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谈判中如何实现双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谈判中如何实现双赢
——谈判是存亡之道
在商务交流中,每一个细节和每一次沟通都是在面对一张谈判桌,而这张桌子的宽度与广度取决于人的判断能力。一个人的谈判能力
是职场的入场券,是职务晋升的通行证。“谈判能力有多大,世界
给你的舞台就有多大。”具体到商务谈判,则是以摆平经济利益为
目标的沟通与协商。
有哲学家认为,灵活运用五千年的国学智慧,谈判者将纵横捭阖,如鱼得水。金井露谈到,中国的哲学思想最为博大精深的当属儒家
十三经之首——《易经》。“参透《易经》,你就会知道自己身在
何处,未来的方向以及通往成功的道路。”
孙武的《孙子兵法》开篇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可见国家之兴亡与谈判密不可分。金井露由
孙武的话引申到谈判:谈判,组织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
可不察也。无论是国企、还是非国有制企业,只要是有组织存在的
地方就有谈判。
人际交往中的误会常常由于缺乏沟通造成,通过谈判,有助于消除偏见,赢得尊重。他举了抗战时期宋美龄赴美演说的例子。1943年,抗战处于最艰难时期。为取得美国援助,宋美龄作为特使赴美
访问。在美国国会上,她用一口流利的英语,谈起中华民族抗战的
可歌可泣事迹,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之动容,与国会代表当场起立鼓掌,随后派遣陈纳德将军与飞虎队,以及通过缅甸—云南史迪威公
路运送援助物资,对中华民族抗战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金井露又
举了周恩来的例子。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大同,存小异”,改变了西方对中国人的偏见。而“各国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
基本原则”,已经成为联合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以诸葛亮“舌战群儒”为例展开论述。三国时期,曹操企图联手孙权消灭刘备。在危急时刻,辅佐刘备的诸葛亮一叶扁舟过大江,
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让谋士张昭等人哑口无言。金井露指出,诸葛亮成功说服众人的原因之一,就是在此之前,他对孙权手
下文官的身世境遇都一一了解。金井露说道,诸葛亮穿戴整齐,落
落大方,风度翩翩,丝毫不像败军之将。此外,诸葛亮用事实说活,有理有据,让对手哑口无言。金井露提醒说,商务谈判者需在谈判
前知彼知己,衣冠整洁,仪态大方地走向谈判桌。
——不打无准备之仗
谈判者在了解了整个大势之后,就要深入分析谈判对手。首先,自信心是最重要的。“即使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
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美国早期石油大亨
洛克菲勒此言,充分体现了其自信与雄心。而在中国,老祖宗早就
告诉我们,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
不知己,每战必败。商务谈判成败,以“知”为先。
因此,在商务谈判前,需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拿到谈判信息后,内部召开研讨会,征求大家意见,进行头脑风暴。他还建议完善激
励制度,对提出好的建议者,加以奖励。此外,还可以进行
SWOT(StrengthensWeaknessesOpportunitiesThreats)分析,明确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总之,“知己知彼,知天知地,知诸侯之谋。”明确自己和对方的实力情况,知道谈判底线,再进一步斡旋。
统计《孙子兵法》里的“知”字整整有79个,是出现频率最高
的一个字,这足以说明“知”对商务谈判的重要性。
紧接着,《三国演义》里“知己知彼”的故事。诸葛亮出山后招得五千精兵,曹操派遣夏侯惇为主将,领军十万直逼新野。诸葛亮
了解夏侯惇是个好胜之人,便派遣被称为“常胜将军”的赵云领老
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打二十个回合就诈败撤退。诸葛
亮判断,以夏侯惇的性格,一定会对赵云穷追不舍,于是夏侯惇便
被引诱进入博望坡峡谷丛林之中;同时关羽、张飞各领一千兵马携带
引火材料,埋伏在山坡之上,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以伏兵与猛火
攻击之。夏侯惇的军队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在树木交杂的地方,
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
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就获得了成功,这是因为“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三国历史
故事都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知彼知己”,商务谈判也应如此。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了解了别人之后,也要知晓自己的个人能力,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否则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在商界里是一大禁忌。孔
子曰:“四十而不惑。”金井露把孔子的这句话引申为“人贵有自
知之明,千金难买真主意”。“四十岁的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做
事情三思而后行,独立思考是年轻人最珍贵的品质。”金井露说邹
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说的就是自知之明的道理。
齐国作为春秋战国时的一个强国,齐威王治理有方,做了不少大事,但是到了后期有些不听进谏。邹忌就给齐威王讲了自己的经历。
邹忌身长八尺有余,并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下镜子,问妻子,自己和城北的徐公哪个更美。他的妻子
说没人能比得上邹忌。邹忌又问了自己的妾,还有前来拜访的客人,他们都说邹忌更美。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照着
镜子里的自己,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邹忌有自知之明,他向
齐威王进谏道:“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
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
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
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
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最后也知道了
自己的不足,于是向天下广纳谏言,齐国政治一片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