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与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计量的比较
以企业合并为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
以企业合并为例分析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确认作者:杨培丽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9期摘要:企业合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企业合并中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是目前形势下备受关注的问题。
加之现在国内外政策不断变化。
经济危机的隐患时刻提醒着大家,如何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这就要求决策者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寻找合理、准确的方式处理在企业合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企业合并来谈谈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价值。
关键词: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处理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定义是指企业的投资者通过合法权利获得被投资者的股份,然而一个企业作为投资的一方则是针对其他单位的一个股权的投资,不只是获得股份而已,在法律规定的内容里,是可以长期拥有的,并且可以通过股权的投资从而达到对投资单位的一个控制作用,也或者是为了减少投资的风险等问题而建立的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一达到降低投资的风险,那么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是什么呢,这一点值得我们共同思考!一、企业合并跟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在新出台的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企业的合并又可以分为在同一控制下的企业的合并以及在不同一企业控制下的合并。
并且还指出了企业合并的一些基本方式,主要包括吸收合并、控股合并以及新设合并等基本的3种形式。
在企业合并后,如果是遵循的控股合并方式,那么被合并的一方依然具有其之前独立的法人资格,并且有权利继续经营管理,合并方或者购买企业的一方需要明确被合并方需要的投资方向。
但是如果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是在被合并或者被购买后失去了原有的法人资格,并且变成了合并方或者购买方的一个下属子公司,那么这种方式则是吸收合并的方式。
这是方式被合并或者被收购的一方不仅是自己原有的资产变为收购合并方,而且自身的负债也会一并成为购买方的负债,跟自身将不再有独立的关系。
合并的双方在合并后均被取消法人的资格,并且需要重新注册公司,合并之前各方的一切财产将会成为新公司所有,个人不再享有。
深入浅出地讲解财务报表中两大难点---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
深⼊浅出地讲解财务报表中两⼤难点---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是会计学⾥的两⼤难点,即便是专业的会计从业⼈员,也不见得都能把这两个知识点说清楚,本⽂仅仅从学以致⽤的⾓度去解释它们。
也就是说,写本⽂的⽬的是为了让⼤家能看懂财报中涉及到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不是去深究这些深奥的会计学概念。
但即便如此,本⽂内容对于财务知识⽋缺的⼈来说可能还是有点难度,⽂章也⽐较长,建议分⼏次阅读,⼀次读不懂就多读⼏次。
为了加深印象,我们会结合房地产⾏业的三种销售⾦额来解释:全⼝径销售⾦额、权益销售⾦额、可并表销售⾦额,也会列举中国平安对京沪⾼铁的投资,以及融创对乐视⽹的投资的例⼦。
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对象的影响⼒从强到弱分为:⼦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公司⼜分为全资⼦公司和控股⼦公司,这⾥的控股并不⼀定需要持股⽐例超过50%,⽽是投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合营企业是投资⽅与其他合营⽅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联营企业是投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影响但不能控制,也不能和其他⽅共同控制,所谓重⼤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派驻董事或者⾼管,或者能提供关键的技术资料,或者有重要的关联交易。
如果连重⼤影响也没有,那就只能归为⾦融⼯具了,⽐如保险公司经常买⼊的⼀些公司⼩⽐例股权,对⽬标公司就没有重⼤影响,⼀般就放在⾦融⼯具⾥。
⼀、长期股权投资的两种核算⽅法:成本法和权益法这两种核算⽅法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和利润表的影响不⼀样,成本法核算时⽆论投资对象经营如何,投资成本都不会发⽣变化,在投资对象宣布分红时,计⼊投资收益,从⽽影响利润表。
⽽权益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持股⽐例分享经营盈利或者分摊经营亏损,其投资成本和投资收益都随着投资对象的经营好坏⽽变化。
下⾯⽤⼀个⼩例⼦来讲解会更加清楚。
假设甲公司有1亿股,A、B两公司都持有甲公司40%股份,即4000万股,A采⽤权益法,B采⽤成本法(实际情况中对于不控股的公司只能⽤权益法核算,这⾥只是为了对⽐两种核算⽅法的区别,假定可以⽤成本法核算),那么期初时A、B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都是4000万。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
专题三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一、知识点回顾类型调整分录抵销分录同控(1+3)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不考虑内部交易)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均无需调整)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非同控(2+3)评估增减值股权投资、投资收益抵销(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均按公允调整)长投成本法转权益法(考虑评估增值、不考虑内部交易)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合并日/购买日与合并日后/购买日后要编制的分录项目合并日/购买日合并日后/购买日后评估增减值同控:×非同控:√同控:×非同控:√成本法转权益法×√所有者权益与股权投资抵销√√投资收益与利润分配抵销×√内部债权债务抵销×√内部交易抵销×√(一)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分录1.合并当期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非同控)①借:XX资产贷:资本公积②借:资本公积贷:递延所得税负债③借:管理费用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借:营业成本(售出部分的增值)贷:存货④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所得税费用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借:投资收益(子公司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净利润非同控考虑调整)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未分配利润——年初贷:提取盈余公积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未分配利润——年末2.债权债务抵销(1)合并当期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借: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后续期间借:应付账款(期末余额)贷: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初数)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借:未分配利润——年初(期初坏账准备余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信用减值损失(或相反分录)借:所得税费用(坏账准备增加额×所得税税率)贷:递延所得税资产连续编报时:①应收应付是资产项目,直接按余额抵销;②坏账及所得税的处理与个别报表相反,原记则直接冲,原冲减则反冲。
会计知识点总结→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合并报表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长期股权投资涉及到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合并报表,合并报表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就是长期股权投资的合并抵销分录,实际上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抵销分录的基础就是权益法的处理⽅法,只要掌握了权益法的处理精髓,那么报表中的追溯调整分录就⼀点难度也没有,⾄于抵销分录本⾝就是固定的分录,按照固定格式写上以后抄数字就可以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合并报表的集团⾓度思维和⼦母公司个体⾓度思维的转换,从集团⾓度来说,母⼦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对⽅的股票,之后确认损益本质上并不影响集团的损益,因此这部分多确认的损益就因该在集团的⾓度上抵销。
中华会计校 ⼩恒衡:长期股权投资解题思路总结 包括(1)实施控制⼦公司投资(成本法) (2)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3)重⼤影响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4)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影响、⽆报价公允价值不可靠计量(成本法) 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参与合并的各⽅⾮暂时性的均受同⼀⽅或相同的多⽅最终控制 应在合并⽇按取得被合并⽅所有者帐⾯价值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或借) ⾮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不受同⼀⽅或相同的多⽅最终控制 具题分录: 以购买⽅放弃资产、发⾏权益购买⽇“公允价值”计量 购买⽅合并成本⼤于被购买⽅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购买⽅合并成本⼩于被购买⽅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营业外收⼊ ⽀付现⾦=⽀现⾦+费、税+必要⽀出 发⾏权益证券=发⾏权益证券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投资者投⼊=合同或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 ⾮货币、债务重组取得按各⾃规定处理 (1)现⾦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2)存货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 借:主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3)发⾏权益证券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益价 (4)以⽆形资产、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摊销 ⽆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出 贷:⽆形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银⾏存款 贷:固定资产 营业外收⼊ 后续计量 (1)成本法——-20%-以下50%以上 对⽅宣告分派股利作帐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以后年度累计股利—累计净利 正数冲负数恢复 (2)权益法————-20%以上-50%以下 初始成本⼤于被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初始成本⼩于被投资可辨认净资产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营业外收⼊ 对⽅实现净利润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亏反 对⽅巨额亏损冲长期股投资 冲长期应收款 冲预计负债恢复反向 净利润的调整公允价值⼤于帐⾯价值减净利+亏损或反 其他权益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分配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转换 处置 借:银⾏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 贷:投资收益 减值(不包括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帐⾯价值⼤于可收回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的处理精髓是:帐⾯价值变动要随着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变动并调整。
浅析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分析侧重点
浅析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分析侧重点合并报表是由母公司根据其自身的会计报表和其所能控制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在抵销集团内部各种交易后合并而成。
因此,在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不理想时,如果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较强并且无内部交易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合并报表上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反之,在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较强,而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较弱并且无内部交易时,合并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相对于母公司个别报表肯定要逊色得多。
只有集团内所有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与母公司个别报表基本相当时,合并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才不会出现较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根据分析的目标不同,分别侧重母公司的报表和合并报表。
股利支付能力分析。
虽然合并利润表上的利润数额可观,但母公司真正能拿来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只是母公司个别报表上的利润数额。
类似地,虽然合并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数额可观,但母公司真正能用于利润分配的现金只能是母公司个别报表上的现金数额。
因为,子公司获利虽多,但其是独立的法人主体,有独立的董事会,其重大的财务、经营决策均应通过其董事会决定;母公司虽然拥有对子公司的控制权,但无权直接代替子公司全体股东决定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也不能随意支配其现金,尤其是非全资子公司和间接持股的子公司。
因此,母公司报表上反映的净利润、现金流量与分配股利的能力更相关。
需要指出一点,若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将全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如果是非全资子公司,合并报表上的净利润数额还有一部分属于少数股东,体现在少数股东损益的栏目中。
此外,母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上的部分投资收益,来源于母公司和集团成员企业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的调整,这部分利润并没有全部都以实际现金流入,甚至没有任何现金流入。
合并财务报表中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中关于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比较研究引言在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涉及到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要有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处理方法。
成本法是指以投资成本为基础核算股权投资的方法,权益法是指以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联合控制或重大影响为基础核算股权投资的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适用性及其优缺点。
一、成本法成本法是最早出现的投资成本核算方法,其核心思想是以投资成本作为股权投资的计量基础。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成本法主要的处理流程是:(1)以投资成本对子公司进行直接核算;(2)按照母公司投资额的比例核算对合并财务报表作用的子公司的净利润。
成本法的主要特点包括:(1)不主张对被投资公司的独立核算,而是以被投资公司股权的投资成本为基础;(2)对被投资公司的利润由母公司投资额的比例进行摊销或递延处理;(3)对被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使用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其核算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和操作。
不需要估计被投资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所以避免了因为估计不准导致的盈余变动。
成本法相对稳定,不易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
成本法也存在着某些缺点。
成本法未能反映出被投资公司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因此不能充分反映出股权投资的真实价值。
成本法无法准确反映出被投资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入,因此对母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投资的整体影响不够直观,对投资者的决策信息有所偏颇。
二、权益法权益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出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或影响,真实反映出股权投资的价值变动情况。
权益法能够更直观地反映出投资者在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收益情况,更符合现实经济活动的要求。
权益法也存在着某些缺点。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权益法要求投资者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联合控制或重大影响,这需要对被投资公司进行复杂的评估和测算,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
权益法的核算也较为复杂,需要对被投资公司净资产和盈利情况进行详细的核算和估计。
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
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处置子公司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丧失控制,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处理处置子公司部分长期股权投资丧失控制的情形(如:持股100%到持股30%或20%),丧失控制,该子公司不再纳入合并范围。
但是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仍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个别报表的处理因处置部分权益性投资等原因丧失了对被投资单位控制,但剩余的股权仍然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者重大影响,应当改为权益法核算,并对该剩余股权视同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调整。
处置部分收取的对价与处置部分的原成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例如:某子公司是2020年1月取得的,在2023年6月处置,剩余部分的股权并非自2023年7月起采用权益法核算,而是应当视同在2020年1月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应当追溯调整。
将2023年1-6月的损益调整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将2022年1-12月的损益调整计入比较报表期间投资收益,将最早期初累计影响数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2、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在合并报表中,由于丧失控制,应当终止确认原长期股权投资、商誉等账面价值,并终止确认少数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即不再合并该子公司)。
对于剩于的股权,应当按照其在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如上例,合并报表中应当自2023年6月丧失控制权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
(公允价值为评估的价值,不同于自取得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进行整后的金额。
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2023年6月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金额不一致)。
3、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金额的计算公式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收益=(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原持股比例-商誉+-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持股比例公式中:处置股权取得的对价+剩余股权公允价值的和,可以理解为全部股权的现实价值原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原持股比例+商誉+-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持股比例的和,可以理解为全部股权的成本意思就是:全部的股权的现实价值-全部股权的账面成本。
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 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
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
根据权益法,如果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的股权超过20%但小于50%,则应该采用权益法处理这些股权。
权益法要求企业将其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并在合并报表中以单独列报方式呈现。
当企业决定处置部分股权时,分别对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1. 个别报表处理:在个别报表中,出售部分股权会导致投资减值损失或亏损。
企业应根据该股权在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价值与出售时的交易金额之间的差额计提投资减值准备,以反映其实际价值。
2. 合并报表处理:在合并报表中,出售部分股权会导致被投资企业从合并报表中的权益法投资转变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企业应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转变后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将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权益法,如果企业减持股权后仍能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权,则仍应继续采用权益法处理该投资,在合并报表中以单独列报方式呈现。
只有当控制权丧失时,才应将该投资转变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按照上述方式处理。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实证研究
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相关性比较实证研究李阳;李有华;周一杰【摘要】会计是量化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系统,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因核算范围的不同而导致信息相关性差异较大.目前,合并报表成为实务界普遍认可的经济主体主要会计信息载体,母公司报表处于辅助地位.本文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对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的信息相关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与合并报表相比,母公司报表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更高.现行编制合并报表的理论依据有待完善,相关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也应相应调整.【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9(000)007【总页数】5页(P40-44)【关键词】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相关性【作者】李阳;李有华;周一杰【作者单位】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合并报表是近二十年令人困惑的社会经济信息载体,也是饱受争议的国际会计难题之一。
实务中,伴随“并表监管”理念日益普及,要求编制合并报表的经济法规也陆续出台,但合并报表为谁编制、为何编制、如何编制等基本问题均未得到解决,不同国家的做法存在实质性差异,理论与现实差距较大。
为什么要编制合并报表?合并报表的功能定位如何?与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相比,合并报表是否更有价值?都是值得学术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怀疑并探讨的问题。
现有文献对于合并报表与母公司报表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证研究结论不一,对合并报表有用性的理论基础关注不足,没有建立起科学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构建基础理论和实证检验证据两方面同时入手,对合并报表的有用性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文献综述自1901年美国钢铁公司编制合并报表,合并报表正式步入经济活动和资本市场。
随后,1910年合并报表出现于英国,1947年英国公司法提出了编制合并报表的要求。
与此同时,合并报表相关的学术研究也逐渐起步。
早在1928年,Morrison就通过两篇文章分别对美国公众事业持股企业的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经济影响做出了阐述,他认为合并报表比一般报表形式复杂,不仅向债权人和公司所有者传递了很少的价值信息,并且很可能造成困惑和误导。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编制考点分析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报表编制考点分析作者:郑庆华来源:《财会通讯》2009年第03期从会计的角度看,企业集团以投资为纽带,使母子公司成为一个整体,应该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编制合并报表。
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快速掌握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合并报表编制,本文对此作出探讨。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与核算方法确定(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一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包括四个内容:(1)对子公司投资;(2)对合营企业投资;(3)对联营企业投资;(4)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确定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金融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时的难点是,如何划清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二者在核算上存在巨大的差别。
在划分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时,应注意二点:(1)如果从股票市场购入股票,对被投资单位没有重大影响,准备长期持有,应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因为该股票“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2)如果从股票市场购入股票,对被投资单位能够控制、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不能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为被投资单位成为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时,应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核算方法归纳如表1所示。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处理(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应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其中对子公司和没有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对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
由于对子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
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新准则全面规范了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问题,取代了在1995年颁布实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从编制合并报表所依据的理论来看,本次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与暂行规定有所不同,原暂行规定是以母公司理论为主,而新准则是以实体理论为主。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旧准则在编制理论上的变化,重点用案例说明合并会计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处理之变化。
一、我国合并理论新旧变化的体现作者认为,从所依据的合并理论来看,1995年颁布实施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和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都是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某种结合,而不是纯粹的某一理论。
在我国新的合并报表准则中,侧重于实体理论,那么母公司理论与实体理论这二者是如何应用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母公司理论作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1.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列示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2.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利润表中列示,计算合并净利润时作为费用项目扣除;3.对子公司的同一资产项目采用双重计价,其中:属于母公司权益部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属于少数股东权益部分按历史成本计价;4.合并商誉与子公司少数股权股东无关。
这些都是母公司理论的典型做法。
但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所有集团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利润无论顺销还是逆销均应全额抵销,这又是实体理论的做法。
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则是以“控制观”为依据,选择了实体理论作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基础。
具体表现为:1.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2.子公司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应当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列示,而不是作为费用项目在合并利润表中列示;3.新准则中,对子公司的同一资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计价;4.新准则采取了较为务实的谨慎性的会计处理方式,把合并商誉仅限于母公司收买价格高于其获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的差额部分,不为少数股权确认商誉(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新准则仍然采用了母公司理论的做法)。
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研究
合并财务报表中内部交易对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研究作者:龚莹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18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中几个问题的分析,以集团内部交易为例对关于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以期对相关实务操作中应如何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合并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权益法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合并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
为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不可少。
合并财务报表以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相关资料,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以下简称内部交易)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后编制的。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以下简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以成本法进行核算。
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下简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规定,合并财务报表应按照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后由母公司编制。
在合并报表中,应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应以被投资单位调整后的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计算。
本文通过分析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的影响因素,以内部存货交易为例比较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分别分析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从而提供参考意见。
二、被投资单位净利润调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规定,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享有或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时,在被投资单位账面净利润的基础上,应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进行适当调整:(1)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企业不一致的,应按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确定被投资单位的损益。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的比较分析
139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在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的比较分析姜涛作者简介:姜涛(1991.11-),女,陕西,硕士研究下,助教,毕业于湖南大学,工作于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
(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安康725000)摘要:长期股权投资一直是会计中的难点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不仅在个别报表中得到应用,在合并报表与内部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处理中也会用到这两种方法。
其中权益法的处理更为复杂,通过对比分析,帮助会计人员理清思路,梳理逻辑,避免陷入知识点误区。
关键词:合并报表;成本法;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方法,其中权益法的处理更为复杂,。
权益法后续计量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的运用也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实为必要。
在个别报表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准则中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成本法,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形成控制时,投资方对其持有的股权的后续计量。
这种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金额一般不发生变化,即不随着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另一种是权益法,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投资方对其持有的股权的后续计量。
这种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随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后续计量步骤,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步,比较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话,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话,二者的差额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二步,当被投资方发生净损益时,投资方要按调整后的被投资方净损益乘以投资方持股比例,调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使长期股权投资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这里,在调整被投资方的账面净损益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未实现内部损益。
财税实务: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及报表合并
企业合并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及报表合并一、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购买日合并时点确认) 740)this.width=74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按收购方所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收购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收购方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按被投资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入账,收购方付出资产与被投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二、企业合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企业合并后是一种母子公司的控股关系,所以在后续计量时采用成本法核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的报表合并 企业的合并由于企业控股比例超过50%以后产生的,控股比例达到50%至100%这个区间,被投资企业都叫投资企业的子公司,需要做合并报表。
在这里,有几个范围需要弄清楚: Ø 控股比例在20%以下,称为不具重大影响;(被合并方是上市公司用权益法核算;被合并方是非上市公司用成本法核算) Ø 控股比例在20%——50%,叫重大影响;(用权益法核算) Ø 控股比例刚好50%,叫共同控制;(也用权益法核算) Ø 控股比例在51%——100%,叫控制,子公司;(用成本法)。
740)this.width=74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被收购方资产在收购方合并报表上的价值以被收购方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收购方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时点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与被收购方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负债表日报表合并时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的差额计入商誉。
(注:商誉只有合并报表上才有,是抵消后产生的)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被收购方资产在收购方合并报表上的价值以被收购方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收购方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补收购方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在购买日时点时,将收购方付出资产与被投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所以在报表日合并报表需要进行还原抵消掉)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财务分析的比较
母公司报表与合并报表财务分析的比较作者:俞潇敏来源:《商业会计》2012年第06期摘要:本文根据万科2010年母公司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分别从当期收益、资金融通和投资关系三个角度对两套报表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两套报表的不同特点和各自的意义;说明了对两套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共同的原则和侧重点,最后提出将两套报表结合起来分析,更加完整和真实地评价公司的财务数据。
关键词:母公司报表合并财务报表同原则侧重点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尽可能降低关联交易给公司带来的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作为母公司的上市公司必须同时提供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
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在对上市公司的两套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时,分析的原则是什么以及应该分别关注哪些方面,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万科2010年两套财务报表的对比分析首先,我们对万科2010年母公司报表和合并报表部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揭示两套报表分析的异同点。
分析的数据来源是巨潮网公布的万科2010年财务报告。
(一)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合并报表中的营业收入是抵销了在合并范围内的会计主体之间的交易后的集团整体销售业绩。
由表1我们可以发现,母公司的营业收入明显少于集团整体。
进一步考察附注可得,2010年和2009年母公司营业收入中98.88%和99.38%是运营管理费。
这说明,母公司并不直接参与集团整体的生产经营,只是向下属子公司提供管理服务,收取运营管理费,所以要考察集团整体当期真实的销售经营业绩,必须考察合并利润表中营业收入等指标。
由表2我们可以发现,母公司的投资收益远远大于集团整体的投资收益,这主要是因为,母公司的投资收益没有抵销母公司在子公司当期的净利润的增加所占的份额。
进一步考察附注可得,2010年和2009年母公司投资收益91.12%和97.21%是由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取得的投资收益。
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的条件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超过50%,进一步证明了母公司的投资收益的来源主要是子公司的当期收益。
【税会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解析
【税会实务】《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解析一、新准则的主要规定新准则分为“总则”、“初始计量”、“后续计量”、“披露”四章。
1.总则。
该章明确了新准则的制定依据和适用范围。
2.初始计量。
新准则按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方式, 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方法。
具体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非企业合并情况下: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根据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换出资产账面价值加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应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3.后续计量。
(1)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对能够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权益法核算;对不具有共同控制、重大影响, 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
(2)权益法核算的有关规定。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并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取得投资后, 按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 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 先要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净资产的其他变动, 投资企业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计入所有者权益。
第4讲_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系列(2)
长期股权投资与合并财务报表系列【考点6】对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1)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但不包括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但不包括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后续计量1.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不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进行调整。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2.投资损益的确认(1)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以及以投资企业取得投资时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等对被投资单位净利润的影响。
(2)对于投资企业或纳入投资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
3.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企业自被投资单位取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抵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科目。
4.其他综合收益的处理当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发生变动时,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其他综合收益。
5.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的处理采用权益法核算时,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以及利润分配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应按照持股比例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计算的归属于本企业的部分,相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 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
《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一、引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对其他公司进行投资,并持有该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
然而,当这些股权有较大价值变动时,就需要涉及到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的会计处理。
本文将探讨在此情况下,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相关会计处理方法及其意义。
二、概念解析在开始深入讨论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的概念。
权益法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公司持股占比较大,但未对被投资公司实施控制的情况下的一种投资计提方法。
当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达到20%以上,但未超过50%时,通常会采用权益法。
而权益法下的处置部分股权,则是指企业对其持股比例进行变动,但并未导致其对被投资公司的控制权改变的情况。
三、会计处理方法1. 个别报表在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的情况下,对于个别报表的处理通常会采用成本法。
即根据实际交易金额确认转让股权所引起的差额,并按照该差额调整相关投资损益。
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还需要对处置股权前后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情况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影响关联企业的情况。
2. 合并报表在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后,对于合并报表的处理则要复杂一些。
需要根据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重新核算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差额则确认为投资收益。
需要对被投资公司原有的股东权益进行调整,根据实际交易金额确认转让股权所引起的差额,同时调整被投资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需要对处置股权后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进行重新评估,以确定是否继续适用权益法进行投资核算。
四、意义与影响个别报表与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采用成本法和重新核算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对被投资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和投资收益情况,保证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这也为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增强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权益法下处置部分股权的会计处理方法是相当复杂和微妙的。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分析
05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 方案
https://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问题
如何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问题
如何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解决方案
根据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应以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为基础, 并考虑相关税费和交易费用。
解决方案
https://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 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分析
xx年xx月xx日
•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解读 • 企业合并准则解读 •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 •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合并、合并
财务报表的关系与差异分析 • 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目录
01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解读
报表编制主体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母公司编制的,反映的是企业 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长期股权投 资报表则是由被投资企业编制的,反映的是单一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处理方法
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权益法和成本 法,而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则包括购买法和 权益结合法。
适用范围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适用于所有以股权投资为主营 业务的企业,而企业合并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则 主要适用于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
02
企业合并准则解读
https://
企业合并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 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 或事项。
分类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定义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 暂时性的。
合并财务报表的抵消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表与合并报表中股权投资计量的比较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有权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方法,其中权
益法的处理更为复杂,。
权益法后续计量在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中的
运用也不尽相同,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实为必要。
在个别报表中,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准则中给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成
本法,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形成控制时,投资方对其持有的股权
的后续计量。
这种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金额一般不发生变化,即不随着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另一种是权益法,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形成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投资方对其持
有的股权的后续计量。
这种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随被投资
方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后续
计量步骤,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步,比较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
本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
者大于后者的话,不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
者的话,二者的差额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
营业外收入。
第二步,当被投资方发生净损益时,投资方要按调整
后的被投资方净损益乘以投资方持股比例,调整其长期股权投资的
账面价值,以使长期股权投资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而变动。
这里,在调整被投资方的账面净损益时,要考虑三个因素:会计
政策及会计期间、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未实现内部损益。
其中,第一项,要求被投资方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投资方要一致,
不一致的,要调整为一致后,确定被投资方的损益。
第二项,要求
按照取得投资时所认定的被投资方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
础调整被投资方账面净损益,以使被投资方的净损益反映为以公允
价值计量下的净损益。
第三项,要求按扣减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后
的金额,确定被投资方的净损益。
这里的内部交易不论顺、逆流交
易损益都要调整被投资方的账面净损益。
即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对
长期股权投资的影响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
投资”。
第三步,当被投资单位发生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也要相应地按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同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合并报表中,与内部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处理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成本法。
这
种方法下,不需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即与被投资方的所有者
权益相抵销。
另一种是权益法。
这种方法下,需要将长期股权投资
由个别报表中的成本法后续计量调整为权益法核算的结果后,再与
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相抵销。
但合并报表中权益法的运用与个别报表
中权益法的运用却不尽相同,具体有以下几点:首先,个别报表中权
益法后续计量的第一步即比较大小。
而在合并报表中,却不需要单
独进行处理。
原因是,在合并报表与内部股权投资有关的抵销处理中,若为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等于子公司净资产账面
价值的份额,二者可直接抵销,不存在与被投资方净资产公允价值
进行比较的问题。
若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在抵销子公司所有
者权益(按公允价值调整后)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时,借差计商誉,贷差计未分配利润。
这与个别报表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具体来说,个别报表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应
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调整长期股权投
资的价值,而这个差额的本质就是商誉,这个商誉在合并报表中就
体现出来了。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
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差额调整增加长期股权
投资的价值,同时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情况下,由于长期股权投
资的价值在合并报表中是要被全额抵销的,所以合并报表工作底稿中,可以不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价值,而直接抵销;对于营业外收入,因为有时不一定编制合并利润表,因此就计入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
未分配利润项目了。
其次,个别报表中调整被投资方的净损益时,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合并报表也要考虑,因为一体
化原则要求被投资方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要与合并方一致。
第二个
因素,按照取得投资时所认定的被投资方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
值为基础调整被投资方账面净损益,这一条,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
合并合并报表的编制仍不适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被投资单位各
项资产、负债按账面价值计量);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
报表编制则适用,即在合并工作底稿中也做这一调整。
第三个因素,未实现内部交易。
在个别报表中,无论顺、逆流交易,都需借记
“投资收益”,贷记“长期股权投资”。
而合并报表中对未实现内
部交易的抵销则更能反映出对未实现内部交易抵销的实质。
顺流交
易下,假设销售商品,则需要抵销的是母公司的收入、成本,和子
公司的存货。
这种情况下,没有调整子公司的净损益,也无需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
而逆流交易下,由于需要调整子公司净损益,则相
应的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最后,个别报表当被投资单位发生其
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权益变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在编制合
并财务报表时也一样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