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地震检测技术简介

合集下载

微震监测方法与技术

微震监测方法与技术

引言
C – SeisPTTM微地震监测解释软件 声发事件的探测 声发事件的分析 微地震的定位 压裂裂缝绘制
左图:模拟无裂缝的均匀介质中P波和S波的传播.(图中小圆圈为接收点,星号为震 源-小裂缝) 右图:模拟有裂缝时的波传播情况( a. 40毫秒时 b. 75毫秒时. P波和S波的速度从 外部岩石向裂缝内部明显下降)
i 1
i 1
i 1
i 1
n
i
1 n
aiT
n
ai2x
i 1
n
n
ai biy
i 1
n
n
ai ciz
i 1
n
n
ai Ri
i 1
n
i 1 n
biT
ai bix
i 1
n
bi2y
i 1
n
bi ciz
i 1
n
bi Ri
i 1
n
i1
ciT
ai cix
i 1
bi ciy
5、反演定位方法研究
R为实测到时与初始参数计算到时之差,是已知 量;a,b,c为时距函数在初始点的偏微分,也是已知 量;e是二次以上的高截误差;σx、σy 、σz 、是待 求的震源参数修正量。下一步利用最小二乘原理,令e 的平方和最小化,从而建立下列线性方程组:
nT n aix n biy n ciz n Ri
引言
随后,1976年美国著名国家实验室桑地亚国家 实验室在Wattenberg油田做了大量工作,试验用地 面地震观测方式记录水力压裂诱发微震。试验结果 表明,由于水力压裂诱发微震的能量,频率等特点, 以及地层吸收因素等,在地面是不能可靠检测到的, 因而也就不能用地面观测的方法确定水力裂缝方位 和几何形状,而是应该在靠近这种裂缝附近记录诱 发微震。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断裂导致的振动现象,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而微地震作为地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地震的监测与预警工作中。

本文将介绍一种可行的微地震监测方案。

一、引言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而微地震监测则是通过监测和研究微小地震信号,以了解地壳的活动状况,更好地预测和防范大规模地震事件的发生。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微地震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设备和技术1. 声波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地震信号的关键设备。

它能够测量地壳中微小地震波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从而判断地壳的活动情况。

2. 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用于收集和记录声波传感器所感知到的地震信号的设备。

采集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高采样率和较大存储容量,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处理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能够提取出地震信号的关键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有助于判断地震的发生原因和趋势。

三、监测范围与布点微地震监测的范围应根据地震活动频率和地理位置进行合理确定。

选择地震频繁的地区进行监测,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布点方面,应充分考虑地震监测站之间的辐射覆盖范围,布设足够数量的监测站点,并确保各监测站点之间的距离适当,以便有效监测地震信号的传播路径。

四、数据分析与处理1. 地震事件识别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出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震级和震源位置等关键信息。

这有助于及时了解地震活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地震波形分析地震波形分析是对地震信号的振幅、频率和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析,可以判断地震的来源、运动性质和可能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

3. 数据趋势分析通过长期对微地震监测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可以发现地震活动的趋势和规律。

这对于预测地震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可能性有很大的帮助。

五、监测结果的意义与应用微地震监测的结果可以为地震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科学家们对地震活动机制和震源构造的认识。

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3-02-22T03:23:48.83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17期作者:陈宗耀[导读] 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集三维可视化、高灵敏度、实时性陈宗耀焦作煤业集团赵固(新乡)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新乡市453000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集三维可视化、高灵敏度、实时性、动态性和多元信息分析等优点于一体的新型煤矿信息监测技术,能有效监测及采集煤矿各种动力灾害前兆信息,监测预测各种灾害,确保煤矿设备和人员安全,为煤矿灾害救援提供关键信息。

关键词:微震监测;煤矿安全管理;应用随着深部地下采矿和地下岩土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在高应力水平下,矿岩破坏的内部积累势能会以地震波形式释放和传播,并对应有微震事件的发生。

微震是矿岩破坏中的伴生现象,包含大量关于围岩受力破坏和地质缺陷活化的有用信息。

因此,通过微震信号的采集、处理、分析、研究,能推断矿岩内部性质变化,预测岩土结构是否受损,反演其破坏机理。

基于此,本文详细论述了微震监测技术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微震监测技术微震是指岩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局域源以瞬态弹性波形式迅速释放其存储的弹性应变能过程。

通过传感器采集、记录、分析微震信号,并以此为依据推算出震源的震级、位置等特征的技术称为微震监测技术。

该技术在地震监测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原理上与地震监测、声发射技术相同,是基于岩体受力破坏过程中破裂的声能原理。

二、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1、监测预测冲击地压。

冲击地压是指煤矿及其周边因煤岩体变形应力突然释放的一种动力现象,具有突发性、复杂性、急剧性等特点。

冲击地压随着煤岩体微破裂及地震波释放,利用微震监测技术监测煤岩体破裂后地震波特征,分析煤岩体破坏位置和程度,从而有效监控、分析、防治煤矿冲击地压危险区的煤岩层活动。

冲击地压预测依据是能准确监测微震事件前兆信息,通过对不同微震事件前兆信号的处理分析,得到不同类型下冲击地压微震事件前兆信号发生规律。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

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与发展趋势注水井测试是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注水井的测试可以评估油层储集性能和开采效果,进而指导油田的后续开发和管理工作。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注水井测试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并出现了一些前沿技术。

本文将对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前沿技术介绍1. 微地震监测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地震波传播的原理来监测井下岩石的变形和破裂情况的技术。

通过在注水井周围布置多个地震监测点,可以实时监测地下岩石的变形和破裂情况,从而判断注水效果和油层储集性能。

2. 网格化测试技术传统的注水井测试通常采用单孔测试的方式,即在每口注水井上依次进行测试。

而网格化测试技术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布置多口注水井并进行同步测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注水效果和油层储集性能。

还可以通过网格化测试数据的分析,优化注水井的布置和运行参数,提高注水效果。

3. 岩心取心分析技术岩心取心分析技术是在注水井测试的基础上,通过取岩心样品进行物理、化学和流体性质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油层的性质和水驱过程的特点。

岩心取心分析技术能够为油田开发和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以提高开采效果。

二、发展趋势展望1.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技术随着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技术的注水井测试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技术可以模拟注水井周围的地质、地球物理和流体运动等多种物理场的相互作用过程,通过对注水井周围环境的模拟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注水效果和油层储集性能。

2. 智能化监测与优化技术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水井测试工艺将向智能化监测和优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注水井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实现注水井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控制。

3. 新型注水材料与装备技术通过开发新型注水材料和装备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注水井测试工艺的可靠性和效率。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地下工程动力监测技术。

随着设备硬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出现了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热。

本文介绍了微震技术的特点及微震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根据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括了该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和防灾减灾监测的若干方面的应用。

0 引言微地震监测技术(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简称MS)基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监控技术。

它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

当地下岩石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生破裂、移动时,产生一种微弱的地震波向周围传播,通过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并实时采集微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采用震动定位原理,可确定破裂发生的位置,并在三维空间上显示出来。

1 微震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历史[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最早始于上世纪初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金矿开采诱发的地震监测。

南非对微地震的早期监测是采用常用的地震监测仪器,20多年后,60年代大规模的矿山微震研究在南非各主要金矿山展开,并随之在l970-1980年代以来各采金矿山先后建立了矿山微震监测台站。

到上世纪中叶,在波兰、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采矿大国都先后开展了矿山地震研究,且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通道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最突出的有以美国斯波坎的Electrolab公司为代表研制和生产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在美国的金属矿山得到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在非矿山行业之外的核能、地下油气存储库、地下隧道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应用,如加拿大原子能地下实验室就采用了微震监测系统口。

近年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下灾害救助等方面,也得到应用。

微震监测技术

微震监测技术
软件应用情 况下,其能理想地监测到地震及人
为诱发地震等。
iSeismograph™ 地 震 仪 能 与 强 大 的 Hyperion 地震处理及报 告软件完美结合。
监测地震及诱发地震
• 小,轻,坚固,低功耗 • 多通道24bit数字化分辨率 • 采样频率 1-1000SPS • 带宽 0.01-250HZ • 连续式和触发式记录 • 短周期/宽频带地震器 • 标准以太网TCP/IP遥远测技术 • 内置校准功能 • 内置固态储存 • Web界面 • 精确至1 μsec GPS时间
微震监测传感器 ESG公司提供全系列包括标准的和定制的地震检波 仪和加速 度计。这些坚固的传感器配以防水的不锈钢外壳,可 在恶 劣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可通过钻孔或板式安装配置单轴和 三轴传感器。传感器有不同的尺寸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加速度计 加速度计使用在发生高频地震事件的环境中。有大量硬 岩 的地方通常配备单轴或三轴加速度计。微机电式传感器和 压电 式传感器可获得更高的灵敏性。 地震检波仪 地震检波仪使用在软岩或沙质环境中,因为它们可以 探测 到有低频成分的地震事件。还可通过配置强地动系统监测 大型的地震事件。 钻孔排列 在地下监测中,传感器可以以自定义的间距多级排列。
ESG 微震监测系统技术指标
产品概述:
微地震监测系统是通过监测岩体破裂产生的震动或其他物体的震动,对监测对象的破坏 状况、安全状况等作出评价,从而为预报和控制灾害提供依据的成套设备和技术。该监测系
统可广泛应用于矿山岩体破裂的定位监测,是预测预报顶板垮落、矿井突水、煤与瓦斯突出、 冲击地压等的有效工具,也可根据监测到的岩体破裂的范围和破裂程度,确定导水裂隙带高

17
功能
自动短期,中期岩爆
18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应用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开始被广泛应用。

装配式建筑由于其优势迅速成为了施工市场的热门选择,但其施工过程中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监测和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微震情况,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出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概述1. 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定义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监测的一种技术。

2. 技术原理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通过在关键位置安放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记录并分析由于地基下沉、挤压等因素引起的微小地震波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帮助监测人员判断施工质量和地基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1. 施工质量监测借助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实时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微震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帮助监理人员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比如,在挖掘基坑或现浇楼板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微震信号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判断地基是否承受压力合理,并进一步优化施工设计。

2. 地基稳定性评估装配式建筑依赖于地基承载能力来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

传统上,地基稳定性评估主要依靠直接观察以及经验判断。

而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估,则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地基是否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通过对微震信号强度、频率等参数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地基下沉、变形等问题,为施工人员提供重要参考。

3. 安全隐患识别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安全隐患,例如结构失稳、地基下沉等。

通过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这些安全隐患进行识别。

一旦检测到异常的微震信号,监测人员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四、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的意义和前景1. 提高施工质量利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微震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微地震技术研究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微地震技术研究

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微地震技术研究油气田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而其勘探与开发工作是保障能源供给的基石。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微地震技术成为了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

一、微地震技术的简介微地震技术,顾名思义,是一种通过对微小地震事件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来推断地下储层分布与特征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下岩石在承受外界负荷时的微小位移引发微震事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监测和分析,可以推断相应地下储层结构和参数信息。

微地震技术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人工激发地下微震,利用接收器对其进行监测;二是自然发生的地震事件,利用接收器对其进行监测。

微地震技术相对于传统勘探方法,优点在于信息量大,精度高,对储层特征更加细致,有助于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成果。

二、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层定位:微地震技术能够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储层的位置和形态,同时也能够分析储层结构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这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能够避免投资方向的偏离,提升采收率。

2.储量评估:通过微地震技术,可以确定储层的成因类型、构造形态及其上下部与岩性特征,从而帮助评估储量,并制定出相应的开发计划。

微地震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资源投入成本,提高产量效率,有助于提高油气田的产出。

3.地下流体运移分析:微地震技术能够对地下水文地质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判定对应的烃流体状态和运移路径,重点是它可以通过对埋藏地层的微动态响应识别孔隙和裂隙,解决了常规采样和封井检测时的一些难题。

三、微地震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发展与挑战正如任何一种技术,微地震技术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与挑战。

首先,高质量的微地震数据需要保证高密度接收器的安装和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其次,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也限制了微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深度;此外,微地震技术受到地震活动频率和灾害风险的限制,无法完全适应所有油气田的勘探开发需求。

微地震监测技术

微地震监测技术

平1井自造斜点开始应用FEW D进行地质导向施工。

当钻至井深1814m(垂深1627.9m)时,从测井曲线上观察到电阻率有明显的变化(升高),预计即将进入油层,根据当时的井斜角、地层倾角和电阻率的探测深度,计算得出再钻进至井深1850m左右钻遇油层。

基于上述判断,及时地调整井斜角至设计入靶井斜角,结果在井深到达1850m(垂深1629.8m)时,伽马值明显下降,电阻率明显升高,2条测井曲线呈现背向而驰的趋势,表明已经钻入油层。

预算数据与实际结果十分吻合。

水平段施工是该井的难点所在,为了在旋转钻进时达到稳斜的目的,在螺杆钻具的上边加了欠尺寸扶正器,由于在入靶点前及时地将井眼轨迹的入靶姿态调整到最佳位置。

进入水平段后的施工顺利,利用FEW D的测井曲线,控制轨迹在伽马测量值65~80API(油层显示较好)之间。

当钻至1966m时,测井曲线形态发生明显变化,伽马值升高至110API,电阻率下降至6~7Ωm,而2条曲线在此之前都没有异常显示,地质判断钻遇断层,完成水平段控制任务,该井于2013m完钻。

实际水平段长度116m,穿越油层长度116m,油层穿透率达100%。

营31-平1井,与邻井对比,日产油量是邻井的4.1倍。

4 结论与建议(1)胜利油田经过研究、现场应用试验,在利用FEW D地质导向技术开发薄油藏和剩余的边底水构造油藏,在工程设计、钻井技术、测量技术各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果,基本形成了薄层水平井技术的一整套钻井施工工艺技术模式和测量工艺模式,能够满足0.8~1.2m薄油藏开发的需要,已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2)进一步研究薄油藏水平井施工工艺,建立不同地质条件和油藏特征情况下的薄油藏水平井钻井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和轨迹控制模式。

(3)改进现有仪器、工具,缩短测点距井底的距离,最大限度地实现近钻头测量,提高轨迹控制的精度。

(4)进一步研究优化钻具组合,掌握各种钻具组合在不同地层、不同参数下的稳斜效果和造斜能力,优化钻井参数,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提高在油层中的钻穿率。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

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摘要:微震监测技术是一种高科技信息化的地下工程动力监测技术。

随着设备硬件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微震监测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出现了对该技术的应用研究热。

本文介绍了微震技术的特点及微震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中的作用。

根据微震监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括了该技术在地下工程安全监测和防灾减灾监测的若干方面的应用。

0 引言微地震监测技术(Microseismic Monitoring Technique,简称MS)基于声发射学和地震学,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监控技术。

它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

当地下岩石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发生破裂、移动时,产生一种微弱的地震波向周围传播,通过在破裂区周围的空间内布置多组检波器并实时采集微震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采用震动定位原理,可确定破裂发生的位置,并在三维空间上显示出来。

1 微震监测在工程中的应用历史[2]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最早始于上世纪初的南非约翰内斯堡地区的金矿开采诱发的地震监测。

南非对微地震的早期监测是采用常用的地震监测仪器,20多年后,60年代大规模的矿山微震研究在南非各主要金矿山展开,并随之在l970-1980年代以来各采金矿山先后建立了矿山微震监测台站。

到上世纪中叶,在波兰、美国、前苏联、加拿大等采矿大国都先后开展了矿山地震研究,且随着电子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多通道的微地震监测技术也开始得到应用,最突出的有以美国斯波坎的Electrolab公司为代表研制和生产多通道微震监测技术和设备,并在美国的金属矿山得到应用,微震监测技术在非矿山行业之外的核能、地下油气存储库、地下隧道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应用,如加拿大原子能地下实验室就采用了微震监测系统口。

近年来,利用微震监测技术进行地下灾害救助等方面,也得到应用。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

微地震监测技术介绍



一.概 述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1,井中监测 2,地面监测 3,浅井监测 4,方法对比 5,微地震监测的工作经验
四.结束语
30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井中监测
地面监测
浅井长期埋置
12~30 级 3-C 检波器 监测距离: 100~800m 准备时间: 2-3 天
28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位置、数量、相对时间和强度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8、综合分析
微地震事件与反映储层特性的脆性、泊松比相结合,能够更好的解释微地震分布特征。
脆性
泊松比
数量较多、震级相对较大的微地震事件位于脆性梯度大、泊松比梯度大的地方
29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位置、数量、相对时间和强度
微地震信号很容易受其周围噪声的影响或遮蔽;另 一方面在传播当中由于岩石介质吸收以及不同的地质环 境,也会使能量受到影响。
9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微地震的特性


一.概 述
微地震事件发生的1,位置、
二.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2,数量、
3,时间和
4,强度
三.微地震监测主要方法
四.结束语
10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5
2022年3月23日4时8分
微地震压裂监测的发展历程
一.概述
微地震监测:利用水力压裂、油气采出,或常规注水、注气以及热 驱等石油工程作业时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错断所 产生地震波,进行水力压裂裂缝成像,或对储层流体运动进行监测 的方法.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门新的地球物理技术,它通过监测微震事 件产生的地震波,确定微震坐标、发震时刻及烈度的技术。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

微地震监测方案1. 简介微地震是指地震震级小于2.0的小型地震活动,这种地震活动虽然震级较低,但是对地下结构的变化可以有敏感的反应。

微地震监测方案旨在通过监测和分析微地震活动,了解地下构造的变化和相关地质过程,为地质灾害预测、资源勘探和地下工程提供依据。

2. 微地震监测原理微地震监测基于地震学原理,主要利用地震仪器记录微量地震活动。

地震仪器一般包括三个主要组件:地震传感器、数据记录仪和数据通信系统。

地震传感器用于感知地面的微动,将地震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送至数据记录仪。

数据记录仪负责记录和存储地震事件的数据,通常以数字形式进行存储。

数据通信系统用于传输地震数据到地震监测中心,以便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微地震监测流程微地震监测流程主要包括地震台网布置、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步骤。

3.1 地震台网布置地震台网布置是微地震监测的第一步,合理的台网布置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监测效果。

布置地震台网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台站间距:合理的台站间距可以确保覆盖监测区域的地震活动;•台位选择:选择地形开阔、地质稳定的地点,避免干扰;•台网密度:根据监测需求和地质背景确定台网密度。

3.2 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和处理是微地震监测的核心环节,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和数据质量控制等步骤。

•数据收集:通过地震传感器采集地震事件的数据,并传送至数据记录仪;•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滤波、去噪、分段等预处理步骤,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数据质量控制:检查数据质量,剔除采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异常数据。

3.3 数据分析和解释数据分析和解释是微地震监测的最终目标,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得出地下结构的变化和相关地质过程。

•数据分析:利用地震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地震活动的震级、震源参数等重要信息;•数据解释: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地质背景和相关资料,解释地震活动与地下构造的关系,深入了解地下构造和相关地质过程。

四川微地震技术介绍

四川微地震技术介绍
★ 微地震事件记录的信噪比比较高

●纵波时差法
资料处理技术
★ 介质的纵、横波平均速度已知
纵 波 时 差 法 流 程 图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微地震技术需求
◆微地震定位技术

资料处理技术
● 基于正演模型的微地震反演
●纵横波时差法和同型波时差法通常都假设速度场是均匀已知的,这与大多数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实
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汇 报 提 纲
一、微地震技术概况 二、微地震技术需求
三、四川物探前期技术储备
基于模型的速度-事件联合反演
显示成像
Kirchhoff Depth Migration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微地震技术需求
◆微地震弱信号提取及初至拾取技术。
●当整组检波器中有儿道形成明显同相轴时,也末必是微震事件。
资料处理技术
●微地震事件检测
●并非所有同相轴连续、初至清晰的波谱都是有效的微地震事件,它们有可能是井中注水产生的较强信号。
际中,速度场的扰动是客观存在的,有时甚至具有较大的强度,要想精确定位微地震源并了解速度场的精 细变化,就需要进行微地震反演。
反演的基本思路:
①提供3D或2D初始速度模型,不同层位的速度扰动量作为自变量出现; ②用射线追踪方法计算理论到时和偏导数; ③采用多次迭代法逐步求取模型修正量,直到满足误差要求;
●但多事件联立成像的结果能够描述裂缝的
实际位置,走向等参数,基本反应了真实的 地下特征。
国内博士论文
Pinnacle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微地震检测技术简介

微地震检测技术简介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

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第一节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与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

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

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

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

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一、技术背景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

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

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

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二、微地震技术的发展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微地震监测方案范文

微地震监测方案范文

微地震监测方案范文微地震监测是指对地震发生前、期间和发生后微小地震事件进行观测和记录的一种地震监测手段。

这些微小地震事件被认为是地震发生前的地壳变形和地下应力释放的微观表现,通过对微地震的监测可以提前预警大地震的可能性,并为地震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

下面是一个关于微地震监测方案的详细介绍:1.建立监测网络:首先,需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建立一个微地震监测网络。

这个网络应该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每个站点配备微地震探测设备,如地震仪和加速度计等。

这些设备应该能够记录地震事件的时刻、震级和震源位置等信息。

2.校准和校验设备:所有的微地震设备都需要进行校准,确保其记录的地震信息准确无误。

在监测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校验,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保持高质量的监测。

3.数据采集和存储:监测网络应该能够实时采集地震事件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到一个中央数据服务器中。

对于每个微地震事件,应该记录其时刻、震级、震源位置、震源机制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将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进行存储,以便后续的地震波形处理和分析。

4.数据处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微地震事件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更多的地震信息。

其中,包括对地震事件的定位和震级的估计,以及对地震活动的模式和特征进行研究。

此外,还可以对地震事件的波形数据进行处理,进行地震波传播路径的反演和模拟等。

5.数据解释和应用:根据对微地震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对地震活动进行解释和预测。

通过分析微地震活动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可以预测大地震的可能性和概率,并提供预警信息。

此外,通过对地震事件的模式和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增进对地震机制和地震活动规律的认识。

6.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为了提高微地震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增加监测站点的数量、提高设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改进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等。

此外,也可以利用其他地震监测手段的数据,如地表形变观测、重力观测和地电观测等,进行多参数的联合监测和分析。

微地震资料收集

微地震资料收集

引言微地震压裂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在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改造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该项技术通过布置在井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来监测油藏注水、注气、热驱及油气采出等作业时引起地下应力场变化,导致岩层裂缝或错断所产生的地震波,通过分析微地震信号,反演裂缝属性裂缝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展布,进而监测油藏动态。

它能实时提供压裂施工产生裂隙的高度、长度和方位角,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优化压裂设计、优化井网或其他油田开发措施,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多分量地震数据成功用于定位压裂裂隙,可以精确地测量附近井注人流体、气体、聚合物或其他材料而引起岩石断裂时产生声发射的震中微震的震中,从而定位裂缝的空间位置。

特别是进人世纪年代以来,地震检波器的带宽性能和井下布设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用微地震检测技术描述油藏动态世纪年代以来,先后有挪威阿莫科公司、菲力浦公司、美国联合太平洋资源公司、公司、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日本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对该项技术进行实验研究,为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气工业中广泛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目前微地震监测技术最成熟的应用还是基于震源定位,这主要利用直达纵波进行震源定位。

但野外采集到的微震信号,其信噪比低,频率高,能量弱大致只能识别出直达纵波的初至,而且目前的震相初至拾取精度不是很高,当然就无法准确的震源定位、提取裂缝属性等参数。

同时,利用同型波时差法的反演定位技术已不能满足当前微震监测的需要,必须结合直达横波进行纵横波时差法反演,提取裂缝属性,监测油藏动态。

因此,在进行震源反演前,必须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分离识别出微地震的直达纵横波以及反射波,提高反演精度。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门新的地球物理技术,它是通过监测微震事件产生的地震波,确定微震坐标、发震时刻及烈度的技术。

在国外,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早,技术也相对成熟,多用于矿山安全监测、油气藏开发监测、火山活动性监测和天然地震监测等方面,但是由于探测精度、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局限性,阻碍了其发展。

微地震监测技术(公开)

微地震监测技术(公开)

GNT International Inc.微地震监测技术北京阳光杰科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6月⏹微地震技术三种数据采集方法⏹微地震数据处理⏹微地震解释与应用⏹微地震应用实例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采集地下岩石破裂所产生的地震波,通过处理、解释以了解地下岩石破裂的位置、破裂程度、破裂的几何形态等的技术;可用于石油工业的压裂监测,以及矿山、大坝、地下结构等的长期监测•由客户数据建立速度模型•标定速度模型•事件可能发生区域的数据叠加•在叠加数据中搜寻裂缝事件•按时间和空间输出事件位置•地震检波器串•径向排列系统, 8-16 臂, 1000 道•灵活和快速的探测用于短期微地震震监测的灵活技术系统设计(平坦地形)系统设计(多山地形)用于调配的四轮摩托为直升机调配准备的地震检波器和电缆录音舱直升机调配用于系统部署的直升机•井筒中储层段放置10-50个3-C 地震检波器•采取初至处理•监测井距压裂井距小于200米•可用于观测多井压裂•用于标定地表系统在靠近作业井较近距离内,井下监测具有较高的精度井下系统探测装置准备井下系统3C 井下地震检波器•埋于100-300英尺(约30-90米)的3-C 检波器•每个排列配备80 –100个检波器•大面积覆盖•长期监测的最佳商业和技术选择用于长期和大范围监测的最具经济有效的方法进行中的浅孔钻探埋入式3C 地震检波器站埋入式3C 地震检波器站预备埋入的3C 地震检波器井下探测区域地表系统探测区域预警系统监测区域大面积油藏监测系统•井筒中靠近储层段放置10-20个3-C 地震检波器•采取初至处理•监测井距压裂井距小于200•可用于观测多井压裂•用于优化地表排列系统•地震检波器串•径向排列系统, 8-16 臂,1000 道•灵活和快速的探测用于短期微地震监测的灵活技术地面排列Typical WellNumber of Wells Monitored1Days of Data Recording2Total Frac Stages4 Average Hours per Stage2 Hours of Frac Data Processed8 (estimated) Depth of Imaging623 m Length of Horizontal Section(s)395 m Number of Geophone Channels801 Number of Arms in Array10 Length of Longest Arm in Array1350 m的3-C 检波器•每个排列配备80 –100个检波器•PSET®数据处理•大面积覆盖•长期监测的最佳商业和技术选择用于长期和大面积监测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布设原则:•约1000-2000m左右的圆环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地震监测技术及应用随着非常规致密砂岩气、页岩气藏的开采开发,压裂技术在储层改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评价压裂施工效果的关键且即时的技术之一。

根据微地震监测处理高精度地反演微震位置,从而预测压裂裂缝的发展趋势及区域,对压裂施工效果进行跟踪及评判,同时也为后期油气藏的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指导。

第一节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与发展微地震监测技术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状态的地球物理技术,其基础是声发射学和地震学。

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恰恰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mine tremor or microseismic)。

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常常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由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通常定义为,在开采坑道附近的岩体内因应力场变化导致岩石破坏而引起的那些地震事件。

开采坑道周围的总的应力状态。

是开采引起的附加应力和岩体内的环境应力的总和。

一、技术背景岩爆是岩石猛烈的破裂,造成开采坑道的破坏,只有那些能够引起矿区附近的地区都受到破坏的地震事件才叫做冲击地压或煤爆、“岩爆”。

对地下开采诱发的地震活动性的研究表明,矿震不一定全都发生在开采的地点,且不同地区的最大震级也不相同,但矿震深度一般对应于开采挖掘的深度。

每年在一些矿区的地震台网能记录到几千个地震事件,只有几个是岩爆。

在由开采引起的地震事件的大的系列里,岩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分支。

对矿山地震、微地震及冲击地压的观测具有一致性,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必须区别对待。

二、微地震技术的发展基于微震监测的裂缝评价技术正发展成为油层压裂生产过程中直观而又可靠的技术。

近几年来,国内众多油气田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和资金,积极开展该技术的应用与研究工作,广泛用于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2011年,东方物探公司投入专项资金,积极开展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截止2011年11月,东方物探公司已成功对11口钻井实施了压裂微地震监测。

同年,华北油田物探公司针对鄂尔多斯工区大力推广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不断提高储量动用率及单井产量的要求,2011年年初就对微地震检测技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对检波器、记录仪器、处理软件进行实际考察。

他们与科研院校合作,在鄂南工区富县牛东4井与洛河4井开展微地震监测裂缝评价技术攻关,采用微地震技术对储层压裂进行监测,结果与人工电位梯度方法(ERT)监测结果一致。

该公司还通过组建微地震监测项目组,加强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与科研院校开发微地震检测特色技术,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近年来,胜利油田积极开展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并把它作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技术储备。

据了解,非常规油气藏将成为胜利油田的一个重要接替阵地,而微地震压裂检测技术是非常规油气藏勘探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矿业局就开始提出应用微地震法来探测给地下矿井造成严重危害的冲击地压,但由于所需仪器价格昂贵且精度不高、监测结果不明显而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和推广。

近10年来,地球物理学的进展,特别是数字化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为小范围内的、信号较微弱的微地震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为了验证和开发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岩石工程(如地热水压致裂、水库大坝、石油、核废料处理等)中所具有的巨大潜力,国外一些公司的研究机构和大学联合,进行了一些重大工程应用实验。

如1997年,在美国德州东部的棉花谷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水压致裂微地震成像现场实验,以验证微地震成像技术的实用价值。

该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证明微地震成像技术相对于其它技术来讲,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经济实用及可操作性强,很有发展潜力。

美国之所以成为目前世界上页岩油气开发的领跑者,就是因为它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地面、井下测斜仪与微地震检测技术相结合先进的裂缝综合诊断技术,可直接地测量因裂缝间距超过裂缝长度而造成的变形来表征所产生裂缝网络,评价压裂作业效果,实现页岩气藏管理的最佳化。

该技术有以下优点:1)测量快速,方便现场应用; 2)实时确定微地震事件的位置; 3)确定裂缝的高度、长度、倾角及方位; 4)具有噪音过滤能力。

三、微地震监测定位技术微地震监测技术中震源的定位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介质复杂程度、定位技术、微地震信号的信噪比以及微地震检波器的空间分布等,其中微地震检波器空间分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不同的检波器布置方案得到不同的微地震信号阵列,定位精度也不同。

比如在天然地震预报中,理论上三个站点就可对已发生的地震进行震中定位,但前提是三个站点不能位于同一直线,这说明了站点分布的重要性。

正演模拟不仅能帮助我们认识地震数据的特征,同时也是反演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另外在反演方法的验证中,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模型数据。

水力压裂微地震有其独有的特征:震源位置和震源的激发时间未知,并且众多震源随着空间和时间在不断变化,最终形成破裂裂缝。

因而,水力压裂微地震数值模拟需要满足如下要求:首先震源必须符合微地震裂缝发育特征,震源的空间位置及激发时间都应该有一定规律;其次必须是三维三分量数值模拟,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演定位。

而数值模拟方法分为波动方程正演和射线追踪正演,它们各有优缺点。

波动方程正演模拟能完整地刻画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幅、相位和频率的变化,但是三维波动方程正演对硬件的要求比较高,并且很耗时,而三维射线追踪正演耗时短,对硬件的要求也比较低,在对振幅、相位和频率的要求不是太高时,实用性比较高。

由于粘弹介质更接近于实际介质,对波场的振幅和相位的影响较大,进而会对微震震源定位的结果产生影响。

四、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技术水力压裂微震监测技术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之一(毛庆辉等,2012)。

它是以声发射学和地震学为基础,通过观测分析水力压裂作业时产生的微小的地震事件绘制裂缝的空间图像,监测裂缝的发育过程,实时调整作业参数,实现水力压裂效果最优化。

水力压裂时,在射孔位置,当迅速升高的井筒压力超过岩石的抗压强度(李国永等,2010)时,岩石遭到破坏,并形成裂缝扩展,这将产生一系列向四周传播的微震波。

微地震监测水力压裂就是以断裂力学理论(范天佑,2003)和摩尔-库伦定律(刘建中等,2004)为依据,通过布置在被监测井周围的各个监测分站对水力压裂产生的微震波进行接收,接着对地面采集到的微震波信号进行解释处理,继而确定微震源位置(陆菜平等,2005)。

在过去的十年间,微地震监测技术已经将水力压裂从概念上和工程模型上简单的平面断裂转变为由应力状态和先存裂缝控制的断裂网络。

注入流体在岩石中往往遵循“最小阻力路径”,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量,优先生长为先存的断裂并降低应力的时间间隔。

微地震技术是唯一可以对这些复杂的难以想象的先存断裂的扩张进行监测的技术。

在微震监测早期,工业上主要是利用垂直威尔斯钻井,微震监测利用尽可能接近井的有线部署阵列钻孔。

在这种结构中,背景噪声水平较低,信号幅度最大化,可以导致最佳的信噪比。

因此,很容易记录微震信号的最大的数据。

随着记录距离和相关的信号衰减,一般只能监测到背景噪音水平之上相对较大的微震事件。

普遍使用的水力压裂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附近的水平井利用钻孔阵列,另一种选择是使用表面或近表面的浅孔阵列排布的传感器。

五、微地震信号初至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微地震定位精度与P波和S波的初至有着紧密联系,初至的拾取主要利用P波和S波的能量特性或自回归算法识取P波、S波初至。

由微地震信号起跳较为复杂,波至延续度较长,对于自动拾取的初至往往存在拾取精度问题。

吴治涛等利用小波技术及偏振分析进行微地震P波、S波震相识别及初至拾取,但仍存在拾取精度的问题。

实际资料表明,对典型的信噪比高的微地震波,自动拾取的结果与手工拾取的结果基本一致;对无量纲大振幅的微地震波,到时自动拾取结果的可靠性要高于手工拾取,对信噪比低和到时点不清晰的微地震波自动拾取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假设信号的拾取初至与真实初至之间的时差为Δt,地层的速度为V(x,y,z),则产生的定位误差ΔM理论地可简要归纳为f通过以上分析,拾取精度往往取决于自动初至拾取技术及判断准则,通过可靠的判断准则和人机交互拾取提高拾取精度和定位精度,因此认为该类误差是可控的,故本文将其归类为可控误差。

图1展示了给定模型的初至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其中横坐标表示不同的初至拾取误差,纵坐标表示该误差导致的不同方向定位误差。

X误差、Y误差和Z误差分别表示在X、Y、Z方向产生的定位误差的绝对值,水平误差表示X和Y方向误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绝对误差则表示水平误差和Z误差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由图1可见,随着初至误差的增加定位精度总体呈现降低趋势,而对于初至误差为0.0015ms 处出现的定位误差波动,在本模型中将其考虑为非线性反演算法及局部极值所致。

图1 初至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六、速度模型引起的定位误差根据岩石物理模型其中ρ为密度,K 是Bulk 模量,μ 是剪切模量。

根据岩石物理参数分析,P 波速度与地层参数的关系式可表示为压裂施工前,岩石的Bulk 模量和剪切模量可认为是稳定值,地层的速度为静态速度。

在压裂作业过程中,地层的孔隙度和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P波速度主要与岩石的体积模量K、剪切模量μ、围压Pcon、孔隙压力Ppore、有效压力Peff、地层密度ρ 有关,用简化的关系式表示为VP∝(K,μ,Pcon,Ppore,Peff,ρ)。

S 波速度因不受体积模量的影响,故S 波的速度与地层参数的关系可近似用VS∝(μ,Pcon,Ppore,Peff,ρ)表示。

而随着流体、支撑剂的注入及地层压力的增加,地层等效密度增加,岩石的等效Bulk 模量变大。

图2 微地震波传播路径示意图根据射孔资料校正的速度模型是地层在压裂施工作业前的静态表现。

随着压裂施工的进行,地层中逐渐形成裂缝网,使得地层的压力、等效密度、体积模量、剪切模量都发生一定的变化。

如图2所示,当新激发的微震(红色星型)穿过压裂液及压力改变区域(图2中射孔附近区域)时,因地层岩石物理属性的改变而导致传播速度的变化。

而前期根据射孔资料校正的速度可能已不适应该微震事件的定位而导致定位误差,该误差值用公式3表示。

速度各向异性,地层倾角等的速度模型都会造成影响。

第二节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应用一、微地震监测的应用。

微地震监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震源成像和精细反演等几个关键步骤。

归纳起来,微地震监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1)储层压裂监测;(2)油藏动态监测;(3)识别可能引起储层分区或充当过早见水流动通道的断层或大裂缝,描述断层的封堵性能;(4)对于裂缝为主的储层,微地震事件也可以作为位于储层内部的有效纵波和横波震源,用于速度成像和横波各向异性分析,对裂缝性储层有关的流动各向异性进行成像;(5)对微地震波形和震源机制的研究,可提供有关油藏内部变形机制、传导性裂缝和再活动断裂构造形态的信息,以及流体流动的分布和压力前缘的移动情况;(6)微地震监测和其他井中地震技术和反射地震技术结合起来,提供功能强大的常规预测工具,大大降低储层监测的周期和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