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徐新主编
《西方文明史》(全校任选课)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全校任选课)教学大纲(Western Civilization)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学分:2总学时:30 学时适用对象:全校普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无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全校任选课,课程内容涉及到西方文化、艺术、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知识。
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本课程透过西方各阶段的文明发展进程之时、空分析,以及现代人文生活层面的专题形式,来建构西方文明发展的整体脉络,以及认识现代文化的内涵,并启发学生的历史意识与史观批判能力。
另一方面,本课程结合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跨学科领域,让同学掌握古今文明之间的相关性,从“历史”的观点来分析“文化”现象,建立文化的主体意识与多元文化的关怀。
对于拓展同学视野、培养其历史人文思维与素养,建立个人自我认同与社群认同。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结合教材进行基本内容的讲解,同时结合图片、视频资料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印象。
(三)教学安排课程学分:2学时数:30学时。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授课内容第1周(3课时)前言与导论1. 认识学生与介绍课程相关规定2.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3. 西方文明的界定与要素4. 回顾与前瞻:西方人为适应自然与人文环境而创造出来的物质的与精神的生活方式,以确保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因应方式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文明形式。
因此,我们如何去看待不同人群社会的文明,并建构个人与社群的认同,是此一讲题关注的重点。
第2周(3课时)希腊城邦文明与泛希腊时代文明1. 希腊文明的特质:理性、节制、和谐2. 雅典的黄金时代:行政与法律、贸易与金融、阶级与人民、艺术3. 希腊化进程的推动者——亚历山大大帝4. 历史评价:辉煌的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第一根支柱,亚历山大结束了希腊城邦时代,开启了西方世界一统帝国的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可视为地中海地区高度文明的第一次全球化的进程。
《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徐新主编

《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
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书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
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西方文化史》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而无论使参照、借鉴还是吸收,都必须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整体理解,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今后从事文化管理事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战略的市场需求。
第一编史前及古代卷【教学要求】《西方文化史》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本编是本课的古代部分。
通过对古代人类历史文化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使学生掌握人类的史前时代社会文化及其特点,明确人类文明产生初期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状况,深刻理解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古代世界各地区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等。
【教学内容】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曙光,西方文化的先声第一节两河流域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二节古埃及文明:绵延持久第三节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第二章希伯来文明:信仰生活的构筑者第一节走进历史:卓尔不群第二节文明成就:化成天下第三章希腊文明:探索人类自身的文明第一节历史:由海洋孕育的文明第二节文明成就:典范之作万世师表第四章罗马文明:伟大的借鉴第一节历史:不断进取的民族第二节文明成就:在借鉴与弘扬之间第三节基督教的兴起第五章中世纪: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第二节中世纪的基督教会:统一欧洲的力量第三节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塑造第四节拜占庭文明第二编近代卷【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近代三大社会变革,深刻理解文艺复兴时代人性的光辉、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了解巴洛克艺术特色及其世界意义,认识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作用,深切领会在实验的时代科学革命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西方文化史大纲

《西方文化史》大纲(部分)第一章、西方文化的源头一、希伯来文化希伯来民族的历史(古代);希伯来文化成就(宗教、圣经及其影响、先知与先知思想、线性直进的历史观、浓缩现代意识的人文主义文明)二、希腊文化希腊古典哲学的宗教特性和理性超越;希腊宗教和人文精神;希腊城邦政治文化;雅典民主政治与近代西方的选择;希腊文化的精神三、罗马文化罗马法;罗马共和宪政及其影响(政权结构、权力制衡、罗马共和宪政的评价和影响);罗马英雄主义;罗马文化的现实主义;罗马民族精神;四、日耳曼文化日耳曼人的历史(古代);日耳曼文化的若干特征(好战、忠诚、掠夺与荣誉、礼物交换、回报观念、习惯法);欧洲文化中的古代日耳曼因素第二章、西方中世纪文化关于中世纪历史的三种观点(黑暗论、优雅论、分段论);中世纪所孕育的新事物(银行、大学议会制、哥特式艺术等)一、历史概观早期动荡(5-8世纪);封建制形成(8-11世纪);美丽的中世纪(12世纪);危机(14世纪-15世纪)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文化1、西欧社会转型与文化整合: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与罗马、基督教与日耳曼、罗马与日耳曼的融合;中世纪早期日耳曼接受罗马文化;中期法兰克王国为三种文化融合的典范。
2、5-8世纪的西方文化成就:哲学;史学;艺术;文学3、加洛林文艺复兴:教育;主要学者;新字体的开创;建筑与艺术;历史地位4、拜占庭文明及其对欧洲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拜占庭文明的成就(政治、法律、文化、宗教);拜占庭文明对欧洲的作用(文化、政治、宗教、艺术)。
三、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会1、教皇制的形成及东西教会的分治:教皇制(主教—大主教—罗马主教—准政府职能—利奥一世);教皇国;东西教会分治(利奥九世的改革以及分治)。
2、隐修制度改革:本尼狄克院规;克吕尼运动;卡尔西都修会和西多修会;托钵修会(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隐修制度的世界性(婆罗门教的修行、佛教的修行、道教的修行等)及其共同起因3、基督教的基本观念和礼仪:教义;七种礼仪4、教会法:教会法发展历程(罗马晚期——1917年《天主教教会法典》);教会法的内容和意义5、教会的历史作用:整合西欧的社会文化四、西欧12世纪文艺复兴复兴的原因;大学的兴起;古典著作的翻译与介绍;罗马法的复兴;神学与经院哲学的繁荣;基督教艺术的新进展;文学领域的新突破;科学技术的新成就五、议会制度在西欧的成长英国议会:形成历程(盎格鲁撒克逊源头、封建制对远古习惯的改造、大宪章、牛津条例、西蒙国会、模范国会);议会的发展(14-15世纪)第三章、中世纪的危机与西方文化的转型一、社会的混乱:瘟疫;天灾;战争二、教会的没落:教皇与法国的冲突;对教皇权力的批判;教会的分裂与内乱;托马斯·阿奎那理论的破产;14世纪的异端三、中世纪的历史遗产四、文艺复兴——向近代过渡文艺复兴的概念理解;文艺复兴概述1、文艺复兴的世界观:城市人文主义(人的尊严、世俗主义)、君主人文主义、共和人文主义、圣经人文主义2、北方的人文主义:人本、人欲观;圣经人文主义思想;国家人文主义;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源头;乔托开创的伟大成就;锡埃纳学派;15世纪早期佛罗伦萨新艺术的高涨;全盛时期的意大利艺术4、文艺复兴时期的基督教5、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
《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文明史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是通识学院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是贯彻落实“专、通、雅”人才培养模式,并落实“16条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标准”的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面向各专业学生,主要讲述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人文、政治、社会、艺术、科技各领域,通过史实来展现西方文明内在的思想核心,即“希腊-希伯来”两大文明源头的产生、碰撞、蛰伏、复兴以及全盛。
研究西方文明史,能帮助学生通过西方这面镜子照见中国本土文化的优势和不足,懂得西方所取得的文明成就并非一蹴而就,也不仅限于物质层面。
通过课程研究,启发学生了解西方文明,体会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的21世纪生活中具备宽阔的知识面和宽广的包容度。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西方文明史的演变脉络(知识层面)。
2.了解西方文明史上各阶段的主要文明成就及历代思想家的重要观点(知识层面)。
3.了解不同时期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知识层面)。
4.能对西方文化和学术传统有一个较客观的代价判别(能力层面)。
5.了解查找课程相干资料的路子和方法(能力层面)。
6.能将西方文化中的有益思想运用到一样平常研究生活中(能力和素养层面)。
二、课程教学要求理解“西方”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理解“文明”之概念,比较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教学重点);了解西方文明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学重点)。
三、先修课程综合英语四、课程教学重、难点理解“西方”概念的形成及历史演变;理解“文明”之概念,比较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教学重点);了解西方文明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教学重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课堂讨论、及研究性研究等方法,经由进程多媒体,观看“MOOC中国”等开放平台上的《人类简史》课程,以进行知识扩充及巩固进步。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文明史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西方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了解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西方文明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与特点,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概念;2. 理解西方文明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阶段,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和影响;3. 分析和评价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西方古希腊文明1. 古希腊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思想- 古希腊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繁荣2. 古希腊战争与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第二章罗马文明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与军事- 罗马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军队的组织与扩张2. 罗马帝国的兴衰- 帝国的统治与行政制度- 基督教的兴起与罗马迫害-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东罗马帝国的传承第三章中世纪欧洲文明1. 封建社会与教会权力- 封建制度与领主-农民关系- 教会对社会与文化的影响2. 十字军东征与欧洲文艺复兴- 十字军东征的目的与影响- 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与传播第四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 杰出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作品- 科学革命的开端与变革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 马丁·路德的行动与教义- 新教对欧洲的影响和分裂第五章近现代西方文明1. 经济和科技的革新-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2. 民主与人权的进步-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时代- 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 讲授与互动:通过讲解和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 分组研讨: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素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西方文明史 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西方文明史是一门介绍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学科。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深入了解西方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西方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史及其影响;3. 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4. 熟悉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早期人类的生存与进化- 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2.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封建制度与封建文明- 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文明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 宗教改革的发生与影响- 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革命4.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启蒙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影响- 西方现代社会的形成与演变5. 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西方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 研讨法:启动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重要事件和思想,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发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4. 实践与体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亲身感受西方文明的历史沉淀,增加对历史事件的实际感知。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笔记等,并给予适当的分值。
2. 期中考试:统一安排综合性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现代西方文化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西方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现代西方文化3.课程英文名称:Modern Western Culture4.课程性质:选修课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6.课程适用对象:全校所有专业7.总学时:36学时8.学分:2二、课程概述西方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荟萃,与伟大的东方文明双峰并峙,共同谱写人类历史的辉煌篇章。
本课程从西方文化的滥觞说起,介绍西方国家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概况;民族与种族成分;历数西方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
分析其文化的主要成就,其社会政治经济的特点,它的历史走向与前途。
并重点则在于讲授与分析西方文化的主要构成,包括它的自然科学、教育、法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历史与成就。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而无论是参照、鉴别还是吸收,都必须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是开设此课的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三、学时分配建议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西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文化、文明,语种、语系,种族、民族的内涵;2.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及其它们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讲授学时:2主要教学内容一、西方与东方,文化与文明1.世界文化体系的划分2.“西方”与“东方”的范畴3.关于“文化”的定义4.文化体系的构成5.文化与文明六、关于“概论”二、欧洲的自然与人文环境1.欧洲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组织2.三大文明系统3.欧洲国家的种族和民族4.主要语种与语系5.欧洲国家的主要宗教及其分布三、部分西欧国家介绍1.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2.法兰西共和国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四、西方的重要构成:美国与加拿大1.美国的自然条件与民族2.美国的社会经济3.加拿大的历史文化第二章西方文化的起源及古典时代(上古时期5世纪)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地中海文明的起源2.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特性。
西方文化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西方文化(2)英文名:west culture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适合于全校各专业学生选修,尤其是大学二、三、四年级的学生。
2、学时与学分数:共36学时,2学分。
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全校公共选修课,目的在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较为深刻的了解,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并正确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先行、后续课程先行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后续课程《中西文化比较》。
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开卷考试或论文写作,平时成绩占20%,考试成绩占80%。
五、纲目第一章序言[教学目的] 掌握文化的含义、了解“文化冲突论”[教学重点与难点]“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文化冲突论”的本质。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文化的含义一、中国传统中的“文化”二、西方传统中的“文化”第二节文化冲突一、亨廷顿及其文明冲突论二、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第二章西方文化的血亲:古代近东[教学目的] 认识西方文化与古代近东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 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特点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埃及的宗教精神。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第二节古代埃及第三章一——希伯来文化[教学目的] 通过对希伯来文化的学习,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一些精神内核。
[教学重点与难点] 希伯来人的上帝观、希伯来人的历史观、崇高的审美意象等。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第一节希伯来历史概要第二节希伯来人的上帝观第三节个人与道德自律观念第四节关于圣约和戒律第五节希伯来人的历史观第六节希伯来人的审美精神第四章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二――希腊文化[教学目的] 了解希腊文化的历史,并进一步认识到希腊文化的内在精神,以及希腊文化留给西方文化的遗产。
《中外文化简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文化简史Chinese and Foreign Cultural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类课程属性:理论总学分/学时:32制定时间:2013年11月一、课程简介:(300—500字)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适用于三年级模特专业学生。
本课程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
其内容包括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倾向,儒、释、道精神的基本内涵等;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课程在较为完整地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中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主要教学目标有两点:(1)了解中西文化史的主要内容;(2)领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及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1)中西文化史。
(2)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
二、课程考核方式和要求:平时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相结合,各占50%;平时以出勤和课后作业两大内容为考察对象,期末考试以论文形式进行。
三、课程学时分配四、课程教材:(书名,作者,版本,出版社,出版年份)金元浦主编:《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徐新和主编:《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五、说明:(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包括修读条件等)六、作业参考案例:(包括课题、内容以及典型参考作业等)1.谈谈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变化2.与其它几个古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几千年来没有中断的原因是什么?【填写说明】1、“课程类别”按照《学分制课程规划指南》中的课程分类填写。
西方文化史课程提纲

西方文化史课程提纲第一章——第三章古希腊文化一、爱琴文明的发现迈锡尼文明的发现19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般认为,希腊文明开始于公元前8—7世纪。
19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改变了这种看法。
因为一个德国人找到了特洛伊古城的遗址。
特洛伊古城遗址的发现者:亨利·施里曼特洛伊的地点:现在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距离达达尼尔海峡5公里。
在亨利·施里曼发掘以前,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他的发掘终于证实自己的设想:特洛伊战争是事实,而不是神话传说!接着,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在爱琴海的岛屿上找到了荷马所提到的部分城市,如迈锡尼,梯林斯,奥克门诺斯。
人们将施里曼发现的这个文明称为“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另一个神话传说:克里特国王米诺斯强迫雅典国缴纳童男童女来喂养克里特的怪兽。
特洛伊的发现振奋欧洲,那么,怪兽传说仅仅是传说,还是历史事实?克里特文明遗址的发现者:1900年,英国人亚瑟·伊文思爵士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遗址。
至此,又一个文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历史真相:早在公元前8世纪之前,希腊南部已经存在着2个文明中心: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二者合称爱琴文明。
考古发现的意义:重写了欧洲历史。
以前,人们认为它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现在,由于施里曼和伊文思的发现,它提前了1000多年,与中华文明几乎同时。
爱琴文明的始末: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前后,受西亚和埃及文明的影响,克里特岛进入了青铜时代。
公元前1900年,克里特出现了最初的奴隶制国家。
它们繁荣在公元前1900——1200年。
爱琴文明的毁灭:克里特文明毁灭于公元前15世纪,原因不确定。
迈锡尼文明又延续了300年,由于内部纷争和北方的多里亚人的入侵而毁灭。
二、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文字线形文字A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他们创造了文字——图画文字。
到公元前1700年,这种文字演变为线体符号,称为:“线形文字A”线形文字A至今没有释读成功,因此,我们对克里特文明所知甚少。
西方文化史课程大纲

《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历史学专业本科生选修的一门世界史方向课程,讲授西方文化萌芽、形成、发展的历史,涉及西方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范畴的各个领域。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教学,帮助学生熟悉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特点、取得的重要成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西方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西方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并应对精华与糟粕的表现作出具体的分析,以利于学生对人类文化的识别,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讲述西方文化从上古经中世纪、再到近现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向学生清晰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发展脉络。
在此基础上讲述宗教、哲学、社会思潮、文学、艺术、建筑、习俗等西方文化的主要成份。
(四)教学时数总学时36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并结合课堂讨论、测验等,使用PPT等教具,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有关文化的专论、观看视频等活动获取有关文化的信息。
二、本文第一章导论教学要点了解文化的概念、内涵、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渊源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文化的概念与内涵二、西方文化的东方渊源第二章古代希腊文化教学要点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和历史影响教学时数7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孕育文化的自然环境(1学时)古代希腊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起源第二节希腊文化的源头:爱琴文化(1学时)一、克里特文化二、迈锡尼文化第三节英雄时代与《荷马史诗》(1学时)第四节希腊城邦体制的兴衰(1学时)第五节希腊文学(1学时)一、希腊神话二、希腊戏剧三、《伊索寓言》第六节希腊的智慧:哲学、科学与史学(1学时)第七节希腊艺术(1学时)一、希腊建筑艺术二、希腊雕刻艺术第三章古代罗马文化教学要点罗马文化主要成就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罗马文明的兴衰(1学时)一、王政时代二、罗马共和国三、罗马帝国第二节罗马政体(1学时)第三节罗马法(1学时)第四节罗马建筑和雕塑艺术(1学时)第四章中世纪西方文化教学要点中世纪西方文化的发展阶段;各阶段主要成就;对中世纪西方文化的评价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中世纪欧洲基督教(1学时)一、基督教的起源二、基督教教义和经典三、基督教派别和组织、制度四、基督教圣礼、节日、习俗第二节经院哲学(1学时)第三节中世纪文学(1学时)一、宗教文学二、骑士文学三、市民文学第四节中世纪欧洲骑士制度(1学时)第五节中世纪大学的兴起(1学时)第六节中世纪建筑、音乐和绘画艺术(1学时)第五章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教学要点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的文学、艺术、科学、哲学成就,认识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作用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指导思想(1学时)一、历史背景二、人文主义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学、艺术和政治思想(1学时)一、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二、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三、马基雅维利和康帕内拉的社会政治思想第三节北方文艺复兴(1学时)一、法国二、德意志三、英国四、西班牙第四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1学时)第六章巴洛克艺术教学要点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形成的历史背景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1学时)一、巴洛克艺术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二、巴洛克艺术三、洛可可艺术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四、洛可可艺术第二节古典主义艺术(1学时)一、古典主义绘画二、古典主义音乐三、古典主义文学第七章启蒙运动教学要点启蒙思想兴起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1学时)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二、人类理性的觉醒第二节启蒙思想及其历史影响(2学时)一、主要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二、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第八章19-20世纪的西方文化思潮教学要点结合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的发展变迁,了解19、20世纪西方社会产生的各种社会思潮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浪漫主义(1学时)一、浪漫主义的内涵、特点及思想来源二、浪漫主义文学三、浪漫主义艺术四、浪漫主义音乐第二节自由主义(1学时)一、经济自由主义二、政治自由主义第三节现实主义、达尔文主义、马克思主义(2学时)一、实在论和实证主义二、自然科学的发展与达尔文主义三、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发展第四节20世纪西方的现代主义(2学时)一、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二、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三、相对主义四、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法兰克福学派五、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第五节后现代主义(2学时)一、科学技术革命与后工业社会二、分析哲学、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三、反主流文化与新左派四、妇女运动与环境保护运动五、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化理论的批判三、参考书目参考书目:1.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 冯承柏,《西方文化精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4. 高福进,《西方文化史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5. 钱兆光,《西方文化精讲》,北京:华龄出版社2007年;6. 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7.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8. 费尔南•布罗戴尔,《文明史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西方文化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课程教学大纲A Survey of European Culture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该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讲授内容包括对西方尤其是欧洲的文化、宗教、哲学、历史、地理、人文、风俗以及音乐、美术、科技等方面的介绍。
该课程有助于学习者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知识领域,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开设本课程帮助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帮助正确认识并反思中国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 通过帮助学生构建西方文明的相关知识,对西方文化主要文化领域的基本状况和重要成果获得较为深入的了解,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艺术欣赏能力;2. 通过阅读西方经典文献,使学生接触西方文化中伟大人物的精华思想,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 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认识中西文化的长短优劣,正确认识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培养面向世界的文化意识;4. 通过丰富和完善学生的人文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提高思想、政治、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修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教学活动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课程目标1:能熟知西方各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重要历史人物与事件,并分析对应各阶段中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建立系统全面的人文知识结构,并学会运用历史学的方法独立阅读、批判分析史料文献。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1-2)课程目标2:能通过阅读西方经典文献, 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描述和探讨中西历史相关话题。
《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

《西方文化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任务《西方文化史》是开放专科现代文秘专业的选修课。
课内学时数为72,4学分。
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而无论是参照、鉴别还是吸收,都必须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是开设此课的最终目的。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内涵;掌握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它们的发生、发展、成就及文化特点。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采用面授辅导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面授教学中,要将系统教授与重点、难点教授相结合,力求通过形象化的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本课程所介绍的文化,主要指实物形态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如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科学理论等成果。
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补充相关的知识,作更进一步的阐述。
其次“西方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也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所以在教学中也要重视结合各民族历史、社会状况,作细致的评述。
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欧洲文学史”、“西方哲学” 、“西方美学” 、“西方艺术史” 、“科学发展史” 、“宗教学”有密切的关联,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也有一定的交叉。
四.媒体使用说明文字教材:《西方文化史》沈之兴张幼香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第一编西方古代文化(18课时)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教学重点:克里特文化的形成、成就和影响;迈锡尼文化的特点;荷马史诗的形成与成就。
1.克里特文化:建筑、壁画和彩陶、文字、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西方文化史》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它的形成,它的发展,它的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
其内容包括组成西方文化源头的希腊理性和艺术、希伯来宗教、罗马法律、以及汇合成西方文化之流的中世纪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本书在较为完整地展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凸现贯穿其中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的思想、运动和成就。
西方文化的重要方面如历史、社会形态、思想、影响社会发展的科学成就,与文学密切关联和相互影响的艺术等无不包含其中。
阅读本书无疑将扩大视野,有助于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西方文化史》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
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新世纪,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作用日趋加强。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参照、吸收和互补的过程。
而无论使参照、借鉴还是吸收,都必须建立在对外来文化的真正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整体理解,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也为今后从事文化管理事业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以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战略的市场需求。
第一编史前及古代卷
【教学要求】
《西方文化史》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的几个历史时期,本编是本课的古代部分。
通过对古代人类历史文化的教学,达到以下目的:使学生掌握人类的史前时代社会文化及其特点,明确人类文明产生初期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状况,深刻理解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历程,及古代世界各地区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难点】
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等。
【教学内容】
第一章人类文明的曙光,西方文化的先声
第一节两河流域文明: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二节古埃及文明:绵延持久
第三节近东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希伯来文明:信仰生活的构筑者
第一节走进历史:卓尔不群
第二节文明成就:化成天下
第三章希腊文明:探索人类自身的文明
第一节历史:由海洋孕育的文明
第二节文明成就:典范之作万世师表
第四章罗马文明:伟大的借鉴
第一节历史:不断进取的民族
第二节文明成就:在借鉴与弘扬之间
第三节基督教的兴起
第五章中世纪: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第一节历史:千年的进程
第二节中世纪的基督教会:统一欧洲的力量
第三节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第四节拜占庭文明
第二编近代卷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世界历史近代三大社会变革,深刻理解文艺复兴时代人性的光辉、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了解巴洛克艺术特色及其世界意义,认识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作用,深切领会在实验的时代科学革命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基督教;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巴洛克;科学革命
【教学内容】
第六章文艺复兴:高扬人和人性的时代
第一节文艺复兴运动
第二节意大利的作用与艺术的复兴
第三节文艺复兴在欧洲其他地区的传播
第四节地理大发现
第七章宗教改革:对权威的挑战运动
第一节运动背景
第二节路德改革的出现及其意义
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其他地区
第四节罗马教廷的改革
第五节宗教改革运动的遗产
第八章巴洛克:文艺的新样式
第一节巴洛克
第二节洛可可
第三节古典主义
第九章科学革命、专制主义与会制:实验的时代
第一节科学革命
第二季社会制度的实验
第十章启蒙运动:欧洲理性时代的到来
第一节运动和背景
第二节启蒙运动在各国
第三节启蒙文学
第四节启蒙运动的遗产
第三编现代卷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达到以下教学目的:要求认识到,工业革命首先以生产力革命开端,但它并不仅仅是生产力革命,它还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其影响波及各个领域:民族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产生和传播;随着美国的两次革命,成为西方的新伙伴,其文化现象逐渐走向世界;在此期间社会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流派创立流传,世界各国文学领域各放异彩,东西方文明文化在冲突中融合;直至今天借由互联网而逐渐形成世界文化的多元融合格局。
【教学重难点】
工业革命、美国革命、法国大革命、德国统一、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美国西进运动、社会主义、现代主义、欧美文学、暴力冲突等。
【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将西方送入现代的革命
第一节美国革命
第二节法国大革命
第三节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民族主义的胜利
第一节不平静的法国
第二节统一德国的出现
第三节俄国的崛起
第四节欧洲列国
第十三章从浪漫到现实
第一节浪漫主义
第二节现实主义
第十四章美国因素——西方的新伙伴
第一节西进运动
第二节南北战争
第三节移民社会
第四节走向世界
第五节霸主地位
第十五章哲学的新繁荣
第一节19世纪的哲学
第二节现代哲学思想
第十六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第一节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第三节社会主义思潮的遗产
第十七章现代主义大潮
第一节现代主义出现的背景
第二节现代主义流派
第十八章实验的时代多彩的文学
第一节英国文学
第二节美国文学
第三节法国文学
第四节德语文学
第五节俄罗斯文学
第十九章从大冲突到大融合
第一节暴力冲突
第二节东西对立
第三节走向融合
第四节科学与技术
第二十章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在批判中探索第一节自我反思
第二节新左派与后现代
第三节西方价值观的再思考
第四节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