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ppt课件
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流体渗流机理PPT课件
8、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精选PPT课件
2
我国常规资源数量有限,只占总资源的20%,且常规油气资源面临产量递减,开发难 度增大,开发成本高等诸多挑战。
伴随北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致密油,德克萨斯南部Eagle Ford致密油,德克萨斯 州中北部Fort Worth盆地Barnett致密油的成功勘探开发,致密油已成为继北美页岩 气之后又一战略性突破领域。过去10多年中,美国油气产量中致密油所占比例逐年 剧增,改变了连续24年石油产量下滑的趋势。 我国致密油分布广泛,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松辽盆地白垩 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等层系均不同程度发现,具备规模勘探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 勘探前景。根据评价,我国包括致密砂岩和致密灰岩在内的低渗透石油有利勘探面 积达18×104km2,地质资源量在74~80×108t,可采资源量在13~14×108t。
/
/
2.0
10
1.0(air permeability)
/
10
1.0(air permeability) 精选PP1T.课0 件
作者
Federal Energy Regulatory Commission Elkins Spencer Wyman Surdam Holditch Sharif Perry Caineng Zou Nelson Jinxing Dai Caineng Zou
并在“年度能源展望2012”报告中对致密油的定义是“利用水平钻井和多
段水力压裂技术从页岩或其他低渗透性储层中开采出的石油。
(3)加拿大自然资源理事会(NRC)指出,轻质致密油(Light tight oil)
是在渗透率很低的沉积岩储层中发现的石油,石油从岩石流向井筒过程中
第四章 低渗地层渗流特点
渗透率, 10-3μm2
293
292
291
2-19 Φ=17.74%
290
K=306.17 10-3μm2
289
288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围压 psi
渗透率,10-3μm2
低渗岩心:
0.18 0.16 0.14 0.12 0.10 0.08 0.06
Ci
C0
h r0
•边界层流体的性质具有特殊的 变化规律。
孔隙中流体的某些成分与 孔隙壁面相互作用,使孔隙 壁面处这些成分的浓度就比 远离壁面的流体浓度要大。 使得其物性与体相流体有较 大得差别。
Ci
C0
h r0
低渗油藏孔隙中流体 的分布
2、原油中的各种成分在孔道中的分布:
原油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中的极性物质易在岩石表 面吸附,形成一个富含极性物质的特殊的液体层,在这个 层中,原油的重质成分和胶质沥青质更多、粘度和密度更 大。越靠近孔道表面的地方,这些极性化合物的含量越大。 如图:
降压600-300psi 降压900-300psi 降压1200-300psi 降压1500-300psi 降压1800-300psi 降压2100-300psi 降压2400-300psi
渗透率,10-3μm2
224
220
216
300
600
900 1200 1500 1800 2100 2400
围压,psi
降压P=1600-200Psi 降压P=1800-200Psi
降压P=2000-200Psi
降压P=2200-200Psi
0.30
低渗透油藏ppt
二、低渗透油层的分布条件及特征
2.1、低渗透油层的分布条件 低渗透油层与一般的油层有着较大的差别,与其他的油层的 形成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低渗透油层主要分布于山麓冲 积扇的浊积扇和水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有跞状砂炭油层、砾岩 油层、粉砂炭和砂岩油层等几种岩石类型。主要包括由近源沉积 的矿物成熟度低、油层分选差、成岩压实作用、远源沉积物和近源 深水重力流形成的油层。
三、不断优化开发方式提高低渗透油层的采收率
3.3、注入烃类混相驱的应用
在低渗透油层的开采中高压注入天然气,使开采油层中的油
与之发生混相以形成混相带,伴随着持续注入的压力,混相前缘
向前不断驱动,从而实现将油采出的目的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4.1、物理采油技术的应用 (1)声波采油技术 声波采油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三次采油技术。据相关资料报道,采用频 率较高超声波进行处理,可提升50%左右的油田产量, 能够获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传统采油方法相比,声波采油 以其影响流体物性与流态;对油层作用见效快;操作费用低;还可 与其他增产措施结合使用的特点,在非均质油层、低渗透油层得 到了广泛应用,是提高低渗透油层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技术措施。
油湿,同时,在化学驱油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化学试剂如表面活
性剂和聚合物等吸附或沉淀的数量及吸附方式来改变油藏的润 湿性,从而实现油层采收率的提升。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2)纳米聚硅材料在降压增注中的应用
纳米注水井之间的压力差异。此外,由于
四、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4.2、化学采油技术的应用 (1)改变油层润湿性在提高原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影响油水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流动状态
和驱油效率,在油藏开采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化学
低渗透油藏开发方法
02 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
2.低渗透储层岩石比表面积大
岩石的比表面积是度量岩石颗粒分散程度的物理参数。 一般岩石颗粒越细、越分散,比表面积就越大;反过来说,比表面积越大,颗粒越细、 越分散,渗透率就越低。
3.低渗透储层毛细管力对渗透影响显著
低渗透储层是由无数小颗粒和无数小孔道组成,这些小孔道可以看作众多直径不同的 毛细管。当油水在这些毛细管中流动时,由于油水对毛细管壁润湿性不同,在油水界 面上产生毛细管力,毛细管力表达式为: pc 2 cos
03
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 均质性严重、天然能量低等特点,决定了低渗透油藏在开发过程中 具有与中、高渗透油藏不同的开发特征。
03 低渗透油藏的开发特征
低渗透油藏天然能量开发阶段压力、产量统计表
产量年递减率:在25%~45%之间,平均最高可达60% 每采1%储量压降:3.2~4.0MPa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1
主要问题:暴性水淹 解决方法:采用沿裂缝注水的线状面积注水方式, 井距适当加大,排距适当缩小。为了沿裂缝先形成 水线,注水井要先间隔地排液拉水线,排液井水淹 后转注,形成线状注水方式。排液井转注后,采油 井要逐题:渗流阻力大、能量消耗快、 压力产量不断下降。 解决方案:早期注水或超前注水保持 地层压力开采
具有裂缝的低渗透油藏吸水能力强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很容易沿裂缝 窜进,使沿裂缝方向的油井很快见水,甚至暴性水淹这是裂缝性砂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普 遍特征。
火烧山油田第三批上返注水井
04
低渗透油藏开发对策
低渗透油藏由于其油层物性和渗流规律的特殊性,需要在开发过 程中从各个方面进行仔细研究,优选出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对策。
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研究意义
对低渗储层进行分类与分布研究有助于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满足能源需 求,缓解能源危机。
通过研究低渗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可以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 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02
低渗储层分类
按成因分类
01
02
03
沉积成因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形 成的低渗储层具有不同的 孔隙结构和矿物组成。
06
实例分析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复杂多样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包括砂岩、泥岩、灰岩等。这些储层在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 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勘探和开发带来一定难度。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储层特征
详细描述:该地区低渗储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含油饱和度的特点,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小于1 毫达西,含油饱和度小于40%。这些特征使得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需要采取特殊的开发技术。
裂缝的开启和闭合受 多种因素影响,如地 层压力、温度、时间 等。
裂缝发育的层位和密 度对低渗储层的分布 和特征有重要影响。
05
低渗储层评价方法与技术
储层评价方法
储层物性评价
通过分析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 参数,评估储层的储集能力和渗 透能力。
流体性质评价
对储层内的流体进行取样分析, 了解其类型、密度、粘度等性质, 判断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某地区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实例
总结词:开发技术
VS
详细描述:针对该地区低渗储层的特 征,采用注水开发、压裂改造、水平 井钻井等开发技术。其中,注水开发 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 压裂改造可以改善储层渗透性,提高 单井产量;水平井钻井可以大幅度提 高油藏的泄油面积和采收率。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培训资料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Hale Waihona Puke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02-低渗透储层地质特征(28)PPT课件
类别 对比层
渗透率 10-3m2
>100
平均喉道 半径 μm
4.491
比表面 积 m3/g
0.48
排驱压力 MPa
0.076
中低 渗透层
一般低 渗透层
特低 渗透层
100-50 50-10 10-1
1.725 1.051 0.112
1.36 3.23 14.26
0.112 0.236 0.375
1.3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人工裂缝主要起导流作用,能大 幅度提高低渗透油田的注水量和产液 量。
3.2 裂缝系统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 的作用
裂缝系统对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影响 具有两重性。
3.2.1 提高储层渗流能力
低渗透储层,尤其是特低渗透储层,仅 依靠岩石基质的渗流能力不可能形成工 业油流。
主要为沉积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缝,和成岩 过程中出现的收缩缝。
这类裂缝很细小,在储层中分布比较均 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微裂缝系统起连通孔隙作用,能提高储层 渗透率,对低渗透油田开发起重要作用。
3.1.3 人工裂缝
人工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人工 裂缝方位也受地应力控制,与天然构 造裂缝方向一致,都是沿最大主应力 方向。
构造裂缝 微裂缝 人工裂缝
3.1.1 构造裂缝
构造裂缝是由于构造应力作用而形成的裂 缝系统。
裂缝方位受地应力分布状况的控制,具有 明显的方向性,常与主断层方向平行。
有时也可能有两组裂缝互相共轭出现。
如果构造裂缝发育,则油井产能高。
注水开发时油井见效快,也容易造成油井 见水快、水淹快。
3.1.2 微裂缝
2.4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田注水 开发的影响
高渗层吸水状况较好,低渗层吸水较 差,甚至不吸水。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K(×10-3μm2)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Hale Waihona Puke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
2.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标准(1998年) ① 砂岩油藏按照渗透率划分标准
-
特低渗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低渗透及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为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油藏为例,展开对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及地质特征分析。
1 储层的分类及特低渗储层的特征1.1 储层的分类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层的划分标准并统一。
我国一般将渗透率在50mD以下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
按照不同的标准,油藏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2】。
按渗透率按渗透率为标准划分低渗透率储层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而且比让认同的方法。
以渗透率为基本标准,结合微观结构参数、驱动压差、排驱压力、储集层比表面积、相对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将低渗透储层划分以下6类。
○1类(一般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0~50mD,这类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主流吼道半径较小,孔喉配位低,属中孔、中细组合型的油层,驱动压力低,流动能力较差,开采较容易。
○2类(特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10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较前者为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中孔微喉、细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难度指数大,比表面积大,储层参数低,不易开采。
○3类(超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0.1~1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小孔微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流动能力差,比表面积大,吸附滞留多,水驱油效率低,开采难度大。
○4类(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1~0.1mD,油层表面性质属亲水,驱油效率低。
○5类(非常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001~0.01mD,这类储层的显著特点是中值压力高,是非常差的储层。
○6类(裂缝-孔隙):储层特征是在测试样品上肉眼是看不出裂缝的,岩石非常致密。
按启动压力分类基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为了全面反映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特征。
通过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储层渗透率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熟料级别不同,具体划分如下:○1类: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的数量级是10-4,渗透率范围是8~30mD。
《低渗透油气藏》课件
结语
1 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前景展望
展望低渗透油气藏的未来发展前景和潜力。
2 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指出低渗透源自气藏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和发展趋势。
《低渗透油气藏》PPT课 件
这是我们的《低渗透油气藏》PPT课件,将介绍低渗透油气藏的概述、储集层 评价、开发技术、案例分析和未来发展。
概述
低渗透油气藏具有独特的定义和特征,开发难度和挑战也是独特的。
储集层评价
储集层特征分析
通过对储集层的特征进行分析, 了解其构成和性质。
储集层物性评价
评估储集层的物理性质,包括 孔隙度、渗透率等。
储集层渗透率评估
评估储集层的渗透率,确定低 渗透度。
低渗透油气藏开发技术
1
增产技术
通过酸化改造、水平井、压裂技术等进行增产。
2
综合治理技术
利用注水压裂、CO2驱油、化学驱油等综合技术进行治理。
案例分析
案例1 :渤海海域某低渗透油藏开发实践分享
分享在渤海海域某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实践经验。
案例2 :国内某低渗透气藏发现与开发技术研究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ppt课件
分类
特高渗
高渗
中渗
低渗 特低渗 超低渗 非渗
K(×10- K≥2000 500≤K<2000 50≤K<500 10≤K<50 1≤K<10 0.1≤K<1 K<0.1 3μm2)
② 砂岩气藏按照孔隙度渗透率划分标准
分类 K(×10-3μm2)
低渗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山岩油气藏
中国低渗储层分类与分布
.
1.国外低渗透油田划分标准 • 前苏联学者将渗透率小于(50~100)
×10- 3μm2的油田算作低渗透油田。 • 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对低渗透储层
进行了界定,其中把渗透率小于 0.1×10- 3μm2的储层称为致密储层。
孔隙度(%)
高渗 500≤K
≥25
中渗 10≤K<500
25~15
低渗 0.1≤K<10
15~10
特低渗 K<0.1 <10
3.中国陆上低渗透油田的分布
我国低渗透油气藏含油气层系 多,涵盖古生界、中生界、新生 界。低渗透油气藏类型多,包括 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低渗 透油气藏分布区域广,主要盆地 都有分布,东部有松辽、渤海湾、 二连、海拉尔、苏北、江汉盆地 砂岩油藏,松辽、渤海湾盆地火 山岩油气藏;中部有鄂尔多斯、 四川盆地砂岩油气藏和海相碳酸 盐岩气藏;西部有准噶尔、柴达 木、塔里木、三塘湖盆地砂砾岩 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和海相碳 酸盐岩油气藏。
.
专题低渗油藏注入开发技术PPT课件
②渗流阻力大
K
r 2 8 2
研究表明,固体表面吸附有具有反常的力学性质及很高的
抗剪切能力的十分牢固的吸附层,很难除去。
1. 低渗透层受吸
1. A.Φ.列别捷夫曾进行气驱水试验,证明在700N离心力作用下
附层的影响程
气驱水后,多孔介质中颗粒表面上仍留有约几个水分子层的薄
度大于高渗透
膜。
第10页/共81页
③多相渗流特征
• 绝对渗透率为1314×10-3μm2岩心 • 绝对渗透率为20×10-3μm2岩心
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的相对渗透率曲线。
1. 束缚水时,油相的相对渗透率Kro
1. 束缚水时,油相相对渗透率较低,约
较高,约为0.97,接近油相的绝对
为0.75。
渗透率。
2. 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很低,约
层
2. Б.B.泽烈金也指出,玻璃面上油水膜厚度约为0.075μm。
2. 油藏比气藏更
3. 流体粘度越高,吸附层越厚。
易受吸附层的 影响
4. 在岩石孔隙中,水被吸附于孔隙内壁表面上形成牢固的吸附层,
孔隙半径等于和小于吸附层厚度的孔隙,就不会再有储油价值。
5. 从吸附角度而言,有效孔隙应是半径大于吸附水膜厚度的孔隙。
第3页/共81页
一、问题的提出2——(低渗油藏注水开发表现出的矛盾)
① 注水井注水压力不断上升,注水困难
60
② 注水启动压力与地层压力呈正相关关
50
系,造成油田注水困难
40
注水井压力
地层压力 MPa
③ 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量小
30
油井压力
20
百分比,%
40 35 30 25 20 16.4 15 10 5 0
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wee dvd d it o rt p sa d f u u —y e . Th o r t p s icu e lw e m e bl y rs r or ( ) r iie n o f u y e n o rs b t p s e f u y e n l d o p r a i t e e v i I , i e talw e me b l y r sr or (I , s p rlw e m e b l y r s r or ( I) a d tg t r s r or ( V ) x r-o p r a i t e e v i I) u e -o p r a it e e v i II i i n ih e e v i I .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储层300余决压汞样品260余块铸体及100余块图像孔隙分析结果参考前人关于碎屑岩储层特别是低渗透储层的划分标准文章将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分为4类4个亚类4类即低渗透层i类特低渗透层类超低渗透层类致密层类其中特低渗透层和超低渗透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主要储层类型故又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油层厚度的常用划分标准等将二者各细分为2个亚类
结果 , 考前 人 关 于碎 屑岩储 层 特别是 低 渗透储 层 的划 分标 准 , 参 文章将 低 渗透砂 岩储 集 层分 为 4类
4个亚类 , 即低 渗 透层 ( 4类 工类 ) 特低 渗 透层 ( 、 Ⅱ类) 超低 渗透层 ( 、 Ⅲ类) 致 密层 ( 、 Ⅳ类 ) 其 中特低 , 渗 透层 和超低 渗 透层是 鄂 尔多斯盆地 三 叠 系延 长组 的 主要 储 层 类型 , 又根 据 孔 隙结构 特征 、 故 物性 特征 以及 油层 厚度 的 常 用划 分标 准等将 二 者各 细分 为 2个 亚类 。 关键 词 : 渗 透 ; 层 ; 低 储 分类 ; 准 ; 尔多斯 盆地 标 鄂
储层地质与构造地质第一章储层基本特征ppt课件
(2〕渗透率评价指标:(×10-3μm2)
特高渗透率
K≥2000
高渗透率
500≤K<2000
中渗透率
100≤K<500
低渗透率
10≤K<100
特低渗透率
K<10
(3〕绝对渗透率确定方法 实验测定法:精度最高 测井解释法:精度居中 地震和试井解释法:精度最差 不同精度的绝对渗透率应用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胶结物结构:由晶粒大小、晶体生长方式和重结晶程度而定。
非晶质及隐晶质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表现为均质体性质,可 见微弱的晶体光性,但肉眼不能分辨晶粒。蛋白石及磷酸盐类 常形成此类结构
显晶粒状结构:胶结物呈结晶粒状分布于颗粒间,晶粒在手标 本上可以分辨。碳酸盐类胶结物常具有这种结构
嵌晶结构:胶结物的结晶颗粒较粗大,晶粒间呈镶嵌结构,每 一个晶粒中都可以包含多个碎屑颗粒。由成岩、后生期的重结 晶作用形成。方解石、石膏、沸石等易形成这种胶结
虫孔构造、缝合线构造
(4〕储集空间 孔隙、裂痕、溶洞 与碎屑岩储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储集空间类型多样 碳酸盐岩储层:除孔隙外,发育大量的裂缝和溶洞
碎屑岩储层:基本上是孔隙,裂缝较少,一般没有溶洞 储集空间的大小、形状和分布变化很大 碳酸盐岩储层:既有组构选择性孔隙,如鲕粒灰岩;又有非组 构选择性孔隙,如裂缝、溶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透能力。
K:岩样的绝对渗透率,μm2
Q:流体在t秒内通过岩样的体积,cm3
k
QL
FP1 P2
t
P1、P2:岩样前、后端压力,atm F:岩样截面积,cm2 L:岩样长度,cm
μ:流体粘度,cP
t:流体通过岩样的时间,s
绝对渗透率与流体性质无关,只与岩石本身的微观孔隙结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