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照明考试试题
说明:电视照明实验期终考试采取题目给定,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类型与随机抽取题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考试分面试、灯控台操作与布光操作三种类型,学生完成后现场给分。
选择面试的同学在给定的五组题目,共50道题中,由老师现场场在每组题目中随机抽选一题,共5道题目做答,现场不能带答案,限时4分钟。
选择灯控台操作的同学在给定15道操作任务题中现场随机抽取一道并完成,现场可带答案,限时5分钟。
布光操作以4位同学一组为单位,选择布光操作的同学需提前找好合作团队并分好工,限时20分钟。
一、面试试题第一组1、低色温光源照明下,画面呈暧色调还是冷色调?暧色调2、摄像管摄像机容许的最高亮度与最低亮度之比是多少?30:13、电视摄像机的设计,是以多少色温的光源为基准的?3200K4、冷光源是低色温光源,对吗?不对5、我们演播室中使用的硅箱、换色器、电脑灯分别有多少个通道(回路)?6、1、106、从光线方向和光的软硬来看,选择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侧光或顺侧光、直射光7、从光线方向来看,什么样的光最有利于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感?逆光或侧逆光8、人物脸型偏圆、偏胖,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偏大一些9、人物皱纹过于明显,布光时主光的水平角度应该偏大一些还是偏小一些?偏小一些10、为了表现表现青春、年轻化,创造高调的人物图像,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光?柔和的正面光第二组1、什么是光通量?光通量又叫发光通量,它是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向空间发射出的能使人产生光感的辐射能通量。
单位是流明(lm)。
2、什么是发光效率?光源所发出的光通量与该光源所消耗的电功率的比值称为改光源的发光效率。
单位是流明每瓦3、什么是照度?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度的程度。
单位是勒克斯(lx)。
4、色温是如何定义的?若光源所发出的光的颜色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所辐射的光波的颜色成分一致,则称这一温度为该光源的色温。
电视照明第一章 第四讲
《电视照明》第一章 布光基本原理第四节 直射光和间接光■光线是直线传播的,遇到物体会改变方向。
■可以把手做为观察对象,在有光线的地方抬手,手背有光,手心也有光。
■这就是因为既有光源直接照射,也有环境中反射光照的缘故。
■除了真空地带,我们周围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
■物体受光之后会产生反射光,反射光遇到物体又会产生乱射光。
■所以,光线除了“直射光”,还存在“间接光”。
直射光和间接光■我们所能看到的物体光照现象,从光源出发的,称“直射光”,通过物体反射的,称“间接光”。
■在光学上,直射光的光源,称为“一次光”;间接光的光源,称为“二次光”。
■二次光遇到物体被弹射出来,称之为“三次光”。
■白天在没有太阳直射情况下能看到东西,是“次生光”的缘故。
有的地方次生光充沛,有的地方次生光贫弱,因此同一物体也会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
当白光(消色光)增强使得色饱和度下降,反之饱和度增加。
光是什么?■17世纪开始对光有了探讨。
当时有两种学说。
■以牛顿为代表提出了微粒说 。
认为光是按照惯性定律沿着直线飞行的微粒流。
这种学说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另一方面,跟牛顿同时代的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理论。
认为光是一种特殊的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
这解释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等现象。
■ 19世纪60年代,有一个叫麦克斯韦的人站了出来,提出了电磁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现象,即波长较短的电磁波。
■1888年,赫兹实验发现了波长较长的电磁波——无线电波,有反射、折射和干涉、衍射等性质。
后来又证明,红外线、紫外线和x射线都是电磁波。
区别只是波长不同而已。
光的电磁理论,得到了普遍公认。
可见光是由电磁波谱中相对较窄的波段组成的。
可见光的光线是范围为380-780nm(毫微米)的电磁波,它使我们的眼睛产生了明亮的感觉。
直射光(直接光):■凡是从光源以直线形式直接照射物体,能形成明显的受光面、背光面和影子的光线。
叫直射光。
■直射光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能表现出光源的方向和位置。
照明复习提纲
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一、照明的概念——照明是怎么回事电视照明艺术,就是指在画面创作中,按照创作的主旨和要求,根据摄像机、被摄体的位臵,利用或设臵适当的光源,改变光位(光线的水平角度、垂直高度)、调整光比(明暗比、亮度比),使作品达到预期的效果。
产生光线的光源有两类,一是指自然光源,二是指人工光源。
二、照明与其他工种的关系电视艺术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艺术,必须经过集体创作才能实现。
以电视剧为例,它是编剧、导演、演员、摄像、美工、照明、音乐、录音、剪辑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创作者共同参与的艺术结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照明”渗透到与画面有关的任何一个环节。
三、照明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培养审美意识2.勤于观察、善于积累3.掌握照明技术4.了解其他业务四、电视照明的任务(或作用)1.“照明”(1)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2)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3)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2.“造型”——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3.“装饰”4.“写意”五、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1.时限性: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
2.可塑性: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
3.纪实性:指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
4.体现性:指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
五、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相同之处:部分表现手法不同之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2.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3.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4.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5.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光的基本概念一、光的基本单位1.光通量定义:光源在单位时间(1s)内向空间发射出的能使人产生光感的辐射能通量,符号用Φ表示,单位是流明(lm:lumen['lu:mən])。
2.发光强度定义:光源在给定方向的单位球面内发射的光通量,符号用I表示,单位是坎德拉(cd:candela[kæn'di:lə]即烛光,蜡烛英文为candle)。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1、电视照明的任务一、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2、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一、电视照明的时限性: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二、电视照明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三、电视照明的纪实性: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四、电视照明的体现性: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3、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同:表现手法上相似、相同。
异:一、亮度比和光比的要求不同材料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其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被摄体暗亮部的层次,而电影的亮度比可达到100:1,光比控制可达到7:1。
因此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二、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多台摄像机要从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因此照明的设计要考虑到摄像对任何角度拍摄时都能适用。
但是灯光却不能照顾到各个角度,因为照明位置总是以上一个摄像机位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所妥协。
三、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在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区别较大。
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电影是棚内照明,而电视更多的是实景照明,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效果自然逊于棚内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
电视照明,但追求电视节目制作的真实性。
五、素养与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电视照明人员属于可塑性人才,要适应多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
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
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明效果。
灯光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1、色温:表示某一种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就用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
实质上关注的是红蓝光线的比例。
2、显色指数:表示某光源照射到物体上所显出来的颜色与太阳光照射下该物体颜色相符合的程度。
也就是说光源能否正确地呈现物体颜色的性能。
通常称之为显色指数,用Ra表示。
3、灯具效率:照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4、背景光:包括环境光、天幕光、气氛光等,用于调整背景周围环境和影调,加强场景气氛。
5.三点布光方法:三点布光,又称为区域照明,一般用于较小范围的场景照明。
如果场景很大,可以把它拆分成若干个较小的区域进行布光。
一般有三盏灯即可,分别为主体光、辅助光与背景光。
6、亮度:是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物理量。
它指的是光源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7、照度:是表示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
8、照度定律:当我们使用人造点光源进行电视照明的时候,光线入射到某物体表面上单位面积的光通量,会随着光源的发光强度、光线的入射角度以及光源与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9、聚光型灯具:包括螺纹透镜聚光灯、成像聚光灯、光束灯、回光灯、追光灯等。
光束大小可自由调节,在舞台上得到理想的光区,光束的调整角度接近5°~70°。
聚光型灯具都属于硬光型光质,他们照射物体产生清晰明确的阴影,显示出物体的形状、轮廓和结构。
二、填空简答1.内外景灯具区别在于色温,内景灯色温在3200K左右,外景灯色温在5500K左右。
2.电视照明光比和电视常用照明光比同侧:照明光比=主光:辐光异侧:照明光比=(主光+辐光):辐光常用:2:1或3:13.电视照明灯具按光线分三类:聚光型灯具、泛光型灯具、效果型灯具4.演播室灯具悬吊方式:导轨、吊杆、点吊、{滑轨、配合以伸缩器、搭格子架(满天星)、铰链}5交流镝灯和直流镝灯的区别:电极不同,交流镝灯两个电极粗细相同,直流镝灯电极不同。
电视灯光与照明复习
1、主题音乐的方式为什么被普遍使用2、主题音乐的任务是什么3、主题音乐有几种形式4、主题音乐在片中每次出现的依据是什么5、变奏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6、电视音乐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7、电视剧的主题音乐和插段音乐有何不同8、综艺晚会节目的编排应注意什么音乐节目在其中应发挥什么作用1、电视照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特点是什么一、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画面构图的需要特点: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2、电视与电影照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照明的不同要求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1、人眼所能看到的可见光波长是多少光是能的一种形式;是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占据电磁射线谱中的一小段..人眼能看到的可见光的波长为380~760纳米1米=109纳米.. 2、镜面反射、漫反射和半漫反射的规律是什么镜面反射:光滑的物体表面产生的反射光呈镜面反射的性质..1只有在反射角A点位置上;可以在物体表面上看到B光源的影像;其亮度接近于光源强度..在其他方位上如B和C点上;物体表面呈无光状态..2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同;不发生性质变化..比如;若入射光是平行光束;则反射光亦为平行光束;不发生形态变化..漫反射:如果物体表面是粗糙的、不规则的;那么;光线投射上去以后就向各个方向散射..这种反射光就叫漫反射光..1漫反射光的强度远小于入射光;而且在非反射角度的视点上看;物体表面都很亮..2漫反射光的物体表面上看不见光源的影像..半漫反射:物体的表面介于光滑与粗糙之间;对光的反射也介于二者之间;呈半漫反射即散射性质..1半漫反射光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反射角方向;虽看不到光源的影像;但能看到较淡的亮斑..2在非反射角的方位上;也可以看到物体表面的亮光..这种半漫反射的物体表面亮度;在光源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不同方向上看是不相同的..1.什么叫色温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分的概念;是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黑体随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作光源色温度;通常简称为色温..2.为什么要平衡色温平衡色温有哪些方法为了使画面中的场景、人物色彩还原准确;色彩逼真;保证较高的画面色彩质量..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3加辅助光照明3.标准的日光色温是多少标准的灯光色温是多少5400 2400—30001、色彩的三属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征..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明度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会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饱和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也称色纯度;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黑、白、灰色差别的程度..2、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哪些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会有不同的变化..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度也有影响..1、电视照明工作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一、审美意识与修养二、观察与积累三、审美意识与创作2、什么叫摄像轴线其运用规律是什么被摄体的视线、运动方向或被摄体间相互交流的位置关系所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直线第一;同一时间与场景内拍摄连续性较强的镜头时;摄像机主角度所在的被摄体关系线或方向线一侧180°范围内..第二;轴线通常有两种:一是由被摄体面向或运动方向产生的方向轴线;二是由被摄体与被摄体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产生的关系轴线..第三;不能轻易越过轴线或穿越于轴线两侧..但有时为了丰富画面效果和充分发挥摄像机角度的作用;仍可合理越轴..3、摄像轴线与光线轴线的关系是什么光轴的运用规律与摄像轴线的运用规律基本一样;光轴主要依附于摄像轴线而发挥作用;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光轴却有其特定的作用..在实际创作中;光源和被摄体之间形成的光轴越接近于摄像轴线;光位、明暗、色调就越统一;视觉感受就越趋于正常;完全可以用处理摄像轴线的方法来处理光轴..1、外景自然光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以及弥补方法是什么利在光源的普通照射能较全面地反映场景以及物体的特征、外貌;同时能够满足摄录技术对光线亮度的要求;弊在“一视同仁”;不能重点突出主要场景以及主要对象;景物在剧情表达上具有同等地位..不足: 1.局部需要突出和强调的东西却被置于阴影部位;2.背景太暗而失去层次;3.需要表现的线条不明显;4.前景过亮而失去透视..需要适当的照明处理来弥补2、如何利用太阳出升、欲落时间的光线表现气氛充分利用天空亮而地面相对暗的特点;把地面上有特点、清晰、简练的物体线条衬托在天空彩霞中;形成光线照明的剪影半剪影效果;用光线强烈的反差对比;突出景物的线条或人物的身姿、轮廓等..3、表现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分别选择什么样的光线形式最佳(1)立体感的表现同天空不明显的散射光入射角度有重要关系2质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光线形式的选择3空间感的表现主要在于人为改变阴天光线所形成的固有的光调配置。
编导灯光课复习要点
灯光技术与艺术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题1.色温:表示当某一种光源所发射的光的颜色与黑体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所发射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就用黑体的这个温度表示该光源的颜色温度,简称色温.2.显色指数待测光源下物体颜色与标准光源下颜色相符程度。
感觉的颜色和物体原来的颜色越接近显色性越好,显色指数越高。
经验表明,一般显色指数Ra低于70时,眼有明显示的感觉,对彩色电视Ra 不宜小于85。
3.灯具效率照明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光源所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
称为灯具的发光效率。
4.背景光背景光又称为”环境光”,在不同的节目或场景用光中,有时还被称为“天幕光”。
“气氛光”等。
背景光主要用于照明被摄对象的周围环境及背景,可调整人物周围的环境及背景影调,加强各种节目及场景内的气氛。
5.照度照度表示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符号用E表示,单位为lx(勒克斯)6.亮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物理量。
它指的是光源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符号用L表示,单位cd/m2或cd/cm27.金属卤化物灯在高压汞灯内添加某些金属,能达到提高光效改善光色的目的,为约束金属的腐蚀性,实际填充的是金属卤化物,故称为金属卤化物灯。
8.聚光型灯具聚光型灯具包括聚光灯、回光灯、追光灯等。
这类灯具属硬光型灯具,发光强度大,亮度高,能形成物体表面明显的阴影,在演播室照明中担任“主角”,常作人物或场景的主光、轮廓光使用。
9.电光源发光效率电光源的发光效率η= F/P,。
F是电光源的光通量; P是电光源的电功率。
10.逆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的后方、镜头的前方,统称为逆光照明。
逆光照明有时也称“背光”、“轮廓光”或“隔离光”照明。
11“三点布光”方法主光、辅光、逆光配置而成的基本照明方法称为“三点布光”方法。
用于三维的被摄对像。
二、填空题1.电视照明灯具按光线的性质可分为(聚光型)、(泛光型)、(效果型)等三大类。
2.影视照明的电光源要求具有连续的光谱分布,并且一般显色指数要达到(85)以上。
电视照明考试复习资料
◆电视照明的任务:1满足技术上对照度的要求2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3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4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5戏剧表现的需要6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1时限性2可塑性3纪实性4体现性◆影视照明的异同:1亮度比与光比的要求不同2多机和单机拍摄对布光的不同要求3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4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5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
◆色温的定义:1色温是表示光源的光谱成份的概念2色温用绝对温标表示,单位为K 3黑体随着温度增高而发出的色光,就叫光源色温度,简称色温◆色温平衡:1使用的光源色温与摄像机的色温一致2同一场景不同光源色温一致3日光色温与人工色温一致◆色彩的基本属性:1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征2明度:明度是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3饱和度:也叫色纯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人眼的视觉特性:1感受可见光强与弱的能力 2亮暗适应能力3色彩适应能力:色觉守恒: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印象和记忆4视界容量范围:双眼:水平160度,垂直110度5视焦点调节变换能力◆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应、追求、感觉或思维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是指电视照明创作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照明与物体的表面结构:1粗糙的表面结构:适宜侧光照明,即能使表面细致的起伏部分呈现出不同的影调,又能使粗糙的表面结构的特点更为明显和突出。
2光滑的表面结构:适宜散射光,提高景物表面的普通亮度,降低闪光部位与周围表面亮度的差距。
3透明的表面结构:适宜侧逆光,光线穿过透明体,显示其特点,同时正面加辅助光。
4镜面的表面结构:适宜散射光,同时尽量安排明亮色调的环境◆外景自然光照明的任务:1对自然光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光线照明条件,是主题表达、气氛再现、意境抒发的关键)2弥补自然光照明的自身缺憾3人为调整自然光的反差4被摄体暗部偏色的校正 5模拟和再现特殊的光线照明效果 6再现夜景气氛◆太阳初升和欲落时段的特点:1照明条件不稳定2时间短促光线变化大3明暗对比明显亮暗间距大4地面被照明物体投影长5光线偏暖色温偏低6近浓远淡透视层次明显◆正常照明时段15°到60°):1、光线条件稳定2照明亮暗适中3受光面、阴影、投影明显◆顶光照明时段:(60°到90°),一般较少使用.◆处理方法:1外景选择多层、重复景物,强调层次关系2避免骷髅状,一人脸暗部或亮部曝光3人为改变顶光投射状态◆直射光照明常用形式:1顺光照明2斜侧光照明3逆光照明◆顺光照明:光源在被摄体前方,镜头的后方,镜头同光源照射方向基本一致,在镜头与被摄体这条摄轴线左右15°角之内的照明光线。
电视照明完整版
1.电视照明的任务:(1)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2)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3)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4)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5)戏剧表现的需要(6)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2.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1)具有时限性(2)具有可塑性(3)具有纪实性(4)具有体现性3.在影视创作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日光色温是多少?标准的灯光色温是多少?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4.内景拍摄,有门窗,怎样平衡色温?灯具+升色温灯纸窗户+降色温灯纸5.色温透视在色温的饱和度,色别,明度上有哪些规律性变化?(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
(2)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
(3)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
6.人眼色彩守恒现象: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印象和记忆,也可以说,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眼却未察觉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出现了差异。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人眼的“色觉守恒”现象。
7.如果出现一下情况,摄像机对光色反应十分灵敏,不能正常再现被摄景物整体或局部的原有色彩:(1)用标准的3200K灯光色温调整白平衡后,拍摄现场的物体时,若出现高于或低于3200K 的灯光色温的光源时,物体局部色彩偏蓝或偏红;用标准的5600K日光色温调整白平衡后,若出现高于或低于5600K的日光色温的光源时,局部偏蓝或偏红。
(2)在室内用3200K灯光色温调整白平衡进行拍摄后,接着又到高色温环境中不加任何校正继续拍摄,画面整体色调会偏蓝、偏冷;反之则偏红、偏暖。
(3)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其日光色温会有不同变化,对此,人眼一般不能察觉。
如果摄像机只按一天内某一个时刻的光线色温调整好白平衡,而不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白平衡校正,画面的色彩基调就会发生较明显的偏色变化。
电视照明复习题
电视照明复习题电视照明复习题在现代社会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公共场所,电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电视的照明问题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些与电视照明相关的问题。
1. 为什么电视照明很重要?电视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良好的照明可以提高观看电视节目的体验。
如果照明不足,会导致画面模糊,影响观看效果。
其次,适当的照明可以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过强或过弱的照明都会对眼睛造成负担,长期下来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和视力下降。
因此,电视照明的合理设置对于我们的视觉健康至关重要。
2. 如何选择适合的电视照明?选择适合的电视照明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电视的位置和周围环境来确定照明的亮度和色温。
如果电视放在一个较暗的角落,可以选择亮度较高的照明,以提高观看效果。
如果电视周围有较强的光线,可以选择亮度较低的照明,以避免反光和眩光。
其次,要选择适合的照明方式。
常见的照明方式包括吊灯、壁灯、台灯等。
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照明方式。
最后,要注意照明的色温。
一般来说,较暖色调的照明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适合用于观看电视。
3. 如何避免电视照明问题?为了避免电视照明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质量好、亮度可调的照明设备可以更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其次,要合理安排电视和照明的位置。
避免电视和照明直接对着,以减少反光和眩光的问题。
另外,定期清洁电视和照明设备,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后,要注意照明的使用时间。
过长时间的照明使用不仅会浪费电能,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4. 电视照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电视照明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合理使用照明设备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
选择节能的照明设备和使用低能耗的照明方式,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注意照明的使用时间,避免过长时间的照明使用。
通过合理使用照明设备,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视照明考点
电视照明考点知识点:1.照度:单位是勒克斯(lux)2.亮度:亮度单位是坎/平方米=尼特(nt)3.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在380 ~760纳米4.色温用绝对温标(T)来表示,单位为K(Kelvin)。
5.日光(5400K)灯光(3200K)6.色彩具有三个基本特征:色别、明度、饱和度7.电视画面造型,要求人们在只有两维空间的画平面上,塑造出三维的立体形象,表现出被摄对象的各种视觉特征,如空间深度、立体形状、表面结构、画面基调等。
8.直射光的三阶段:太阳出升和欲落阶段(0°~15°)、正常照明阶段(15°~60°)、顶光照明阶段(60°~90°)直射光照明常用的三种形式:顺光照明、斜侧光照明、逆光照明9.夜景拍摄有三个理想的时段1、晴天太阳光下拍夜景2、夜间拍夜景3、晨曦和黄昏时段拍夜景—黄金时间10.反光板两种类型1、单向反射式:直射光、硬质光2、柔和反光式:散射光、软质光11.人工光线的成分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装饰光12.主光布光的形式:面光、宽光、正常光、窄光13.演播室照明的组成:悬吊装置、照明灯具、调光系统14.简述几种表面质感的类型,分别用什么光线表现效果最佳?(1)粗糙:表面亮度均匀,用侧光表现表面起伏凹凸产生的不同影调。
(2)光滑:表面形成比周围亮度高很多的光点,用散射光照明,缓解高光点与其他部位的亮度差。
(3)透明:表面呈现出亮度不均的光斑。
用侧逆光和正面柔和的辅光一起表达出透明感和质感。
(4)镜面:表面产生亮度极高的耀斑,用散射光,拍摄时要在画面上有耀斑的体现。
15.阴天照明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1)缺乏影调明暗变化,略显平淡(2)空间深度感弱(3)立体感弱,质感不突出(4)天空与地面反差大(5)面上光与局部光区别较小名词解释: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
亮度:是指发光面(自发光面或透光面、反光面)上沿视线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发光强度。
电视灯光与照明培训
综艺节目的灯光与照明
01
02
03
04
综艺节目的灯光与照明需要突 出嘉宾的形象,营造出欢乐、
活泼的氛围。
使用明亮的灯光和鲜艳的色调 ,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生动、活
泼。
在嘉宾表演或互动环节中,使 用聚光灯或追光灯,突出嘉宾 的形象,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
。
在游戏环节中,使用不同的灯 光和音效,以增加节目的趣味
场景细节表现
利用灯光突出场景中的重要细节,增强画面的视觉效果。
人物布光技巧
人物立体感表现
通过合理的布光,表现人物的立体感, 使画面更加生动。
人物情感表达
利用灯光的变化,表现出人物的内心 情感和情绪变化。
动态灯光技巧
节奏感控制
掌握动态灯光的节奏感,使画面更加流畅、自然。
特效灯光的运用
了解特效灯光的原理和运用方法,如追光灯、染色灯等,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与调色
通过调整光源的色温和使用滤色片, 可以改变画面的色彩和调色,以达 到导演和摄影师的创作意图。
02 电视灯光与照明设备
聚光灯
聚光灯是一种具有强光束的灯光 设备,通常用于突出焦点或强调
某个区域。
聚光灯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和灯头 角度来控制光束的形状和范围。
在电视节目中,聚光灯通常用于 突出嘉宾或特定场景,创造视觉
色彩情感表达
理解不同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如 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冷静, 根据剧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
光线控制技巧
光线的方向与质感
掌握如何通过调整光线的方向和角度 ,来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纹理。
软光与硬光的运用
了解软光和硬光的特性,根据场景需 求选择合适的光线类型。
场景照明技巧
电视灯光与照明培训 (2)
• 审美意识因人而异,在审美方法、形式 、及对审美对象的理解、能动的发现、 评价均不相同。
• 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 万里赴绒机,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审美意识和修养
电光源通常是用金属作发体 ,如钨、钼、镝、汞、钠, 及一些惰性气体构成,组成 各类照明灯具,如白炽灯、 高压汞灯、低压钠灯、日光 灯、霓虹灯、镝灯等。其外 部石英玻璃罩起密封,内部 充满惰性气体,可使灯的寿
命延长
• 光源的特性可用两种方法评价 。一种是用能量参数来描述的 ,诸如:辐射通量、辐射强度 、辐射亮度等。第二种是按人 眼感到的强弱来度量的照明的 效果最终以人眼来评定,既以 光度学的观点来评价,如:光 通量、光强度、光照度和光亮 度等。
• 电视照明除艺术感知外,还必须掌握照 明技术包括电工学、几何光学、电子基 础、光源、灯具、测光、色彩学、电脑 、影调调节及曝光控制等相关学科
观察与积累
• 电视照明工作者,因十分注重观察 生活中不同时刻的物体表面的光影 变化、不同时间的气氛变化、光线 的变化引起的色彩变化,注重光线 在宏观与微观上的美妙变化及出现 的各种各样的效果。
•电视照明中常把反射光叫 亮度,一般亮度值可以从 测量到的光照度上计算得 到。如果照射的光线几乎 全被反射,人们看到的是 白色物体,此时亮度最高 。如果照射的光线几乎全 被吸收,人们所看到的是 黑色物体,亮度最低。
表 照明常用光度基本单位
名称及代号 公式
• 光源是指发光的物体,像太阳 、白炽灯、煤油灯等。光源发 光的原因很多,如煤油灯的发 光是由煤油于空气中的氧气发 生化学反应;太阳的发光则是 其内部的热核反应的结果;点 灯是有外部输入电能而发光。 这是我们主要研究的光源,既 “电光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灯光照明复习1、电视照明的任务一、在前期摄录技术上满足其对照度的基本要求二、用光线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四、再现环境气氛与强调时间概念五、戏剧表现的需要六、视觉语言修辞的需要2、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一、电视照明的时限性:在一定的时限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二、电视照明的可塑性:在不同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三、电视照明的纪实性:电视照明追求自然光线效果四、电视照明的体现性:对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3、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异同同:表现手法上相似、相同。
异:一、亮度比和光比的要求不同材料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电视最大亮度比只能达到30:1,其光比控制限定在2:1或不超过3:1,从而获得最佳画面效果和被摄体暗亮部的层次,而电影的亮度比可达到100:1,光比控制可达到7:1。
因此在照明中量光、测光、布光也就有根本上的不同。
二、多机连续拍摄和单机分别拍摄在布光要求上的不同多台摄像机要从不同角度上同时拍摄,因此照明的设计要考虑到摄像对任何角度拍摄时都能适用。
但是灯光却不能照顾到各个角度,因为照明位置总是以上一个摄像机位决定的,所以在质量上要有所妥协。
三、多种体裁照明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照明、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在灯光配备上与电影照明区别较大。
四、实景照明与棚照明的不同电影是棚照明,而电视更多的是实景照明,实景照明投资少,光效自然而真实,制作周期短,效果自然逊于棚照量的灯光,灯具要求灵活性强、发光强度高、体积小。
电视照明,但追求电视节目制作的真实性。
五、素养与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电视照明人员属于可塑性人才,要适应多样的环境照明,更多情况下是人去“创造”、适应环境。
在实际照明工作中,不但要熟练掌握电视艺术片照明,还应熟练掌握专题片照明和新闻片照明。
大场面应具有“调度”众多灯具的能力,新闻片、专题片小场面要做到一灯多用,在保证纪实性与时效性的同时,尽量保证照明效果。
4、光线的性质与方向性质:1、硬光:晴天的太、以及聚光灯、泛光灯等直射人工光,都是硬光源。
硬光源发出的光照充足,方向性强,使被摄体上反光与耀斑强烈,产生边缘轮廓清晰的阴影,形成高反差的影调。
硬质光源对物体造型和立体效果的塑造力强。
当反差过于强烈的时候,会超出电视对亮暗比的宽容度,抹淡被摄体细节,质感表现欠细腻,减少层次。
2、软光:受云雾遮挡的日光,各种环境下的漫反射光,直射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光,都是属于软光,也可以称之为散射光。
软光照射的面积大,柔和均匀,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物体产生微弱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反差也很小,能使物体产生平滑连续的表面,明暗部的质感都得到表现,色调层次丰富。
方向:1、顺光:当我们面对被摄体拍摄时,从摄像机方向照射到被摄体上的光线称为顺光,又称“正面光”。
2、侧光:前侧光(45度侧面光)被摄体产生丰富的影调层次,对被摄体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质感表现得比较好。
正侧光(90度侧面光)被摄体明暗对比强烈,产生的照明效果具有戏剧性。
3、侧逆光:指从摄像机前方,被摄体背后一侧照射的光线。
在这种光线照明之下,被摄体受光面积很小,绝大部分都处于阴影中,形成局部轮廓光照明,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和物体与背景的区别很有效,是形成剪影效果的理想光线。
4、逆光:指从摄像机正前方,被摄体正后方照射的光线。
在逆光照明下,被摄体只有边缘部分亮形成轮廓光效果,这对表现景物的轮廓特征及把物体与物体、物体与背景区别开来极为有效。
5、光比以及应用{重点}光比定义:主辅光光位、亮度、人物面部的受光面有一个亮度变化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光比,或者说,两只用来照明某一被摄对象的灯光,就其产生的总效应来说,它们之间的强度差。
(通常,形成光比的两种光线,就是补光和主光)过高——有耀眼光斑过低——有黑色拖尾现象{注:光比的意义和任务相同,同时,大光比和小光比的运用自己领会。
}6、照度及平方反比定律照度:物体表面受照射后每单位面积上所得到的光通量。
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光源越强照度越大。
2、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
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依平方反比定律。
照度定律:照度=发光强度/距离(M)2照度的平方反比定律只适用于人造点光源。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如果把灯放远2倍距离,则光强度只有原来的1/4;如果将灯移近到一半距离,则光比原来亮4倍。
7、发光强度光源在某一特定方向单位立体角(每球面度)辐射的光通量的多少,也就是说光源向空间某一方向辐射的光通密度,是光功率的空间密度。
通俗地说,就是指光源发出的光的强弱程度。
一个40W白炽灯泡的光强35CD。
8、IREIRE是一个在视频测量中的单位,亮度电平1)IRE等级CCD摄影机的视频输出最大振幅一般设置在100IRE或者700毫伏,一个100IRE的视频表示可以完全驱动一个监视器表现最好亮度和对比度的优质影像,只有50IRE的视频表示只有一半的对比度,30IRE或者210毫伏表示只有原始振幅的30%,通常30IRE是最低的表现可用影像的数值2)反射比目标的反射比和背景能彻底改变测量的结果,一个有100%反射率的目标平面上能产生比只有1%反射率的目标高出100倍的光线。
9、摄像机灰度片、色温片的设置灰度片的设置:Clear:在阴天或者阴影下用1/8nd :在清晨或者不强烈的下午用1/16nd:在上午活下午下用1/64nd:在雪天等高亮光环境下用色温片(日光、灯光)的设置:(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 3200K---偏红偏黄的光照环境用这个。
5600K---正常日光或者室日光灯环境(和3200比这种光偏蓝)。
5600K+灰片---晴天日光比较强的时候使用。
一般除上面3档外还有一档,有可能是星光效果。
10、电视照明光线的特点快、准、稳、匀11、摄像机的测光方式:平均测光(点测、偏重点、区域测光)平均测光,就是测量整个画面的平均亮度值,以其结果作为曝光的计算基础。
中央平均测光主要是考虑到一般摄影者习惯将拍摄主体也就是需要准确曝光的东西放在取景器的中间,所以这部分拍摄容是最重要的。
因此负责测光的感官元件会将相机的整体测光值有机的分开,中央部分的测光数据占据绝大部分比例,而画面中央以外的测光数据作为小部分比例起到测光的辅助作用。
经过相机的处理器对这两格数值加权平均之后的比例,得到拍摄的相机测光数据。
12、摄像机与人眼的区别一、摄像机的亮度适应围比人眼窄得多二、人眼有立体视觉,而摄像机无立体视觉,但视域较宽广三、人眼具有视觉守恒特性,摄像机对色温变化敏感13、色后像现象是人眼色彩适应的一个特征。
当人眼观察某一有色物体时,令其将视线由被观察的有色物体表面离开,人眼会不可避免地在一个短时间把这一个物体的补色“残像”保留。
14、色觉守恒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下,人眼不会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条件而改变对这一物体的原有色彩的印象和记忆。
也可以说,照明条件发生了变化,但人眼却未察觉到物体表面的色彩出现了差异。
15、反光板的基本类型(单向反色双向)柔和反光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散射光,照明效果平涂柔和,无明显光线投影,物体表面层次再现细腻,光线散射照明的面积较大,人们称柔和反光式反光板的光是软质光;单向反射式反光板,光源性质属于硬质光,由于使用的反光材料不同,使它对接受的光线大部分能反射出去,如同平静的湖面产生的单向反射光一样,这种反光板照明投射的距离远,被照明的物体表面有明显的投影。
16、光线轴线的运用1、时间的选择1)不可替代:一天中时间变化最快且十分不稳定的时间是日出前、日落后和太阳初升、太阳欲落的时候。
2)可替代:上午各时段,下午各时段,以及太阳初升前以及太阳落下后。
2、补拍与错位第一,时间的对应;第二,光线方向的统一;第三,入射角的大小一致;第四,反差与亮度的协调;第五,受光面与阴影面比例的把握。
3、越轴与合理越轴越轴即人为背离轴线规律,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和方向上的相反变化,以及光线方向的“摆动”。
合理越轴是使画面中镜头、光线方向、角度在轴线两侧的来回变化尽量变为合理,在跳跃幅度较大的两个镜头中间加入一个中性即过渡镜头加以缓和。
可以获得以下效果:1)场景由封闭式结构转变为开放式结构;2)增加镜头的视点,开拓观众的视野;3)追求全方位立体的现场表达方式;4)场面调度更富连续性,能形成流畅的视觉语言;5)多角度不同照明状态下展示被摄体,具有“全描”效果。
17、色温平衡一、色温平衡有三方面含义:一是指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要求的色温相一致;二是在同一场景中,要保证所有光源色温一致性。
三是日光下被摄体亮部的日光色温与暗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
二、平衡色温的方式:1(1)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也可以将摄像机色片调整至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
(2)在现场使用光源色温调整白平衡。
2(1)灯光前加升色温的蓝色滤色片,简单易行,但灯光损失大;(2)在自然光入口处加用降色温的橙红滤色片,人为降5400k到3200k左右,但适合较小场景。
3给辅助光线的光源提供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
一般每套电瓶灯都有标准升色温蓝滤色片。
18、色彩的基本特征:(色别、饱和度、明度)色别:(色相、色调)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别的特性,说明色光种类。
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
在艺术创作中,人们常将色分为两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
所以,色别也称为色调。
明度:(亮度、明暗度)同一色别由于光线照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明暗程度。
即色别的相对亮度。
运用:在电视节目创作中,色彩的明度控制与变化是依据主题容的要求变化而变化的。
例:以抒情写意的喜庆吉祥、轻松愉快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大;以庄严肃穆、凝重深沉为主的题材,色彩的明度宜小。
饱和度有时也称为色纯度。
是指颜色的鲜艳程度。
也可以指某种色别的颜色与相同明度的消色差别的程度。
如果一种色别颜色中所含彩色成分多、消色成分少,该色别色彩就饱和;反之,如果所含彩色成分少而消色成分多,色彩就不饱和。
19、光线影调(高调、中调、低调)(118—122页136页)平调照明可以使画面取得高雅、明净、单纯的效果,使人物黑色的头发、眼睛、鼻孔、嘴角引人注目,得到强调。
高调画面一般以浅色影调为主要基调。
其中最富表现力的是深灰色调,深灰调子越小,画面调子就越高。
具备深色调与大面积亮色调的对比的画面,才能称为高调画面。
1)反映的人物,要符合其职业、年龄、性别特征。
如拍摄医务、科研人员、妇女、儿童等,衣服为浅色。
2)背景光一般要求超过人脸的照度一倍左右,以白的背景突出形体的轮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