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方案

合集下载

工程管道第三方检测方案

工程管道第三方检测方案

工程管道第三方检测方案引言工程管道是指用于输送液体、气体、粉末、固体颗粒或混合物的管道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石油化工、水处理、暖通空调等领域。

为了确保工程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本文将针对工程管道的第三方检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方案的目的、范围、方法和报告等内容。

一、方案的目的工程管道的第三方检测是指由独立于管道设计和施工单位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的检测。

其目的是为了客观评价管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改进建议,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

通过第三方检测,可以避免设计、施工和运营单位对自身工程的主观评价,提高管道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方案的范围工程管道的第三方检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内容:1. 管道设计审查:对管道的设计文件进行审查,包括设计参数、管道材料、连接方式、支撑方式等。

2. 管道材料检测:对管道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焊接性等进行检测。

3. 管道施工监理:对管道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包括焊接质量、支撑安装、管道安装位置等。

4. 管道运行检测:对管道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包括压力、流量、温度、振动等。

5. 管道安全评估:对管道的安全运行进行评估,包括对管道的可靠性、可操作性、易维护性等进行评价。

三、方案的方法工程管道的第三方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现场检测:检测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检测,通过测量、取样、实验等手段进行检测。

2. 实验室检测:将从现场取得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腐蚀试验、金相分析等。

3. 非破坏检测:通过超声波、磁粉探伤、涡流检测等非破坏手段,对管道进行内外壁的缺陷检测。

4. 数据分析:通过收集现场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等手段,对管道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

四、报告格式工程管道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检测目的:明确检测的目的和依据。

2. 检测范围:详细列出检测的内容和范围。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然而,在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过程中,基坑的稳定与安全性是一项重要的监测任务。

本方案旨在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基坑的监测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二、监测目标:1.监测基坑的沉降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地面沉降引起的安全隐患;2.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排水能力和稳定性;3.监测基坑周边建筑物和管道的变形情况,防止施工引起的损坏和事故;4.监测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位移情况,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三、监测方案1.预设监测点:根据基坑的尺寸和地质环境,在基坑周边预设一定数量的监测点,包括地表沉降监测点、基坑内沉降监测点、地下水位监测点、建筑物内部变形监测点和管道变形监测点。

2.监测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包括全站仪、水位计、倾斜计、挠度计、应变计等,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频率:根据基坑施工的不同阶段和施工地质环境的变化,制定不同的监测频率。

通常情况下,施工前需进行基础监测,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施工后进行收尾监测。

4.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测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基坑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也需要比对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及时反馈监测数据给相关人员。

四、监测方案的实施:1.制定监测计划: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点设置、监测设备选型和布置、监测频率等。

2.安装监测设备:根据监测计划的要求,安装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数据采集:按照监测频率要求,定期采集监测点的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及时传输监测数据到监测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对数据进行比对和对比分析。

5.监测报告和反馈:根据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的施工人员和监理单位,确保施工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PPP项目基坑变形监测施工方案本基坑开挖较深,周边建筑物较多,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便于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可行的应急措施,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本基坑工程进行监测。

1.1一般要求基坑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监测。

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须经建设单位、监理审核批准后实施,并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基坑施工过程中除监测单位对基坑实施专门监测外,施工单位也应对基坑变形及周边建构筑等实施自测监控。

监测单位应及时将监测数据和结论告知基坑施工单位,并根据监测点所监测的数据成果绘制成沉降、变形曲线特征图,分析基坑边坡变形趋向,以便掌握基坑的变形特征,保证基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

1.2监测目的1、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掌握施工期间基坑与周边环境的动态变化,明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产生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验证基坑开挖方案和环境保护方案的合理性,预测基坑及临近建筑物的变形发展趋势,及时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估,同时综合各种信息进行预警和报警,使有关各方有时间及时作出反应,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通过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基坑设计,指导基坑施工,提高基坑信息化施工水平。

1.3监测内容支护桩顶部竖向、水平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坑外土体深层侧向位移;支撑轴力;地表竖向位移;立柱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水平及竖向位移;邻近建(构)筑物倾斜;邻近地下管线水平及竖向位移;围护体系裂缝;邻近建(构)筑物裂缝、地表裂缝;基坑内地下水位等;14监测点布置1、桩顶边坡土体、桩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周边布置,间距不应大于15m,在关键部位宜加密测点。

2、边坡土体、支护结构深层位移测斜孔布置在支护桩内,在支护桩施工时埋入,深度与支护桩入土深度相同。

3、邻近地面建筑物、设施及地下管线监测范围宜从基坑边后开挖深度3.0^5.0倍的距离,监测周期应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地下室施工结束止。

地下综合管廊环境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环境监测方案

底下综合管廊温湿度环境监测方案目前在现代化城市中,底下综合管廊供电逐渐代替高空架线的方式,随着电力电缆的发展,对综合管廊的监控要求也要随之提高,为帮助电力巡检人员安全,方便,快捷的管理电缆隧道,集可视化智能化一体的现代智能监控系统替代了传统的管理模式。

电缆长期在底下管廊中,容易发生电缆表面温度过高,导致烧毁绝缘层造成短路情况。

以及防止管廊有水对线路造成水浸短路的状况。

有必要针对综合管廊进行温湿度,烟感以及水浸积水情况和有害气体的检测。

仁硕综合管廊环境监测方案通过环境监测主机采集485型温湿度,水浸传感器,烟感探测器,红外探测以及水位整体的监控方案。

采集之后主机通过网口或者GPRS将主机上传至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电脑远程查看综合管廊里的实时状态,发生异常之后会短信报警,声光报警,手机APP推送,振铃报警。

多重报警提醒电力巡检员采取措施。

将可能出现的险情消灭在萌芽中,避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小主机通过modbus协议采集485型空气温湿度变送器,光电烟感探测器以及液位水位状态将数据通过网口,GPRS或者485将信号传输。

所有设备参数:小主机RS485接口可将我司所有的RS485型的变送器(温湿度、水浸、断电检测、烟感等)接入到环境监控主机,并将数据实时上传至我司提供的云平台或客户自己的服务器。

该设备支持GPRS、以太网、RS485有线等任一方式上传数据。

脱机短信报警功能,带有1路浸水检测功能可外接漏水电极也可外接漏水绳⏹带有1路0~220V交流电压输入检测,可用于市电断电报警。

⏹带有1路0~100V直流电压输入检测,可用于检测蓄电池电压温湿度变送器量程范围-40-+80℃温度精度±0.5℃;湿度精度±3%RH10-30V供电孟(185 6075)3786光电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采用标准的485信号输出,Modbus协议,支持二次开发。

供电电源:10~30V DC静态功耗:0.12W报警功耗:0.7W报警声响:≥80dB信号输出:RS485通信协议:Modbus-RTU烟雾灵敏度:1.06±.26%FT符合标准:GB4715-2005工作环境:-10℃~50℃,≤95%,无凝露。

管廊工程监测实验方案

管廊工程监测实验方案

管廊工程监测实验方案1. 实验目的和背景管廊工程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与安全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和居民的生活。

为了保证管廊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有效的监测和实验。

本实验方案旨在设计并实施管廊工程的监测实验,以评估其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实验内容和方法2.1 监测参数管廊工程的监测参数主要包括地表沉降、管道变形、周边建筑物变形等。

监测地表沉降可以采用测点标高法或者GPS定位法,监测管道变形可以采用应变计或者变形计,监测周边建筑物变形可以采用位移传感器或者倾斜仪器。

2.2 实验方法地表沉降监测:根据管廊工程施工的地点和条件,确定监测点位,并安装相关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周期一般为工程施工的不同阶段。

管道变形监测:在管道周围设置应变计或者变形计,实时监测管道的变形情况,以评估其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在周边建筑物上设置位移传感器或者倾斜仪器,实时监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评估其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2.3 实验设备地表沉降监测设备:包括测点标高仪、GPS定位仪等;管道变形监测设备:包括应变计、变形计等;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倾斜仪器等。

3. 实验方案3.1 实验地点选择根据实际管廊工程的施工情况,选择实验地点,并确定监测参数和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

3.2 实验方案设计根据实验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管廊工程的监测实验方案,包括监测参数、监测设备、监测周期、监测方法等。

3.3 实验设备安装根据实验方案,安装地表沉降监测设备、管道变形监测设备和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设备,并进行调试和校准。

3.4 实验数据采集实验过程中,定期采集监测设备的数据,包括地表沉降、管道变形和周边建筑物变形等情况。

3.5 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评定管廊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实验安全措施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

管廊运营结构检测方案

管廊运营结构检测方案

管廊运营结构检测方案一、摘要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管廊的建设和运营成为现代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管廊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对管廊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提出了一种管廊运营结构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技术、检测频率和检测内容等。

该方案为城市管廊的长期可持续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二、引言管廊是城市地下设施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电力、燃气、给水、排水、通信、广播、电视等各种管线。

管廊一般由基础设施、管道和通道组成,承载着供水、供电、供暖、供气、供热、供冷等重要功能。

为了确保管廊正常运行和长期可持续的经营,对管廊的结构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是必要的。

三、管廊检测技术1. 非破坏检测技术:非破坏检测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管廊检测的一种技术。

包括地质雷达探测、红外线热成像、电磁法探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在不破坏地表和地下设施的情况下,对管廊的结构进行非破坏性探测和监测。

2. 光纤检测技术:光纤检测技术是将光纤传感器安装在管廊内部进行监测。

通过对光纤传感器感应到的压力、温度、湿度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判断出管廊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光纤检测技术具有精度高、灵敏度高、安装方便等特点。

3. 现场测试技术:现场测试技术是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对管廊进行测试。

包括地下管道的内外壁测量、地表沉降测量、地下水位测量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出管廊的结构是否存在问题。

四、管廊检测频率1. 日常巡检:对于管廊的日常巡检,可以按照一定的路线和频率进行巡查。

巡检内容主要包括管廊外部环境、管道的泄漏、积水情况、通道的破损、设备的运行状况等。

2. 定期检测:对于管廊的定期检测,一般可以按季度、半年度或年度进行。

检测内容主要包括管道的堵塞、老化、腐蚀、变形等情况;通道的渗水、沉降、裂缝等情况;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情况等。

3. 特别检测:针对特殊情况或特殊设备,可以进行随机、临时的特别检测。

如在大雨期间对管道的排水能力进行检测,或在高温天气对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等。

(建筑结构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建筑结构工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 年11月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审核:批准: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2017 年11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 - 1 -1.1 设计概况..................................................................................................... - 1 -1.2 工程地质条件............................................................................................. - 2 -1.2.1 地形、地貌....................................................................................... - 2 -1.2.2 气象条件........................................................................................... - 2 -1.2.3 区域地质构造................................................................................... - 2 -1.2.4 场地环境条件................................................................................... - 3 -1.2.5 地层岩性........................................................................................... - 4 -1.2.6 水文地质条件................................................................................... - 6 -1.2.7 特殊性岩土....................................................................................... - 7 -1.3 工程危险源................................................................................................. - 7 -1.4 监测重难点................................................................................................. - 8 -第二章施工监测方案 ........................................................................................... - 10 -2.1 编制依据及监测技术要求....................................................................... - 10 -2.1.1 编制依据......................................................................................... - 10 -2.1.2 监测范围......................................................................................... - 10 -2.1.3 监测项目及技术要求...................................................................... - 11 -2.1.4 监测频率......................................................................................... - 12 -2.2 基坑监测方案........................................................................................... - 13 -2.2.1 监测基准控制点............................................................................. - 13 -2.2.2 围护墙顶变形................................................................................. - 14 -2.2.3 围护墙侧向变形............................................................................. - 17 -2.2.4 支撑轴力......................................................................................... - 22 -2.2.5 地表沉降......................................................................................... - 24 -2.2.6 地下水位......................................................................................... - 25 -2.2.7 建筑物沉降..................................................................................... - 27 -2.2.8 建筑物裂缝监测............................................................................. - 29 -2.2.9 立柱沉降......................................................................................... - 31 -2.2.10 测点保护措施............................................................................... - 33 -2.3监测巡视.................................................................................................... - 35 -2.3.1 巡视目的......................................................................................... - 35 -2.3.2 巡视范围......................................................................................... - 35 -2.3.3 巡视内容......................................................................................... - 35 -2.3.4 巡视实施......................................................................................... - 36 -第三章监测成果和信息反馈 ............................................................................... - 40 -3.1 监测成果................................................................................................... - 40 -3.1.1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 - 40 -3.1.2 监控分析结果反馈......................................................................... - 40 -3.1.3 监测数据反馈................................................................................. - 42 -3.2 监测成果报送........................................................................................... - 52 -3.2.1 监测信息报送................................................................................. - 52 -3.2.2 施工方监测报送............................................................................. - 53 -3.2.3 监控信息的内容............................................................................. - 54 -3.2.4 紧急状态监控信息报送流程......................................................... - 54 -3.3 监测控制标准及警戒值........................................................................... - 54 -3.3.1 监测报警值及稳定性判别............................................................. - 54 -3.3.2 警戒值确定原则............................................................................. - 55 -3.3.3 三级预警......................................................................................... - 56 -第四章监测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设备投入 ................................................... - 57 -4.1 项目组织机构........................................................................................... - 57 -4.2 主要人员和岗位职责............................................................................... - 57 -4.3 拟投入设备、元件................................................................................... - 59 -第五章质量、进度、安全保障措施 ................................................................. - 61 -5.1 质量保证措施........................................................................................... - 61 -5.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 61 -5.1.2 监测质量保证体系......................................................................... - 61 -5.1.3 监测质量保证具体措施................................................................. - 62 -5.2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65 -5.2.1 安全生产方针及目标..................................................................... - 65 -5.2.2 安全保证体系................................................................................. - 65 -5.2.3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 65 -5.2.4 安全保证制度................................................................................. - 65 -5.2.5 安全保证手段................................................................................. - 66 -5.3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方案................................................................... - 67 -5.3.1 针对特殊情况的日常预防措施..................................................... - 68 -5.3.2 特殊时段的预防措施..................................................................... - 68 -5.3.3 特殊情况下的监测应急方案......................................................... - 69 -第六章监测应急预案 ........................................................................................... - 70 -6.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 70 -6.2主要风险因素及控制措施........................................................................ - 70 -6.3施工监测应急措施.................................................................................... - 71 -第七章人身安全应急预案 ................................................................................... - 72 -7.1总则 ............................................................................................................ - 72 -7.1.1 编制目的......................................................................................... - 72 -7.1.2 编制依据......................................................................................... - 72 -7.1.3 应急预案体系................................................................................. - 72 -7.1.4 应急工作原则................................................................................. - 72 -7.2危险风险分析 ............................................................................................ - 72 -7.3组织机构及职责 ........................................................................................ - 73 -7.3.1 项目应急领导组成员表................................................................. - 73 -7.3.2 职责与分工..................................................................................... - 73 -7.4应急响应 .................................................................................................... - 74 -7.4.1 接警与通知..................................................................................... - 74 -7.4.2 接警与通知..................................................................................... - 74 -7.4.3 通讯................................................................................................. - 74 -7.4.4 警戒与治安..................................................................................... - 75 -7.4.5 人群疏散与安置............................................................................. - 75 -7.4.6 现场恢复......................................................................................... - 75 -7.4.7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 75 -7.5应急抢险措施 ............................................................................................ - 75 -第八章附图.................................................................................................... - 78 -8.1 单位资质................................................................................................... - 78 -8.2 主要人员资质证书................................................................................... - 81 -8.3 仪器检定证书........................................................................................... - 82 -第一章项目概况1.1 设计概况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工程位于规划大明路东侧,北起北塘河路,穿越青龙路,南至武澄路交叉口,全长约2751m。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试验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试验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试验方案一、试验目的二、试验内容1.结构强度试验:通过施加静载荷或动态加载,测试地下综合管廊的结构在承受荷载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

2.防水性试验:利用水压试验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进行,验证地下综合管廊的防水性能。

3.抗渗性试验:施加不同水压力下的渗漏试验,检测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渗性能。

4.抗震性试验:通过模拟地震荷载条件下的振动试验,评估地下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5.综合试验: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各种荷载和环境,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全面性能测试。

三、试验方法1.结构强度试验:a.静载试验:在各个关键部位施加以规定荷载为目标的静载,记录变形和应力情况。

b.动力试验:利用振动台或其他震动设备,进行动态加载试验,检测地下综合管廊在振动中的响应和变形情况。

2.防水性试验:a.模拟降雨试验:利用喷淋设备模拟降雨,观察和记录地下综合管廊防水层的密封性能。

b.涂层试验:对涂层进行涂布和刮痕试验,评估其防水性能。

3.抗渗性试验:a.水压试验:在管廊内部施加一定的水压力,观察和记录水压力与渗漏水量的关系,评估地下综合管廊的抗渗性能。

4.抗震性试验:a.地震模拟试验:利用地震模拟设备模拟地震荷载,并记录地下综合管廊的响应情况和变形程度。

b.动力响应试验:在地震模拟设备上施加一定的动力荷载,并观察和记录地下综合管廊的响应情况。

5.综合试验:a.荷载试验:施加各种设计荷载,评估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和响应情况。

b.环境试验:模拟不同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评估地下综合管廊的耐久性和适应性。

四、试验设备和仪器根据具体试验内容和方法,需要配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如静载荷施加设备、振动台、喷淋设备、涂层试验仪器、水压试验设备、地震模拟设备等。

五、试验方案1.制定试验计划:确定试验的时间和地点,确定试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设定试验参数:确定试验过程中的控制参数,如荷载大小、周期、频率等。

3.安全措施: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试验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本文档旨在介绍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目的和重要性。

地下综合管廊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各种公用设施和管线网络,如电力、通信、给水排水等。

为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目的是:实时监测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故障;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以便进行管廊维护、维修和改造;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通过监测各项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管廊结构的变形、沉降、渗漏等问题,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修和改善,避免事故的发生。

保证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地下综合管廊承载了诸多重要的公用设施,如电力、通信、供水等,监测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供应,维护城市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监测方案中的报警系统和自动监测设备可以快速响应并报警,当发生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影响和损失。

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数据:监测方案中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为管廊维护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计划和策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的目标和所遵循的原则。

监测目标目标1: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和使用。

目标2:及时发现并排除地下综合管廊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和故障。

目标3: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支持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和维护工作。

监测原则原则1:全面性。

监测工作应涵盖地下综合管廊所有关键部位和关键参数,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全面。

原则2:实时性。

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功能,以便及时发现管廊的异常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综合管廊安全监测方案

综合管廊安全监测方案

综合管廊安全监测方案引言综合管廊是一个用于集中布置各类管线和设施的地下建筑物,为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随着综合管廊的建设规模扩大和使用频率增加,对其安全监测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针对综合管廊的安全监测需求,提出一种综合管廊安全监测方案,以保障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行。

监测内容综合管廊的安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结构监测综合管廊的结构监测是指对综合管廊的建筑结构进行连续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结构监测包括对综合管廊的地基、墙体、顶板等部位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包括裂缝、变形、位移等。

环境监测综合管廊的环境监测是指对综合管廊周围环境的监测,以及与管廊运行相关的环境因素的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温度、湿度、噪音等指标的监测,以保证综合管廊环境的安全性。

设备设施监测综合管廊内的各种设备设施是综合管廊运行的关键,对其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早发现故障,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设备设施监测主要包括电力设备、通信设备、供水设备等的运行状态监测。

安全巡检安全巡检是保证综合管廊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巡检,及时发现管廊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安全巡检主要包括巡视综合管廊的内外部环境、巡查设备设施等。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综合管廊的安全监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方法。

根据监测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监测方法:结构监测方法•传感器监测:通过在综合管廊的重点部位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结构的裂缝、变形等指标。

•摄像监测:通过安装摄像头监测综合管廊的墙体、顶板等结构的变化情况。

•激光扫描监测:利用激光扫描仪对综合管廊的结构进行三维扫描,获取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变形情况。

环境监测方法•传感器监测:在综合管廊周围布置大气污染、温度、湿度、噪音等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指标的变化情况。

•无人机监测:利用无人机飞行在综合管廊周围,获取周围环境的图像和数据,在地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设备设施监测方法•数据采集仪监测:通过安装数据采集仪,实时采集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数据,包括电力设备的电流、通信设备的信号强度等。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测量施工方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测量施工方案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测量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管廊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测量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测量施工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测量设备选择在测量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专业的测量工具和设备,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选择以下测量设备:1.全站仪:用于进行管廊的建筑物定位、建设平面和高程测量以及管廊线路的定位测量。

2.水平仪:用于水平线的测量,保证管廊的水平度。

3.钢卷尺:用于测量管廊的线距、边距和高度。

4.井下相机:用于进行管廊内部的实时摄影测量,以便确定管廊的形状和结构。

三、测量工作范围及方法1.建筑物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物进行定位测量,确定管廊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2.建设平面和高程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对地面进行测量,确定管廊的建设平面和高程。

3.管廊线路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对管廊的线路进行定位测量,确保管廊的走向与设计一致。

4.管廊尺寸测量:使用钢卷尺对管廊的线距、边距和高度进行测量,确保管廊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5.管廊内部形状测量:使用井下相机对管廊内部进行实时摄影测量,获取管廊的形状和结构信息。

四、测量施工流程1.准备工作:组织施工人员熟悉测量设备的操作方法,并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建筑物定位测量:首先对建筑物进行定位测量,确定管廊与周围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3.建设平面和高程测量:利用全站仪对地面进行测量,确定管廊的建设平面和高程。

4.管廊线路定位测量:使用全站仪对管廊的线路进行定位测量,确保管廊的走向与设计一致。

5.管廊尺寸测量:使用钢卷尺对管廊的线距、边距和高度进行测量,确保管廊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6.管廊内部形状测量:使用井下相机对管廊内部进行实时摄影测量,获取管廊的形状和结构信息。

7.测量数据处理:将测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测量报告。

五、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确保测量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新淮海西路综合管廊工程,项目总投资2.78亿元,全程建设里程约3.7公里,是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政府重点工程。

二、建立第三方检测的目的、必要性1、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设立第三方检测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2015第25号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业经国务院同意,予以发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111号)。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三条规定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并重点提到“风险分担”;《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第三条再次提到完善建设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实现合作双方“风险分担”。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设立第三方检测的必要性⑴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施工中材料及实体进行抽检,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消除质量隐患,避免质量事故发生。

⑵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施工中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强化报验程序,督促质保体系运行更加规范。

⑶通过提供系统的试验检测数据和专业化的质量咨询服务,可以为投资方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⑷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项目所用特殊材料的准入制管理,避免易发质量事故的发生。

⑸设置第三方检测单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大大增强了投资方对工程质量的掌控能力,可以从专业化的角度更准确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⑹第三方检测单位试验检测活动相对独立,不受外界干扰,能够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检测工作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作为业主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进场后,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业主有关文件的要求,细化分解各阶段的试验检测工作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及配套工程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和原则1、监测工作目的及原则工程进行信息化施工,通过对基坑围护体系和周围环境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各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指导各项施工措施及保护措施的实施。

在基坑围护、开挖施工中,要保护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按基坑设计规模、施工方法、设计要求、基坑施工规范对监测的要求,进行监测项目的设置。

根据本工程分段施工的安排和监测技术要求,本监测方案应按以下原则进行编制:1)在施工过程中对基坑施工施工组织监测,为指导工程施工,调整优化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提供实测依据和监测分析建议,保障工程安全。

2)通过对基坑施工影响区周边环境的监测,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降环境安全,并为边坡加固提供实测依据。

3)为设计验证验算和开展相关科研提供实测参数。

4)为工程事故和纠纷处理提供实测依据。

2、监测和监测服务内容1)本工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基坑部分工程的监测内容包括:支护结构桩(墙)顶、支护结构变形的沉降、位移和倾斜监测,支撑轴力测试,边坡位移监测以及地下水位监测,海川大道~6#桥北侧的移动公司建筑基础(距北侧红线11M,2016年6-7月开始施工结构)。

2)监测服务内容包括:①组织编制监测方案和监测工作细则;②参与工地例会;③配合业主的竣工验收过程中监测资料的移交工作;④对与工程监测有关的工程安全事故提交技术分析报告;⑤提交工程监测技术分析总结报告。

3)为工程积累经验和资料。

二、监测方案编制依据1、编制依据监测方案编制依据为相关图纸与说明。

2、执行规范与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有关参数资料《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林宗元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岩土工程安全监测手册》,刘俊峰等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2)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2)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监测系统:包括地下综合管廊内各类设备、管线的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一般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数
据传输设备和监测数据处理设备等。

2. 监测参数: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应涵盖诸如地下水位、地下水质、土体应力、温度、湿度、振动等多种参数的监测,并确保监测精度和数据采集的全面性。

3. 数据采集频率和方式:根据监测参数的要求,确定数据
采集的频率和方式,可以选择实时监测或定期监测,并确
保数据能够准确、稳定地获取。

4. 数据传输和存储:将监测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传输方式
传送到监测中心,并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外,还应建立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备份和长期存储。

5. 监测报警机制:建立合理的监测报警机制,当监测参数超出设定的阈值时能够及时报警,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数据可视化和趋势分析,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7. 监测报告和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制作监测报告,并定期评估监测结果,为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

地下综合管廊监测方案应根据具体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情况和要求进行制定,并持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管廊工程检测试验方案

管廊工程检测试验方案

管廊工程检测试验方案一、目的管廊工程是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试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本试验方案旨在制定管廊工程的全面测试试验方案,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试验方案适用于各类管廊工程的试验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地铁、地下通道、排水管廊等。

三、试验依据1. 《城市地下综合管线工程技术规范》2. 《建筑工程验收规范》3. 相关专业标准和规范四、试验项目1. 安全性试验a. 静载试验:通过在管廊上施加静载,测试其变形情况以评估其承载能力;b. 动载试验:通过在管廊上施加动态荷载,测试其振动情况以评估其抗震性能;c. 抗压试验:通过在管廊上施加压力,测试其抗压能力。

2. 环境适应性试验a. 温度试验:测试管廊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情况和材料性能;b. 湿度试验:测试管廊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变形情况和材料性能;c. 腐蚀试验:测试管廊在腐蚀环境下的材料抗腐蚀性能。

3. 运行性试验a. 水密性试验:测试管廊在不同水压和水位条件下的水密性;b. 漏水试验:测试管廊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水情况;c. 摩擦力试验:测试管廊内管线的摩擦力情况。

4. 排水性试验a. 排水能力试验:通过在管廊内模拟排水情况,测试其排水能力;b. 排水管道防堵试验:测试排水管道在堵塞情况下的防堵策略。

五、试验方法1. 试验设备按照试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包括静载试验台、动载测试设备、温度湿度测试箱等。

2. 试验流程a. 安全性试验:按照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和抗压试验的要求进行试验;b. 环境适应性试验:按照温度试验、湿度试验和腐蚀试验的要求进行试验;c. 运行性试验:按照水密性试验、漏水试验和摩擦力试验的要求进行试验;d. 排水性试验:按照排水能力试验和排水管道防堵试验的要求进行试验。

3. 数据采集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试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记录,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4. 试验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方案、试验过程、试验数据和分析结论等内容。

地下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管廊监测方案

地下管廊监测方案1. 引言地下管廊是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各种管线网络。

为了确保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对管廊进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地下管廊监测方案,以确保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监测目标地下管廊监测的目标是及时掌握管廊的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维护,以确保管廊的正常运行。

具体监测目标包括:•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管道渗漏监测•管道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温度和湿度监测3. 监测方法3.1 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管道变形和位移监测可以通过使用变形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的关键位置,通过测量管道的变形和位移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2 管道渗漏监测管道渗漏监测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进行监测。

压力传感器可以测量管道内的压力变化,当压力异常时,可能存在渗漏情况。

流量传感器可以测量管道中的流量变化,当流量异常时,也可能存在渗漏情况。

3.3 管道应力监测管道应力监测可以采用应力传感器进行监测。

应力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的关键位置,测量管道受力情况,判断管道是否存在过载或应力不均衡的情况。

3.4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水位传感器进行监测。

水位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附近的井口或水池中,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可能会导致管道浸泡在水中,从而对管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3.5 温度和湿度监测温度和湿度监测可以采用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监测。

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安装在管道附近,实时监测管道周围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当温度和湿度异常时,可能会影响管道及其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诊断管廊的异常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无效数据和异常数据。

•数据处理:对清洗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平滑处理、滤波处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方案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徐州市地下综合管廊第三方检测实施方案一、工程概况徐州新淮海西路综合管廊工程,项目总投资亿元,全程建设里程约公里,是徐州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也是徐州市政府重点工程。

二、建立第三方检测的目的、必要性1、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设立第三方检测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人民银行、2015第25号令,业经国务院同意,予以发布,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财建[2015]111号)。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三条规定通过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并重点提到“风险分担”;《关于在收费公路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该意见第三条再次提到完善建设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实现合作双方“风险分担”。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是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长时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不可能完全准确预测其间存在的风险,同时需要各方公平分担风险,我们熟知风险分为动态与静态,那么在项目建设期内两者皆有,有效控制风险成为项目建设期的核心环节,怎样有效控制建设期的风险建设期的关键风险点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投资方考虑的重点,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有效的控制风险不单单是项目实施管理中的制度优化,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技术团队协助解决施工中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使问题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对建设期的质量风险处于良好的预控状态。

在项目实施的执行与监管阶段,个别、施工监理单位的技术能力不齐全,对项目质量管控未形成长效机制,对于具体技术问题出现,项目管理方经常采取临时性的"专家咨询会",会导致质量问题处理周期长,易出现管理盲区,对于项目本身质量管控埋下了隐患。

基于上述可见,项目管理过程中,加强专业技术能力的建设是建设高质量项目的基础,鉴于此,工程项目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的性质恰恰符合了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管理需求。

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不仅仅是为项目建设期中质量基础数据提供参考,更为重要的在于对项目技术难点,关键控制点的咨询服务工作使项目施工方、技术人员做到与检测人员注重沟通交流施工中技术细节,对质量实施有效监管,以保障合同中对项目的质量要求,降低项目未来可能的损失,通过第三方检测工作人员与项目的实施人员的技术沟通努力缩小双方知识架构的跨度,达到技术知识的优化整合。

第三方试验检测工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于此凸显,一是为政府风险进行分担,解决了建设项目本身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行业规定要求及必要流程管控,做好建设期项目的过程质量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投入运营;二是为社会资本风险进行了分担,解决了不因为建设期对质量的忽略而导致运营期成本的增加,有效的保证了运营期降低维护成本,确保社会资本投入后项目运营期节省维护成本开支使此环节一次性投入,让收益最大化。

2、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设立第三方检测的必要性⑴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施工中材料及实体进行抽检,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消除质量隐患,避免质量事故发生。

⑵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工程施工中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强化报验程序,督促质保体系运行更加规范。

⑶通过提供系统的试验检测数据和专业化的质量咨询服务,可以为投资方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⑷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项目所用特殊材料的准入制管理,避免易发质量事故的发生。

⑸设置第三方检测单位,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大大增强了投资方对工程质量的掌控能力,可以从专业化的角度更准确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

⑹第三方检测单位试验检测活动相对独立,不受外界干扰,能够保证试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三、检测工作实施方案1、建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作为业主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第三方检测进场后,建立并完善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业主有关文件的要求,细化分解各阶段的试验检测工作任务,制定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

2、实行闭合的全过程材料质量控制地下工程材料包括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

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使用寿命,材料选择、组成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运输、保管、使用是否恰当等,都直接影响工程实体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影响工程结构的强度、使用性能及使用寿命。

第三方检测将加强对承包商进场材料的管理,及时进行抽样检测,出现不合格材料及时向业主汇报并督促、跟踪承包商、监理单位对不合格材料进行处理,做到材料质量控制的封闭处理。

3、动态控制工程的实体质量工程实体质量检测是为了加强建设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的监控,通过实体检测可以准确的判断工程内部质量,进而可以对工程实体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第三方检测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现场检查,对结构实体的外观和内在质量进行检查和检测,实体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碳化深度、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表观及内部缺陷等。

通过持续的现场检查和检测,分析其工程实体质量的稳定性。

从工序准备入手,控制现场施工的质量稳定性,加强生产各环节的检查验收,从而提高实体结构质量的均匀性和一次检验合格率。

对于现场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并加强后期的跟踪检查和回访,做到质量控制的封闭处理。

4、持续加强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质量控制商品混凝土是地下工程中最主要、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其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轨道工程的结构质量。

第三方检测组建商品混凝土质量检查组,对混凝土公司的原材料质量、配合比执行情况、混凝土生产、现场施工及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旁站情况等进行检查,对混凝土配合比试配进行见证并验证,在围护结构和附属结构施工阶段,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二次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抽检,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频率加密至每周不少于一次,通过一系列的跟踪检查与指导,以全面提升混凝土质量。

5、对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试验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全工程的试验检测水平第三方检测单位将不定期对承包商、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对相关人员对进行培训指导,对施工检测单位的试验室质量运行体系情况、试验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检查,使全线的试验检测工作处于受控。

6、原材料及成品质量评估及稳定性分析在原材料和成品混凝土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各种关键指标,如:水泥强度、砂的细度模数、碎石颗粒级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结果,第三方检测对其进行及时统计和分析,从而及时掌握原材料和成品质量的稳定性。

7、积极配合建设单位、政府监督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和试验检测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每一阶段的工程重点和质量通病防治的要求,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工程各主体部位、关键工序的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及时出具有关专项检查报告。

在政府监督部门例行的监督检查中,第三方检测一般先进行预检查,加大原材料、工程部位的检查力度,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通报,并督促承包商和监理单位进行有效整改,从而保证监督检查的顺利通过。

8、参与分部、(子)单位工程验收第三方检测将协助业主进行分部、(子)单位工程验收,全面系统检查施工和监理单位的检测报告,指导承包商、监理单位完成竣式资料的编制,提交质量检测工作总结。

9、为科研、设计、咨询单位提供试验检测服务根据业主安排,针对一些技术复杂、需要事先进行专题论证和科研的关键工序或工程部位,为科研单位、设计单位、咨询单位提供试验检测服务。

四、检测工作流程1、材料进场检验、检测①材料进场检验包括对材料的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外观质量、数量及质量保证资料的检验和检查。

②第三方检测单位根据抽检计划或建设单位随机抽检的通知,在监理单位的见证下,按15%频率进行抽检取样,填写材料试验委托单,试验监理工程师对样品的信息予以签字确认。

③样品委托中心试验室进行试验,并登记材料抽检台帐。

④及时反馈检测结果,若试验结果异常时,以《质量检测不合格通知单》形式通知承包商、监理单位及业主,不合格材料不得用于工程施工。

不合格合格图1 材料检测程序2、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程序①承包商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并就混凝土施工性能、技术要求向供应单位进行技术交底。

②混凝土供应单位根据混凝土技术要求,选择质量合格、性能稳定的原材料,由施工单位上报并办理相关原材料报验手续。

③混凝土供应单位根据设计规范和承包商提出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同一强度、抗渗等级商品混凝土至少有三组设计配合比,承包商、监理单位、第三方检测单位对配合比计算书进行审核验算。

④在承包商、监理和第三方检测单位的见证下,对审核确认后的配合比进行试配试验,检验拌和物工作性能,制作混凝土强度试件,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独立平行验证。

⑤监理单位对配合比进行批准,混凝土拌和站拌合准备。

图2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程序3、混凝土浇注的检测程序①承包商下达砼浇筑书面指令,明确砼的强度等级、使用数量、结构部位、浇筑方式及浇筑时间等;对砼原材料质量、质保体系、生产设备等进行检查。

②混凝土供应单位严格按照批准后的配合比组织生产,对生产所用的砂石料的含水率和石料掺配比例进行检测;对混凝土出厂前的工作性能进行检测,并成型混凝土试件,对检测不合格的不得送到施工现场。

③砼生产过程中,承包商、监理单位旁站人员应对砼的原材料、配合比执行情况、生产过程和出厂检测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记录检查结果。

④承包商、监理单位检查到场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外观质量,对质量不合格的混凝土不得用于实体施工。

在监理单位见证下,承包商按规定的频率和规范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

⑤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养护室的温度、湿度满足规范要求,并由专人负责管理,混凝土标准养护龄期为28天。

⑥第三方检测单位每周不少于1次对混凝土用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查;混凝土质量检查组对混凝土生产进行检查。

合格图3 混凝土浇筑检测程序说明:施工单位对试块须进行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

4、工程实体检测程序①承包商或承包商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按规范要求对已完成的结构或构件进行实体检测,检测过程中监理单位应认真实施旁站制度。

②第三方检测单位对已完成工程结构外观、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测,检测频率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并遵循相关规范。

③监理单位对实体质量存在疑问时,经建设单位确认后,由第三方检测单位实施检测。

5、第三方检测单位材料抽检程序①第三方检测单位根据承包商《材料进场计划》编制第三方检测抽检计划。

②第三方检测单位按照抽检计划或建设单位随机抽检(飞行检查)通知,组织人员进行抽检,样品在承包商自检合格的材料中抽取,并及时编号和送检,填写取样委托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