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朝代历史顺序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公元386-581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公元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公元960-1279 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公元1644-1911年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复原模型: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

偃师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夏代一号宫殿基质,坐北朝南,四周廊庑相绕,布局井然有序,是我国

早期宫殿建筑的典范。

夏朝的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遗址。其特点为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的封闭性院落,主次分明,分布严谨,颇为壮观,其“廊院式”建筑空间模式开启了中国建筑体系院落空间布局之先河。

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是二里头文化的典型遗址,年代约公元前1900~前1500年。二里头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基址,反映了早期封闭式庭院的面貌。

这座宫殿宗庙遗址,坐落在二里头遗址的中部,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坐北向南,下面有台基,台基上面是由一个单体的殿堂和廊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成的一个建筑群。中部偏北是殿堂,堂前是平坦而宽阔的庭院,南面有敞阔的大门,四周有彼此相连的廊庑,围绕中心的殿堂组成了一座十分壮观的宫室宗庙建筑。附近还发现有若干面积不大的附属建筑的基址,整个平面的布局安排,基本具备了我国宫室宗庙建筑的形制和规模。

这座宫殿宗庙的基址,是一座大型的夯土台基,东西长约108米,南北长约100米,略呈方形而缺东北一角,这一大夯土台基的表面已损坏,原建筑地段北高南低,台面高出原地面不等,残存台面平整,高出当时地面约0.30—0.80米。台基的边缘呈缓坡状,斜面上有质地坚硬的料姜土石,或者有路土层,起散水作用。南部中央一段外突约2米,在台面周围和中部偏后处,有若干栽柱和木骨泥墙遗迹。这一遗址基本上由大门、廊庑和殿堂的遗迹组成。在二里头还发现了最早的排水管。

咸阳城的规划,仿像天宫。城中建信宫(即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微帝居;引水贯通都城,以像银河,横桥南渡,以法牵牛(星)。渭水南岸修阿房宫,象征二十八宿的“营室”。咸阳城内建筑以阿房宫规模最大,“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像天阙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秦咸阳宫复原图

1西汉时期宫殿建筑,首推长乐、未央二宫。长乐宫修建于楚汉相争之际。未央宫修建于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由萧何主持。未央宫以前殿为主体,殿内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长乐宫是专供太后居住的,位于长安城的东北隅,北面与明光殿连属。宫城周围约一万米,内有长信、长秋、永宁、永寿四组宫殿。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在长安西南修建章宫,属于园囿性质的离宫。其中有凤阁,脊饰铜瓦,又有井干楼和置仙人承露盘的神明台。值得特别指出的是2002年夏,在湘西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秦代简牍二万余件,同时清理了秦古城,填补了湘西地区乃至

全国秦代地方古城考古的空白。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总体复原鸟瞰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中心建筑复原

2 明堂、辟雍:始建于西汉武帝时,用以“正四时,出教化”,后来作为帝王“明经讲学”之处。在汉长安南郊已发现此项建筑遗址,其外环以圆形水沟,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周以垣墙,各面中央开门,垣内有广庭,中央有一“亚”字形二层建筑,依夯土台而建。

汉长安南郊礼制建筑及其中心建筑复原图

3 白马寺白马塔

1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 年),原名“龙藏寺”。宋初,太祖赵匡胤敕令在龙藏寺内铸造铜佛,并盖大悲阁,遂大兴土,以大悲阁为主体的一组宋代建筑先后告成。到了清康熙、乾隆年间,又两次大规模维修和增建,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改龙藏寺为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历代帝王曾多次到此巡境幸驻跸,上香礼佛,题诗书匾,刻碑立石。隆兴寺

1857五台山佛光寺東大殿

面闊七開間34米,進深八架椽17.64米、柱高5米,單簷四阿頂。

大殿建在低矮的磚台基上,平面柱網由內外二圈柱組成,這種形式在宋《營造法式》中稱為“金廂鬥底槽”。內外柱高相等,但柱徑略有差別。柱身都是圓形直柱。佛壇淨寬約23米深5米,柱網內為了顯現重點空間而空出,為了獲得較大的空間。禮佛空間寬約3米深2.5米呈長方形空間,並向佛壇內凹約50公分。

以視角來看靠近寺的第一個台階就可正好可以看見釋跏的全身,若再遠離佛寺則只能看到其身體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