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18.2.2菱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18.2.2菱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18.2.2菱形的判定一、课标依据【内容标准(2011版)】探索并证明菱形的判定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18.2.2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它是在探究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方法之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判定方法的探索,它不仅是三角形、四边形知识的延伸,更为探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指明了方向。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此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弱,所以教学中应予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探究活动;另一方面,在教师引领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能准确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1、2.2、会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能力目标:形象思维能力(重点),演绎推理能力(重点)。

五、教学重难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应用.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六、教法学法本节课通过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学生自主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活动1、问题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菱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有哪些?(1)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菱形独有的性质: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问题2:菱形的定义是什么?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数学语言:∵在□ABCD 中,AB=AD∴□ABCD 是菱形(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学生能够准确说出菱形的判定方法,为学习菱形的判定定理1做铺垫。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4.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菱形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
2.讨论主题:针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置以下讨论主题:
-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如何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小组合作题:布置一道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几何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例如: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有一道题目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3),点C(-2,-3),点D(2,-3),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5.反思总结题: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撰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反思自己在学习菱形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制定目标。
3.讨论过程:各小组针对讨论主题进行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
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1.练习题设计:针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过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了解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并能运用这些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几何作图问题,提高学生的几何作图能力。
4.能够运用菱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探究菱形的性质,从而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性质,对这两种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证明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数学证明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钻石、骰子等,引导学生对菱形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究菱形的性质: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菱形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3.讲解与练习:教师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够说出菱形的判定定理;2.能够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判定菱形;3.能够综合应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或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判定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意识;形成几何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加深对菱形的理解,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菱形与矩形判定方法的类比,进一步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菱形的判定定理判定菱形.【教学难点】综合应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或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典例1如图,在▱ABCD中,E,F分别是AD,BC上的点,且DE=BF,AC⊥EF.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D∥BC.∵DE=BF,∴AE=CF.∵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AC⊥EF,∴四边形AECF是菱形.探究点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典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F中,∠ACB=90°,E是AB边的中点,点F恰好是点E关于AC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1)证明:四边形CFAE为菱形;(2)连接EF交AC于点O.若BC=2√6,求线段OF的长.[解析](1)∵∠ACB=90°,E是AB边的中点,∴CE=12AB=AE.∵点F恰好是点E关于AC所在直线的对称点,∴AE=AF,CE=CF,∴CE=AE=AF=CF,∴四边形CFAE是菱形.(2)∵四边形CFAE是菱形,∴OA=OC,OE=OF,∴OE=12BC=√6,∴OF=√6.三、板书设计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菱形,感知菱形判定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课题菱形的判定授课人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2.引导学生从边和对角线探究菱形的判定定理,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3.运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或计算,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活动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活动一:类比推理,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入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类比导入】前面我们学习平行四边形和矩形时,都可以用性质得出相应的判定,那么我们学习菱形的判定时是否也可以反推菱形的性质来得到它的判定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尝试一下吧!【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分析,由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推断菱形的判定,并回忆上一课时菱形的概念.活动二:动手验证,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四边形是菱形时对角线的特征,引导学生得出菱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点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它是什么四边形?答: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总是互相平分,它是平行四边形.(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答:当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时变成菱形.猜想: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教学建议】让学生动手实践得到菱形的判定方法,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这里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前提条件是在平行四边形内,如果是一般的四边形,则应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利用逆向思维思考性质,让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判定定理.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已知: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BD ⊥AC.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CO.∵BD ⊥AC ,∴AB =B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C ⊥BD ,∴ABCD 是菱形.例1(教材P 57例4)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且AB =5,AO =4,BO =3.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AB =5,AO =4,BO =3,∴AB 2=AO 2+BO 2,∴∠AOB =90°.∴AC ⊥BD ,∴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若添加一个条件,可推出ABCD 是菱形,则该条件可以是(C )A.AB =AC B .AC =BD C.AC ⊥BD D .AB ⊥AC2.教材P58练习第2题.探究点2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老师拿四根长度一样的新粉笔,首尾顺次相接拼成一个四边形,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标上字母(如图),得到的四边形ABCD 是菱形吗?是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下面我们来进行验证: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AD.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AB =CD ,BC =A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BC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几何语言:∵AB =BC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应训练】1.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 是矩形,∴∠A =∠B =∠C =∠D =90°,AD =BC ,AB =CD.满足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教学建议】提醒学生:若已知邻边相等,要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可用两种方法:(1)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利用邻边相等得到菱形;(2)直接证明四条边都相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AH =DH =BF =CF ,AE =BE =CG =DG.∴△AHE ≌△BFE ≌△CFG ≌△DHG(SAS),∴HE =FE =FG =HG ,∴四边形EFGH 是菱形.2.教材P58练习第3题.活动三:综合运用,巩固提升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菱形的判定的认识.例2如图,在ABCD 中,BF 平分∠ABC 交AD 于点F ,AE ⊥BF于点O ,交BC 于点E ,连接EF.(1)求证:四边形ABEF 是菱形;(2)若AE =6,BF =8,CE =3,求ABCD 的面积.(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O =EO ,AD ∥BC ,∴∠EBF =∠AFB.∵BF 平分∠ABC ,∴∠ABF =∠EBF ,∴∠ABF =∠AFB ,∴AB =AF.∵BO ⊥AE ,AO =EO ,∴AB =EB ,∴BE =AF.∵BE ∥AF ,∴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 =AF ,∴ABEF 是菱形.(2)解:如图,过点F 作FG ⊥BC 于点G.∵四边形ABEF 是菱形,AE =6,BF =8,OE =12AE =3,OB =12BF=4.在Rt △BOE 中,BE =OB 2+OE 2=42+32=5.∵S 菱形ABEF =12AE·BF =BE·FG ,∴12×6×8=5FG ,∴FG =245.∵BC =BE +CE =5+3=8,∴SABCD =BC·FG =8×245=1925.【教学建议】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例题,教师点评.提醒学生注意:(1)已知角方面的条件可考虑利用其得到边的相等关系,为证明菱形创造条件;(2)进行第(2)问计算时,求ABCD 的面积,可利用第(1)问的结论,先由菱形的两种面积计算方法求得关键的线段长.活动四:随堂训练,课堂总结【随堂训练】相应课时训练.【课堂总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菱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矩形和菱形小结:【知识结构】【作业布置】1.教材P 60习题18.2第6,10题.2.相应课时训练.教学步骤师生活动板书设计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解题方法:根据题设条件灵活选择菱形的判定方法.(1)用边来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有一组邻边相等;②说明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用对角线进行判定:①先说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②说明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注意: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必须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才是菱形.例1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 ∥BF ,且分别交对角线AC 于点E ,F ,连接BE ,DF.(1)求证:AE =CF ;(2)若BE =DE ,求证:四边形EBFD 为菱形.证明:(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 ,∴∠DAE =∠BCF.∵DE ∥BF ,∴∠DEF =∠BFE ,∴∠AED =∠CFB.在△ADE 和△CBF中,∠DAE =∠BCF ,∠AED =∠CFB ,AD =CB ,∴△ADE ≌△CBF(AAS ),∴AE =CF.(2)由(1)知△ADE ≌△CBF ,∴DE =BF.∵DE ∥BF ,∴四边形EBFD 是平行四边形.又BE =DE ,∴四边形EBFD 为菱形.例2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分别交AB ,DC 于点E ,F ,连接AF ,CE.(1)若OE =32,求EF 的长;(2)判断四边形AEC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O =CO ,∴∠FCO =∠EAO.在△AOE 和△COF 中,∠FCO =∠EAO ,AO =CO ,∠AOE =∠COF ,∴△AOE ≌△COF(ASA ).∴OE =OF =32,∴EF =2OE =3.(2)四边形AECF 是菱形.理由:∵△AOE ≌△COF ,∴AE =CF.∵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1.菱形的概念.2.菱形的判定定理1.3.菱形的判定定理2.教学反思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动手制作菱形,感知菱形判定的条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水到渠成地得到菱形的判定定理.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又EF ⊥AC ,∴四边形AECF 是菱形.例1如图,两张等宽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若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 中,AB =3,AC =2,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 )A .42B .62C .82D .5解析:如图,过点A 分别作AE ⊥CD 于点E ,AF ⊥BC 于点F ,连接BD 交AC 于点O.∵两条纸条宽度相同,∴AE =AF.∵AB ∥CD ,AD ∥BC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S ABCD =BC·AF =CD·AE ,AE =AF ,∴BC =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O =CO =12AC =12×2=1,BO =DO ,AC ⊥BD.∴BO =AB 2-AO 2=32-12=22,∴BD =4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12BD·AC =12×42×2=42.故选A .例2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点E ,F 分别在BD 和DB的延长线上,且DE =BF ,连接AE ,CF.(1)求证:△ADE ≌△CBF ;(2)连接AF ,CE.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说明理由.(1)证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CB ,AD =CB.∴∠ADB =∠CBD ,∴∠ADE =∠CBF.在△ADE 和△CBF =CB ,ADE =∠CBF ,=BF ,∴△ADE ≌△CBF(SAS ).(2)解:当BD 平分∠ABC 时,四边形AFCE 是菱形.理由:∵BD 平分∠ABC ,∴∠ABD =∠CBD.∵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OB =OD ,AD ∥BC ,∴∠ADB =∠CBD.∴∠ABD =∠ADB ,∴AB =AD ,∴ABCD 是菱形.∴AC ⊥BD ,∴AC ⊥EF.∵DE =BF ,∴OE =OF.又OA =OC ,∴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AC ⊥EF ,∴四边形AFCE 是菱形.。

八年级数学下册18_2_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8_2_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01 课前预习要点感知菱形的判定方法: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④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预习练习1-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D)A.有一个角是60°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有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D.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1-2 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条件是(B)A.BA=BCB.AC,BD互相平分C.AC=BDD.AB∥CD02 当堂训练知识点1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1.如图,若要使▱ABCD成为菱形,则可添加的条件是(C)A.AB=CD B.AD=BC C.AB=BC D.AC=BD2.(海南中考)如图,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CE,连接AD,下列条件中能够判定四边形ACED 为菱形的是(B)A.AB=BC B.AC=BC C.∠B=60°D.∠ACB=60°3.已知: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证明:∵DE∥AC,DF∥AB,∴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AD平分∠BAC,∴∠1=∠2.∵DE∥AC,∴∠2=∠3.∴∠1=∠3.∴AE=DE.∴四边形AEDF是菱形.知识点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潍坊中考)如图,ABCD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且OB=O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OA=OC或AD=BC或AD∥BC或AB=BC,使ABCD成为菱形.(只需添加一个即可)5.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CE∥BF,连接BE、CF.(1)求证:△BDF≌△CDE;(2)若AB=AC,求证:四边形BFCE是菱形.证明:(1)∵CE∥BF,∴∠ECD=∠FBD,∠DEC=∠DFB.又∵D是BC的中点,∴BD=DC.∴△BDF≌△CDE(AAS).(2)由(1)知:△BDF≌△CDE,∴DF=DE,DB=DC.∴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BD=DC,∴AD⊥BC.∴四边形BFCE是菱形.知识点3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如果把它沿底边BC翻折后,得到△DBC,那么四边形ABDC为(B)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以上都不对03 课后作业7.(遵义中考)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若增加一个条件,使▱ABCD成为菱形,下列给出的条件不正确的是(C)A.AB=AD B.AC⊥BDC.AC=BD D.∠BAC=∠DAC8.如图,小聪在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时,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 、D ,则直线CD 即为所求.根据他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 一定是(B )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平行四边形9.如图,剪两张对边平行且宽度相等的纸条,随意交叉叠放在一起,转动其中的一张,重合的部分构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是菱形.10.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AD 边上一点,连接BE ,作BE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 、BC 于点F ,G ,FG 与BE 的交点为O ,连接BF 和EG.试判断四边形BFEG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四边形BFEG 是菱形.理由如下: ∵FG 垂直平分BE ,∴BO =EO ,∠BOG =∠EOF=90°,即FG⊥BE. 在矩形ABCD 中,AD ∥BC ,∴∠GBO =∠FEO. ∴△BOG ≌△EOF(ASA ).∴BG=EF. ∴四边形BFEG 是平行四边形. 又∵FG⊥BE,∴四边形BFEG 是菱形.1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DE⊥AB,DF ⊥BC ,垂足分别是E 、F ,并且DE =DF.求证:(1)△ADE≌△CDF;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证明:(1)∵DE⊥AB,DF ⊥BC , ∴∠AED =∠CFD =90°.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 =∠C. 在△AED 和△CFD 中, ⎩⎪⎨⎪⎧∠A=∠C,∠AED =∠CFD,DE =DF ,∴△AED ≌△CFD(AAS ). (2)∵△AED≌△CFD,∴AD =CD. 又∵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挑战自我12.如图,在△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B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CF.(1)求证:AF =DC ;(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 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证明:∵E 是AD 的中点,∴AE =ED. ∵AF ∥BC ,∴∠AFE =∠DBE,∠FAE =∠BDE. ∴△AFE ≌△DBE(AAS ).∴AF=DB.∵AD 是BC 边上的中线,∴DB =DC. ∴AF =DC.(2)四边形ADCF 是菱形. 理由:由(1)知,AF =DC ,∵AF ∥D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 又∵AB⊥AC,∴△ABC 是直角三角形.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12BC =DC.∴四边形ADCF 是菱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是菱形这一章节的继续深入学习。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理解菱形性质,并能运用菱形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知识。

但是,学生对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的理解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菱形性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性质。

2.难点:菱形性质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探究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菱形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菱形判定和性质的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关于菱形的几何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与菱形相关的图片和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的存在。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案为什么是菱形的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18.2.2 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新课导入用菱形的定义,我们容易得到,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判定方法?学习目标:1.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2.会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学习重点:掌握菱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难点: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教学过程推进新课与研究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方法相似,我们研究菱形的性质定理得逆命题,看看他们是否成立.命题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且AC⊥BD,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AC⊥BD AB CD□ABCDABCD菱形ABCD菱形的判定定理1:几何语言描述:命题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BC=CD=AD.求证:四边形ABCD 是菱形.-归纳总结:几何语言描述:例题讲解例1 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5,AO=4,BO=3.求证:ABCD 是菱形.证明:∵AB=5,AO=4,BO=3,∴AB 2=AO 2+BO 2.∴△OAB 是直角三角形, AC ⊥ BD.∴ ABCD 是菱形.例2 如图,在△ABC 中,∠B =90°,AB =6cm ,BC =8cm.将△ABC 沿射线BC 方向平移10cm ,得到△DEF ,A ,B ,C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F ,连接AD.求证:四边形ACFD 是菱形. 证明:由平移变换的性质得CF =AD =10cm ,DF =AC.∵∠B =90°,AB =6cm ,BC =8cm ,∴ )(10862222cm BC AB AC =+=+=∴AC =DF =AD =CF =10cm ,∴四边形ACFD 是菱形.AB =BC=CD=AD 四边形A B CB CD 菱形ABCD 菱形的判定定理2:练一练: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B.三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D.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4)两条邻边相等,且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3、一边长为5cm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 24cm 和26cm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8.2.2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四条边都相等;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类型一】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解析:由题意易得,EF与BC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 =BE,∴四边形BCFE是菱形.证明:∵BE=2DE,EF=BE,∴EF=2DE.∵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 =2DE且DE∥BC,∴EF=BC.又∵EF∥BC,∴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类型二】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AE∥BF,AC平分∠BAD,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C,且交AE 于点D,连接CD.求证:(1)AC⊥BD;(2)四边形ABCD是菱形.解析:(1)证得△BAC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BD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1)∵AE∥BF,∴∠BCA=∠CAD.∵AC平分∠BAD,∴∠BAC=∠CAD,∴∠BCA=∠BAC,∴△BAC是等腰三角形.∵BD平分∠ABC,∴AC⊥BD;(2)∵△BAC是等腰三角形,∴AB=CB.∵BD平分∠ABC,∴∠CBD=∠ABD.∵AE∥BF,∴∠CBD=∠BDA,∴∠ABD=∠BDA,∴AB=AD,∴DA=CB.∵BC∥D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类型三】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已知△ABC ,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C 为圆心,大于12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 ,Q 两点;②作直线PQ ,分别交AB ,AC 于点E ,D ,连接CE ;③过C 作CF ∥AB 交PQ 于点F ,连接AF .(1)求证:△AED ≌△CFD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解析:(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 =CE ,AD =CD .然后根据CF ∥AB 得到∠EAC =∠FCA ,∠CFD =∠AED ,利用“AAS ”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1)中全等得到AE =CF .然后根据E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 =EA ,FC =F A .从而得到EC =EA =FC =F A ,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 为菱形.证明:(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 =CE ,AD =CD .∵CF ∥AB ,∴∠EAC =∠FCA ,∠CFD =∠AED .在△AED 与△CFD 中,⎩⎪⎨⎪⎧∠EAC =∠FCA ,∠AED =∠CFD ,AD =CD ,∴△AED ≌△CFD (AAS);(2)∵△AED ≌△CFD ,∴AE =CF .∵E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EC =EA ,FC =F A ,∴EC =EA =FC =F A ,∴四边形AECF 为菱形.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把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类型一】 菱形判定中的开放性问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F 、CE 分别是∠BAD 和∠BCD 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 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解析:∵AD ∥BC ,∴∠F AD =∠AFB .∵AF 是∠BAD 的平分线,∴∠BAF =∠F AD ,∴∠BAF =∠AFB ,∴AB =BF .同理ED =CD .∵AD =BC ,AB =CD ,∴AE =CF .又∵AE ∥CF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 ⊥EF . 方法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是三种:(1)定义;(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类型二】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F ,连接DF .(1)求证:∠BAC =∠DAC ,∠AFD =∠CFE ;(2)若AB ∥CD ,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 点的位置,使得∠EFD =∠BCD ,并说明理由.解析:(1)首先利用“SSS ”证明△ABC ≌△ADC ,可得∠BAC =∠DAC .再证明△ABF ≌△ADF ,可得∠AFD =∠AFB ,进而得到∠AFD =∠CFE ;(2)首先证明∠CAD =∠AC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CD .再由条件AB =AD ,CB =CD ,可得AB =CB =CD =AD ,可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3)首先证明△BCF ≌△DCF ,可得∠CBF =∠CDF ,再根据BE ⊥CD 可得∠BEC =∠DEF =90°,进而得到∠EFD =∠BCD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AC =AC ,∴△ABC ≌△ADC (SSS),∴∠BAC =∠DAC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 ,AF =AF ,∴△ABF ≌△ADF (SAS),∴∠AFD =∠AFB .∵∠AFB =∠CFE ,∴∠AFD =∠CFE ;(2)证明:∵AB ∥CD ,∴∠BAC =∠ACD .又∵∠BAC =∠DAC ,∴∠CAD =∠ACD ,∴AD =CD .∵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3)解:当EB ⊥CD 于E 时,∠EFD =∠BC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BCF =∠DCF .在△BCF 和△DCF 中,⎩⎪⎨⎪⎧BC =CD ,∠BCF =∠DCF ,CF =CF ,∴△BCF ≌△DCF (SAS),∴∠CBF =∠CDF .∵BE ⊥CD ,∴∠BEC =∠DEF =90°,则∠BCD +∠CBF =∠EFD +∠CDF =90°,∴∠EFD =∠BC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18.2.2 菱形(第2课时)

18.2.2 菱形(第2课时)

语文
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
谢谢您下载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
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资源
附赠 中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高考状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许多 人的眼中,他们就如浩瀚宇宙里璀璨夺目 的星星那样遥不可及。但实际上他们和我 们每一个同学都一样平凡而普通,但他们 有是不平凡不普通的,他们的不平凡之处 就是在学习方面有一些独到的个性,又有 着一些共性,而这些对在校的同学尤其是 将参加高考的同学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8.2.2菱形
(第2课时)
你知道如何判别菱形吗?
提示……
D
菱形
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A B
O
C

菱形
(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的判定
定理: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D AB=BC=CD=DA.. A C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分析:利用菱形定义和两组对边分别相 B 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使问题得证. 证明: ∵AB=BC=CD=DA, ∴AB=CD,BC=DA.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班主任: 我觉得何旋今天取得这样的成绩, 我觉得,很重要的是,何旋是土生土长的北京 二中的学生,二中的教育理念是综合培养学生 的素质和能力。我觉得何旋,她取得今天这么 好的成绩,一个来源于她的扎实的学习上的基 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想提的, 何旋是一个特别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这样一 个女孩子。在我印象当中,何旋是一个最爱笑 的,而且她的笑特别感染人的。所以我觉得她 很阳光,而且充满自信,这是她突出的这样一 个特点。所以我觉得,这是她今天取得好成绩 当中,心理素质非常好,是非常重要的。

《18.2.2菱形》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8.2.2菱形》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18.2.2菱形》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南平市延平区王台中学薛文龙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二节《菱形》的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在本章的学习中,教材已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矩形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特殊四边形的一些判定方法。

本节知识,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拓展,也为下一节学习梯形和其他平面图形作必要的知识储备。

本节课,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矩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了菱形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丰富,正在向抽象思维转型,所以本节课本节课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利用菱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发展,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2、过程与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出菱形的判定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3、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感受身边的数学,以及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求、勇于实践的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五、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探究及灵活运用.六、教具准备:可转动的十字架、一根橡皮筋、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活动1、温故求新,激发兴趣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邻角互补;性质3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菱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和“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这两个判定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图形和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菱形判定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剪裁,演示如何从不同类型的四边形中得到菱形。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菱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得还不错,但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菱形概念,大家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同学对“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这个判定条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这里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讲解和演示。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大家了解菱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从同学们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不过,在重点难点解析部分,我注意到部分同学对于将菱形与其他四边形进行区分还存在一定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教学设计1:18.2.2菱形(2)

教学设计1:18.2.2菱形(2)

18.2.2 菱形(2)一、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在判定一个图形是菱形时,用它的“定义”判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另外两个判定方法都是以定义为基础推导出来的.应用判定方法1时,要注意其性质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为了加深印象,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提问学生,如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同时可用图来证实,虽然对角线AC⊥BD,但它们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让学生讨论归纳后,由教师小结并板书):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出发,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设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如方法(4)、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就可以首先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样,判定方法(4)就和判定方法(3)等同了.三、例题的意图分析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的例4,例2是一道补充的题目,这两个题目都是菱形判定方法的直接的运用,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这些题目的推理都比较简单,学生掌握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四、课堂引入1.复习(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2.【问题】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3.【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通过演示,容易得到:菱形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菱形判定方法2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例习题分析例1 (教材的例4)略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FC.∴∠1=∠2.又∠AOE=∠COF,AO=CO,∴△AOE≌△COF.∴EO=FO.∴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又EF⊥AC,∴AFCE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例3(选讲)已知:如图,△ABC中,∠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略证:易证CF∥EH,CE=EH,在Rt△BCE中,∠CBE+∠CEB=90°,在Rt△BDF中,∠DBF+∠DFB=90°,因为∠CBE=∠DBF,∠CFE=∠DFB,所以∠CEB=∠CFE,所以CE=CF.所以,CF=CE=EH,CF∥EH,所以四边形CEHF为菱形.六、随堂练习1.填空:(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的四边形是菱形.2.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3.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18.2.2菱形的判定教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掌握菱形的三种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利用菱形的定义探究菱形其它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演绎能力.【情感态度】在探究菱形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流程设计一、情境导入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我们可依据菱形的定义,由“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来进行判定,还有没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呢?【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思考,加深学生对菱形定义的再认识,它既是菱形的性质,又是菱形的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在问题的探究中,引入课题,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揭示课题----菱形的判定三、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其它两个判定方法.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四、自学指导阅读课本第57页至58页,完成下列问题.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五、合作探究如图,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四边形.(1)任意转动木条(如图(1)中四边形ABCD),这个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在木条的转动过程中,当它们互相垂直时(如图(2)中MN⊥EF),四边形EMFN是怎样的四边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证明:在图(2)中,∵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OE=OF.又MN⊥EF,即∠EON=∠FON=90°,且ON=ON,∴△EON≌△FON,∴EN=NF,∴□EMFN是菱形.【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征,关注两根细木条的中点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在活动中,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探究过程,观察学生探究的方法,接受学生的质疑,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想一想在四边形ABCD中,AB=BC=CD=DA,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是,请举一反例.【教学说明】让学生进行探索,教师关注学生的探索过程和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菱形判定方法的认识.六、总结归纳菱形的常用判定方法: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4、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18.2.2 菱形的判定 (2)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8.2.2 菱形的判定 (2)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8.2.2 菱形的判定(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四边形是否为菱形;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学会判定菱形的方法;2.教学难点:判定题目的转化和答题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知识老师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出菱形的特点,并将其分类讨论。

(二) 学习新知识1.讲解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教师让学生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 分组讨论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判定四边形为菱形的方法。

2.让不同组的代表进行讲解并展示。

(四) 练习与检测1.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判定菱形的练习题。

2.给学生提供一道综合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判断四边形是否为菱形的方法。

3.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测,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 总结提高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概述并强化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提醒学生巩固练习本节课学习内容,熟练掌握判定菱形的方法。

四、教学评价1.能正确掌握如何判定四边形是否为菱形;2.能够熟练应用判定方法;3.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向他人传递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板书设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特点1特点2……判定菱形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六、教学后记本节课对菱形的判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且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判定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综合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维开拓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课后反馈,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较好的。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教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教案一. 教材分析《菱形的判定》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2.2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材中,已经给出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菱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理解菱形的特点。

但是,对于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菱形。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分析和讲解菱形的判定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呢?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实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分析并判断其是否为菱形。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巩固(10分钟)讲解实例分析中的关键步骤,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菱形的判定方法。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菱形的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精品获奖教案

18.2.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精品获奖教案

第2课时 菱形的判定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四条边都相等;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有什么启示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 【类型一】 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如图,在△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E =2DE ,延长DE 到点F ,使得EF =BE ,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 是菱形.是菱形. 解析:由题意易得,EF 与BC 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BE ,∴四边形BCFE 是菱形.证明:∵BE =2DE ,EF =BE ,∴EF =2DE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BC =2DE 且DE ∥BC ,∴EF =BC .又∵EF ∥BC ,∴四边形BCFE 是平行四边形.又∵EF =BE ,∴四边形BCFE 是菱形.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类型二】 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AE ∥BF ,AC 平分∠BAD ,且交BF 于点C ,BD 平分∠ABC ,且交AE 于点D ,连接CD .求证:求证:(1)AC ⊥BD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解析:(1)证得△BAC 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 ⊥BD 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1)∵AE ∥BF ,∴∠BCA =∠CAD .∵AC 平分∠BAD ,∴∠BAC =∠CAD ,∴∠BCA =∠BAC ,∴△BAC 是等腰三角形.∵BD 平分∠ABC ,∴AC ⊥BD ;(2)∵△BAC 是等腰三角形,∴AB =CB .∵BD 平分∠ABC ,∴∠CBD =∠ABD .∵AE ∥BF ,∴∠CBD =∠BDA ,∴∠ABD =∠BDA ,∴AB =AD ,∴DA =CB .∵BC ∥D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类型三】 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如图,已知△ABC,按如下步骤作图:作图:①分别以A,C为圆心,大于12A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Q两点;两点;②作直线PQ,分别交AB,AC于点E,D,连接CE;③过C作CF∥AB交PQ于点F,连接AF.(1)求证:△AED≌△CFD;(2)求证:四边形AECF是菱形.是菱形.解析:(1)由作图知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CE,AD=CD.然后根据CF∥AB得到∠EAC=∠FCA,∠CFD=∠AED,利用“AASAAS””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1)中全等得到AE=CF.然后根据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EA,FC=F A.从而得到EC=EA=FC=F A,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为菱形.证明:(1)由作图知PQ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E=CE,AD=CD.∵CF∥AB,∴∠EAC=∠FCA,∠CFD=∠AED.在△AED与△CFD中,îïíïì∠EAC=∠FCA,∠AED=∠CFD,AD=CD,∴△AED≌△CFD(AAS);(2)∵△AED≌△CFD,∴AE=CF.∵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C=EA,FC=F A,∴EC=EA=FC=F A,∴四边形AECF为菱形.为菱形.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把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类型一】菱形判定中的开放性问题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F、CE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解析:∵AD∥BC,∴∠F AD=∠AFB.∵AF是∠BAD的平分线,∴∠BAF=∠F AD,∴∠BAF=∠AFB,∴AB=BF.同理ED=CD.∵AD=BC,AB=CD,∴AE=CF.又∵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EF.方法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是三种:(1)定义;(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类型二】 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1)求证:∠BAC=∠DAC,∠AFD=∠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菱形;(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EFD=∠BCD,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解析:(1)首先利用“SSSSSS””证明△ABC ≌△ADC ,可得∠BAC =∠DAC 再证明△ABF ≌△ADF ,可得∠AFD =∠AFB ,进而得到∠AFD =∠CFE ;(2)首先证明∠CAD =∠ACD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 =CD .再由条件AB =AD ,CB =CD ,可得AB =CB =CD =AD ,可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3)首先证明△BCF ≌△DCF ,可得∠CBF =∠CDF ,再根据BE ⊥CD 可得∠BEC =∠DEF =90°,进而得到∠EFD =∠BCD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îïíïìAB =AD ,BC =DC ,AC =AC ,∴△ABC ≌△ADC (SSS),∴∠BAC =∠DAC .在△ABF 和△ADF 中,îïíïìAB =AD ,∠BAF =∠DAF ,AF =AF ,∴△ABF ≌△ADF (SAS),∴∠AFD =∠AFB ∵∠AFB =∠CFE ,∴∠AFD =∠CFE ;(2)证明:∵AB ∥CD ,∴∠BAC =∠ACD .又∵∠BAC =∠DAC ,∴∠CAD =∠ACD ,∴AD =CD ∵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是菱形;(3)解:当EB ⊥CD 于E 时,∠EFD =∠BC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BCF =∠DCF .在△BCF 和△DCF 中,îïíïìBC =CD ,∠BCF =∠DCF ,CF =CF ,∴△BCF ≌△DCF (SAS),∴∠CBF =∠CDF .∵BE ⊥CD ,∴∠BEC =∠DEF =90°,则∠BCD +∠CBF =∠EFD +∠CDF =90°,∴∠EFD =∠BCD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判定并会灵活运用.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1.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重点) 2.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望号”“海天号”两艘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的方向航行,“远望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望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探究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类型一】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角度如图,已知点P 是等边△ABC 内一点,P A =3,PB =4,PC =5,求∠APB 的度数.度数.解析: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接EP ,判断△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即可得到∠APB 的度数.解:∵△ABC 为等边三角形,∴BA =BC .可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BEA ,连EP ,∴BE =BP =4,AE =PC =5,∠PBE =60°,∴△BPE 为等边三角形,∴PE=PB =4,∠BPE =60°60°..在△AEP 中,AE =5,AP =3,PE =4,∴AE 2=PE 2+P A 2,∴△APE 为直角三角形,且∠APE =90°,∴∠APB =90°+60°=150°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构造△APE 为直角三角形.【类型二】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求边长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AB =13,AD =12,CD =9,AC =15,求BD 的长.的长.解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判断出△ACD 为直角三角形,即∠ADC =∠ADB =90°90°..在Rt △ABD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出BD 的长度.解:∵在△ADC 中,AD =12,CD =9,AC =15,∴AC 2=AD 2+CD 2,∴△ADC 是直角三角形,∠ADC =∠ADB =90°,∴△ADB 是直角三角形.在Rt △ADB 中,∵AD =12,AB =13,∴BD =AB 2-AD 2=5,∴BD 的长为5.方法总结:解题时可先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再进行转化,最后求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这种方法常用在解有公共直角或两直角互为邻补角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图形中.【类型三】 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是一农民建房时挖地基的平面图,按标准应为长方形,他在挖完后测量了一下,发现AB =DC =8m ,AD =BC =6m ,AC =9m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检验一下挖的是否合格?一下挖的是否合格?解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运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验证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解:∵AB =DC =8m ,AD =BC =6m ,∴AB 2+BC 2=82+62=64+36=100.又∵AC 2=92=81,∴AB 2+BC 2≠AC 2,∴∠ABC ≠90°,∴该农民挖的不合格.,∴该农民挖的不合格.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根据已知的数据先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作进一步解答.【类型四】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方位角问题如图,南北向MN 为我国领海线,即MN 以西为我国领海,以西为我国领海,以东为公海,上午以东为公海,上午9时50分,我国反走私A 艇发现正东方有一走私艇以13海里/时的速度偷偷向我领海开来,便立即通知正在MN 线上巡逻的我国反走私艇B 密切注意.反走私艇A 和走私艇C 的距离是13海里,A 、B 两艇的距离是5海里;反走私艇B 测得距离C 艇12海里,若走私艇C 的速度不变,最早会在什么时候进入我国领海?进入我国领海?解析:已知走私船的速度,求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即可得出走私船所用的时间,即可得出走私船何时能进入我国领海.解题的关键是得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根据题意,CE 即为走私船所走的路程.由题意可知,△ABE 和△ABC 均为直角三角形,可分别解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解:设MN 与AC 相交于E ,则∠BEC =90°90°..∵AB 2+BC 2=52+122=132=AC 2,∴△ABC 为直角三角形,且∠ABC =90°∵MN ⊥CE ,∴走私艇C 进入我国领海的最短距离是CE .由S △ABC =12AB ·BC =12AC ·BE ,得BE =6013海里.由CE 2+BE 2=122,得CE =14413海里,∴14413÷13=144169≈0.85(小时)=51(分钟),9时50分+51分=10时41分.分.答:走私艇C 最早在10时41分进入我国领海.国领海.方法总结: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注意提炼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三、板书设计1.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角的度数 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求线段的长 3.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行实践活动,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观观察能力,又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和探究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于生活”的教育思想.。

八年级数学下册18_2_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18_2_2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其它两个判定方法.2.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学习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学习难点】判定定理的证明及运用.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如图,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AB,垂足为点E,若∠ADC=130°,则∠AOE的大小为( B)A.75°B.65°C.55°D.50°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57~58,思考:1.菱形的判定方法:(1)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2.已知▱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D成为一个菱形,你添加的条件是AB=AD(答案不唯一).【合作探究】如图,▱A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5,AC=8,DB=6.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4,OB=OD=3.又∵AB=5,则32+42=52,即OA2+OB2=AB2,∴∠AOB=90°,即AC⊥BD,∴四边形ABCD是菱形.【自主探究】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F,CE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EF.(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合作探究】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解:(1)∵E是AD的中点,∴AE=ED,∵AF∥BC,∴∠AFE=∠DBE,∠FAE=∠BDE,∴△AFE ≌△DBE ,∴AF =DB.∵AD 是BC 边上的中线,DB =DC ,∴AF =DC ;(2)四边形ADCF 是菱形.理由:由(1)知,AF =DC ,∵AF ∥CD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又∵AB⊥AC,∴△ABC 是直角三角形,∵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 =12BC =DC. ∴平行四边形ADCF 是菱形.【自主探究】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CB =CD ,E 是CD 上一点,BE 交AC 于点F ,连接DF.(1)证明:∠BAC=∠DAC,∠AFD =∠CFE;(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 是菱形;证明:(1)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AC =AC ,∴△ABC ≌△ADC(SSS ),∴∠BAC =∠DAC.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AF =AF ,∴△ABF ≌△ADF(SAS ),∴∠AFD =∠AFB.∵∠AFB =∠CFE,∴∠AFD =∠CFE;(2)∵AB∥CD,∴∠BAC =∠ACD.又∵∠BAC=∠DAC,∴∠CAD =∠ACD,∴AD =CD.∵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 菱形的判定知识模块二 菱形判定的应用知识模块三 菱形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2.如图,在正五边形ABCDE中,连接AC,AD,CE.CE交AD于点F,连接BF,则线段AC,BF,CD之间的关系式是AC2+BF2=4CD2.【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菱形的判定
1.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重点)
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并合理利它进行论证和计算.(难点)
一、情境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是菱形的定义,我们可以根据定义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此之外,还能找到其他的判定方法吗?
菱形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具有如下的性质:
1.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四条边都相等;
3.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这些性质,对我们寻找判定菱形的方法有什么启示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菱形的判定
【类型一】利用“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E=2DE,延长DE到点F,使得EF=BE,连接CF.
求证:四边形BCFE是菱形.
解析:由题意易得,EF与BC平行且相等,∴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证明:∵BE=2DE,EF=BE,∴EF=2DE.∵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 且DE∥BC,∴EF=BC.又∵EF∥BC,∴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又∵EF=BE,∴四边形BCFE是菱形.
方法总结:菱形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平行四边形;二是一组邻边相等.
【类型二】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AE∥BF,AC平分∠BAD,且交BF于点C,BD平分∠ABC,且交AE于点D,连接CD.求证:
(1)AC ⊥BD ;
(2)四边形ABCD 是菱形.
解析:(1)证得△BAC 是等腰三角形后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AC ⊥BD 即可;(2)首先证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1)∵AE ∥BF ,∴∠BCA =∠CAD .∵AC 平分∠BAD ,∴∠BAC =∠CAD ,∴∠BCA =∠BAC ,∴△BAC 是等腰三角形.∵BD 平分∠ABC ,∴AC ⊥BD ;
(2)∵△BAC 是等腰三角形,∴AB =CB .∵BD 平分∠ABC ,∴∠CBD =∠ABD .∵AE ∥BF ,∴∠CBD =∠BDA ,∴∠ABD =∠BDA ,∴AB =AD ,∴DA =CB .∵BC ∥DA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C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方法总结:用判定方法“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四边形是菱形的前提条件是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不一定是菱形. 【类型三】 利用“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是菱形
如图,已知△ABC ,按如下步骤作图:
①分别以A ,C 为圆心,大于12
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P ,Q 两点; ②作直线PQ ,分别交AB ,AC 于点E ,D ,连接CE ;
③过C 作CF ∥AB 交PQ 于点F ,连接AF .
(1)求证:△AED ≌△CFD ;
(2)求证:四边形AECF 是菱形.
解析:(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从而得到AE =CE ,AD =CD .然后根据CF ∥AB 得到∠EAC =∠FCA ,∠CFD =∠AED ,利用“AAS ”证得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1)中全等得到AE =CF .然后根据EF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得到EC =EA ,FC =F A .从而得到EC =EA =FC =F A ,利用“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判定四边形AECF 为菱形.
证明:(1)由作图知PQ 为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AE =CE ,AD =CD .∵CF ∥AB ,
∴∠EAC =∠FCA ,∠CFD =∠AED .在△AED 与△CFD 中,⎩⎪⎨⎪⎧∠EAC =∠FCA ,∠AED =∠CFD ,
AD =CD ,
∴△AED≌△CFD(AAS);
(2)∵△AED≌△CFD,∴AE=CF.∵EF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EC=EA,FC=F A,∴EC=EA=FC=F A,∴四边形AECF为菱形.
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把握以下两起点:(1)以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2)以平行四边形为起点进行判定.
探究点二:菱形的判定的应用
【类型一】菱形判定中的开放性问题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F、CE分别是∠BAD和∠BCD的平分线,根据现有的图形,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ECF为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只需写出一个即可,图中不能再添加别的“点”和“线”).
解析:∵AD∥BC,∴∠F AD=∠AFB.∵AF是∠BAD的平分线,∴∠BAF=∠F AD,∴∠BAF=∠AFB,∴AB=BF.同理ED=CD.∵AD=BC,AB=CD,∴AE=CF.又∵AE∥C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则添加的一个条件可以是AC⊥EF.
方法总结:菱形的判定方法常用的是三种:(1)定义;(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类型二】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F,连接DF.
(1)求证:∠BAC=∠DAC,∠AFD=∠CFE;
(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得∠EFD=∠BCD,并说明理由.
解析:(1)首先利用“SSS”证明△ABC≌△ADC,可得∠BAC=∠DAC.再证明△ABF≌△ADF,可得∠AFD=∠AFB,进而得到∠AFD=∠CFE;(2)首先证明∠CAD=∠ACD,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AD=CD.再由条件AB=AD,CB=CD,可得AB=CB=CD=AD,可得四边形ABCD是菱形;(3)首先证明△BCF≌△DCF,可得∠CBF=∠CDF,再根据BE⊥CD可得∠BEC=∠DEF=90°,进而得到∠EFD=∠BCD.
(1)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DC ,AC =AC ,
∴△ABC ≌△ADC (SSS),∴∠BAC =∠DAC .在△ABF 和△ADF 中,⎩⎪⎨⎪⎧AB =AD ,∠BAF =∠DAF ,
AF =AF ,
∴△ABF ≌△ADF (SAS),∴∠AFD =∠AFB .∵∠AFB =∠CFE ,∴∠AFD =∠CFE ;
(2)证明:∵AB ∥CD ,∴∠BAC =∠ACD .又∵∠BAC =∠DAC ,∴∠CAD =∠ACD ,∴AD =CD .∵AB =AD ,CB =CD ,∴AB =CB =CD =A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3)解:当EB ⊥CD 于E 时,∠EFD =∠BC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为菱形,∴BC
=CD ,∠BCF =∠DCF .在△BCF 和△DCF 中,⎩⎪⎨⎪⎧BC =CD ,∠BCF =∠DCF ,CF =CF ,
∴△BCF ≌△DCF (SAS),∴∠CBF =∠CDF .∵BE ⊥CD ,∴∠BEC =∠DEF =90°,则∠BCD +∠CBF =∠EFD +∠CDF =90°,∴∠EFD =∠BCD .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
三、板书设计
1.菱形的判定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菱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
在运用判定时,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先会运用判定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再由浅入深,学会灵活运用.通过做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菱形的判定并会灵活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