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会了理解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学会了理解范文

我学会了照相

作者严妤敏

舅舅买了一台几千元的高级相机,让表哥学照相。

我每次看到表哥津津有味地摆弄着相机时,心里都会想:要是我也能像表哥那样学照相就好了。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外婆在睡觉,便悄悄地走进表哥的房间,把照相机小心翼翼地取出来,再东拍一下,西照一下。突然我不小心按了一个钮,相机自动关闭。我吓坏了,以为相机被我弄坏了,就手忙脚乱地把相机放回原处。过了一会儿,表哥买完东西回来了,他打开相机,转过头严肃地看了看我,说:“你是不是动了相机?”我点了点头,低声说:“嗯,我是动了相机,难道相机坏了?”“没坏,不过它被你关机了。”“呼——”我松了口气,心想:哈!总算逃过了一劫。

下午,我和舅舅、舅妈还有表姐出去玩,舅舅说:“敏敏,听表哥说你非常喜欢照相,要不劳烦你帮我们照相吧!”我自然是心甘情愿地点了点头。于是,舅舅就开始教我照相了。我左手端着相

机,右手握着把手,心想:这么沉的相机,一个手端着,会不会不小心给掉了啊?我感到忐忑不安。舅舅轻声说:“这个钮是拍运动的,这个钮是拍风景的,如果要拍人或景物,先按半拍,等闪光灯亮后,再按一下按钮,就可以了。”我迫不及待地说:“让我试一下吧!”舅舅点了点头。我拍下一张,看了一下,没拍清楚。舅舅说:“拍照的时候,你的手肯定在发抖。”说着,舅舅握住我的手,稳稳地端着相机,又拍了一次。我一看,真的很清晰,于是我调整好气息,按照舅舅教我的方法,给舅舅和舅妈照了一张合影。舅舅看到照片后,乐呵呵地夸我:“拍得很好,再多拍拍,说不定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以后,一旦过重要的日子时,舅舅就让我来给大家照相。我为我学会了照相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能理解别人的一个人是高尚品德,比如∶一个家庭能互相理解,那么这个家庭就能得到合协幸福,与朋友之间,社交方面能理解别人,就能受到众人的尊敬。所以说学会理解别人是高尚的。

升级为妈妈后,对于绘本,儿歌以及所有小孩的东西都有着迷之兴趣,对于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也会很关心在意。

在我小孩两岁多刚刚能独立上厕所拉粑粑的时候,本以为从此在这方面能省心了。谁知没过几天我发现,她总是在粑粑已经拉到裤子上后,才来告诉我们她要拉粑粑。要知道,我婆婆很早就教会她想要拉粑粑了要跟大人说,或者自己去厕所,而且如果不是拉肚子,她几乎不会出现把粑粑拉到裤子上。

第一次会觉得可能是她玩的忘记了,但是后来几次发现,她会时不时地躲开我们,比如说躲到门后,或者一个小角落,出来的时候就对我们说有粑粑,然后带她去厕所的时候就发现她已经拉到裤子上了,那个时候就知道了,每次她故意躲开我们的时候就已经是要拉粑粑了。

那天正好我在家,她又出状况了,我知道这其中肯定有原因。在我给她在卫生间换干净裤子的时候,她问我能不能不要告诉奶奶?我问她是不是怕奶奶会说她,她点点头,她说奶奶会骂人。

其实是她奶奶天生大嗓门,脾气也比较急躁,她越是怕拉到裤子上就容易出现状况,以至于最后认为要拉粑粑就变成一件错事,所以她总躲着我们。后来我跟我婆婆做了沟通,让她说话稍微温和一些,她本意是很爱孩子的,只是天生的脾气使然。再后来出状况次数越来越少,没多久就能正常如厕了。

在看到A.H.布拉夫曼的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时候,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这件事。孩子再小,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没有得到理解,那他们就可能会通过身体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苦恼。

A.H.布拉夫曼,是一名医学博士,也是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他有50年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著有《图画的语言:心理咨询新发现》《打开心结:如何与父母和孩子一起工作》以及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对于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可是行业领域佼佼者。

布拉夫曼博士认为,当孩子出现状况时,不会只想着去处理孩子的问题,而是先去处理孩子的感受,这才是真正成熟的父母。《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中的二十多个案例也充分诠释了这点。

书中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透过孩子“苦恼的语言”来了解孩子。二,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纠正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解读。

一,透过孩子“苦恼的语言”来了解孩子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育儿方式和理念,曾经有一种风靡网络,那就是“延迟满足”,就是孩子哭闹有需要的时候,不要马上就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据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忍耐力。

或者是建议妈妈们按照严格的时间规定来喂养孩子,不管是睡眠、抱哄还是排便。这也是为了培养婴幼儿的个性和强化他们的人格。

做这些可能会达到很好的效果,却唯独忽略了孩子需要的最重要的一点:情感述求。

孩子不是机器,当他们得到了足够多的爱和安全感的时候,他们最终才能变成一个有爱能给别人安全感的人。

就像书中三岁小孩克劳德。原本也是一个快乐活泼的小男孩,但是自从父母离开了为期三周的度假之后,他变得闷闷不乐,爱发脾气,且不肯使用便盆。在排除是生理疾病导致这些问题之后,医生认为要先找到困扰克劳德的原因,并建议暂且先不进行便盆训练了,但克劳德妈妈却认为自己育儿方式没问题,并坚持继续便盆训练。

直到问题发展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这位“深受困扰”却“并不在意”的妈妈找到了布拉夫曼,这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跟孩子妈妈交谈的过程中,并观察在一旁画画的克劳德以及他的画。让孩子画画是一种孩子乐于接受并能表达出内心所想的极佳方式。

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克劳德画了几幅,其中一幅全是线条,不同颜色的线条代表不同的成员。从中,布拉夫曼明白了,克劳德这是非常清晰明确地把男人和女人做了区分。

之后一幅画通过克劳德的解说,布拉夫曼大概猜到了“致病”原因,小克劳德不愿意用便盆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小鸡鸡”会不见,并且,因为上次父母度假时间比较长,导致克劳德害怕失去父母,所以不愿意用便盆也不愿意去幼儿园。

找到了症结所在,处理起来就会简单多了,不久克劳德就基本正常了。在孩子妈妈给心理咨询师的感谢信中,那句“我们终于能够理解他的难题,而非不顾他的焦虑把社会认可的行为强加在他身上”非常有感。

二,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纠正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解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