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部编版六年级下册《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2024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3篇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诗题。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能背诵。

(学生背诵)教师出示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哪位小朋友能把它读好(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2、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3、读诗题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

请你再读一遍好吗……)2、自由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

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

指名学生朗读。

(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渔、君”等字,会写“渔、者”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江上渔者》。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感受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背诵诗歌,感受诗歌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理解“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所蕴含的深意。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情境创设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江上渔船的图片或播放一段江上捕鱼的视频,引出课题《江上渔者》。

提问学生对渔民生活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理解诗意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含义,如“渔者”“但”“爱”“出没”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从“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看出人们对美味鲈鱼的喜爱,而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则能感受到渔民在危险的江面上劳作的艰辛,从而体会诗人对渔民的同情。

5.赏析语言风格分析诗歌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风格。

整首诗语言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6.朗读背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

多种形式朗读,如个别读、齐读、配乐读等。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

7.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歌,如李绅的《悯农》等,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劳动人民的认识和感受。

8.总结全文总结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强调诗歌的现实意义。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同情心和责任感。

9.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江上渔者》。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种劳动人民的工作场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江上渔者》这首诗歌时,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诗意、体会情感、赏析语言风格等环节,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江上渔者》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五首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出入短韵长。

(入声字已用红色标注)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尤其是“但”字古今意义不同。

3、通过吟咏,从四个入声字和婉转的上声韵的韵字里感受范仲淹对民生的关切与看到劳动人民命悬一线的痛苦。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并积累诗歌。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简介诗人引入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叫范仲淹。

2、出示范仲淹生平事迹,指名读。

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

1015n年进士,为官敢于直言,三次被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后又带领军队在西北边关抵御西夏。

范仲淹是一位胸怀大志、文武双全的大英雄,善作散文和诗词,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范仲淹,他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二、解诗题1、出示题目:请孩子们读一读诗歌题目。

2、我们来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出示:“长江”“捕鱼的人”两个注释,请一位孩子对照注释讲讲题目的意思。

师补充:在古诗文中,用“江”而不具体说明江名的,一般指长江。

三、读诵诗歌1、请孩子们听读诵录音两遍后自读诗歌,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特别注意“鲈”字的边声母,多音字“没”在这首诗里读“mò”。

3)读出“一、叶、出、没”四个入声字的短促。

4)读出上声韵的婉转并拖长。

2、指名反馈,师生正音。

3、齐诵诗歌。

四、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同桌一人一句,逐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特别注意“但”字古今意义的不同。

2、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六年级语文下《江上渔者》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江上渔者》教案

《江上渔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上渔者》的背景和作者范仲淹的生平,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
1.了解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2.理解诗歌《江上渔者》的内容和主题。

3.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和主题,感受诗歌情感和意境。

难点:品味诗歌语言和韵律,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课件、相关资料、图片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收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江上捕鱼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了解作者:介绍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感受诗歌韵律和节奏。

4.内容解读: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题和思想。

5.探究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借景抒情等。

6.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
达能力。

2.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文
学鉴赏能力。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研究《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2.结合实际生活,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导入。

1.回顾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学生背诵并表达对农民劳动成果的深切感受。

2.讲述XXX创作《江上渔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3.引入今天要研究的古诗——《江上渔者》。

二、读诗解意。

1.解诗题: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是本诗的主题。

2.介绍作者:XXX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学生识读词语“鲈鱼”,了解其特征和生活环境。

4.学生指名朗读全诗,注意准确读音。

5.自由朗读:在〈〈高山流水〉〉音乐中,自由地读诗句,注意准确读音和表达情感。

三、理解诗意。

1.分组讨论: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讨论渔民的劳动成果和生活状态。

2.分享讨论:各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句的意义和价值。

四、诗歌创作。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感受,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3.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指导学生提高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导入、读诗解意、理解诗意和诗歌创作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理解《江上渔者》这首古诗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谁愿意来朗读这首古诗并确保读对了?其他同学可以帮助听听,如果有同学读错了,我们可以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掌声来表扬他们。

接下来,让每个学生个别朗读,互相进行评价。

让我们一起读这首古诗。

现在,请大家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掌握课文中常用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3)通过课文中的描述,进行想象和创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上渔者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江上渔者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江上渔者》。

(2)分小组进行背诵练习。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2)进行例句练习,巩固记忆。

4. 句子与语法结构:(1)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

(2)进行替换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5. 角色扮演与情景模拟:(1)分组进行角色分配。

(2)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

四、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写一段关于江上渔者的描述。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材料: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

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二、朗读古诗《江上渔者》1.教师领读古诗。

2.学生有语气的练习朗读。

3.师生对读。

三、古诗表演《江上渔者》1.根据古诗的意思创编情景剧《江上渔者》。

2.请一部分学生表演古诗。

四、古诗绘画《江上渔者》1.由学生描述所要画的内容。

2.教师讲明诗句书写的格式。

3.完成作品后讲评。

【赏析】有一天,范仲淹到江边去散步游玩,看到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他想,这么多人在忙什么呢想知道个究竟。

于是,他恭恭敬敬地向过路人打听,原来这些人到江岸的唯一目的,是想买到味道鲜美的鲈鱼。

接着,诗人进一步打听这鲈鱼有什么特点。

人们详细地告诉他,因为这种鱼的肉很嫩,味道特别鲜美可口,但是很难捕到,数量不多,所以他们跑得很快,生怕被别人买光了;而渔民们捕这种鱼时必须冒着生命危险,驾着小船漂泊于波涛汹涌的大江之上,才有可能偶然捕到。

“那么渔民们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捕捉鲈鱼呢”范仲淹自问自答:那就是渔民们没有办法生活下去了,只能下江捕这种鱼,卖了谋生。

想到这里,他提起沉重的笔,怀着对渔民们的深切同情,写了《江上渔者》这首诗,“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便是这首诗中的名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的: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概括《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情节,理解并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鲁滨逊的勇敢、智慧和坚韧不拔,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时的积极态度和自我超越精神。

教学内容导入: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及小说的历史背景。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主要情节,强调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挑战。

人物分析:深入探讨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如自主性、创造性和乐观精神。

主题探讨:讨论小说所体现的冒险精神、个人奋斗和对自然的尊重等主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准确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鲁滨逊的经历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学生需准备《鲁滨逊漂流记》的文本、笔记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笛福的简介和小说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3. 人物分析:通过角色扮演或辩论形式,让学生深入探讨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及其对生存的重要性。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冒险精神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板书设计板书《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提纲:包括导入、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环节的关键内容。

作业设计个人作业:写一篇关于鲁滨逊人物形象的短文,深入分析其性格特点。

小组作业:每组制作一份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书报告,包括小说摘要、人物关系图和主题分析。

课后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是否适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

学生应反思自己对于小说的理解程度,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江上渔者》的诗歌意境,学习并运用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下《江上渔者》教案(含教学反思)5.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展开想象,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由“鱼”引出“渔”。

2.讲述: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夫”“渔人”,古人也称他们为“渔者”。

揭示课题:江上渔者。

3.作者简介。

二、熟读古诗1.复研究古诗的方法。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良多古诗,学好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作者、解诗意、悟诗情。

)2.朗读古诗。

1)学生自在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出没(mò)鲈(lú)鱼风波(bō)2)同桌互读,读出情感。

3)指名朗读,读出节奏和情感。

班组评议。

4)教师范读。

5)师生对读。

三、明诗意1.默读古诗,圈出不明白的字词。

2.全班交流重点字词的解释。

(出没:一目了然,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3.出示古诗,看图读诗,思考:古诗中写了哪些人?4.交流反馈:(打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5.指导学生了解诗句粗心,知道捕鱼人和吃鱼人截然分歧的生活状态。

1)研究前两句: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出示图片)师:你们看,每天江上许多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2)研究后两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示图片)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你们知道吗?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船。

想象:这条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一片漂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XXX卷走的小木片……)6.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没”,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古诗的节奏、韵律,积累并背诵古诗。

2.借助抓取“往来”“但爱”“出没”重点词、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古诗大意,通过对比“吃鱼人”的安乐生活进一步体会“捕鱼者”的艰辛不易。

3.通过资料补充,古诗拓展,深入体会诗人对捕鱼人的关切和同情,初步感知诗在反映社会问题上的作用。

【板块一:勾连旧知,释题导入】1. 导入诗题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不仅可以用来赞美景物,说明道理,还可以用来揭露一种社会现象。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五言绝句《江上渔者》(齐读),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2.解释诗题我们曾经在很多古文里见过“者”,它一般表示“……的人”,比如在《守株待兔》中学到过“宋人有耕者”意思是宋国有一个耕地的人。

我们还在《学弈》中学到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弈秋是全国下棋最好的人。

那么渔者就是——捕鱼的人,诗题的意思就是——在江面上捕鱼的人。

同学们能联系旧知理解意思,乃善学者。

3.认识诗人(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教师出示: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他关爱百姓,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等,世称范文正公。

其代表作有词《渔家傲·秋思》、散文《岳阳楼记》、绝句《江上渔者》等。

(3)小结:一个普普通通的捕鱼人,为什么会引起大诗人的注意呢?让我们走进诗歌,去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解释诗题,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建立互文见义的系统知识体系,不断提升运用互文手法释义解文的能力,达到融会贯通。

【板块二:朗读古诗,疏通大意】1.读正确、流利随机指导“没(mò)”的读音。

2.读出节奏根据“前二后三”的基本节奏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过渡:这首诗言语朴实,形象生动,范仲淹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3.合作学习,疏通大意合作任务和要求: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方式理解“往来人”“出没”“风波”“但”“君”等字词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大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详细解读《江上渔者》的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首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诗句,解释生僻字和多音字,确保他们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接着,深入探讨诗中的意象,如“江上往来人”、“独钓寒江雪”等,让学生感受诗人描绘的画面。同时,解读诗人对渔人辛勤劳作的同情之情,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所蕴含的人性与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诗中的场景,体验渔人的辛勤劳作,从而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和背景。
5.作业设计注重知识巩固与拓展
本案例的作业设计既注重了知识巩固,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创作现代诗、撰写学习心得等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此外,预习任务也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实现了知识的有效衔接。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尾声,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学习古诗、理解课文、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验,促进自我提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江上渔者》是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古诗,描绘了渔人辛勤劳作的场景和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本案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劳动价值,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审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感悟古诗韵味的基础上,关注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提升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

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案、教学设计
7.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共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课堂反馈: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象征意义,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2.鉴赏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培养关爱他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品质。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4.针对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将课文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古诗所传达的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
3.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引导,帮助学生修正错误理解,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4.实践创作,提升素养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一首以“关心民生”为主题的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组织课堂展示,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提升语文素养。
4.家务体验: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参与家庭劳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培养关爱家人的情感。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渔民的新闻报道或书籍,了解渔民的辛勤劳动和现实生活,拓展知识视野。

5《江上渔者》(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5《江上渔者》(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5《江上渔者》(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江上渔者》的字词句,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创作等环节,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探究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 诗歌鉴赏: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感受诗人的情感。

- 难点:对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和诗歌鉴赏的能力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背景和意境的图片或视频。

- 学具: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和心得。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江上渔者的画面,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3. 诗意解析:逐句解析诗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诗歌鉴赏:从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诗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思考。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诗意解析的关键点。

- 诗歌鉴赏的主要方面。

作业设计- 必做题:总结诗歌的主要意象和表达技巧。

- 选做题:创作一首以“江上渔者”为主题的短诗。

课后反思-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

-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为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本教案旨在通过《江上渔者》的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

重点细节: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详细补充和说明诗歌的意象是诗人通过具体的事物和景象,传达出的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古诗词5《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江上渔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理解整首诗的大意。

2.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读诗句展开想象,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导入:在中国古诗词中,有许多歌颂劳动者的诗,你都知道哪些与劳动有关的古诗呢?预设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其一》预设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其二》预设3: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过渡:那么诗人范仲淹笔下的劳动者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江上渔者》。

(板书:江上渔者)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江上渔者》的情境课文(朗读版),学生可先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文内容。

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齐读。

自读要求:①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

②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

(3)随机点名朗读。

朗读点拨:注意读准“鲈(lú)”。

3.作者简介先请学生介绍范仲淹,老师再进行明确: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也较为突出。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板书:[宋]范仲淹)三、问题探究过渡: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细品古诗,走进劳动人民的捕鱼生活吧!(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借助古诗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题目和诗歌的大意。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 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 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会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1. 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2. 从诗句的联系中,体会《江上渔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2课时一. 教学目的1. 深入理解《江上渔者》诗意,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 学会根据诗句意思,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

二.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简介作者(二)理解全诗1. 揭示诗题初识诗意2. 细读诗句,理解诗意(1)忆上首古诗学习方法(2)用上面学法导学前两句,想想“往来人”多指什么人?(3)自学后两句,想想“舟”上“出没风波里”的人,多指什么人3. 熟读全诗,体会感情(1)读全诗想象,两种不同的人都在做什么?都是什么景象?(2)感情朗读这首诗,认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练习背诵(三)巩固练习1. 听写本课生字词2. 补充下面诗句,并写出所填字的意思江上()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_______________()风波里_______________【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此诗的学习知道这是一首赞美江上渔者的诗歌,从而启发学生联想到父母工作的辛苦。

2.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重、难点:体会捕鱼人所冒的危险。

教学材料:学生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一、出示古诗《江上渔者》1.介绍作者范仲淹。

2.重点字词的解释。

但:只。

3.教师解释诗句的含义。

大江上来来往往的.读书做官的人们,只知道鲈鱼味道鲜美、喜爱它,却不知捕鱼人所冒的风险。

你看,江中那小船像一片树叶在大风大浪里摇摆飘荡,一会儿爬上浪尖,一会儿跃入浪谷又看不见了。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

六年级统编版语文《江上渔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鲈、渔”等2个字,会认“宋、范”等4个字,能正确读写“江上、往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准确、流利地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4.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感受诗歌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背诵、默写古诗,积累经典诗句。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在简单的诗句中所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描写江上渔者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让学生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的意识和情感。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分钟)1.播放一段关于江边渔民捕鱼的视频,视频中展示渔民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驾驶着小船,辛勤捕鱼的场景。

2.提问学生:看了这段视频,你对渔民的生活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他们的工作辛苦吗?3.引出课题《江上渔者》,介绍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仲淹所作,他通过这首诗描绘了江上渔者的生活,表达了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

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感知韵律(7分钟)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

重点强调“鲈”(lú)、“范仲淹”(fànzhòngyān)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其朗读的优点与不足,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

4.划分古诗的节奏,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拍手打节奏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

《江上渔者》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江上”、“渔者”、“捕鱼”等。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图片展示、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上渔者》。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描绘的江上景色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体会作者对渔夫劳动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文《江上渔者》、生词卡片、图片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上景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上景色的感受。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生词和短语(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词义。

(2)教师选取重点短语,学生跟读并运用到句子中。

4. 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景象和渔夫的劳动情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或写作,表达对江上渔者的赞美之情。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江上渔者》。

2. 写一篇关于江上渔者的短文,描述渔夫的劳动情景和作者的感悟。

3. 调查身边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劳动情况和感受,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展示等。

2. 生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没”。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3、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由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教学重点:利用课文帮助理解诗意。

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课文和诵读古诗,了解渔民劳动的'艰辛。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诗人创作古诗的经历。

发现诗是因景生情、因事有感而创作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板书“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三点水旁)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也就是打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渔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渔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渔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范仲淹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大家都预习了,再读读,读完后,同桌互查生字读音。

师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字读得好,词会读吗?指名读重点词语。

2、师:请生默读课文,想想从中知道了什么。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对于文中提到的大诗人——范仲淹你们了解多少呢?师随机介绍范仲淹。

三、再读课文,谈谈感受1、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述:范仲淹喜欢到各地去游览,一天,他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风景。

此时他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范仲淹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将有关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反馈,师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生(1):我觉得酒楼里的人很多。

我是从南来北往这个词体会到的。

师随机理解“南来北往”。

我们都是酒楼里的客人,客人们,你们都来自哪里呀?又要到哪去呀?像这样来自不同的地方,又又要去到不同的地方,我们便称之为“南来北往”,指导读词。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渔民的劳动成果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内容结合实际生活,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相信大家都知道《锄禾》这首古诗,谁来背诵一遍。

(学生背诵)教师结合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内容,说一说,诗中讲了些什么?(指名朗读评价引导:你可读得真好。

但老师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背古诗,教师抓重点词语进行绘画,进步说出自己对农民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深切感受。

2.你们可真了不起,知道他人劳动的辛苦,出示下面这段话,听老师讲故事。

(多媒体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肉嫩味鲜。

于是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鱼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

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想到了打鱼人的辛苦,就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江上渔者》(板书课题)。

二、读诗解意。

1.解诗题:同学们,你觉得题目是什么意思?学生:江上打鱼的人。

(教师引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理解:渔者——以打鱼为生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打鱼为生的人。

2.介绍作者:范仲淹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识读词语“鲈鱼”一种头大嘴大,背部青色,腹部白色,鱼鳞上带有黑色斑点。

它生性凶猛,爱吃小鱼、小虾.生活在渤海湾、黄海、长江流域。

4.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

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江上渔者教学设计第【1】篇〗江上渔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3.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

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出示“鱼”)谁来读读这个字(指名读),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加上“氵”)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这两个字意思一样吗?师解释“渔”。

(捕鱼)那渔者就是——指名答(捕鱼的人),那江上渔者就是——生答(江上捕鱼的人)。

今天我们就跟随宋朝的大诗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捕鱼的人。

(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工于诗、词、散文。

代表作有《岳阳楼记》。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重点讲解“鲈(lú)”字的读音。

2.教师范读。

3.让学生结成小组,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诗句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是。

爱:喜欢。

鲈鱼:鱼的一种。

体侧扁,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出没:忽隐忽现。

风波:波浪。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师范读,看图读诗,想想:古诗中写了哪些人?
2.交流反馈。

(捕鱼的人——“渔者”;吃鱼的人——“江上往来人”)
3.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

)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上描绘了在江边的酒楼里,人们举着筷子,品尝着鲜美的鲈鱼,欢快地谈笑着。

师:同学们,你们看,每天在江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非常爱吃鱼,特别是味道鲜美的鲈鱼。

看着图,想一想,这些人们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鲈鱼的味道太鲜美了,太好吃了……)
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鱼味道的鲜美。

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2.学习后两句。

出示图片:画面为渔人驾驶着一叶小舟,在风急浪高的江面上穿行。

师读诗句,引导:吃鱼的人们不知道这些鱼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你们看看图,听老师读读诗,你们知道吗?
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捕鱼人的船是一条小舟。

这条小舟在波涛翻滚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卷走的小木片……)
出示句子:你们看啊,在波浪起伏的江面上,一只小渔船像一片小树叶,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底。

引导学生读一读句子,发表感叹:渔人们的生活真!
(可以填上:真危险啊;真辛苦啊;真不容易啊;真艰难啊)
教师小结:这就是那些吃鱼的人所不知道,所没有看见渔人们的生活。

渔人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换来生活的美味,我们应该体会到他们的艰辛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面对艰辛的渔民,这不由让老师想到了艰辛的农民(出示《悯农》,随之吟诵),还想起了艰辛的养蚕人(出示《蚕妇》,随之吟诵)。

我们可以学着发挥想象,根据这首诗编写小故事,还原诗人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境,更好地理解本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

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 波涛汹涌
出没风波里。

谋生艰辛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理解古诗含义,了解写作背景,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人民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并积淀一定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