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气体吸收过程考核试题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第8章气体吸收典型例题题解2高等教学

化工原理第8章气体吸收典型例题题解2高等教学

AN Ad
L Adz
MA
NA
L
MA
dz
d
P D ln pB2 L dz RT z pB1 M A d
z
液 体
A
z 2zdz 2M A DP ln pB2 d
z0
L RT pB1 0
z2 z02
严选课件
2MA
L
DP RT
ln
pB2 pB1
6
z2
z02
2MA
L
DP RT
ln
pB2 pB1
C CO2
1.0 44
m
ol
1l
1 kmol 44 m 3
CM
Cs
996 18.02 1
km ol 55.3 m 3
xCO2
CCO2 CM
1 44 4.11 104
55.3
pCO2,e ExCO2 1.88105 4.11104 77.3kPa
pCO2 1200 5.0% 60kPa
膨胀之后水中的CO2含量 m 0.0049 0.0017 0.0032kg / kg
71.1 105 44
m2
1 18
0.0017 严选课件
4
例3: 扩散传质速率方程式的应用----气相扩散系数的测定
在如图所示的垂直细管中盛以待测组分的液体,该组分通过静止 气层 z 扩散至管口被另一股气流 B 带走。紧贴液面上方组分A的分 压为液体A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管口处A的分压可视为零。 组分A的汽化使扩散距离 z 不断增加,记录时间τ与 z的关系。
严选课件
16
例2:

y3
A
B
y2 y1
xA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及答案第8章 吸收

环境工程原理习题及答案第8章 吸收

第八章习题一、填空选择题1、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

A、气体混合物B、液体均相混合物C、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2、吸收质是指;吸收剂是指;惰性组分是指;吸收液是指;净化气是指。

3、吸收的依据是()。

A、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B、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C、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结晶能力不同D、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4、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 l、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 = 361.55Pa, E2 = 1136.3Pa, E3 = 671.45Pa,则()。

A、t l > t 2B、t 3 > t 2C、t 3 < t lD、 t l < t 25、将含有SO2 10%(体积分数)的空气与浓度为0.020kmol/m3的SO2水溶液在1atm下接触。

已知气液两相平衡关系为p A*=1.62c A(p A*单位为atm),则SO2将从相向相转移,以分压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为atm。

6、常压下,20℃时,氨在空气中的分压为15.2kPa,与之成相平衡关系的氨水浓度为15kgNH3/100kgH2O,则相平衡常数m= 。

7、在气体流量、气体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增大、减小、不变),操作线将(远离、接近)平衡线,设备费用将(增大、减小、不变)。

8、吸收过程气相溶质的分压p A总与液相溶质浓度平衡的气相分压p A*,因此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斜率将,操作线向平衡线的方向移动。

9、某吸收过程中气体是难溶气体,则此吸收过程是________控制,强化吸收的手段是 。

10、总传质系数与分系数之间的关系表示为LG G Hk k K 111+=,其中1/k G 表示 ,当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11、根据双模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H 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K L ( )A 、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B 、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k L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D 、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k G12、化学吸收的气—液平衡和化学反应平衡都受到溶液中 的影响。

《化工原理》吸收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吸收单元习题检测题及答案一、简答题。

(5*5=25分)1.气体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

2.写出亨利定律的三种表达式,并写出系数的物理意义。

3.气液两相吸收过程的三个步骤。

4.简述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假设)。

5.填料层高度计算公式及三种求解方法。

二、选择题。

(5*3=15分)1.已知SO2水溶液在三种温度t1、t2、t3下的亨利系数分别为E1=0.0035atm、E2=0.011atm、E3=0.00625atm,则()A t1<t2B t3>t2C t1>t2D t3<t12.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相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 )。

A.大于液相传质分系数B.近似等于液相传质分系数C. 小于气相传质分系数D.近似等于气相传质分系数3.低浓度液膜控制系统的逆流吸收,在塔操作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入口气量有所增加,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A、增加B、减少C、基本不变D、不定三、是非题。

(5*4=20分)1.根据膜理论模型,有效膜以外主体充分湍动,浓度分布均匀,浓度梯度为零,溶质主要以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

()2.分子扩散主要有等摩尔逆向扩散。

()3.综合效率、效果、成本等多方面考虑,一般最适宜的液气比为:L/G = (1.1~2.0)×(L/G)min。

()4.A为吸收因数,表达式为A=mG/L。

()四、计算题。

(7+8+10+15=40分)1.含溶质A且摩尔分率为x=0.2的溶液与压力为2atm, y=0.15的气体等温接触,平衡关系为:p A*=1.2x(atm),则此时将发生什么过程。

用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分别为多少。

如系统温度略有增高,则Δy 将如何变化。

如系统总压略有增高,则Δx将如何变化。

2.已知101.3kPa(绝压)下,100g水中含有氨1g溶液上方的平衡氨分压为987Pa,试求:(1)溶解度系数H;(2)亨利系数E;(3)相平衡常数m;(4)总压提高到200kPa(表压)时,H、E、m值?3.吸收塔中,清水处理SO2混合气体,逆流操作,进塔气体含有摩尔分数0.08的SO2,其余为惰性气体。

化工原理--第八章 气体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  气体吸收

第八章气体吸收1.在温度为40℃、压力为101.3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g (NH 3)/1000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由*p Ex=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t 200.0 1.974101.3E m p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在温度为25℃及总压为101.3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由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在总压为110.5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第八章气体吸收过程考核试题

第八章气体吸收过程考核试题

第八章气体吸收课程考核一、选择与填空(30分)1.吸收操作的原理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2.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总将B ,相平衡常数粗将C,溶解度系数国将 B 。

A.增大;B.不变;C.减小;D.不确定。

3.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 A 。

A. Q-^1;B.屈C.用;D.扌■禺。

4.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蒸馏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吸收单元操作过程中。

5.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模型参数分别是_ZG,ZL_、_QC_ 和\S_。

/6.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增大_,吸收推动力_增大7.脱吸因数的定义式为缶订它表示_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_之比。

8.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体组成厂增大,其它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A。

A.不变;B.不确定;C.减小;D.增大。

9.推动力(汕“)与吸收系数_D_相对应。

\A. k丄;B. ;C. \k存;D.匕。

\二、计算题(70分)1.在压力为、温度为30C的操作条件下,在某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NH。

已知入塔混合气体的流量为220 kmol/h,其中含NH为% (摩尔分数)。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二(X、Y均为摩尔比),空塔气速为1.25m/s ;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kmol / (m 3•s);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要求NH的回收率为95%试求:(1)水的用量;(2)填料塔的直径和填料层高度。

(25分)解:(1)= 220 X (1 - 0.012J = 21736 kmol/h“ yi 0,012 施尺.•.L=—i"J估 X 1, 14 X qn,v = 371069 kmol/h220 ■ Z73 + 30 l.S^m 23600 X 22*4 X —273- = -s ~3600H °G - K ~~TTp^」0.06 x 0785 x 1.242 ~ °皿 4 声斗S = m 世=0.702 Hal1 Y [- mX 2N 0C=___ln^(l - S)R ^+S]1 — 1 訓玛(1 - 67.2)" +0.702]=6.36H = H QG N OG = 5.3m2. 已知某填料吸收塔直径为1m,填料层高度为4m 。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

《大学物理》(8-13章)练习题(2022年12月)第八章气体运动论1.气体温度的微观或统计意义是什么?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三种形式?PV=N KT, p=nkT, (n=N/V)3.气体的最概然速率、方均根速率、平均速率的关系是什么?4.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表达式及其意义?5.理想气体的内能?6.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是指?7.单原子分子、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的自由度数目各是多少?8、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是什么?综合练习1. 在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盛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 4p1. ;B. 5p1;C. 6p1;D. 8p1.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尔兹曼常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pV mT⁄; C. pV kT⁄; D. pV RT⁄.3. 压强为p、体积为V的氢气(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A. 52pV; B. 32pV; C. pV; D. 12pV。

4 刚性双原子分子气体的自由度数目为()。

A. 2B. 3C. 4D. 55.气体温度的微观物理意义是: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温度是表征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宏观物理量,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在同一温度下各种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均相等。

6. 设v̅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 p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v2̅̅̅)12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

处于平衡状态下理想气体,三种速率关系为( )A. (v2̅̅̅)12=v̅=v p;B. v̅=v p<(v2̅̅̅)12;C. v p<v̅<(v2̅̅̅)12;D. v p>v̅>(v2̅̅̅)12。

气体吸收(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气体吸收(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气体吸收(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气液平衡1.在常压、室温条件下,含溶质的混合气的中,溶质的体积分率为10%,求混合气体中溶质的摩尔分率和摩尔比各为多少?解: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体积分率等于分摩尔分率,即y=0.10根据 y-1y Y =,所以0.110.1-1 0.1Y == 2.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2.875×10-2kmol/m 3,鼓泡器内总压为101.3kPa ,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

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查得30℃,水的kPa 2.4=s pkPa 1.972.43.101*=-=-=s A p p p稀溶液:3kmol/m 56.55181000==≈S M c ρ421017.556.5510875.2--⨯=⨯==c c x A kPa 10876.11017.51.9754*⨯=⨯==-x p E A )m kmol/(kPa 1096.21.9710875.2342*⋅⨯=⨯==--A Ap c H 18543.10110876.15=⨯==p E m 3.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30℃下,含CO 2 20%(体积分率)空气-CO 2混合气与水充分接触,试求液相中CO 2的摩尔浓度、摩尔分率及摩尔比。

解:查得30℃下C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为1.88×105kPaCO 2为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溶液为稀溶液 kPa)kmol/(m 1096.2181088.11000345⋅⨯=⨯⨯==-S SEM H ρ kPa 3.2033.10120.0*A =⨯==yp p334*km ol/m 1001.63.201096.2--⨯=⨯⨯==A A Hp c 18523.1011088.15=⨯==p E m 4-101.0818520.20m y x ⨯=== 4-4--4101.08101.081101.08x -1x X ⨯=⨯⨯=-= 4.在压力为505kPa ,温度25℃下,含CO 220%(体积分率)空气-CO 2混合气,通入盛有1m 3水的2 m 3密闭贮槽,当混合气通入量为1 m 3时停止进气。

化工原理第八章习题答案

化工原理第八章习题答案

气体吸收单元自测题答案一、填空题1.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2.难溶3.大于、上方4.易溶、0.09975.液相、气相;降低、升高6.存在气液相界面、在相界面上气液达到平衡、传质阻力集中在液膜和气膜内;气膜、液膜7.几乎不变、增大8.增大、增加9.无限高10.90%11.mG /L 、L /mG12.减小、减小、减小、不变、减小、不变13.不变、减小、减小14.减小、增大二、选择题1.A 2.D 3.A 4.C 5.C6.B 7.A 8.B 9.C 10.C三、问答题1、答:气体出塔含量y 2增大,达不到设计要求,液体出塔含量x 1也增大。

2、答:(1)在L /G >m 情况下,y 2受相平衡约束等于mx 2,增大L 不会降低y 2,只会无谓降低x 1,增大操作负荷。

(2)在L /G <m 情况下,增L 大对降低y 2效果显著。

3、答:判断过程方向;指明过程极限;计算过程推动力。

四、推导题推导:出塔气相组成12)1(Y Y η-=由最小液气比的定义式得21212*121min /X m Y Y Y X X Y Y G L --=--=⎪⎭⎫ ⎝⎛因为以纯溶剂为吸收剂,所以X 2=0,则ηηηm m m Y Y Y G L =--=--=⎪⎭⎫ ⎝⎛)]1(1[/)1(111min 五、计算题1、解:出塔气气相组成001053.095.005.0)98.01()1(12=⨯-=-=Y Y η最小液气比176.12.1/05263.0001053.005263.0/2121min =-=--=⎪⎭⎫ ⎝⎛X m Y Y Y G L 气体处理量为kmol/h 16.126273314.82826325.101=⨯⨯==RT pV G (1)出塔液相组成03133.0)001053.005263.0(176.14.11)(211=-⨯=-=Y Y L G X (2)清水的耗用量kmol/h 71.20716.126176.14.1=⨯⨯=L (3)填料层高度塔横截面积为m 2785.013600/2826==Ω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893.0785.018016.126=⨯=Ω=a K G H Y OG 平均对数推动力为005259.0 001053.003133.02.105263.0ln 001053.003133.02.105263.0ln )()(22112211=⨯--⨯-=-----=∆mX Y mX Y mX Y mX Y Y m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81.9005259.0001053.005263.021=-=∆-=m OG Y Y Y N 填料层高度m 76.881.9893.0=⨯==OG OG N H H 2、解:(1)出塔液相组成0162.075.08.0015.01015.08.075.0/11=⨯-=⨯=Y X (2)清水用量出塔气体中溶质的浓度为000305.0015.01015.0)98.01()1(12=-⨯-=-=Y Y η入塔气相组成015228.01=Y 入塔气体的量kmol/h 9665.19293314.848033.101=⨯⨯==RT pV G kg/h 24.325kmol/h 069.18 0162.0)000305.0015228.0()015.01(9665.19)(2121==-⨯-⨯=--=X X Y Y G L 3、解:(1) 0045.009.0)95.01(009.0221=⨯-===y x y 368.1)2.1/09.0/()0045.009.0(2.1)/(2.1/min =-==G L G L 00872.0)0045.0/015.0(/)0045.0015.0(0045.0015.02.10625.009.00625.0368.1/)0045.009.0(/)(21211=-=∆=∆=⨯-=∆=-=-=Ln y y y L y y G x m m H N OG 84.78.08.98.900872.0/)0045.009.0(=⨯==-=(2)0005.00625.009.0211===x x y 00`22212124.94)09.0/0052.0(1/1 0052.0 368.1)/()( / =-=-===--∴y y y x x y y G L η解得:不变 5、解:解吸塔操作正常时,吸收塔液体出口含量013.0001.05.1002.002.0)(2211=+-=+-=x y y L G x 此时吸收过程的平均推动力与传质单元数分别为:00211.0 001.02.1002.0013.02.102.0ln )001.02.1002.0()013.02.102.0(ln )()(22112211=⨯-⨯-⨯--⨯-=-----=∆mx y mx y mx y mx y y m 53.800211.0002.002.021=-=∆-=m OG y y y N 当解吸塔操作不正常时,N OG 不变。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8)第八章--气体吸收[1]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8)第八章--气体吸收[1]

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温度为40 ℃、压力为101.3 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 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 g (NH 3)/1 000 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 由 *p Ex =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 t 200.0 1.974101.3E m p ===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 ℃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 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 在温度为25 ℃及总压为101.3 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 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 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 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 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 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 由 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 在总压为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作业(含答案)..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作业(含答案)..

气体吸收1.向盛有一定量水的鼓泡吸收器中通入纯的CO 2气体,经充分接触后,测得水中的CO 2平衡浓度为2.875×10-2kmol/m 3,鼓泡器内总压为101.3kPa ,水温30℃,溶液密度为1000 kg/m 3。

试求亨利系数E 、溶解度系数H 及相平衡常数m 。

解:查得u30℃,水的kPa 2.4=s p kPa 1.972.43.101*=-=-=s Ap p p稀溶液:3kmol/m 56.55181000==≈SM c ρ421017.556.5510875.2--⨯=⨯==c c x A kPa 10876.11017.51.9754*⨯=⨯==-x p E A )m kmol/(kPa 1096.21.9710875.2342*⋅⨯=⨯==--AA p c H18543.10110876.15=⨯==p E m 2.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的条件下, SO 2摩尔分率为0.3的混合气体与SO 2摩尔分率为0.01的水溶液相接触,试问:(1) 从液相分析SO 2的传质方向;(2) 从气相分析,其他条件不变,温度降到0℃时SO 2的传质方向;(3) 其他条件不变,从气相分析,总压提高到202.6kPa 时SO 2的传质方向,并计算以液相摩尔分率差及气相摩尔率差表示的传质推动力。

解:(1)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30℃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4850kPa 所以 ==p E m =3.1014850 47.88 从液相分析00627.088.473.0*===m y x < x =0.01 故SO 2必然从液相转移到气相,进行解吸过程。

(2)查得在总压101.3kPa ,温度0℃的条件下,SO 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 =1670kPa==p E m 3.1011670 =16.49 从气相分析y *=mx=16.49×0.01=0.16<y=0.3故SO 2必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进行吸收过程。

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⑴费克定律 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 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CA J A DAB d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 s);
dC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பைடு நூலகம்G L
8.3.5对流传质理论
②数学模型
DG p DG 1 ( pA pAi ) p ( y yi ) 气膜 N A RT G pBm RT G yBm
式中:
pBm yBm (1 y ) m p DG DG 1 DG p 1 kG RT G pBm RT G yBm RT G (1 y )m
pB1 pA1 pA2
0 扩散距离z
z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2.单向扩散及速率方程
JA
(1)总体流动:因溶质A扩散到界面溶 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NMcA/c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 动。 总体流 动NM NMcB/c (2)总体流动的特点: JB 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 2)A、B在总体流动中方向相同,流动 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 1 2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对双组分混合物,总浓度 CM CA CB =常数
dC A dC B d d

化工原理传质概论与气体吸收考试题目

化工原理传质概论与气体吸收考试题目

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0题) 成绩查询第七章传质概论1. 双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定常单向扩散,如维持气相各部分pA不变,总压增加,气相中的传质通量NA 将如何变化?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定2. 下述_______分离过程中哪一种不属于传质分离。

A:萃取分离B:吸收分离C:结晶分离D:离心分离3. 气相压力一定,温度提高1倍,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_______。

A:增大1倍B:约原来的倍C:减少1倍D:不变4. 若温度不变,压力增加1倍,则扩散系数_______。

A:增大1倍B:约原来的倍C:减少1倍D:不变5. 双组分气体 (A、B)在进行定常分子扩散,JA及NA分别表示在传质方向上某截面处溶质A 的分子扩散速率与传质速率,当整个系统为单向扩散时:_______。

A:|JA|=|JB|,|NA|>|NB| B:|JA|>|JB|,|NA|=|NB|C:|JA|<|JB|,|NA|>|NBD:|JA|=|JB|,|NA|<nb|</nb|6. 关于扩散通量式JA= -D(dCA/dZ)= -J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只能用于稀溶液B:只能用于理想气体C:只能用于液相D:可以同时用于液相或气相系统7. 传质速率NA等于分子扩散速率JA的条件是_______。

A:单向扩散B:双向扩散C:湍流流动D:定常过程8. 单向扩散中飘流因子_______。

A:>1 B:<1 C:=1D:不确定9. 双膜理论认为吸收过程的阻力集中在_______。

A:相界面两侧的膜层中B:相界面上C:液膜之中D:气膜之中10.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压力成正比,与粘度成反比;B:气体中的扩散系数与压力成反比,与温度的3/2次方成正比;C:液体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成正比,与粘度成反比;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题) 成绩查询第八章气体吸收1. 根据双膜理论,当被吸收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很小时,以液相浓度表示的总传质系数_______。

化工原理下册-习题-及章节总结-(陈敏恒版)

化工原理下册-习题-及章节总结-(陈敏恒版)

第八章课堂练习:1、吸收操作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混合气体各组分溶解度不同2、吸收溶剂的选择性指的是什么:对被分离组分溶解度高,对其它组分溶解度低3、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系数E值很大,说明该气体为难溶气体。

4、易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低,难溶气体溶液上方的分压高。

5、解吸时溶质由液相向气相传递;压力低,温度高,将有利于解吸的进行。

6、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加时,亨利常数E不变,H 不变,相平衡常数m 减小1、①实验室用水吸收空气中的O2,过程属于(B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两相扩散控制②其气膜阻力(C)液膜阻力A、大于B、等于C、小于2、溶解度很大的气体,属于气膜控制3、当平衡线在所涉及的范围内是斜率为m的直线时,则1/Ky=1/ky+ m /kx4、若某气体在水中的亨利常数E值很大,则说明该气体为难溶气体5、总传质系数与分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为l/KL=l/kL+1/HkG,当(气膜阻力1/HkG) 项可忽略时,表示该吸收过程为液膜控制。

1、低含量气体吸收的特点是L 、G 、Ky 、Kx 、T 可按常量处理2、传质单元高度HOG分离任表征设备效能高低特性,传质单元数NOG表征了(分离任务的难易)特性。

3、吸收因子A的定义式为L/(Gm),它的几何意义表示操作线斜率与平衡线斜率之比4、当A<1时,塔高H=∞,则气液两相将于塔底达到平衡5、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增大,吸收推动力增大,则操作线向(远离)平衡线的方向偏移。

6、液气比低于(L/G)min时,吸收操作能否进行?能此时将会出现吸收效果达不到要求现象。

7、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若其他操作条件不变而系统温度增加,则塔的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G将↑,总传质单元数NOG 将↓,操作线斜率(L/G)将不变。

8、若吸收剂入塔浓度x2降低,其它操作条件不变,吸收结果将使吸收率↑,出口气体浓度↓。

9、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体组成x2增大,其它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 A )。

柴诚敬知识题目解析(08)第八章气体吸收

柴诚敬知识题目解析(08)第八章气体吸收

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温度为40 ℃、压力为101.3 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 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 g (NH 3)/1 000 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 由 *p Ex = 亨利系数为 *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t 200.0 1.974101.3E m p ===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 ℃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 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EM H ρ2. 在温度为25 ℃及总压为101.3 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 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 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 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 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 由 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 在总压为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8)第八章--气体吸收[1]

新版化工原理习题答案(08)第八章--气体吸收[1]

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温度为40 ℃、压力为101.3 kPa 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上方氨的平衡分压为15.0 kPa 时,氨在水中的溶解度为76.6 g (NH 3)/1 000 g(H 2O)。

试求在此温度和压力下的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及溶解度系数H 。

解:水溶液中氨的摩尔分数为76.6170.07576.610001718x ==+ 由 *p Ex =亨利系数为*15.0kPa 200.00.075p E x ===kPa 相平衡常数为 t 200.0 1.974101.3E m p === 由于氨水的浓度较低,溶液的密度可按纯水的密度计算。

40 ℃时水的密度为992.2ρ=kg/m 3溶解度系数为 kPa)kmol/(m 276.0kPa)kmol/(m 180.2002.99233S ⋅=⋅⨯==EM H ρ2. 在温度为25 ℃及总压为101.3 kPa 的条件下,使含二氧化碳为3.0%(体积分数)的混合空气与含二氧化碳为350 g/m 3的水溶液接触。

试判断二氧化碳的传递方向,并计算以二氧化碳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

已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51066.1⨯=E kPa ,水溶液的密度为997.8 kg/m 3。

解:水溶液中CO 2的浓度为 33350/1000kmol/m 0.008kmol/m 44c == 对于稀水溶液,总浓度为 3t 997.8kmol/m 55.4318c ==kmol/m 3 水溶液中CO 2的摩尔分数为4t 0.008 1.4431055.43c x c -===⨯ 由 54* 1.6610 1.44310kPa 23.954p Ex -==⨯⨯⨯=kPa气相中CO 2的分压为t 101.30.03kPa 3.039p p y ==⨯=kPa < *p故CO 2必由液相传递到气相,进行解吸。

以CO 2的分压表示的总传质推动力为*(23.954 3.039)kPa 20.915p p p ∆=-=-=kPa3. 在总压为110.5 kPa 的条件下,采用填料塔用清水逆流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

化工原理-第八章-吸收一、填空题1、用气相浓度△y为推动力的传质速率方程有两种,以传质分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以传质总系数表达的速率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A = k y (y-y i) N A = K y (y-y e)2、吸收速度取决于_______________,因此,要提高气-液两流体相对运动速率,可以_______________来增大吸收速率。

双膜的扩散速率减少气膜、液膜厚度3、由于吸收过程气相中的溶质分压总_________ 液相中溶质的平衡分压,所以吸收操作线总是在平衡线的_________。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_______,则操作线向_________平衡线的方向偏移,吸收过程推动力(y-y e)_________。

大于上方增大远离增大4、用清水吸收空气与A的混合气中的溶质A,物系的相平衡常数m=2,入塔气体浓度y = 0.06,要求出塔气体浓度y2 = 0.006,则最小液气比为_________。

1.805、在气体流量,气相进出口组成和液相进口组成不变时,若减少吸收剂用量,则传质推动力将_________,操作线将_________平衡线。

减少靠近6、某气体用水吸收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气液平衡线和操作线均为直线,其平衡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常数表示,而操作线的斜率可用_________表示。

相平衡液气比7、对一定操作条件下的填料吸收塔,如将塔料层增高一些,则塔的H OG将_________,N OG将_________ (增加,减少,不变)。

不变增加8、吸收剂用量增加,操作线斜率_________,吸收推动力_________。

(增大,减小,不变)增大增大9、计算吸收塔的填料层高度,必须运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知识关联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气体吸收
一、选择与填空(30分)
1. 吸收操作的原理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2. 对接近常压的低浓度溶质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将_B__,相平衡常数将__C_,溶解度系数将__B___。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不确定。

3. 在吸收操作中,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为__A___。

A. ;
B. ;
C. ;
D. 。

4. 等分子反方向扩散通常发生在_蒸馏_单元操作过程中;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通常发生在 _吸收__单元操作过程中。

5. 双膜模型、溶质渗透模型和表面更新模型的模型参数分别是_ZG,ZL__、_QC__和__S__。

6. 增加吸收剂用量,操作线的斜率__增大_,吸收推动力_增大。

7. 脱吸因数的定义式为__,它表示_ 平衡线斜率与操作线___
之比。

8. 在逆流吸收塔中,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若进塔液体组成增大,其它条件不变,则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将__A__。

A. 不变;
B. 不确定;
C. 减小;
D. 增大。

9. 推动力()与吸收系数_ D_相对应。

A. ;
B. ;
C. ;
D. 。

二、计算题(70分)
1. 在压力为101.3kPa 、温度为30℃的操作条件下,在某填料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中的NH3。

已知入塔混合气体的流量为 220 kmol/h,其中含NH3为1.2% ( 摩尔分数)。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 =1.2X(X、Y均为摩尔比),空塔气速为1.25m/s;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为0.06 kmol / (m3·s);水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 5倍;要求NH3的回收率为95%。

试求:
(1)水的用量;
(2)填料塔的直径和填料层高度。

(25分)
解:
(1)220
= m=1.2
∴L=1.5=
(2)
2. 已知某填料吸收塔直径为1m,填料层高度为4m。

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该组分进口组成为8%,出口组成为1%(均为mol%)。

混合气流率为30kmol/h,操作液气比为2,操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试求:
(1)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
(2)气相总体积吸收系数;
(3)填料层高度为2m处的气相组成。

(25分)
解:
(1)

(2) 操作线与平衡线平行
30

(3)
设填料层高处气相组成为
3. 在一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用循环溶剂吸收某混合气体中的溶质。

气体入塔组成为0.025(摩尔比,下同),液气比为1.6,操
作条件下气液平衡关系为。

若循环溶剂组成为0.001,则出塔气体组成为0.0025。

现因脱吸不良,循环溶剂组成变为0. 01,试求此时出塔气体组成。

(20分)
解:
两种工况下,仅吸收剂初始组成不同,但因填料层高度一定,不变,故也相同。

原工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