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

合集下载

将国学引入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将国学引入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将国学引入语文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摘要:让国学经典走入语文课堂,让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已经是这个时代刻不容缓的任务。

把优秀的经典教给学生,以潜移其气质,默化其思想,养正其品性,训练其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课堂;现实意义;综合素质国学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大智慧,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承载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学习母语的工具学科。

语文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该强化国学味道,传承祖国文化的精髓。

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让国学走入课堂,用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堂必须与国学链接,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培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如何让国学走入语文课堂呢?一、用国学教材把学生引领起来笔者在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诠释的经典著述《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先熟习儒道两家的文化思想。

在实践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南怀谨先生的教诲:“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复兴,要做承先启后融贯中西的工作,这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

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要晓得自己这神圣而艰巨的责任。

是谁给的责任?是自己要挑的,挑起继往开来的重任,才能搞思想。

如果以现实的环境来看,搞思想的人常是穷苦一生,默默无闻。

但每个历史的演变,都受这种潦倒一生的人的思想的影响。

在他本人死后,领导了世界人类。

以个人的现实生活来讲,搞思想、搞文化的穷苦一生,对他有什么用?可是他精神生命的价值就是如此伟大和长远!”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应该像宋代大儒张载那样秉承这样的信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以国学作为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坚持诵读经典除了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我每堂语文课45分钟这样安排:前15分钟两条《论语》、一章《道德经》,一年下来从未间断,利用后30分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

让群文阅读真正把国学经典带进语文课堂

让群文阅读真正把国学经典带进语文课堂

让群文阅读真正把国学经典带进语文课堂让群文阅读真正把国学经典带进语文课堂刘晶高勇四川省攀枝花市实验学校议题就11.11.2但是,经典,也是为孩子一生打点文化底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

多诵读国学经典,一定会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1.3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通过经典文化的诵读,可以大力提高孩子文化知识素养。

我觉得,国学经典诵读给学生带来最大变化的就是语文能力的提高。

说简单点,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飞速提高。

2当前小学国学经典学习的现状及产生现状的原因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外国人都纷纷掀起学习中国经典的高潮,但问起我们中国人对此的认识,却常常会一问者,强调以课展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式,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有效地更新了教师阅读教学的意识,改革了阅读教学的模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让群文阅读真正把国学经典带进语文课堂4.1找准“议题”,激发兴趣群文阅读倡导以“议题”点燃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何为“议题”?议题就是一组选文中蕴含的可以供师生展开议论的话题,一组选文中可有一个或多个话题。

议题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具有可讨论性,议题事先不确定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一组文章后展开讨论,去感悟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组文章,在学生个人智慧基础上,大家对议题达成共识。

所以,议题无标准答案,只是探讨的话题,不是某个现成的知识点,而是通过对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一个好比如,、翁森的4.2都很想了解晏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让经典名著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简介:俗话说“语言是万科的母亲”。

语文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具有社会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有真正潜能的学生不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人文基础,以及专注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力求使每一个少年、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适合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将经典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本文重点介绍如何让经典名著更好走进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化精华。

经典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都应当领悟、反思的精神。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 且不论学者最新定义的中国七千年文化, 即便是一直公认的五千年文化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国学经典。

学习国学经典能够滋养华夏民族, 使今人在文化的熏陶下成为高素养、高品质的人才。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从小就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让经典在学生的思想中“扎根”,并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古典名著是数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的浓缩集,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贯穿了古代和古代。

一、课堂中增加对中国经典的背诵环节阅读是人类精神发展的最重要载体。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的过程就是他的阅读过程。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民族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过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儿童的思维方式非常狭窄,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来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

有专家曾多次强调,学生应该阅读最真实的原著。

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应首先回到人文主义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将成为中小学读写的主要材料。

通过为学生选择文言文读物和古代诗歌等优秀的中国经典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朗诵,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探究
(四)利于学生文学性的养成。语文教育之精髓在于文学素 养的培养与提升。中文独有的韵律美就在《三字经》《千字文》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国学的融入,仅仅只教授现代语文的语 文课堂是不完整的。一个学过国学的学生与没有学过国学的学生 是有很大区别的,学了国学后形容一个美丽的女子是这样的“巧 笑倩兮,美目盼兮”,而没有学过的话,大概就是一句简单的好 美。徜徉在国学的世界里,就像是春风拂面,虽不能清楚看见 但却是身入其中,假以时日国学必能浸润入心。学生也能大受脾 益。
(五)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国学囊括的内容很多,有诗句, 有名言,有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经典可以让学 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个优秀 的民族从来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了解历史,以史为鉴能 够给学生更多启发,学生也能获得更多感悟。
四、国学引入需注重方式 (一)选材贴合生活,注重趣味性。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较 小,心智上成熟度较弱,缺乏生活经验,知识也比较匮乏,再加 上又是刚刚接触国学。因此除了教授教材选入的文章,还应该挑 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进行学习,比如“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和“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一 类型。虽是时代不同,可孩子们的乐趣是相通的。也可以将一些 历史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加入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孩子的 兴趣,比如“闻鸡起舞”、“精卫填海”、“亡羊补牢”等。注 重趣味性,寓教于乐,自然能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国学。 (二)教授方式需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喜欢语言表 达,诵读的方式适合小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所以,将诵读作 为切入点,给学生教授一些朗朗上口的国学内容,也有利于激发 学生兴趣。 结束语 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有着重大的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 促进作用。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要注重方式方法,兴趣是学生 最好的老师。本文对国学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积极意义和方式方 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为国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带来一定的教学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亮亮.国学经典走进阅读教学--小学国学课堂教学方法 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 [2]程郁.近代以来“国学”思潮中关于传统学术态度的变迁-兼论现代教育中的学科建制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3).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和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清王朝的覆灭,其间不仅经历过暴风骤雨式的改革,亦曾有过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它一直维系着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它融入我们的语文课堂,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义务,亦是我们的责任。

一、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是一门通过教师的指导来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学科。

语文课堂,即是一个?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的主要阵地。

我们语文老师,要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语文课堂,让它成为培养学生民族精神的沃土和滋养生命的源泉。

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我意识到这是培养孩子们热爱自然的一个契机。

陶渊明走进田园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的诗歌淳朴天真、和谐自然。

我立足课本,引导学生欣赏了陶渊明的其它几首田园诗,“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笔下的农村生活是那么恬美、宁静:清泉、茅舍、晚归的飞鸟、质朴的民风。

诗人歌咏着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和谐,孩子们感受着诗中所蕴含的自然的、内在的、淳朴的美。

我进一步拓展开来,引导孩子们欣赏了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古诗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感受自然的清新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体会自然的闲适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领略自然的壮丽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阶段,国学教育则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两者的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一、选材注重传统经典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选择一些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诗经》、《古文观止》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文学作品,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可以结合国学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古代典籍中汲取养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注重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国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名句,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和优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韵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剪纸、古乐演奏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还可以安排学生参观一些传统文化场所,如博物馆、古建筑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而小学语文教学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通过小学语文教学来渗透国学教育。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国学经典故事的讲解,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传统故事,领悟其中的智慧和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国学教育强调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国学教育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朗诵古代名言警句,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学之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善于运用国学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文化素养。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

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研究的方法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国学经典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探讨基于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方法,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国学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这些经典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智慧。

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国学经典中的优秀语言文字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语文素材,帮助他们提高识字水平、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也可以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教育起到积极的影响。

将国学经典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精心选材,注重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国学经典诵读材料。

比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三字经》、《百家姓》等简单易懂的经典材料;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论语》、《孟子》等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经典材料。

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经典材料中蕴含的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2. 结合课文教学,强化阅读训练将国学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

比如在学习《三字经》时,教师可以通过诵读、解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并通过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修辞感悟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他们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开展诵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国传 统文 化走 向世 界的进 程 中 ,起 着至 关重 要 的作用 。 邓 小平 同志 曾经 说 过 : “ 教 育 ,要 从 孩 子抓 起 。 ”
我们 应将 国学 经典 引入 小学语 文教 学 中,让 孩子 从小 接受 者不 如好 知者 ,好之 者不 如乐 之者 ” 。虽 是 一个 通俗 的道

年级: 《 百家 姓 》
二年 级 : 《 千字 文 》
三年 级 : 《 朱子 家i J l l 》 四年 级 : 《 弟子 规 》 五年 级 : 《 中华 上下 五千 年 》
六年 级 : 《 论语 》 、经典 文言 文
为 了保 证 这 些 国学 经典 能够 切 实 有 效 地落 实下 去 , 要特 别 注 重 以下几 个 环 节 的 把握 ,使 语 文 能 力 的提 升 最 写 ”上 。所 以,
说 明 了国学经 典 已经走入 了人 们 的 日常 生活 , 同时 ,在 中
国学 经典基 本涵 盖 了中华 民族传 统文 化 的各 个方 面 , 是 中华五 千年道 德精 神 的结 晶,如 何把 国学 经典 引进 语文 课堂 ,激 发学 生语文 学 习的兴 趣仍 是一个 有 待研 究探 索 的 问题 。我想 借用 古人 的一 句话 来解 决这个 问题 ,即 “ 知之
随着 中 国整体 实力 的提高 ,近 些年 来 ,有关 国学 经典 宽知 识结 构 ,培 养 内涵 ,还可 以对其 人 生观 和价值 观有 一 的文 化也 悄然 兴起 。各种 国学 经典 的讲座 此起 彼伏 ,有的 定 的导 向作用 。所 以 ,在 小学 阶段将 国学经 典 引入 日常教
大学 办起 了 国学院 ,有 的大学 创办 了 国学 网站 ,有 的创办 学不 仅是 可行 的 ,更 是 时代 的召唤 、时代 的诉求 。 里 国学杂 志 ,还有 国外 的大学 成立 了孔 子学 院 。这些 ,都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课堂促进学生成才

将国学经典引入小学课堂促进学生成才
播, 在 国内掀起 了一阵“ 国学 热” 。 那些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不应 该给予适 当讲解 , 以端正学生 的言行和品性 , 其作 用 比《 小 学生 该仅 仅是一堆供人研究 的材料 , 更应该走进语 文课 堂 , 让学生 亲 行为规范》 等教条有用 的多 。如《 论语 ・ 宪问》 中有这样一 问 : “ 以 近国学 , 亲近传统文化 , 并让 国学 中的思想精髓影 响学生 的人 生 德报怨何如?” 孔子给 了这样 的回答 : “ 以直报怨 , 以德报德 。” 也 观、 世界观 , 从 而促 进学生成 才。
四、 取 其精 华 。 去 其 糟 粕
三拍子的背景音乐 , 让学生根据背景音乐孔家店 ” , 认 为儒家思想 中的封
个学生准备一个打拍子用的道具 ,可以是 小鼓 也可以是一个塑 建 、 阶级的思想 严重阻碍 了中国的发展 。 虽 然这 种全 盘否认儒 家 料瓶 , 让学生边诵读 便打拍子 , 将 口、 耳、 手结合 , 像做游 戏一样 文化 的观点是错误 、 偏激 的 ,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 国学经典 中 诵读 。将 国学经典与旋律相结合 , 更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过在旋律 中背诵更能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 效率也更高 。 如今流行 歌 曲也玩起 了“ 中国风” , 很多古诗词被写进 了歌里 , 让学生学唱 这些歌 曲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 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国学素养 , 也能
思想 的传 承靠 的是教育 ,而小学是学 习国学经典 的最佳 时
提高学生 的学 习热情 。如王菲唱的《 但愿人长久》 的歌词就直接 期 , 我认为 , 在教学 中教师可以经常给予学生引导 , 虽不将其设置 来 自苏轼的《 水调歌头 》 , 学生们在学 习唱歌的 同时也在 不知不 为教学的重点 , 但是在教学之余 , 给予学生 以辅导 , 或者在早读的 觉 中将苏轼 的《 水调歌头 》 背 了下来。相信教小 学生唱歌要 比教 过程 中要求学生进行诵读 , 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 。当然在辅 小学生背古诗词要容易多 了。除此之外 , 还有邓丽君 的《 在水一 导的过程 中 , 可 以挑选好的篇 章给予学 生以讲解 , 并要求 学生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初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并了解国学经典、古代诗词、传统戏曲、历史故事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理解。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呢?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一、植根于语文教学内容中1. 将国学经典融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纳入教学内容,通过讲解和阅读,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古文阅读材料,让学生对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2. 增加经典诗词鉴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古代诗人的诗作,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通过琅琅上口的诗句,领略古人的风采和情感,感受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

3. 拓展传统戏曲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介绍中国传统戏曲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京剧、昆曲、评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从中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并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融入于语文教学方法中1.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将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融入教学中,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外拓展活动,如去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艺术品和文物,去剧院观看传统戏曲演出,去古迹参观中国传统建筑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体味传统文化的内涵,明白其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尊重学生的文化认同,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传统文化进行认识和体验,从而更容易接受并了解传统文化。

3.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灌输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4. 注重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学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文化修养。

吟咏国学经典,律动语文课堂

吟咏国学经典,律动语文课堂

吟咏国学经典,律动语文课堂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积淀。

它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呈现着中华文化的夺目色彩;就像争奇斗艳的花儿,芬芳着中华儿女的美好心灵;就像一曲悠扬的乐声,清唱着中华传统的优良品德。

在语文课堂中传承经典、诵读经典,是彰显语文课堂多彩的必修课。

因此,经典吟咏如何走进课堂值得我们探究。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展开阐述。

标签:吟咏之声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文化的丰厚在国学的经典里,那么如何走进经典?这就体现了经典吟咏的重要性。

一、经典吟咏是语文的一种教学资源经典吟咏可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思想情感。

语文能力的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判断,是一种直觉思维。

就像王尚文在《语感论》中所说:“语感不是知识,不是教条。

”那怎么样获得語感?我想应该是一种心境的获得,是顺其自然的惬意,是顿悟后的警醒。

语感的培养就是吟咏,在反复吟咏经典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言。

文本语言里面“人品”“价值”“理性”“情感”等就自然渗进学生心灵。

二、吟咏之声,律动课堂没有经典吟咏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语文课堂,越来越多的国学经典作品走进了语文课堂,经典吟咏也活跃了语文课堂氛围。

(一)古典式吟咏中国是个诗乐一体的国度,从《诗经》开始到“五四”之前,无论是开蒙诗文还是诗文交流,都从吟诵开始,是文人的基本功。

特别是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但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诗乐分离。

在这之前,有韵味的诗必是吟出来的,配以老先生的古腔古调,仿佛人就在诗中,诗中也有吟者,诗即我,我即诗,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境界。

这是吟诵的世界、忘我的世界、超然的世界,在这样的文学境界里乐而忘忧,醉心于此,幸甚乐哉。

这必是“因声求气”的状态,发之于声,求气于心。

换言之,通过声情并茂地吟咏感受作品语言节奏,来把握作品精神、体味作品情感。

国学吟唱与小学语文课堂

国学吟唱与小学语文课堂

国学吟唱与小学语文课堂发布时间:2021-03-29T11:30:26.323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作者:田学燕[导读]田学燕河北省保定市县学街小学河北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02-032-01国学经典本是流动的艺术,从《诗经》到《楚辞》、从乐府诗到唐诗、从宋词到元曲,在古代社会都是可以吟诵甚至歌唱的鲜活艺术,诗歌是凝固的音乐。

以传统国学经典为依托,将传统经典与音乐相结合,让经典走进音乐,融入课堂,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徜徉在国学经典的海洋中,对于学生加强学习国学经典、继承和发扬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必要性1.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我国实行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构建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指出了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中存在的明显弊端,明确提出要改变教学手段、加强学科融合。

另外,《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间的交流也不断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欠缺弊端明显。

虽然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古典诗词,但这些仅有的内容根本无法真正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在语文课堂中融入国学吟唱,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这种教育方式的改变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2. 国学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实现课程功能转变的应有之义语文课堂应该是多形式、多样化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课堂。

应该打破原有老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国学经典看似枯燥乏味、晦涩难懂,但却充满了人生大智慧、大道理,对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三观意义重大。

把国学经典吟唱融入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实现课程功能由单纯的讲授教学向直观的生动教学方向转变,通过吟诵和吟唱,提升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积极性,把语文课堂真正激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韵、国学经典之美。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着深远的意义,又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

在课堂中引入《论语》、《大学》等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与当代价值观念的对比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解读国学经典,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展开深度思考。

国学经典的应用不仅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积极影响,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强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和教学质量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学经典、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用、意义、特点、引入与解读、人文素养、价值观念、案例分析、学习兴趣、深度思考、影响、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观。

通过学习《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学生可以领悟到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艺术,进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国学经典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文化观念,增进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国学传统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涵丰富,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国学经典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国学经典的教学特点国学经典的教学特点包括传统性、经典性、价值性和综合性。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国学经典走入小学高段语文课.docx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国学经典走入小学高段语文课.docx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一国学经典走入小学高段语文课徐建聪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摘要:在语文教学屮对国学经典的渗透学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 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国学经典;小学高段;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地讲国学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呢?经过整三年的探索究,我总结如下:一、早自修上,诵读经典开设了“一周一内容”,利用早晨的20分钟。

比如《论语》周,每天只诵读《论语》一一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牛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引导学生要有责任感……早自修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了经典,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习惯。

二、讲读课文,解读经典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岀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

小学语文高段课本屮不乏许多经典Z作,特别是古诗词,往往勾勒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比如四上第五课《古诗两首》,这两首都是哲理诗,学完《古诗两首》,适当补充另外的哲理诗,例如《望岳》《登飞来峰》等。

教师可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地解说,了解诗人,了解背景,想象画面,抒发情感,阐明道理,娓娓道来。

有时也可配乐即兴唱出来。

经典既融入了语文课堂,又丰富了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融入经典荀子曰:“不积珪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篇,积篇成章一一积累尤其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语文学习。

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学生进行大量积累的好吋机。

比如四上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岀现了对联。

这里的对联只是抛砖引玉的作用,学习了这四副对联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对联的特点,知道了对联的分类。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探索中国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而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和方法,并论述它的价值和意义。

一、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和方法1. 选择经典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充满内涵的国学经典进行诵读。

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这些经典材料既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适合小学生进行诵读。

2. 灵活运用课堂时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诵读国学经典融入到每节课的开头或者结束,形成一种固定的仪式感。

在每天上课前或下课后,都可以让学生们自由选择一个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这样既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又能够让学生们在短暂的时间内接触到国学经典,培养其文化素养。

3. 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在进行诵读时,可以通过一些情境创设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国学经典故事,让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进行诵读,让他们在诵读的充分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好感。

4. 开展诵读比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学校开展诵读国学经典的比赛活动。

通过这种比赛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体验竞争的乐趣,促进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和掌握。

5. 融入主题教学1. 增强文化自信心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接触到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 培养文学修养3. 提高语文水平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都是非常规范和精湛的。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4. 塑造良好的价值观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接受到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并逐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塑造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

浅析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浅析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浅析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随着中华文化的复兴,国学经典的研究与教育备受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学经典,是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主要从教学渗透、注重实践、选取重点等角度,探讨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学渗透教学渗透是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使之成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一部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经典文章和名句,以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授《浣溪沙》时,可以引用其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句,引导学生体会其意义。

此外,还可以通过编写国学经典故事,把经典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材中。

例如,在讲授"四大名著"时,可以编写相关故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纳凉的故事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经典著作。

二、注重实践在教学中,注重实践也是渗透国学经典的一种有效方式。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感受国学经典。

例如,讲授《增广贤文》时,可以与学生一起开展讨论、朗诵等活动,增进他们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如同"活学活用",可以拓宽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组织学生读经典文化相关的书籍,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并指导他们撰写读书笔记。

通过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国学经典。

三、选取重点在渗透国学经典的教学中,选取重点内容也很重要。

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著作难度较高,因此需要选取重点内容进行讲解。

例如,讲授《孟子》时可以突出强调"仁爱"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了解并感受这一理念的重要性。

在讲授古代诗词时,可以选取经典名句,如李白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让学生在学习诗词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经典文化的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重点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爱好。

总之,通过教学渗透、注重实践、选取重点等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入国学经典,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和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经典公开课

初中语文经典公开课

初中语文经典公开课篇一: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摘要】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彰显着民族的精神,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将国学经典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让国学经典走进初中语文课堂。

本文阐述了对国学的认识和理解,指明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重申“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并重点谈了初中语文课本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课堂;渗透;1对“国学经典”的认识和理解国学的外延是十分广泛的,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长期以来,人们广泛研习。

国学经典是国学中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每位中国人思想行为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国学的要义。

长期以来,国学经典都是人们争相研究的典籍,对国民影响深远。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多读点国学经典,于己于国,大有裨益。

阅读经典,不但可以滋养其内涵,而且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一定的导向,读经典就是读人,读人生,读智慧,读社会。

2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国学”因素的缺失三十年改革开放,人们过于追逐物质财富,而漠视了精神世界滋养,国学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

加之现行的评人、选人的模式,篇二:初中语文优秀教案锦集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

浅议走进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

浅议走进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

浅议走进小学课堂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哲学、伦理、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精华,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走进小学课堂,让国学经典散发出光芒,成为孩子们心中的“瑰宝”,让国学之美植根于他们的心灵,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以课文形式呈现国学经典小学作为儿童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阶段,国学经典的教育应该贯穿其中。

教师们可以通过课文的形式,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课堂当中。

可以选用一些古诗词或古文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诵读、理解、品味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

通过课文的形式呈现,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以“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经典课文为例,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意义和内涵,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并通过配合活动、游戏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增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记忆和理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听故事。

教师们可以将国学经典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国学经典的智慧、道理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

可以将孔子的故事编写成童话故事,讲述孔子的仁爱、智慧和勤奋;也可以将《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道理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引导学生认识国学经典,增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三、以课外活动形式培养国学经典意识在小学教育中,除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国学经典意识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朗诵比赛、国学经典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学习国学经典,增强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认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参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国学经典在文物、史料中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热爱和向往。

四、以家长参与形式夯实国学经典基础家长是孩子学习的重要陪伴者和引导者,他们的参与对于孩子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修养。

而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语文教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国学经典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二、国学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形成文化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国学经典的引导,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更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 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学的精华,它们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之美。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文学,古代文言文等都是优秀的语言表达范本,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它们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对于生活、人生、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体悟。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的品格、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而对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国学经典中的孝道、忠义等思想理念,可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优秀的品格。

1. 选取合适的国学经典作为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级特点,选取一些合适的国学经典作为教材。

这些经典作品既要具有代表性,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

对于小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国学童谣、古代寓言故事等作为教学内容;对于中学生可以选取一些古诗词、经典文言文等作为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经典诵读经典是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学生的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让学生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涵和韵味,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阅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国学经典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可以通过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和思想观点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三、通过写作渗透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来渗透国学教育。

可以布置一些有关国学经典的写作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作,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写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国学经典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四、开展国学活动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国学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故宫、古代文物博物馆等地,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

还可以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国学经典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对国学教育的兴趣和了解。

五、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讲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讲解《论语》中的孔子思想,教育学生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最后要注意的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不是简单地增加学习的负担,而是通过运用一些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和体验到国学教育的价值,才能够真正地将国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国学经典走进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崇高使命是引导我们的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瑰宝之一。

它能引导学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益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把国学经典有效的渗透、巧妙的融入到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与国学经典零距离对话,既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语文教学的魅力。

那么,如何让国学经典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课前三分钟,背诵经典。

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国学经典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

背诵最有价值的中华经典,让他们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形成自己的品质,在中华经典中成长。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铺设平台,利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小小的三分钟,它的作用不可忽视。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学生明白了谦虚使人进步,应该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会了学生读思结合的学习方法。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学生懂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告诉学生要有责任感,要用坚强的意志来完成自己背负的使命。

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学生的积累成果,有教师的简单解说,有同学们知识的相互补充,更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情感做人的教育也无形中有了渗透和熏陶。

课前三分钟的有效利用,引领学生走进经典,领略经典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解读文本,渗透经典。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重意境,强调诗画同源,通过所写的文字来展现出意境的画面,使读者对其思想产生共鸣。

《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中的《蒹葭》,文字简单,画面唯美,意境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它有效的融入语文教学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意境的能力,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在赏析诗歌方面能给学生很好的借鉴。

在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用问题贯穿一节课的始终,不再以老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作为课堂的主题。

我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国学经典《蒹葭》,通过意境转化法的训练,使学生有效的学会这种赏析诗歌的方法,举一反三来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第一:学习《蒹葭》。

1、教师用形象性的语言进行解说:深秋的早晨,秋风萧瑟,露水成霜,白苍苍的芦花,漫长、崎岖的道路,小洲上的伊人,在水边追逐的他,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创设情境,渲染气氛。

2、教师描述《蒹葭》的画面。

教师提示:在描述画面时,一要抓住景物,二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三还可加入符合诗歌的想象。

白露秋霜时节,蒙蒙的雾,柔软的芦苇,清浅的水,细细的沙,水中的绿洲,一位痴情的少年追求他心中的伊人.神思恍惚,感觉伊人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不远处的小洲上,追寻的道路曲折又漫长,但他始终不放弃,不绝望,始终充满希望,但又始终与伊人隔水相望。

3、教师点拨,学生总结。

诗歌以“蒹葭”托物起兴,苍苍、凄凄、采采的蒹葭和白露,永远隔水相望的伊人,共同创造出一种秋水情思,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的境界,将读者带入略显凄凉的意境之中。

、教师提示诗歌的情感及主旨:《蒹葭》: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只有不辞劳苦的去追寻,才可能一步一步的接近理想。

第二、学以致用,用形象性的语言描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画面,通过画面的描述把握情感和主旨。

(小组合作,描述画面)学生作品:八月深秋,凄风怒号。

衣衫单薄、步履蹒跚的老年杜甫,眼睁睁地看着屋上的茅草被风一点点刮跑却束手无策。

他想捡起刮掉的乱茅以待风停后修缮,可狂风把茅草刮得到处都是,有的挂上了树梢,有的沉入了塘坳,还有的飘过了江郊……杜甫无奈地把眼前的一些茅草收拾着,突然从南村跑来一群孩子,他们从老人手中抢过茅草就跑,丝毫不理睬主人的呵斥,转眼就消失在竹林里了。

杜甫倚着拐杖只能叹息着安慰自己:唉!都是可怜人,就算我送给你们取暖吧……风停了,黑云四起,灰蒙蒙的天空越来越昏暗,接着下起了雨。

这整整一天,他一家人几乎连饭也没得吃,只是孩子喝了一点玉米粥,说是玉米粥,只不过是一碗水加了一点玉米面罢了。

杜甫躺在床上,想到流亡时,一路上受冻挨饿,再想想其他的老百姓,流离失所连个安身的草房也没有,他的心更凉了。

这时,小儿子被冻醒了,杜甫伸手一摸儿子的被窝,竟像铁一样冰冷,仔细一看,还有好多裂缝,可全家人仅有这一件棉被御寒,怎么办呢?雨仍下个不停,屋顶四处漏水,屋里没有干处。

杜甫佝偻着身子,望着眼前的一切,一股酸涩涌上心头,不由地祈祷,雨啊,停止吧!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安史之乱开始后,杜甫忧心忡忡,经常失眠。

他暗地里呼唤国君:你为什么偏爱美人而不要江山?你为什么沉迷香梦还不苏醒?你为什么贪图享乐而忘记了黎民百姓?今夜有泪如雨!谁又能安然入睡?恍惚中,杜甫眼前突然出身了千万间宽阔的房屋,无数的贫苦人正欢天喜地地换新居……杜甫笑醒了,才发现是在做梦。

杜甫在暗夜中许愿:如若梦想真的能实现,那么我的屋被刮破、人被冻死也心甘情愿!可是,回答他的,只有呼啸的凄风,阴绵的苦雨……通过画面的描述,诗歌所展现的所有内容一目了然:杜甫的贫困生活,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深思,“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

不用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全在学生的描述和感悟之中,诗人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与博大情怀也悄然走进学生的内心。

经典既融入了语文课堂,又丰富了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重温经典。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字成词,积词成句,积句成篇,积篇成章——积累尤其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语文学习。

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学生进行大量积累的好时机。

八年级的《雷电颂》是作者描写屈原在自尊的灵魂遭受最深凌辱、生命危在旦夕之际叩问天地表达自身理想的宣言书。

“独白”以诗意化的语言赋予自然雷电以神力,让雷电化作手中的倚天长剑,去劈开黑暗,去焚毁这黑暗中的一切,《雷电颂》淋漓尽致,不可遏止地抒发了屈原热爱祖国、坚持正义、渴望光明、反对黑暗的理想与要求。

随着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认识了一个爱国诗人屈原,也感受到了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要想使这个人、这份情深入人心,还要更全面的了解屈原才行。

这时就可以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读本,了解屈原的人生经历,诵读屈原的名言,走进屈原的作品,在全面把握屈原形象的同时,用诵读的方法进行大量的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屈原的人生经历: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全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

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汩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了解经典中屈原作品的主要内容:《离骚》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政治抒情诗,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

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奇丽的幻想,使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宏瑰丽的特征。

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

《离骚》在艺术上取得的高度成就,与它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光照千古的绝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曾赞之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要》),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宋代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

”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诗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

《国殇》,诗歌名,是中国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这首诗歌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壮烈的精神,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屈原的人生经历,为我们揭开了自沉汨罗江的原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到了屈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所做的努力;《离骚》又给我们解读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些都能给学生独特的感悟,使屈原这个人物形象彻底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重温经典,多了一份积累,更多了一份感动。

四、单元写作,品味经典。

八年级第一单元都是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战争的残酷,和平幸福生活的不易,对于现在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孩子来说,感触其实并不深。

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通过单元写作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和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简单的说教是最苍白的,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历朝历代,许多志士仁人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人或是一件事,道理不言而喻,学生自会反思自己的言行,在对比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