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仪和光谱仪的测量

合集下载

利用光谱仪进行波长测量的操作步骤

利用光谱仪进行波长测量的操作步骤

利用光谱仪进行波长测量的操作步骤光谱仪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它能够分析出物质的光谱特征,并通过波长测量来获得物质的性质。

波长测量是光谱仪的基本功能之一,下面将介绍利用光谱仪进行波长测量的操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1. 确定测量目的:在进行波长测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测量的目的。

是为了检测某种物质的特征波长,还是为了判断样品的成分等等。

明确测量目的对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非常重要。

2. 准备样品:根据测量的目的,准备相应的样品。

样品可以是液体,可以是固体,还可以是气体。

对于液体样品,可以直接将其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池中;对于固体样品,可以通过溶解等方法将其转化为液体样品;对于气体样品,可以通过气体流动系统将其引入光谱仪中。

3. 校准光谱仪:在进行正式的波长测量之前,需要对光谱仪进行校准。

校准光谱仪的目的是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校准通常包括对波长标定和能量响应的校准,可以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二、进行波长测量1. 打开光谱仪:按照光谱仪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打开仪器,并接通电源。

在启动过程中,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仪器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2. 设置实验参数:在进行波长测量之前,需要设置一些实验参数。

最重要的参数是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测量目的,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扫描速度。

一般来说,如果需要精确测量特定波长,可以选择较小的波长范围和较慢的扫描速度。

3. 放入样品:将准备好的样品放入光谱仪的样品池中。

确保样品与光路径之间没有气泡或其他杂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 启动波长测量:按下光谱仪上的测量按钮或者相应的操作按键,启动波长测量。

仪器将开始扫描样品,并显示光谱曲线。

5. 分析测量结果:测量完成后,可以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根据显示的光谱曲线,可以获得波长峰值和相应的强度值。

可以通过比对标准参考光谱或者其他已知样品的光谱来判断样品的成分或特性。

6. 保存数据:在进行波长测量时,可以选择将测量结果保存下来。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谱的仪器。

下面是光谱仪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将光谱仪放置在平稳的表面上,并连接好电源和计算机等外部设备。

2. 预热:打开光谱仪电源,一般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预热。

3. 校准:根据光谱仪的型号和说明书,进行仪器的校准。

通常,校准包括波长校准和灵敏度校准。

4. 设置参数:将所需的测量参数(如波长范围、光强范围等)设置到光谱仪上。

通常可以通过光谱仪上的按钮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设置。

5. 测量光谱:将待测样品或光源放置在光谱仪的入口处,使光线通过进入光谱仪。

通过光谱仪的投射出口可观察到样品的光谱图像。

6. 数据分析:通过光谱仪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对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计算光谱曲线的峰值位置、波长间距、光强等参数。

7. 结果输出:将光谱数据保存到计算机上,或者通过打印机等设备输出结果。

8. 关机和清洁:测量结束后,关闭光谱仪的电源,并进行仪器
的清洁工作,包括清洁进口和出口处的光学元件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可能会因光谱仪的型号和品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使用时应参考相关的仪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进行操作。

光谱仪颜色测量方法

光谱仪颜色测量方法

1.目视法是一种古老的同时也是色度测量的最基本方法。

它是
用目视比较产品与标准颜色的差别,实际操作时应该在规定的CIE标准照明体下进行,一般可采用A光源(色温2856K)、D65或“北窗光”照明。

进行目视比较测量时,应具有一定的亮度水平,使人眼的锥体细胞处于工作状态,同时也应依照CIE的规定选择一定的视场大小。

观察者感觉到的颜色表现即颜色的外貌,在很大程度上了掺入了观察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它往往因人而异,故已很少使用。

2.分光光度法测量颜色主要是测量物体反射的光谱功率分布或
物体本身的特性,然后再由这些光谱测量数据通过计算的方法求得物体在各种标准光源和标准照明体下的三刺激值。

这是一种精确测量颜色的方法,而且可以制成自动化的测量设备,但通常体积很大、结构复杂,且测量速度很慢。

3.光电积分法是通过把探测器的光谱响应匹配成所要求的CIE
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或某一特定的光谱响应曲线,来对被测量的光谱功率进行积分测量。

这类仪器测量速度快,也具有适当的测量精度。

光学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

光学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

光学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引言光学实验技术在科学研究、医疗诊断、环境监测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光谱测量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手段,用于研究物质的光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谱测量方法,包括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拉曼光谱。

一、吸收光谱吸收光谱是测量物质吸收光的强度与波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会吸收光的能量而发生电子跃迁。

通过测量被样品吸收的光强度,我们可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性质。

在吸收光谱测量中,常用的设备是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计使用一束连续的宽光谱光源,通过样品后,使用光栅或棱镜将光波长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

然后,通过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测量每个波长上光的强度。

通过比较样品前后光的强度差,我们可以确定样品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

二、发射光谱发射光谱是测量物质在受激条件下发射的光的强度与波长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当物质受到能量的激发时,其原子或分子会发生能级跃迁,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

通过测量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我们可以了解样品的成分以及其在光谱范围内的发光特性。

常用的发射光谱测量方法包括荧光和磷光。

荧光是物质在受激光照射下发射的光,其波长比激发光长。

磷光是物质在一定时间后才发射的延迟光,其波长一般比激发光短。

发射光谱测量可以使用光谱仪或荧光光谱仪,这些设备通常被称为光闸设备。

光闸设备使用一个狭缝控制入射光的波长,然后通过光栅或棱镜将光谱分解,最后使用光电二极管或光电倍增管测量光的强度。

通过与标准样品的比较,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

三、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拉曼散射效应的光谱测量方法。

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其中,拉曼散射是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后,发生波长发生变化的散射。

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关于物质分子的信息,如化学成分、结构和晶格振动等。

它在材料科学、化学分析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拉曼光谱测量需要使用拉曼光谱仪。

拉曼光谱仪与其他光谱仪不同,它使用单色激光源激发样品,并通过透镜将散射光聚焦到一个光谱仪或CCD探测器上。

ftir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及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ftir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及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

FTIR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及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分析仪器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应用。

FTIR红外光谱仪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仪器,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和定量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FTIR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及化合物红外光谱的测定方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分析技术。

一、FTIR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1. FTIR红外光谱仪的组成结构FTIR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检测器等组成。

光源通常为红外辐射源,可以发射一定波长的红外光。

样品室用于放置样品,通常采用气密的设计,使样品在测量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光学系统用于收集、分析和处理待测样品的红外光信号。

检测器则用于测量样品的吸收光谱,常见的检测器有热释电探测器、半导体检测器等。

2. FTIR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FTIR红外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化合物与红外光的相互作用。

当化合物暴露在红外光下时,它会对特定的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进行吸收。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因此它们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也不同。

通过对样品吸收红外光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从而得知样品的结构和成分。

二、FTIR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1. 样品的准备和处理在使用FTIR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准备和处理。

一般来说,样品应该是干燥的、均匀的,并且以固体样品或溶液的形式存在。

对于固体样品,通常需要将其制备成薄膜或颗粒状;对于液态样品,则需要将其置于透明的试样室中进行测量。

2. 测量条件的设定在进行样品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待测样品的性质和要测定的信息,设置适当的测量条件。

这包括确定红外光的波长范围、光路长度、光谱分辨率等。

不同的化合物对红外光的吸收位置和强度有所不同,因此测量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光谱测量是物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

通过对物质发出或吸收的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物质的能级结构以及其组成成分。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谱仪的使用,对不同物质的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探索光谱测量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中,我们使用一台高分辨率的光谱仪,该仪器能够将光分成不同波长并显示出其强度分布。

首先,我们选择了白炽灯作为实验光源,并将其光通过光谱仪进行测量。

结果显示,白炽灯发出的光谱中包含了连续的、平滑的亮度分布曲线。

这是因为白炽灯是一种连续光源,其光包含了各个波长的连续能量分布。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氢气放电灯作为实验光源。

氢气放电灯是一种低压气体放电光源,其灯管内充满了氢气,并通电使之发光。

通过测量氢气放电灯的光谱,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系列离散的亮线。

这些亮线对应于氢气原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所产生的光。

通过与已知的能级跃迁相对应,我们可以确定氢气光谱中这些亮线的波长,进而了解氢气原子的能级结构。

进一步地,我们选择了各种不同物质的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光谱测量。

我们发现,不同物质的光谱具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通过测量荧光灯的光谱,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由几个尖锐的发射峰组成,这些峰对应于荧光粉发光时的能级跃迁。

而对于各种元素的样品,我们通过测量其吸收光谱,可以发现吸收峰的位置和个数与元素的组成和浓度有关。

这为物质的化学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除了对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光谱测量还能用于其他许多领域。

光谱测量技术在天文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测量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们可以了解星体的温度、组成、运动以及更深入的物理特性。

在医学领域,光谱测量还用于生物分析和诊断。

例如,通过测量人体血液中不同物质的吸收光谱,医生们可以对患者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光谱测量是一项重要而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

通过测量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物质的能级结构、成分和性质。

光谱测量技术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以及医学等众多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使用激光光谱仪进行测量

如何使用激光光谱仪进行测量

如何使用激光光谱仪进行测量引言:激光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的光谱特性的仪器,它通过分析光的频率、强度和相位等参数,能够提供关于物质结构、组成和反应过程的重要信息。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激光光谱仪进行测量,以及注意事项和应用实例。

1. 激光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激光光谱仪基于光的谱分析原理,通过将物质样品和激光光束交互作用,测量样品对激光光束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光学特性。

光谱仪通常由激光源、样品室、光学系统、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其中激光源产生单色、相干的光束,样品室包含待测样品,光学系统将光束导入样品室,并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学信号,探测器接收并转换电学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2. 激光光谱仪的使用步骤(1)准备样品: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样品,并进行样品的制备和处理,例如溶解、稀释、固定等。

(2)调整仪器参数:根据要测量的样品特性和要获取的光学信号,调整激光光谱仪的参数,如激光光束的功率、波长、偏振状态等,以及光谱仪的曝光时间、增益、放大器等。

(3)放置样品:将样品放置在样品室中,并确保样品与激光光束充分交互,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开始测量:启动激光光谱仪,观察和记录光谱数据,可以通过示波器、频谱仪或计算机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5)数据处理与解读:根据采集到的光谱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解读,如光谱图形的分析、峰值的检测和描绘、谱线的拟合和修正等。

3. 激光光谱仪的注意事项(1)光束对准:确保激光光束和样品室的窗口正確对准,以避免信号损失和误差。

(2)样品稳定:保持样品室的稳定,避免样品的振动、温度变化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良好的环境条件: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光学噪声源和干扰源,如尽量避免其他光源的干扰、保持室温稳定等。

(4)仪器校准:定期对激光光谱仪进行校准,以确保其性能和测量精度。

(5)安全防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激光光束对人体的伤害,佩戴合适的激光安全防护装置,避免直接暴露在激光光束下。

光谱测量

光谱测量

图1原子自发辐射发射光子光谱仪和光谱的观察光谱是光源所发射的辐射强度随波长(频率)的分布,它反映了光源的构成物质和其它的一些特性。

我们今天所掌握的有关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来自光谱的研究。

在电磁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吸收或发射光谱,它们从多方面提供了原子和分子结构和它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

因此,光谱的观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目的】1. 掌握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识谱和谱线测量等基本技术。

2. 通过光谱测量了解一些常用光源的光谱特性。

3. 通过所测得的氢(氘)原子光谱在可见和近紫外区的波长验证巴尔莫公式并准确测出氢(氘)的里德堡常数。

4.*测出氢、氘同位素位移,求出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

【原理】1.典型光源光谱发光原理(1)热辐射光源(白炽灯)这一类光源特点是物体在发射辐射过程中不改变内能,只要通过加热来维持它的温度,辐射就可继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类光源包括我们常用的白炽灯、卤素灯、钨带灯和直流碳弧灯等一些常用光源。

它们光谱是覆盖了很大波长范围连续光谱,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形状与物体温度有关,而与物质特性无关,温度越高,辐射的频率也越高。

(2)发光二极管通过n 型半导体的电子和p 型半导体在结间的偶合发出光子,发光频率与电子跃迁能级有关。

如果,跃迁的上能级为E 2、下能级为E 1,则发出光子的频率v 满足其中h =6.626⨯10-34Js 为普朗克常数,发光二极管跃迁的上下能级都是范围较宽的能带结构,因此,其谱线宽度一般也较宽。

分子和晶体也有这种带状的能级结构,谱线也有一定的宽度。

(3)光谱灯光谱灯工作物质一般为气体或金属蒸汽,通过12E E hv -=电激发的形式,使低能态的原子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图1),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以自发辐射的形式会到低能级,辐射的光子也满足E 2和E 1分别是原子自发辐射跃迁的上下能级,v 为辐射的光子频率。

光谱仪和光谱仪的测量

光谱仪和光谱仪的测量

××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2222222222 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光谱仪和光谱仪的测量光谱是光源所发射的辐射强度随波长(频率)的分布,它反映了光源的构成物质和其它的一些特性。

我们今天所掌握的有关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来自光谱的研究。

在电磁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吸收或发射光谱,它们从多方面提供了原子和分子结构和它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

因此,光谱的观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目的】1.掌握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识谱和谱线测量等基本技术。

2.通过光谱测量了解一些常用光源的光谱特性。

3.通过所测得的氢(氘)原子光谱在可见和近紫外区的波长验证巴尔末公式并准确测出氢(氘)的里德堡常数。

4.测出氢、氘同位素位移,求出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

【实验仪器】光栅光谱仪、光谱灯、发光二极管、热光源、氢灯【实验原理】1.典型光源光谱发光原理(1)热辐射光源这一类光源特点是物体在发射辐射过程中不改变内能,只要通过加热来维持它的温度,辐射就可继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类光源包括我们常用的白炽灯、卤素灯、钨带灯和直流碳弧灯等一些常用光源。

它们光谱是覆盖了很大波长范围连续光谱,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形状与物体温度有关,而与物质特性无关,温度越高,辐射的频率也越高。

图1 原子自发辐射发射光子(2)发光二极管通过n型半导体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在结间的偶合发出光子,发光频率与电子跃迁能级有关。

如果,跃迁的上能级为E2、下能级为E1,则发出光子的频率v满足hν=E2-E1其中h=6.62610-34Js 为普朗克常数,发光二极管跃迁的上下能级都是范围较宽的能带结构,因此,其谱线宽度一般也较宽。

红外光谱测量方法介绍

红外光谱测量方法介绍

红外光谱测量方法介绍红外光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药物、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分析技术。

基于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的原理,红外光谱能够提供关于分子的结构、键合状态、功能团以及其他化学性质的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红外光谱测量方法。

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是目前最常用的红外光谱测量仪器。

它使用光源发射出一段宽频谱的红外辐射,经过样品后,红外辐射被光谱仪探测器收集,并经过傅里叶变换将信号转换为光谱图。

FT-IR光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快速测量的优点,可应用于液体、固体和气体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二、近红外光谱仪(NIRS)近红外光谱(NIR)具有更高的穿透性,适用于非破坏性、快速的样品分析。

近红外光谱仪测量的波长范围一般介于700纳米到2500纳米之间。

NIRS仪器使用近红外光源照射样品,收集其反射光谱,并通过与参考样品进行比较,计算得出样品中不同成分的浓度。

近红外光谱在农产品、食品、医疗和制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偏振红外光谱(IR-ATR)偏振红外光谱(IR-ATR)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边界表面产生的红外辐射来获取样品信息的方法。

它使用一块具有高折射率的晶体将光引导进样品表面,通过折射和全反射的过程,样品表面会产生强烈的吸收现象。

IR-ATR光谱不需要对样品进行任何处理,对液体和固体样品有着广泛的适用性。

四、拉曼光谱拉曼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样品分子散射光谱来获取信息的技术。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类似,也能提供关于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相比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更适合于固体和液体样品的分析,对于有机化合物和无机材料的表征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显微红外光谱显微红外光谱结合了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的功能,可以在显微级别上分析样品。

这种方法对于微观颗粒、涂层、纤维和细胞等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非常有用。

显微红外光谱可以进一步提供空间分辨率和化学信息的关联性,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和药物领域等。

光谱仪的用法

光谱仪的用法

光谱仪的用法
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的组成和强度的设备,它可以将光分解成不同的颜色或波长,然后测量每种颜色的强度。

光谱仪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天文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

以下是光谱仪的基本用法:
1. 开机准备:首先,确保光谱仪已经正确安装并连接到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设备自检并进入工作状态。

2. 校准:在使用光谱仪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校准。

这通常涉及到使用一个已知的光强和波长的标准光源,然后调整光谱仪的参数,使其读数与标准光源的读数一致。

3. 样品准备:根据需要测量的样品类型,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殊的样品准备步骤。

例如,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样品,可能需要将其放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如果测量的是固体样品,可能需要将其研磨成粉末。

4. 测量:将样品放在光谱仪的光路中,然后按下测量按钮。

光谱仪会发出一束光,照射到样品上,然后反射回来。

光谱仪会测量反射光的波长和强度,然后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光谱图。

5. 数据分析:光谱图可以显示出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通过分析光谱图,可以得到关于样品的各种信息,如其成分、纯度、结构等。

6. 关机:使用完光谱仪后,记得关闭电源开关,然后清理设备,以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使用光谱仪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护眼睛:光谱仪发出的光可能对眼睛有害,因此在操作设备时,应避免直接看光源。

- 保持清洁:光谱仪的光路和检测器应保持清洁,以防止污染影响测量结果。

- 遵守安全规定:在使用光谱仪时,应遵守所有相关的安全规定,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

光谱的测量原理和应用

光谱的测量原理和应用

光谱的测量原理和应用1. 引言光谱是指将物质发射、吸收或散射光按照波长进行分解和测量的方法。

光谱的测量原理和应用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光谱的测量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案例。

2. 光谱的测量原理光谱的测量原理基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特性。

常见的光谱测量方法包括衍射光谱仪、干涉光谱仪和光栅光谱仪。

2.1 衍射光谱仪衍射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入射光束进行衍射,然后通过光学元件将衍射光束聚焦到检测器上,进而测量出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

衍射光谱仪具有高分辨率和较大的波长范围的特点,常用于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的测量。

2.2 干涉光谱仪干涉光谱仪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光束分成两个相干的光束,其中一个光束经过样品或被测物体后再重新合成,然后测量合成光束的强度变化来分析样品的光谱信息。

干涉光谱仪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分辨率,常用于光学薄膜的测量和光学显微镜的应用。

2.3 光栅光谱仪光栅光谱仪是利用光的色散性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光栅的特殊结构,将入射的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然后通过光学元件将分散后的光线聚焦到检测器上,从而获得光谱信息。

光栅光谱仪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波长范围,常用于光谱分析和光学测量。

3. 光谱的应用光谱的测量原理为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光谱应用案例。

3.1 化学分析光谱在化学分析中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特性,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

常见的化学分析光谱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

3.2 材料表征光谱在材料表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散射或发射特性,可以获取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信息。

常见的材料表征光谱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

3.3 生物医学研究光谱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测量生物组织或细胞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或发射特性,可以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

光谱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光谱测量实验,掌握光的分光现象和光的波动性质,了解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以及实验中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

实验仪器,光谱仪、白炽灯、钠灯、氢灯、氦灯、氖灯、氩灯、汞灯、太阳光。

实验原理,光谱是指将光线经过光栅或棱镜等光学仪器的作用后,分解成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一系列连续或分立的光谱带。

根据光谱的不同性质,可以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两种。

连续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线组成的,线状光谱是由某些特定波长的光线组成的。

实验步骤:1. 将光谱仪放在实验台上,调整光谱仪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垂直。

2. 依次用白炽灯、钠灯、氢灯、氦灯、氖灯、氩灯、汞灯和太阳光作为光源,进行光谱测量实验。

3. 观察并记录不同光源的光谱现象,包括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的特点,以及各光谱带的位置和颜色。

实验结果:1. 白炽灯的光谱呈现连续光谱,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线,颜色由红至紫依次排列。

2. 钠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主要由黄色的双线组成。

3. 氢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包含了红、蓝、紫三条线。

4. 氦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包含了黄、橙、红三条线。

5. 氖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包含了红、黄、绿三条线。

6. 氩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包含了绿、蓝两条线。

7. 汞灯的光谱呈现线状光谱,包含了绿、蓝、紫三条线。

8. 太阳光的光谱呈现连续光谱,包含了各种波长的光线,颜色由红至紫依次排列。

实验分析,通过光谱测量实验,我们发现不同光源的光谱现象各有特点。

连续光谱的光线连续分布,而线状光谱则只包含特定波长的光线。

这说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导致了它们在光谱上的表现形式不同。

通过观察和记录光谱现象,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实验总结,光谱测量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记录不同光源的光谱现象,了解光的波动性质和光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同时,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这些都为我们对光的本质和特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浅谈光纤光谱仪的设计原理及基本光谱测量

浅谈光纤光谱仪的设计原理及基本光谱测量

专版研究园地68浅谈光纤光谱仪的设计原理及基本光谱测量文/蔡晓东 李剑锋 黄国香0 引言1666 年,太阳光的色散现象被牛顿发现以后,从此为光谱学的研究建立了基础。

1859年,第一台结构完整的光谱仪被基尔霍夫和本生研制出来,从此迈出了研究光谱仪的第一步。

从光谱仪诞生这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航空领域、计算机领域、遥感领域、激光领域、探测器领域等先进的高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光谱学技术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光谱学广泛地应用于物化检测、生物学测量、光学分析、工业检测、天文科研等各个行业。

早期的光谱仪分光使用的是棱镜分光技术,当时的光栅由于制造技术不发达、制造工艺复杂,使其成本较高,质量效果不理想。

随着光栅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光栅应用于光谱仪技术中,为光谱仪的微型化奠定了基础。

从初期的目视接收模块、感光摄影模块来对色散光进行接收和定量表示,发展到如今的光电探测器自动探测识别,探测器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光谱仪的光谱检测范围,还大大地提高了测量的精度;而且光栅可以固定不扫描,避免了光栅移动的麻烦。

光电探测器的扫描速度非常快,使光谱实时检测成为可能。

这些模块的引入,使光谱仪实现了微型化、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1 光纤光谱仪设计原理光谱仪根据其光学设计原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棱镜或者光栅的色散成像型光谱仪,另一种是通过干涉调制完成色散的调制变换式光谱仪,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通过光栅完成的色散成像型光谱仪。

光纤光谱仪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光谱和分析光谱,根据光纤光谱仪这个功能特点所搭建的一个光学结构,主要包括狭缝的入射光选择、光栅的复色光分解、CCD 探测器的光电信号转换、出射光输出等几大部分。

由于引入了光纤技术,光纤光谱仪基本可以告别传统通过样品池把样品光引入光谱仪内的方法,而选用具有低损耗特点的石英光纤将光信号传送到光谱仪内。

光谱仪与光纤的接口通常为SMA905接口。

光谱仪的入射狭缝决定了光谱仪的分辨率,通常入射狭缝越小的光谱仪,其分辨率精度越高。

野外光谱测量步骤

野外光谱测量步骤

野外光谱测量步骤
1. 准备测量仪器:包括光谱仪、光纤和支架等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 选择合适的测量地点:确保光照条件较好、环境清洁,并且没有明显的遮挡物。

3. 进行预测校准:使用仪器自带的标准光源或其他已知光源进行预测校准,以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4. 放置光纤:将光纤放置在待测物体上,确保光线的充分接触。

5. 启动测量仪器:将光纤连接到光谱仪上并启动仪器,等待稳定。

6. 进行测量:根据测量仪器的操作说明,调节参数,开始进行光谱测量。

通常需要扫描一定范围的波长,并记录相应的光谱数据。

7. 数据处理和分析:将测得的光谱数据导入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可以绘制光谱曲线、计算光谱参数等。

8. 结果记录和分析:将测量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解读。

可以与已知标准进行对比,评估样本的性质或变化等。

地物光谱仪的测量步骤

地物光谱仪的测量步骤

地物光谱仪的测量步骤
1.准备工作:在使用地物光谱仪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测量的样品和场地,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如三角架、测距仪等。

2. 安装仪器:将地物光谱仪安装在三角架上,并调整仪器的高度和水平,使其可以准确地测量样品的光谱反射率。

3. 测量样品:将样品放置在地物光谱仪的测量平台上,并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干扰光源的干扰,同时还需要注意测量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4. 数据处理:将测量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所需的结果。

一般来说,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转换和数据分类等步骤。

总之,地物光谱仪的测量步骤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仔细调整和处理,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和样品的质量,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 -。

光谱仪测量原理

光谱仪测量原理

光谱仪测量原理
光谱仪的测量原理是利用光的色散性质,将不同波长的光在特定的装置中分离,并测量其光强度。

具体来说,光谱仪的基本结构由光源、样品、色散系统和光电检测器等组成。

通过样品的吸收、散射或发射,产生光谱信号,并通过色散元件(如棱镜、光栅)进行光的分散,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别聚焦到检测器上,完成光谱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光谱仪可以分为分光系统、接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三个部分。

分光系统是将复色光按照不同的波长分离出来,配合各种光电探测器件对谱线强度进行测量,获得光谱功率(辐射)分布。

接收系统则负责接收并传递数据,数据处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色品坐标、色温、显色指数、光通量、辐射通量等光色性能参数。

光谱仪的应用范围广泛,如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天文研究等领域。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光谱仪可用于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在环境监测中,光谱仪可用于检测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在天文学中,光谱仪可用于研究恒星和行星的大气成分。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与技巧

物理实验技术中的光谱测量方法与技巧光谱测量方法与技巧在物理实验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光谱测量,我们可以获取物质分子结构与能级的信息,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光谱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从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拉曼光谱三个方面探讨光谱测量的方法与技巧。

原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光谱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来分析样品的成分与浓度。

实验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个光源和一台光谱仪。

光源产生的光经过样品后,进入光谱仪,光谱仪将光按波长进行分离并测量其强度。

根据样品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我们可以得到样品的吸收光谱图。

在进行原子吸收光谱测量时,有几个技巧值得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谱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样品的制备也非常重要。

样品应被溶解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并经过过滤和稀释等处理,以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此外,还应根据所测量的元素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实验技巧,我们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原子吸收光谱结果。

荧光光谱也是一种常用的光谱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对激发光的荧光发射来分析样品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荧光光谱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激发光源和一个荧光光谱仪。

激发光源激发样品产生荧光,荧光光由光谱仪进行分离和测量。

荧光光谱测量对样品的制备也要求严格。

为了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我们需要避免样品受到光照,因为光照可能会引起样品自发荧光的产生。

此外,样品的浓度也应适当控制,以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的荧光强度问题。

通过合理策划实验步骤和控制样品制备条件,我们可以获得清晰明确的荧光光谱数据。

拉曼光谱是一种能够提供物质示性信息的光谱测量方法。

它通过测量样品分子振动引起的来自样品的光的频移来分析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拉曼光谱实验需要使用一个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将激光通过样品后的散射光进行分离和测量。

拉曼光谱的测量技巧与前两种光谱测量方法略有不同。

在进行拉曼光谱测量时,我们需要注意控制激光器的功率,以避免样品被激发产生其他非拉曼散射现象。

光谱仪信噪比测量实验

光谱仪信噪比测量实验

光谱仪信噪比测量实验
光谱仪信噪比测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光谱仪的性能。

它可以帮助确定信号和噪声之间的比例,从而判断光谱仪的灵敏度和信号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光谱仪和所需的光源。

可以使用一个稳定且可调节的光源,如激光器或光电二极管。

2. 将光源的输出连接到光谱仪的输入端。

确保连接稳固并光线传输无阻。

3. 打开光谱仪的电源,并调整仪器的工作参数。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光谱范围、设置积分时间和选择数据采集模式等。

4. 对于信号测量,使用一个稳定的光强值作为标准信号,将其输入到光谱仪中。

记录光谱仪测量到的信号强度值。

5. 对于噪声测量,将光源关闭或遮挡,并记录光谱仪测量到的背景噪声强度值。

6. 分别计算信噪比。

将信号值除以噪声值,得到信噪比值。

这个实验可以用于验证光谱仪的性能,以及评估测试环境中的信号质量。

具体的实验细节和操作步骤可能会因光谱仪型号的
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应阅读并遵循所使用光谱仪的用户手册和操作指南。

光谱测量原理

光谱测量原理

光谱测量原理光谱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它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特性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光谱测量原理涉及到光的特性、光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光谱测量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材料表征、生物医学等领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红外到紫外不等。

不同波长的光对物质的作用也不同,这为光谱测量提供了基础。

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透射等过程与光的波长、浓度、样品性质等因素有关,因此光谱测量可以通过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的信息。

其次,光谱仪是进行光谱测量的关键设备。

光谱仪通常包括光源、样品室、光栅、检测器等部件。

光源产生光线,样品室用于放置样品,光栅用于分散光线,检测器用于检测光的强度。

在进行光谱测量时,光线先经过样品,然后经过光栅分散,最后被检测器检测。

通过检测器测量光的强度随波长的变化,就可以得到样品的光谱图像。

在实际应用中,光谱测量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分析中,光谱测量可以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浓度,例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测定溶液中的物质浓度。

在材料表征中,光谱测量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结构、性质和成分,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表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在生物医学领域,光谱测量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样品的成分和状态,例如荧光光谱可以用于检测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总的来说,光谱测量原理涉及到光的特性、光谱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光谱测量在化学分析、材料表征、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获取样品的信息。

通过光谱测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2222222222 专业班级:×××××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光谱仪和光谱仪的测量光谱是光源所发射的辐射强度随波长(频率)的分布,它反映了光源的构成物质和其它的一些特性。

我们今天所掌握的有关原子和分子结构方面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来自光谱的研究。

在电磁辐射和物质相互作用时能观察到吸收或发射光谱,它们从多方面提供了原子和分子结构和它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信息。

因此,光谱的观察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验目的】1.掌握光栅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学习识谱和谱线测量等基本技术。

2.通过光谱测量了解一些常用光源的光谱特性。

3.通过所测得的氢(氘)原子光谱在可见和近紫外区的波长验证巴尔末公式并准确测出氢(氘)的里德堡常数。

4.测出氢、氘同位素位移,求出质子与电子的质量比。

【实验仪器】光栅光谱仪、光谱灯、发光二极管、热光源、氢灯【实验原理】1.典型光源光谱发光原理(1)热辐射光源这一类光源特点是物体在发射辐射过程中不改变内能,只要通过加热来维持它的温度,辐射就可继续不断地进行下去.这类光源包括我们常用的白炽灯、卤素灯、钨带灯和直流碳弧灯等一些常用光源。

它们光谱是覆盖了很大波长范围连续光谱,谱线的中心频率和形状与物体温度有关,而与物质特性无关,温度越高,辐射的频率也越高。

图1 原子自发辐射发射光子(2)发光二极管通过n型半导体的电子和p型半导体在结间的偶合发出光子,发光频率与电子跃迁能级有关。

如果,跃迁的上能级为E2、下能级为E1,则发出光子的频率v满足hν=E2-E1其中h=6.62610-34Js 为普朗克常数,发光二极管跃迁的上下能级都是范围较宽的能带结构,因此,其谱线宽度一般也较宽。

分子和晶体也有这种带状的能级结构,谱线也有一定的宽度。

(3)光谱灯光谱灯工作物质一般为气体或金属蒸汽,通过激发的形式,使低能态的原子激发到较高的能级(图1),处于高能级的原子是不稳定的,会以自发辐射的形式回到低能级,辐射的光子也满足h ν=E 2-E 1E 2和E 1分别是原子自发辐射跃迁的上下能级,v 为辐射的光子频率。

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可以从不同高能级不同低能级跃迁,因此,原子谱线也是分立的,谱线宽度一般也较窄。

图二 谱线半值线宽2. 谱线半值线宽谱线的半值线宽(半线宽)是光谱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量,通过半线宽的测量我们可以知道谱线的频率分布的范围的大小,可以求得光源的相干长度等一些与光源特性有关的参量。

如果一个光谱的分布函数f(λ),在波长λ=λ0 达到极大f(λ0 )(图2),在其左右两边各存在波长值λ1、λ2 ,有f(λ1)= f(λ2)= f(λ0)/2,则对应波长λ0峰值半线宽定义为Δλ=|λ1-λ2|。

峰值半线宽与相干长度ΔL 关系为ΔL=。

3. 氢原子光谱氢光谱实验在量子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1913年玻尔原子的量子轨道的理论,指出了原有经典理论不能用于解释原子内部结构,提出了微观体系特有的量子规律,揭开了量子论发展的序幕。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早在原子理论建立以前人们就积累了有关原子光谱的大量实验数据,发现氢原子光谱可以用一个普遍的公式表示,波数 ==R(-) (1)其中:m 取1、2、3、4、5等正整数,每一个m 值对应一个光谱线系,如当m =2时便得到谱线在可见光和近紫外区的巴尔末线系;n 取m+1、m+2、m+3、…等正整数,每一个n 值对应一条谱线;R 称为里德伯常数。

式(1)称为广义巴尔末公式。

根据光谱实验规律和其它实验结果,玻尔提出了原子电子轨道的量子化理论,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光谱巴耳末线系的理论公式为式中ε0为真空介电常数,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e 为电子电荷,m 为电子质量,M 为氢原子核质量。

即里德伯常数R 为将核的质量视为无穷大(即假定核固定不动)时的里德伯常数。

这样便把里德伯常数和许多基本物理常数联系起来了。

因此式(3)和实验结果符合程度就成为检验玻尔理论正确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这样(2)可写成 ==R(-) (4)(n=3时,λ=656.28nm )(2) (3)4.同位素位移由于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它们原子核所拥有的中子数不同,引起原子核质量差异和电荷分布的微小差异,而引起原子光谱波长的微小差别称为“同位素位移”。

一般来说,元素光谱线同位素位移的定量关系是很复杂的。

对于重核,中子数目的增加除了增大原子核的质量外,还使原子核的半径发生变化,它们对同位素的光谱线都有影响。

只有像氢原子这样的系统,同位素位移才可以用简单的公式计算。

氢原子核是一个质子,其质量为M,氘核比氢核多一个中子,其质量近似为2M。

由式(4)可知氢原子与氘原子的里德伯常数分别为R H =R∞() (5)R D =R∞() (6)对于巴耳末线系,氢和氘的谱线计算公式分别为== R∞(-) (7)==RD(-) (8)对于相同的n,由式(5)~(8)可得Δλ=-= R∞()/ (-)= R∞()/ R∞(-)≈=(9)所以≈(10)同时由于用光谱实验可测得精确度很高的里德伯常数,因而也成为测量基本物理常数值的重要依据之一。

上式中的是用R∞代替RH或RD计算得到的或的近似值。

用式(10)计算M/m时,又可取λD的数值。

从实验测得的每一个和可算得M/m的一个值,最后求平均值。

【仪器介绍】1.光栅光谱仪图3 光谱仪内部结构S1、S2:通光狭缝、M、M1、M2:反射镜、 G:光栅、PM:光电倍增管、R:连杆、S:丝杆、M:步进马达光栅光谱仪是利用光栅分光原理制成光谱测量仪器,内部结构见图3。

当光源放在进光狭缝S1前,光线狭缝进入光谱仪后,先由转向镜M、M1反射到达分光光栅G,光束经光栅分光,选择好的单色光经由M2反射经狭缝A2进入光电倍增管PM。

其中,S1、S2缝宽大小决定谱线精细程度,通常缝宽越小谱线的分辨率越高,但谱线强度越低,实验中,可按不同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缝宽;M的作用仅仅是使光束转向;M1是一凹面镜不仅是光束转向,还使光束变为平行光入射光栅;G是分光元件,一个步进马达通过丝杆-连轴结构与之连接,控制G的分光角度,调节进入PM的光束的波长;M2也是一凹面镜,其作用是将分光后的单色光反射并聚焦通过S2进入PM探测;PM 探测谱线强度,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由数据采集系统转变成数值信号,送入计算机系统处理、显示和存储。

2.WGD系列光谱仪控制软件介绍当打开光栅光谱仪软件系统,计算机会对系统自动初始化,探测零点位置,使光谱仪到达200nm的测量位置,并可见到图4界面。

因篇幅的关系这里只对一些常用的功能做简单的介绍。

在界面的左边有“参数设置”按键,有如下参数:“模式”:有“能量”、“透过率”、“吸收率”和“基线”四种模式,一般谱线的测量用能量模式;在测量“透过率”和“吸收率”需先测量基线。

“间隔”:有0.1nm、0.2nm、0.5nm和1nm四档(8型还有0.025nm,0.05nm档),反映了扫描过程中两测量点间的距离,在测量时,可根据测量谱线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档次。

“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决定扫描的波长范围(在200nm~800nm范围内),可直接输入,也可用谱线下方工具选定,或在工具点开的窗口内输入。

“最大值”和“最小值”:决定“能量”显示范围。

最大值为1000,在测量中,计算机有时会自动选择,可用直接输入谱线下方工具选定。

也可在工具点开的窗口内输入。

以上两对参数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

图4 光谱仪控制界面“负高压”在 WGD-8型光谱仪上用于选择光电倍增管电压,共有1~8档,档数越高负高压越大,倍增管放大倍数也越大。

在WGD-3型由于电压靠控制箱面板电压调节旋钮调节,这个参数是虚设的。

“增益”调节控制箱内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有1~7档。

“采集次数”调节每个测量点测量取平均的次数,次数越多,由于平均效果,曲线受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越小,曲线越平滑,但测量所需的时间越长。

最上一排操作按键大多与一般计算机操作按键功能相同,只有:在“工作”下有“单程扫描”、“定点扫描”、“波长检索”和“重新初始化”等操控键。

“单程扫描”:是用得最多的功能,点此按钮,光谱仪就会按设定的参数扫出谱线分布。

在光谱图的上面有一排操作按钮中“单程”也可实现该功能。

“定点扫描”:点此按钮,光谱仪可在给定单一波长下扫出时间-强度谱,在调节光谱灯位置时,该功能十分有用。

在光谱图的上面有一排操作按钮中“定点”也可实现该功能。

“波长检索”:可使光谱仪到达某一特定的波长位置。

“重新初始化”:使系统重新检查光谱仪波长“零点”位置,并使光谱仪到达测量200nm的波长位置。

该功能在每次打开系统时,计算机就会提醒使用一次。

在“读取数据”下,有“寻峰”和“波长修正”等操控键。

“寻峰”:可求得谱线上的峰值位置,使用该功能时,需在寻峰窗口中选择要寻的是“峰”,还是“谷”,“最小峰高”是多少等。

用谱线图下方工具和也可实现同样的功能。

“波长修正”:对标准光谱灯进行测量后,“寻峰”如发现得到的谱线与标准光谱的位置不相符合,就可启动该功能,按提示进行波长修正。

【实验内容】1.用光栅光谱仪钠(汞)光谱灯的光谱,对光谱仪进行波长校准。

2.分别对热辐射源、发光二极管、光谱灯进行光谱测量。

3.测量氢原子发射谱,找出巴尔末线系的谱线,验证玻尔轨道理论。

4.*测氢-氘谱,通过波长差求出质子与电子的比值。

【实验步骤】1.光谱仪波长修正1.1 认真阅读光谱仪介绍部分或阅读光谱仪说明书,弄清光谱仪扫描、波长修正和定点扫描等功能的应用。

1.2 打开计算机,开光谱仪电源开关。

打开钠(汞)灯。

1.3 用鼠标点击运行光谱仪控制软件,选择光电倍增管,耐心等待仪器初始化工作结束(3~5分钟)。

1.4 对钠光灯双线589.0nm、589.6nm(或汞灯546.1nm线),在“能量”模式下,用“单程扫描”得到该标准谱线附近( 范围:±5nm,间隔:0.1nm)的强度分布;用“自动寻峰”找到谱线的峰值位置,如峰值位置与标准谱线波长不对,则用“波长修正”对光谱仪进行波长校正。

2.典型光源光谱测量分别选择好合适的“扫描范围”和“间隔”,对热辐射源(白炽灯)、发光二极管、汞灯546.1nm线(或氢灯656.28nm线)进行光谱测量,求出光谱的半线宽。

画出该谱线强度分布简图。

并求出相干长度。

在测量时要注意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光电倍增管电压或信号“增益”以保证“能量”信号有足够大的数值(强度>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