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及防止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问题的防止
1引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工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大,而不锈钢因其自身具有的耐腐蚀性、力学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的生产加工中。
然而其在焊接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焊缝晶间腐蚀的现象,影响了不锈钢的内部结构,从而对其性能也产生了影响。
因此,本文对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问题的防止探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2晶间腐蚀的概念晶间腐蚀是一种发生在金属材料晶粒之间的腐蚀形式。
奥氏体不锈钢一旦产生了晶间腐蚀,在应力的作用情况下,这种腐蚀会逐渐向内部扩展,从而破坏奥氏体不锈钢的内部结构,影响其使用性能。
晶间腐蚀一般情况下在热影响区以及焊缝或者是熔合线上产生,而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叫刃状腐蚀[1]。
3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分析对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过程分析如下:在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处于室温下的状态时,其C元素在奥氏体内的溶解度很小,大约有0.02%~0.03%,并一般情况下的奥氏体不锈钢内含有的C含量不会超出0.02%~0.03%的范围,因此,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淬火处理能够保证材料的力学性能稳定。
但是在淬火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材料长时间处于450~850℃的温度下,其C元素的扩散速度会加快,和Cr元素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碳化铬Gr23C6。
这种情况下使得奥氏体内晶界Cr元素含量越来越少,而当其含量小于12%时,就丧失了部分抗腐蚀能力,从而产生了晶间腐蚀现象。
总之,晶间腐蚀的产生就是由于Cr元素的缺失引起的。
4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产生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4.1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在影响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的众多因素中,加热的温度和解热的时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一般情况下,对于奥氏体来说,其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大概在450~ 850℃之间。
这主要是在温度低于450℃的时候,不会产生Gr23C6;而当温度高于850℃时,会使得Cr元素的扩散速度加快,不会出现“贫铬区”。
而在对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焊缝的两侧区域是处于450~850℃温度之间的,容易引发晶间腐蚀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缺陷及防止措施不锈钢是指主加元素Cr高于12%,能使钢处于钝化状态、又具有不锈钢特性的钢。
不锈钢根据其显微组织分为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奥氏体型、奥氏体+铁素体型和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通常在常温下的组织为纯奥氏体,也有一些为奥氏体+少量铁素体,这种少量铁素体有助于防止热裂纹。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1、容易出现热裂纹。
防止措施:(1)尽量使焊缝金属呈双相组织,铁素体的含量控制在3-5%以下。
因为铁素体能大量溶解有害的S、P杂质。
(2)尽量选用碱性药皮的优质焊条,以限制焊缝金属中S、P、C等的含量。
2、晶间腐蚀根据贫铬理论,焊缝和热影响区在加热到450-850℃敏化温度区时在晶界上析出碳化铬,造成贫铬的晶界,不足以抵抗腐蚀的程度。
防止措施:(1)采用低碳或超低碳的焊材,如A002等;采用含钛、铌等稳定化元素的焊条,如A137、A132等。
(2)由焊丝或焊条向焊缝熔入一定量的铁素体形成元素,使焊缝金属成为奥氏体+铁素体的双相组织,(铁素体一般控制在4-12%)。
(3)减少焊接熔池过热,选用较小的焊接电流和较快的焊接速度,加快冷却速度。
(4)对耐晶间腐蚀性能要求很高的焊件进行焊后稳定化退火处理3、应力腐蚀开裂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在特定腐蚀环境下受拉伸应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延迟开裂现象。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开裂是焊接接头比较严重的失效形式,表现为无塑性变形的脆性破坏。
应力腐蚀开裂防止措施:(1)合理制定成形加工和组装工艺,尽可能减小冷作变形度,避免强制组装,防止组装过程中造成各种伤痕(各种组装伤痕及电弧灼痕都会成为SCC的裂源,易造成腐蚀坑)。
(2)合理选择焊材:焊缝与母材应有良好的匹配,不产生任何不良组织,如晶粒粗化及硬脆马氏体等;(3)采取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焊缝成形良好,不产生任何应力集中或点蚀的缺陷,如咬边等;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水平;(4)消除应力处理:焊后热处理,如焊后完全退火或退火;在难以实施热处理时采用焊后锤击或喷丸等。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要写一篇关于“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原因”的文章,首先我们得先了解一下奥氏体不锈钢这位“大明星”。
不锈钢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从厨具到建筑,真是个“百搭”。
而奥氏体不锈钢以其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韧性受到大家的喜爱,但它却有一个不太好听的毛病——晶间腐蚀。
好比是你在聚会上大肆欢笑,结果发现衣服上沾了点酱油,尴尬得不要不要的。
1. 什么是晶间腐蚀?1.1 定义与特征简单来说,晶间腐蚀就是金属材料内部某些区域发生的腐蚀,想象一下你家里的墙壁,表面看起来完好,但其实里面早已“开了小花”。
这种腐蚀主要出现在材料的晶界,也就是金属的“分界线”,在这里,材料的结构变得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侵袭。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出现小孔或者裂缝,简直是“内忧外患”啊!1.2 原因探讨那么,晶间腐蚀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首先,要说的是奥氏体不锈钢里含有镍和铬等合金元素,这些元素虽然能增强耐腐蚀性,但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形成一些“小圈子”。
就好比你们几个朋友总在一起,久而久之,关系就变得微妙,开始互相“拆台”。
在高温环境下,碳会与铬结合,导致铬的分布不均,给腐蚀留下了“缝隙”。
2. 环境因素的影响2.1 氧化与化学介质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外部环境的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最怕的就是那些含氯的东西,比如海水、盐水,甚至是厨房里的清洁剂,这些化学介质可不是什么善类!它们就像“海盗”,一旦侵入,就开始大肆掠夺,损害金属的结构。
遇到这种情况,金属的“防线”立刻被攻破,腐蚀就开始“得寸进尺”。
2.2 温度与湿度而且,温度和湿度也是关键因素。
高温潮湿的环境就像是给了腐蚀一个“开挂”的机会。
想象一下,一个人在炎热的夏天里,浑身湿透,那种不适感真是“烦不胜烦”。
同理,金属在这种环境下也会变得更加脆弱,腐蚀的速度比平时快多了。
3. 如何防止晶间腐蚀?3.1 合理选材说到这,大家肯定想知道,怎么才能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呢?首先,选材很重要,尽量选择高品质的奥氏体不锈钢,合金成分要稳定,避免那些“易变心”的材料。
不锈钢晶间腐蚀控制措施
不锈钢晶间腐蚀控制措施1 问题的提出技术统一规定中通常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 焊后应做固溶或稳定化处理”, 提出这样的要求, 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但即使设计人员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提出这一条, 要求制造厂进行不锈钢制容器(比如换热器) 的焊后热处理, 由于实际热处理工艺参数难以控制和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通常难以达到设计人员提出的理想要求, 实际上在役的不锈钢设备绝大部分是在焊后态使用。
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最常见的腐蚀形式, 那么产生晶间腐蚀的机理是什么? 在什么介质环境下会引起晶间腐蚀?防止和控制晶间腐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用于可能引起晶间腐蚀的环境焊后是否都要热处理?本文查阅有关的标准、规范,专著,结合生产实际谈谈个人看法。
2 晶间腐蚀的产生机理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 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晶粒边界或它的临近区域发展, 而晶粒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这种腐蚀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削弱。
严重的晶间腐蚀,可使金属失去强度和延展性,在正常载荷下碎裂。
现代晶间腐蚀理论, 主要有贫铬理论和晶界杂质选择溶解理论。
2. 1 贫铬理论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 在氧化性或弱氧化性介质中之所以产生晶间腐蚀, 多半是由于加工或使用时受热不当引起的。
所谓受热不当是指钢受热或缓慢冷却通过450~850 ℃温度区, 钢就会对晶间腐蚀产生敏感性。
所以这个温度是奥氏体不锈钢使用的危险温度。
不锈钢材料在出厂时已经固溶处理,所谓固溶处理就是把钢加热至1050~1150 ℃后进行淬火, 目的是获得均相固溶体。
奥氏体钢中含有少量碳, 碳在奥氏体中的固溶度是随温度下降而减小的。
如0Cr18Ni9Ti , 在1100 ℃时, 碳的固溶度约为0. 2 % , 在500~700 ℃时, 约为0.02 %。
所以经固溶处理的钢,碳是过饱和的。
当钢无论是加热或冷却通过450~850 ℃时,碳便可形成( Fe 、Cr) 23C6 从奥氏体中析出而分布在晶界上。
预防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措施
预防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措施预防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措施1. 了解晶间腐蚀的原因晶间腐蚀是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常见的腐蚀形式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晶界处的铬被耗尽,导致晶界区域的电位降低,进而引发腐蚀。
了解晶间腐蚀的原因,对于采取正确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2. 合理设计合金成分调整不锈钢材料的合金成分,是预防晶间腐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控制含碳量、添加稳定元素如钼、铌等,可以有效提高晶界处的耐腐蚀性能,减少晶间腐蚀的风险。
3. 控制材料的冷处理过程材料的冷处理过程对于晶间腐蚀的抑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控制冷处理温度、时间以及冷却速率,可以减少或避免晶间腐蚀的发生。
此外,采用稳定化处理,如固溶态稳定化处理和时效稳定化处理,也能有效提高晶间腐蚀的抗性。
4. 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在使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进行焊接时,选择适合的焊接方法和焊接材料对于预防晶间腐蚀至关重要。
采用低碳含量的焊材、合理的焊接工艺以及合适的预热和后热处理措施,能够减少晶间腐蚀的风险。
5. 加强材料的表面保护为了进一步增强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抗晶间腐蚀能力,可以通过加强表面保护措施来实现。
例如,采用适当的氧化膜处理、增加材料的表面硬度、提高表面平整度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晶间腐蚀的风险。
6. 加强使用维护管理除了上述措施外,加强使用维护管理也是预防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重要环节。
定期检查材料的表面情况、应用环境的腐蚀性、保持材料的清洁和干燥等,都可以帮助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晶间腐蚀的发生。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降低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风险,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综合性能。
预防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晶间腐蚀的措施(续)7.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介质接触有害物质和腐蚀性介质是导致晶间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避免不锈钢材料与有害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介质接触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存放和使用环境,以及采取密封和屏障保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晶间腐蚀的风险。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
设备运维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黄慧(柳州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6)摘要: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由于出现晶间腐蚀情况,会使整个结构出现早期失效情况,不仅会对钢材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还会导致出现生产事故,增加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提升人力物力成本。
所以需要深入探索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的产生原因,并且按照不同原因提出针对性地预防处理措施,全面发挥出奥氏体不锈钢的性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在现代石油行业,制药行业以及化工行业等均已广泛应用不锈钢制品,该类物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企业在使用不锈钢时没有正确认识该种材料,因此时常发生生产事故问题[1]。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所产生的晶间腐蚀会对该压力容器的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探讨分析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希望能够找寻到降低晶间腐蚀破坏影响的措施,从前期设计以及认知等方面入手,希望能够预防和处理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问题,并且为相关人员起到参考性价值。
1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析一般情况下,不锈钢是指暴露在空气中能够抵抗腐蚀的钢材料,按照钢材组织结构可以分为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以及马氏体不锈钢;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将不锈钢分为铬镍不锈钢和铬不锈钢。
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奥氏体不锈钢。
纯铁在常温条件下的存在形式为α-Fe,该存在形式晶格为体心立方结构,单位晶胞原子数为2,致密度为0.68。
纯铁在高温环境下晶体结构为γ-Fe,晶格为面心立方结构,单位晶胞原子数为4,致密度为0.74。
晶格以此为单位进行扩展,邻近晶格共用同一个原子,这样能够扩大为立体结构。
若材料由单晶格扩展形成,就属单晶,比如电子行业所使用的单晶硅[2]。
若材料是由多种晶格所共同发展,则属于多晶体,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是两个独立晶格所相交的位置。
不锈钢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详解
不锈钢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详解一、不锈钢引起点蚀的因素及防止措施不锈钢极好的耐腐蚀性能是由于在钢的表面形成看不见的氧化膜,使其成为是钝态的。
该钝化膜的形成是由于钢暴露在大气中时与氧反应,或者是由于与其他含氧的环境接触的结果。
如果钝化膜被破坏,不锈钢就将继续腐蚀下去。
在很多情况下,钝化膜仅仅在金属表面和局部地方被破坏,腐蚀的作用在于形成细小的孔或凹坑,在材料表面产生无规律分布的小坑状腐蚀。
出现点蚀很可能是存在与去极剂化合的氯化物离子,不锈钢等钝态金属的点蚀常起因于某些侵蚀性阴离子对钝化膜的局部破坏,保护有高耐腐蚀性能的钝态通常需要氧化环境,但正好这也是出现点蚀的条件。
产生点蚀的介质是在C1-、Br-、I-、ClO4-溶液中存在Fe3+、Cu2+、Hg2+等重金属离子或者含有H2O2、O2等的Na+、Ca2+碱和碱土金属离子的氯化物溶液。
点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例如在浓度为4%-10%氯化钠的溶液中,在90℃时达到点蚀造成的重量损失最大;对于更稀的溶液,最大值出现在较高的温度。
防止点蚀的方法:(1)避免卤素离子集中。
(2)保证氧或氧化性溶液的均匀性,搅拌溶液和避免有液体不流动的小块区域。
(3)或者提高氧的浓度,或者去除氧。
(4)增加pH值。
与中性或酸性氯化物相比,明显碱性的氯化物溶液造成的点蚀较少,或者完全没有(氢氧离子起防腐蚀剂的作用)。
(5)在尽可能低的温度下工作。
(6)在腐蚀性介质中加入钝化剂。
低浓度的硝酸盐或铬酸盐在很多介质中是有效的(抑制离子优先吸咐在金属表面上,因此防止了氯化物离子吸咐而造成腐蚀)。
(7)采用阴极防腐。
有证据表明,用与低碳钢、铝或锌电隅合阴极保护的不锈钢在海水中不会造成点蚀。
含钼2%-4%的奥氏体型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点蚀性能。
使用含钼奥氏体型不锈钢可显著减少点蚀或一般腐蚀,腐蚀介质例如氢化钠溶液、海水、亚硫酸、硫酸、磷酸和甲酸。
二、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及预防措施含碳量超过0.03%的不稳定的奥氏体型不锈钢(不含钛或铌的牌号),如果热处理不当则在某些环境中易产生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
一、奥氏体不锈钢的特性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在普通热处理状态下含有奥氏体组织(约为50-70)的不锈钢。
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等领域。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1. 焊接方法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常用的方法有氩弧焊、氩弧钨焊、电渣焊等。
这些焊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不锈钢焊接在一起,保持其耐腐蚀性能。
2. 焊接温度和温度控制在焊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的温度范围在700°C至850°C之间。
在这一温度范围内,不锈钢的晶粒会发生晶间腐蚀,降低了其耐腐蚀性能。
三、晶间腐蚀的危害晶间腐蚀是一种在不锈钢中晶粒边界处发生的腐蚀现象,使得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大大降低。
一旦发生晶间腐蚀,不锈钢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甚至可能导致设备的损坏。
四、控制晶间腐蚀的方法1. 控制焊接温度在焊接过程中,控制好焊接温度是非常关键的。
避免超过700°C至850°C的温度范围,可以有效地降低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可能性。
2. 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合适的焊接材料对于控制晶间腐蚀也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可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减少晶间腐蚀的发生。
3. 精确控制焊接工艺精确控制焊接工艺,包括焊接速度、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参数,可以有效地降低晶间腐蚀的风险,确保焊接后的不锈钢保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五、结论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时易形成晶间腐蚀,严重影响其耐腐蚀性能。
为了控制晶间腐蚀的发生,需要在焊接过程中控制好焊接温度、选用合适的焊接材料,并且精确控制焊接工艺。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焊接后的不锈钢保持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六、检测和监控晶间腐蚀1. 检测方法为了及时发现不锈钢中的晶间腐蚀现象,可以采用多种检测方法进行监控。
常用的方法包括金相显微镜检测、渗碳试验、电化学极化曲线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晶间腐蚀的存在,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降低晶间腐蚀倾向的措施。
简述奥氏体不锈钢降低晶间腐蚀倾向的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不锈钢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然而,由于碳元素在奥氏体晶粒的晶界处形成铬碳化物,导致晶间腐蚀倾向增大。
为了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碳含量:降低奥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含量可以有效减少晶界处的铬碳化物。
通常,将碳含量限制在0.03%以下可以显著降低晶间腐蚀倾向。
2. 添加稳定元素:添加稳定元素,如钛、钽或铌,可以与碳元素结合形成稳定的碳化物,减少铬碳化物的形成。
这些稳定元素可以将碳的溶解度降低至晶界处的铬碳化物形成的温度以下,从而抑制晶界的腐蚀倾向。
3. 低温退火处理:低温退火处理可以消除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残余应力,并在晶界处重新分布碳和稳定元素,从而减少铬碳化物的形成。
低温退火温度通常在750-850℃之间。
4. 加工变形:通过加工变形,可以使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晶粒变细,晶粒边界更均匀。
这样可以减少晶界的铬碳化物形成,从而降低晶间腐蚀倾向。
5. 控制铬含量:在适当的范围内控制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铬含量,既可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又可以减少晶界处的铬碳化物形成和晶间腐蚀倾向。
6. 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将其他合金元素添加到奥氏体不锈钢中,如钼、锌和镍等可以减少晶界的铬碳化物形成。
这些合金元素能够抑制晶界的腐蚀倾向,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降低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倾向需要控制碳含量、添加稳定元素、进行低温退火处理、加工变形、控制铬含量以及添加其他合金元素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抑制铬碳化物的形成,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腐蚀性能。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碳析出相是产生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问题的最主要因素。
晶间侵蚀并不在金属材料外表上产生损伤痕迹,但金属材料外表仍有光泽,而事实上,晶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还在不断地减小,在冷弯影响下,金属材料外表极易形成裂纹,甚至会对钢制的压力容器产生损伤。
晶间侵蚀的遮蔽性和摧毁力都较强,所产生的影响也相当严重。
对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侵蚀问题可采取相应的的防治和解决方法,如使用超低碳不锈钢板,在热技术完成后进行热固溶强化处理后,再进行热稳定性管理、均匀化处理后,在焊缝中减小热线能量注入,并进行焊缝控制。
通过上述方法的使用,可大大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发生晶间腐蚀现象的概率。
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预防措施1概述不锈钢板材,因为其具备优异的抗均匀腐蚀性能、加工工艺性能和力学性能,作为钢制压力容器中(包括固定式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热交换器等)使用较广泛的抗蚀金属板材。
奥氏体不锈钢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达到不锈钢材料生产量和使用率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不过,因为奥氏体不锈钢容器材料在强氧化和弱氧化介质中可能形成晶间腐蚀现象,或造成材料局部腐蚀穿漏,并使材料力学特点失效等,因此导致晶间腐蚀或失效的研究和防治仍是奥氏体不锈钢在压力容器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2 奥氏体不锈钢的基本分析通常情况下,不锈钢是指一种裸露于空气中能够抵抗侵蚀的钢质,而依照钢的结构又能够区分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铁素体不锈钢或者马氏体不锈钢;按照化学性质,可把不锈钢区分铬镍不锈钢和铬不锈钢。
而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奥氏体不锈钢。
纯铁在常温环境下的主要存在方式是α-Fe,其主要存在方式的晶格形式为一体心立方结构,每单位晶胞原子序数2,0.68的致密度。
纯铁在高温条件下晶体结构为γ-Fe,晶体为面心立方体形式,单晶胞原子序数4,0.74的致密度。
晶体可以为单元结构加以延伸,相邻晶体中共享同一个原子,这样就可以扩展成立体结构。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问题的防止研究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问题的防止研究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优质的不锈钢材料,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食品加工、化学工业、医疗器械等。
然而,不锈钢焊接过程中,焊缝处容易出现晶间腐蚀问题,影响焊接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问题成为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1、奥氏体不锈钢焊接中的晶间腐蚀问题奥氏体不锈钢的腐蚀性能主要是由其组织和化学成分决定的。
在焊接过程中,高温和焊接热源会使合金的组织和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容易对不锈钢的耐蚀性产生负面影响。
奥氏体不锈钢中碳元素是在铬或镍的作用下形成碳化物的,焊接时高温状态下,部分的碳元素容易与铬、镍等元素结合,形成铬偏析现象。
这些元素的局部缺乏使焊接区域的抗蚀性下降,加速了晶间腐蚀的发生。
另外,焊接产生的热应力和残余应力也会使焊缝处变硬,容易导致晶间腐蚀的产生。
此外,污染物质和未去除的氧化物等也会对焊缝的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2、奥氏体不锈钢焊缝晶间腐蚀问题的防止措施2.1 焊接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奥氏体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问题。
一般情况下,选用低碳化合物防止铬的偏析是最常用的方法。
同时,在选择填充材料时,应尽量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例如选用不同系列的不锈钢填充材料,以避免碳元素的偏析问题。
2.2 控制焊接温度和热源为了降低焊接时出现的晶间腐蚀问题,需要合理控制焊接温度和热源。
一般来说,降低焊接时的温度和焊接速度可以减少铬偏析的发生,从而有效地避免晶间腐蚀的产生。
如果必须进行高温焊接,可以采用预热和后热的方法,以减少焊接时的应力。
2.3 消除焊接中产生的应力焊接时要控制焊缝区域的变形和热应力。
一般来说,焊接时可以通过采取暖会降温的方法来控制热变形,改善奥氏体不锈钢的物理性质。
如果焊接区域出现变形,需要进行热处理或加工以减少或消除应力,从而降低晶间腐蚀的产生。
2.4 做好焊接前的清理工作在进行焊接工作之前,一定要将焊接区域彻底清洗干净,并清除所有的污染物质和氧化物。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
三、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核电设计中常用的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标准号 试样尺寸 ASTM A262E GB/T4334 E RCC-M MC1300 5-13 厚 ,9-25 宽 , 最 小 80-100 长 , 20mm 厚 ,3-4mm 长 × 宽 × 厚 75mm长 厚 70×10×4mm 试样数量: 3 个, 1 个参 考试样,1个焊后热处理 态试样(若产品需要焊后 热处理态 ) , 1 个经敏化 处理后的试样; 675 650 700 1h 2h 加热至700±,加热时间 不 超 过 5min , 保 温 30min 后 , 缓 慢 随 炉 冷 却(60±/h)至后,空冷 将 硫 酸 铜 将 硫 酸 铜 质量百分比: 10% 结晶 (CuSO4· 5H2O) 溶 解 于 (CuSO4· 5H2O)(GB/T 665 分 硫酸铜, 10% 硫酸 ( 密度 700ml 蒸馏水中,再加 析纯 ) 溶解于 700ml 蒸馏水或 1.83),80%蒸馏水 入100ml硫酸(比重1.84), 去离子水中,再加入 100ml 用 蒸 馏 水 稀 释 至 纯硫酸(GB/T 625 优级),用 1000ml( 质量百分比: 蒸 馏 水 或 去 离 子 水 稀 释 至 约 6% 无 水 硫 酸 铜 , 1000ml 16%硫酸)
一、晶间腐蚀的机理 晶间腐蚀机理
1)晶间区偏析杂质或第二相选择性溶解理论 非敏化态晶间腐蚀机理主要是晶间区偏析杂质或第二相选 择性溶解理论。 该理论认为,偏析于晶界上的杂质元素(如P和Si)或沉淀析 出相(如σ相或亚显微的σ相)的选择性溶解是引起晶间腐蚀 的原因。 2)贫Cr理论 奥氏体不锈钢敏化态晶间腐蚀的机理主要是贫Cr理论。
二、晶间腐蚀的防止和消除 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一、引言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
然而,奥氏体不锈钢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晶间腐蚀敏化现象,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为了更好地理解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本文将对其曲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相关的防范和处理措施。
二、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特征1. 晶间腐蚀敏化曲线概述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材料在腐蚀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曲线上出现的敏化区域是指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度增加,易发生晶间腐蚀的区域。
了解晶间腐蚀敏化曲线的特征对于评估材料的腐蚀性能至关重要。
2. 影响因素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材料化学成分、加工工艺、腐蚀介质、温度等。
其中,铬、镍、钼等元素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对晶间腐蚀敏化曲线的形状和位置有明显影响。
材料的热处理状态、应力状态、腐蚀介质的溶液成分、温度等因素也会对晶间腐蚀敏化曲线产生影响。
三、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化的防范和处理1.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敏化,可以从材料选择、工艺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选择符合规定的奥氏体不锈钢牌号及规格是预防晶间腐蚀的首要措施。
采取适当的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有助于改善材料的晶间腐蚀敏化倾向。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材料受到外部应力或化学介质的损害,保护材料表面免受腐蚀介质的侵蚀。
2. 处理措施一旦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敏化,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已发生晶间腐蚀的材料,可以通过酸洗、电化学处理、喷砂处理等方式进行修复。
在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处理工艺参数,避免对材料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在处理后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以确保修复后的材料能够满足要求的使用条件。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化曲线反映了材料在腐蚀介质中的性能变化规律,对于预防和处理晶间腐蚀具有重要意义。
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原因及预防
要的原因之一
。晶间腐 蚀发 生后 , 金属 虽然 表面 仍保 持一
定的金属光泽 , 也看不 出被破坏 的迹象 , 但晶粒 间的结合力 已显 著减弱 , 强度 下降 , 弯后 表 面出 现裂 缝 , 器容 易遭 到破 坏。 冷 容
晶间腐 蚀隐 蔽性 强 , 突发性 破坏 几率 大… , 因此有 严重 的危害 性, 尤其在焊接时 , 焊缝附近 的热影响区更容易发生 晶间腐蚀 。
锈钢产生 晶间腐蚀 的基本机理 , 并提出了四种 预防不锈钢制压力容器产生 晶间腐蚀的措施。
关键 词 : 奥氏体不锈钢; 压力容器; 晶间腐蚀
Th a o fCo r so fAu tn tc S an esS e lPr su e Ves l n e e to e Re s n o r o in o se ii ti ls t e e s r sesa d P v n in r
阳极电位 , 减缓基体 电化学腐蚀 。然而不锈钢在 30C以上 的热 0 ̄ 过程中 , 晶粒边界会 析出碳化铬 、 氮化铬和铬 的其 他金属 间的化 合物等铬含量高 于甚 至大 大高 于不锈钢平 均铬 含量 的高铬相 , 致使 晶界高铬相与晶粒外缘相邻 接的狭长 区域 的铬含量大 大下
降 , 为贫铬 区( 称 详见 图 1 晶界 析 出及 贫铬区示 意图 ) . 。当热过
由于奥 氏体不 锈钢 容器 在 氧化 和弱 氧化介 质 中会产 生 晶间 腐
蚀, 或使设备局部腐 蚀穿漏 , 或使 材料 丧失力 学性 能 , 以 晶问 所 腐蚀失效的研究及 预防成为奥 氏体不锈 钢压力容器设 计 中必不
可 少 的 一 个 环节 。
1 晶 间腐 蚀 的成 因
铬 区( 阳极 )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引言: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然而,在焊接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容易出现晶间腐蚀问题,给使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晶间腐蚀的机制、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晶间腐蚀的机制晶间腐蚀是指在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界处发生的腐蚀现象。
其机制主要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晶界偏析和敏化现象。
1. 晶界偏析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接头处于高温状态下,元素在晶界处的偏析现象比较明显。
其中,铬元素的偏析是晶界腐蚀的主要原因之一。
晶界处富集了铬元素,使得晶界失去了原有的抗腐蚀能力,从而容易发生腐蚀。
2. 敏化现象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会导致晶界处的铬元素结合碳形成了铬碳化物。
这种反应被称为敏化现象。
铬碳化物的形成使得晶界失去了抗腐蚀的能力,容易受到腐蚀介质的侵蚀。
二、影响因素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晶间腐蚀的程度。
过高的焊接温度、过长的焊接时间以及过大的焊接电流都会加剧晶界偏析和敏化现象,增加晶间腐蚀的风险。
2.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的选择对晶间腐蚀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牌号的奥氏体不锈钢含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晶间腐蚀的倾向也不同。
因此,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3. 焊接环境焊接环境中的腐蚀介质对晶间腐蚀的影响非常重要。
例如,酸性介质和氯化物等腐蚀性较强的介质会加速晶间腐蚀的发生。
因此,在特殊环境中进行焊接时,应特别注意晶间腐蚀的问题。
三、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合理选择焊接材料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耐腐蚀性能较好的奥氏体不锈钢。
避免使用容易发生晶间腐蚀的材料。
2. 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焊接温度、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等参数。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机理及预防措施
奥 俸
一
维普资讯
镍 量 8 时 ,能 得 到 均 匀 的 奥 氏体 组 织 , %
且 含 铬 和 镍 量 越 高 ,奥 氏体 组 织越 稳
定 ,耐 蚀性 能就 越 好 ,故通 常没 有 晶间 腐蚀现象 。但如 经再 次加热到 4 0~8 0 5 5 ℃或 在此 温度 区 间工作 ,并 且钢 中含 碳 量超过 0 0 ~0 0 % ,又缺少 T 、Nb等 .2 .3 i 能控 制碳 的元素 时 ,处于腐 蚀介 质 中往 往就 可 以 见 到 晶 间腐 蚀 现 象 。这 说 明 ,
的 正 常使用 和安全 性 ,还 给企 业造 成经
ts ‘)
图 1 1-8 8 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温度 一时 间曲线
维普资讯
散 ,与铬结合而 形成 C 2 C 或( r e r 3 6 C 、F ) 2 3 C6沉淀于 晶界。这时 ,由于铬的原子
成分类型有 C l%一 Ni% (8 8 r8 9 1 — 型不 锈 钢 ) CT %一 Ni % 、 CT % 一 、 1 8 1 2 2 3
—
—
k
Ni3 1 %、Cr5 2 %一 Ni0 2 %等 。常用的有 1 1 NiTi CT 9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性从 8
按 正火 状态 下钢的 组织 状态 ,分为 马氏
下 使用 ,于 常温 下腐 蚀介 质 中工作 ,它 的耐 蚀性 能是 基 于钝化 作 用 :奥 氏体 不
锈钢 含 有较 高的铬 ,铬 易氧化 形 成致 密 的 氧化 膜 ,能提 高钢 的 电极 电位 , 因此 具 有 良好 的耐 蚀性 能 。当含铬 量 1 8% 、
状态 。若 经再 次 中温加热 ( 4 0~8 0 在 5 5 ℃ 之 间 ) 则 过 饱 和 的 碳 将 向 晶 界 扩 ,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
收稿日期:2020G03G31.作者简介:张国信,男,198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科学工程专业,学士,长期从事石油石化设备㊁压力容器设计和材料选择与研发工作,现任公司技术总监,正高级工程师.E m a i l :z h a n g g x .l p e c @s i n o pe c .c o m .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张国信1,马㊀伟2(1.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20;2.中科(广东)炼化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76)㊀㊀摘㊀要:奥氏体不锈钢是炼油化工设备和管道使用量较多的材料,多用于耐腐蚀和耐高温的工作场合.炼化加氢装置高温高压场合工艺管道多采用321型和347型不锈钢,但这两种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㊁热处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损伤案例.基于上述原因,文章从奥氏体不锈钢热裂纹种类,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㊁机理以及预防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可为该领域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关键词:奥氏体不锈钢㊀热裂纹㊀机理㊀焊接㊀控制d o i :10.3969/j.i s s n .1006-8805.2020.04.007㊀㊀奥氏体不锈钢是具有面心立方(F C C )单相组织㊁以F e GC r GN i 作为基本元素的一种材料,按照奥氏体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型和亚稳定型.0C r 18N i 10T i (321型)㊁0C r 18N i 11N b (347型)是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在石化行业多应用于含氢(H )的高温㊁高压厚壁管道,具有较好的耐晶间腐蚀㊁耐连多硫酸(P T A S C C )腐蚀能力,以及较高热变形抗力和热强性,且焊接性良好.347型材料焊后通常采用850~920ħ稳定化热处理制度,其作用一是消除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二是稳定化元素铌(N b )在此过程中可形成稳定的碳化物相碳化铌(N b C ),从而降低材料的晶间腐蚀倾向和提高材料的热强性.根据材料特性,原则上347型不锈钢焊后应进行稳定化热处理.但在具体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根据工程经验和相关技术研究,进行或不进行焊后热处理,均有较多成功制造和使用的经验.而347型管道焊接接头不管是否进行焊后热处理,均出现了焊缝的开裂问题,这些问题也发生在小直径㊁薄壁加热炉工艺管道中.本文并不针对某个损伤案例进行分析,而是从奥氏体材料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热裂纹和晶间腐蚀问题以及如何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1㊀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损伤1.1㊀晶间腐蚀奥氏体不锈钢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与特定介质接触就会产生晶间腐蚀问题.焊接接头的晶间腐蚀包括焊缝的晶间腐蚀和热影响区的晶间腐蚀.焊缝的晶间腐蚀有两种情况:一是焊态下产生晶间腐蚀,二是焊后焊缝经敏化温度区重复加热后产生的晶间腐蚀.焊缝产生晶间腐蚀的冶金因素是焊接过程中焊缝的合金元素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是渗碳(C )和铬(C r )的烧损,以及杂质元素的偏析;其次是过大的焊接线能量引起的粗晶所致;另外,多层多道焊时,后一道焊缝对前一道焊缝的 敏化处理 ,也可能产生晶间腐蚀.热影响区(H A Z )的晶间腐蚀是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近焊缝区经历了相当于敏化温度热处理区域产生的晶间腐蚀,对18C r G8N i 奥氏体不锈钢相当于经历了450~850ħ的敏化问题.对于347型材料,焊接过程可能产生的热影响区的晶间腐蚀敏化区在材料使用过程中会进一步产生沿熔合区母材侧㊁宽度1~3mm 的集中腐蚀问题,这种腐蚀称为 刀状腐蚀 .这种腐蚀的产生是由于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峰值温度超过1000ħ的过热区发生了碳化物分解和重溶过程,而在冷却过程中,富C r 的碳化物析出的速度材料与焊接㊀㊀石油化工设备技术,2020,41(4) 32P e t r o GC h e m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T e c h n o l o g y比碳化物N b C快;另外C向晶界扩散聚集,并在随后的敏化温度区间形成很窄的C r碳化物区域,而离熔合区较远处,碳化物N b C并不溶解.因此, 刀状腐蚀 是晶间腐蚀的一种形式.1.2㊀焊接接头热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热裂纹包括凝固(结晶)裂纹㊁再热裂纹㊁高温失塑裂纹㊁液化裂纹等.对于稳定型347型不锈钢材料,在焊接和使用过程中,上述四种裂纹均表现比较敏感.下面就这四种裂纹的开裂机理进行分析.1.2.1㊀凝固(结晶)裂纹凝固裂纹是在焊缝凝固过程结晶后期产生的,它使焊缝在结晶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和拉伸应力.凝固裂纹形成的另一个原因是焊缝金属中某些容易形成低熔点共晶的元素,例如硫(S)㊁磷(P)㊁硼(B)㊁硅(S i)等,在奥氏体基体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在粗大的方向性很强的柱状晶㊁树枝状晶体之间偏析而形成低熔点共晶液态薄膜.凝固裂纹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成分,与焊接过程中奥氏体(A)㊁铁素体(F)的结晶形式有关,焊缝金属如果以奥氏体㊁奥氏体G铁素体(A F)模式凝固以及较高的P和S含量促进了凝固模式为全奥氏体组织的情况,则具有较强的开裂敏感性;如果以铁素体G奥氏体组织(F A)形式凝固,则具有较低的开裂敏感性.另外,焊接时高的拘束条件㊁较高的焊接线能量㊁凹陷的焊道形状等也会促进凝固裂纹的产生.上世纪80年代,s u u t a l a联合其他学者开发了基于奥氏体不锈钢成分预测凝固裂纹敏感性的S u u t a l a图ʌ1ɔ(见图1).该图依据奥氏体材料的C r当量(C r e q)㊁镍(N i)当量(N i e q)以及P+S含量的质量百分数预测奥氏体材料焊缝金属中凝固裂纹产生的敏感性.从图1可以看出:当C r e q/N i e q 增加到某一临界值后,不管P+S含量有多少,抗裂性能均大幅提高.大幅提高的原因是由于凝固初期析出相由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所致.另外,从图1中还可看出:在P+S含量极低的情况下,材料也具有较好的抗裂性.但这种情况目前在工程上还难以实现,因此,控制凝固裂纹的有效办法是控制凝固模式.㊀㊀根据WR CG1992组织图(见图2)也可预测奥氏体不锈钢的凝固模式.从图2可以看出:凝固模式从A A F F A变化,铁素体数(F N)也在相应范围内变化.如果采用F N=10的焊接材料焊接全奥氏体母材,考虑合金元素稀释率等其他因素,在低焊接线能量下,凝固模式将会是F A,焊缝中的F N大约为6,这种焊缝将具有较好的抗裂性.图1㊀焊缝金属成分预测凝固裂纹敏感性图2㊀W R CG1992根据相成分预测凝固㊀㊀模式和铁素体数㊀㊀焊缝凝固裂纹的特点是完全的枝状晶断口形貌,沿焊缝金属或热影响区的奥氏体晶界扩展,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应力的释放和其他作用可能会扩展开裂.综合研究表明,焊缝和热影响区的凝固裂纹和铁素体含量㊁初始析出相的凝固组织(A F或F A)㊁冷却速度三个因素关系重大.1.2.2㊀再热裂纹(消除应力裂纹)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再热裂纹主要发生在H33㊀第41卷第4期张国信等.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型以及含稳定化元素的材料中,在标准型奥氏体不锈钢中是不常见的.调查显示:常用奥氏体不锈钢再热裂纹的敏感性大小为347型>321型>304型ʌ2ɔ,316型基本无再热裂纹倾向.奥氏体不锈钢再热裂纹的产生与晶内析出物有关.这种晶内的析出强化了晶粒内部,而把松弛残留的焊接应力和整个系统的应力所需的应变转移到晶界,降低了蠕变延性,导致晶界破坏.再热裂纹可能发生在焊缝的热处理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材料的使用阶段,二者的机理基本相同,但开裂温度区间有所不同,如347型材料在焊缝热处理期间产生再热裂纹的温度区间为700~1050ħ,而这个温度区间正好是N b C 析出的温度范围(见图3)ʌ3ɔ.图3是根据G l e e b l e 热G力模拟试验机上得到的数据绘出的,显示再热裂纹形成一个C 曲线形温度与时间的关系.该图为将焊缝金属试样加热到各种焊后热处理温度㊁然后加载到75%~100%高温屈服强度(Y S )的应力值并保持试验载荷直至断裂而得到的一个 C 形 的裂纹相应曲线.在这个温度区间进行稳定化热处理正好和强化机理作用的温度相重合,因此就有可能产生再热裂纹.而在使用期间,在长时间应力释放的情况下,再热裂纹发生的温度为500~700ħ,同时还伴随碳化物析出.再热裂纹开裂形式大多表现为穿晶开裂,也有沿晶界开裂的情况发生.图3㊀347型不锈钢焊缝金属再热裂纹敏感性1.2.3㊀高温失塑裂纹(或称为失延裂纹,简称D D C)奥氏体不锈钢的高温失塑裂纹发生在材料加热时1/2熔点处,为高温塑性突然下降所致(见图4)ʌ3ɔ.其温度范围相当于再结晶温度区,因此,焊缝和热影响区高温低塑性裂纹产生的温度比液化裂纹更低.奥氏体不锈钢在低于固相线温度以下的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其塑性变化是不同的.在加热过程中,随温度升高,塑性略有增加,在温度达到约1/2熔点时塑性开始降低;在冷却过程中,塑性开始恢复,当温度降至500~700ħ时已接近原来加热时的水平.因此,在材料塑性降低时如果存在较大的收缩应变,就会引起高温失塑裂纹.通过研究发现,稳定型347型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较高的D D C 裂纹倾向.图4㊀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时的脆性温度区㊀㊀在347型不锈钢的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观察到D D C 的存在.焊缝和H A Z 的晶粒粗大还与高拘束度有关.开裂通常沿微观组织中的迁移晶界延伸,不显示枝状晶裂纹.目前,对D D C 的开裂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但在奥氏体焊缝中存在铁素体可以形成凹凸不平的晶界,使D C C 萌生和裂纹扩展的阻力增大,可有效降低产生D D C 的风险.1.2.4㊀液化裂纹1)焊缝金属的液化裂纹焊缝金属的液化裂纹是多道焊焊缝中沿凝固晶界或迁移晶界发生的,其原因是先焊的焊道中铁素体含量少或无铁素体而存在低熔点共晶薄膜,在随后焊道的热影响下发生开裂,也就是说,全奥氏体焊缝对液化裂纹是敏感的.液化裂纹通常埋藏在焊缝内部且尺寸比较小,因此难以通过无损检测的手段检测,除非发生焊缝表面开裂而通过渗透检测(P T )发现.另外,这种裂纹在焊缝热处理后沿熔合线排列,常常会被误认为是再热裂纹.2)热影响区液化裂纹奥氏体不锈钢H A Z 的液化裂纹是由于在邻近熔合线的部分熔合区内,沿其晶粒边界形成了液态薄膜而产生的.这种液化可以是由于高温时在晶粒边界偏析的杂质(如S ㊁P )形成比基体熔点低的共晶薄膜,或者由于N b C (347型不锈钢)㊁碳化钛(T i C ,321型不锈钢)成分液化而产生的.对 43 石㊀油㊀化㊀工㊀设㊀备㊀技㊀术2020年㊀于液化裂纹,S比P更有害.3)控制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金属的液化裂纹最有效的办法是调整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使其产生合适的铁素体组织.研究表明,347型和321型奥氏体不锈钢焊后热处理后的铁素体数F Nȡ6.减少焊接热输入量在焊缝周围的热影响区形成很陡的温度梯度㊁每道焊缝尽量形成F A 凝固模式㊁降低杂质元素(如S㊁P)含量,均可降低产生液化裂纹的敏感性.另外,焊缝和热影响区的细晶粒结构以及适当提高锰(M n)含量也有利于增进抗裂性.1.3㊀σ相析出奥氏体不锈钢中的σ相是由铁(F e)和C r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温度为500~900ħ,其析出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直接产生于δ铁素体相,二是可能为γ奥氏体转变为次生铁素体,三是奥氏体直接产生.存在铁素体的奥氏体不锈钢母材和焊缝金属有利于σ相的形成,因为富C r的铁素体有利于C r的扩散.σ相多半分布在晶界处,这不但降低了材料的塑性和韧性,而且增大了晶间腐蚀的倾向.对于321型和347型奥氏体不锈钢,加热到700ħ以上时,σ相可重新分解重溶.2㊀焊接接头热裂纹的预防2.1㊀焊缝化学成分与组织控制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材料选择应遵循等强度,相近的化学成分㊁组织性能和耐蚀性的原则,关键要考虑所采用的焊接方法对合金元素实际过渡系数㊁与母材熔合比对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的影响.1)焊缝金属化学成分控制及估算对于熔焊来说,焊缝金属是由填充材料和熔化了的母材两部分组成的.母材在焊缝金属中所占的百分比称为熔合比.以焊丝作为填充金属的气体保护焊,其焊缝金属中某一元素的合金含量[主要是指C r㊁N i㊁M o㊁钼(N b)等合金元素]可按式(1)计算.焊缝金属中某一元素的含量可用下式表示:C w=bˑC b+(1-b)ˑηˑC f(1)式中:C w 某合金元素在焊缝中的合金含量,(w,%);b 熔合比;C b 某合金元素在母材中的合金含量,(w,%);C f 某合金元素在焊材中的合金含量,(w,%);η 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如果采用焊条手工电弧焊㊁埋弧焊或药芯焊丝焊接,还要考虑药皮㊁焊剂或药芯渗合金的情况,其合金元素的过渡系数是不一样的.准确预测焊缝金属中的合金元素成分,对于奥氏体不锈钢中焊缝组织和性能与成分关联性更强的材料尤为必要,另外对焊接材料的选择㊁焊缝组织的精准预测也具有较好的作用.2)焊缝金属的组织预测根据焊缝组织的化学成分,可应用WR CG1998(或WR C519ʌ4ɔ)组织图㊁采用计算法或作图法预测焊缝金属的组织结构.对于347型不锈钢,其焊态和热处理后应有一定量的铁素体存在.铁素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铁素体组织对P㊁S等杂质元素有较高的溶解性.这些对热裂纹有不利影响的P㊁S杂质可在铁素体晶内被优先沉积,如果配合F A凝固作用,可以很好地改善焊缝金属特别是热影响区的抗裂性.b)含有铁素体的焊缝金属有一个较窄的凝固温度区间,这个温度区间可保证在凝固终了阶段同时出现铁素体和奥氏体,产生凹凸不平的铁素体G奥氏体晶界,从而改变晶界浸润性质.一旦起裂,裂纹很难在这个凹凸不平的晶界扩展. c)与奥氏体相相比,铁素体相较低的热胀系数降低了焊缝在凝固(结晶)和冷却时的收缩应力.d)具有全奥氏体相的焊缝容易产生合金和杂质元素偏析,形成液态薄膜;而对于同时具有铁素体和奥氏体的双相组织,在焊缝结晶温度区由于二者界面能的差异,可以阻止 液态薄膜 的产生.3)预防热裂纹的产生还可通过细化晶粒㊁打乱奥氏体枝状晶方向的方式,使低熔点物质不至于析集在少数奥氏体晶界处,而是成为不连续的分散状态.焊缝金属的晶粒度应达到5~6级或以上.4)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晶间腐蚀敏感温度范围可参考N A C E S P0170ʌ5ɔ,如321型㊁347型不锈钢的敏感温度区间为400~815ħ,但根据53㊀第41卷第4期张国信等.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造及使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预防焊缝中的实际C 含量的不同,该温度范围还需要有所调整.相关研究显示,C r 23C 6型碳化物最高析出温度与C 含量的关系可参见图5ʌ6ɔ,也可参照合金材料的T T C 曲线具体确定该碳化物的析出温度.因此,在制定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及冷却方式时要综合考虑.图5㊀不同C 含量的18G8钢中C r 23C 6析出㊀㊀时间G温度的关系㊀㊀5)P ㊁S 及其他元素的控制尽可能降低焊缝金属中的P ㊁S 含量,当S i /Cɤ5时,控制Pɤ0.015%(w ,%)㊁Sɤ0.010%(w ,%).另外,适当提高焊缝金属中的C ㊁M n 含量㊁保证N b ʈ10C 等措施对防止焊缝金属的热裂纹也是有利的.2.2㊀焊后热处理对于存在焊接热裂倾向的奥氏体不锈钢,焊后原则上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的方式有三种,即固溶处理㊁稳定化热处理和消除应力热处理.通常亚稳定型不锈钢需要采用固溶处理(如304型㊁316型等),稳定型不锈钢采用稳定化热处理.对采用550~650ħ这一温度范围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业界有不同的看法,因为这个温度范围可能处于某些奥氏体不锈钢的敏化范围.对于厚壁不锈钢管道,消除应力热处理虽然可使峰值应力降低40%左右,但平均应力只能降低5%~15%,一旦热处理工艺掌握不好,极易造成焊接接头的敏化.目前,国内在厚壁347型管道(或者采用347型焊材焊接的321管道)焊后热处理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相关标准也未作强制规定,大多壁厚超过40mm 的347型焊接接头要求进行稳定化热处理.笔者个人认为:首先,对于采用和不采用热处理的不同情况,对铁素体含量要作出区别规定,如果不进行焊后热处理,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铁素体数可控制在2ɤF Nɤ5;如果进行稳定化热处理,铁素体数应控制在5ɤF Nɤ10,以保证焊接接头的抗裂性.其次,稳定化热处理的温度不宜超过900ħ㊁时间不宜超过2h .这主要是考虑到650~900ħ是347型不锈钢σ相的析出温度,若超过900ħ,则存在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化的可能性;而在900ħ时的保温时间不宜超过2h ,则是因为应力的消除主要取决于温度而非时间.另外,焊后热处理的冷却方式㊁空冷温度等细节也需注意.3㊀结语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常见开裂问题原因以及主要防止措施进行了探讨.由于开裂也许是几种热裂纹共同作用所致,因此,具体的开裂情况需要根据当时的焊接工艺㊁热处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才能找出合理的开裂原因.另外,除本文提到的相关控制方法外,还需考虑焊接方法(如手工电弧焊㊁埋弧焊㊁药芯焊丝焊接等)㊁焊接材料选择㊁焊接工艺等因素对开裂的影响,综合制定出有效的㊁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及抗裂性要求.参考文献:[1]㊀A m e r i c a n W e l d i n g S o c i e t y .W e l d i n g Ha n db o o k :V o l u m e4:M a t e r i a l sa n d A p pl i c a t i o n s :P a r t 1[M ].9t he d .N Y :A m e r i c a nW e l d i n g S o c i e t y,2011:305.[2]㊀D HO O G E A.S u r v e y o nR e h e a tC r a c k i n g inA u s t e Gn i t i c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 sa n dN iB a s eA l l o ys [J ].W e l d Gi n g Re s e a r c hA b r o a d ,1998,41(3):206G219.[3]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编委会.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23卷:材料焊接工程: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㊀W e l d i n g Re s e a r c h C o u n c i l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s W e l d M e t a l Gpr e d i c t i o no f F e r r i t e C o n t e n t :WR C 519 2007[S ].S h a k e r H e i g h t s :W e l d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o u n c i l ,2007.[5]㊀N A C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P r o t e c t i o no fA u s t e n i t i cS t a i n Gl e s s S t e e l s a n d O t h e r A u s t e n i t i c A l l o y s f r o m P o l y t h i o n i cA c i dS t r e s sC o r r o s i o nC r a c k i n g D u r i n g a S h u t d o w no fR e f i n e r y E q u i p m e n t :S P0170 2012[S ].N Y :H I S ,2012.,[6]㊀D AM I A NJC ,K O T E C K IDJ .不锈钢焊接冶金学及焊接性[M ].陈剑宏,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88.63 石㊀油㊀化㊀工㊀设㊀备㊀技㊀术2020年㊀a c c e s s o r y o f f l o a t i n g r o o f s t o r a g e t a n k.W i t h t h e h e l p o fc e r t a i nr e a s o n i n g a n da s s u m p t i o n,t h e c a l c u l a t i o n m o d e lo f f o u rw o r k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 i sb u i l t.R e f e r r i n g t o A P I2000,t h e v e n t i l a t i o n u n d e r v a r i o u sc o nd i t i o n s i s c a l c u l a te d,a n df i n a l l y t h e i n s t a l l a t i o n n u m b e r o f P V V i s d e t e r m i n e d.K e y w o r d s:f l o a t i n g r o o f;s t o r a g et a n k;e d g e b r e a t h i n g v a l v e/P V V;n e c e s s i t y;c a l c u l a t i o n m e t h o d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 O FD I F FE R E N T C O N N E C T I O NJ O I N T SB E T W E E NS K I R T A N D T O W E R[26]Z h a o F e i(S I N O P E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c o r p o r aGt i o n,B e i j i n g,100101)A b s t r a c t: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e q u i p m e n t t o w a r d s l a r g e s c a l e a n d l i g h t w e i g h t,t h eo p e r a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 so f t o w e r s a r eb e c o m i n g m o r ea n d m o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T h e s t r e s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sd i f f e r e n ta t t h ec o n n e c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s k i r ta n dt h eb o t t o m o f t h et o w e r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 l o a d s.T h e r e f o r e,h o w t oc h o o s et h ec o n n e c t i o nt y p ec o r r e c t l y i nt h e d e s i g n h a s b e c o m e t h e m a i n c o n c e r n f o r d e s i g n e r s.I n t h i s p a p e r,t h e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m e t h o d i s a d o p t e d t o s t u d y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n e c t i o n t y p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s k i r t a n d t h e t o w e r,e x p l o r e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s t r e s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l o a d s a n d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l i g n m e n t t o t h e c o n n e c t i o n.T h i s p r o v i d e s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d e s i g no f v e s s e l sw i t h s k i r t s u p p o r t.K e y w o r d s:t o w e r;s k i r t;c o n n e c t i o n t y p e;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m e t h o d/F E M;f a t i g u e a n a l y s i sC O MM O N P R O B L E M SI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A N DU S I N GP R O C E S SO FA U S T E N I T I CS T A I NGL E S SS T E E LA N DP R E V E N T I O N[32]Z h a n g G u o x i n1,M aW e i2(1.S I N O P E CG u a n gGz h o u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G u a n gGz h o u,G u a n g d o n g,510620;2.Z h o n g k e (G u a n g d o n g)R e f i n e r y&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C o m p a n y L i m i t e d,Z h a n j i a n g,G u a n g d o n g,524076)A b s t r a c t:A u s t e n i t i c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s a r e t h e m o s tw i d e l y u s e d m a t e r i a l si n e q u i p m e n t a n d p i p e l i n e s i no i lr e f i n i n g a n d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 o s t l y u s e d i n c o r r o s i o nGr e s i s t a n t a n d h i g hGt e m p e r a t u r eGr e s i s t a n t w o r k p l a c e s.A t h i g hGt e m p e r a t u r e a n d h i g hGp r e s s u r e w o r k p l a c e s i n r e f i n i n g a n d h y d r o g e n a t i o n p l a n t s,t y p e321a n d347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a r e o f t e n u s e d i n m a n u f a c t u r i n g p r o c e s s p i p e l i n e s.H o w e v e r, m a n y d a m a g ec a s e sh a v eo c c u r r e di nt h e s et w o t y p e s o f a u s t e n i t i c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 s d u r i n g w e l d i n g,h e a t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u s e.B a s e d o n t h e a b o v e r e a s o n s,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t y p e s o fh o t c r a c k s i na u s t e n i t i cs t a i n l e s ss t e e l, t h e c a u s e s a n d m e c h a n i s m o f i n t e r g r a n u l a r c o r r o s i o na n d p r e v e n t i v e m e a s u r e s,w h i c h c a n p r o v i d er e f e r e n c ef o rr e l e v a n te n g i n e e r si nt h i s f i e l d.K e y w o r d s:a u s t e n i t i c s t a i n l e s s s t e e l;h e a t i n g c r a c k;m e c h a n i s m;w e l d i n g;c o n t r o lA B S T R A C T S㊀P E T R OGC H E M I C A LE Q U I P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S t a r t e dP u b l i c a t i o n i n1980.B i m o n t h l y.J u l.2020V o l.41N o.4 Ⅴ。
为了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 稳定化热处理
稳定化热处理是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关键工艺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对稳定化热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防腐蚀技术。
1. 稳定化热处理的原理稳定化热处理是通过在奥氏体不锈钢中添加合金元素,如钒、钛、铌等,使其形成稳定的碳化物或氮化物,从而抑制晶界处的敏感性,并提高其在腐蚀介质中的抗腐蚀能力。
这种处理能够有效地防止晶间腐蚀的发生,提高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2. 稳定化热处理的方法稳定化热处理通常包括固溶处理和析出处理两个阶段。
固溶处理是将奥氏体不锈钢加热至固溶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合金元素溶解在基体中。
接下来是快速冷却,将合金元素固溶在奥氏体中,形成固溶体。
然后进行析出处理,通过再次加热至析出温度,使合金元素析出并形成碳化物或氮化物,从而稳定晶界结构,防止发生晶间腐蚀。
3. 稳定化热处理的应用稳定化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食品等领域的设备和管道制造中,尤其是在含氯介质或高温高压环境下更为重要。
通过稳定化热处理,不锈钢材料能够在恶劣环境中保持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延长设备和管道的使用寿命,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和稳定。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稳定化热处理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一重要工艺对防止晶间腐蚀的重要性。
稳定化热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效地提高了不锈钢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延长了设备和管道的使用寿命。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对稳定化热处理技术充满信心,认为它是不锈钢材料抗腐蚀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稳定化热处理技术会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学习,相信读者对稳定化热处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本文能给您带来新的启发和收获。
稳定化热处理作为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发生晶间腐蚀的重要工艺,其原理、方法和应用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进一步探讨稳定化热处理在不同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将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一.什么是晶间腐蚀Cr-Ni奥氏体为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在特定的腐蚀介质中材料的晶粒边界受到腐蚀使晶粒之间失去结合力,使这部位的强度,塑性丧失。
冷弯时出现裂纹,或脆断或晶粒脱落且落地无声的一种局部腐蚀现象。
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使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介质有:HNo3,H3PO4,H2So4,HF,HNo3+HF,HNo3+HAC,HNo3+No3盐,H2SO4+FeSo4等,为保证钢的质量,不锈钢钢材出厂前需要进行晶间腐蚀倾向检验。
二.铬—镍奥氏体不锈钢敏化态晶间腐蚀的原因:晶间腐蚀与晶界碳化物沉淀(析出)有关,将铬—镍不锈钢加热到高温(1000︿1150℃;随钢种而异)保温后快冷(水冷),此时铬-镍不锈钢中含碳量在0.02—0.03以上时.碳在钢中即处于过饱和状态,随后在不锈钢的加工及设备制造和使用过程中,若再经过450︿850℃的敏化温度加热(如焊接后使用,则钢中过饱和的碳以Cr23C6(M23C6)的形式优先晶介析出,使钢产生晶间腐蚀趋向。
碳化物在晶介析出,其中含70-75%铬,由于碳从晶内向晶介扩散速度较铬快,晶介碳化物形成时耗用的铬基本不是取晶内,而是吸取晶介附近上铬,从而使晶介的铬量降至钝化的极限量12%以下,而晶粒内仍保持18%左右,即具有足够钝化能力,这样,晶粒与晶界构成微电池,晶界为阴极,受到加速腐蚀,逐渐产生晶间腐蚀现象,低温敏化时,晶介析出和晶间腐蚀趋向一致,所以敏化温度达到650℃作为敏化温度,来检验晶间腐蚀倾向的原因,一般﹥730℃敏化碳化物呈孤立颗粒状析出,贫铬区不连续,晶间腐蚀趋向小,低于650℃敏化,碳化物连续呈片状析出,贫铬区连续晶间腐蚀趋向大,三产生晶间腐蚀倾向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1.碳形成碳化物在晶介析出,一般C%控制0.025%,先进的AOD,Vod 精炼炉可提供大工业化规模生产C≤0.03超低碳不锈钢的能力,以避免晶间腐蚀产生2.铬,镍主要是对碳的活性的影响,钢中与碳结合力强的元素如铬钼降低碳的活性,而碳的活性与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成正比,因此铬钼必然降低碳的溶解度,所以敏化加热时碳化物的析出亦减少另外镍硅等元素不形成碳化物是提高碳的活度的元素,故增加晶间腐蚀的倾向性,可见,铬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镍改善热穿孔的毛管表面质量,但需要控制铬镍比即铬/镍<1.72,使管坯铁素体量<1.5级.提高镍降低铬,即降低铬镍比,就降低了耐晶间腐蚀的倾向,3钛为防止晶间腐蚀产生的办法,除降低碳含量之外,也可向钢中加入钛,因为钛和碳的亲和力比铬和碳的亲和力强,避免晶间析出铬的碳化物,造成晶介贫铬,使钢具有高的耐晶间腐蚀性能,即向钢中加入钛和铌,优先形成碳化钛和碳化铌,一般标准中控制钛含量为Ti=5(C-0.02) ︿0.8,钢中含钛量的增加往往造成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下降,唯一办法是降低钢的中碳和氮(最好控制在0.05︿0.06%)含量.四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为防止铬镍奥氏体不锈钢产生敏化态晶间腐蚀除成功控制根本条件外,必须正确有热处理工艺保证,为使钢中钛与碳充分形成TiC,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起决定作用TiC在800℃时开始形成在900℃时形成数量最多,随后在温度升高TiC数量下降.所以采用稳定化处理即在保温2小时,空冷,使TiC在晶内充分析出,可以明显提高耐晶间腐蚀性能,为使缩短热处理时间,并使材料充分软化,尤其当碳钛含量较高时,为使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钢管多采用固溶修理工艺为1000℃︿1050℃,水冷,此时固溶的钛量较900℃时增加,为保证晶间腐蚀合格.必须相应提高Ti/C的值,含钛不锈钢标准中的上限温度≥1100℃应尽量避免采用尤其是钢中的Ti/C值偏低时.,晶间腐蚀不容易合格五.组织的影响5.1粗晶钢比细晶钢的晶间腐蚀倾向大,.因为在一定体积内粗晶钢的晶界可能较细晶少,在固溶敏化制度处理后(650℃2小时或670℃1小时.Cr23C6沉淀数量一定时粗晶的晶介碳化物密度比细晶大,使粗晶晶介贫铬的倾向增大,热处理温度过高,易形成粗晶,尤其采用电接触加热理时,凭目测往往会超温,造成晶粒粗大,晶间腐蚀不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及防止
1前言
不锈钢按组织可分为铁素体不锈钢:如Crl7、 Cr17Ti、Cr28等,马氏体不锈钢:如2Cr13、3Crl3、 4Cr13等,奥氏体不锈钢:如0Crl8Ni9Ti、
1Crl8Ni9Ti、 Crl8Nil2Mo2Ti三种。
由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较高的铬和镍.可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且热强性高,故奥氏体不锈钢比其它不锈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蚀性、塑性、高温性能和焊接性,因此奥氏体不锈钢在航空、化工和原子能等工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但在生产过程是如果焊条选用或焊接工艺不正确时,会产生晶间腐蚀及焊接热裂纹。
2 晶间腐蚀的概念
晶间腐蚀是产生在晶粒之间的一种腐蚀形式。
产生晶间腐蚀的不锈钢,受到应力作用时,晶间腐蚀由表面开始而逐渐向内部发展。
这种腐蚀对于承受重载零件危害很大,因为它不引起零件外形的任何变化而使品粒之间结合遭到破坏,严重降低其机械性能,强度几乎完令损失,往往使机械设备发生突然破坏,是不锈钢最危险的一种破坏形式。
晶间腐蚀可以分别产生在热影响区、焊缝或熔合线上。
在熔合线上产生的晶间腐蚀又叫刃状腐蚀。
3晶间腐蚀产生的原因
现以18—8型奥氏体钢(例如1CrI8NI9)来说明晶问腐蚀产生的过程。
室温下碳元素在奥氏体的溶解度很小,约0.02-0.03% (质量分数),而一般奥氏
体钢中含碳量均超过0.02-0.03%,因此只能在淬火状态下使碳固溶在奥氏体中,以保证钢材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
但是这种淬火状态的奥氏体钢当加热到450~850~(2或在该温度下长期使用时,碳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度大于铬在奥氏体中的扩散速图1晶间腐蚀度。
当奥氏体中含碳量超过它在窀温的溶解度(0.02-0.03%)后。
碳就不断地向奥氏体晶粒边界扩散,并和铬化合,析出碳化铬Gr23C6。
但收稿日期:2o03一o6一o4 是铬的原子半径较大,扩散
速度较小,来不及向边界扩散,品界附近大量的铬和碳化合形成碳化铬,所以在晶间所形成的碳化铬所需的铬主要不是来自奥氏体晶粒内部,而是来自品界附近。
结果就使晶界附近的铬含量大为减少,当品界含铬量小于l2% (质
量分式)时,就形成“贫铬区”。
造成奥氏体边界贫铬,当晶界附近的金属含量铬量低于 l2%时就失去了抗腐蚀的能力,在腐蚀介质作用下,就在晶粒之『自】产生腐蚀即产生晶问腐蚀。
从上可知,晶间腐蚀产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晶粒边界形成贫铬层造成的。
4不锈钢产生晶间腐蚀的影响因素
(1)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影响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18—8型不锈钢晶间腐
蚀的影响,当加热温度小于450~C或大于850%n~,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因为温度小于450%时,由于温度较低,不会形成碳化铬。
当温度超过850℃时,由于温度扩散能力增强,有足够的铬扩散至晶界和碳结合,不会在晶界形成“贫铬区”:所以产生晶间腐蚀的温度是在4500(3-850~(2之间,这个温度区问就成为产生晶间腐蚀的“危险温度区” (又称“敏化温度区”).其中尤以650为最危险。
焊接时,焊缝两侧处于“危险温度区”
的地带最容易发生晶间腐。
即使是焊缝由于在冷却过程中其温度也要穿过“危险温度区”,所以也会产生晶间腐蚀。
(2) 冷却速度的影响不锈钢焊接接头在“危险温度区”停留在时问越短,接头的耐晶问腐能力越强。
(3)含碳量的影响碳是造成晶体间腐蚀的主要元素,碳含量在0.08%以下时,能够析出碳的数量较少,碳含量在0.08%以上时,能够析出碳的数量迅速增加。
随着不锈钢中含碳量的增加,在晶界生成的碳化铬随之增多,结果就使得在晶界形成“贫铬区” 的机会增多,导致产生晶间腐蚀的倾向增加,所以碳是抗晶间腐蚀最有害的元素。
奥氏体不锈钢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成三个等级:一般含碳量(toc<0.14%)、低碳级(toe<0.06%)和超低碳级 (toe<0.03%),因为室温时,奥氏体中能溶解最大的碳,其质量分数为0.02%.03%,所以超低碳奥氏体不锈钢如果材料化学成份合格原则上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如 00Crl9Nil1、00Crl8Ni等。
焊接这类钢时,因该采用超低碳不锈钢焊丝,如H00Cr21Ni10。
(4)金相组织的影响不锈钢的金相组织如果是单相奥氏组织体,则其抗晶间腐能力较差。
如果组织中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铁素体存在,形成奥氏体加铁素体的双相组织,会大大提高抗晶间腐的能力。
双相组织对抗晶间腐蚀的有利作用如图3所示。
单相 a)单相(奥氏体)组织b)双相(奥氏体+铁素体)组织图3 双相组织对抗晶间腐蚀的影响组织的焊缝由于柱状晶发展较快,
晶间夹层厚而连续,析出碳化物后,贫铬区贯穿于晶粒之间,构成侵蚀性介质的腐蚀通道。
双相组织的焊缝,由于树枝晶粒打乱了柱状晶的生长,晶间夹层分散而不连续,并且由于铁素体中铬的质量分数远高于奥氏体,碳化
铬等化合物优先在铁素体的边缘以内析出,因而不致在晶界形成贫铬区。
即使形成了贫铬区,也容易从临近的高铬铁素体中,及时得到铬的补充。
因此这种双相组织会大大提高抗晶间腐的能力。
(5)热处理工艺的影响通过热处理可以消除贫铬区,稳定金属组织,可有效地减少晶间腐蚀的产生。
(6)其它元素的影响如在不锈钢中的加入钛、铌等与碳的结合能力比铬更强的元素,能够与碳结合合成稳定的碳化物,可以避免在奥氏体中形成贫铬区。
这些元素称为稳定剂,并且钛和铌还是形成铁素体的元素,加入后会促使形成双相组织。
所以,通过添加这些元素也可以减少晶间腐蚀的产生。
5晶间腐蚀的防止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控制和预防: (1)控制含碳量通常控制基本金属和焊条的含碳量在0.08%以下,如 0Crl8Ni9Ti钢板,E0—19—10—15、E0—19—10Nb一15焊条等。
另外,若奥氏体钢中的含碳量小于0.02-0.03%时,则全部碳都溶解在奥氏体中,即使在450-850~(2加热也不会形成贫铬层,故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通常所说的超低碳不锈钢(如00Crl8Ni10、00Crl7Ni14M03、E00—19—10—16焊条) 含碳量小于0.03%,因此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2)添加稳定剂在钢材和焊接材料中加入钛、铌等与碳的亲和力比铬强的元素,这些元素能够与碳结合成稳定的碳化物,从而避免在奥氏体晶界造成贫铬,对提高抗晶间腐蚀能力起十分良好的作用。
常用的不锈钢材和焊接材料都含有钛和铌,如2Crl8NilMo2Ti 钢材、E0—19—10Nb一15焊条、 H0Crl9Ni9Ti焊丝等。
(3)进行固溶处理将焊接接头进行固溶处理,方法是在焊后把焊接接头加热到1050-1100℃,此时碳又重新溶人奥氏体中,然后迅速冷却,稳定了奥氏体组织。
另外,也
可以进行850~ 900℃保温2h的稳定化热处理,此时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铬逐步扩散到晶界,晶界处的含铬龟又重新恢复到大于 12%,这样就不会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双相组织在焊缝中加入铁素体形成元素,如铬、硅、铝、钼等,以使焊缝由原来的奥氏体单相组织转化成奥氏体加铁素体的双相组织。
但应该注意的是:焊缝金属中铁素体含量不宜过多,否则也会使焊缝变脆。
实践证明焊缝金属中铁素体含量在5-10%时,可有效地减少晶间腐蚀的产生。
(5)加快冷却速度因为奥氏体钢含碳量低,不会产生淬硬现象,所以在焊接过程中,可以设法增加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如焊件下用铜垫板,或直接浇水冷却。
在焊接工艺上,可以采用小电流、大焊速、短弧、多道焊等措施,目的是缩短焊接接头在危险温度区(450~850~C)停留的时间,使其不致形成贫铬区,从而有效的防止了晶间腐蚀的产生。
此外,还必须注意焊接次序,即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应最后焊接,尽量不使它受重复的焊接热循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