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0.1mm)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晰,基因组小,易于测量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例如大肠杆菌和酵母、线虫、果蝇和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它是丝状真菌的通用名称。
通常指菌丝体较发达且不产生大的肉质子固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Virus particle):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和病毒的传染性形式。
它是一组可以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它们被自己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
有些人还有一个胶囊,保护他们的遗传物质免受环境损害,并作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由衣壳颗粒以对称形式规则排列而成的病毒壳。
它含有核酸,形状各异。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暴露毒物颗粒:只有核壳基本结构的毒物颗粒称为暴露毒物颗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病毒颗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强效噬菌体: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它可以在细胞内正常复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一个裂解周期。
13.轻度(溶原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复制周期无法完成。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be): 微观的生物机体。
(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生物(Microorgamism): 微观的生命形式。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
微米(Micrometer): 一种测量单位:1/1,000mm,缩写为um。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 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 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也称微生物生物体,指在肉眼无法看见的范围内,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bacteri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形态多样,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人体等。
细菌可以分为好菌和坏菌,好菌可以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而坏菌则可能引起感染和疾病。
3. 真菌(fungus):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以孢子繁殖,主要以腐解物质为营养来源。
真菌可以自发地生长在水果、面包等食物上,也可以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
4. 病毒(virus):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由外层蛋白包裹的核酸组成。
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细胞内才能复制繁殖,可以感染动植物和人体,引起各种疾病,如感冒、艾滋病等。
5. 原生动物(protozoa):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能量和养料,可以寄生于其他生物体内,也可以独立生活。
原生动物可以引起痢疾、疟疾和阿米巴病等感染性疾病。
6. 菌落计数(colony counting):用于确定细菌数量的方法,将含有细菌的液体或糊状样品均匀涂抹在培养基上,经过一定时间后,观察并数计落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
7. 嗜热菌(thermophile):喜欢高温环境的细菌,最适生长温度通常在50℃以上,有些甚至可以在超过100℃的条件下生存。
嗜热菌的发现为研究高温环境的生物和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重要的意义。
8.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一套复杂的生物系统,主要功能是保护机体免受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侵犯。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排除外来物质,并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9. 消毒(disinfection):一种灭活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用于清洁和消毒环境、物体和表面,以预防感染的传播。
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如加热和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剂)。
10. 抗生素(antibiotic):一种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可以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特别是细菌。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周质空间: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间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细胞质: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羧酶体: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微生物名词解释
◎第1章1.微生物(mi cr oor g an is m):通常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
2.微生物学(m icr o bi ol og y):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3.分子微生物学(mo le cu la r mi cro b io lo 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4.细胞微生物学(ce ll ul ar mi cr ob i ol og 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 cr ob ic g eno m ic 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 po nta n eo us ge ne ra ti 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都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
7.安东·列文虎克(An to ny va n Le e uw en ho ek,1632-1723):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 ui s Pa st 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作出了重大贡献;分离到了许多引起发酵的微生物,并证实乙醇发酵是由酵母菌引起的,也发现乳酸发酵、醋酸发酵和丁酸发酵是由不同细菌所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和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指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细菌质粒:一般是指存在于细菌细胞质中的一类能自我复制的小型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
失去质粒一般不影响细胞存活,但会失去质粒携带的遗传信息。
目前在真核微生物中也有发现,也发现有RNA质粒。
间体:是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囊状结构。
荚膜:细菌的特殊结构。
是指覆盖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有明显界限的一层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水以及多糖或多肽。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所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菌落:将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造就基上,在相宜的造就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央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仔细胞集团,称为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麋集地接种到固体造就基外表,结果长成的“菌落”相互连接成一片,即为菌苔。
L型细菌:一种自发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损细菌。
它的细胞膨大,对渗透压敏感,在固体外表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
原生质体:用人工方法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完全缺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球状体:用人工方法局部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一般由G-细菌形成。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菌胶团:有的细菌,它们的荚膜物质互相融合在一起成一团胶状物,其内常包含有多个菌体,称菌胶团。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糖被是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不具繁殖功能。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二分裂是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菌落是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绿藻。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 细菌: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是单细胞的生物体,不同于其他种类的细胞,它们一般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可以生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人体等,并且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 真菌:真菌是一种多细胞的生物体,它们与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区别。
真菌的生活方式包括在有机物上寄生、腐解有机物和与其他生物共生等。
真菌可以生产出许多有益的化合物,如抗生素和酶。
3.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体,它们非常小,在光学显微镜下几乎看不到。
病毒只能寄生在其他细胞中,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其生物机制来繁殖自己。
它们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4.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的生物。
它们可以寄生在植物、动物和人体上。
寄生虫会给宿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并且可能引起各种疾病。
5. 古菌:古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生物体,与细菌和真核生物有一定的区别。
它们存在于一些极端环境中,如深海热液口、沸水泉和高温沸石中等。
古菌对科学家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过程。
6. 蓝藻:蓝藻是一种原核生物,也被称为蓝绿藻。
它们是一类属于细菌的藻类,含有蓝绿色叶绿素。
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在水体中自主生长,并且对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
7.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它们是真核生物的一种。
原生动物可以存在于各种环境中,包括水体、土壤和生物体内。
它们在食物链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既可以以其他生物为食,也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
8. 纤毛虫:纤毛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其细胞表面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纤毛。
纤毛虫通过纤毛的运动来推动身体,并以此获取食物和繁殖。
纤毛虫在水体中广泛分布,并在分解有机物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9. 孢子:孢子是一种可以在不利环境下存活的微生物结构。
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都可以形成孢子,以应对环境中的压力。
孢子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并且在适合的条件下可以萌发成为新的生物体。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绪论微生物,微生物学,种,菌株、品系、克隆,菌落,菌苔。
微生物: 微生物是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或无细胞结构,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原核生物,细菌,缺壁细菌,原生质体,芽孢,伴孢晶体,放线菌。
原核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缺壁细菌:指细胞壁缺乏或缺损的细菌。
包括原生质体、球状体、L 型细菌和支原体。
原生质体: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去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细胞。
一般由G+形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又称内生孢子)。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随细菌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 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O”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具有治病作用的微生物。
3.脂多糖: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结合在脂质双层上,菌体溶解时才释放,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意多糖组成。
4.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普通环境中由于不能耐受菌体内的高渗透压而会涨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中,由于菌体内、外渗透压处于平衡状态,它们仍可存活,称为细胞壁缺陷性或L型。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双链DNA,携带有遗传信息,能自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转移到子代细菌中。
6.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细菌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
7.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及少数革兰阴性菌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
8.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也称致热原。
9.消毒:应用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又称抗菌术或消毒法。
10.灭菌: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又称灭菌术。
11.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12.巴氏消毒法: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但仍保持物品中所需的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13.高压蒸汽灭菌法:在103.4kPa蒸汽压力下,温度达到121.3°C,维持30min,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的方法。
14.卡介苗:卡介二氏曾将有毒力的牛型分枝杆菌接种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传230代,终于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
15.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16.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
17.温和噬菌体: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一类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
尽管它们微小,却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微生物名词进行解释。
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原核微生物,具有独特的细胞结构,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
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土壤、水体、空气以及生物体内等。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多种多样,可参与有机物的分解与循环,合成与分解气体等。
有些细菌也会引发疾病,例如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
2.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性微生物,无法独立进行新陈代谢,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病毒由蛋白质包膜和核酸组成,核酸可以是DNA或RNA。
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感染各种生物,包括人类、动物和植物。
它们是导致许多传染病的元凶,如流感病毒和乙肝病毒等。
3. 真菌(Fungus)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而是以分解有机物质为食。
真菌体结构多样,包括菌丝、孢子和果实体等。
真菌广泛分布于地表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等。
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并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
例如,霉菌可分解有机废弃物,发酵菌则参与食品和酒精的生产。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常存在于水体、湿地和土壤中。
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自由生活型和寄生生活型。
原生动物在食物链的底部,是微生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们也是许多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
例如,原生动物通过摄食细菌和有机颗粒,维持水体中的营养平衡。
以上是对几个常见微生物名词的解释。
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均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进一步研究微生物,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对于保护生态环境、防控疾病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模式生物:背景清楚,基因组小,便于测定和分析,可以从中获取经验改进技术方法。
如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线虫、果蝇、小鼠。
3.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为发达由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5.病毒:由一个或数个RNA或DNA分子构成的感染性因子,通常(但并非必须)覆盖有由一种或数种蛋白质构成的外壳,有的外壳外还有更为复杂的膜结构;这些因子能将其核酸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它们能利用宿主的酶系统进行细胞内的复制;有些病毒还能将其基因组整合入宿主细胞DNA,依靠这种机制,或是导致持续性感染发生,或是导致细胞转化,肿瘤形成。
6.病毒颗粒(毒粒):是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是一团能够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DNA或RNA),它们被其自身编码的蛋白质外壳所包围,有的还具有包膜,以保护其遗传物质免遭环境破坏,并作为将遗传物质从一个宿主细胞传递给另一个宿主细胞的载体。
7.衣壳粒: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1-6个多肽分子折叠缠绕成的蛋白质亚单位(三级结构)。
8.衣壳(壳体):是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的排列形成的病毒外壳,内包核酸,形状多样。
9.核衣壳(核壳):病毒蛋白质壳体与病毒核酸的合称,为病毒的基本结构。
10.裸露毒粒:只有核壳这一基本结构的毒粒称为裸露毒粒。
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毒粒。
11.包膜毒粒:有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核壳外还具有包膜,有的包膜上还有刺突,这类毒粒称为包膜毒粒。
包膜的结构具有高度稳定性。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13.温和(溶源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4.细菌的生化反应: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种类的生化试验,称为细菌生化反应;5.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黏液性物质结构;由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组成的大多数为多糖,不易着色,具抗原性6.鞭毛: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菌体上细长波状弯曲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具特殊抗原性称H抗原7.菌毛:菌体表面比鞭毛细、短、直的丝状物,成份蛋白质,具抗原性,编码基因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8.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中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型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见于革兰阳性菌;9.热原质:又称为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10.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11.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游离出来;12.灭菌:杀灭生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13.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14.防腐: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15.无菌: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结果;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16.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17.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18.温和噬菌体:又称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配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19.前噬菌体:温和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基因组中,这种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20.溶原性细菌:前噬菌体可随细菌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并通过细菌的分裂而传给下一代,不引起细菌裂解,这种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源性细菌;21.质粒: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一个质粒即一个复制子;22.基因突变:是指DNA碱基对的置换、插入或缺失所致的基因结构的变化,可分点突变、插入或缺失突变、多点突变;23.转化: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24.接合:细菌通过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称为接合;25.转导:是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26.溶原性转换:也是局限性转导的一种形式;宿主菌在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后,以前噬菌体的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使宿主菌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形状;27.原生质体溶合:是将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细胞壁合成抑制剂如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在聚乙二醇的作用下后融合的过程;28.致病性:细菌对宿主感染致病的能力又称为致病性;29.毒力:表示细菌致病性的强弱;30.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扩散的能力;31.细菌生物被膜BF:是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胞外多糖或蛋白质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材料表面后形成的膜状结构,是细菌的群体结构;32.毒血症:致病菌侵入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白喉33.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也可由病灶内G-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34.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伤寒早期35.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36.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37.医院感染: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38.人工主动免疫:是将抗原性物质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对相应病原体感染产生特异性预防作用的措施;39.人工被动免疫:是输入含有特异性的免疫血清、纯化免疫球蛋白抗体等免疫制剂,使机体立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过程,可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紧急预防和治疗;40.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41.类毒素:采用%甲醛液处理,去除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42.死疫苗:亦称灭活疫苗,是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一种生物制剂;43.活疫苗:亦称减毒活疫苗,是通过毒力变异或人工选择法而获得的减毒或无毒株,或从自然界直接选择出来的弱毒或无毒株经培养后制成的疫苗;44.SPA葡萄球菌A蛋白: 90%菌株带有的表面蛋白,可与Ig的Fc段非特异结合,介导协同凝集试验,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的作用; 45.病毒:最微小的、结构最简单,只有一种类型核酸、只能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46.病毒体:一个完整成熟并有感染力的病毒颗粒;47.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合成全部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具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称为顿挫感染;48.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者因某一基因点改变,不能进行正常复制,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49.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50.基因重组:两种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发生基因的交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特征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51.基因重配:对于基因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基因重组的被称为重配;52.基因整合:病毒基因组与细胞基因组的重组过程称为基因整合;53.细胞病变作用CPE: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为细胞病变效应CPE54.干扰素IFN:是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55.中和抗体:指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的抗体;此类抗体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56.抗原性转变:质变,是指在自然流行条件下,甲型流行病毒表面的一种或两种抗原构型发生大幅度的变异,或者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并出现与前次流行株的抗原结构不同的新亚型;57.抗原性漂移:量变,亚型内变异,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通常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性降低,引起小规模流行;58.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麻疹的晚期并发症,属于病毒急性感染后的迟发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渐进性衰退;。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的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一类非常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水体、空气及动植物体内,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之一,对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没有真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
细菌可以利用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能量来源,有些细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菌的代谢能力非常丰富,既有益于人类的食品加工和环境清洁,也有害于人类的健康,如引起感染和疾病。
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和一系列细胞器。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其他菌类,广泛存在于土壤中,以分解有机物为生。
真菌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有重要的功能,如土壤的肥力维持和废物的降解。
不过,有些真菌也能引起疾病,对植物和动物造成损害。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DNA
或RNA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依靠感染宿主细胞来生存和繁殖,它们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活动。
病毒有很高的遗传变异率,使得它们能够迅速适应宿主变化。
病毒是许多人类和动物感染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微生物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发酵,细菌可以生产出许多有益的物质,如乳酸、酒精、酸奶等,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和药物工业中。
此外,微生物还参与土壤的养分循环、
水体的净化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然而,微生物也可以引起疾病,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健康威胁。
因此,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be: 微观的生物机体..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生物Microorgamism: 微观的生命形式..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微米Micrometer: 一种测量单位:1/1;000mm;缩写为um..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霉菌Mold: 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感染Infection: 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在一控制温度给液体食物或饮料加热以提高保藏质量;同时也消毁有害的微生物..无菌的Aseptic:没有能够引起感染或污染的微生物..化学疗法chemotherapy:用化学药物来治疗传染病..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用化学制品治疗疾病..抗生素疗法tetracycline:用真菌等生物产生的抗生素来治疗疾病..分类学Tasonomy:尽可能有亲缘关系基础上对有机体的分类..无性繁殖系Clone:从单一细胞传下来的细胞集群..属Genus:一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的种..分辨率resolving power:能够分辨出两者之间最小的距离..菌株Strain:单一分离体后代组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污染:微生物纯培养物和灭过菌的物品等被某些杂菌或有害微生物混人或沾染的现象..球菌coccus: 球状的细菌..杆菌bacillus: 杆状的细菌..螺旋状细菌Spirillum: 螺旋状的或开塞钻状的细菌..呈弯曲状的细菌螺旋体Spirochete: 螺旋形细菌;多为寄生性的..梅毒Syphilis:由梅毒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链球菌Streptococci:分裂后细胞成链的球菌..弧菌:菌体呈有一个弯曲呈弧形即弯度一圈..螺菌:菌体较为坚硬有多个弯曲..衰老型、退化型:细菌在老的培养物中会出现各种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重新培养有些可以恢复;有些不可以恢复原来的形状..细菌多型性:有些细菌尽管在最适宜的正常的环境中生长;其形态也很不一致..菌柄Prosthecas:在诸如柄杆菌属的细菌中;作为细胞壁的一部分的附器..球状体球形体;spheroplast:多用革兰氏阴性细菌;以溶菌酶法处理获得;其外壁的结构尚存;所以;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具一定抗性;并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体..细菌细胞壁cell-wall:包在表面较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结构;是一层较薄的膜状结构..核Nucleus:细胞内结构;含有染色体..细胞膜cell membrance:是细胞壁和原生质之间一层柔软并具有半透性的生物膜又叫质膜、原生质膜、胞浆膜..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一种鉴别染色法;当用脱色剂处理时;根据保留或失去原始着色剂结晶紫与否;细菌被划分为革兰氏阳性或革兰氏阴性..核仁Nucleolus:细胞核中的一种小体..核糖体Ribosom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质结构单位;为蛋白质合成地点..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见于细胞质和核仁的核酸;含有磷酸;D-核糖;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核酸Nucleic acid:一类由核苷酸复合物连接构成的分子;其类型有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核蛋白Nucleoprotein: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分子..组蛋白: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类碱性蛋白其作用之一是使大量遗传信息压缩在核内质粒:细菌除了原核以外;还有染色体外遗传因子为环状DNA分子;能自我复制细胞间的Intercellular:在细胞之间..细胞质Cytoplasm:细胞膜和核之间的细胞生活物质..细胞器Organelle:细胞的结构或组分..荚膜Capsule:围绕某些微生物细胞壁的一种胶状包被或粘液层..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较松厚;而且较固定的粘液性物质..粘液层: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较松厚;而且较固定的没有明显的边缘粘液性物质..菌胶团:如果细菌荚膜连在一起;其中包含有许多细菌叫菌胶团..细菌的化学趋避运动:细菌趋势向吸引物并聚集于浓度区或与避离排斥物;菌体集中在低浓度区;蛋白质为接受物..细菌的光趋避运动:先培养在具有弱光的液体培养基中;用强光照射某一区域;通过10—100分钟;通过鞭毛运动;集中在强光照射区..鞭毛Flagellum: 细胞上柔软的鞭状的附器细长的原生质突起;作为一种运动器官..一端单毛菌:菌体一端只有一条鞭毛..二端单毛菌:菌体二端各有一条鞭毛..丛毛菌:菌体一端成二端各有一丛鞭毛偏端丛生鞭毛菌、二端丛生鞭毛菌;周毛的Peritichous:围绕细胞整个表面长着鞭毛..周毛菌Peritichous flagellum bacterium:在菌体四周都有鞭毛..伞毛Fimbriae: 某些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表面附器;由蛋白质亚单位构成;直径大约为7nm.它们比鞭毛短些、细些..也叫做纤毛..线毛Pili;散毛;纤毛;菌毛:比鞭毛更细;较短;直硬;数量也较多的细丝..核蛋白体核糖体:细胞质中无胞膜的颗粒结构;直径150-200埃..中间体中体:包围质的膜折皱陷入到质细胞里的结构..异染颗粒:用染料多色美兰染色;菌体部分兰色颗粒红紫色;故称异染颗粒..脂类颗粒:细菌在代谢过程中积累起来;但不能被细菌作养料脂类颗粒..多糖颗粒:有糖原和淀粉二类颗粒;可作为细菌的能量来源..液泡Vacuole:细胞质内清晰的空间..芽孢内生孢子Endospora: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有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成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休眠体叫之..孢囊cytocyst:由营养细胞缩短变成球菌;表面形成一层厚的孔壁称之..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金杆菌;在细胞内产生一种晶体状多肽类内含物称之..裂殖生殖Schixoteny:营养体多重分裂的无性生殖..裂殖schizogenesis:表现为细胞的横分裂称为裂殖..异形裂殖:裂殖后形成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不相等;称为异形裂殖..同形裂殖:裂殖后形成子细胞与母细胞大小相等;称为同形裂殖..裂殖体Schizont:疟疾寄生物无性生活周期的一个阶段..菌落集落bacterial colony:固体培养基上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物微生物的单个个体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团菌苔bacterial lawn:几个菌落连在一起成片生长..培养基media: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者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琼脂Agar-agar:红色海藻经过干燥的多糖抽提物;在微生物学培养基中用以作为一种凝固剂..基内菌丝营养菌丝;substrate mycelium;长在培养基内的放线菌菌丝..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气生菌丝二级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放线菌菌丝..气生菌丝直生或分枝丝状;较基内菌丝粗..孢子丝sporotrichial: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其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放线菌菌丝..水华或水花Bloom:在水中有大量的蓝细菌生长;繁殖茂盛;使水随的颜色随藻类的颜色而变化;许多细胞集结在一起形成“水华”或“水花”..由大量浮游生物生长所引起的水体表面呈色区共生关系symbiotic system:几种生物在有机联系的共生条件下互相得益的关系;有的共生达到了彼此不能分离的程度;或若分离后生长不良..地衣lichen:蓝细菌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隔膜Septum:菌丝体中的模壁..菌丝hypha:多数真菌的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单一的细丝叫菌丝叫菌丝..菌丝体mycelium: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组成的营养体类型叫菌丝体..有隔菌丝Septa hypha:真菌有隔膜的菌丝叫有隔菌丝..无隔菌丝Non-septa hypha:真菌没有隔膜的菌丝叫无隔菌丝..Z型菌丝Z-hypha:有些真菌的营养体类型;在寄主体内和人工培养基上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菌体称之..吸器吸胞Haustorium: 真菌菌丝某处生出特殊形态的菌丝体或菌丝的变态物;伸入寄主体内吸取养分;这些变态物叫吸器..菌环菌套annulus: 捕食性真菌形成环状;叫菌环菌套..菌网macterial net: 捕食性真菌形成网状;叫菌菌网..假根Rhizoid: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在菌丝下方生长出发丝状根状菌丝;伸入基质中吸收养分并支撑上部的菌体;呈根状外观..菌核Sclerotium: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子座Stroma:是菌丝分化形成的垫状结构;或是菌丝体与寄主组织或基物结合而成的垫状结构物..菌索Rhizomorph:是菌丝体集合形成的绳状结构..多生于树皮下或地下;形似根状结构物菌丝束hyphal strand:菌丝平行排列的绳状结构..蕈菌子fungal: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真菌子实体..真菌鞭毛cilium:是单独的细胞器;不是孢子体躯的延伸;它来源于中心粒系统;由9+2根微管31根亚纤丝组成结构物..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之..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常称为半知菌..食用菌edible fungi:泛指所有可以吃食的真菌..食用菌edible mushrooms:指真菌中有肥大肉质和胶质的繁殖器官子实体;可以供人类吃食的大型的丝状真菌..毒伞菌poisonous mushrooms:能产生毒素的大型的丝状真菌..发酵ferment:泛指一切利用微生物或酶制剂的生产过程..营养体nutrition body: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称为营养体..无性孢子asexualspore: 无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无性孢子..有性孢子sexualspore: 有性繁殖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游动孢子zoosporangiospore:鞭毛菌产生的无性孢子..由割裂方式产生;有鞭毛;在在水中游动..孢囊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菌产生的无性孢子..由割裂方式产生;无鞭毛;不能游动..分生孢子Conidium:一种无性孢子;可以为一到多个细胞的;和有许多不同的形状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产生的无性孢子; 大多由芽殖、裂殖方式产生..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休眠孢子囊resting sporangium:是某些低等鞭毛菌的有性孢子;由鞭毛菌同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卵孢子oospore:是鞭毛菌中卵菌的有性孢子;由异型两性接合生育而成..原配子囊:接合菌相接近的+、—两种菌丝各自向对方生出极短的侧枝叫原配子囊..接合孢子zygospore:是接合菌的有性孢子;由菌丝长出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而成..接合菌:指产生一种叫接合孢子的休眠孢子..接合子Zygote:由两个配子交配而产生的机体..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之..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接合作用Conjugation:一种配偶暂时融合的交配过程;尤其见于单细胞有机体..子实体fructification:真菌的产孢结构..担子果或子实体sporophore:高等担子菌中;产生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包括担子和担孢子;称为担子果或子实体..担子子实层:担子排列的层叫担子子实层;除担子外;还有刚毛、囊状体..匍匐丝又叫蔓丝:根霉菌体有一部分呈弧形;在培养基表面水平生长;根霉的气生性强;大部分菌丝上匍匐于营养基质表面的气生菌丝..联结假根之间的菌丝假根pesudorhiza:匍匐菌丝在接触培养基处伸入培养基内呈分枝状生长的菌丝..同宗结合homothallic:单个菌株能完成有性交配..异宗结合heterothallic:单个菌株自身不孕;必须与另一菌株相对应的性器官配合才能完成有性交配..子囊子实层ascusic hymenium:子囊排列的层叫子囊子实层;子实层除子囊外;还有则丝、不育丝..子实层hymenium: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开口的子囊果内..子实体Fruiting body:一种特化的产生孢子的器官..真菌的产孢结构子囊Ascus:子囊类特征的囊状结构;里面产生子囊孢子..一种囊状产孢结构;球形、棒形成圆筒形子囊壳Perithecium:球形、圆筒形或卵形的子囊果;它通常在顶部开一条裂缝或小孔..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菌的有性配子或生于子囊内的有性配子叫之..子囊果ascocarp:子囊菌亚门真菌产生子囊孢子的结构闭囊壳子囊球cleistothecium:子囊被包在一个球形无孔的子囊果中..子囊盘apothecium:呈盘状、碗状成漏斗状;顶部敞开的叫子囊盘..假囊壳pseudothecium:子座内只有一个子囊腔;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子囊座ascostroma:子囊座瓶状、盾状或船状等;子座内有1至多个子囊腔;有或无孔口..子囊腔locule: 子囊座内着生子囊的腔..担孢子basidiospore:担子菌的有性孢子为担孢子;是一种外生孢子..担子果或子实体basidiocarps:高等担子菌中;产生一种高度组织化结构包括担子和担孢子;称为担子果或子实体..裸果型担子果:子实层自始裸露于外..被果型担子果:子实层包在子实体内;孢子在担子果分解或遭遇外力破裂时才释放于外..半被果型担子果:子实层初期被菌幕所覆盖;成熟后全部裸露于外..担子子实层:担子排列的层叫担子子实层;除担子外;还有刚毛、囊状体..生活史:微生物一生中所经历的发育和繁殖阶段的全部过程..初生菌丝一生菌丝:是由担孢子萌发产生的单核单倍体的菌丝..次生菌丝二生菌丝:是由初生菌丝联合进行质配而不进行核配的双核菌丝..三生菌丝:是组织化的特殊的一些双核组织菌丝;常集结成特殊的形状的子实体即蕈子蕈菌子: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真菌子实体..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磨曲的分枝;核移动;在二核之间生出一个突起如钩状;一个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钩中保留一个核;一个往后移;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移钩状突起向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叫之..蘑菇圈、仙人圈fairy ring:是由于菌丝辐射生长的缘故..菌丝由中间一点向四周辐射生长;时间长了;中心点及老化的菌丝相继死去;外面的生活力强;于是形成了自然的菌丝体环..菌托teleoblem:包在担子果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膜状物..子实体幼小期包有一层外膜;当菌柄伸长时;外膜破裂残留在菌柄基部形成菌托菌环annulus:围绕菌柄的一个环状物..菌柄stipe:伞菌子实体的柄..位于菌盖下面;有正中生、侧生、偏生..菌盖cap:子实体的帽状部分..位于菌柄上方..菌褶gill:菌盖下方与菌肉相连的部分; 菌褶似刀片呈辐射状排列..半知菌fungi imperfecti:因为只了解其生活史的一半;因此常称为半知菌..分生孢子梗Conidiophore:从菌丝体上形成分化程度不同的产生分生孢子的结构..菌丝体的分枝;其上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Sporodochidium:分生孢子梗以聚生的着生形式聚集成垫状的短梗形式;顶端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孢子座的结构..束丝:以聚生的着生形式形成一束排列较紧密的直立分生孢子梗;顶端或侧面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盘Acervulus:半知菌形成盘状的孢子果..分生孢子器Pycnidium:半知菌形成球状的孢子果..酵母菌yeast:指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单细胞的不具典型菌丝体特征的一类真菌假菌丝体pseudomycelium:单细胞菌体互相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串细胞象菌丝称之..二型现象dimorphism:一定条件下形成单细胞菌体;另一条件下则形成菌丝体..蕈菌子fungal:由大量菌丝紧密结合形成的真菌子实体..出芽Budding:酵母无性生殖的典型形式;在此过程中多亲代细胞长出一个新的细胞..地衣Lichem:藻类和真菌类共生;互惠的结合物..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一些真菌黄曲霉品系产生的毒素;一种致癌物..菌根Mycorrhiza:真菌和高等植物的根的共生联系..假根Rhizoid:一种单一的或多细胞的发丝状结构;呈根状外观..游动孢子Zoospore:运动的有鞭毛的孢子..藻菌植物Thallophyte: 不具真正的茎、根或叶的植物;包括藻类和真菌..白僵菌Beauveria:半知局亚门;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的真菌..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绿僵菌Beauveria:与白僵相似;菌体橄榄绿色..病毒学virology:研究病毒的科学..滤过性病毒Filterable virus: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小孔的微生物..二十面体Icosahedron:许多病毒粒子的几何形状;二十个三角面和二十个角..干扰素Ioterferon:动物组织产生的抗病毒物质..病毒粒子病毒个体virus particle: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壳体capsomers:由多个衣壳粒组成的蛋白质外壳..核壳体核衣壳:是衣壳与其包围着的核酸的总称..衣壳粒capsomer:衣壳单个的蛋白质亚单位..病毒的最小形态单位;由一种或几种多肽链折叠而成的蛋白质亚单位..衣壳capsid symmetry:衣壳粒以对称形式有规律地排列;形成的蛋白质外壳..封套envelope:一般由含有类脂或脂蛋白质组成的包围着病毒核壳体的包膜..细菌过滤器Filter;bacterial:细菌不能通过的特殊类型的过滤器..寄生现象Parasitism:被寄生物感染的状态..专性寄生:寄生的一种类型;只能依赖活的寄主生存;脱离寄主不能生活和繁殖..接种Inoculation:人为地把微生物或物质引进体内或培养基..接种物Inoculum:含有微生物的材料;用于接种..溶菌现象:液体培养时细菌被噬菌体裂解;液体由混浊变清的现象..噬菌斑phague:烈性噬菌体+敏感性细菌混合培养于固体基质中;由于噬菌体进行裂解细菌;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的透明空斑..噬菌体bacteriumphage:是微生物病毒;是侵染细菌、放线菌、真菌等细胞型微生物的病毒..烈性噬菌体lytic bacteriumphage:感染细胞后引起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bacteriophage:能与宿主细菌同步复制的噬菌体;因而在噬菌体不需引起溶菌就能通过胞分裂遗传..原噬菌体protophage:温和噬菌体以其核酸附着在细菌染色体的一定位置上;与细菌染色体一道复制;称原噬菌体..结果:每个子细胞都成为溶解性细菌..敏感性细菌sensitized bacterium:被裂性噬菌体侵染的细菌..溶源性Lysogeny::携带噬菌体的细菌状态;对这种噬菌体;细菌本身并不敏感..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含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感病infection disease:寄主遭受病原物的侵染而发病..侵染力infestation:病原微生物克服寄主防御能力;侵入体内得以生长、繁殖和扩散等一系列的性能..病原pathogenium:引起病害的病原生物..抗原性:能与免疫反应产物结合的性质..亚病毒:没有真病毒的形态结构;能利用非自身编码的酶系统进行复制;有侵染性;并可在寄主中引起症状..类病毒viroid:是寄生于高等生物细胞中一类最小的新病原体;有类似病毒的一面;称为类病毒..卫星RNAstar RNA:是指一些必须依赖于辅助病毒的才能复制的小分子单链RNA片段;它被包装在辅助病毒的包体中..拟病毒Viroid—Like RNA:是一种类似于类病毒的病毒;其核酸组成;大小、二级结构均与类病毒相似;故又称之为类似类病毒Viroid—Like RNA;又称为拟病毒;朊病毒:只含蛋白质外壳不含核酸的病毒..朊—蛋白质曾用名;现已不用CJDCreutzfeldt-Jakob Ddisease:医源性“海绵类脑血管病变或朊病毒”感染;是世界性顽疾之一..病征:四肢僵值;语无论次;尿便失禁..噬放线菌:把侵染放线菌的病毒叫噬放线菌..噬蓝藻体cyanophage:是侵染多种蓝藻的病毒..噬真菌体mycophage:是侵染多种真菌的病毒..类菌原体Mycoplasma like organism=MLO:又称类菌原质;它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单细胞微生物;比细菌小比病毒大;具有多型性;有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200-300nm;没有细胞壁..螺原体Spiroplasma:呈螺旋丝状;长3—25um; 直径在100-200nm;高度变态..菌原体thalline:动物的微小原核原生生物;高度变态;如球状或近卵球状;直径125-250nm..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ck Organism RLO:这类微生物形态结构和性状与立克次氏体极相似;故称之..类细菌Rickettsia-Lick Bacteria : 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小形杆状细菌;又不同于细菌;寄生于细胞内部;有细胞壁;有固定的形态;与细菌同属于一个门;又称为类细菌;一般不能人工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原核微生物1,革兰氏染色法: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肽聚糖(peptidoglycan):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复合糖类。
主链是β-1,4-糖苷键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糖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的杂多糖。
在N-乙酰胞壁酸上接有肽链,不同糖链上的肽链交联后形成稳定的水不溶产物。
3,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组成成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O抗原三部分组成。
可刺激宿主细胞产生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
4,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界于外膜和细胞质膜之间的透明空间,由疏松的肽聚糖网络贯穿于类似凝胶的结构5,原生质体(protoplast):指在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G+菌形成。
6,类囊体(thylakoid):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围成的扁平囊,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
7,间体(mesosome,或中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
每个细胞含一至少数几个。
着生部位可在表层或深层,前者与某些酶如青霉素酶的分泌有关,后者与DNA的复制、分配以及与细胞分裂有关8,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该模型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
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固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及脂双分子层相结合。
这个模型主要强了膜的动态性和球形蛋白质与脂双分子层的镶嵌关系。
9,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 PHB):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10,芽孢(spore ,endo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于后期,在细胞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11,伴孢晶体(parasporal crystal):某些芽孢杆菌,如苏云芽孢金杆菌(BT),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12,菌落(colony):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的群落。
13,基内菌丝(营养菌丝,substrate mycelium):长在培养基内的放线菌菌丝。
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14,细菌的异常形态:二,真核微生物1,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
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2,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各类真菌均可形成的无性孢子,由断裂方式产生,壁厚,寿命长,能抗御不良外界环境。
(一种厚壁的有抵抗能力的孢子,由菌丝体直接分第而来,菌丝体内原生质和营养物质集中)3,分生孢子:conidium (复数conidia)常指由真菌产生的一种形小、量大、外生的无性繁殖体。
多为单细胞、色较深、不运动、抗干燥。
一般由分生孢子梗等特殊菌丝通过断裂形成,成熟后分生。
4,接合孢子:zygospore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基本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而成。
5,孢子囊:孢子囊是植物或真菌制造并容纳孢子的组织。
6,子囊孢子:(ascospore)指产生在子囊菌子囊内的孢子。
在即将形成孢子之前,子囊内进行核融合和减数分裂,一般一个子囊内产生8个孢子,普通为椭圆形,有的是针状态体或带有隔壁。
在表面上可以看到纹、刺、网眼等。
7,锁状联合(clampconnection):为两核细胞形成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
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
(担子菌的次生菌丝每一个细胞都有二个核,其中一个核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当双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时,在二个核之间处生一个短小弯曲的分枝,核移动,一个核进入钩,一个留在菌丝。
两个核分裂后,钩中保留一个核,菌丝中二个核一往前一个往后移,钩状突起向下弯曲与细胞壁接触溶化,分枝基部生分隔膜(分隔中间有孔道),在原分支外形成一隔膜,产生一个新细胞双核体,在分隔处保留一个桥形结构称锁状联合。
)8,假菌丝(pseudohypha): 指酵母菌菌种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仍不脱落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在分隔处缢缩, 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
9,孢子丝(sporotrichial):大多数放线菌的气生菌丝发育成熟后,在其顶端形成的可分化成孢子的菌丝,又被称为孢菌丝或繁殖菌丝,主要功能是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10,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真核细胞细胞质内广泛分布的由膜构成的扁囊、小管或小泡连接形成的连续的三维网状膜系统。
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
11,单双倍体生活史型酵母:三,病毒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一类感染宿主细菌后不引起细菌裂解而与宿主细胞建立共生关系并随细菌繁殖传给细菌后代的噬菌体。
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菌(lysogen)”,而所携带的噬菌体称“原噬菌体(prophage)”。
2,溶源性(lysogeny)温和噬菌体DNA具有整合入宿主菌染色质DNA中的特性,成为与宿主菌共生的原噬菌体,能随宿主菌的染色质同步复制而传给子代,这种特性称为溶源性。
溶原化(lysogenization)有些噬菌体侵入寄生细胞后,将其基因整合与细菌的基因组中,与细菌一道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传给后代,不形成病毒粒子,不裂解细菌。
3, 溶源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当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使之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的基因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上,而使后者获得了除免疫性以外的新性状的现象,称为溶源转变。
4,效价(titer)噬菌斑形成单位(pfu)数,指每毫升试样中含有侵染性噬菌体的粒子数。
四,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是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它的需要量一般很少。
广义的生长因子除了维生素外,还包括碱基、卟啉及其衍生物、甾醇、胺类、C4~C6的分枝或直链脂肪酸,以及需要量较大的氨基酸;而狭义的生长因子一般仅指维生素。
2,生长限制因子:温度,Ph,有机物,生存空间,某些特定的无机离子,氮源,碳源,对于厌氧菌来说,空气就是生长限制因子。
4,水活度aw表征食品中自由水,可利用水,或者说活性水的含量.5,选择培养基(selective medium):是根据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一些物理、化学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利用这种培养基可以将所需要的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来。
6鉴别培养基(differential medium)用于鉴别不同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8,茎团转移:9促进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易化扩散、协助扩散,或帮助扩散。
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 如氨基酸、糖和金属离子等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顺电化学浓度梯度, 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
机酸酯和小分子醇。
11氮源物质(nitrogen source)作为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核酸及其他氮素化合物的材料。
把从外界吸入的氮素化合物或氮气,称为该生物的氮源。
12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在载体的协助下,在能量的作用下运进或运出细胞膜的过程五,微生物新陈代谢1,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是由一系列的递氢反应(hydrogen transfer reactions)和递电子反应(eletron transfer reactions)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所组成的连续反应体系,它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
2、硝酸盐呼吸:硝酸盐呼吸又称为反硝化作用。
在无氧条件下,某些兼性厌氧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为呼吸链最终氢受体,把它们还原成亚硝酸、一氧化氮、氧化二氮直至氮气的过程就是反硝化作用3、发酵(fermentation)细菌和酵母等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酶促降解糖分子产生能量的过程。
4、次级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次级代谢是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5、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抗反馈调节突变菌株6、化能自养型:可以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为自己需要的有机物,这一过程需要特定的酶,这些酶在微生物体内参与化学反应!如硝化细菌,可以将大气中NO2转化为自身需要的物质,并产生能以二氧化碳为碳源,利用无机化合物如铵、亚硝酸盐、硫化氢、铁离子等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进行生长的微生物化能异养型;大多数动物和细菌的营养方式,以有机物为C源和能源,来合成自身有机物。
光能自养型:这是植物和一些带有色素的自养细菌如绿S细菌的类型,它们以无机的CO2为C源,以光能为能量来源,从而合成自身的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