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合集下载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才的培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学校和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两大主体,而校企合作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校企深度合作意味着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不再是简单地实习或者实训,而是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对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学校难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企业也难以满足自身的用人需求。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人才培养更加贴合市场需求,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2.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人才培养,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他们可以更好地融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中,提前适应职业生涯,成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构建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1.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明确培养计划和路径,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学校可以依托企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起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包括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基地、实训中心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实用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校企深度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软件工程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需要与企业深度融合,以此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校企深度融合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一些建议与思考。

校企深度融合对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较为薄弱。

而校企深度融合则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贴近实际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构建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充分考虑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

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创立实践基地、开展实习实训项目等,都是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还可以结合企业需求,开展项目合作、科研合作等活动,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需要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支持。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中心、设立导师制度、完善实践评价机制等措施,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而企业则可以提供实际项目、技术支持、导师指导等资源,共同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以合作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以某软件企业开发项目为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践项目中扮演各种角色,负责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工作。

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相关理论知识,更能在实际项目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我们还应注意解决一些问题与挑战。

比如教育资源不均衡、企业与学校理念不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都会影响校企深度融合的实践效果。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校企深度融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和实践方式。

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深入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深度融合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研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希望能够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具实效性的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展开讨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校企深度融合的概念进行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为接下来的内容奠定基础。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

首先,会探讨校企深度融合在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其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其次,将详细介绍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实践项目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讨。

最后,将以实践案例分析的形式,深入了解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

结论部分将总结校企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收获,并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最终,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校企深度融合对于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并借助实践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提供可行的融合模式和实践经验,为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同时,本文也旨在引导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开展合作,在实践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培养更具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正文2.1 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性校企深度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实践机会。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一、引言车联网是物联网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典型应用,是物联网和智能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

包括汽车制造商、整车厂商、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商、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在内的车联网生态圈的雏形已经出现。

车联网已经被国家列入重大专项课题,成为了“十三五”期间的重点研究与应用项目。

在此形势下,将车联网专业纳入高等院校教育,培养一批具备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

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车联网产业联合培养既有交通运输的基本知识,了解相关行业背景,又能掌握车联网的专业知识,解决车联网行业的综合性技术性问题的专门性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二、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交通运输(车联网方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

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前期的认识实习,学习中的课程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后期的专业方向实习、学生毕业前的定岗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依托行业背景解决企业难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发展的实践能力。

但是,本院的交通运输专业(车联网方向)是在原交通运输专业(汽车运用方向)的基础上建设的,原有的实验实习条件和师资队伍相对于车联网方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校内实验室设备不足原有的实验设备能满足基础课程和汽车交通方面的实验实习和课程设计。

针对车联网核心技术的实验实习条件不具备,没有?C诺氖笛槭液褪笛樯璞福?所以在教学中不能设计车联网方向的实验项目,难以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健全没有真正的车联网方向的实习实训基地,无法完善车联网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缺失,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师资队伍亟待加强学院原有的老师没有车联网行业背景,不具备车联网方向的工程实践能力,不了解相关企业的运行与研发过程,不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车联网方面的实践和创新。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的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作者:包海飞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项目教学法是目前培养应用型人才常用的方法之一,大多数高校都在将教学模式向任务和项目引领型靠近,目的就是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校企合作是现在发展和建设特色专业、扩大招生就业的有效途径,让两者结合起来,可以在更加有效地解决高校实习、就业难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在全球化发展步伐加快的今天,科技与经济的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可以加快科技创新的速度。

通过科技促进经济的发展是众多企业现在应对多方面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而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孕育地,自然而然成为了企业首选的合作对象。

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并非是近期新兴的一种合作模式,早在20世纪中叶,美国等科技水平发达的国家就提出了提升本国工业的竞争力而加强了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合作,并积极通过相关政策法规来促进产学研合作。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逐渐通过立法来促进产学研合作,保护产学研的合作成果。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全球化视野的不断扩深。

这种运行机制越来越多地将企业与高校结合在一起。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许多学校都面临着学生多样化,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

为此,许多高校都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到组织运营体制等方面对本科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近几年,教育部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并能增强专业对口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课程体系建设,因此课程体系设置注重以职业需要为主线,根据社会对职业的新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能力一一对应,将学科教学转化为能力的培养。

课程体系的创新有多种模式,与企业建立深度联系,既可以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也是企业经营生产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经营实践作为理论探索的案例,将产学研紧密地结合起来。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的必要性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响应教育部、交通部等部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号召,根据教育部关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以及徐州市、徐州市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学校2017年工作计划,学校本着在职业教育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结合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实训基地为区域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的能力。

学校拟在现有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一个具有集教学、实训、培训与服务为一体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化实训基地。

1 .汽修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82亿元,同比增长29.44%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已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随着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维修企业像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它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的各种服务。

汽车后市场成为汽车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约占汽车产业链总利润的60%-70虬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汽车后市场空间将不断扩大,对汽车维修企业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相继出现了特约维修站、“4S”店维修企业、汽车俱乐部、快修连锁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

2016年末徐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101.6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9%,本年净增18.53万辆;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92.64万辆,增长21.4%,净增16.34万辆,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6.29万辆,增长21.7%,净增10.03万辆。

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带动了维修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融合式教学是指将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教学工具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教学模式,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践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借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

融合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融合式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合作任务和项目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注重个性化教学。

融合式教学注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视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融合式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知识,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融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设计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课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融合式教学是一种充分发挥不同教学资源和工具的教学模式,它融合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探究式学习以及创新思维等教学策略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这些策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基于校企融合的“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建构

基于校企融合的“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建构

基于校企融合的“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建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路径之一。

校企融合可以促进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接地气的学习环境和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基于校企融合的“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有助于搭建校企合作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加立体、深入的实践教学体验,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想1. “工作坊”实训课程的定位和特点“工作坊”实训课程是一种将学校教学资源与企业实际需求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该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界限,构建起一种校企融合的开放式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工作场景中进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工作坊”实训课程的基本构成“工作坊”实训课程主要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组建实训小组,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或企业现场,结合具体的行业和专业需求,开设一系列实践技能培训和创新实践课程。

课程内涵包括技术操作、流程模拟、项目实践、创意设计、职业规划等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掌握工作中常用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创业精神。

3. “工作坊”实训课程的教学方式“工作坊”实训课程采用问题驱动和项目导向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

学生在实训课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各类实践项目,充分发挥个人专长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和评估,提供实际项目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

二、“工作坊”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1. 确定“工作坊”实训课程的合作主体学校需要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实训课程的合作主体。

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可以共同组建实训小组,共同规划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共同承担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和评估工作。

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二、在国内较早创立“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模式
学校以项目合作形式与企业共建、共管和共育人才,选择合作良好的企业逐步建立“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从2007年开始,学校与世界规模最大的模具制造基地——山东豪迈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锅炉生产基地——山钢集团有限公司等签订紧密型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协议,先后安排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等专业学生利用课堂与实习车间一体化的紧密型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嵌入“入学教育在企业”、“预招聘定方向”、“职场体验”、“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五个“校企共育”活动项目。此外学校还与山东海尔集团、山东小鸭集团、华硕电脑(江苏)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结成了合作伙伴,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企业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方便,构建起了校企合作、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深入创新
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即“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管理等诸要素基本得到满足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就成了必然。“教、学、做”一体化实施过程通常是“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即教学过程中,针对学习项目或模块,教师先进行原理和操作方法等的讲解及演示操作,使学生对相关技术有一个“理性”认识,对工作过程有一个系统化的了解,为实际操作打下“理论”基础。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练习,用“理论”指导“实践”,把“理性”转换为“感性”,从而掌握工作技能和技巧。大量实践证明,一体化教学是满足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教育需要的最佳方法。围绕专项技能,将“讲、练、考”集于一体,在实训环境真实或仿真条件下,将讲授环节与实践环节交互进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做中掌握知识,练就技能,培养态度,陶冶情操。
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机制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上,建立真实或模拟的生产工作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同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将技能实践融入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全程构建素质、知识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我校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中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环节。

如何构建中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一、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产、学、研合作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需求和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体系升级和改造已成为大势所趋。

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体系升级、变革的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

中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可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技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具体工作场景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全面的职业素养。

同时,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也能带回学校的实践案例、案例研究,并且在校企不断迭代、创新的合作体系中,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得以丰富和完善。

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中职院校还可以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企业需求转化为课程内容和教学设计,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和变革,创造更加宽广的就业市场。

二、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促进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对于促进实践教学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制定实践课程计划。

实践课程计划应配合企业需求,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计划,整合课程资源,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量化考核,动态调整实践教学方案。

2、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促进校企合作的重要工具。

通过与多项企业合作,借助各方资源打造,可为中职院校提供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生产管理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在参与实践教学时,中职院校应注重整合课程资源,建立高标准的课程软件,强化考核和评估机制,达到多方面协同工作的效果。

4、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校企的深度合作,中职院校可为学生搭建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份完备的实践教育体系,寻找职业发展瓶颈,实施深度挖掘、实践能力训练和完整的报告写作,达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余金保①,洪耀球(景德镇学院教务处,江西景德镇 333400)摘 要: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快速升级,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开展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景德镇学院为例,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介绍开展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实践教学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699(2020)06-0120-04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石,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地处中西部地区院校,由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困难较多,进展并不顺利,加上存在一些机制体制方面的问题,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深度不够、方式较单一,影响学校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方本科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途径,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不少经验可进行参考借鉴,地方本科高校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学校转型发展,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1 校企融合协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1.1 对产教融合的认识不够深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呼唤更多高质量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而重大[2]。

目前一些高校存在重视不够,推进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好的问题;存在对产教融合理解不够准确的问题: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更多强调学校的主体作用,而真正的产教融合应该是企业深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业和学校都是人才培养的主体,企业与学校充分协调合作,互相监督促进,才能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3]。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摘要】本文围绕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展开研究。

在分别介绍了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依次探讨了校企共育模式、能力递进思路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

结论部分则总结了校企共育模式的可行性、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展望。

本研究的目的是构建一种既符合学校教学需求又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一研究对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可行性,持续发展,合作模式,教育创新,教育培养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才培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校园中获取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校企共育模式应运而生。

校企共育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资源的引入和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在校园中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发展竞争力。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成为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系统规划和逐步深化的课程设置,能力递进课程体系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从基础到专业、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发展。

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愈发显得重要和必要。

1.2 研究目的在研究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

我们旨在探讨基于工学结合的“校企共育,能力递进”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分析校企共育模式和能力递进思路,我们旨在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率。

校企合作暨实践教学基地(3篇)

校企合作暨实践教学基地(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暨实践教学基地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意义、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能够使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使学校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2. 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有助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使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同时,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3.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校企合作可以促使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实际,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使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

4. 拓宽就业渠道校企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1. 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址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址应考虑以下因素: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企业合作意愿强烈等。

通常,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设在企业内部或与企业相邻的地区。

2. 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具备以下设施:生产车间、实验室、实训室、会议室等。

其中,生产车间应具备与企业相似的生产线和设备,以满足学生实习需求;实验室和实训室应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实践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4. 实践教学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引进企业技术骨干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形成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1. 校企合作项目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等,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通过项目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实践能力。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

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①—————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为例李晓艳,庄晓纯(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普宁515300)[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企业的技能人才和生产环境,建立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利用高校的教师人才和科研力量,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瓶颈,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校企共投共建实训基地和教学科研团队,协同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协同共建;双主体育人;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2-0048-02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飞跃发展,高等教育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壮大,高职教育同样出现了方兴未艾的可喜局面。

因各种原因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国内的不断探索表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不失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李克强总理批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教育部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检测专业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和人民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背景下而开设的一个新型专业。

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高等院校、行业机构对食品检测技术十分重视,纷纷加大了设备投入和技术培训。

因此,通过校企合作提高食品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显得十分必要。

一、潮汕职业技术学院食品检测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方向与路径校企合作的动力必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合作的基础是优势互补,合作的目的必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3篇)

融合式教学及其实践策略(3篇)

第1篇摘要:融合式教学是一种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资源等融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融合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融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融合式教学强调学科交叉、方法融合、资源整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融合式教学的定义、特点、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融合式教学的定义融合式教学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资源等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融合式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 学科交叉: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

2. 方法融合: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3.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三、融合式教学的特点1. 全面性:融合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2. 创新性:融合式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实用性:融合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互动性:融合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融合式教学的实践策略1. 教学设计策略(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2)整合教学内容: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3)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3. 教学评价策略(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新模式(3篇)

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新模式(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内容单一、实践环节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等问题。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实践教学新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效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内涵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是指在政府引导下,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

1. 合作主体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合作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和政府。

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负责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实际需求方,提供实践教学场所、设备和技术支持;政府则负责提供政策支持、协调各方关系。

2. 合作目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合作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发展。

3. 合作内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合作内容包括:(1)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2)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共育实践教学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研究: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实践教学研究,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1)制定校企合作政策: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

(2)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学校和企业应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3)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信息的交流和沟通。

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构建与实施研究

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背景下,笔者通过企业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广西各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研,分析现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积极探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以期提升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下面,笔者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在试点班级实施新模式,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有效提炼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规律,从而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提供参考。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概述1.产教融合的含义在职业教育活动中,产教融合既是理念,又是方法,其主要指产业与教育相互配合,调和成为一体,属于宏观层面的问题,实施主体是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

2.校企合作的含义校企合作,主要指学校在多个方面,如课程设置、人才评价、合作生产等,与企业展开合作,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其实施主体为政府、学校、企业和相关行业。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的含义及构建与实施意义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即1个专业群+1个行业+N家企业的模式。

构建与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不但有助于丰富学校、行业、企业的合作形式,实现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优势互补,保证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相适应,还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企业在职员工职业能力,使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1+N”模式的构建背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职教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地方为主、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

【项目】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项目】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关键字】项目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工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主持人:漆小平
主持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通讯地址:浙江省宁波大红鹰学院
邮政编码:315175
联系电话:0574-
传真:0574-
电子邮箱:
合作单位:杭州真知景观实训中心负责人:杨中武
杭州天香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君
宁波花园园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根朗
负责人:
负责人:
浙江省教育厅
二○○八年六月制
一、简表
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四、教学改革基础
六、主持人所在学校意见
七、教育厅专家组评审意见
八、教育厅审批意见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摘要]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

文章从校企合作内涵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企业全程介入人才培养、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全程提供实训场所、建立校企互融互配师资团队的融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专业建设实践证实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在推进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融合教学模式构建一、前言职业教育的本质与特性决定了单凭学校内部是培养不出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全世界共同的做法是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与现代化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客观要求。

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制定面向“十二五”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体现职业特点的诉求。

高校和企业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是新发展时期对校企合作认识的深化,是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全方位和深层次合作的最佳切入点。

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

在培养高素质职教人才的途径上,深入研究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是当前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校企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1.融合式校企合作的内涵。

校企合作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

各个国家从实际出发,创造了一些校企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英国的“工学交替”、美国的“合作教育”等。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许多职业院校在借鉴先进国家校企合作成果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重融合”模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的“共生态”模式。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在详细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校企全程融合规范化教学模式。

具体体现在:融合课程标准与企业标准,将行业标杆企业的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作为融合式教学模式的载体;融合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将公司典型岗位的精英人才引入课堂,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建立不同层次的校企融合式师资团队,弥补高职师资短板;融合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借助企业集团不同类型的项目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高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营造职场氛围;融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校企交替”使学生能胜任现代服务业背景下企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通过“准员工”工作式顶岗,“学徒制”带教,训练学生岗位综合作业能力,弥补学校自身条件不足,提供学生了解企业、适应企业进而融入企业的“过渡期”,为学校、企业、学生成果分享,合作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融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学历教育往往以学校考核、终结性考核为主,为使人才培养更符合行业企业社会要求,为合作就业奠定基础,在教学中将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融合,形成了理论教学以学校评价为主,实践教学以企业评价为主,关键岗位实训企业评价“一票否决”的融合式教学评价模式,谋划“三方共赢”的长效合作机制。

2.融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毕业后大多从事生产过程的岗位作业与管理。

在校期间重视企业岗位群的技能训练,在就业时实现校企之间的“零距离”对接。

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必须有企业的参与,且参与程度越深效果越好。

融合式校企教学模式构架必须体现在企业全程介入,学生通过以学校为主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以企业为主的校外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学徒制”顶岗实习,提前感知行业发展和企业文化,顺利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

即招生介入(企业提出要求)—始业教育(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完成)—专业基础教学(企业介入认知实训专用周教学)—专业教学(企业介入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和综合技能专用周实训)—毕业教学(企业介入毕业顶岗实训和毕业论文)。

三、融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房地产专业的实践1.构建校企交替、全程融合的教学模式。

实施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制定“以工作相结合的学习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房地产专业的校企合作办学,在详细调研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基础上,经过多次沟通,构建校企交替“订单式”合作办学实施模式。

校企交替合作办学模式从行业企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出发,量身打造适合企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制定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不间断地接受企业实践岗位和企业兼职教师技能的指导,获得岗位需要的技能资格证书,而后返校进一步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获得未来持续性学习能力。

这个校企交替过程是企业、学校的全程融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学校和企业前期充分融合,合作研讨就业岗位、行业企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基础数据并反馈至专业团队。

在此基础上,双方合作完成人才培养方案,搭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

在互融式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主要由学校完成,企业承担部分核心能力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在企业实训中获得技能,返校后再进行递进式的理论知识学习,在毕业顶岗实践阶段,由校企双方专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校企全程融合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平台,配备企业方班主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组织参观企业重点项目,参与项目实际操作全过程,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与企业联合培养,让企业介入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的制定过程,参与学校各个教学环节,把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和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最终保证学生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开展毕业实践环节教学,最后到相关企业就业。

2.建立深度融合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教学贯穿能力、能力实现就业的教学理念,以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采用校内外两大教学平台,工学结合、学用融合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培养学生专业专项能力、岗位职业资格综合能力、顶岗获取职业经验能力等。

为保障融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实施,建立了深度合作的共建体系,即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管理、共同考核,以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零距离。

利用企业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室和专用教室、办公室,通过场景布置,营造职场氛围,传递企业文化;利用企业集团旗下专业公司和遍布全国不同类型的众多项目,安排学生开展专业认知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顶岗、轮岗实习。

目前,已建立总实训基地及20多个分类型项目实训现场,涉及高端住宅(含别墅、平层官邸等)、写字楼、商务酒店、城市综合体等,企业全程提供实训场所。

在此基础上,整合学校与企业资源,开展课题合作、技术服务、职业资格培训等,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成立了专业学院,扩大了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3.形成“工学结合、校企融合”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是融合式教学的核心,我们将行业标杆企业的标准融入课程标准,按照行业企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结构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知识—岗位技能—职业证书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此基础上,依托行业协会、企业和学院的共同力量,充分调研岗位群、岗位需求分布、岗位知识需求、岗位技能需求和岗位人才成长素质要求,开发适合就业岗位所需的工程技术与管理知识课程架构。

目前,专业构建了“宽基础多方向”“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按照不同方向进行订单式培养,方向课程与岗位群一致。

学生校内接受专业知识,校外开展技能训练,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培养下,考取岗位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顶岗实习阶段。

顶岗实践教学是规范化、项目化、真实化的“工作式顶岗”,由合作企业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经双向选择,企业、学生、学校签订“三方协议”并最终实现学生“顶岗实习—就业”。

“顶岗实习”开始学生已成为合作企业的准员工,企业为每位学生配备“带教师傅”,校企共同管理,其待遇和要求等同于实习员工,学生顶岗实习结束进入公司就业。

通过教学、实训与社会实际嵌入式胶合来实现满足现实社会和行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构建校企互融互配师资团队。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

通过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建立课堂教学以专业教师为主、实践技能教学以企业教师为主的不同层次校企互融互配师资团队。

为落实学院“二融合、三对接、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由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对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师傅承担现场实践教学任务;由骨干专任教师对接企业讲师团队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由专业负责人、专业带头人对接企业方专业带头人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方向。

校企互融互配,教师互相学习,专任教师通过企业挂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参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行业实操技能;企业教师通过教研活动、授课技能培训、说课、高等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岗位培训等教学技能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建设能力。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校企互融师资团队兼职教师1人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5人参加高校教师岗位培训,3人在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房地产专业说课比赛中获得了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

四、结论针对“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和“如何留下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两大专业建设目标,我们构建了融合式教学模式。

通过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教学过程校企交替,课程体系“课证融合”,实践教学校内外结合,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结合,打造特色实训基地,创导教育与市场需求无缝接轨,使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通过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管理,引入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职业标准和评价标准,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通过建立校企互融的师资团队,将课堂教学与项目实操融合,专兼职教师融合,共同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教学的时效性、应用性与服务能力。

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融合式教学模式推动了房地产专业建设与发展,提高了学生专业综合素养和专业认知。

通过扩大与行业品牌企业的合作,培养订单式的“学生”,提高了专业的招生与就业能力,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了企业和学院的知名度。

[参考文献][1]金彦龙,杨皎平,李庆满.建立“融合式”校企合作机制培养适用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3(6).[2]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3]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和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