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11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远市2021届高三级摸底考试
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王对其臣下及妻妾子妇亦多用“令”“呼”“取”等词。
下表是甲骨文资料中商王对诸侯的用语举例。
据此可以得出
A.商朝存在明确的君臣关系B.商朝家族统治色彩浓厚
C.商王与诸侯的关系较和谐D.国家结构已经十分严密
2.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虽出现用经文解释法律,对此后法律产生巨大影响,但是,将这一影响
称之为“以礼人法”或者法律的儒家化却并不适当。
这主要是因为
A.儒家经典未涉及法的解释
B.法治与儒家治国理念相悖
C.汉武帝重视法家法治理论
D.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思想
3.《唐律疏议》中记载,“近河及大水有堤防之处,刺史、县令以时检校。
若须修理,每秋收讫,量功多少,差人夫修理。
若暴水泛滥,损坏堤防,交为壬患,先即营修,不拘时限”。
该记载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唐代
A.地方官有修缮河堤义务
B.农业水利工程有待完善
C.农业面临自然灾害困扰
D.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重视
4.下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帝师胆巴碑》(拓片局部)。
该作品
A.开创了新的书法体例B.兼具艺术与史料价值
C.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原D.说明佛教开始中国化
5.严复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即撰写《救亡决论》一文,喊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最强音。
梁启超也对国家前途忧心忡忡,认为“敌无日不可以来,国无日不可以亡。
数年之后,乡井不知谁氏之藩,眷属不知谁氏之奴,血肉不知谁氏之俎,魂魄不知谁氏之鬼”。
这反映甲午战败
A.引起统治阶层内部发生分化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动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D.促使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
6.“闯关东”通常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时期内,我国山海关内的百姓去东北谋生的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民国时期山东省民众“闯关东”的情况,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A.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引发山东省民众第一次“闯关东”高潮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致使山东省民众“闯关东”骤减
C.华北事变导致山东省民众出现第二次“闯关东”高潮
D.日本投降、山东解放促使山东省民众“闯关东”情况骤减
7.由于战争和灾害的侵袭,近代农民大量离开农村,或逃荒或去城市谋生,当产业工人等。
例如上海从1890年到1895年,由农民、手工业者、市民变成工人的人数有10万人,其中流向中国自办企业的工人约6万人。
这一变化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导致城市职业结构的变动
C.抵御西方资本输入的危害D.加剧农村产业结构的衰落
8.1915年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草案》就《孀妇改嫁主婚问题》规定:“孀妇改嫁,由夫家父母主婚。
无父母者祖父母,无祖父母者母家父母或祖父母。
如母家并此而亦无之者,则应由夫家其余亲属主之。
此现行律所规定也。
”这表明当时
A.封建礼俗遗存影响立法B.婚姻自由受到法律保护
C.国家立法推动男女平等D.传统观念阻碍妇女改嫁
9.20世纪30年代,追求“社会历史发展的法则”乃是知识界的普遍趋向,五四时期对科学的崇尚则转化为对“历史法则”的追求。
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B.知识界认同社会发展规律
C.民族救亡成为时代主题D.科学救国不符合时代需求
10.雅典城邦的公民大会只能在五百人议事会事先提出的议题范围内讨论,任何提议讨论新议题的公民都会因“违制罪”而被诉之陪审法庭。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城邦
A.存在着权力制约机制B.民主政治具有虚伪性
C.公民大会地位被削弱D.摈弃威胁民主的问题
11.有学者指出,智者们的关注预示着哲学新方向,苏格拉底使这个方向进一步明确化了。
他在自然哲学的尽头,调整了研究的方向。
这说明
A.苏格拉底承袭了智者思想B.智者终结了自然哲学
C.希腊哲学具有更多社会性D.哲学研究远离了政治
12.与《邦联条例》突出州议会权力至上的特征相比较,《联邦宪法》则贯彻了国家权力的分权制
衡原则,对人民的民主权力只字未提。
这一立宪原则的变迁旨在
A.确立民主共和体制B.限制民选政府权力
C.建立中央集权体制D.协调各种思想立场
13.牛顿的研究使哥白尼关于天文学的设想不再只是一个假说,而是成为了在物理学和宇宙论上都可信的实情。
这个变化
A.以科学实验为基础B.是科学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
C.说明神学束缚消失D.得益于数学表达形式的运用
14.1917年3月,俄国杜马会议主席罗坚科告诉沙皇尼古拉二世说:“如果还想保全罗曼诺夫王朝,你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位。
”罗坚科此言论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激化了俄国国内矛盾B.列宁已发表了《四月提纲》
C.俄国民主革命的条件成熟D.布尔什维克党坚持暴力革命
15.中世纪末叶的欧洲,广大的直接生产者的技术革新和熟练技巧日益提高,社会上的劳动分工更加细致了。
在1437年德国法兰克福城中仅有手工业专业行92种,到1443年已增107种,迨十五世末即增加到190种。
此时,巴黎甚至有350种之多了。
这一现象A.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C.推动欧洲商业革命的发生D.引起了早期商业殖民战争
16.有学者指出,19世纪是英国人引以自豪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代的中期,英国实现了由农业-乡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发生
A.奠定了英国强国地位B.改善了民众生活环境
C.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导致农业的普遍衰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较早将“周召共和”与贵族共和相连,“夫所谓主治者,或独具全权之君主;或数贤监国,如古之共和;或合通国民权,如今日之民主。
”在其后翻译的《孟德斯鸠法意》
中,他将“贤政”归于公治之下,是为贵族共和。
——李爱军《中国古代“共和”观念考辨》材料二1903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的一系列演说中,反复称我们有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并在“革命成功之日,效法美国选举总统,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此缘于清政府之昏庸无道所以“断难行其君主立宪政体,故非实行革命建立共和国家不可也”。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材料三麦迪逊提出,共和政体的定义应当是:“它从大部分人民那里直接、间接地得到一切权力,并由某些自愿任职的人在一定时期内或者在其忠实履行职责的期间进行管理。
”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如何理解材料“共和”的含义的变化。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对“共和”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政治上为共和作了哪
些努力?(6分)
(3)运用所学的有关美国宪法的内容,解读麦迪逊关于“共和政体”的定义。
(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
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
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
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
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满人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关)《十八世纪中国社会》材料二19世纪50年代,清政府迫于财政与经济压力,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尝试,但除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之外,在货币制度方面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先后实行了金本位制,金银比价发生很大变化。
这不仅影响着中国对外
贸易的结算,而且直接影响到清政府的对外借款与还本付息问题。
在甲午战争后的对日赔款与义和团运动后的庚子赔款中,清政府遇到了严重的“镑亏”问题,从而引发了关于货币改革与本位问题的激烈争论。
——摘编自燕红忠《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货币改革的背景。
(3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代货币发展的历史启示。
(3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自由主义”的定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霍布豪斯看来,“自由主义”最初是作为一种批判出现的,有时甚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革命性的批判。
格雷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标示出这一思想传统的4个特征:个体主义的、平等主义的、普同主义的、社会向着善论的。
除此之外,李强在《自由主义》一书中指出,“自由主义在其300多年的发展中……自由主义发展从它最初出现时起,就没有将自己的视角局限于具体的政治经济、审核问题,而是试图发展出一套关于个人、国家、社会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构成哲学自由主义的基本内涵”。
他们虽有不同,但大都包括了经济自由、个性自由、社会自由、政治自由等内容。
——摘编自黄小雪《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自由主义”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
20.(16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历史的巧合,中西两种文明在16-18世纪相逢了。
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开始了持续的和多方面的接触和交往。
中国和西方两大文明之间基本上进行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世纪,双方都从这些交流和交往中获益多多。
尽管法国启蒙思想家没有到过中国,但通过阅读来华传教士、商人、使节的著述,以及与汉学家和中国留学生的直接交往,他们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认为,在儒家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天、道、礼或理,就是这个造物的上帝。
它要求人们无论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中国儒教是人类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
正如赫德逊所言:“18世纪的欧洲在思想上受到的压力和传统信念的崩溃,使得天主教传教士带回来的某些中国思想在欧洲具有的影响,超过了天主教教士在中国宣传的宗教。
”
——摘编自陈超《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晚清时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传教士再次东来已没有了先前的谦逊和善,而是“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宝剑”。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于当时中国现实的需要,西方数理化知识的最新成果系统地传入了中国。
但洋务派对西学的引进,主要从实用的目的出发,重在西方的技艺。
从整体而言,他们学习西方确乎舍本求末。
当然“很有几位忠实的学者——如李善兰、华蘅芳等辈在里头,译出几十种科学书,此外国际法及其他政治书也有几种,自此,中国人才知道西人还有藏在船坚炮利背后的学问,对于西学的观念渐渐起了变化。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的原因和作用。
(7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并结合所学
知识分析其原因。
(10分)
历史参考答案
1.A 根据材料可知,商王对从属、听命于他人用“令”“呼”“取”,对诸侯也用这也词语,显示出商王与诸侯之间不平等关系,A项正确,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家族统治,排除B 项。
D项所述“十分严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
2.B 材料反映出汉武帝推崇儒学后,儒学影响着后世法律,但不能说明法律的儒家化。
董仲舒改造儒学也兼采了法家思想,但法家推崇的法治与儒家推崇的德治观点相悖,因而区别很大,因而不能说汉代法律儒家化,故B项正确。
儒家经典不解释法治原理是客观存在的,这与汉代法律是否儒家化无关,A项错误;汉武帝重视法治理论与法律是否儒家化没有因果关系,C项错误;材料要求分析汉代法律非儒家化,而非强调儒学特点,D项错误。
3.D 由“刺史、县令以时检校”“先即营修,不拘时限”可知,材料反映出唐代地方各级官员均有修缮河堤的义务,唐政府重视考核地方政府在兴修水利方面的考核,说明唐政府重视改善民生,故D项正确。
A项是材料反映出的现象而非本质问题,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唐代水利工程及农业面临自然灾害问题,B、C两项均错误。
4.B 作为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自然有艺术价值,同时作品内容也可以用于研究佛教历史等,B项正确。
作品中书法体例主要是楷书,之前已有,排除A项。
佛教传入中原和开始中国化均早于元代,排除C、D两项。
5.C 材料反映的是由甲午战败而起的民族危机意识,是对民族生存、发展、声誉、安危、荣辱等整体利益的感知和维护,成为近代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突出表现,故选C项;A、B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两大矛盾趋于汇流,排除D项。
6.D 根据图示可知,20世纪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山东先后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的统治下获得解放,民众的生活逐步稳定和改善,促使山东移民东北的现象骤减,故选D项;首次移民高潮出现在1925-1930年,其主要原因是军阀割据混战,排除A项;1928年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为争夺地盘又先后发生了中原大战等混战,并没有使山东省民众“闯关东”骤减,排除B项;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没有出现山东省民众第二次“闯关东”高潮,排除C项。
7.B 本题考查近代前期经济。
从“由农民、手工业者、市民变成工人的人数有10万人,其中流向中国自办企业的工人约6万人左右”体现了近代工人阶级的发展,这一变化历程改变了近代城市职业结构的变动,故选B项。
1861年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资本输入的变化,排除C项;这一行为促使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故D项表述不全。
8.A 材料中孀妇改嫁自己不能作主,须夫家父母或祖父母等长辈或其他亲属主婚,反映出民国有关婚姻改嫁的法律条文仍存在封建婚姻礼制的残余,故A项正确;B、C、D 三项都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故排除。
9.A “社会历史发展的法则”“历史法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容之一,表明当时马克思主义在知识界得到了普遍认同,故选A项。
从“知识界的普遍趋向”可知,并非整个知识界都认同社会发展规律,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到民族危亡问题,排除C 项;科学救国不符合时代需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原因,非“表明”的本质要求,排除D 项。
10.A 材料反映出公民大会上的议题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公民不可探讨新问题,若违规就被公民陪审法庭所治罪,体现公民大会受到制约,体现制约机制的存在,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公民大会受到制约,无法体现民主政治的虚伪性,B项错误;公民大会仍是最高权力机构,并未被削弱,C项错误;不讨论新议题,并非说明新议题会威胁雅典民主政治,D项错误。
1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探讨人和人类社会,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研究“人”本身的学问,C项正确。
“承袭”之说不妥,排除A项。
“终结了白然哲学”不符合事实,排除B 项。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当时雅典的政治状况有密切关系,排除D项。
12.A 本题考查美国民主政治。
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有效地防止独裁专制,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正确。
1787年宪法构建了国家权力的组成和相互制衡原则,是为防止民主政体走向独裁和专制,是对政府各种权力权限的法制化约束,不是限制政府权力本身,故B项错误。
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的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体制,故C项错误;协调各种思想和立场是宪法出台的前提,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
13.D牛顿以实验为基础、运用数学表达形式建立起牛顿力学体系,也使哥白尼的天文学成就得到证实,但就材料所述而言A项错误,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牛顿贡献,B项与此不符。
牛顿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神学束缚,但是神学对科学的束缚依然存在,排除C项。
14.C “如果还想保全罗曼诺夫王朝,你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位”强调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沙皇只有退位才能保全自己,故C项正确。
A项并非主要依据;罗坚科的言论发生在二月革命之前,《四月提纲》在二月革命后发表,B项错误;D项观点绝对化。
15.A 中世纪末叶欧洲这种劳动分工的加强,意味着劳动生产水平的大大提高,表明各种手工业生产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显示出社会生产力在加速发展,推动西欧工场手工业普遍发展起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从而为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奠定了经济基础,故选A项;B、C、D三项阐述的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排除。
16.A 根据材料中的“19世纪”“中期”和实现“向工业一城市社会的转变”可知,材料所述是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这奠定了英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A项正确。
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的拉大,排除B、C两项。
工业化不意味着农业衰退,相反它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排除D项。
17.(1)材料中“共和”是指古代有贤臣辅助式的君主专制称为共和,后来称少数有才能人的统治,叫
贵族共和。
(2分)
(2)孙中山认为共和就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国。
努力:发动辛亥
革命,
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维护民主、反对北洋军阀专制的斗争。
(6分)
(3)美国宪法规定众议员由人民直接选举,参议员由人民间接选出,美国总统由人民间接
选举等,
这些体现共和政体下主权在民原则。
(4分)
18.(1)状况:采用双金属通货制;白银成为主要通用货币;纸币几经发行但最终被废止。
(3分)原
因:铜钱和白银白身的特点;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纸币容易发生贬值。
(3分)
(2)背景:晚清政府财政危机影响;工业国家采取金本位制的冲击;民族危机的加剧。
(3分)
(3)启示:根据时势实施货币改革;加强政府对白银的严控;坚持独立自主,抵制列强的
经济渗
透。
(3分,言之有理即可)
19.示例1:论题:自由主义与批判专制制发展密切相关。
(3分)
阐述:学者霍布豪斯认为“白由主义”最初是针对一种革命性的批判,体现该思想由批判专制统治发展而来。
近代前期西欧深受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快速发展,要求冲破专制统治的自由主义思想产生并得以发展,利于社会的转型。
“光荣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自由主义兴起,工业革命后发展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据此可知,“自由主义”必然要求冲破专制制度的束缚,利于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
(9分)
示例2:论题:倡导自由主义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
(3分)
阐述:学者李强认为自由主义的内涵包罗万象,经济层面上的自由主义在世界近代前期凸显出来。
近代早期殖民扩张中,为了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国家采取重商主义政策。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便于商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自由流通,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倡导自由主义思想,自由生产、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
这种思潮不仅推动了工业品的流通,而且利于世界贸易额的增长,直至罗斯福新政时期被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所取代。
据此可知,经济上“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工业文明的推动力,但其本身也存在弊端。
(9分)
示例3:论题:“自由主义”是近代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潮的体现。
(3分)
阐述:学者格雷所述的自由主义特征:个体主义的、平等主义的、普同主义的、社会向着善论的,均符合近代人文主义学者和启蒙思想家所推崇的思想理念。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思潮,要求把人从神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崇尚自由、平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
17-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倡民主、科学、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内涵,构建了自由主义的理性王国。
由此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发展迅速,在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更加凸显。
(9分)
20.(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中外联系得到加强;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缺乏深入的了解;中国儒家思想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封建斗争的需要。
(4分,答出两点即可)作用: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欧洲的传播;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斗争提供思想武器。
(2分)
(2)不同:前者是平等互利的双向交流,后者是坚船利炮侵略下不平等的单向交流;前者
因西方主动学习中国文化而获益良多,后者因中国被动学习西方文化而社会发展步履蹒跚;前者较全面的传播了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后者中国有选择性的学习西方技艺,
因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而作用有限。
(6分)原因: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文艺复兴等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