,托人打听合适的人选。
最终,他们选中了萧月华。
萧月华出生于贫苦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有九个人。
为了养活生计,父亲会在农忙之余给别人做工,以赚取基本的生活费用,而母亲则在家里照顾孩子们。
在那个年代,如果家中实属贫寒,过不下去,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将女儿从小卖去当童养媳,而萧月华就是如此,她从一出生就被卖到当地一户杨姓人家中当童养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德这个名字人们或许不会陌生。他是来自苏联的德国共产党人,曾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初期的最高决策人和领导者,使红军遭到惨重损失。但对于他随后知错改错,尤其是在中国的婚恋经历,大家未必清楚。李德曾经传奇般地娶过两个中国女子,并生有一子。还算和谐的婚后生活和出人意料的结局,成为他晚年抹不去的苍凉回忆。
1935年1月15日,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了。毛泽东尖锐指出:“李德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也不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不作调查研究,听不得不同意见,生搬硬套苏联有效而在中国不通的战略战术。……他包办军事委员会的一切工作,取消了军委的集体领导。李德和博古在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的战略战术,使我们吃尽了苦头,付出了惨重的血的代价。”大多数与会者都表示赞同毛泽东的意见,批评和揭露李德等人的错误。
一打听,这个姑娘叫赖水娣,是当地苏维埃主席杨世梁的远房侄女,于是这个任务自然就交给杨去办。开始姑娘的父母大摇其头,表示“嫁给洋人”难以接受。杨世梁说这个洋顾问来头大得很,就连中央也要听他的。好说歹说,赖家才答应了让女儿去见一面。
听说要相亲,李德心花怒放。在博古和杨世梁的陪同下,在一个军属家里见了面。李德的英武形象打动了姑娘,在博古等人的撮合下,姑娘点头同意了。
李德拒绝批评,也没承认任何错误。他辩护说“我的话可以听也可以不听,红军遭受损失要自己负责”。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遵义会议撤销了以李德为首的“三人团”,博古降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增补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和王稼祥组成的新的军事指挥小组,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李德成了“局外人”。心情大坏的李德于是经常打骂萧月华,把失去指挥权的怨气发泄在无辜妻子的身上。长征一路,两人便吵闹、厮打一路。
1934年4月广昌战役,就是一次失败的阵地战、消耗战。红军主力以江西广昌为中心,与敌军飞机大炮抗衡,苦战18天,最后被迫撤出广昌城,造成4000余人阵亡,20000余人受伤。第三军团长彭德怀气愤地当面大骂李德:“你们这些教条主义者,只不过是地图上和纸上谈兵的战术专家!你的计划造成了大量的牺牲,难道你的良心不感到责备吗?你就不心疼吗?”到了8月,红军的北部防线被突破,东线被打开,在四面告急的情况下,李德无计可施,托病躲避。蒋介石得寸进尺,欲一口一口地吃掉苏区,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不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李德有一次从红军大学讲课回来,被一个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少女吸引。那少女见洋顾问走过来,便冲着李德好奇地笑了笑。这一笑却深深地打动了李德,他愣愣地眼望着女子洗完衣服远去。这情形被李德的警卫员看得一清二楚,回去后便把这个“重要情况”向博古作了汇报。博古马上交代社会部的人模一下这个女子的情况,看能不能“撮合”一下。
为接待好这位“洋顾问”,在当时苏区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专门为他在瑞金城郊盖了三居室的住宅,一间卧室,一间会议室,一间住翻译和警卫员。房子四周是稻田,还放了几只水鸭,人称“独立房子”。这也是人们后来称呼李德的代号。红军尽量弄到许多西方人的生活必须品,所以李德经常口叼雪茄,喝着咖啡,同他的两个翻译及博古等玩扑克游戏。33岁的李德精力旺盛,表现出比东方人更强烈的求偶欲望。陈士榘上将后来回忆说:“李德刚来到部队,提出一个在我们看来很好笑的条件,就是希望有个中国女战士陪他睡觉。这在德国、奥地利可能不算什么,在中国尤其是在红军,就显得有点可笑。我们在底下还议论说,外国人真是随便。好在他也听不懂。”博古虽然对李德言听计从,但在这件事上他还是顾及影响,暂时没有照办。
然而就在李德美滋滋准备结婚的时候却节外生枝。负责调查的社会部报告说,这个姑娘有丈夫,而且是反动民团的头子!原来,赖水娣很小就被城里大户买去做了童养媳,后来红军来了,赖水娣趁机跑回了家。现在她“丈夫”加入还乡团,叫嚣如果赖水娣不回去完婚就杀了她全家。赖水娣之所以隐瞒实情,答应与李德结婚,也是出于害怕,想寻求保护的意思。
李德、博古强令中央红军同湘西红2、6军团会合的长征计划,由于蒋介石的重兵把守使红军继续蒙受损失。毛泽东、周恩来等经过激烈斗争,拒绝了他们的错误主张,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黔北进军。由此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战局出现转机,避免了全军覆没。人们从血的教训认识到,改组党和军队的领导,解除李德等人的军事指挥权,已是当务之急。
李德不懂汉语,不懂中国国情,也不认真分析战争的实际情况,只凭在课本上学到的条条框框,和在“独立房子”里挂着的几张很不准确的地图,发号施令,所以他的指挥与前线实际情况往往差距很大。而且李德宣布,运动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发展苏联式的正规战;而毛泽东只不过是个“乡巴佬”,山沟里出不了马列主义。全盘否定了适合红军的游击战术。所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都是按照李德“短促突击”、“两个拳头作战”、“打正规阵地战”那一套进行的。很快就把瑞金这艘航船推向了偏离航向的血海。
组织出面给李德找夫人
长征时李德是带着夫人的。这要从他来苏区不久讲起。
李德当时提出派一女战士陪他睡觉的要求未得到满足,便在“独立房子”里抓耳挠腮,不久闹出了骚Fra bibliotek女性的事件。
一天中午,李德穿戴整齐,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腰束武装带,骑上马,直奔少共中央局(团中央)驻地。原来,他看上了在这里工作的一个女团干部。众目睽睽之下,李德轻巧下马,快步走到那位女团干面前,用德语示爱说:“你长得太美了,我太喜欢你了,太需要你了!”虽然不懂得李德的话,但他炙热的眼神让这位女同志感到很不自在。
1934年10月10日,红军总部从江西瑞金出发,踏上悲壮的长征路。李德和博古拒绝毛泽东提出的向黔北进军的建议,并企图剥夺毛泽东参加长征的资格;他们强令部队采取“甬道式”搬家,甚至连印钞机、夜壶、石板等东西都带上,不堪重负,行动迟缓。转移途中又消极避战,采取逃跑主义。在突破国民党封锁线的一个多月里,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血的事实,引起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的愤怒和不满。
1924年,李德结识了女青年奥尔加·奥纳里奥,吸收她参加了党的工作。他们结成了夫妻。1926年秋夫妻俩双双被捕,投入了莫阿比特监狱。3个月后妻子获释,而李德却仍被监禁。他在狱中学会了英文和俄文。1928年4月在妻子和战友的帮助下越狱成功。后来德国共产党把他秘密送往苏联。他化名巴格纳尔,参加了苏联红军,从士兵到班长、排长、连长,很快升任苏军骑兵师参谋长,被选送到苏联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李坚贞不敢怠慢,找了好几个,她们果然都不同意。李坚贞左思右想,想到了同乡萧月华。萧月华1910年8月出生于广东大埔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曾给人家当童养媳,1926年加入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大埔县妇女部长。1932年8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回师汀洲途中,见到萧月华,并谈了话,认为她是一个很好的妇女干部,于是让萧月华随部队来到瑞金,在少共中央局当文书。她长得算不上漂亮,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却很贤惠,壮实。爱打篮球,能歌善舞,同志们都叫她“小百灵”。
博古大骂杨主席不搞清楚,说这样一个受过地主家庭熏陶、又没与反革命丈夫脱离关系的女人,怎么能够嫁给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呢!“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这桩婚事就此告吹。
博古决定通过组织上,在红军女同志中为李德找一个政治上可靠的妻子。他将中央局妇委主任李坚贞找来,对她说:“交给你一个任务,给李德同志介绍个女朋友。”李坚贞表示很为难,因为她知道,女同志都不愿意嫁给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人。博古手一挥:“这是政治任务,你必须完成!”
当李坚贞动员她给李德做夫人时,她头摇得像个拨浪鼓,表示坚决不干。对萧月华来说,李德是个外国人,双方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而且比自己大10岁,前不久他骚扰本单位女团干的事已传为笑谈,与这样的人结婚她无论如何是不情愿的。
过了几天,李坚贞又找萧月华谈:“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帮助中国革命的领导干部,给他做老婆,是革命工作的需要。组织已决定你同他结婚。”萧月华沉默不语。“你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李坚贞又说。
萧月华哭了,“党组织为什么要把这种任务交给我呢?这比入地狱还难啊!“月华,这是你对革命作出的一种特殊贡献,明白吗?”
革命高于生命,重于一切。萧月华含泪答应下来了。李坚贞也哭了,说:“你的这种献身精神很可贵,党组织非常感谢你!”萧月华长叹了一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认了……”
李德自然欢天喜地。由博古主婚,李坚贞作为“娘家人”,将萧月华送入“独立房子”。不懂外语的萧月华,还是遵命照料李德的生活,好不容易学会了烤面包。白天工作,晚上还要“舍命陪君子”。这纯粹是一桩政治婚姻,毫无感情可言。李德对萧月华十分冷淡和刻薄,也很小气。他发现盒子里的饼干好像少了几块,就怀疑萧月华偷吃了,大吵大闹。为此,萧月华被骂挨打是家常便饭。被欺负狠了的时候,萧月华就反驳几句。有一次跑到博古那里去诉苦,要求离婚,但博古总是以“服从组织”来要求她委屈求全。
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来中国苏区前改为李德,意思是一个姓李的德国人。华夫是他发表文章时的笔名。他1900年9月28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的一个工人家庭。毕业于慕尼黑师范学院,1919年加入德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保卫巴伐利亚的战斗。他被捕入狱,3个月后逃往汉堡,在德共中央军政情报处工作。两年中李德阅读了大量军事论著及《拿破仑》、《苏沃洛夫》等人物传记。1921年底再次被捕并越狱成功。
“洋顾问”希望有个女战士陪睡
1934年1月15日,由博古(秦邦宪,中共中央总负责人)主持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在苏区瑞金召开了。当博古将坐在主席台中心位置的李德介绍给大家,说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时,代表们无不把惊讶的目光投向这个蓝眼睛、满脸胡须的老外。又听博古强调,中央苏区当前的第五次反“围剿”由李德同志全权指挥,人们更是迷惑不解,议论纷纷。这个李德是何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