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临床意义
浅谈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浅谈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2-08-02T11:02:15.0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郑仕君[导读] 随着方法学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D-二聚体检测的应用前景会更广泛。
郑仕君(湖北省红安县中医院检验科 438400)【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139-02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状态的存在,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D-二聚体的检测对于排除、诊治凝血-纤溶系统疾病以及溶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X Ⅲ作用下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产物。
通常D-二聚体在血液中检测不到,只有在血栓形成并被纤溶系统激活的过程中产生,只要体内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D-二聚体就会升高。
D-二聚体主要反映纤维蛋白的溶解功能,D-二聚体血浆中含量的生成与增高,主要见于以下疾病: 1 用于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及肺栓塞(PTE)的排除 DVT主要见于骨创伤及术后并发症,DVT对D-二聚体有高度灵敏性,比较研究表明D-二聚体检测与静脉造影结果一致性达100%。
D-二聚体定量检测可反映血栓大小变化,因此可作为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用药指导及疗效观察,治疗期间持续增高,说明治疗无效,含量再增高预示血栓再发生。
D-二聚体阴性或低于正常值患DVT的可能性极小,因此D-二聚体检测对骨创伤及术后造成DVT具有排除诊断价值。
PTE和DVT是同一疾病在不同脏器中的表现,由于PT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导致临床漏诊与误诊。
静脉造影是检测DVT的金标准,但是它是一种有创检查。
D-二聚体检测对PTE高度敏感,其检测方法操作简单、快速、敏感度高,可作为排除PTE的首选试验。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纤溶系统的参数,是指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在凝血系统激活后,被凝血酶裂解产生的产物。
它反映了体内纤溶过程的活性和程度,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机体炎症、血栓形成及其他相关疾病的风险和临床意义。
1.血栓疾病的评估: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作为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的指标。
例如,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肺血栓栓塞症等血栓相关疾病的风险程度。
一般来说,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但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血栓形成已经发生,因此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炎症反应的监测:炎症反应的激活也会导致D二聚体水平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监测炎症疾病的病情进展和疗效评价。
例如,在感染、炎症性肠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3.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一些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
此外,通过监测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还可以评估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4.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作为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D二聚体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医生在解读检测结果时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此外,D二聚体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病理过程,因此在临床实践中仍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主要包括评估血栓疾病风险、监测炎症反应、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价,以及预测和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等。
d2聚体临床意义
d2聚体临床意义D2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其临床意义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D2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2聚体的基本概念D2聚体是由胃酸蛋白(gastric intrinsic factor)和维生素B12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属于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
它主要在胃部和小肠中产生,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D2聚体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
二、D2聚体与贫血的关系1. D2聚体与巨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是指红细胞增大或形态异常,并伴有贫血症状。
研究表明,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中D2聚体水平明显降低。
这是因为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缺乏胃酸蛋白,无法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D2聚体,从而导致维生素B12吸收不足,引起贫血。
2. D2聚体与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的寿命缩短,并且在循环中过早破裂,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研究表明,溶血性贫血患者中D2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这是因为红细胞破裂时会释放出大量的胃酸蛋白和维生素B12,从而增加了D2聚体的含量。
三、D2聚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1. D2聚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关节发炎和关节变形。
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D2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这是因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胃酸蛋白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D2聚体的含量。
2. D2聚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多个器官和组织受损。
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D2聚体水平明显降低。
这是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胃酸蛋白和维生素B12的吸收减少,从而减少了D2聚体的含量。
四、D2聚体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 D2聚体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由于D2聚体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因此可以通过检测D2聚体水平来判断贫血类型。
如果D2聚体水平降低,则可能是巨幼红细胞贫血;如果D2聚体水平升高,则可能是溶血性贫血。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片段,主要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生,其浓度反映了血液凝块的形成和溶解过程。
D二聚体检测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对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筛查和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二聚体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
D二聚体在VTE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浓度升高可以提示凝血活动增强或溶解功能受损,从而提示VTE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D二聚体的敏感度较高,特异度较低,因此可以作为VTE的初筛指标。
对于怀疑患有VTE的患者,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初步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异常的可能。
如果D二聚体升高,需要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多普勒、CT肺动脉造影等)来确认VTE的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VTE的治疗监测。
在VTE患者接受抗凝治疗期间,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反映治疗效果。
如果D二聚体浓度持续下降,说明抗凝治疗有效;反之,如果D二聚体浓度反弹或持续升高,可能提示治疗无效或复发。
二、D二聚体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除了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D二聚体还可应用于其他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
1.心脏病:心肌梗死后,血管内膜破裂导致血小板激活和凝血活性增加,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升高。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心肌梗死的附加指标,帮助评估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2.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高凝状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和凝血系统活性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产生和释放增加。
因此,D二聚体可以作为评估肿瘤患者的血液凝块形成风险的指标。
3.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病毒性肺炎等)会导致炎症反应和凝血系统激活,D二聚体的浓度常常升高。
在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D二聚体可以作为一个辅助指标。
三、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和局限性尽管D二聚体在VTE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考虑。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检测血液的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
1.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以及继发性纤溶亢进,导致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筛选检测试验。
2.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中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这种促凝物质的作用类似于组织凝血因子,可激活外源凝血系统。
如M3型白血病早幼粒细胞之嗜天青颗粒,含有大量蛋白溶解酶,当细胞破坏时,它们被释放入血流,即可直接激活因子X,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另外,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也含有强烈的促凝物质。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5000μg/L。
杀伤作用强烈的化学或放射治疗,杀灭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含于白血病细胞内的促凝物质释放入血,导致高凝状态及血栓形成。
这些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以达到20000μg/L或更高。
大多数患者随着治疗和白血病细胞水平降低而D-二聚体水平也降至较低水平。
当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数量降低后,D-二聚体水平逐步降低。
绝大多数的白血病患者是形成DIC,极少数为静脉血栓。
白血病患者发病早期D—二聚体水平即升高,化疗后下降,动态观察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变化,有助于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
3.急性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发病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D—二聚体检测不仅可作为观察心肌梗死病情的一项指标,而且也是观察溶栓治疗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4.恶性实体肿瘤,据统计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栓发生率约10-30%,其中以腺癌并发血栓的发生率最高,其中包括胰腺癌、支气管与肺癌、胃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恶性组织细胞瘤。
癌症患者术后血栓(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率可高达50%,其中90%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
肿瘤细胞内容物中有一种高糖物质,结构类似组织因子,在代谢过程中可以显著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栓形成,使D-二聚体水平显著增高,一般情况下,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肿瘤,而形成的血栓多为静脉血栓,少数为DIC。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III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
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
生理学背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由4种主要部分组成:纤溶酶原(plasmingen)、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gen activator, 如t-PA, u-PA)、纤溶酶(plasmin)、纤溶酶抑制物(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 antiplasmin)。
当纤维蛋白凝结块(fibrin clot)形成时,在tPA的存在下, 纤溶酶原激活转化为纤溶酶,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 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凝结块形成各种可溶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F DP由下列物质:X-寡聚体(X-oligomer),D-二聚体(D-Dimer)、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片段E(Fragment E)组成。
其中X-寡聚体和D-聚体均含D-二聚体单位。
人体纤溶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血浆中水平增高说明存在继发性纤溶过程,而先生凝血酶,后又有纤溶系活化;并且也反映在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活性或浓度超过血浆2‰—抗纤溶酶活性或浓度。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来活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般为投入一种纤溶酶原活化物如尿液酶、链激酶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物(tpA),使大量纤溶酶生成,从而加速已形成血栓的溶解。
F DP或D-二聚体生成,则表明达到溶栓效果。
纤溶蛋白降解产物中,唯D-二聚体交联碎片可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的溶栓效果、及可用于诊断、筛选新形成的血栓。
但是,到目前为止,商品的D-二聚体检测手段都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测量可以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内皮细胞破坏的程度。
D二聚体水平的测量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中非常重要。
当血管受损时,血液中会释放出纤维蛋白原,进一步引发凝血系统的激活,形成血栓。
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降解的产物,因此它在检测和诊断血栓疾病方面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DVT和PE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后果。
因此,D二聚体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筛查患者是否存在血栓。
其次,D二聚体对于判断血管破裂的程度以及出血风险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以反映出血管内皮细胞的破坏程度。
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纤维蛋白会被激活,并进一步被降解,产生D二聚体。
因此,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评估血管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的指标。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D二聚体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和恶化相关。
因此,在临床上通过测量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此外,D二聚体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常常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程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D二聚体可以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
在肝病中,D二聚体也可以作为严重肝炎和肝纤维化的指标之一总之,D二聚体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快速、非侵入性地评估血栓形成和血管损伤的程度,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定位和诊断。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用于评估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肝病等其他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水平不是特异性指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指标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和诊断。
D二聚体临床意义
D-二聚体测定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
测定纤溶系统主要因子,对于诊 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 各种 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疾病(如肿瘤, 妊娠综合症), 以及溶栓治疗监测, 有 着重要的意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 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 解过程。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 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 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参考值<0.3mg/L;接近或
>0.3mg/l应考虑疾病状态。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1
1、DIC的早期诊断
DIC病人D-二聚体水平都 明显升高。
对于亚临床DIC诊断更有 帮助。
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应用2
2. 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 血浆D-二聚体阴性可排除DVT的可
能性。造影证实DVT者D-二聚体100%阳 性。可作溶栓治疗和肝素抗凝的用药指 导及疗效观察。
总结
D-二聚体阳性的DVT病人,对抗凝 及溶栓敏感,近期疗效好,但DVT 容易复发,而D-二聚体阴性的DVT 病人,对抗凝及溶栓一般敏感,但 DVT治愈后复发率低,因此,从这 一角度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 DVT确诊后检验一下这一指标可以 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该试验缺点: 敏感性差,DIC阳性率30-69%;只
能定性不能定量,试验时间长;干扰因素 多:采血不顺、溶血均可影响结果。现以 D-二聚体替代该试验。
D-二聚体测定
胶乳凝集法:简单快速,但敏感 性低,定性或半定量。
ELISA:敏感性高能定量,操作烦, 时间长,无法满足急诊要求。
免疫渗滤法:敏感性高、定量、 快速、简便。测试范围(0.120mg/L),对继发性纤溶亢进有诊 断价值。
白水解酶,引起肿瘤宿主界面的
d2聚体临床意义
d2聚体临床意义什么是d2聚体?d2聚体(also known as fragment D-dimer)是一种血液中的蛋白质片段,由纤维蛋白原在凝结后被纤维蛋白降解酶(plasmin)切割产生。
它通常被用作评估凝血系统活性的指标。
当凝血活性增加时,纤维蛋白被更多地降解为d2聚体,导致d2聚体水平升高。
d2聚体与凝血功能凝血是维持血液在伤口处凝结以止血的重要生理过程。
然而,过度的凝血活性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因此,监测d2聚体水平可以帮助评估凝血功能,预防和诊断凝血相关的疾病。
d2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1.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d2聚体水平的升高与血栓性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最常见的血栓性疾病,临床研究表明,d2聚体水平在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因此,测量d2聚体水平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及早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2. 血栓性疾病的预后评估对于已经患有血栓性疾病的患者,d2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
研究表明,在抗凝治疗期间,d2聚体水平的下降与治疗效果的好坏密切相关。
对于那些d2聚体水平下降缓慢或持续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加强监测。
3. 化疗药物的监测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但一些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对于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监测d2聚体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血栓形成的风险,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d2聚体水平的变化也可以用于判断化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d2聚体的检测方法目前,常用的检测d2聚体水平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荧光法。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结论d2聚体作为评估凝血系统活性的指标,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和化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d2聚体水平,可以更早地发现和预防血栓形成的风险,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在血液中存在,当血管受损或血液凝聚时,会释放出来。
因此,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用来评估凝血功能状态并帮助诊断和监测许多血栓性和凝血相关疾病。
D二聚体升高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排除: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常常与血栓形成相关。
在怀疑存在深静脉血栓栓塞症(DVT)或肺栓塞症(PE)的患者中,可以检测D二聚体水平。
升高的D二聚体水平提示可能存在血栓,但并不能确诊,而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认诊断。
2.血栓病变风险评估:D二聚体水平升高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血栓病变风险。
对于有高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癌症患者、手术后患者等,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判断其是否存在潜在的血栓形成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血液凝固功能监测:一些疾病或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如肝脏疾病、免疫性疾病、凝血因子活性缺乏等。
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状态,帮助医生监测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4.协助抗凝治疗的监测: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帮助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如果D二聚体水平仍然升高,可能意味着抗凝治疗不够有效,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5.疾病预后评估:一些疾病的预后评估可以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来进行。
例如,对于肺栓塞症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总的来说,D二聚体升高是很多血栓性和凝血相关疾病的临床指标,可以作为诊断、风险评估、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并不能单独用来诊断其中一种疾病,而是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其他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D—二聚体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摘要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作为疾病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D-二聚体检测广泛用于临床,在了解患者高凝和纤溶状态方面具有优越性。
本文综述D-二聚体的检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ABSTRACT D-dimer is a specific degraded products of cross-linked fibrin under the effect of plasminogen activator. D-dimer detection is a sensitive index and has superiority in estimating the hypercoagulative and hyperfibrinolysis state of diseases so that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 This paper overviews the clinical value of D-dimer detection in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KEY WORDS D-dimer; respiratory system diseases; clinical valueD-二聚体作为交联的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疾病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的敏感性指标之一。
D-二聚体升高常见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肺动脉栓塞、静脉血栓形成、外科手术、恶性肿瘤等,这类疾病合并感染后D-二聚体水平更高[1]。
近年来,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就不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综述。
D-二聚体的形成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
在正常人体血浆中含量很低。
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记物之一[2]。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正常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可将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再激活凝血因子ⅩⅢ,催化纤维蛋白单体发生交联,最后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
D-二聚体(D-D)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后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二、检测方法1、血浆D-D检测方法较多,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荧光试验、全血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免疫比浊法等。
2、较为理想的 D-D检测方法应该具有以下特点:①可以定量检测;②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③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④结果处于临界值水平时的变异系数低;⑤方法简便,快速。
目前临床多用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在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定量检测。
三、参考值1、定性:凝集法:阴性。
2、定量:D-D检测试剂品种繁多,在试剂检测的线性范围,参考区间等性能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一般D-D的正常阈值为0.5mg/L,随年龄增长,D-D有升高趋势。
四、临床意义1、D-D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D-D是临床检测血栓形成的敏感标志物,但缺乏特异性。
因此,依据正常阈值范围内的D-D水平有助于排除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D-D对VTE有高敏感度(82%~100%)、低特异度(40%~43%)和高阴性预测值(95%)的特点。
健康人血液中D-D含量很低,而在血栓形成与继发性纤溶时 D-D浓度显著增高,常大2~3 mg/L。
当D-D<0.5mg/L 时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但如临床上已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所致的症状与体征时, D-D仍<0.5mg/L,则应考虑患者有无纤溶活性低下的可能。
2、D-D与妊娠健康妊娠人群血浆D-D水平生理性升高,目前尚无统一的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D的参考范围。
D-D随孕期增加而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3~4倍,妊娠晚期达到高峰,分娩后D-D水平降至正常。
3、D-D与DICDIC是凝血酶生成增加和纤溶增强导致的消耗性凝血病。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FXIIIa交联形成纤维蛋白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的升高表明存在继发性纤溶亢进。
D-二聚体检测对于诊断凝血纤溶系统疾病、溶血栓治疗的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静脉血栓对D-二聚体检测具有高敏感性,但特异性不高,故不能单凭D-二聚体水平升高来诊断静脉血栓。
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就在于其有高度阴性预测值,主要用于1、排除深静脉血栓;2、排除肺血栓栓塞;3、DIC诊断;4、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检测阴性患者,仍有极少数患者(约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1、血栓体积很小或远端小血栓,放射线/超声检查出现阳性;2、临床表现与标本采集时间相隔太长(>14天),纤溶活性降低;3、陈旧性血栓。
D-二聚体检测假阴性原因分析
D一二聚体检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素,常会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结果。
归纳起来,主要的影响因素为以下7个方面的因素:1、受检者状态的影响,2、标本采集,3、抗凝剂,4、检测试剂盒和仪器,5、检测方法,6、操作者技术,7、干扰物质
对照上面的影响因素,我们分析出现假阴性的主要原因为检测方法的局限性。
资料显示,D-二聚体检测阴性者,仍有极少数患者(<2%)伴静脉血栓,其原因是血栓体积很小或血栓位于远端小血栓,或为陈旧性血栓,D-二聚体含量太低。
D-二聚体检测只能反应当时机体是否有血栓,不能预测今后是否会发生血栓。
d2聚体的临床意义
d2聚体的临床意义D2聚体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指标,其测量结果关联着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预后。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生理功能、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D2聚体的临床意义。
一、D2聚体的分子结构D2聚体是由两个D-dimer单体结合而成的二聚体,也称为D2二聚体。
D-dimer是血浆中纤维蛋白脱聚产物,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释放出来。
D2二聚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约为180 kDa,容易通过肾脏排泄,因此其半衰期较D-dimer更短。
二、D2聚体的生理功能D2聚体在正常情况下没有生理功能,但在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中,D2聚体的产生对于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的正常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在疾病状态下,D2聚体水平的升高与炎症反应、血栓形成等临床表现相关。
三、D2聚体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D2聚体水平的升高常见于各种疾病中,如深静脉血栓、肝炎病毒感染、癌症、心脏病、肺炎等。
在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D2聚体的测量可以作为筛查工具,但其敏感性较低,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一同判断。
在监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过程中,D2聚体水平的下降可以预示病情的好转,而持续升高则是预后不良的风险征兆。
四、D2聚体在疾病治疗中的意义在肺栓塞的治疗中,D2聚体的测量可以用于判断抗凝治疗的疗效,当D2聚体水平持续上升或未下降时,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某些癌症患者中,D2聚体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以用于评估放疗或化疗的疗效,其下降可以预示肿瘤缩小或消失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D2聚体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检测疾病、监测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但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一种血液中的特定蛋白质,其临床意义是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在体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液中会释放出一种叫做D二聚体的分子。
因此,通过检测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该病情的严重程度。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血栓阻塞静脉,从而影响正常的血流循环。
如果未被及时诊断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引发肺栓塞等更为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检测D二聚体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当身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时,血浆中的D二聚体水平会升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水平也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升高,如艾滋病毒感染、恶性肿瘤和肝功能不全等。
因此,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和其他检验结果综合判断,而不是仅仅依靠D二聚体的水平来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不仅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
根据D二聚体的水平高低,医生可以推断血栓形成的活动程度和所在位置。
较高的D二聚体水平通常意味着血栓的形成和溶解速度较快,血栓位于较近的位置。
反之,较低的D二聚体水平可能代表血栓形成和溶解速度较慢,血栓位于较远的位置。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D二聚体检测并不是一个特异性很高的指标,它仅能辅助其他临床信息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其他检测方法,如超声心动图和静脉造影等,来确定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总之,D二聚体的检测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估其水平,可以辅助医生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从而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检测仅能作为一个辅助判断指标,并不能单独用于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解读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解读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维酶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是反映血栓形成与溶栓活性最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D - 二聚体的检查出现在很多疾病中,D - 二聚体增高提示了与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栓性疾病相关,同时也说明了纤溶活性的增强。
近年来,D-二聚体已成为血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诊断与临床监测的必需指标。
那么 D - 二聚体到底跟哪些疾病相关呢?妊娠、先兆子痫Trafatter 报告 204 例先兆子痫妇女中 79 例 D - 二聚体增高,而 88 例正常孕妇全正常。
该指标对妊高征患者高凝状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D - 二聚体检测排除妊娠 VTE:随着妊娠期的发展,孕妇的 D - 二聚体值随之逐渐升高,可高至基础值的 3~4 倍。
若妊娠期发生 VTE,即可干扰 D - 二聚体排除 VTE 的有效性。
若 D - 二聚体结果阴性,仍有排除 VTE 的价值。
D - 二聚体和新生儿窒息检测关系国内张海英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窒息组脐血 D - 二聚体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而重度窒息组脐血 D - 二聚体值较轻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P<0.01)。
D - 二聚体和心梗的关系国内于军等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 D - 二聚体含量在急性心梗(AMI)患者中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
使用尿激溶栓后、心梗组 48 h 后 D - 二聚体含量均较前下降。
RidkerPM 等人的一项研究发现:D - 二聚体和缺血性心肌病密切相关,后者的发生率随着 D - 二聚体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
升高的 D - 二聚体预示着未来有较高的心梗风险,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
D - 二聚体和脑梗的关系Berge 等在一项研究中发现:D - 二聚体的水平和脑梗的程度线性相关,不管是在入院时还是在出院后,都可以用来判断脑梗患者的预后。
FattoriB 等发现在单侧的前庭瘫痪中 D - 二聚体也升高。
D-二聚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检查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
(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DIC的特异性试验之一,通过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0.5mg/L,对DIC 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测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确诊为DIV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
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IV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
(3)溶栓治疗的监测在溶栓药物的作用下,血栓被迅速溶解,血浆中D-二聚体明显增高。
因此,在溶栓过程中用药前、中、后动态检测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监测溶栓药物的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此外,在产科疾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患者D-二聚体也升高。
D-二聚体作为凝血与纤溶平衡失调的指标,将日益受到重视。
(4)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5)外科手术患者我们对多例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增高水平明显。
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有微血栓形成,并有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是由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成的一种血液标志物,其浓度的变化可以用来评估机体对血栓形成的活性以及血小板/血管壁破坏程度。
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帮助诊断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深静脉血栓是指形成在深静脉系统中的血栓,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小腿和腘窝。
而肺栓塞则是指由血栓或其他物质引起肺动脉或其分支血管的阻塞。
这两种疾病都是继发于静脉血栓形成,并且有着很高的致死率。
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常常与这两种疾病相关,因为血栓形成时,纤维蛋白会降解成D二聚体。
因此,当D二聚体水平升高时,可以提示存在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的可能性。
其次,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病变的活性。
血栓形成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小板的功能密切相关。
当血管壁受损或炎症引发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会明显增加,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这种升高与血管病变的活性程度相关,因此可以用来评估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等。
此外,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来观察治疗效果,当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时,D二聚体的浓度通常会下降。
最后,D二聚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作肿瘤标志物的辅助检查。
许多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并增加血液的凝结活性,导致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
因此,D二聚体的测定可以用来评估肿瘤的活性和预后,并帮助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此外,D二聚体还可以作为监测肿瘤治疗效果的指标,通过检测其浓度的变化来评估治疗的效果以及肿瘤的复发风险。
总之,在临床上,D二聚体的测定在诊断和评估多种疾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监测D二聚体的浓度,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血栓、血管病变和肿瘤等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静脉血栓栓塞(VTE)
D-二聚体
常见问题
静脉血栓栓塞 (VTE)
静脉血栓栓塞(VTE)
VTE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在发达国家,大约有 400 万人患 有静脉血栓症。每年在普通人群的发生率为0.2%,临床表现 为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以及它的主要的并发症肺栓塞 (PE)。
DVT
谢 谢 !
1
>4分为高度可疑,≦4分为低度可疑
疑诊肺栓塞
病史、体格检查、血气分析、胸片、心电图
临床判断评价≤4 分
临床判断评价>4 分
D -Dimer
正常
高
CT 肺动脉造影
急 性 肺 栓 塞 的 诊 断 流 程
正常 排除肺栓塞
阳性
排除肺栓塞
诊断肺栓塞
D-二聚体
D-二聚体
定义
纤维蛋白单体与凝血酶激活因子Ⅷ交联后的交联纤维蛋白, 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终末降解产物,是特异性的纤溶过 程标记物之一。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导致继 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D-二聚体就会升高。
5.将来是否有可能将D-二聚体应用于动脉血栓形成?
Answer
是的。D-二聚体很有可能用于动脉血栓形成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辅 助信息。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D-二聚体是一般人群的未来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 预测因子。目前有希望将D-二聚体应用于急性情况下的风险分类最佳化,也 可能用于新房纤维颤动和心力衰竭的预后。
美国临床实验室 标准化研究所CLSI
H59-P指南:在低、中临床危 险度峰值时,定量检测D-二聚体 用作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排 除性诊断。
为什么选择D-二聚体作为VTE的标志物?
避免不必要的影像检查和治疗 减少住院的时间或者转院的需要。
患者感受: 避免侵入性操作相关的风险; 避免与不必要的抗凝血治疗相关 的血管适应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TE风险因子
强风险因子
骨折(髋部或者小腿) 髋关节或者膝关节置换 大型普通外科手术 大的创伤 脊髓损伤
中等风险因子
关节镜膝关节手术 导管插入术(中央静 脉输血导管) 化疗 心脏充血或呼吸衰竭 激素替代治疗 肿瘤 口服避孕药 瘫痪发作 妊娠/产后 以前有VTE 具有血栓形成倾向
PE
静脉中的血凝块(血栓)形成
50%的具有DVT病史患 者被检测出无症状PE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DVT)主要由下肢大静脉的血凝块 (血栓)的形成引起,并可能导致部分的或者完全的循环阻 滞。
70%的确认了PE症状的患者被 发现有无症状的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肺栓塞PE是DVT主要的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主要由迁 移到肺循环中的血凝块引起。
2.是否阳性的D-二聚体结果意味着我的患者有VTE?
不是的,D-二聚体没有VTE特异性,且在其 他很多条件下都会升高,特别是: 年龄较大 妊娠 肿瘤 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疾病,休克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脏疾病 感染 炎症
3.D-二聚体检测能应用在妊娠,肿瘤,以前有VTE或者 老年(>70岁)的门诊患者亚组中以排除VTE么?
自身红细胞凝集法 乳胶凝集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荧光抗体检测法 免疫金标法 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急诊测定的优点, 又具有ELISA能够准确定量的特点,与ELISA比 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不受胆红素,Hb、纤 维蛋白原、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及FDP等干扰,但 类风湿因子、肝素及脂血等有一定的干扰。
侵入性技术: 诊断DVT和PE的金标准方法分别为静脉造影 术和肺血管造影术。
侵入性、昂贵 且并不普及
非侵入性技术:例如用于DVT的加压超声成像以及 用于PE的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CTPA)等。
普及性、费用及 效率存在局限性
VTE
大部分(超过80%)的医院急诊科就 诊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疑似静脉血栓栓 塞并没有这一疾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多种基础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 与多器官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是全身 炎症反应的一部分。
DIC
D-D
D-二聚体在DIC诊断中,阳性诊 断率是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 为97% ,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 价值的指标之一。
D-二聚体检测
目前临床上几种主要的测定方法,包括:
弱风险因子
卧床>3天 活动性小(例如在轿车上 或者飞机中的长途旅行) 年龄增加(>40岁) 腹腔镜手术 肥胖 妊娠/分娩前 静脉曲张
VTE临床症状
DVT常见症状
腓肠肌部位的突然疼痛,受累及小腿的痛性痉挛和水肿
PE常见症状
胸痛,呼吸困难(呼吸短促)和/或者晕厥
VTE的诊断
VTE
有症状的患者其症状缺乏特异性,需 要一种快速的、非侵入性且费用合理的 排除VTE的诊断方法
VTE临床诊断评价评分表
分值
DVT症状或体征 PE较其它诊断可能性大 心率>100次/分钟 4周内制动或接受外科手术 既往有DVT或PE病史 咯血 3 3 1.5 1.5 1.5 1
6月内接受抗肿瘤治疗或肿瘤转移
D-二聚体在临床上主要作用为阴性可以基本排除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指南文献高度推荐将D-二聚体和临床评 估作为疑似VTE诊断的首要步骤。 研究表明,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和阴 性预测值均为100%。
推荐使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急 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
免疫金标法
D-二聚体常见问题
1.基于阴性的D-二聚体结果排除疑似患者的VTE安全么?
D-二聚体 是的,D-二聚体的结果阴性 可以安全的排除VTE。但需 注意一些限制条件: (1)用于解释D-二聚体结 果是否阴性的推荐临界水平 必须经过合适的验证; (2)D-二聚体检测效率只 在疑似门诊患者的VTE排除 中有效。 临床实际 因此,根据患者的临床实 际来对阴性结果进行解释 是至关重要的: 临床检测前概率(PTP); 症状持续时间; 之前进行过抗凝治疗。
心肌梗死 脑梗死
创伤、肿瘤、感染等
临床应用
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排除性诊断;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ACS的辅助诊断; 肝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 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高凝状态的诊断及检测; 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判定; 溶栓治疗的监测
D-二聚体的形成
体内发生凝血DIC,深静脉血栓等
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α链上裂解出FPA,生成纤维蛋白I
β链上裂解出FPB,生成纤维蛋白Ⅱ
自行聚合
凝血酶激活因子Ⅷ交联
交联纤维蛋白
纤溶酶 分子量为19000,是 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中最小的交联片段
D-二聚体
D-二聚体可能升高原因:
溶栓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肝肾脏疾病
Answer
可以。没有数据显示这些临床条件会影响检测的敏 感性。 尽管在不同的患者亚群中诊断率较低(排除比例可 能会低到10%),但进行D-二聚体检测仍然是值得的, 因为它快读而且费用低廉,并且仍可使1/10的患者避免 影像学检测。
4.可以将D-二聚体用于指导抗凝治疗的持续时间吗?
不能,目前为止还不行。 尽管有前瞻性的观察研究显示这很有希望,但延长治疗时 间的益处可能会被出血风险的增加所抵消。D-二聚体作为一个 很有希望的VTE复发的预测因子,在鉴别低风险的患者时更为 显著,但引入常规的临床实践之前需要更进一步研究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