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Ⅱ)2010.11.9

合集下载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VS
研究显示,重症肺炎患者的D-二聚体 水平往往较高,提示其凝血系统存在 一定程度的激活。此外,D-二聚体水 平与患者的预后也存在一定关联,高 D-二聚体水平可能提示不良预后。
04
D二聚体检测在肿瘤疾病 中的应用
恶性肿瘤
辅助诊断
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诊断恶性肿瘤,特别是 结直肠癌、胃癌、肺癌等。高水平的D二聚 体可能提示肿瘤的存在。
在败血症发生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包括D-二聚体、 FDP,故D-二聚体检测、血浆FDP检测可反映共同凝血途径的功能;且D-二聚体检测、血浆FDP检测 与APACHE II评分呈正相关,提示疾病严重程度。
感染性休克
D二聚体检测在感染性休克中也具有应用价值。感染性休克时,炎症介质释放会 引起凝血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包括D-二聚体、FDP。
子宫内膜异位症
要点一
总结词
D二聚体检测可以辅助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有助于 评估其严重程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往往会 出现痛经、不孕等症状。D二聚体检测可以检测到子宫 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升高的D-二聚体水平,这有助 于辅助诊断该疾病,并有助于评估其严重程度。
卵巢囊肿蒂扭转
肺栓塞
总结词
D二聚体检测可帮助诊断肺栓塞,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详细描述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被栓子堵塞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D二聚体检测可以通 过检测栓子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可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的含量来帮助诊断肺栓塞,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急性心肌梗死
总结词
D二聚体检测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D-D)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

在全血或血浆中,采用针对D-D的抗体可以很容易地检测D-D含量。

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

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人们发现D-D对临床上疑诊为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患者高度敏感,但不特异。

在这些患者中,当血浆D-D浓度低于:某一临界值(通常为500μg/l)时,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由此可以作为排除VTE的筛选试验。

近年来,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建立多种适用于急诊的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D-D检测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大量研究已经亢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应用价值,已将其作为首选筛选指标之一。

最近,D-D检测的应用巳深入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lC)、心血管疾病、激素替代治疗、恶性肿瘤以及抗凝治疗领域。

一、D-D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的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plasmin,PL)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D(D-Dimer)(图1A,1B)。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D和其它的片段。

二、D-D的检测方法D-D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以及基于ELISA原理的定量测定,也有—些方法采用免疫浊度原理或免疫荧光原理。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19
DIC實驗室指標的選擇和應用
同時有三項以上異常: 血小板計數:<100×109/L,或進行性下降 血漿纖維蛋白原:< 1.5 g/L 或 > 4.0 g/L,或進行性下降 D-二聚體、FDP:進行性增高 凝血酶原時間(PT):縮短或較正常對照延長 3 sec以上,肝病超過 5
sec
纖溶酶原(PLG):含量、活性降低 FⅧ活性:<50%(肝病必備)
-------------------------------------------要求選擇中高靈敏度的檢 測試 劑 盒 17
PE 的臨床評估
臨床表現 具有DVT臨床症狀(至少存在下肢腫脹和觸痛) 已考慮或準備考慮PE診斷 心律超過100次/min 臥床或術後4周內 曾有DVT或PE病史 咯血 惡性腫瘤(治療中,治療或緩解前6個月)
11
參考區間:反映的是當地健康人群D-二聚體的水準 Cutoff值:只是用來排除DVT和PE,而不是用來
區分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
妊♘女性、65歲以上老年人應重新建立參考區間 和cutoff值
三、 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應用
深靜脈血栓、肺栓塞(早期排除診斷) DIC的早期診斷和動態監測 外科手術後的血栓監測 妊高症、先兆子癇的監測 惡性腫瘤、白血病 早期識別、血栓監測 肝髒疾病(重症肝炎、肝硬化) 腎臟疾病(腎病綜合征、腎移植術後) 溶栓治療評估及血栓復發的監測 心血管疾病病情評估(心力衰竭、房顫、旁路手術) 腦梗死鑒別和治療監測
分值 3 3 1.5 1.5 1.5 1 1
低風險:<2分;中風險:2-6分;高風險:>6分
演示者 2012-10-25 10:47:50
-------------------------------------------85%的PE沒有臨床症狀, 臨 床 主 要 做 的 是 預 防 PE 反復發作。停止使用發華 林 主 要 靠 D D 測 定 ,1280 0 6 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二聚体是指由两个相同或不同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如氢键、范德华力等)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

在生物学中,二聚体广泛存在于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中,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常用的二聚体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一、生物物理学方法1.X射线晶体学:通过晶体学方法可以解析蛋白质的三维结构,从而确定其是否形成二聚体。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纯化蛋白质并生长合适的晶体,然后利用X射线进行结构解析。

X射线晶体学方法在发现和研究二聚体相关的蛋白质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

2.核磁共振(NMR):NMR方法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对样品进行谱学分析,可以获得蛋白质高分辨率的三维结构信息。

通过对蛋白质NMR谱图的分析,可以确定蛋白质是否为二聚体。

二、生物化学方法1.凝胶过滤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是常用的二聚体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调整凝胶孔径大小,可以将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如果目标蛋白质是二聚体结构,则它将形成相对较大的峰,可以通过检测这些峰来确定是否为二聚体。

2.蛋白质交联:蛋白质交联是利用交联剂将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结合位点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二聚体或多聚体。

通过蛋白质交联反应可以直接观察到蛋白质是否发生了二聚化。

三、生物学方法1.免疫共沉淀:免疫共沉淀是通过抗体特异性地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然后利用沉淀方法从混合物中沉淀出来。

如果目标蛋白质是二聚体结构,可以通过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一起被沉淀下来,从而证明其为二聚体。

2.双杂交法:双杂交法是一种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来检测蛋白质二聚体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目标蛋白质与一个报告基因(如荧光素酶)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当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时,可以观察到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

这种方法常用于筛选新的蛋白质二聚体对。

在临床应用方面,二聚体检测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聚体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二聚体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引言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在血液中存在的特殊蛋白质片段。

它的产生主要是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过程中被酶解而得到。

在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水平很低。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D-二聚体的水平会显著增加。

因此,D-二聚体检测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评估工具,特别是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

D-二聚体检测的机制D-二聚体的产生主要源于纤维蛋白原的酶解过程。

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纤维蛋白原会被凝血酶(Thrombin)酶解为纤维蛋白(Fibrin),形成血栓网。

在血栓溶解过程中,纤溶酶(Plasmin)会作用于纤维蛋白,将其酶解为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的水平反映了体内血栓生成和溶解的程度。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在临床上,D-二聚体检测广泛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血栓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以及其他与凝血功能异常有关的疾病。

DVT和PE是血栓形成的两个主要类型,常常伴随着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通过测量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栓性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预测血栓形成风险除了诊断血栓性疾病外,D-二聚体的水平还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的风险密切相关。

高水平的D-二聚体意味着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因此,对于那些有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监测其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早发现血栓形成的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血栓溶解治疗的指导对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溶栓治疗通过促进纤溶系统活化,加速血栓的溶解。

在进行溶栓治疗前,通常需要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此种治疗方法。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提供有关血栓溶解的信息。

如果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高,说明已经发生了血栓形成,溶栓治疗可能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较低,可能说明血栓溶解的需求不高,溶栓治疗可能并不合适。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D二聚体(D-dimer)是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是一种用作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血栓形成以及血栓溶解的程度。

检测D二聚体水平对于评估和监测血栓性疾病以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发展和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1.免疫测定法: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抗体捕获和免疫测定法。

这些方法使用特异性的抗体来捕获D二聚体,并通过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来量化D二聚体的水平。

这些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凝血法:经典的D二聚体检测方法之一是凝血法(如拉塞尔凝血法或D-dimer凝集试验)。

这些方法利用D二聚体在凝血酶原活化期间形成的血栓结构来检测其水平。

然而,这些方法的时间较长,并且在一些其他疾病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3.快速荧光免疫测定法(FIAT):这是一种近年来开发的新型D二聚体检测方法。

它结合了免疫捕获和荧光信号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结果可迅速得到。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与血栓形成和血栓消耗相关,因此它在血栓性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临床怀疑血栓性疾病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确认诊断。

2.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动态监测可以用于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和血栓消除的进程。

例如,在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中,随着治疗的进行,D二聚体水平应该逐渐降低。

如果D二聚体水平无法降低或持续升高,则可能提示治疗效果不佳或血栓复发。

3.癌症相关血栓风险评估:癌症患者患血栓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更高。

D二聚体的检测可以用于评估癌症患者的血栓风险,并指导预防性抗凝治疗的使用。

4.慢性炎症疾病的监测:一些慢性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于临床监测疾病的活动性和疾病的进展。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D-二聚体的检测是一种对继发性纤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验项目,被认为是目前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等方面颇具价值的指标。

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则极大地提高了对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疗效判定及评价预后的水平。

1 D-二聚体的形成机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

在纤溶过程中,凝血酶在水解纤维蛋白原后,即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和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在因子Ⅻa作用下,形成稳定的交联纤维蛋白,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降解过程中,释放的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片段D-二聚体。

在病理状态下,凝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凝血倾向增强,从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加,导致D-二聚体含量增加。

D-二聚体水平的增高,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和纤溶发生,所以临床上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2 D-二聚体的主要检测方法2.1 ELISA法Rylatt首先以提纯的D-二聚体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获得多株抗D-二聚体的单克隆抗体,然后应用ELISA试验测定其中D-二聚体含量,其灵敏度达到10 ng/ml,称为ELISA检测法。

其敏感性高,能定量,但操作繁琐。

2.2 胶乳凝集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D-二聚体检测法。

将获得的单抗包被于乳胶颗粒(Latex)上,当血中D-二聚体与Latex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致敏的Latex发生凝集,测得其含量,为Latex检测法。

本法精确度低,只能定性,适应于急诊。

2.3 发色底物法该方法敏感性好、准确性高,可单人份标本迅速检测,但成本过高。

3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及意义3.1 脑部疾病脑出血发病初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1周后到高峰,脑实质出血患者D-二聚体含量开始下降,而其含量和异常率与出血量有关,但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出血者第2周D-二聚体却持续升高。

此外,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发病年龄也有关,可能与老年人处于相对高凝状态有关。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一种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血栓形成的标志物。

血栓是一种固态形成的血液凝块,可以引起血管阻塞并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心肌梗塞。

D二聚体可以在血液中定量测量,并用于评估和监测这些疾病的风险和疗效。

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包括免疫测定法和凝血法。

免疫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检测血液中的D二聚体浓度来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

常用的免疫测定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免疫分析法(FIA)。

这些方法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结合来检测D二聚体浓度,从而确定血栓形成的风险。

凝血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可以通过观察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变化来检测D二聚体的存在。

这种方法需要将血液样本与一系列的试剂混合,观察所形成的凝块的特征和时间来确定D二聚体的浓度。

虽然凝血法相对复杂,但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包括血栓的形成和解体速度,以及凝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异常。

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它主要用于评估和监测与血栓相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心肌梗塞。

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反映血栓的形成和解体程度,以及治疗的疗效。

在诊断方面,D二聚体可以用作筛查工具,帮助医生确定血栓的存在和类型。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例如评估抗凝治疗的效果和预测复发的风险。

除了血栓相关的疾病,D二聚体还被用于其他临床场景的评估。

例如,在肿瘤学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活性、预测预后和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标志物。

此外,D二聚体还与许多炎症和免疫系统疾病有关,包括风湿性疾病、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

总的来说,D二聚体是一种重要的血栓相关标志物,可以通过免疫测定法和凝血法进行检测。

它在诊断和监测血栓相关疾病以及其他临床领域的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对D二聚体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技术的进步,相信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将进一步扩展和优化。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无统一的国际标准
目前有超过种检测方法和多种单抗被使用。
存在两种报告单位:
()和纤维蛋白原当量()
抗体对二聚体不同片段有不同的亲和力
不同的试剂有不同的干扰情况
13
排除静脉栓塞的试剂要求
建立排除诊断的阈值(值) 必须有高的阴性预示值、灵敏度 必须在阈值浓度水平有较好的重现性 厂家应提供主要特征评估的数据来源
()自身红细胞凝集法:自身红细胞凝集法采用分别 针对二聚体和红细胞膜上双表位抗体,当血中二聚体 水平升高时,抗原抗体结合的增多而导致红细胞凝集, 内可以判断结果,为半定量的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其优点是可用全血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麻烦。 缺点是敏感性低和不能定量。
()胶体金免疫渗滤反应法:该法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 在多孔薄膜并粘放在有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 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 形成抗体抗原金标抗体复合物在薄膜上即产生紫红色沉 淀,紫红色强度与血浆中抗原成比例,在几分钟内即可 完成。
F XIIIa
E
E
E
E
E
E
D
DD
DD
D
D
DD
DD
DD
D
EE
EE
EE
E
酶交联
氢键共价交联
D-Ddimer 交联
纤维蛋白降解
Generation of D-Dimer Reactive Antigens: Degradation of Fibrin
E
E
E
交联 纤维蛋白 不同的交联的 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
测定及临床应用
定义
: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 ,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 性降解产物。

D二聚体FDP的检测及应用(王鸿利)2010.11.9

D二聚体FDP的检测及应用(王鸿利)2010.11.9

100
67
91
68
23
73
诊断效率(%)
67 57 57 70 65 70 87 80 51
国内标准:*<100;ΔAPTT延长>10s; Δ Δ<60%;SC;破碎红细胞
37
诊断DIC实验的评价
检测指标 串联试验(几个试验均为阳性) PT+PTT+TT PT+PTT+Fg PT+PTT+FDP FDP+D-D
19
四、D-D/FDP检测的应用
(一)VTE危险分层 静脉血栓(VTE)的危险性(即预测可能
性的因素),可分为高度危险因素(预测可 能性高),中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中度) 和低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低度),是临 床诊断VTE的基础。
20
高度危险因素
多发性骨折(40%~76%)
髋部骨折(50%~75%)
CUS
阴性 不治疗
阳性 CUS
无DVT 静脉造影
无DVT 有DVT 不治疗 治疗
可疑DVT的诊断程序 注:CUS,加压超声显像;DVT,深静脉血栓
有DVT 治疗
27
(三)肺血栓栓塞(PTE)
PT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症状
体征
呼吸困难及气促 80 ~ 90%
胸痛
40 ~ 70% 心动过速 30 ~ 40%
11Leabharlann 三、 D-D /FDP检测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因素 可使D-D /FDP↑。
年龄 随年龄增长而增高,>80岁88% D-D水平↑ 饮食 高脂饮食、酗酒 活动 剧烈活动 妊娠 随妊娠期延长而增高 月经 月经期
12
(二)病理因素 可使D-D /FDP↑。 严重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组织坏死/坏 疽、慢性肝病、甲减、结节病、先兆子痫、 外科手术/创伤、分娩/产褥期、恶性肿瘤、 冠心病、免疫病

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完整版)

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完整版)

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和临床应用(完整版)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是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已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解决D-二聚体在实验室检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给D-二聚体的临床合理应用和正确解读提供参考,相关专家商讨并制定了《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要点如下。

D-二聚体病理生理学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但其只在交联纤维蛋白降解时产生,因此D-二聚体可作为机体凝血活化和继发纤溶激活的标志物。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是纤维蛋白原和(或)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后大小不等片段产物的混合物,D-二聚体是否包含在内,取决于是否有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和被降解(图1)。

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1:(1)同一医疗机构应采用同一种D-二聚体检测方法(强推荐);(2)不同检测系统间D-二聚体检测结果难以相互比较,连续检测建议使用同一检测系统(强推荐);(3)检验工作者应熟悉本实验室D-二聚体检测的方法、检测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等(强推荐)。

推荐意见2:(1)D-二聚体检测的批内精密度:正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CV应≤15%,异常质控品或血浆标本CV应≤10%;日间精密度CV应≤15%,当D-二聚体用于VTE排除诊断时,应设置质控靶值水平在cut-off值附近的室内质控,且cut-off值检测结果的日间精密度CV应≤7.5%(强推荐);(2)D-二聚体在cut-off值浓度水平处的敏感度应≥97%,阴性预测值应≥98%(可信区间的下限≥95%)(强推荐)。

推荐意见3:(1)实验室应根据所用D-二聚体检测系统的方法学、制造商声明和自己的验证结果来确定标本的拒收原则(强推荐);(2)解读D-二聚体检测结果时,应始终考虑样本因素、生理状态及药物的影响(强推荐)。

推荐意见4:(1)实验室应使用来源明确且经本地验证的正常参考区间,同时标注当前检测系统用于VTE排除诊断的cut-off值(强推荐);(2)使用μg/L或mg/L作为D-二聚体的测量单位,FDPs测量单位应与D-二聚体统一(推荐);(3)D-二聚体报告应提供的要素包括:正常参考区间、VTE排除诊断cut-off值(如已验证)、报告方式(FEU或DDU)和计量单位(μg/L、mg/L)(强推荐)。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D-二聚体检测与临床应用全
D-Dimer的产生

概 述
D-二聚体的特点 1 敏感性高: 92%-100% 当血浆D-二聚体低于某一临界值时(通常为0.5mg/L),可基本除外急性PTE(肺血栓栓塞症 ),其阴性预测值大于90%。 2 D-Dimer特异性低:老年、孕妇、外周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可增高。
各类疾病D-D升高的阳性率
D-二聚体局限性
既往血栓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新近发生血栓的患者水平 小血栓的D-二聚体水平低于大血栓。因此,有一些时间较长的小血栓会出现亚临床表现或阴性的D-D结果 D-D对远端血栓的敏感性低,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D-D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雌激素治疗、卵巢癌肿瘤标志物CA125等可引起D-二聚体水平假性升高
2、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DIC 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特点是体内凝血和抗凝机制失衡导致血小板聚集,病理性凝血酶生成,纤维蛋白在微血管沉积,形成广泛性微血栓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DIC 早期诊断和动态监测
探 讨
一、不同试剂检测结果不可比性 1.单克隆抗体不同 2.报告结果缺乏统一的标准单位(FEU、DDU) 3.参考区间不同 4.校准品不同 二、参考区间与cutoff值 1.CLSI建议,在报告检测结果时,如果只用于排查DVT和PE,只报cutoff值,如果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就报参考区间; 2.应对“特殊人群”重新建立参考区间和cutoff值
谢谢!
4、妊高症、先兆子痫的监测
妊娠期间血液系统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浓度会发生改变,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表明孕妇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机体正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正常孕产妇的孕早期D-二聚体含量略高于非孕成年人的疾病界定值。随着孕期的增长,其含量也会有明显的上升,孕晚的含量为孕早期的1.53—5.7倍。在产后第一天浓度会急剧上升到达一个峰值,三天之内恢复至较低水平。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检测及临床应用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α链及β链依次脱去多肽 A 和多肽 B,形成纤维蛋白Ⅰ和纤维蛋白Ⅱ,纤维蛋白在因ⅩⅢa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交联蛋白的生成有激活纤溶系统,纤维蛋白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产生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其中包含r链的2个D片段,即为D-二聚体。

2 D-二聚体的常用检测方法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乳胶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比浊法、胶体金免疫渗滤法荧光抗体检测法、免疫金标法[1]等。

2.1 乳胶凝集法将单克隆抗体共价吸附在乳胶颗粒上,用于定性或者根据其稀释度半定量测定标本中 D- 二聚体含量。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的特点,适用于急诊检测。

2.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ELISA法原理是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获得的单抗包被在乳胶颗粒上,当血中 D- 二聚体与乳胶颗粒会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时,致敏的乳胶颗粒会发生凝集,从而测定其含量。

2.3免疫比浊法免疫比浊法的原理为聚苯乙烯颗粒包被有抗 D-二聚的单克隆抗体,当标本中含有 D-二聚体时,该抗体与 D-二聚体的交联区域结合,浊度发生改变,通过仪器检测其浊度的变化可反映待检样本中 D-二聚体的含量。

研究表明[2],该方法检测快速、稳定、灵敏度高,但需要特殊设备。

2.4荧光抗体检测法在酶联免疫吸附的基础上与荧光检测相结合,利用现成的单剂量试剂和分析仪中储存的校对系统对样本进行检测。

2.5免疫金标法将单抗吸附在多孔薄膜并黏附在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即呈现红色斑点,通过肉眼观察或者折射仪读数,与提供的标准色价或测定标准品折射仪读数,可以算出 D-二聚体含量。

3.D-二聚体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的活性增高他提示活动性纤溶的存在,对血栓性疾病(DIC)、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DVT)、急性心梗(AMI)\恶性肿瘤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及疗效评估价值。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2020/12/13
2
第二页,共27页。
2020/12/13
3
第三页,共27页。
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
分析前 质量控制
项目 申请
病人 准备
标本 采集
标本 运输
标本 接收
标本 保存
标本 处理
2020/12/13
4
第四页,共27页。
分析前 质量控制
检验 仪器
检验 方法
检验 试剂
检验 人员
质量 控制
参考 范围
8
第八页,共27页。
★检验样本的采集
• ①采血方法:采血时,一般要在病人空腹、安静状态下进行,以早晨07:00至09:00最为适宜,因为生物钟 时间对检测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多次反复采血的病人最好在同一固定时间和同一条件下采血。
• ②止血带:一针见血,见血即去
• ③采血顺序:血培养——凝血项目——不抗凝项目——抗凝项目
• ★胶体金显色反应法:该法是将单克隆抗体吸附在多孔薄膜并粘放在有多层吸收垫的塑料盘上,被检标本加入后即 与该抗体结合,然后加入胶体金标记的抗体,在薄膜上即产生红色强度,红色强度与血浆中抗原成比例,在几分钟 内即可完成。该法易受白细胞、血小板、类风湿因子、肝素及血脂等物质的干扰,特异性不强,在不同的报道中其 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NPV)差别较大,并且厂商和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2020/12/13
12
第十二页,共27页。
• ★自身红细胞凝集法:自身红细胞凝集法采用分别针对D-二聚体和红细胞膜上表位的双抗体,当血 中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抗原-抗体结合的增多而导致红细胞凝集,2min内可以判断结果,为半定量 的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其优点是可用全血检测,省去了离心制备血浆的麻烦。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与临床应用发表时间:2016-03-31T09:29:42.4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3期供稿作者:刘树生1 冀惠英2 刘振3 [导读]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山东省青州市妇幼保健院 262500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

它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检验项目,是临床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及进行溶栓治疗监测的重要指标。

1、D-二聚体的生成在各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下,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FB的生成,而FB得生成又可激活纤溶系统,引起纤溶酶的生成和FB的降解。

在交联FB的降解过程中,生成了一系列的特异降解产物,其中包括D-二聚体(D-Dimer)。

凝血系统的激活导致凝血酶的生成,凝血酶结合于纤维蛋白原的中央结构域,释放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生成纤维蛋白单体和多聚体。

在活化FXIII的作用下,生成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生成多种交联蛋白降解产物(FbDps),其中包括D-二聚体和其他的片段。

2、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 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主要是胶乳凝集原理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其原理:抗D-D单克隆抗体包被于胶乳颗粒上,受体血浆中如果存在D-二聚体,将产生抗原-抗体反应,乳胶颗粒发生聚集现象。

但是,凡有血块形成的出血,本试验均可呈阳性,故其特异性低,灵敏度高。

3、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生成反映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

特别是对静脉血栓形成高度敏感,在静脉血栓形成的排数、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

D-二聚体在肝炎疾病、DIC、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中,也有明显的变化,足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以及疗效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D2聚体的临床应用

D2聚体的临床应用

D2聚体的临床应用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1. D-二聚体含量增高见于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是诊断DIC的重要依据,另外,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死、心肌梗死、肝脏疾病、慢性肾炎、肿瘤、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可见D-二聚体增高。

2. D-二聚体可作为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诊断指标,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时增高,原发性纤溶时正常。

3. D-二聚体可作为筛除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重要指标,D-二聚体阴性时,可排除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4. D-二聚体可作为溶栓治疗有效的监测指标。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
夏璇;黄清春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1(020)007
【摘要】@@ D-二聚体作为交联的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疾病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之一[1].D-二聚体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现对其检测方法及近年来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总页数】3页(P908-910)
【作者】夏璇;黄清春
【作者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广州,5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1
【相关文献】
1.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高D-二聚体患者应用抗凝剂对预后的影响
2.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D-二聚体和血乳酸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4.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检测在Ⅱ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5.D-二聚体和血乳酸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及价值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种方法都有极好的相关性。其中:
Ⅰ与
Ⅱ相关性最好(r=0.9106);Ⅲ与Ⅳ相关 性最差(r=0.3048);Ⅰ、Ⅱ与Ⅴ的相关
性分别为0.8360和0.8764,也较好。
12
三、D-D检测的临床应用
1、 用于排除DVT ,而不是诊断DVT 2、 用于排除PTE ,而不是诊断PTE 3、在可疑VTE患者中的其它应用 (1)在无症状的高危患者中筛选DVT/PTE (2) 诊断复发VTE 4、在DIC诊断中的意义 5、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6、其他
D-dimers<0.5ug/ml 排除血栓症
D-dimers>0.5ug/ml 进一步检查
临床 辅助检查
无血栓症 不需治疗
血栓症
血栓
临床验证的方法可用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排除 (n>5000,NPV>95%)
26
第二方案: D-dimers与临床预评估结合使用
怀疑静脉血栓栓塞的门诊病人 临床预评估 低,中度可疑 高度可疑
3 3 1.5 1.5 1.5 1 1
23
PTE临床可能性判定
中/低度 高度
Vidas D-D测定
阴性 不治疗 阳性 CUS DVT 治疗
CUS
无DVT 螺旋CT 无PE V/Q扫描 或血管 造影 PE 治疗 DVT 治疗
无DVT 螺旋CT 无PE 不治疗 PE 治疗
可疑PTE的诊断程序
注:CUS加压超声显像;V/Q通气灌注扫描
2
内源凝血
外源凝血
FXIII
凝血酶 FXIIIa
纤维蛋白原
FPA、FPB
纤维蛋白的单体
纤溶酶
交联的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gDPs)
FDPs
交联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bDPs)
D-二聚体生成示意图
3
血液凝固的终产物:纤维蛋白凝块
Coagulation
D E D
Fibrinogen
Thrombin
29
30
DIC病 有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存在 因
1、感染性疾病(占25%~40%) 细菌性感染:①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绿脓杆菌)、沙门菌属等;②革兰阳性菌败血症: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 病毒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乙型脑炎、流感A族等 原虫感染:恶性疟疾、脑型疟等 2、恶性肿瘤(7%~9%) 前列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肺癌、胃癌、大肠癌等 3、白血病(14%~27%) 各种类型白血病、尤其是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4、组织损伤和手术(6%~23%) 体外循环、广泛性根治术、严重烧伤、挤 压伤综合征、复合性骨折、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5、病理产科(5%~12%) 羊水栓塞、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宫内死胎、 妊娠中毒症、产后败血症、葡萄胎、感染性流产等 6、肝脏疾病(5%~12%) 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肝癌、肝叶切 除、门脉高压、同种原位肝移植术等 7、其它(10%~26%) 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血 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内溶血、异型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蛇咬伤、 31 巨大血管瘤等

CUS 无DVT 静脉造影 有DVT 治疗
可疑DVT的诊断程序
注:CUS,加压超声显像;DVT,深静脉血栓
20
(二)肺血栓栓塞(PTE)
PT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症状 呼吸困难及气促 80 ~ 90% 胸痛 40 ~ 70% 心动过速 30 ~ 40% 体征
晕厥
咯血 咳嗽 心悸
11 ~ 20%
11 ~ 30% 20 ~ 37% 10 ~ 18%
9
应用的评价
对于用于排除诊断VTE的D-D检测方法而言,下 列几个指标非常重要: ①敏感性:某试验检测阳性例数的比例,真阳性率; ②特异性:某试验检测阴性例数的比例,真阴性率; ③阴性预测值(NPV):即当D-D水平低于临界值 或为阴性时,患者确实不患VTE的可能性; ④阳性预测值(PPV):即当D-D水平高于临界 值或为阳性时,患者确实患有VTE的可能性。 其中D-D检测方法对VTE的敏感性和NPV是评价该 方法至关重要的指标。
紫癜
发热
11 ~ 16%
43% 12%
颈静脉充盈
胸腔积液 24 ~ 30% PO2 上升/分裂 23% 细湿罗音 18 ~ 51%
21
PTE的主要影像检查
敏感性(%) 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螺旋CT/电子束CT造影 肺动脉造影 92 53 ~ 89 98 特异性(%) 87 78 ~ 100 95 ~ 98
D-dimers
D-dimers<0.5ug/ml 排除血栓症
无血栓症 不需治疗
D-dimers>0.5ug/ml 进一步检查 临床辅助检查
血栓症
治疗
经验证可用于排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NPV~99%)
Bucek RA.,thrombosis research;2002 Palud L.,Archives des maladies du coeur et des vaisseaux;2004 Ghanima W.,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2005 Ghanima W.et at.-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2006
DIC 的临床表现
表现 广泛出血 循环衰竭 微循环形成 特征 注射出血,创面渗血 发生率(%) 80~90
难治性休克,血压降低 50~60 累及器官功能障碍 45~50 7~33
微血管性溶血 溶血表现
32
诊断DIC的实验评价(1)
• 一般实验:常用、简便,但是:不特异,不敏感 – 90%病例血小板:减少 – 70%病例PT不正常 – 50%病例APTT不正常 – FIB:<50%病例降低
15
髋部骨折(50%~75%) 腹部大手术(15%~30%) 脑卒中(30%~60%)
VTE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因素)
中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中度)
下肢骨折(3.7%~50%) 恶性肿瘤(5%~42%) 急性心梗(5%~35%) 家族血栓史(5%~13%) 充血性心衰(8%~12%) 冠脉搭桥术(3%~9%) 口服避孕药(3%~12%) 自身免疫病(SLE)
13
(一)静脉血栓栓塞 (VTE)

深静脉血栓(DVT)
-西方国家发病率(Van Beek)=1‰

肺栓塞(PE)
-西方国家发病率(Van Beek)=0.5‰

美国心脏协会
-静脉血栓栓塞 -每年二十万人死与静脉血栓栓塞
14
VTE的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因素)
高度危险因素(预测可能性高)
多发性骨折(40%~76%) 严重创伤(35%~50%) 脊髓损伤(50%~100%) 高龄≥80岁(88%)
RL+
1.68
1.81 1.50 1.22 1.75
11

Ⅱ Ⅲ Ⅳ Ⅴ
93.3
96.7 90.0 86.7 90.0
52.8
54.7 50.0 44.8 54.0
5种检测D-D方法在排除VTE中的价值
Ⅱ>Ⅰ>Ⅲ>Ⅴ>Ⅳ。故D-D缺乏特异性, 不能用于诊断VTE;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 可用于排除VTE。
10

对75例可疑VTE患者(男41,女34,年龄56±6
岁)全部以血管造影作为诊断“金标准”,作5种
D-D检测方法的比较。
5种检测D-D的方法比较(%)
SE SP
44.4
46.7 40.0 28.9 48.9
NPV PPV
90.9
95.5 85.7 76.5 88.0
RL0.15
0.07 0.25 0.46 0.21
– TT:急性DIC时延长,慢性DIC时正常并与病情不相关
33
诊断DIC实验的评价(2)
检测指标 单个实验
Plt(×109/L) <130* PT(s) 延长>3 PTT(s) 延长>3△ TT(s) 延长>3 Fg(g/L) <1.5 AT:A(%) <75△△ FDP(mg/L) >10 D-D(μg/L) >0.25
27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传统概念
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全身微小血管内 皮细胞损伤和血液凝固亢进,形成以血小板和 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在此过程中消 耗了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并通过内激活 途径激活了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因此, DIC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复杂的病 理生理过程和严重的获得性血栓出血综合征。 若不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病死率极高。 2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现有概念 DIC是由多种致病原素,导致全身微小血管 内皮细胞和微循环体系损伤,血小板和纤维蛋
白形成微血栓造成全身多器官缺血、缺氧引起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24
D-dimers作为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方案
► D-二聚体定量分析有两个主要方案共同诊断静脉血
栓栓塞:

第一方案: D-dimers作为独立诊断实验 第二方案: D-dimers与临床预评估结合应用

25
第一方案: D-dimers作为独立诊断实验
怀疑静脉血栓栓塞的门诊病人
D-dimers
7
D-D的检测方法
两种快速D-D检测方法与经典检测方法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