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分数》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分数》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分数》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认识分数》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教大家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一节《认识分数》。

我们将要学习分数的定义、分数的书写、以及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学会如何正确书写分数,并且能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的书写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每人一份的分数卡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其中3个,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言,我会引导他们用分数来表示小明还剩下的苹果数量。

然后,我会进行例题讲解。

我会选取一些简单的分数题目,比如“比较1/4和2/8的大小”。

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并找出正确的答案。

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让同学们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比较题目,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包含分数的定义、书写规则、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答案:1. 1/2, 3/4, 5/6。

2. 1/3 < 2/5 < 3/4。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是否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书写方法,以及是否能够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对于没有掌握的同学,我会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延伸部分,我可以布置一些额外的练习题目,让同学们回家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也可以让他们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比如分配食物、分享物品等,尝试用分数来表示。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的引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将新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通过引入小明吃苹果的情景,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并且能够更容易地接受和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为后续的分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对整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分数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考试成绩中的分数,但他们可能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大小比较。

2.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合作伙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比如一个苹果被切成了8份,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你想要吃其中的3份,你会怎么表示?”学生可能会回答“3/8”,这时教师引入分数的概念,分数就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的生活实例,如考试分数、糖果的分配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分数来表示。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表示方法,即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突破方法:设计读写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多练习,同时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学生对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可能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和练习。
突破方法:利用图形或实物,如分数棋盘游戏,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4)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分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设计来引导学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是表示整体中一部分的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它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将一块披萨平均分成8份,每份就是1/8。这个案例展示了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1.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2.分数的读写: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读写分数,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3.分数的性质:介绍分数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分母的增减对分数大小的影响。
4.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加减: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比较和加减运算方观: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分数与几何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5.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将分数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法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分数的认知能力和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法,对数学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和运算,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分数的比较和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分数的比较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分数。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讲解和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用于展示和讲解。

3.学具:准备分数卡片、计算器等学具,用于学生的操作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下会用到分数?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中一部分的大小的数。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被分成了几份。

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分数的比较方法:同分母分数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异分母分数比较,先通分,再比较。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5《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5《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5《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5《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实物中认识分数,并逐步过渡到抽象的分数概念。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及相关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对于整数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分数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

2.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含义。

2.难点: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感受分数的含义。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律。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分数的含义和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分数的实物模型,如苹果、糖果等。

2.准备分数的图片,如蛋糕、饼等。

3.准备分数的计算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平均分给同学们,每个人会分到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分给2个同学,每个人会分到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分数的概念:“我们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就是分数的一个单位。

比如,我们把这10个苹果分成2份,每份就是5个苹果,用分数表示就是5/1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分数》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并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理基础,能够理解整数的概念,并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但是,对于分数,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意义。

2.难点:分数的大小比较,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实际意义;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物品,如苹果、蛋糕等,用于直观教学。

2.准备一些分数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3.准备一些分数大小比较的题目,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分蛋糕、分苹果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

教师手持一个苹果,切成几份,让学生指出表示几份的苹果。

同时,展示分数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共17张PPT)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共17张PPT)
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 )
( )
( )
( )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答:40只蚂蚁至少需要6片叶子。
2.先填一填,再读一读。
1
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正
1
2
3
4
5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 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把两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 瓶。
把四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 个。
1
2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 。
半个
1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分数线
分母
分子
读作:二分之一
写作:
2
表示平均分成2份
其中的1份
你知道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吗?
: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
动手做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它的 。
下面哪个图形里的涂色部分是 ,在( )里画“√”。


( )
( )
( )
( )
小组动手做:
要求:1.小组成员各选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来表示它的几分之一;2.时间为3分钟;3.每个小组选定发言人来汇报成果。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6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精选6篇(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能够简单地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3. 能够将一个图形分成若干等分,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1.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1. 将图形分成若干等分,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实物等。

教学过程:课时一: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如何将一个物体分成两半?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数。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a. 分数是两个整数的除法表达方式。

b.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部分的数量,分母表示整体的数量。

c. 示例分析:将苹果分成两半,每一半可以表示为1/2,其中1为分子,2为分母。

2.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a. 读法:分子读为基数词,分母读为序数词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认识分数精选6篇(二)教案:小数的性质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掌握小数的比较大小方法;3. 理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重点:小数的表示方法、小数的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模型、小数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准备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向学生展示“0.1”和“0.01”两个小数。

2. 引导学生观察小数模型和小数卡片,问:“你能知道这两个小数代表什么吗?”3. 学生回答后,解释“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十份,每一份是0.1;“0.01”表示一个整体被分成百份,每一份是0.01。

4. 解释并讨论“小数是数的一种表示方法,用来表示整体被分成若干等份中的一份。

”5. 以类似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小数,如0.2、0.05等。

Step 2: 小数的比较大小1. 通过比较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的大小,学生可以判断小数的大小,例如:“0.3 > 0.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分数的初步认识PPT课件

1个物体
1个整体
变式提升
8个桃子
12个桃子
把8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12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在纸上画一画,再圈一圈、分一分
1
4
1
4
1
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2
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1个整体
3
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几
用分数表示与每份的个数无关,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
课后作业
1. 完成课本第65页的3-5题;
2. 课后在生活中找一找分数,可以和同学讨论,也可以和爸爸
妈妈交流。
下节课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1个整体
4
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
1个整体
不管有多少个桃子
把一堆桃子平均分成4份
1
只要把这1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
4
每份是这堆桃的几分之几?
比较分析
把这4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
应该把这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把4个桃子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
认识分数
复习导入
1
4
1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每份就是它的(
)
4
1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几
情境创设
把这1个桃子分给4只小猴:
① 应该怎样分最公平呢?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授的。

分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几何等高级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接受新的数学概念。

但是,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情景和实例来支撑。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这些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合作交流教学法。

通过创设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分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学习单、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分蛋糕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

教师提问:“如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实物,呈现一系列的分数,如1/2、3/4、5/6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分数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第1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能应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后续学习分数的运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他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让学生能比较分数的大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比较分数的大小。

2.难点: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折纸、涂色等,增强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数卡片、折纸、彩笔等。

2.学具:每人一份折纸、彩笔、练习本。

3.教学课件:分数的初步认识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个苹果,切成几份,让学生猜测这个苹果的某一份是多少,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分数的读写方法和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同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分数,并解释分数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折纸和彩笔,让学生动手折出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分数,并用彩笔涂色表示。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解分数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够识别简单的分数形式,如二分之三分之一等。

技能与操作: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折纸、涂色等)来理解和表达分数的能力,能够通过直观操作来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应用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找出与分数有关的问题,并尝试使用所学分数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分享物品、比较部分与整体等。

思维能力:通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知道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例如理解一个物体的一半或一个部分的表达方式,以及如何描述这样的部分相对于整体的大小。

认识分数符号: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符号,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子和分母的概念,并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

学习基本的分数运算: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基本的分数运算,如分数的相等比较、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理解性的运算,而非复杂的计算技巧。

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配物品、计算面积等。

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增强数学的应用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应强调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理解分数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分数的清晰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分数概念。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分苹果、分蛋糕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存在和实际意义。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含义及其作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写法和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写法和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分水果的故事,引出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物图片,小组讨论分数的写法和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写法和意义。

3.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折纸、实物等材料制作分数,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学生进行分数写法和运算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个分数的框架,包括分数的写法、意义、基本运算等,让学生一目了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练习的正确率等多个方面进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分数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分数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7.2 分数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7.2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以及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定义: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整体被等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3.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例如,3/4表示取了4份中的3份。

4.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通分后比较分子的大小,或者比较分母的大小。

5.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需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分数的定义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比较大小4.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情景: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了2个。

答案:2/32. 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1/4和3/8。

答案:1/4 < 3/83. 计算下面分数的加法:2/5 + 1/5。

答案: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分蛋糕的例子引入分数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表示方法和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分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2.学生能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3.学生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数的大小关系。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分数的大小比较。

3.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者黑板。

2.练习题和答案。

3.教学道具和教具,如实物、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分蛋糕、分水果等,引出分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的过程,提问学生分的结果如何表示。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概念,介绍分数的表示方法,如分子和分母的定义,分数线的作用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如何读写分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写法和读法的练习,可以通过卡片或者PPT上的题目进行。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体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问题解决。

《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及典型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及典型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整理及典型练习一、分数的产生分数是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产生的 如:①、把8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2=4(张)②、把1张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张),这里?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于是出现了分数。

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三、分数的写法与读法:①、写法:分数线(需用直尺)→分母→分子; ②、读法:分母→分之→分子,如:13读作:三分之一四、分数的完整表述:五、在图中表示分数方法:①先平均分 ②再涂色表示六、分数大小比较:① ②读作:四分之一七、分数的加减:1. 2.3. 1与分数相加减,只要把1看作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如:1—75=77—75=72注意:1.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是1 。

2、两个相同的分数相减就等于0如:58 - 58 =0(注意不写成80) 58 + 38 =1(不写成88)八、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九、典型练习1.()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 ;1里面有( )个19 ;()个61是1。

2.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7.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涂色部分3.在图中表示出61 和414.把一根绳子对折4次,其中的3段是这根绳子的8.【重点题型整理】一、填空题。

1、一个分数的分母是5,分子是2,这个分数写作( )( ),读作( )。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占这个月饼的( )( ) ,3份占这个月饼的( )( ) 。

3、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3份是这张纸的( )。

4、79 里面有( )个19 ,再加上2个19就是( )。

5、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表示其中的( )份就是56 。

6、( )个110 是710 ;( )里面有3个18;1里面有( )个19 ;( )个61是1。

7、右图中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空白部分用分数表示为( )( ) 。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的,表示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若干份,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2. 分数的读写:分数的读法是先读分母,中间加“分之”,读分子;分数的写法是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写分子。

3. 分数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分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数的概念:详细讲解分数的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的含义,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讲解分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读写分数的技巧。

4. 练习:布置一些分数读写和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讲解分数的实际问题: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数的读写:先读分母,中间加“分之”,读分子;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写分子分数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分数计算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分数的读写和计算练习。

2. 提高题:解决一些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和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应用,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练习和指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分数的概念,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分数卡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情景: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了其中的3个,请问他还剩下多少个苹果?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分数卡片,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

将10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的数量就是分数的分母,吃了其中的3份,就是分数的分子。

所以,小明还剩下的苹果数量可以用分数表示为7/10。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4. 分数的比较:教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数比较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定义:分母分子若干份吃了其中的几份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1 + 分数2 = 分数3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1 + 分数2 = 分数3七、作业设计1. 请用分数表示小明剩下的苹果数量。

1/4 + 3/4 =2/5 + 3/5 =1/3 + 1/6 =2/5 + 1/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分数的阶段,旨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但是对于分数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感受分数的意义,通过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分数的比较和基本的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概念。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分数的比较和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分数卡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学生分组坐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分水果,引入分数的概念。

展示一张图片,上有两个苹果,三个香蕉,让学生想办法表示这两个苹果和三个香蕉的分配情况。

学生可能会用整数来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用分数来表示,从而引入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分数是用分数线将分子和分母分开表示的,分子表示有几个部分,分母表示总共有几个部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我们将从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比较以及分数的加减法等方面来深入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运算。

难点在于理解分数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分数卡片、计分板、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分数的概念,比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两半,然后让学生尝一尝,感受一下一半的苹果是什么味道。

2. 讲解:接着,我会利用教具和PPT,详细讲解分数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

3. 练习:在讲解之后,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设计,将分数的定义、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内容清晰地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所学内容,我会布置一些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等。

比如:1. 填空题:1/2, 1/3, 1/4中,___最大,___最小。

2. 选择题:一个苹果分成了4份,每份是苹果的___(A. 1/4 B. 1/2 C. 1/3 D. 1/6)。

3. 应用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两个朋友,如果每个朋友分1个苹果,那么小明还剩下___个苹果。

(答案:1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分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方面还有一些困难。

在课后,我会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并给出更多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
P64P65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

(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

(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

是吗,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

(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

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

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
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

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
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

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
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