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畜禽肉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畜禽肉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畜禽肉中多类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黄 立(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昆明 650032)摘 要:建立了猪肉、牛肉、鸡肉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共15种兽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样品经过Na2EDTA-Mcllvaine缓冲液-2.5%乙酸乙腈溶液提取,经氯化钠、无水硫酸钠除水盐析后取乙腈相用高含碳量的C18吸附粉吸附净化,再用0.1%甲酸水乙腈(75+25)定容后上机检测。

结果显示,本方法测定三类混合药物的回收率在63.9%~104.0%,RSD在1.1%~12.2%,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定性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猪肉、牛肉及鸡肉中磺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磺胺;四环素;喹诺酮Rapid Detection of Multiple Typ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Livestock and Poultry MeatHUANG Li(Kunming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Kunming 650032, China) Abstract: A rapid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15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of sulfonamides, tetracyclines and quinolones in pork, beef and chicken.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Na2EDTA-Mcllvaine buffer-2.5% acetic acid acetonitrile solution, and the acetonitrile phase was purified by adsorption with high carbon content C18 adsorbent powder after dehydration salting by sodium chloride and anhydrous sodium sulfate, and then fixed with 0.1% formic acid aqueous acetonitrile (75+25) and detected on the machin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determines the recovery of the three types of mixed were 63.9%~104.0%, RSD were 1.1%~12.2%, rapid detection, high sensitivity, good repeatability, accurate and reliab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uitable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sulfonamides, tetracyclines, quinolones drug residues in pork, beef and chicken.Keywords: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sulfonamide; tetracycline; quinolone合理使用兽药可以提高畜禽养殖效率,节省成本,缩短出栏周期,进而增加收益,但越来越多的人为追求经济效益滥用药物,导致了一些兽药以残留的形式流入人体,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威胁[1]。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8T09:48:11.01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期作者:毛文岭[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毛文岭河南安必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对于牛奶、蛋类、水产类、动物组织及其他肉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为有效提升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及安全,就需加大兽药残留检测力度。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检测技术1.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现状分析在我国农业及养殖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有效预防各种病虫灾害,就需使用一定量的兽药,而导致兽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对于动物源性食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由于兽药残留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兽药残留检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有效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使用安全,近年来,我国已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对于不同类型的动物源性食品更是制定了多兽药残留检测标准,同时要求各检测部门必须高度关注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的代谢物及残留的杂质,切实落实各项法律法规。

但因为兽药品种较多且理化性质各异,相关检测人员并不能逐一检测所有入市食品,即使当前我国已在大力推广同族化合物检测方法,但此方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快速筛查、检测不同食品,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

针对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量国际安全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标准,若兽药残留量超过规定标准,则表明此类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当前我国已根据兽药的种类,制定了相应的兽药安全检测标准,要求兽药残留不能超过最高残留限量。

最高残留限量即人每天食用的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量尚未达到最高残留标准,其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若最高残留量超出限定值,就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导致人死亡。

动物源性食品中小分子药物残留的酶联免疫学检测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小分子药物残留的酶联免疫学检测研究进展

s a y o f Sm a l l M ol e c ul e
Dr u g Re s i d u e s i n F o od o f
Ani ma l Or i gi n
Z HU T o n g - x i n e t a l ( Z h u h a i E n t r y - E x 一
测手段 复杂 , 仪 器 昂贵 , 不 能 满 足 畜 产 品 中小 分 子 残 留 检 测 的及 时 、快 速 及
从而 使测 定方 法达 到很 高 的敏感 度 。
根据试 剂来源和标本 情况 以及检 测条 件, E L I S A技 术主要有 直接法、 间接 法、 双抗体 夹心法 、 直接竞争 法 、 间接竞争 法、 捕获包被法 、 生物素 系统 一酶联免
疫吸 附( A B S - E L I S A) 法、 P C R — E L I S A法、
Ke y w or ds S ma l l mo l e c u l e v e t e in r a r y ;
I mmu n o l o g i c a l me t h o d s ; De t e c t i o n
Ab 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p i r n c i p l e a n d c l a s s i — i f c  ̄i o n o f e n z y me - l i n k e d i mmu n o a s s a y ,
中图分类号 ¥ 4 8 1
低成本特 点。酶 联免 疫学检测( E L I S A)
方 法具 有 简便 、 快速、 灵敏、 高 特异性
等优 点而被 广泛应 用于生物、 化工、 医
药、 食 品检 测 等 领 域 。随 着 对 小 分 子 物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一、本文概述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兽药在动物源性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兽药残留问题逐渐凸显,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兽药多残留检测技术,并构建精确的质量数据库,对于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和提升兽药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阐述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方法与应用价值。

文章首先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兽药多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免疫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多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介绍了几种新型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这些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高通量等优点,为兽药多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详细阐述了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挖掘等方面。

通过整合各种兽药残留数据,建立全面、准确、可靠的兽药残留数据库,为兽药监管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持。

文章对兽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和精确质量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展望,认为未来应加强技术创新和跨学科合作,推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性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问题的现状与挑战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难题。

兽药多残留不仅会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安全。

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兽药多残留检测技术及精确质量数据库至关重要。

目前,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多残留问题的现状严峻。

一方面,养殖过程中为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导致兽药残留问题日益严重。

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养殖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滥用兽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物,进一步加剧了兽药多残留问题。

由于兽药种类繁多,不同药物之间的残留代谢规律复杂,也给兽药多残留检测带来了巨大挑战。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类, 如 葡 萄糖 、 果糖。( 2 ) 稀释剂 : 主要
扩大精液容量。 因此 这 类 物 质 的 剂 量 ,
摘 要 磺胺 类药物是一 类使 用广泛的 广谱 抗菌药 , 价格 低廉 、 高效 、 性 质稳
定 。 但 不 当使 用 会 造 成 其 在 动 物 组 织 中 离 集 , 通过 食 物 链 传 递 , 最终 危 害人 的 健 康 文
中 的最 高 限 量 为 1 0 0 g i k g 。因此 , 对 磺 胺 类 药 物 残 留 检测 技 术 研 究 进 行 综 述有重要意义。
1 前 处 理 方 法
加 入 精 液 稀 释 液 应 在 精 液 采 出 后
液 萃 取 法 有 机 试 剂 用 量 较 多 ,易 产
生一乳化现象 , 应用范围越来越小。
中的 应 用 。 我 国农 业 部 第 2 3 5号公 告
氯仿 混合剂提取 猪 肉中 l 0种 磺 胺 类 药 物 残 留 ,方 法 回 收 率 为 7 0 . 1 %~ 9 0 . 4 %, 变异系数为 5 . 1 %~ 8 . 2 % 。但 液
规 定 磺 胺 类 药 物 在所 有 动 物 源 性 食 品
输精用 , 如果 已测 得 精 于 密 度 , 那 么 可
物有 2 0多 种 , 欧盟 、 中国 、 美国、 日本 、
国际 食 品 法 典 委 员会 对 动 物 源 性 食 品
中磺 胺 类 药 物残 留规 定 了最 大 残 留 限
种 溶 剂 转 移 到 另 一种 溶 剂 中 。经 过
出来 的方 法 。 乔坤云等 ( 2 0 1 3 ) 用乙腈一

6 4・ 检 渤技术
L | v E S T O c K A N D P OU L T RY| N D U s T R 释 液 的成 分 。一 般精 液 稀 释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如肉类、奶制品等,可能存在着细菌、病毒、激素残留和其他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动物源性食品的快速检测成为了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而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免疫技术的应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这种技术不仅能够快速、敏感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而且还能够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的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将对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免疫技术是通过检测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结合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种技术。

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免疫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免疫电泳法等。

这些方法在快速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激素、兽药残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除了传统的免疫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免疫技术,如免疫传感技术、免疫纳米技术等,在动物源性食品快速检测中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这些新型免疫技术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需求。

二、免疫技术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具体应用1. 免疫传感技术在肉制品检测中的应用免疫传感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技术,它结合了免疫学和传感技术的优势,能够在不同的检测平台上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灵敏度检测。

在肉制品中,可能存在着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而免疫传感技术能够针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快速、灵敏的检测,不仅可以应对常规的检测要求,还可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快速检测需求。

奶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之一,而其中可能存在着激素、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免疫荧光法是一种在奶制品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免疫技术,它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的特点,能够在奶制品中实现对有害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阿维菌素类药物作为一种抗寄生虫药物,近年来在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就国内外有关A VMs残留检测方法作一综述,为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动物性食品中A VMs残留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开展A VMs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阿维菌素;药物残留;检测方法寄生虫病是家畜常见的、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阿维菌素类药物(Avermectins,A VMs)的开发,开辟了寄生虫药物的新里程碑,使抗蠕虫药物作用剂量由mg/kg级下降到μg/kg级。

A VMs对线虫和体外节肢动物有较强的驱杀作用,为农作物保护、动物和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1-3]。

但是,A VMs作为脂溶性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残效时间较长[4],因此按世界卫生组织(WHO)5级分类标准,仍将其列为高毒化合物。

阿维菌素类药物有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埃普利诺菌素、多拉菌素(DOR)、莫西菌素、塞拉菌素和甲胺基阿维菌素等药物[5,6]。

目前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几乎每个国家对食品中兽药残留都有相关的限量规定。

因此,动物组织中A VMs残留成为兽药残留研究领域重点监控对象之一,残留检测方法显得极其重要。

目前,关于A VMs在动物性食品中的单残留和多残留检测方法,国外报道相对较多一些,国内报道很少。

1国内外检测方法研究进展1.1薄层色谱法(TLC)Malanikova等曾使用TLC法检测阿维菌素,在硅胶薄层板上涂上荧光指示剂,用于样品检测。

但TLC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较,灵敏度较低(1 000×10-9),一般只作定性分析,很少用于残留检测[7]。

1.2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HPLC-UV)根据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共轭二烯结构在λ=240~250nm处有强烈的紫外吸收,建立起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方法,一般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8,9]。

由于阿维菌素类药物在体内的最小有效浓度很低,而紫外检测器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最低检测限为1~2ng/mL[10],很难检出。

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兽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题成 为一 个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和 人 民 群 众 普 遍 波 辅 助 萃 取 、 固相 萃 取 、 相 微 萃 取 、 固 膜萃
1 3微 波辅 助萃 取 ( co v -assat . mirwa e s itn
s l n xrcin ov te t t 。MA ) e a o E
中 图分 类 号 : 8 9 8 S 5 .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4 0 8 ( 0 o o () 0 0 - 2 l 7 — 9 x 2 1 )6 b - 0 5 0
固作 用 、 一气 作 液
液 兽 药 是 现 代 畜 牧 业 和 水 产 养殖 业 中 不 理 主 要 为液 一液 作用 、 可缺 少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理 地 使 用 兽 药 合 可 以 有 效 地 降 低 动 物 的 发 病 率 , 少 死 亡 减
取 、 疫 亲 和 色 谱 等新 的样 品前 处 理 技 术 。 免 1 1超 临界 流体 萃取 (U ec i c I Ii . S p t a r r i fud
兽 药 残 留是 指 动 物 产 品 的 任 何 可 食 用
物 , 及 与 兽 药 有 关 的 杂 质 的残 留 , 是 动 以 它
的滥 用 , 用 兽 药 , 致 兽 药 在 动 物 体 内 的 逐 渐 向仪 器 化 、 乱 导 自动化 方 向发 展 , 逐步 发 展 以 大 大 促 进 溶 剂 提 取 目标 成 分 , 高 分 析 提
高 剂 量 残 留现 象 不 断 发 生 , 食 品安 全 问 使
担 忧 的 公 共安 全 问 题 [ 】 1 。
物 性 食 品 中 最 重 要 的 污 染 源 之 一 , 动 物 下 的 流 体 为 萃 取 溶 剂 , 用 该 状 态 下 的流 等 特 点 , 一 种 具 有 很 好 前 途 的 样 品 前 处 与 利 是 与 它 性 食 品安 全 息 息相 关 。 动物 性 食 品 中 存 在 体 所 具 有 的 高 渗 透 能 力 分 离 混 合 物 的 过 理 技 术 。 索 氏 萃 取 相 比 , 的 萃 取 时 间 在 临 短 , 机试 剂 消耗 量 少 , 且 它 可 以高 萃 取 有 而 的药物残 留问题不仅会 造成急性 中毒、 过 程 。 选 用 超 临 界 流体 萃 取 剂时 应 考 虑 : 敏 反应 、 菌 耐 药性 、 体 菌 群 失 调 、 癌 、 细 人 致 康 , 且 会 给 国 家 经 济 造成 巨大 损失 , 损 而 并 害我 国动 物性 食 品在 国际 贸 易 中 的声 誉 。 ]

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概述

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概述
化学污染
兽药残留(包括允许使用和禁用品种) 农药残留(有机磷、有机氯等) 环境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等) 重金属(如铅、镉等) 霉菌毒素(如玉米赤霉醇等) 非法添加物(如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 包装材料
生物污染
细菌(如沙门氏菌、弯曲菌、李氏杆菌等) 病毒(如禽流感等) 寄生虫(如旋毛虫等)
— 2002年 广西柳州市 78人食用有机磷农药超标菜花中毒 事件
—上世纪90年代 畜产品和水产品出口欧盟、日本等屡屡受阻 —2002年 SARS 食用野生动物(动物产品) —“瘦肉精”残留事件 常年发生 上万人中毒 — 2003年 广西等地 猪肉氯霉素残留事件
— 2003年 山东 禽肉查出含呋吗唑酮和呋喃唑酮残留 出口瑞典的遭封杀
中国又是动物源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其 中:
肉 类 , 7300 万 吨 , 人 均 达 56 kg ; 蛋 类 , 2650 万吨,人均达20 kg;奶类,3650 万 吨,人均达28 kg;水产品,4900 万吨,人 均达38 kg。
二、动物源食品安全现状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国际化使食品安全成为一个世界 性的挑战和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4、残留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 中毒、过敏、激素样作用、肠道菌群紊乱等
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危害
❖ 动物源耐药病原菌沿食物链的传递、扩散
对动物疾病防治的影响
❖ 动物病原菌耐药性上升
对环境的影响
❖ 土壤中的蠕虫、微生物;水环境中的藻类、微生物
三、食品安全监控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从1999年开始残留监控工作,先后发布以下法律 法规:
— 1997年 香港 禽流感事件
— 1998 江西 食用装过有机锡油桶中的猪油 200多人中毒 3人死亡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王小清1许燕贞2(1.武汉市黄陂区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武汉430300;2.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福建晋江362200)摘要本文从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兽药残留的危害及种类、检测技术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当前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危害检测方法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24)01-0033-05R es earch progres s on vet eri nary drug res i dues and t hei r det ect i on m et hods i n l i ves t ock and poul t ry product sW ang X i aoqi ng1X u Y anzhen2(1.W uhan H uangpiD i s t r i ctPubl i c I nspect i on and Tes t i ng Cent er,W uhan430300;2.J i nj i ang A gr i cul t ur e and R ur alBur eau,Fuj i an Ji nj i ang362200)A bs t ract Thi s ar t i cl e el abor at es on t he si gni f i cance,har m,t ypes,and det ect i on t echni ques of vet er i nar y dr ug r es i dues i n l i vest ock and poul t r y pr oduct s,i n or der t o have a com pr ehens i ve under s t andi ng oft he cur r entr es ear ch pr ogr es s on vet er i nar y dr ug r es i dues and t hei r det ect i on m et hods i n l i ves t ock and poul t r y pr oduct s.K ey w ords V et er i nar y dr ug r es i due H az ar d D et ect i on m et hod1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素质的提升,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进展(11.23)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快速检测技术进展(11.23)

• 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 磺胺类,如磺胺二甲嘧啶等 • 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
• 氯霉素
• 激素类? • ……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4、残留危害

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危害
中毒、过敏、激素样作用、肠道菌群紊乱等

对人类健康的间接危害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从1997年至2007年,中国农产品外贸因食品安全绿色
(技术)壁垒而受阻的产品总值超过2000亿美元;
1997年香港禽流感,内地损失2亿多元,香港损失5000 多万元;
2002年出口欧盟水产品因氯霉素残留事件遭全面禁运造 成损失6亿多美元;
• 农业部193号公告颁布了21种食品动物禁用
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
中 国 农 业 大 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牛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限量
中国 药物名称 美国 日本 欧盟 澳大利 新西 食品法典委 加拿大
ppm
氰甲头孢菌素 头孢氨苄 头孢吡啉 头孢呋肟 头孢呱酮 头孢喹啉 头孢喹咪 / 0.1 / / / 0.02 /
日本 ppm 0.05 0.05 0.1 0.075 0.008
欧盟 ppm 0.03 0.1 / 0.075 /
澳大利 亚ppm / / / / /
新西兰 ppm / / / 0.075 /
食品法典委 员会ppm / / / / /
加拿大 ppm / / / / /
阿扑西林
氨苄青霉素 苯唑青霉素 苄青霉素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抗菌药残留的微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试管法依据检测菌的生长产酸或氧化作用来使 检测培养基中酸碱指示剂或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的
原理来检测动物源 性 食 品 中 残 留 的 抗 菌 药!观 察 颜 色 变 化 比 测 量 抑 菌 圈 技 术 要 求 低 !操 作 更 简 便 !且 较 平皿法的检测时间短"0'2#29#& 以嗜 热乳 酸链 球 菌为检测菌的亮黑 还 原 试 验'以 嗜 热 链 球 菌 为 检 测 菌的0!*!2!氯化三苯基 四 氮 唑"??;#法!均 是 依 据 检测菌的生长!使氧 化 还 原 指 示 剂 变 色 的 原 理 来 检 测残留的抗菌药& 因 芽 孢 性 质 稳 定!以 芽 孢 杆 菌 作 为检测菌可直接注 入 培 养 基 里 制 成 试 剂 盒!无 需 继 续 往 培 养 基 中 注 入 菌 液 !方 便 使 用 !且 有 利 于 试 剂 盒 长期保存&嗜热脂肪芽孢杆菌 培养温度 高"() e#! 可 避 免 杂 菌 污 染 !生 长 速 度 快 !对 抑 菌 物 质 的 灵 敏 度 也较其他菌高!被广 泛 用 作 指 示 菌 来 进 行 抗 菌 药 残 留检测 & )%/* 但 试 管 法 只 能 用 于 普 筛 而 不 能 分 类 鉴 定抗菌药& #D! 微 生 物 学 法 与 其 他 技 术 的 联 用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E9:9205M/0+.09::+, W-50+A-+*+.-52*N94954-+, W94M+;:=+0 E9:-;G2*?,4-A25490-2*:-,?,->2*F++;
G] j$-GFN4 TR!L$7- T]FNW#-M!9R$ 4M&=2/>%,8.%38./8?G88-<%?23/AF%(*%3#8$R%3#8$%(D2?2.2$52>%,8.%38./8?1232.#$%./E.*B

畜禽肉制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禽肉制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禽肉制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牧、水产等养殖业应用广泛,但由于其给药过程中仅有一部分药物能被生物体吸收转化,并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除体外,大部分的药物则以原型药物的形式经生物体进入自然环境,因此对各类畜、禽产品氟喹酮类抗生素残留量的检测越来越受到监管部门和检测机构的重视。

本文将综述氟喹诺酮药物残留的重要检测方法,并阐述我院关于肉类食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联用技术;固相萃取1 氟喹诺酮类药物介绍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上个世纪80年代开发出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代表产品有诺氟沙星(Norfloxacin hydrochloride)、氧氟沙星(Ofloxacin)、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恩诺沙星(Enrofloxacin)、盐酸沙拉沙星(Sarafloxacin hydrochloride)、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巴洛沙星(Balofloxacin)等。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为其有结构相似、取代位点多、抗菌谱广、药物活性高等特性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上述常见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结构式如图1所示,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可直接作用于细菌的细胞核,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使旋转酶不能在DNA的双链上引入切口,进而从分子机制上破坏细菌的代谢和增殖,如此既能杀灭细菌也能抑制细菌繁殖。

图1 几种常见氟喹诺酮药物的分子式欧盟自1999年开始对动物的肌肉、肝和肾中氟喹诺酮类兽药残留量规定限值;在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出口的动物源性食品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量实施监测,将检测残留限量控制在0.05mg/kg以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牛、猪、禽等可食用肌肉组织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2mg/kg。

我国虽然对喹诺酮类药物开发应用研究较晚,但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经过药监局批准的已经有十余种,其中主要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兽药残留检测样品净化方法研究进展

兽药残留检测样品净化方法研究进展
o t rna y Dr g Re i ue fVe e i r u sd s
Z A G Heg ,A G M j L ig h n Z E G T n H N n T N u— i , V J —za g ,H N e g , n n
CHEN o —h n ZHENG a Ha a , Xi o— y n ZHU i F a , Ha , AN a g F n
c o ao r p y, i hrm tg a h mm u o f n t c r mao r p y, s p r rtc l fu d e ta to a d m oe u a l i rn i g n af iy h o tg a h i u e c i a l i x r cin i n l c lry mp tn i
中 国兽 药 杂 志
2 1 ,4 1 )5 5/ 恒 , 00 4 (2 :0~ 4 张 等
兽 药 残 留检 测样 品净化 方 法 研究 进 展
张 恒 汤慕 瑾 吕敬 章 , 腾 陈 昊翰 郑 晓 燕 , 海 范 放 , , 郑 , , 朱 ,
( . 圳 出 入 境 检验 检 疫 局 , 东深 圳 1深 广 58 6 ;. 建 出入 境 检 验 检 疫 局 , 州 10 72 福 福 30 0 ) 5 0 1
Ab ta t a l u f ai n m ̄ h d u h a i u d —l u d e t cin, o i h s xr c in, e e me t n sr c :S mp e p r c t t o s s c s l i i i o q i i x r t q a o s l p a e e ta t d o g lp r ai o
[ 收稿 日期 ]2 1 0 0—0 4—1 [ 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0 2—18 2 1 1 0 0— 5 [ 20(00)2—05 0 中图分类号 ] 89 8 ¥5 .4

219446343_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219446343_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

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文 吴晓晓1 俞进1 热孜万古力·赛麦提2 贾毅飞31.阿克苏地区动物疫病控制诊断中心;2.阿克苏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3.阿克苏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中心国不管其养殖管理技术怎样先进,都需要应用抗生素针对发病禽畜进行治疗,比如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猪呼吸道感染、禽流感、奶牛乳腺炎等等。

治疗上述疾病的药品包含庆大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药物等等。

现阶段,抗生素仍旧为防治动物性疾病的重要方法。

如果动物在生病之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但该动物会死亡,还有可能引发病菌在动物群之间传染。

这些病菌还会在周围环境中存活,威胁人类健康。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少部分抗菌药物。

比如,黄霉素、杆菌肽等等,应用亚剂量治疗发病动物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的效果。

国内外养殖业迄今为止仍旧将其视为抗菌促长剂来应用。

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养殖业发展中,抗生素药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批准被作为兽药使用的抗生素绝大部分属于治疗药物。

我国严格控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

截至现阶段,相关部门仅批准了杆菌肽、联杆菌素、土霉素等抗生素可被视为治疗药物添加使用。

与此同时,规定了诸多动物品种药物的最高用量和最低用量、生理阶段、应用方法,以及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停药期。

上述药物于欧美发达国家被允许在饲料内作为添加剂使用。

2.国内外动物源性食品内抗生素残留情况分析从我国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滥用饲料添加剂以及兽当前,国内畜牧业养殖中存在乱用和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这将直接引致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抗生素水平超出标准,威胁我国民众的身体健康。

可见,有效分析抗生素残留类别,应用科学的前处理技术方案,使用有效且快速的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式,能在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

本文全面分析动物源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旨在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抗生素是放线菌、真菌、细菌等诸多微生物生长时产生的有着抗病原体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之一。

动物源性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其中的兽药残留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因此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兽药残留是指在动物体内或体表,或其体内兽药使用后,在畜产品和食品中残留的药物或其代谢物。

兽药残留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过程中对动物使用的兽药,包括抗生素、激素、瘦肉精等。

兽药残留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对抗菌素产生耐药性、荷尔蒙失调等不良影响,而且还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和致癌风险。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进行有效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气相色谱法(GC)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和检测畜产品中微量的兽药残留,提高了兽药残留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检测技术也逐渐应用到兽药残留检测之中。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利用生物元件与物理或化学检测技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可检测分析物的灵敏度和检测速度。

基于纳米材料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也逐渐成熟,纳米材料能够大幅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速度,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这些新型检测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传统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为兽药残留检测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

除了技术上的创新,检测标准和监管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包括畜产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兽药使用控制等相关标准。

这些标准和监管措施的实施对于确保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危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兽药残留检测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以适应不同类型兽药残留的检测需求。

兽药残留检测过程中的方法验证和准确性评价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兽药残留是指家畜、禽类等动物在生长过程中,因为摄入了含有兽药成分的饲料或药物,导致其体内残留有害物质的情况。

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风险,因此成为食品安全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对食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工作变得尤为关键。

兽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而目前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难。

开展兽药残留检测研究,探索更精准、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成为当今食品安全领域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研究旨在探讨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致力于为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更有效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现状、方法的比较分析、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促进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的阐述,将有助于读者对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问题的现状,探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不同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优劣,以及强调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达成,可以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也可以为相关机构制定兽药残留监测标准、规范兽药使用行为、加强农畜产品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推动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兽药残留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进行检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兽药残留检测可以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食品安全。

通过兽药残留检测研究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从而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

兽药残留检测研究还可以促进兽药行业的规范发展,推动兽药技术的创新与提升,有助于建立健康、安全、绿色的兽药使用体系,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随着畜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为了防止群体染病事件的发生,同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逐渐被扩大化,国家对于兽药的安全使用有很多规定,但因为养殖者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不了解或受到利益的驱动,滥用、误用兽药,极易造成兽药残留超标。

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但兽药残留依然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安全监管的重点和热点。

我国国家标准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1],但是这些方法存在预处理复杂、需要配备昂贵的大型仪器、操作繁琐、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试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场快速检测;而一些快检技术(如免疫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具有快捷、简便、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

对近几年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中,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免疫技术1.1 酶联免疫技术酶联免疫技术是由免疫技术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超微量测定技术[2],对于兽药残留的检测一般采用3种竞争分析模式,即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抗原包被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3]。

Wang L 等人[4]进行胶体金吸附和酶联免疫吸附交叉试验,这2种方法获得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快速测试动物源食品中14种磺胺残留。

王忠斌等人[5]建立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的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快速检测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兽药中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王自良等人[6]研制的苯巴比妥ELISA试剂盒,线性检测范围广,达1.0~81.0 ng/mL,灵敏度高,检测限低。

王选年等人[7]研制的盐酸克伦特罗ELISA试剂盒,线性检测范围为0.5~128.0 ng/mL,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莱克多巴胺及多种抗生素均无交叉反应性。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食品科技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胡盛辉(贵州博联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0)摘 要:近年来,高分辨质谱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两种高分辨质谱技术,即飞行时间质谱法(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TOF-MS)和静电场轨道阱质谱(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Orbitrap-MS)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变换Orbitrap MS;兽药残留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in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HU Shenghui(Guizhou Bolia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iyang 550000,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has shown great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TOF-MS) and orbitrap mass spectrometry (Orbitrap-MS) in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was introduced,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was predicted.Keywords: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Fourier transform Orbitrap M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高分辨质谱是一种能够在高分辨率条件下获得高准确度结果的检测技术,可用于动物源食品中多种兽药残留的快速检测[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止群体染病事件的发生,同时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养殖过程中兽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逐渐被扩大化,国家对于兽药的安全使用有很多规定,但因为养殖者对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不了解或受到利益的驱动,滥用、误用兽药,极易造成兽药残留超标。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不断发展完善,但兽药残留依然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安全监管的重点和热点。我国国家标准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1],但是这些方法存在预处理复杂、需要配备昂贵的大型仪器、操作繁琐、对人员素质要求高、试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场快速检测 而一些快检技术如免疫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具有快捷、简便、成本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对近几年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酶联免疫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等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领域中,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 免疫技术 1.1 酶联免疫技术 酶联免疫技术是由免疫技术与现代测试手段相结合而建立的一种超微量测定技术[2],对于兽药残留的检测一般采用3种竞争分析模式,即抗体包被直接竞争、抗原包被直接竞争和间接竞争[3]。Wang L等 人[4]进行胶体金吸附和酶联免疫吸附交叉试验,这 2种方法获得良好的相关性,可以快速测试动物源食品中14种磺胺残留。王忠斌等人[5]建立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残留的直接竞争ELISA分析方法,快速检测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兽药中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王自良等人[6]研制的苯巴比妥ELISA试剂盒,线性检测范围广,达1.0~ 81.0 ngmL,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王选年等人[7]研制的盐酸克伦特罗ELISA试剂盒,线性检测范围为0.5~128.0 ngmL,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莱克多巴胺及多种抗生素均无交叉反应性。 1.2 胶体金免疫技术 胶体金免疫技术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具有体积较小、操作简单、出具结果快等特点。近年来,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发展很快,已应用在小分子物质的检测上。Zhu Y等人[8]研制出检测12种喹诺酮类药物在鸡肉和鸡肝中残留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在能识别氟喹诺酮药物的单克隆抗体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可以同时检测1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条。诺氟沙星及培氟沙星在鸡肉和鸡肝中的检测限为25 ngL,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氟甲喹、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达氟沙星、氨氟沙星、恶喹酸及麻保沙星在鸡肉和鸡肝中的检测限达到50 gkg,整个过程在10 min之内完成。刘烜等人[9]采用免疫竞争法研制出一种快速检测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免疫层析法,在检测肌肉等组织样品时,灵敏度最低值为10 ngmL,只需3~5 min,与类似物无交叉反应。 1.3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检测技术。克伦特罗也称瘦肉精,快检方法多为酶联免疫法。牛治存等人[10]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研发克伦特罗化学发光快速检测试剂盒,采用直接竞争CMIA方法,配合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磁免疫全自動化学发光检测仪,用光子计数仪测定光子计数的强度与克伦特罗药物浓度负相关得出克伦特罗的含量。党娟等人[11]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对牛肝、牛肉样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灵敏度与可测范围远远高于酶联免疫法,且兼具了ELISA法的简便操作和短时反应等性能。 2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使用了微光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原理,将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玻璃芯片等,进入计算机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他生物组分的检测[12]。分别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等,其中以蛋白芯片发展最为迅速。陈爱亮等人[13]开发了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检测系统,该系统可用于猪肉、猪肝、鸡肉、鸡肝、牛奶中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喹恶啉、磺胺甲恶唑、磺胺异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链霉素、双氢链霉素、恩诺沙星、氯霉索的定量检测,可同时分析多种样品的多种兽药残留。刘楠等人[14]以常用的氯霉素、克伦特罗、雌二醇和泰乐菌素4种兽药为靶标物,基于间接竞争法的免疫学检测原理,改进了常规悬浮芯片技术在微球上固定抗体的方法,根据待测靶标物灵活自由组合,同时检出上述4种兽药残留靶标物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整个检测过程仅耗时1~2 h。因生物芯片技术通量高、特异性强、灵敏快速等特点,使其在兽药残留的检测领域得到更多运用者的。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