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稿论文
初二作文议论文《汉语的演变》800字(共11页PPT)

利的英文,让他用汉语解释却结结
巴巴!英语四六级的中国人一大把, 可是懂古汉语的人又有几个?这真的
耻辱 很悲哀!可以说是一种
!
汉语对于中国人不仅是一种传递
感情的工具,更是中华的灵
魂,他凝结于黄种人的血液,
深深刻入骨髓!
关键词:设想,一位,中国,一口,
流利,英文,汉语,解释,结结巴巴,英 语,四六级,中国,一大,可是,古汉语, 几个,真的,悲哀,可以,一种,耻辱, 汉语,对于,中国,不仅,一种,传递, 感情,工具,更是,中华,灵魂,凝结, 黄种人,血液,深刻,骨髓。
初二作文议论文《汉语的演变》
造字 可能是
者给予汉字很大的希
望,从他一“出生”就带有浓厚的神
色彩 奇
。从仓颉造字,到甲骨文,
经历 再到秦隶书……
了约7000多年
的发展。汉字构型独特,数量
繁复,记录了世界上最大一支
人群的“母语”。
关键词:可能,造字,给予,汉字,
很大,希望,出生,带有,浓厚,神奇, 色彩,仓颉造,甲骨文,隶书,经 历,7000,多年,发展,汉字,构型,独 特,数量,繁复,记录,世界,最大,一 支,人群,母语。
初二作文议论文《汉语的演变》
替代 别看他不起眼,却起着不可
现代 的作用!通过汉字,可以让
人了解过去,让过去人展望未来,
世界 让
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认
识世界!
在古代,人们很重视汉语的
学习,他们尊崇孔子,奉读四书五经,
可以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情景
心情!
关键词:不起眼,不可,替代,作
用,通过,汉字,可以,现代人,了解, 过去,过去,展望未来,世界,了解,中 国,中国,认识,世界,古代,人们,重 视,汉语,学习,他们,尊崇,孔子,奉 读,四书五经,可以,简练,语言,概括, 情景,心情。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

古代汉语毕业论文古代汉语毕业论文古代汉语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语言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当代社会,对古代汉语的研究不仅仅是学术领域的重要课题,更是对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特点、演变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对古代汉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代汉语的字词使用较为繁琐。
古代汉语在字词的使用上,注重形象生动,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例如,在描述事物的时候,古人常常使用象形字来表示,使得古代文献中的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复杂。
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动词的变化形式多样,语序较为灵活等方面。
这种复杂的语法结构也使得古代汉语在表达方式上更加丰富多样。
另外,古代汉语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修辞手法是古代汉语中的一大特点,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手法。
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能增加语言的表现力,还能使古代文献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古代汉语的演变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古汉语到中古汉语再到现代汉语,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古汉语时期,主要指的是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汉朝时期,这一时期的汉语已经具备了相对完整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系统。
古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使用古文的形式,注重诗歌和韵文的创作,以及对音韵的重视。
中古汉语时期,主要指的是公元3世纪至14世纪的时间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汉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中古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法结构的简化、词汇的丰富以及对韵律的重视。
到了现代汉语时期,汉语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现代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语法结构的简化、词汇的扩大以及对口语的重视。
现代汉语的发展离不开古代汉语的积累和演变,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三、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汉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

汉子相关的研究报告论文引言汉字作为中文文字的基础,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深远而丰富,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语言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汉字相关研究逐渐兴起,涉及诸多领域,包括汉字的演变、结构与构造、教学方法等。
本文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汉字相关的研究成果,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汉字的历史与演变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发展。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甲骨文时代,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篆文等文字的研究,人们逐渐揭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和语义变化。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汉字从最初的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形声文字,融合了意符和声符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文字表达的范围。
汉字书写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字体和书写规范,对于认识和理解汉字具有重要意义。
2. 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汉字的结构与构造是汉字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汉字的结构可以分为字形结构和字义结构两个层面。
2.1 字形结构字形结构主要研究汉字的形状和构造方式。
汉字的字形结构可以分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等,不同的结构方式反映了汉字的演变和书写规律。
在字形结构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汉字词典和字体学研究成果,如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汉字的结构演变以及字形变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字义结构字义结构是指汉字的组词方式和意义关系。
汉字的组词方式可以分为会意、指事、形声、转注等多种类型。
这些字义结构反映了汉字的语义演变和词义变化。
通过对汉字的字义结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有助于提高中文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汉字教学方法研究汉字教学方法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非汉语母语者需要学习和掌握汉字。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汉字成为当下的热点问题。
在汉字教学方法研究中,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和工具。
其中包括游戏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循环教学等。
古代汉语论文

古代汉语论文引言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它包含了汉民族的文化、思想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研究古代汉语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旨在探讨古代汉语的特点、演变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字义丰富: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几千年的演变使得其字义更加丰富精确。
2.音节简单:古代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发音相对容易。
3.文字表达:古代汉语的文字表达方式多样,包括象形文字、会意文字和假借文字等,每个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语法灵活: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灵活,词序和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
古代汉语的演变古代汉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主要的演变过程包括:1.上古汉语:上古汉语是古代汉语的最早形式,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
上古汉语主要使用双音节词和重音式词汇,语法结构相对简单。
2.中古汉语:中古汉语出现在公元3至9世纪之间,是古代汉语的中期形式。
中古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丰富,出现了更多的多音字和多音词。
3.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是指从明朝后期到清末民初的汉语形式。
近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方言词汇和书面词汇。
4.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指20世纪以后的汉语形式,汇集了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的特点。
现代汉语成为了中国的官方语言,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古代汉语的影响古代汉语对中国历代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汉语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成为了传统文化、哲学和艺术的重要表达方式。
1.文学作品:古代汉语的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为中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古人的诗词歌赋、散文和戏剧等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进行表达的,这些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2.历史记载:古代汉语为中国历史的记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历代史书、编年体史书等都使用古代汉语进行编写,这些文献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王力《汉语史稿》心得

深入汉语史——王力《汉语史稿》心得历史是一段记忆,将现在与未来照亮。
了解历史,就是在解读现在,预兆未来。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了解汉语的过去,认识汉语发展的历史,也就能对汉语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语言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不断推动看汉语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王力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五十余年,培养出了大批语言学方面的专门人才,更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开启了一盏明灯。
所著的《汉语史稿》是第一部对汉语做通史性研究的学术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在对汉语史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汉语史专著。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三大部分,分别研究汉语语音、汉语语法发展以及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对汉语整个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并归纳其发展规律。
这部著作充分吸收了我国古代及近代语言学研究的精华,借鉴了国际先进的语言学理论,勾勒出汉语史这一学科的基本面貌,为汉语史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阐明了汉语史的对象、任务、目的。
汉语史稿明确指出汉语史的研究对象就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三大方面。
同时,廓清了汉字研究与汉语研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明确提出,虽然文字是语言的代表,但是文字本身并不是语言,汉字字体演变、字式演变的研究并不属于汉语史的研究范围,在汉语史研究中应当极力避免那种把“字音”当作“语音”、“字义”当作“语义”来研究的错误。
汉语史的研究,应当充分利用文字,又不为文字表象所惑。
二、总结了中国历代研究对汉语史的贡献。
对于《尔雅》《说文解字》《释名》《方言》《康熙字典》等有关汉语著作的评述,使我们对历代汉语研究有了系统的了解。
了解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要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要区分通例和特例,要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三、阐述了汉语史的发展与研究方法。
王力曾经指出,研究汉语语法要“按时代分为若干时期”,进行“文法史的研究”。
汉语史稿文档

汉语史稿概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发展历史悠久。
本文档将以汉语史为主题,从汉字的起源、汉语的演变、汉语的变体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汉字的起源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系统,拥有数千年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记录祭祀和占卜的信息。
金文是商朝末期至西周时期使用的一种文字,主要刻在青铜器上,用于纪念和记录重要事件。
汉字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整理,逐渐形成了现代汉字体系。
2. 汉语的演变汉语经历了演变的过程,从古汉语逐渐发展为中古汉语,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
古汉语是指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汉语,该时期的汉语音韵系统略有不同于现代汉语。
中古汉语是指公元7世纪至公元14世纪的汉语,这一时期的汉语在音韵系统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语从公元14世纪起逐渐形成,并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3. 汉语的变体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分布范围广泛。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社会群体中,汉语存在着一些方言和口音的变体。
方言是指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的语言形式。
汉语的方言包括粤语、闽南语、吴语等,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此外,在中国不同的地区和城市中,人们也会使用不同的口音和词汇,这些口音和词汇也构成了汉语的一种变体。
4. 汉字的重要性和挑战汉字是汉语的特色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每个汉字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汉字不仅用于汉语的书写,也影响了其他语言的文字系统,如日语和韩语。
然而,学习汉字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大量的字形,学习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掌握汉字的书写和意义。
5. 汉语的未来发展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语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并融入到不同的领域中,如商务、文化交流等。
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提供了更多便利。
汉语史稿论文

浅谈外来词的研究及其影响【摘要】:汉语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承传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时演变中,汉语不断的从其他民族的语言借进外来成分,并且使之汉化,构成汉语外来词。
汉语外来词来源广泛,它是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更是不同民族间交流来往的见证。
因此,本文将从外来词的基本构词类型、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了解不同时期汉族与其他民族接触交往的历史,理清外来词对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外来词,构词类型,发展状况,影响外来词又称“外来语”,“外来语词”,“借字”。
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也向着更强深度和更高层次扩,表现在大量的外来词势不可挡地涌入汉语中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外来词不断地与汉语言文化融和,逐渐完善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外来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词汇扩充手段,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而且外来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用。
一、外来词的基本构词类型(一)音译词音译词指按照外语词语的发音,并用本族语言中相应或者相似语音的语素翻译过来的新词语。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音译词是汉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时至今日,音译外来词运用仍然十分广泛,如下表(1):由于音译外来词是用汉字来译写外语词的读音,所以其具有浓郁的外来文化色彩,体现了异域情调,迎合了时代潮流,从而在经济尤其是商业销售领域大显身手,成为招徕顾客的重要手段。
如今生活中音译外来词随处可见,如“波斯登”、“海尔”、“耐克”、“阿迪达斯”、“因特尔”、“麦当劳”、“肯德基”、“诺基亚”等。
(二)意译词意译词是指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的新词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多数外来新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三)仿译词这类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造规则也移植进来,很好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汉字发展论文(5篇)

汉字发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5篇)汉字进展论文范文第1篇近来,关于简化汉字及其产生的年月,消失了一些不同的说法。
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产生于宋代说。
1995年11月8日《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专版刊登了邹晓明、唐信忠二先生《汉字简体字九百年前就消失》一文,认为“早在900年前的北宋时期,简体字已在人们的手书中流行,这是有关学者对最近发觉的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碑刻进行深化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并举出“记、将、荣、盖”等14个共17处简化字作为证明。
1995年12月4日新华社又发了一条电讯稿《宋明清文物上发觉简体字》证明上述消息,1995年12月5日的《光明日报》予以登载。
文中报道说,在江西吉安市兴桥镇钓源村“发觉一北宋书法家米芾手书《昼锦堂记》的清代道光年间碑刻,清楚可辨的159字中,有13个简体字,这又将简体字的消失前推了400多年”。
二、产生于唐代说。
1993年10月24日《光明日报》刊载魏奕雄的文章《唐碑已有简体字》,谓《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文的撰刻时间为“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十一月五日”,“碑文共800多字,尚有270字清楚可辨”。
“在270个可辨识的字中,发觉‘弥、万、将、与、继’5个简体字,与我国大陆现在通用的规范简化字完全相同,其中‘弥’和‘万’消失两次。
”三、产生于晋代说。
1996年1月3日《文汇报》载王春南先生文《中国何时消失简化字》,说“现今通用的某些简化字,岂但北宋的米芾用过,在米芾之前700多年,东晋王羲之就用过”,并举出王羲之在《兰亭序》、《游目帖》及唐怀仁和尚集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等传世墨迹、碑刻中使用简化字22个。
据此,该文认为:汉字简化字消失的上限应在王羲之生活的东晋年间。
上述几种关于简化汉字消失的年月的说法,都是值得商榷的。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应弄清晰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基本概念。
在文字学中,简体字与繁体字是两个相对的概念。
关于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及历经的现实挑战的论文

关于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及历经的现实挑战的论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论文关键词:汉字发展演变现实挑战论文摘要: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
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
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幅接轨,汉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严峻的现实挑战下,倔强的汉字正以自己博大的胸怀,一方面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从而使汉字作为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文字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
一、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迟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体系完整的甲骨文,说明甲骨文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汉字的起源还应上推一个历史时期。
汉字起源的准确时间无从得知,具体过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结绳契画说,有八卦易符,有仓颉造字说,但不论怎么说,汉字都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发明可以堪称是史上一件非常伟大的史实。
汉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这与汉字的构字规则或俗称造字法有关。
关于造字法,也有很多学说。
如“六书”、“三书”、“四体二用”等,现有的学者还把“六书”细分为十种造字法,可谓见仁见智。
不过这些观点都始终没有摆脱“六书”的影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给“六书”下定义的:“……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一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释似乎不是按六书出现次序排列。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你是否曾在纸上看到一个个方正的汉字,心生好奇,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呢?就像小时候对玩具的起源感到好奇一样,汉字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看看它们是如何从无到有,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
“妈,这个字怎么读?”小明好奇地问妈妈。
“这个字是‘笑’,看它的形状,就像两个人嘴角上扬在开心地笑。
”妈妈回答道。
就如这样一次简单的对话,汉字在每个人心中的印象是如此鲜活和具体。
每个字背后都有其故事和意义。
那,汉字的起源又是什么呢?从古人的生活说起吧。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最初用石块、木头等实物来记事,但随着交流的频繁和事物的增多,这样的方式变得不切实际了。
于是,我们的祖先们开始创造出了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式。
那时的文字都是人们口口相传下来的,如同今天你和小伙伴间的故事一样。
举个例子吧,我们常常在街头巷尾看到小摊贩的招牌上写着“烤鱼”二字。
这“烤”字背后,就有着一段历史的演变过程。
在古代,人们用火烤食物时,食物会发出“烤”的声音和冒出烟气,这声音和形象就被人们用来表示“烤”这个动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烤”字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模样。
随着历史的推进,汉字也经历了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阶段。
每一次的变革都伴随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传承。
如今,我们看到的汉字已经变得更为规范和美观了。
那么,汉字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符号,更是我们文化的象征。
当你看到一个“爱”字时,你心里是不是就会想到与家人、朋友的点点滴滴呢汉字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那么息息相关。
瞧,一个汉字不仅代表着语言与沟通,更是文化的纽带与传承。
正是有了这千年演变的历程,汉字才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模样。
每一个字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所以啊,当你下次看到那些熟悉的汉字时,不妨多留心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发展吧!它们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文化的瑰宝!总结起来吧!汉字文化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背后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引言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许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本文将探讨汉语言文学的起源、发展和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汉语言文学的起源汉语作为汉民族的母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古代,汉语言文学主要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存在,例如《诗经》和《楚辞》是对古代汉语的宝贵记录。
汉字的出现使汉语表达能力大大增强,也奠定了汉语言文学的基础。
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推动了汉语言文学的繁荣。
宋代的文言文成为了当时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众多经典著作如《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以文言文写成的。
近现代,随着现代汉字的简化和口语化,白话文的兴起使汉语言文学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现代作家如鲁迅和老舍等更是以白话文加入现实主义思潮,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象。
当代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无可忽视。
首先,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其次,汉语言文学是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汉语语言文学的推广,可以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与传播。
此外,汉语言文学也是人们审美意识的表达工具,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创作和阅读,人们可以享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
结论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国际传播,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汉语言文学将继续与时俱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 白. (2010).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其传统的基本教育价值. 中国教育学刊, 14(8), 4-9. 2. 杨, 洪哲. (2015). 传统儒家文化核心要义中的价值观内涵. 政教论坛, (4), 160-162. 3. 不可错过的中国古代文学名著. 北京: 中国国际传媒集团, 2019.。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目录一、汉字文化的起源 (1)(一)汉字起源的时间考证 (1)(二)汉字起源的影响因素 (2)(三)汉字起源的学说探讨 (3)二、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程 (4)(一)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划分 (4)(二)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字体演变 (5)三、汉字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7)(一)汉字的特点 (7)一、汉字文化的起源 (7)(一)汉字起源的时间考证 (7)(二)汉字起源的影响因素 (8)(三)汉字起源的学说探讨 (9)二、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程 (10)(一)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划分 (10)(二)汉字发展中的重要字体演变 (11)(二)汉字在表音方面的缺点 (12)(三)汉字文化的影响 (13)一、汉字文化的起源(一)汉字起源的时间考证1. 近代西方学者对汉字起源的观点近代以来,随着中国陷入低谷与西方的崛起,西方学者在“西方文明中心主义”思想的驱动下,将中华文明视为西方的次生文明,否定夏商存在,质疑汉字非原创。
然而,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文字起源于 8000 年前,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文字都要早得多。
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原创性,汉字并非源于西方。
2. 中国文字的考古证据从贾湖刻符到甲骨文,众多考古遗址出土的刻符为汉字起源提供了可靠证据。
贾湖刻符距今7500 年—9000 年,与甲骨文有相似之处,为商代甲骨文的历史源头探索提供了依据。
双墩遗址中出土的 630 多个符号,不少符号反复出现,具有记事、表意功能。
庄桥坟遗址中出现的刻符,学者判断认为已经“连词成句”。
此外,还有半坡刻符、青墩刻符、骨刻文、陶寺刻符等众多上古刻符。
关于汉字的起源,目前普遍认为起源于图画。
原始人用图画来记事、表示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例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过了才会叫它为“象”,逐渐地大家约定俗成,类似“象”这样的图画久而用之,成为了原始的文字。
汉字起源还有其他说法,如结绳记事、八卦说、仓颉造字说等。
汉语言论文范文

汉语言论文范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汉语言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首先,本文介绍了汉语言的历史和演变,包括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汉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特点。
接着,本文分析了汉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包括汉语言在国际交流、商务、文化传播和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性。
最后,本文提出了对汉语言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建议,包括加强汉语教育、推广汉语文化和促进汉语言国际化等方面。
正文一、汉语言的历史和演变汉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汉字是汉语言的文字表现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的阶段,形成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态。
汉语言的语音特点主要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方面。
汉语言的声母有21个,韵母有36个,声调有四个。
汉语言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和语法成分等方面。
汉语言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义、词形和词汇量等方面。
汉语言的词义丰富,词形变化多样,词汇量庞大。
二、汉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汉语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国际交流、商务、文化传播和教育等方面。
1. 汉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与中国进行交流。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广汉语言和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
2. 汉语言在商务中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
汉语言在商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贸易、投资、合作等方面。
掌握汉语言可以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商业文化,促进商务合作和发展。
3. 汉语言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汉语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与中国人民进行交流。
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广汉语言和文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汉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论文

1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体现了祖先的心血与智慧。
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早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猿人时代,人类已经有了简单的语言,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文字,则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产生。
汉字的起源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人们把汉字的起源,看作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并且曾经有过多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但是甲骨文并非最原始的文字,那么,最原始的文字是什么?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据考古资料显示,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了刻画符号和原始图画,汉字可能是起源于这些刻画符号或原始图画,而甲骨文正是从这些原始刻画符号发展而来的。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中间相距几千余年,而这一时期应该是汉字的形成期。
2现实需要汉字的形成需要有人去进行整理、归纳,使之规范化、符号化,不知有多少先贤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而见诸史册的仓颉,就是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圣人”。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相传为黄帝的史官。
《说文解字》叙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
考古发现,仰韶时期部落组成都是小于300人的小部落,部落多以50-60人为一个生产单元,或者说是独立群体,人们之间口口相传,就可以解决信息的相互传递和交流。
后来,随着炎黄联盟,社会组织结构发生新的改变,每个部落的人数与日俱增,这个时候,部落里的信息相互传递就发生了新的改变,比如结绳记事、岩画记事、垒石记事等等,再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这些信息传递和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就产生了新的记事方式。
3仓颉造字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于是黄帝命令仓颉创造出一种文字来,自此之后他独居深沟,观奎星圆曲之势,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汉语言文学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的论文一、前言汉语言文学的论文在国内外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中都是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汉语言文学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学者对汉语言的起源、演变以及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以汉语言文学为主题,深入探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
二、汉语言的起源与演变汉语言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汉字应该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它是将殷商时期的卜辞、祭文等内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记录形式。
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汉字、简化字和繁体字。
汉语言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汉语,这是指殷商时期的语言。
然后演变为汉代的汉语、唐代的唐代汉语、宋代的宋代汉语和现代汉语。
每个阶段的汉语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现代汉语中的普通话是统一国内语音和文字的标准,是中国人民用来交流的共同语言。
而在古代,各地方言极为丰富,因此哪怕是在中国各省之间,语音和方言都有所不同。
三、汉语言文学的历史汉语言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的最早阶段。
在古代,汉语言文学表现形式主要为诗歌和散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是殷商时期的诗歌文化载体,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代时期,诗歌的创作经历了较为繁荣的时期,如李白、杜甫等唐代大诗人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作品。
散文作品的创作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有大量杂文出现。
唐代是古代中国散文的繁荣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散文家,如韩愈、欧阳修、苏轼等。
此后,散文在宋元明清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创新,如清代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著名小说,就是优秀的散文作品。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历程也非常丰富。
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现代汉语言文学的转折点,这时期中国文学开始走向现代化。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郁达夫、胡适等,他们的文学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中国古代汉字论文

中国汉字论文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
纵观汉字的发展,总趋势是从繁到简,从图画性到符号性。
但不论怎么发展变化,汉字的内在精神并没有变,始终被一脉相承地继承与发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大幅接轨,汉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严峻的现实挑战下,倔强的汉字正以自己博大的胸怀,一方面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质,一方面又勇于吸纳其他文字的长处,从而使汉字作为古老而又焕发新意的文字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大地上。
一、汉字的古今发展演变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最迟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体系完整的甲骨文,说明甲骨文只是汉字的流而不是源,汉字的起源还应上推一个历史时期。
汉字起源的准确时间无从得知,具体过程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结绳契画说,有八卦易符,有仓颉造字说,但不论怎么说,汉字都是中华民族自己创造的,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发明可以堪称是史上一件非常伟大的史实。
汉字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这与汉字的构字规则或俗称造字法有关。
关于造字法,也有很多学说。
如“六书”、“三书”、“四体二用”等,现有的学者还把“六书”细分为十种造字法,可谓见仁见智。
不过这些观点都始终没有摆脱“六书”的影子,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给“六书”下定义的:“……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拙,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一声托事,令长是也……”许慎的解释似乎不是按六书出现次序排列。
最早出现的应是象形字,不但汉字如此,其他民族的古文字如苏美尔的稧形文字,埃及的纸草文字,最初也都是象形字。
这是人类先民对自然界的共同反应。
但能够画成象的文字毕竟有限,后来就出现了指示和会意。
汉语言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毕业论文范文在当今社会,汉语言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语言,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汉语言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对汉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实际语言运用的观察,我对汉语言的发展、特点和未来走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汉语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其独特的象形文字系统和丰富的内涵使得汉语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语言之一。
在论文中,我详细地介绍了汉语言的历史渊源,阐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对相关资料的整理,我对汉语言的历史底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着重分析了汉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汉语言以其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系统而闻名于世,其表意性和音韵美使得汉语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在论文中,我对汉语言的语音特点、词汇特色以及语法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力求准确地展现汉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同时,我还通过举例说明了汉语言的表意性和音韵美,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最后,我对汉语言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汉语言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汉语言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论文中,我对汉语言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了汉语国际化的趋势和汉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提出了对于汉语言教学和研究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汉语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通过对汉语言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对汉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我不仅对汉语言的历史、特点和未来走向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
我相信,随着对汉语言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我会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愿汉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汉语言论文范文

汉语言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汉语言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汉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然后分析了汉语言的特点,最后探讨了汉语言对世界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以及它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言,发展历程,特点,影响。
一、引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之一,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汉语言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汉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汉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汉语言是中国的主要语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语言不断地发展壮大,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汉语。
汉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成为中国人民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三、汉语言的特点。
汉语言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在语音方面,汉语言有着丰富的音节和声调,这是汉语言与其他语言最大的不同之处。
其次,在词汇方面,汉语言有着丰富的词汇资源,其中包括许多古老的词汇和成语,这些词汇和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能力,而且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最后,在语法方面,汉语言有着简洁、灵活的语法结构,这使得汉语言成为一种适应性强、表达能力强的语言。
四、汉语言对世界的影响。
汉语言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语言之一,对世界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汉语言的发展壮大为中国的文化输出提供了重要的语言基础,使得中国的文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交流。
其次,汉语言的影响力使得学习汉语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热门选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这不仅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而且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
最后,汉语言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使得汉语言成为世界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语言之一。
汉语史论文

汉语史论文论旧词新、旧义之关联性摘要:“旧词新义”作为一种创新的、简洁的词义发展手段,虽然没有增加汉语的词汇总量,但却使词汇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当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与新词新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
它们以多样化的、新颖的手段共同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发展,使汉语的表达更加生动活泼。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中的旧词新义现象出发,分析新义生成的方式,得出旧词的新旧义之间具有某些必然的联系。
关键词:旧词新义比喻谐音意义关联性语言是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赖于语言的表达。
语言的发展创新直接体现社会生活的变迁,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手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反映色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如今网络成了语言传播最快捷、最有效的手段,网络流行语的构成和表达方式就能代表这一个时期语言发展的总体概况。
网络新词新语流传甚广,与此同时,被赋予新义的旧词也重新焕发生机,倍受网民的喜爱。
新义生成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主要的是比喻和谐音,下面分别从这两种修辞手法出发,通过网络流行词中的例子来证明新旧义之间存在着联系。
一、比喻所谓比喻,就是根据事物的性状或人物行为之间的相似性,由新产生的事物联想到旧有的词,从而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使旧有的词语产生新义,使得新出现的事物或现象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理解。
其中与网络使用有关的旧词新义现象占绝大多数比例。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关于网络使用的专业用语层出不穷。
如“大侠”,旧义指的是武功高强而又行侠仗义之人,是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而新义指的平)特别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新义的技术高超对应于旧义的武功高强,而且新旧义指代的人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在某一方面受人尊敬、威望较高。
而与此相对应的“小师妹”,指的就是有经验的女性网民。
现今在贴吧、论坛发帖已成为众网民的时尚爱好,仅与发帖有关的词就有很多个,动词性的如“打铁”,指的就是在网上写帖子,一般指有点儿重量的帖子,新义的帖对应旧义的铁,两者相似之处就在于都是有分量的;再如“灌水”: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
汉语史论文

被动式的发展与演变摘要: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的句子,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受事者的句子。
被动句根据有无形式标志,可分为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即被动式两种。
该文即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辨别,并阐述汉语中被动式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古汉语,意念被动句,被动式,发展演变汉语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句式,根据主语与谓语之间的施受关系可分为主动句和被动句两类。
主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的句子;被动句是指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的句子。
简言之,被动句就是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句子。
古汉语由于历史悠久,它的被动句式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且拥有丰富多变的句式,这必然会产生被动句与主动句难以区别的问题。
本文从意念上的被动句和被动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意念上的被动句意念上的被动句是指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句子中的意思上去理解,没有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也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
这与主动句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例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从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看,“金石”、“兵、地”、“蔓草”是不能发出动作行为的事物,所以只能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即“金石”是被“镂”的,“兵”是被“挫”的,“地”是被“削”的,“蔓草”是被“除”的。
又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韩非子・五蠹》)。
人固不易知,知人亦不易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兔”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得”的宾语,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得”的主语,但表示被“得”,仍是受事者。
“人”在前一分句中是动词“知”的主语,但表示被“知”,是受事者,在后一分句中则是动词“知”的宾语,仍是受事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外来词的研究及其影响【摘要】:汉语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承传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在漫长的历时演变中,汉语不断的从其他民族的语言借进外来成分,并且使之汉化,构成汉语外来词。
汉语外来词来源广泛,它是汉语词汇不可或缺的部分,是语言文化接触的必然产物,更是不同民族间交流来往的见证。
因此,本文将从外来词的基本构词类型、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了解不同时期汉族与其他民族接触交往的历史,理清外来词对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外来词,构词类型,发展状况,影响外来词又称“外来语”,“外来语词”,“借字”。
传统观点认为它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语。
随着中国与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语言与文化的接触也向着更强深度和更高层次扩,表现在大量的外来词势不可挡地涌入汉语中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外来词不断地与汉语言文化融和,逐渐完善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
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外来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和词汇扩充手段,是语言间相互接触的结果。
而且外来词作为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用。
一、外来词的基本构词类型(一)音译词音译词指按照外语词语的发音,并用本族语言中相应或者相似语音的语素翻译过来的新词语。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音译词是汉语外来词的主要形式,时至今日,音译外来词运用仍然十分广泛,如下表(1):由于音译外来词是用汉字来译写外语词的读音,所以其具有浓郁的外来文化色彩,体现了异域情调,迎合了时代潮流,从而在经济尤其是商业销售领域大显身手,成为招徕顾客的重要手段。
如今生活中音译外来词随处可见,如“波斯登”、“海尔”、“耐克”、“阿迪达斯”、“因特尔”、“麦当劳”、“肯德基”、“诺基亚”等。
(二)意译词意译词是指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的新词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多数外来新词语所表示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汉语中都能找到相对(三)仿译词这类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造规则也移植进来,很好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文化的相互渗透,尤其是科技经济的发展,许多新词新语能在汉语中找到对等物或基本对应的词语,如下(3):(四)音译兼意译词这类外来词一半是音译,一半是意译,音译兼意译词既传递出外语原词的韵味,又体现了汉语直译的特点,是一种集音译、意译于一身的外来词。
音译兼意译词以其“形神兼备”的特点引得人们的青睐,流传时间也更加久远,更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也扩展了词汇系统。
如下表(4)(五)字母词字母词是指直接用外文的字母或字母加汉字组合的新词语。
字母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西方传教士把现代数学传入中国,X、Y、A、B活跃于中国人的视线,而最早的字母词应该是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如:a粒子、β射线等,字母词大量进入汉语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科学飞跃,人们知识增长,字母词渗透于生活各方面,如下表(5):以上五种基本外来词构词类型,都曾一度是外来词来源的主流,它们不仅展示了汉语外来词不同的来源,而且见证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历史文化的交流,也扩展和完善了汉语词汇系统,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
二、外来词的发展状况在漫长的历时发展过程中,共发生了三次外来词输入汉语词汇系统的高潮,细分如下:1、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和印度佛教的传入,是外来词大量传入的第一次高潮时期。
具体发展情况如下:(a)先秦两汉时期:中国的丝绸之路把东方西方各民族连接起来。
因为是买卖,交换土产、珍奇物品的目的,所以这一时期的外来词主要是动物、植物和食品名称,如:骆驼、狮子(s e r ,波斯语)、葡萄(b a d a g a ,大宛语)、鲜卑(s e r b i ,匈奴语)等。
它们是采用音译的方式从中亚诸语言,如波斯语、阿拉伯语、大秦语等借过来的。
(b)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进入中原,佛教的传播必须与佛经的翻译同步。
汉语从梵语中吸收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文化的词语,如:Buddh 佛、Amita bha 阿弥陀佛、Bodhisattva 菩萨、Arhat 罗汉、Nirvana 涅槃、Sarira舍利、Samana 沙门、Yama-ra ja 阎罗、Thu ba/Thu pa 塔、Bodhi 菩提、Kalpa 劫等。
(c) 汉唐时期:佛教的佛经之翻译在唐代是鼎盛,特别是玄奘高僧首次提出了关于音译的“五不翻”原则,在佛经翻译上进行了一次大变革。
同时汉民族和国内各少数民族交往日益频繁,这些民族的词语借自突厥、蒙古、藏、满、维吾尔比较多,慢慢进入与渗透汉语,。
如:琵琶、墟拍(突厥语),戈壁、胡同、蘑菇、搭链(蒙古语),哈达、达赖、喇嘛(藏语),福晋、埋汰、觉罗(满语),肉孜节、雅克西、哈密瓜、(维吾尔语)等。
2、明清至五四前后时期:西方文化入侵,是外来词大量传入的第二个高潮时期。
a) 明清两代: 17-18 世纪,在东印度通往中国的海上航路打开后,一些商人和耶稣会传教士意大利的利玛窦,法国的金厄阁、杜哈德,德国的汤若望等纷纷来华传播教义、交流文化,把宗教、文化、科技各个领域的著作翻译成汉语传进中国。
来自拉丁语的有:logica 络日伽、musica 幕西加、physica 斐西加、arithmetica 亚利默第加、politica 薄利第加.等。
b) 鸦片战争以后,闭关锁国的迷梦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击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西学东渐”,林则徐、严复、魏源等一批进步人士的翻译作品中出现大量外来词。
鸦片战争以后汉语所吸收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和日语,来自英语的有雷达(radar )、扑克(poker)、吨(ton )、瓦特(watt )等。
来自日语的有协会、国旗、共和、国会、议院、政党、主义、常备、进步、权限、解放、经验、干部、社会、侵略等。
(C)清末民初:西方列强用武力迫使中国打开国门,同时也打开了西方与中国文化交流的通道。
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观念展现在国人面前。
反映新鲜事物的词汇可分为几大类:(1)直接生动地反映现代性物质文明成果的词,如“蒸气机”、“火车”、“军舰(铁甲)”、“电话”、“手表”、“雪茄”、“咖啡”、“盘尼西林”等;(2)直接具体地反映现代性制度设施的词,如“议院”、“邮政局”、“交易所”、“证券”、“银行”、“公司”、“公心价值观念的词,如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涌现了很多“科学”、“民主”、“自由”、“人权”、“进步”、“进化”、“民族”、“社会”、“文明”之类的词;(4)广泛反映现代性学科知识和成就的学术术语,如“代数”、“化学”、“物理学”、“天文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改革开放以后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普遍,成为外来词大量传入的第三个高潮时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之间的语言传播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增长。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外来词更是比比皆是,为大家广泛接受耳熟能详的词包括:“的士、大巴、拷贝、克隆、酷、吧、碟、按揭、脱口秀”等等。
很多起源于英文词的词广泛流行,并渐渐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中的新宠。
例如直接使用英文缩写词WTO,GATT,GDP,PC,iphone,i-pad,MTV,KTV,CD,VCD,DVD 等;英文字母与汉字结合的词,例如E 时代、e 族、e 社区、IT 产业、IT 人士、C唱片、IP 电话、IP 地址、IP 卡等。
这些词不仅出现在民间的口语和书面语中,也在媒体、教科书、政府公文中大量存在。
这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记录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交流的外来词,充实和发展了汉语词汇系统,也不断地促使社会向前进步,是外来词作为汉语词汇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依据。
三、外来词对汉文化的影响外来词对汉文化的影响可分为两方面:积极的影响与消极的影响。
(一)积极的影响外来词的吸入丰富了汉民族的语言与文化,影响和增强了汉语言词汇的构成能力,丰富了汉语词汇系统扩充汉语的表达能力,例如:一批以“族”为后缀的词,在现代汉语中产生,如城市啃老族、单身族、丁克族、等等。
类似的作为前后缀的还有“吧、秀、网”等,这些外来词的构词法不仅增加了汉语的构词能力,而且开辟了构词的新路。
它们构成的词语也成为汉语词汇的“新一族”,丰富了人们日常用语与交际的表达能力。
另外,外来词的运用,也有助于减少某些事情冗长的表达的情况,例如:使用“中巴”代替“中性公共汽车”,可使表达更加简洁清晰。
除此之外,外来词还充当文明的载体,使用外来词为中外语言、文化、科学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像“基因(gene)”、“克隆(clone)”、“卡路里(calorie)”等,使用虽然不如汉语频繁,但是它们的存在对汉语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消极影响外来词从世界各语种汇入现代汉语的滔滔洪流中,使现代汉语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冲击。
在现代汉语中,词汇多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双音节词,语素间因意义关联而形成的凝聚性。
汉字和音节基本上是相对应的。
外来词被音译成为三音节或多音节词,由多音节构成一个语素,而各字之间失去关联、凝聚性,无法“望文生义”——从词面无法推知词含义。
外来因素很明显,称之为“分离性结构”。
如蒙太奇(法语montage)、迪斯科(disco)、马赛克(mosaic)等音译外来词的大量出现,使“复合式构词法”受到强烈的冲击,汉语词汇状况发生了变化。
此外,用汉字音译外来词,人为地增加了多音字和多义词的数量,如“咖”字在“咖啡”中规定读“ka”而在“咖喱”这个词中规定读“ga”,这样无疑增加了人们的记忆负担。
不管是外来词的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我们都必须加以重视,对外来词加以规范使用,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中外文化交流,人际沟通和科学合作。
结语外来词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的产物;它古已有之,并且来源广泛;它完善了汉语的词汇系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推动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发展;它有利于文化交流,对一个民族及其语言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而外来词的大量存在和使用,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也需要我们在在遵循语言自净规律下,从有利于交际中使用角度出发,研究外来词,探讨外来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研究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进而对外来词的使用进行规范,使之有利于交际,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1.、《汉语外来语词典》作者: 岑麒祥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年: 1990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6年7月出版了修订本(修订第3版) 3.《汉语史稿》作者:王力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2004年3月第2版4.《当代汉语的社会语言学观照》作者:万红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7年4月第一版5.《汉语流俗词源研究》作者:张绍麒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出版年:2000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