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病毒学题库.pdf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简述题(共 5 题,每题 7 分,共 35 分) 1.病毒的分类原则包括哪几方面? 目前得到 ICTV 认可的分类原则是: (1)核酸类型、结构及分子量; (2)病毒的形态和大小; (3)病毒的形态结构; (4)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的敏感性; (5)病毒血清学性质和抗原性; (6)病毒在细胞培养上的特性; (7)对脂溶剂以外其他理化因子的敏感性; (8)流行病学特点。 ?2.乙肝病毒五项指标是哪几项?怎样解释? 乙肝五项要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用 HBSAg 表示)、乙肝表面抗体(用抗-HBS 表示)、e 抗原(用 HBeAg 表示)、e 抗体(用抗-HBe 表示)、核心抗体(用抗-HBc 表示)。乙 肝五项检查,便是抽出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乙肝五项包括乙肝 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e 抗原、e 抗体、核心抗体。 (1)HBsAg(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它的阳性往往 提示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存在。
病
翻译
毒
大
分
子
生
物
合
成
翻译
(1)吸附。①吸附是病毒与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 ②多数病毒的吸附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 病毒粒子吸附到细胞表面,吸附是由于不同带电粒子间因静电引力而结合。 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启动病毒进入细胞的动力学过程。 (2)侵入。①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屏障向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 入。侵入的方式因病毒不同而异,同一病毒也可以不止一种方式侵入。 ②从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看,目前发现有 3 种类型:①病毒囊膜和质膜融合;②细胞胞吞病 毒;③病毒直接进入胞浆。 (3)脱壳。①病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的囊膜和衣壳去除而病毒核酸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脱 壳。 ②病毒脱壳后病毒的颗粒形式从受染细胞内消失,存在于细胞内的是病毒的基因组。 ③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膜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 毒而异。 (4)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病毒感染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 场所、机制和能量,完成自身大分子的生物合成。病毒的大分子生物合成包括 mRNA 的转录、 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蛋白质合成等。 (5)装配和释放。病毒大分子合成产生的结构组分以一定方式结合,组装成完整的子代病
学海无涯
潜伏期后大部分转为显性感染者,少部分转为隐性感染者,显性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即具有传 染性,传染性随病程增强,在发病的 2 周内,症状较明显者传染性最强。 (5)此病死亡率约在 15%,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6.病毒的复制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解释) 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产生成熟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复制过程称为病毒 的复制周期。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生物合成、装 配和释放阶段。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又称病毒感染的起始。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 11 题左右,10 对 10 错,共 15 分) 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微米→nm 或 Å) 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 核心为两条单链 DNA 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DNA→RNA)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7.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 ★10.HBsAg 阳性,乙肝。()
学海无涯
病毒学题库 一.填空题(10 分) 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 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 。(病毒学之父) 2.病毒的特点有: 没有细胞结构 、 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 特殊的繁殖方式 、 缺乏完 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 、 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 3.病毒的对称性有: 螺旋对称 、 二十面体对称 、 复合对称 、 复杂对称 。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 吸附 、 侵入 、 脱壳 、 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 装配和释放 。 5.肝炎病毒有: 甲型肝炎病毒 、 乙型肝炎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 、 丁型肝炎病毒 、 戊 型肝炎病毒 。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 杀虫速度缓慢 、 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 法国人 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 微生物 、 植物 、 动物 。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 双链 DNA(dsDNA) 、 单链 DNA(ssDNA) 、 双链 RNA(dsRNA) 、 单链 RNA(ssRNA) 。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 条件致死突变体 、 蚀斑突变体 、 抗原突变体 、共变体、 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 流感病毒 、 狂犬病毒 、 朊病毒 。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性传播 、 血液传播 、 垂直传播 。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 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 污染问题 、 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 、 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
三.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 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2.病毒隐码: 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核酸的类型、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 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106) /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传播介体种类 (或传播方式)】 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 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有些病毒因基因
学海无涯
(2)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它是 HBV 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 HBsAg 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 27.42%的 人口有此抗体。 (3)HBeAg(乙型肝炎 e 抗原)。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 抗原阳性提示病毒 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抗-HBe(乙肝 e 抗体,HBeAb)是人体针对 e 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 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 血清中无 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 HBV-DNA 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 在。 (5)抗-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这种抗体分 IgM 和 lgG 两种:抗 HBc-IgM 阳性提示 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 HBc-IgG 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HBsAg、抗 HBsAg、抗 HBcAg、抗 HBc IgM。HBsAg、HBsAb 及 HBcAb 称为 HBV 的 3 项感染指 标。若这 3 项指标均为阴性,则表示过去未受到 HBV 感染。】 3.简述 HIV 的致病机理。 (一)致病性:HIV 感染包括原发感染、潜伏感染、有症状感染(AIDS 相关综合症,ARC) 及典型 AIDS 等四个阶段,典型过程约需 10 年。 (二)致病机理:HIV 的致病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HIV 对 CD4+细胞的损害。HIV 感染和致病主要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选择性的侵犯 表达 CD4 的细胞,CD4+细胞在数量和功能上受损,从而引起宿主免疫功能的全面障碍。 (2)HIV 感染所致其他功能出现异常,表 现为多克隆活化,出现高丙球蛋白血症,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②单核 细胞与巨噬细胞(MΦ)。在 HIV 感染的播散与致病方面起重要作用。与 CD4+T 细胞不同,单 核细胞感染 HIV 不引起 CPE,病毒不但能在这些细胞内存活,而且能转运至机体的各器官(如 肺、脑等)。 (3)HIV 感染所致神经细胞损害。病毒通过感染的单核细胞进入脑,并释放对神经元有毒 性的单核细胞因子,同时产生使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的趋化因子。 4.简述病毒突变的分子机制。 突变又称点突变,是核酸分子中 1 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增加、缺失或置换所造成的结构 改变,可分为两种形式。 (1)碱基置换:在这种突变中,碱基对的数量没有变,只是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 代替。碱基取代的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结果可能出现下述 4 种情况:①错义突变;② 无义突变;③同义突变(;④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和同义突变又常称为沉默突变)。 (2)移码突变:在正常的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减少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突变位点下游密码 子的错读,产生氨基酸顺序完全改变了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 5.简述 SARS 病毒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SARS 病毒的传染源是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病毒 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也可能是 SARS 的传染源。 (2)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被感染者以 15 岁-59 岁青壮年为主。但儿童感染率较 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发病季节多为冬春季。 (3)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以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为主,一般在 1 米以内;也可 以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黏膜传播,并存在粪-口传播及其他途径传播的可 能性。 (4)此病潜伏期通常在 2 周之内,一般约 2-10d,潜伏期患者未发现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学海无涯
组缺损严重而丧失其全部的生物活性。【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四类:干扰(或 称干扰缺损)病毒颗粒(DI 颗粒)、卫星病毒、条件缺损病毒和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4.病毒基因组图:【病毒基因组图的构建过去常用遗传学方法,如重组作图法、重配作图 和中间型杂交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构建病毒基因图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作图 与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病毒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 5.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 合征。】 6.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 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生物大分子属性和生物体基本特征,又具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形式和细 胞内繁殖性基因形式的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 7.病毒粒子: (或病毒体,virion)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 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 裹。(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8.非增殖性感染: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 段受阻,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结果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粒子。(也称为病 毒的异常复制) ★9.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10.昆虫病毒:是指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引发流行病的病毒种类。 ★11.医学病毒:广义上讲,医学病毒就是指能够感染人的病毒。但由于某些病毒既可以感 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因此,将这些病毒称之为人畜共患病病毒。 ★12.病毒特点:病毒的特点:(1)没有细胞结构;(2)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3)特殊的 繁殖方式;(4)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5)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病
翻译
毒
大
分
子
生
物
合
成
翻译
(1)吸附。①吸附是病毒与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是病毒复制的第一步。 ②多数病毒的吸附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 病毒粒子吸附到细胞表面,吸附是由于不同带电粒子间因静电引力而结合。 病毒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启动病毒进入细胞的动力学过程。 (2)侵入。①整个病毒颗粒或其基因组及相关蛋白通过质膜屏障向胞质转运的过程称为侵 入。侵入的方式因病毒不同而异,同一病毒也可以不止一种方式侵入。 ②从病毒侵入细胞的方式看,目前发现有 3 种类型:①病毒囊膜和质膜融合;②细胞胞吞病 毒;③病毒直接进入胞浆。 (3)脱壳。①病毒侵入细胞后,病毒的囊膜和衣壳去除而病毒核酸释放出来的过程称为脱 壳。 ②病毒脱壳后病毒的颗粒形式从受染细胞内消失,存在于细胞内的是病毒的基因组。 ③囊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囊膜和脱衣壳两个步骤,无囊膜病毒只需脱衣壳,脱壳方式随不同病 毒而异。 (4)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病毒感染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原料、 场所、机制和能量,完成自身大分子的生物合成。病毒的大分子生物合成包括 mRNA 的转录、 基因组的复制和病毒蛋白质合成等。 (5)装配和释放。病毒大分子合成产生的结构组分以一定方式结合,组装成完整的子代病
学海无涯
潜伏期后大部分转为显性感染者,少部分转为隐性感染者,显性感染者出现症状后即具有传 染性,传染性随病程增强,在发病的 2 周内,症状较明显者传染性最强。 (5)此病死亡率约在 15%,其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6.病毒的复制周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解释) 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产生成熟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复制过程称为病毒 的复制周期。一个完整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脱壳、病毒大分子的生物合成、装 配和释放阶段。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又称病毒感染的起始。
二.判断改错题(少了大约 11 题左右,10 对 10 错,共 15 分) 1.判断(描述)病毒的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微米→nm 或 Å) 2.病毒分类系统中“种”作为最小的分类单位。(√) 3.病毒的突变只是指自发突变。(×,病毒的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4.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5.HIV 核心为两条单链 DNA 构成的双体结构,并含有反转录酶。(×,DNA→RNA)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是一种由冠状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7.流感病毒的宿主限制性不是很严格,能跨越种属传播。(√) 8.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病毒极易变异,往往造成世界性大流行,甚至爆发流行。 (√) 9. 狂犬病只发生在犬和人身上,其他动物很少发生。(×,狂犬病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 ★10.HBsAg 阳性,乙肝。()
学海无涯
病毒学题库 一.填空题(10 分) 1.第一个提出病毒概念的是: 贝杰林克(Martinus Beijerink) 。(病毒学之父) 2.病毒的特点有: 没有细胞结构 、 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 特殊的繁殖方式 、 缺乏完 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 、 绝对的细胞内寄生 。 3.病毒的对称性有: 螺旋对称 、 二十面体对称 、 复合对称 、 复杂对称 。 4.病毒的复制过程有: 吸附 、 侵入 、 脱壳 、 病毒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 装配和释放 。 5.肝炎病毒有: 甲型肝炎病毒 、 乙型肝炎病毒 、 丙型肝炎病毒 、 丁型肝炎病毒 、 戊 型肝炎病毒 。 6.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缺点有: 杀虫速度缓慢 、 病毒特异性强,寄主范围窄 。 ★7.第一个发现病毒的人是: 法国人 Adolf Mayer 。 ★8.病毒的宿主有: 微生物 、 植物 、 动物 。 ★9.病毒的核酸类型有: 双链 DNA(dsDNA) 、 单链 DNA(ssDNA) 、 双链 RNA(dsRNA) 、 单链 RNA(ssRNA) 。 ★10.病毒突变体的种类有: 条件致死突变体 、 蚀斑突变体 、 抗原突变体 、共变体、 适应新宿主突变体。 ★11.人畜共患的病毒有: 流感病毒 、 狂犬病毒 、 朊病毒 。 ★12.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 性传播 、 血液传播 、 垂直传播 。 ★13.昆虫病毒杀虫剂的优点有: 对人畜(人体、畜禽、鱼虾等)安全无害,不会造成环境 污染问题 、 病毒的宿主特异性高 、 昆虫病毒使用后效果明显 。
三.名词解释(共 5 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1.病毒基因重组:两种不同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遗传物质(核酸)的交换,称为(病 毒)基因重组,其子代称为重组体。 ★2.病毒隐码: 描述病毒性质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核酸的类型、链数、分子量大小,病毒粒 子的形状,宿主传播介质等。【有四对符号,包括核酸类型/核酸链数,核酸分子量(×106) /病毒粒子中含核酸的百分率,病毒粒子的外形/病毒被壳的外形,寄主种类/传播介体种类 (或传播方式)】 3.缺损病毒:是指基因组上一个或多个病毒自我复制必需基因功能缺乏,它的复制需依赖其 它病毒基因或基因组的辅助活性,否则在活的允许细胞内也不能完成复制。有些病毒因基因
学海无涯
(2)抗-HBs(乙肝表面抗体,HbsAb)。它是 HBV 自然感染人恢复期出现的抗体,此时 HBsAg 自然消失了。它的存在提示人对乙肝有了抵抗力,不会再得乙型肝炎了。我国有 27.42%的 人口有此抗体。 (3)HBeAg(乙型肝炎 e 抗原)。它产生于病毒内部,可分泌血液中,e 抗原阳性提示病毒 有活动,而且是具有传染性的指标。 (4)抗-HBe(乙肝 e 抗体,HBeAb)是人体针对 e 抗原产生的一种蛋白物质,阳性结果提示 病毒的传染性变弱,病情已处于恢复阶段。但另一种情况可能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此时 血清中无 HBeAg,但可产生抗-HBe,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查 HBV-DNA 来判定是否还有病毒存 在。 (5)抗-HBc(乙肝核心抗体,HbcAb)。这种抗体分 IgM 和 lgG 两种:抗 HBc-IgM 阳性提示 病毒活动,有传染性;抗 HBc-IgG 阳性提示为以往感染,无传染性,不需抗病毒治疗。 【HBsAg、抗 HBsAg、抗 HBcAg、抗 HBc IgM。HBsAg、HBsAb 及 HBcAb 称为 HBV 的 3 项感染指 标。若这 3 项指标均为阴性,则表示过去未受到 HBV 感染。】 3.简述 HIV 的致病机理。 (一)致病性:HIV 感染包括原发感染、潜伏感染、有症状感染(AIDS 相关综合症,ARC) 及典型 AIDS 等四个阶段,典型过程约需 10 年。 (二)致病机理:HIV 的致病机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HIV 对 CD4+细胞的损害。HIV 感染和致病主要是该病毒侵入人体后,能选择性的侵犯 表达 CD4 的细胞,CD4+细胞在数量和功能上受损,从而引起宿主免疫功能的全面障碍。 (2)HIV 感染所致其他功能出现异常,表 现为多克隆活化,出现高丙球蛋白血症,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及自身抗体含量增高;②单核 细胞与巨噬细胞(MΦ)。在 HIV 感染的播散与致病方面起重要作用。与 CD4+T 细胞不同,单 核细胞感染 HIV 不引起 CPE,病毒不但能在这些细胞内存活,而且能转运至机体的各器官(如 肺、脑等)。 (3)HIV 感染所致神经细胞损害。病毒通过感染的单核细胞进入脑,并释放对神经元有毒 性的单核细胞因子,同时产生使炎性细胞浸润脑组织的趋化因子。 4.简述病毒突变的分子机制。 突变又称点突变,是核酸分子中 1 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对的增加、缺失或置换所造成的结构 改变,可分为两种形式。 (1)碱基置换:在这种突变中,碱基对的数量没有变,只是一个碱基对被另一个碱基对所 代替。碱基取代的方式有两种,转换和颠换。结果可能出现下述 4 种情况:①错义突变;② 无义突变;③同义突变(;④中性突变。中性突变和同义突变又常称为沉默突变)。 (2)移码突变:在正常的碱基序列中插入或减少一个或多个碱基,造成突变位点下游密码 子的错读,产生氨基酸顺序完全改变了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 5.简述 SARS 病毒的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1)SARS 病毒的传染源是患者和携带病毒者。呈现临床症状的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带病毒 的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也可能是 SARS 的传染源。 (2)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被感染者以 15 岁-59 岁青壮年为主。但儿童感染率较 低,其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发病季节多为冬春季。 (3)传播途径有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以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为主,一般在 1 米以内;也可 以通过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经口、鼻、眼黏膜传播,并存在粪-口传播及其他途径传播的可 能性。 (4)此病潜伏期通常在 2 周之内,一般约 2-10d,潜伏期患者未发现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学海无涯
组缺损严重而丧失其全部的生物活性。【有生物活性的缺损病毒主要有下列四类:干扰(或 称干扰缺损)病毒颗粒(DI 颗粒)、卫星病毒、条件缺损病毒和整合的病毒基因组。】 ?4.病毒基因组图:【病毒基因组图的构建过去常用遗传学方法,如重组作图法、重配作图 和中间型杂交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目前构建病毒基因图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作图 与核酸序列分析,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病毒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 5.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艾滋病)的病原体。【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 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 合征。】 6.病毒的概念:病毒是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形式,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 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是一类既具有生物大分子属性和生物体基本特征,又具有细胞外感染性颗粒形式和细 胞内繁殖性基因形式的十分独特的生物类群。) 7.病毒粒子: (或病毒体,virion)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 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 裹。(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8.非增殖性感染:由于病毒或细胞的原因,致使病毒的复制在病毒侵入敏感细胞后的某一阶 段受阻,导致病毒感染的不完全循环,结果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粒子。(也称为病 毒的异常复制) ★9.人畜共患病: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和感染的疾病。 ★10.昆虫病毒:是指以昆虫作为宿主并在宿主种群中引发流行病的病毒种类。 ★11.医学病毒:广义上讲,医学病毒就是指能够感染人的病毒。但由于某些病毒既可以感 染人,又可以感染动物,因此,将这些病毒称之为人畜共患病病毒。 ★12.病毒特点:病毒的特点:(1)没有细胞结构;(2)仅有一种类型的核酸;(3)特殊的 繁殖方式;(4)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没有核糖体;(5)绝对的细胞内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