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教材通过展示几个具体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鸽巢模型,促进学生逻辑能力的发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现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我试着融入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以提出问题、操作演示、汇报交流、提出发现、总结归纳为主线,根据维果斯基的教育理论,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实施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

问题的设计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要让大部分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都能找到问题的方向或答案。

比如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像老师表演魔术一样,用“至少”来总结你的发现?”“为什么要进行平均分,平均分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算式揭示平均分吗?”等,每一个问题指向性明确,目的是为了突出本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是为了解决什么,他们需要做些什么。

由于学生的认知、心理、年龄特征,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分不开的,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以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获取知识为目的,以发挥师生互动作用为保证,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辅之以教师适时地引导和点拨。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义,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鸽巢原理模型,我大胆的改变了教材的呈现方式。

鸽巢问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鸽巢问题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

它源于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果有n个鸽巢和n+1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会有两只鸽子。

这一原理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以及工程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学校近期组织了一次关于鸽巢问题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反思。

二、活动过程1. 专题讲座教研活动伊始,我们邀请了数学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鸽巢问题的起源、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讲座中,专家还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

2. 课堂观摩随后,我们组织了观摩课,邀请优秀教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鸽巢问题教学课。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交流研讨观摩课后,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研讨。

大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鸽巢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3)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总结经验教研活动最后,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1)加强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鸽巢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活动反思1. 鸽巢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鸽巢问题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鸽巢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策略的改进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对鸽巢问题的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无法深入挖掘其内涵。

(2)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鸽巢问题的认识。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课后反思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课后反思

《鸽巢问题》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数学广角p68、P69内容,“鸽巢原理”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

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

一、教材例题分析例1:本例描述“鸽巢原理”的最简单的情况。

着重探讨为什么这样的结论是成立的。

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考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操作的方法,罗列所有的方法,通过完全归纳的方法看到在这四种情况都是满足结论的;还可以是说理的方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鸽巢问题,我把4只笔放进三个笔筒里,改成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里,利用鸽巢和鸽子的学具,引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学具摆一摆,找到有四种飞法,并找到这四种飞法的共同点。

为了更迅速的发现这个规律,找到利用平均分更快的得到结论。

紧接着出示三道习题,让学生轻松的找到鸽子数比鸽巢数多一时,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2只鸽子。

通过本例的教学,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的方法──枚举和假设,理解问题中关键词语“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形成对“鸽巢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2:本例描述“鸽巢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通过小组交流讨论7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里,引出利用算式慢慢得到结论。

鸽子数比鸽巢数不只多1时,至少数=商+1(有余数)和至少数=商(无余数)。

二、教学反思1、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经过教材分析确立了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有余数)”和“至少数=商数(无余数)”。

并注重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老师给出一个例子,有5个鸽巢,有6只鸽子,问是否一定有两只鸽子在同一个鸽巢里?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二)引导探究:通过上述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的规律,即“如果有n个鸽巢,有m只鸽子,且m>n,那么一定有至少两只鸽子在同一个鸽巢里”。

三)小组讨论:老师让学生分组,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鸽巢问题的规律。

四)实验验证:学生们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三、归纳总结一)引导思考:老师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二)总结规律:学生们结合实验结果,总结出“鸽巢问题”的规律。

三)应用练:老师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鸽巢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一)应用拓展:老师出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鸽巢问题”的规律解决问题。

二)思考拓展:老师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的逆用,即如何通过已知的鸽巢数量和不同类别的物品数量,推算出每个鸽巢中至少有多少个物品。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题,并思考如何将“鸽巢问题”应用到生活中。

有3支铅笔和2个笔筒,如何把铅笔放进笔筒里?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请一位学生上台试一试。

学生上台演示实物。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3支铅笔都放在一个笔筒里,另一种是把2支铅笔放在一个笔筒里,另外1支放在另一个笔筒里。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图和数的分解两种方法表示两种结果:(3,)、(2,1)。

然后问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正确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他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得出结论:无论如何放置,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如果现在有4支铅笔和3个笔筒,是否还会出现这样的结论呢?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1)画出所有情况;(2)找出每种情况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了几支铅笔;(3)总结出结论。

学生汇报后,得出结论: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通过“画图”和“数的分解”两种方法列举出所有情况验证了结论,这种方法叫“列举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鸽巢问题教学设计《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69页例2。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文具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老师组织学生做“抢凳子的游戏”。

请3位同学上来,摆开2张凳子。

老师宣布游戏规则:3位同学听到老师说,“走时”围着椅子转圈,当老师说“请坐”的时候,三个人每个人都必须坐在椅子上。

教师背对着游戏的学生。

师:都坐下了吗老师不用看,也知道肯定有一张椅子上至少坐着2位同学。

老师说得对吗师: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肯定呢其实这里面蕴含一个深奥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鸽巢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操作,探究新知1、观察猜测多媒体出示例1:4枝铅笔,3个文具盒。

师:4个人坐3张凳子,不管怎么坐,总有一张凳子至少坐两个同学。

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放进2枝铅笔。

】师:真的是这样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能给大家解释这一现象吗2、自主思考(1)独立思考:怎样解释这一现象(2)小组合作,拿铅笔和文具盒实际摆一摆、放一放,看一共有几种情况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是用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一现象的。

【学情预设:第一种:用实物摆一摆,把所有的摆放结果都罗列出来。

学生展示把4枝铅笔放进3个盒子里的几种不同摆放情况。

课件再演示四种摆法。

请学生观察不同的放法,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中至少有2枝铅笔。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的重要知识点。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本节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原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原理”去解决问题。

通过教学,感受颇深,下面就教学中的得失与大家分享。

可取之处:1、教学思路简洁清晰。

全课紧紧围绕“鸽巢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组织教学。

在游戏激趣导入后开门见山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接着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点评讲解,让学生探究为什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建立模型。

最后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2、充分运用鸿合白板功能辅助教学,交互体验感强。

a、“翻翻卡”游戏在白板中制作快捷,触屏体验完美,学生兴趣浓厚,很快将学生带入课程学习中。

b、蒙层配合五指檫出功能出示图片、展示总结,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C、单指拖动“铅笔”、“鸽子”、“书”等操作,互动体验感爆棚,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d、一键开启、关闭展台,方便快捷。

3、注重对比优化教学中实时指导学生要运用“有序思考”进行枚举,同时对比枚举法与假设法、反正法的优劣,引导学生明白“至少有2支”就是≥2,也就是≠1,从而理解平均分配的优势,当余数大于1时还要继续进行“分散”,找到最不利的情况,建立模型。

遗憾之处:1、练习处理较粗糙。

处理练习时只是简单的运用建立的模型--除法计算求至少数,学生照抄照搬,没有要求学生对照模型指出谁相当于“鸽子”谁相当于“鸽笼”。

2、不敢大胆放手,教师带得太多。

3、合作学习不太规范,效果较差。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7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7篇)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7篇)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是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原理”,初步经受“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育学生的“模型思想。

1、借助直观操作,经受探究过程。

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经受探究过程,感知、理解抽屉原理。

2、教师注意培育学生的“模型”思想。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对于枚举法和假设法有肯定的。

熟悉,加以比拟,分析两种方法在解决抽屉原理的优超性和局限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索问题。

3、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节课的“抽屉原理”的建立是学生在观看、操作、思索与推理的根底上理解和发觉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

特殊以嬉戏引入,又以嬉戏完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学到了抽屉原理的学问,同时熬炼了学生的思维。

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了数学的魅力。

回忆整节课我觉得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在学生体验数学学问的产生过程中,我始终担忧学生不理解,不敢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的思路走。

2、这局部内容属于思维训练的内容,应当让学生多说理,让学生在说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体会“鸽巢问题”中的“总有”和“至少”的真正含义,并能敏捷运用所学学问解答一些变式练习。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篇二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仆人,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当是原生态,布满“数学味”的课;应当立足课堂,立足学问点。

“创设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是新课程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运用这一模式,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受“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从探究详细问题到类推得出一般结论,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本节课教学在师生互动方面有以下特色:1、激趣引入在导入新课时,我以嬉戏引入,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师生双边互动的积极性,更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鸽巢原理的本质。

通过嬉戏,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留意力。

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唤起学生连续参加课堂互动的意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鸽巢问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经历“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整合教材,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最终达到深入浅出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课件、扑克牌。

学生准备:小棒、杯子。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游戏“抢凳子”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鸽巢问题”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动画演示(1)(摆一摆)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会怎么飞呢?请同学们用小棒当鸽子,杯子做鸽巢,试试看!并把各种结果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情况,得出结论,不管怎么飞,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3)(飞一飞):4只鸽子飞进3个鸽巢,要使每个鸽巢里鸽子最少,该怎么飞?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说出平均分的'方法。

2.以此类推,发现规律(1)6只鸽子飞进了5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你是怎么想的?(2)100只鸽子飞进了99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只鸽子?3.由浅入深,逐层深入(1)(飞一飞)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飞进了()只鸽子?是怎么飞的?通过演示鸽子飞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分后,剩下的鸽子数不能超过鸽巢数,把剩下的鸽子再平均分,才能保证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的鸽子数。

(2)(说一说)7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本书?你是怎么想的?4.动画演示,掌握规律14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4只鸽子。

为什么?5.学以致用,总结规律(1)10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4支铅笔,为什么?(2)28本书放进5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了几本书?为什么?(3)33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了9只鸽子?为什么?(4)思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最终得出至少数=商+1。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引言鸽巢问题,也被称为鸽笼原理或抽屉原理,是组合数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在离散数学、概率论、统计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教学中鸽巢问题的讲解和应用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1. 缺乏示例说明在教学鸽巢问题时,我发现自己过于依赖抽象的符号表示,缺乏具体的示例来说明问题。

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和解题方法。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提供实际的例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

例如,我可以以班级选课为例子,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不同时间段内选择课程。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体会到当班级人数多于可选课程数量时,必然会出现至少有一个时间段被两个小组选择的情况。

2. 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鸽巢问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组合数学知识,尤其是排列与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而,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一,导致在解决鸽巢问题时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计算排列组合的题目,以及应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情境的练习题。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相关概念和解题方法。

3. 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鸽巢问题在离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但在教学中往往缺乏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学生可能会觉得鸽巢问题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看出其实际价值。

为了增加学生对鸽巢问题的兴趣和理解,我可以引入更多与实际情境相关的例子。

例如,可以讨论在公共汽车站等候车时,如果人数多于座位数量,那么至少会有两个人坐在同一座位上的情况。

通过与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结论通过对教学中鸽巢问题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解释概念、提供示例和培养学生兴趣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今后,我将更加注重实际示例的引入,增加学生的练习机会,并将鸽巢问题与实际应用进行有机结合。

相信这些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鸽巢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鸽巢问题鸽巢问题2.0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鸽巢问题2.0教学反思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
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
教学效果
课堂上应用了希沃技术平台,恰到好处地辅助了我的教学。
技术作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降低了教学的难度,鸽子回巢演示把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课堂中来。
能力提升
在以后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精心的准备,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思考,多反思,多改进,学生也会有改观。
2.0信息
学校
姓名
学科
数学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维能力点
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教学环境
希沃白板
教学主题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教学内容及分析
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注意渗透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并在游戏中深化知识。本节课的“鸽巢问题”的建立是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推理的基础上理解和发现的,学生学的积极主动。以游戏引入,又以游戏结束,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学到了鸽巢问题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小学信息技术2.0教学反思模板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反思

鸽巢问题反思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来源于一个基本的数学事实,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通过例1的学习,使学生感知这类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两种思考方法—枚举和假设,形成对“抽屉原理”的初步认识。

例1是例2的一个特例,是例2、例3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原理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模型思想的建立和具体应用上,以及用抽屉原理来解释相关现象。

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已经了解了鸽巢问题,他们在具体分得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

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

基于对教材、对学生这些认识,对于例1我进行了如下设计:1.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来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2.优化方法。

3.构建模型。

上完本节课后,本来本节课的重点是构建模型,为例2、例3打下基础,结果构建模型这一环节几乎是一带而过,并没有从实物抽离出模型。

本节课的问题缺乏层次性。

应做改正。

基于上次讲课及同组老师提的意见和建议,我对本节课做了如下改变:1.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一句话的验证过程完全放手给学生,放在小组合作中,提出合作要求,让学生充分地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构建模型这一方面,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提炼数学模型。

在本节课中,时间的安排不太合理,由于想给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因此时间过长。

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广。

在今后应该改正。

.%基于上次讲课及同组老师提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如下调整:1.将对鸽巢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为了三步: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

从实物到想象再到有逻辑的思维,循序渐进地经历鸽巢问题的解决过程。

2.构建模型,让学生试着发现这类问题是说不完,然后引导学生找好的方法来表示,从而建立模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掌握鸽巢问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鸽巢问题,这是一种与抽屉原理相关的数学问题。

通过实物鸽巢和鸽子模型,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鸽巢与鸽子的关系,从而引入鸽巢问题的概念。

在讲解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三、学生活动和表现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亮点和不足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在于通过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同时,我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时还存在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五、改进措施和展望为了改进教学效果,我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解和练习,特别是对于存在困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我也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探索更多与数学广角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

《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鸽巢问题》的教学反思新兴中心谷花艳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反思与备课》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假如不擅长从经历反思中汲取教益,就不可能有改良,那么既使有20年的教学经历,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这节课教学已经讲过,但是没有进展深入的反思,回想起上次讲这节课经历,首先课前没有对教学内容进展探究;其次,课堂教学很顺利的完成,没有质疑,没有亮点;最后,没有课后进展反思。

当再次教学《鸽巢问题》时,我反思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看教材发现,教材呈现了抽扑克牌的游戏,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觉得这个情境很好,怎样让孩子抽扑克牌?这个游戏除了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起到哪些作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在这里突出“至少数2”的含义,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当我出示扑克牌让孩子任意抽出5张的时候,教室里立即安静了下来,眼睛盯着我手里的扑克牌,由此可见抽扑克牌这个活动一下子吸引了孩子,孩子们边抽我边念叨,至少有两张同花色的牌,然后验证,同时理解至少2张的含义。

这个情境的导入在孩子们动手、动口的时候,同时我看到了他们的疑惑。

2、适当引导,建立模型怎么回事呢?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

通过动手操作,采用列举法说明鸽巢问题的例1,通过大量的列举,引导学生感受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

从而让学生经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

3、最后,为了让孩子们感受鸽巢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根据鸽巢问题知道班里至少有几位同学是同一个月过生日的,然后验证。

我总觉的有缺乏之处,想想:在鸽巢问题这类问题中,对于“总之”和“至少”这两处的处理还是不太到位。

鸽巢问题这类现象在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所以稳固练习形式有点单一。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_2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_2

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1《鸽巢问题》就是以前奥数的教学内容《抽屉原理》,新教材把这一部分内容纳入了数学广角,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当第一次看到《鸽巢问题》成为必学内容时,老师们都很困惑:什么是鸽巢问题?这么难的内容学生能理解吗?我的印象里《抽屉原理》也是非常坚深难懂的。

为了上好这一内容,我搜集学习了很多资料,文中对“抽屉原理”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对“抽屉原理”有了新的认识,也终于理出了头绪。

抽屉原理是教给我们一种思考方法,也就是从“最不利”的情况来思考问题,所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什么是“最不利”。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本节课我就设计了“抢凳子”游戏来导入新课,在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抢凳子”游戏怎么样?想参与这个游戏的请举手。

叫举手的一男一女两个同学上台,然后问,老师想叫三位同学玩这个游戏,但是现在已有两个,你们说最后一个是叫男生还是女生呢?同学们回答后,老师就说:“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总有二个同学的性别是一样的,你们同意吗?”并通过三人“抢凳子”游戏得出不管怎样抢“总有一根凳子至少有两个同学”,教学反思《2023年《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借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总有至少”。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数学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与情的完美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如把4支笔放入3个杯子学习中,把5支笔放入4个杯子学习中等,都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这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

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探究“鸽巢问题”,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六下鸽巢问题教学反思模板

六下鸽巢问题教学反思模板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1. 教材内容:本节课内容选自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涉及《鸽巢问题》这一章节。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狄里克雷原理)的基本概念。

- 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方法:通过游戏(如扑克牌游戏)或生活实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效果:观察学生参与情况,评估导入是否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讲解环节:- 方法:详细讲解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及解决方法。

- 效果:检查学生对原理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或练习来验证。

3. 实践环节:- 方法: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应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 效果: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效果。

4. 总结环节:- 方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鸽巢原理的实际应用。

- 效果: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

三、教学效果分析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评估学生对鸽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的思维发展: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的优点:- 如:通过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如: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学方法的不足:- 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互动环节。

- 如: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需要更多针对性的指导。

3. 改进措施:- 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 如:改进教学设计,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

3. 同行评价:向同行请教,听取意见和建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鸽巢问题”是一类较为抽象的数学问题,难度较大。

“鸽巢问题”实际上是解决生活中某一类数学问题的模型,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建立“鸽巢问题”的一般模型思想。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材料作为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习难度带来的压力,例题的编排关注细节,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

学生分析:经过六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敢于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较强。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形式,并能初步运用“鸽巢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在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并建立“鸽巢问题”的模型。

课前准备:扑克牌,课件。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出示刘谦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他吗?做什么的?喜欢看他玩魔术吗?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信吗?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王和小王以及花牌,还剩下52张牌。

我请5位同学上来给我当助手,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把你的牌给我看。

你们抽的牌中,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信吗?这到底是巧合呢?还是隐藏了什么数学奥秘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

我们先从比较小的同类问题开始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玩“扑克牌”游戏,让学生体验不管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至少有2张,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机抓住他们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用列举和假设法,初步感知模型结构1.理解“总有”和“至少”两个词的含义(1)师:把3支笔放到2个铅笔盒里,有哪些放法?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铅笔盒里至少有2支笔”。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思考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构建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思考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磨课要点:起点:鸽巢问题是组合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数学原理,也是研究与“存在性”有关的数学问题,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部分学生对鸽巢问题有所了解,但是对原理的内涵不知所以然,不理解为什么要尽量平均分才能找到“至少数”。

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该内容,所以会以为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至少数是1。

终点:理解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初步形成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抽屉原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一、借助具体情境操作,化抽象规律为直观现象。

抽屉原理的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规律?本课设计了学生把铅笔放进笔筒的具体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同时直观呈现了“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2支笔”的现象。

二、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变数学证明为数学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探索发现规律,归纳规律,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基本形式,并会运用抽屉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抽屉原理模型建立的过程,体会推理思想、模型思想,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3.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灵活应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情形下的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单、铅笔、笔筒等。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能够微笑教学,弯下腰来和学生对话,和学生没有距离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去发现并认可学生思维中闪亮的火花,激的情况,然后是鸽子数比鸽巢数多2、多3……的情况,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越来越强,一直延伸到课外。
不足之处:
1、新课导入趣味性不足,吸引力不够。
6、材料投放方面及时作好限制,防止分散学生注意力。
值得探究的地方:
1、是先出结论“把4只鸽子放入3个鸽巢里,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两只鸽子”后让学生分析原因好呢,还是先让学生自由探究后让学生归纳结论比较好呢?
2、学生一般先想到的分法都是平均分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假设法,只是他们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述。那么我们是先探究枚举法好呢,还是先探究假设法好呢?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高红玉
《鸽巢问题》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能够努力运用新课标指导教学,注重感知——发现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2、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能让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鸽巢原理。
3、能够顺利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动画演示、学具操作、述说思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同具体的实物结合起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理解了“总有”、“至少”的含义,掌握了枚举法和假设法两种思考方法。
3、重视课堂教学语言细节,仔细斟酌每一句话,不能认为只是一句话的事儿,它可能会导致自己知识讲解上的失误,也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上的偏差。
4、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学会等待,学会倾听,等到学生把自己的思路表达清楚后,再作评价或补充说明。
5、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句,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思维定势了,说得总是一些诸如“接下来我们干什么”的话,要想好更合理的语句。
2、对个别小组的关注度不够,缺乏针对性的指导。
3、个别细节方面,数学语言不够严谨。
4、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提示过多。
5、个别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
6、材料投放方面的限制,如幻灯片演示完之后,应该及时关闭。
改进措施:
1、尽量以游戏的形式导入。
2、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困生的思维活动,及时的给予认可和指导,使教学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