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阐述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阐述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基础和保障。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运行效率,关乎学校的生存地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讨论较多,对这一概念的认识
关键词:关于,财务,管理模式,阐述,分析,论文,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是基础和保障。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运行效率,关乎学校的生存地位,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关于财务管理模式的讨论较多,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体制在理论上是一个概念,但若细分,广义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含义既包括财务管理体制,也包括在财务管理和运作中的各种具体制度和方法。从狭义的角度看,应该是一个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模式,例如,单位的资金管理是集中管理,抑或分散管理,会计核算体制是一级核算还是二级核算等。本文所讨论的财务管理模式为狭义的界定。
一、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分类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分类,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沿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说法,即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
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也有学者提出学校集中管理、分散管理和混合模式。我们认为,上述分类基本上反映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但与高校实际的运行模式比较仍稍显粗略。为此,本文将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分为集中管理模式、准集中管理模式、准分散管理模式和完全分散管理模式等四种,具体解释如下:
(一)集中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的集中管理模式,就是指财务权利高度集中,学校所有的资金全部由校长、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学校设置一级财务机构,除一级财务部门之外不设同级财务机构,所有结算业务必须通过一级财务机构,统一领拨各项经费,统一编制学校综合财务收支计划,统一核算预算外各种创收及制定创收的分配比例。学校有统一的财务制度,各院系没有制定本部门财务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的权力。
(二)准集中管理模式
就是指学校本级为了保证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将大部分资金留在校级统一调度使用,教工工资、水电费支出以及大部分开支由学校及其职能部门控制。各学院、系(以下简称学院,表示学院及系等二级部门)等二级单位对学校分配给他们的小部分资金以及自己创收的一部分拥有有限的自主权,对本部门能够控制的开支有制定财务管理办法的权力。
(三)准分散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与准集中管理模式相比,扩大了学院对资金的支配权和控制权。学校将国家教育事业费拨款中可供调配的资金(不包括有明确使用目的的项目经费)的很少部分供学校本级安排使用,剩余资金则完全分配给各学院,由学院支配和使用。学院要根据学校的财经政策和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发展态势,编制学年经费的预决算,制定内部分配政策,接受学校财务部门的指导和考核。学院有权自行安排学校分配的经费和学院的各种创收收入,实现资源在院内的优化流动和配置。在这种模式下,学院在对经费的调控指挥方面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对于收入和支出学院有权支配和控制。而专款经费则不能与其他经费一起由学院统一调控。
(四)完全分散管理模式
就是校院两级管理中以学院为主导的财务管理模式,也就是国外的责任中心管理(responsibilitycen-termanagement)。这是一种基于分散财务权利和责任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前提是学校有权对所有收入进行调节使用。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仍是由学校实行统一领导,但是学校只留下很少部分维持行政部门的运转经费和一部分应急经费,将绝大部分资金分配给学院。学院可以对学校分配的各项经费和创收留成收入,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使用。分散管理模式使学院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预算的制定和资源的配置过程,加强了各学院预算及资源分配的灵活性,同时使权利分散化,降低了信息成本,有效地解决资源不足所带来的问题。
二、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1985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从教育体制入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改革管理体制,在加强宏观管理的同时,坚决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按照“共建、调整、合并、合作”的方针对高校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地改革。总体来讲,这些改革使得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加大,为高校内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提高学院办学积极性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使得高校在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有了一定灵活性。
(二)财政拨款体制和支付方式是影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
宏观因素
目前,我国公立高校收入结构政府拨款收入占50%—70%,因此,政府拨款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的模式。例如,由于最近几年的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部属高校和一些地方院校拨款收入中专项拨款(项目经费)大大高于正常经费拨款,由于专项拨款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再加上国库集中支付,高校对这一部分财源的控制权很小,也就是说,高校不能对其所有收入进行自由调控。所以,在我国目前这种以国家拨款为主体的高校中,财政管理体制对高校财务模式的选择有着很直接的影响。
(三)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影响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经营收入和捐赠收入等其他经费来源逐渐増加。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使得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对象由原来简单的预算收支流量管理转变为对学校的资金、资产和资本进行全面核算更加重视教育投资的绩效和投资回报率。这一系列变化使得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拓展到产、学、研的各个环节,要求核算和绩效考评具体化、精细化。所有这些变化也对学校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产生一定影响。
(四)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是影响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在扩招初期,由于高校规模扩大,高校要想快速发展,就需要集中资金和财力办大事,因此,学校必须采取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近几年来,高校大规模扩招所导致的财务问题己开始显现,银行贷款还款压力剧増、运行经费紧张等成为困扰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高校内部管理效率不高,权责不清,学院办学积极性下降,办学绩效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高校不得不从粗放的管理转向精细的管理,力求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些高校采取财权下放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看来,高校规模的扩大对财务管理模式也会带来很大影响。
三、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
(一)美国高校财务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