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战略格局 小论文:美俄博弈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
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的现象逐渐凸显出来。
美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其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对于国际和平与安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美俄两国争相升级战略威慑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背景在冷战结束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美俄之间的关系曾一度转趋融洽,甚至在一些领域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合作。
自2000年普京重新掌权以来,俄罗斯开始逐渐重塑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试图恢复其曾经的国际大国地位。
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被认为是俄罗斯最大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者。
在此背景下,美俄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开始逐渐加剧,二者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加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二、原因1. 政治利益:美俄之间的竞争主要源自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缘政治利益。
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一直试图通过干预其他国家的事务来强化自己的地缘政治优势,而俄罗斯则试图通过对抗美国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 军事优势:美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军事大国,其之间的军备竞赛一直存在。
双方都试图通过扩大自己的军事优势来加强对方的威慑,从而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3. 意识形态:美国和俄罗斯在意识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分歧,特别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双方的立场往往是截然相反的。
这导致了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和对抗。
4. 经济资源:美国和俄罗斯都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双方都试图通过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来对对方施加压力,以达到自己的国家利益。
三、影响1. 国际安全:美俄之间争相升级战略威慑将对国际安全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一些国际热点地区,美俄之间的竞争将对当地的和平与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2. 国际贸易:美俄之间的竞争和对抗可能导致国际贸易的不稳定,甚至可能会引发贸易战,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
3. 国际合作:美俄之间的竞争将对国际合作产生较大的阻碍,特别是在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中,双方的利益冲突将对国际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美俄博弈与乌克兰之痛
美俄博弈与乌克兰之痛作者:赵会荣来源:《当代世界》2022年第03期苏联解体以后,以“冷战胜利者”自居的美国在后苏联空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西化”,即改造该地区国家的观念和制度,推动建立亲西方政权;二是“去帝国化”,即弱化俄罗斯,使其他国家疏离俄罗斯。
这些行动使得美国在构建并巩固全球单极霸权的过程中把不甘于做“冷战失败者”的俄罗斯塑造成了自己的敌人。
在美俄遏制与反遏制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后苏联空间第二大强国乌克兰成为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美俄在乌克兰的博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进俄退,乌克兰脱核并与北约建立特殊伙伴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美国在后苏联空间最关注的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脱核问题。
为了从美国获得经济援助,俄罗斯全力配合美国,推动三国成为无核国家。
乌克兰用脱核换来美俄承诺减免债务和协助建设民用核反应堆。
在脱核问题解决后,美国对俄罗斯的政策从融合逐渐转向遏制,双方在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日益尖锐。
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指出,“乌克兰是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
如果北约停止东扩,那么“有可能唤起俄罗斯现已休眠或行将泯灭地对中欧的地缘政治企盼”。
尽管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曾写信给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明确表示反对北约东扩,但美方未予理睬。
1994年,北约首脑会议声明确定北约东扩的方针。
1999年,北约实现第一轮东扩。
在20世纪90年代美进俄退的态势中,乌克兰很快就将外交政策目标从谋求成为永久中立国调整为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与北约发展合作关系。
乌克兰在俄罗斯之前与欧盟缔结了伙伴关系合作协定,并成为独联体国家中第一个与北约签署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国家。
乌克兰之所以如此积极,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认为是欧洲国家,以为欧盟和北约能够给本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援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制衡俄罗斯,因为乌俄历史积怨难解,乌克兰始终对俄罗斯心怀戒惧。
第二阶段角力纠缠,从尤先科到亚努科维奇的路线之争。
美俄印中之间的战略博弈与不确定性
中国战略CHINA STRATEGY美俄印中之间的战略博弈与不确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薛福岐[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力量对比大变革、大调整阶段>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就美国'俄罗斯'中国和E卩度而言,美国是守成大国,中国与印度是崛起大国'俄罗斯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守成大国,也是崛起大国。
中美印俄之间进行着复杂的战略博弈。
美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地位,"管控”崛起大国;崛起中的大国则竭力避免守成大国干扰1最优选项是争取其支持和协助'采用"最小摩擦力”原则'顺利完成综合国力的提升-进入“一流大国俱乐部”,进而获得切实的利益。
国内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是维持大国地位或者崛起的先决条件,有利的外部环境则是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全球力量格局大国崛起战略博弈[中图分类号】D518[文献标识码】A[DOI]1().16619/ki.rmltxsqy.2()19.()8.()()8一般而言,所谓博弈,就是在一系列规则制约下,在直接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参与博弈的各方依靠所掌握信息选择各自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
显而易见,博弈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对参与博弈的国家而言,各自的地理、人口、经济规模等是制约(或者有利)因素;所掌握的信息、所采取的行动及其效果是关键因素。
在许多情况下,论者往往倾向于关注参与博弈各方的“硬实力”及其行为方式。
而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参与博弈各方内部的制度绩效。
在博弈过程中,参与各方在所掌握信息基础上选择各自的策略(行动)。
策略和行动的执行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而资源生产和再生产及其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质量。
如果参与者制度的质和量都不足以支持其持续不断地参与博弈,最终参与者则有可能出局。
苏联解体就是一个显著的例证。
在当今世界,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是四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大国。
形式与政策论文——由乌克兰局势反观中美俄欧战略局势
形式与政策论文——由乌克兰局势反观中美俄欧战略局势乌克兰局势近年来一直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乌克兰作为一个地缘政治要地,一直处于中美俄欧战略局势的博弈之中。
本文将从形势和政策层面分析乌克兰局势对中美俄欧战略局势的影响。
首先,就形势而言,乌克兰局势对中美俄欧战略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乌克兰问题成为美俄关系的一个重要议题。
俄罗斯的按克里米亚半岛并吞乌克兰领土的行动引发了美国的关切和不满,导致美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作为俄罗斯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通过对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和经济支持,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
而对于中国来说,乌克兰局势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希望能够通过与乌克兰的合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获取更多的利益。
中国与乌克兰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冶金和军事等。
而乌克兰作为欧亚国家的门户,中国也将其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
对于俄罗斯和欧洲来说,乌克兰问题则涉及到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
俄罗斯希望通过乌克兰问题,巩固其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同时遏制北约的扩张。
而欧洲则对乌克兰问题深感忧虑,他们担心乌克兰的动荡局势会对欧洲的安全和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从政策层面看,中美俄欧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战略举措。
美国通过对乌克兰提供资金和军事援助,试图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衡俄罗斯的影响力。
同时,美国还通过组织国际制裁等措施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迫使其改变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
相比之下,中国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
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
中国对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保持着友好关系,避免在乌克兰局势上与俄罗斯对立,同时希望能够通过与乌克兰的合作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俄罗斯则坚决维护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利益。
俄罗斯通过对乌克兰东部地区提供军事支持和协助,支持亲俄派势力,试图重塑乌克兰的政治格局。
同时,俄罗斯也在乌克兰问题上采取了坚决的反制措施,包括对西方国家实施制裁等。
解读中美俄亚洲博弈
那么为什么近期周边国家又安静了许多,原因在于美国在解决完利比亚问题后,又咄咄逼人的向叙利亚和伊朗施压,叙利亚和伊朗绝对不是软柿子,美国要全力对付这两个国家,那么就不能在亚洲过于刺激中国,否则一旦中国强硬起来,那么美国就会有两线作战的危险,这对于现在美国的军事力量来说是做不到的,正因如此,美国现在不会支持亚洲小国对中国的挑衅,否则就是责任自负,没有美国的支持那些小国自然不敢再向中国挑衅。俄罗斯是极为希望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那么如何发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俄罗斯认为中国既然是俄罗斯的盟友那么作为盟友就需要减轻俄罗斯在中东的压力,也就是说中国应该在亚洲牵制美国的力量,必要的话可以更加强硬一些,最好能把美国的军事力量由中东调往亚洲,以此来减轻叙利亚和伊朗的军事压力,但是中国迟迟没有表态,并没有按照俄罗斯预想的去做,只是在安理会表决上投了反对票,所以俄罗斯自己开始在东亚展开战略轰炸机的例行巡航,俄罗斯认为中国在盟友的问题上不够给力,没有尽到盟友的义务,中国认为俄罗斯作为中国的盟友并没有对中国区别对待,在能源问题上迟迟不能达成协议,并且相关军事合作又敝帚自珍,所以个人认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目前进展的并不顺利,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俄的观点一致,但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是相去甚远。中国能否在亚洲积极响应俄罗斯的号召,牵制美国的力量这将决定中俄盟友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目前来看,中国并没有有效解决亚洲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说中国并没有下定决心与美国彻底翻脸,用军事威慑的手段解决南海以及东海问题,包括朝鲜、巴基斯坦在内的中国传统盟友现在离心很重,开始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独立接触,这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起码说明以上国家对中国信心不足。
解读中美俄亚洲博弈
亚洲外交是中国外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美国在对伊拉克的战争,给中国发展亚洲外交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国利用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时机,积极开展亚洲外交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中国采用温和的外交策略,对有争议的领土问题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以此来扶持周边国家中的亲华势力提高他们在其所在国的政治地位和发言权。并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建立利益共同体,以此来发展双边及多边政治关系,比如东盟自贸区、上合组织、博鳌亚洲论坛等区域组织的建立。应该说通过以上方法,中国重新树立起了亚洲领导者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布什政府的亚洲外交才会被参众两院大肆抨击,美国人认为正是由于布什政府在亚洲外交事务中的无所作为,致使美国在亚洲的发言权和影响力被极大削弱,并且之前的传统亚洲盟友对美国开始产生不信任感,最重要的是中国在地区影响力的加大尤其是与东盟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增加了自身国力,长此以往会挑战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奥巴马上台后纠正了布什政府的亚洲策略,提出了重返亚洲的口号,并积极付诸行动。首先,美国政府扶植亲美派系在中国周边国家中大搞民主选举及军事政变,以此从亲华势力手中抢班夺权。其次,美国唆使与中国有领土争端的国家,将非法占有的中国领土合法化。再次,美国与其亚洲传统盟友大搞军事演习,安定其盟友反华的决心。最后,美国不断身先士卒向中国发难,引发双方军事摩擦,以此来为反华国家做出表率,并积极煽动和鼓励这些国家向中国提出领土要求。美国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的做法,致使中国的亚洲外交环境急剧恶化。中国如果不积极调整亚洲的外交战略,则有失去亚洲主导权和影响力的危险。
中美战略博弈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中美战略博弈这一重要议题。
中美作为当今世界两个大国,其关系的发展对全球政治、经济、安全格局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复杂敏感的时期,战略博弈愈发激烈。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中美战略博弈的看法。
一、中美战略博弈的背景1. 地缘政治因素: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美国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挑战。
地缘政治因素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重要背景。
2. 经济竞争:中美两国经济实力日益接近,经济领域竞争愈发激烈。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战、技术封锁等手段遏制我国发展。
3. 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中美两国在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成为双方战略博弈的导火索。
二、中美战略博弈的主要表现1. 贸易战:美国挑起贸易战,试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打压我国经济。
我国坚决捍卫自身权益,展开反制。
2. 技术封锁:美国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实施技术封锁,企图遏制我国科技创新。
我国积极应对,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3. 军事博弈:在亚太地区,中美军事博弈愈发激烈。
美国试图通过军事手段遏制我国崛起。
4. 意识形态斗争:美国利用媒体、文化等手段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试图影响我国民众价值观。
三、应对策略1. 坚定信心:面对战略博弈,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走和平发展道路。
2. 提升综合国力: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3.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4. 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总之,中美战略博弈是一场复杂、长期的较量。
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大家!。
近来中东的美俄博弈与未来局势走向
近来中东的美俄博弈与未来局势走向慕小明中东在冷战时期曾是美苏争霸的主要角力点。
苏联解体后,美俄力量对比呈现出“美强俄弱”的“两极”态势。
自叙利亚和乌克兰相继爆发危机,俄罗斯以“反恐”夺,使得本已矛盾重重的中东局势更加复杂难解。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调整俄罗斯自2015年9月30日介入万名武装分子被消灭,叙超过95%的领土和包括其主要城市在内的1411个居民点被解放,约12.2万个恐怖分子设施被摧毁。
2018年4月以来,叙利亚政国土及其阿夫林控制区接壤的狭小地带。
随着“伊斯兰国”的溃败解体,叙利亚问题的焦点实际上已由战场争夺逐渐转向政治解决。
当前,俄罗斯的中东战略正由军事手段介入向推动叙政治进程转变,在巩固叙利亚战场成果的同时,积极争夺叙政治进程主导权,并采取了与地区重要国家广泛合作的策略。
俄与中东国家广泛发展关系,甚至分化美国中东盟友阵营,目的是增强中东国家对俄的战略借重,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俄在中东的战略影响。
主导叙利亚政治和解进程。
俄强调推动叙政治进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突出叙利亚人民对话大会、阿斯塔纳对话会和索契峰会等抓手的作用,意在以战场优势换取其在叙未来政治安排中的主导权,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收益。
在俄主导和推动下,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确立了阿斯塔纳对话会和索契峰会这两个叙利亚问题和谈机制,确定了叙利亚4个“冲突降级区”,俄土伊“三驾马车”机制在叙利亚政治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用。
俄继续保留常驻叙利亚的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实际上是保持军事威慑,为根据形势需要再次武力介入中东预留后手。
9月7日,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在伊朗埃及街头悬挂普京海报,对俄罗斯总统访问表示欢迎 伊朗向俄罗斯开放哈马丹空军基地特朗普“破例”访问耶路撒冷犹太哭墙遗址,表示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巴以和平方案换之际,美俄在中东的战略竞争加剧,进一步凸显了中东的地缘战略价值,也增加了中东形势的复杂性。
形成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的“复合型”安全问题。
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小论文:美俄博弈
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小论文:美俄博弈浅谈美俄博弈(上海大学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姓名:**)摘要:通过叙述普京、梅德韦杰夫两个时代的美俄博弈,从各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解释了美俄博弈的部分表现,并就美俄关系的大局及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车臣北约战略反导经济布局梅普组合对抗合作一,普京时代的美俄博弈1、车臣问题车臣虽然只是出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它的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
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堵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必须牢牢控制住车臣。
苏联解体之后,车臣实际上逐渐获得了独立,虽然俄罗斯在名义上没有认可。
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在92年后趋于稳定,所以必须收回车臣,于是在94年底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第一次车臣战争由此开始。
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进一步分裂俄罗斯的考虑,暗中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高精尖武器,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美国总统也曾接见过车臣伪总统杜达耶夫。
对于俄罗斯自身,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在继续)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多之后失利。
结果是担任正面主攻的131摩步旅遭重创;车臣武装利用狙击手进行巷战,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杜达耶夫被击毙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1996年签订协议后俄撤军(俄罗斯撤军、车臣5年内不独立、俄罗斯赔钱给车臣)。
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中东的动荡局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开始增大,并且油价上涨也使俄罗斯恢复元气。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美战略交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俄美之间的战略交锋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乌克兰
危机的爆发和因此而加剧的俄美紧张关系,以及两国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加剧,这种战略交锋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俄美战略交锋对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由于
俄美之间的紧张关系,俄罗斯在战略上更加倾向于中国这一东方大国,进
一步加强了俄中两国的战略合作。
这种合作不仅有助于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还推进了亚洲地区的多极化进程。
此外,俄中两国在国际上也进行了
一系列协调合作,共同应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挑战。
在一些国际事务中,中
国和俄罗斯在一些问题上形成了相互支持的态势,这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
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俄美战略交锋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产生了影响。
俄罗斯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机构中常常支持中国的立场,共同维护多边
主义和国际规则体系。
此外,中俄两国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的协调和合作也
有助于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
总之,俄美战略交锋对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
在经济、地缘政治格局、国内安全和稳定以及全球治理等方面,使得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
中国必须密切关注俄美战略交锋的动态,灵活应对,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和地区稳定。
形势与政策范文
美俄博弈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影响苏联解体以来直至2011年两国联合军演,美俄关系既有如胶似漆的蜜月期,也有剑拔弩张的对抗期,还有暗中较劲的冷和平期,用大起大落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2015年6月18日,在圣彼得堡的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谈论乌克兰问题时,毫不隐晦地对美国进行了批评。
虽然俄罗斯正面临西方的制裁,但本次论坛依然吸引了来自64个国家的千余名政商精英人士。
普京认为:“苏联解体之后,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开始研究自由地缘政治野心造成的。
”他还提醒人们对比伊拉克、叙利亚的情况,而现在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乌克兰。
自2009年3月美俄关系“重启”以来,两国关系逐渐升温,但乌克兰危机的发展表明,美俄关系“重启”失败,苦心经营了多年的美俄关系被宣告跌到“冰点”,而双方之间的冲突则“高烧不退”。
其实,美俄之间的恩怨从解决叙利亚问题时就已经开始,乌克兰危机只是双方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从车臣,到格鲁吉亚,到利比亚,到叙利亚,到乌克兰,美俄到底因为什么发生冲突呢?其实,争的是能源控制权。
所谓能源,就是石油、天然气。
美国的霸权,核心是石油霸权,就是对石油产地、石油贸易美元结算体制、石油管线走向、石油运输海上通道、石油提炼和加工、石油化工业的整个产业链的掌控,成为美国巨大的利益。
美俄关系是当前大国关系中较为重要的一对。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时而握手言欢、时而恶语相向,两国关系始终处于非敌非友、时好时坏的不确定状态。
当前,两国间既有广泛的共同利益的基础,又存在深刻的战略冲突,美俄关系呈现出合作中有矛盾,较量中有妥协的态势。
美俄矛盾所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固然会影响到亚欧大陆其余的国家。
首先,俄罗斯本身就是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而且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先简单说它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现在和俄罗斯外交密切,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一个打的火热的状态。
加上今年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知道一带一路其中就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利用西北地区的地理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中美俄局势作文
中美俄局势作文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美俄之间国家利益共同点增多,三国关系“非零和性质"逐渐凸显。
一方之所得不再等于另外两方所失,或任何两方之所得,也不一定是第三方所失。
如果协调得当,三国关系完全有可能出现“三赢”或"共赢”的结果。
因此,使用传统的“三角关系"概念审视新形势下的三国关系已不合时宜。
有学者提出用“三边关系"取代“三角关系”,有学者使用“新三角关系"来说明三国的关系,有学者认为“三对双边关系"的表述更准确。
不论使用什么表述,一些学者已为新形势下的中美俄三国关系概括出三大特点,即:非对抗性、非对称性和非全局性。
其中非对抗性新三方关系的最大特点,不仅中俄两国不谋求与美国对抗,美国也在努力避免使美中关系和美俄关系恶化到对抗状态。
同时,在经贸合作领域、反对恐怖主义等领域,利益的共同性日益凸显。
中美、美俄都找到了很好的合作点。
非对称性主要相对于冷战时期美苏均势对峙而言。
冷战年代,横跨欧亚大陆的苏联在地理位置上和常规力量上占有优势,在核力量上与美国持平:美国则在总体经济实力上占有优势,在欧亚大陆上与前苏联进行争夺时,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保持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均衡。
在后冷战时代,这种力量对比的对称性完全消失了,美国不仅在总体实力上远远超出了中俄两国的总和,而且迅速发展的军事科技大为扩展了美国的洲际军事投放能力,而东西方两个平行市场的消失,使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秩序的影响覆盖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种力量对比的非对称性决定了当前美强、中俄弱的“三角关系”的总态势。
非全局性是新三方关系的另一个特点。
冷战年代的“三角关系”作用是全局和全球性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拥有各百的军事集团和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并在中间地带的第三世界进行激烈的争夺。
现在的“三角关系”中,中俄两国无论在总体实力上还是外交政策的影响范围上都构不成全球性的一极,三方关系已远远不能覆盖国际社会的所有领域。
美俄博弈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美俄博弈对中东局势的影响摘要:由于地理环境、能源资源、宗教政治等因素,中东从来就是大国争夺的热点地区。
美俄作为世界格局中的两个大国,它们的博弈与争夺也在中东地区激烈地展开着,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对中东局势造成了影响。
关键词:美俄博弈;政权动荡;经济形势;战争频繁;极端组织一:美俄政治争夺—中东政权的更替和政治动荡美国的政治战略是通过向中东灌输民主制度和观念达到在中东培育亲美势力的目的,最终控制中东地区,建立地区霸权。
2003年,美国以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英盟军建立了现在的伊拉克民主政权;2004年,美国出台“大中东计划”,即促使阿拉伯联盟、以色列、伊朗、土耳其等国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实现中东民主化;2010年中东剧变之后,埃及、突尼斯、也门、叙利亚等国相继推翻了本国的专制统治,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2011年利比亚内乱爆发,美国强行推翻了卡扎菲政权,战后,按照美国的意图,利比亚建立了议会民主制度,成立了临时政府;2011年,埃及反政府示威和叙利亚危机相继爆发。
叙利亚等国政局动荡不安,政府和反对派的斗争风起云涌,而美国恰能通过扶持反对派来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新政府。
而俄罗斯认为叙利亚的政权更迭不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如果巴沙尔政权被推翻,将会对俄罗斯包括军火、能源等各方面利益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
美俄两国在中东的政治争夺加剧了叙利亚政局的严峻形势,叙利亚危机的不断加剧也使得恐怖分子趁虚而入,甚至造成了整个中东地区政权的更替和政治的动荡。
二:美俄能源争夺与中东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问题控制石油就是控制世界经济的命脉。
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在中东输出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在该地区培育亲美势力,逐步控制中东地区,掌控在中东地区的主导权,进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
而俄罗斯与美国相比,考虑更多的是在中东的经济利益。
从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看俄罗斯与美国的战略博弈
从俄罗斯出兵克里米亚看俄罗斯与美国的战略博弈乌克兰爆发大规模动乱的原因何在?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
乌克兰国内一片哗然,随即引发了继2004年“橙色革命”之后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并演变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政治危机。
2014年2月18日,持续近3个月的乌克兰反政府游行骤然升级,示威人员在基辅街头与警方发生血腥冲突,综合消息,目前已经造成26人死亡,另有近800人受伤,包括392名执法人员。
那么乌克兰爆发如此大规模的动乱的原因何在呢?从外部的环境来说,乌克兰动乱是欧洲还有美国与俄罗斯争夺对乌克兰的主导权。
从欧洲角度,欧盟争夺乌克兰一是传统需要,出于地缘战略,争夺乌克兰也就是争夺未来地区事务的主导权,将来如果欧亚合作开展,欧洲如果控制乌克兰就有了与中国、俄罗斯要价的最大本钱。
美国争夺乌克兰主要意图是挤压俄罗斯的战略活动空间,同时,也是阻断欧亚接近,打断中国提出的欧亚丝绸之路最有力的着力点。
因此,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和中国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冷战后国际局势的演变,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西方挤压得所剩无几,作为俄唯一战略依托的独联体也逐渐被西方所蚕食。
乌克兰作为独联体中除俄以外的最大国家,是欧洲的粮仓,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如果乌克兰倒向西方,俄罗斯将失去最后的战略屏障。
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而言,单纯靠核武库,凭借成功调和叙利亚化武危机以及索契冬奥会的举办,普京在世界舞台上向世人展现俄罗斯的魅力与实力。
但仅仅获得这些成绩是无法让普京满足的,他有着一项更雄伟的计划——建立欧亚联盟再现往日辉煌,而乌克兰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俄罗斯一旦将乌克兰纳入自己的“怀中”不仅从传统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上获得更大的利益,俄罗斯将控制更多的盟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
正因如此,美国才感到深刻的忧惧。
在该地区一旦形成,一个俄罗斯主导下的范斯拉夫阵营,一个德国主导下的欧盟,再加上一个一连串新兴崛起中国家,美国全球战略格局必然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博弈与竞争
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的博弈与竞争在当下国际形势下,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与竞争备受瞩目。
两国之间的关系牵动着全球的政治、经济以及安全格局。
本文将分析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与竞争,并探讨其对国际秩序和地区稳定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美国和俄罗斯是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二战结束后,两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超级大国之一。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前身)之间的对抗使得两国的关系紧张。
冷战结束后,两国的关系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之间的竞争与矛盾并未消失。
二、领土争端美国和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拥有不同的利益。
其中,乌克兰危机是两国之间竞争的焦点之一。
2014年,乌克兰政府被推翻后,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地区进行了吞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美国以及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制裁,并在军事上加强了对乌克兰的支持。
这一事件使得美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三、军备竞赛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两国都在现代化和扩张其核武库上投入大量资源。
美国推出了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而俄罗斯则加强了对本土和周边地区的军事部署。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加剧了地区的紧张氛围,也对全球战略稳定构成了威胁。
四、国际影响力美国和俄罗斯都试图通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角色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美国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由民主与人权的普及,同时也试图通过干涉他国内政来保护其利益。
而俄罗斯则强调国家主权和非干涉原则,尤其在中东地区对叙利亚进行了长期军事干预。
这两个大国的不同理念在一些地区引发了冲突和对立。
五、新冠疫情与竞争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产生了新的影响。
两国在疫情应对上存在着明显的对抗与竞争。
两国政府在信息公开、疫苗研发、援助他国等方面形成了对比,这一竞争使得两国关系进一步紧张。
六、对国际秩序的影响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博弈与竞争对国际秩序造成了许多不确定性与动荡。
军事论文:大国博弈
大国较量蒋佳良摘要: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大国之间的合作,也有大国之间的较量。
关键字:多元化时代,大国,合作,较量一.当今的国际环境当今的时代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
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第一要做的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因为霸权主义是战争的策源地。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两极化的格局崩溃,“一超多强”是当今的主要的格局。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英,法,日,俄等国家的不断追赶,与美国的差距逐渐的缩小,世界格局渐渐改变,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多元化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不可阻挡的。
世界发展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各国之间合作不断,寻求相互发展。
在经济上,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又使得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科技上,各国之间交流不断,无国界的学术交流,使得现在的科技步入了一个大爆发的时期;在文化上,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使得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活动日益丰富。
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纠纷不可避免,各国因为利益以及文化的差异等等因素,不断的展开较量。
看似风平浪静的表面,隐藏着巨大的波澜。
1中国的崛起中国在过去的几千年历史中曾一度成为全世界最为繁荣的国度,但到后期,因为制度的腐朽以及统治者的骄傲自大,闭关锁国。
致使中国的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剥削。
但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息的民族,即使在那个外忧内患的时代里也从不屈服。
从虎门销烟,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民,五四运动,以及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等一系列的救国存亡的的改革措施。
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新中国。
从此,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中重新站起来了。
而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使得新成立的新中国不断的前行,不断地发展,最终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为什么中国能够快速崛起?这是每一个西方的学者所好奇的。
欧美俄之间博弈对世界经济影响
一、事件起因。
11月13日乌克兰方面指责俄罗斯向乌克兰东部叛军提供士兵和武器,帮助其发展新的攻势,美国就此曾警告俄罗斯,西方国家将对俄罗斯加大经济制裁的力度。
11月14日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的行动让人无法接受,或将引致美国以及欧盟对俄新一轮的制裁二、事件背景。
当前局势下,欧美联手制裁俄罗斯正在使脆弱的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受欧美制裁影响,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外资出逃严重,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国际油价连续下降,也使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结构出现显著变化。
总体而言,欧美制裁俄罗斯有可能导致全球的经济冷战氛围再次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一次重大打击。
三、事件历程。
欧美对俄制裁的历程。
2014年4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版图后,欧美发起对俄罗斯的制裁。
3月,美国冻结了11名俄罗斯官员在美国的资产,并把为受制裁人士服务的俄罗斯银行列入制裁名单。
欧盟则对21名俄罗斯和乌克兰人实施制裁,拒绝为其发放签证,并冻结其境外资产。
随着俄乌局势恶化,欧美和俄罗斯围绕乌克兰危机展开博弈也愈发激烈。
但在马航事件发生前,欧美制裁仍局限在特定个人或组织,只是在制裁范围和力度上有所增加。
4月底,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实施进一步制裁。
制裁对象包括7名俄罗斯官员和17家与俄政府关系密切的俄罗斯企业,并拒绝向俄罗斯出口有军事用途的高科技产品。
同期,欧盟也增加了制裁人员名单,对俄制裁人数增至46人。
马航空难发生后,欧美对俄制裁进一步升级,新一轮制裁以打击俄罗斯经济为主要目标,主要涉及金融、军事和能源行业。
7月29日,欧盟各成员国外长齐聚布鲁塞尔,商讨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内容主要有:禁止欧盟成员国与俄进行武器贸易,停止向俄石油产业提供高科技设备,限制俄国有银行进入欧盟市场融资。
8月1日,欧盟宣布对俄罗斯新一轮的经济制裁正式生效。
四、俄罗斯应对。
俄罗斯的反击措施。
面对欧美的制裁措施,俄罗斯表现出强硬态度,采取了多种针锋相对的反制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美俄博弈(上海大学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姓名:**)摘要:通过叙述普京、梅德韦杰夫两个时代的美俄博弈,从各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解释了美俄博弈的部分表现,并就美俄关系的大局及前景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车臣北约战略反导经济布局梅普组合对抗合作一,普京时代的美俄博弈1、车臣问题车臣虽然只是出于里海与黑海之间的弹丸之地,但却是进出高加索的咽喉要道。
它的底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从中亚向欧洲输送石油的管道同样也必须经过这里。
长期以来,能源产品是俄罗斯除军火外在国际市场唯一拿得出手的商品,能源贸易一旦堵塞,俄罗斯的损失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必须牢牢控制住车臣。
苏联解体之后,车臣实际上逐渐获得了独立,虽然俄罗斯在名义上没有认可。
随着俄罗斯国内政局在92年后趋于稳定,所以必须收回车臣,于是在94年底兵分三路开进车臣境内,第一次车臣战争由此开始。
另一方面,车臣问题始终笼罩在西方国家的阴影之下——美国出于巩固全球霸权、进一步分裂俄罗斯的考虑,暗中为车臣非法武装提供高精尖武器,在外交场合向俄政府施压,美国总统也曾接见过车臣伪总统杜达耶夫。
对于俄罗斯自身,本已被“休克疗法”折腾的奄奄一息的经济,在低油价的打压下(由美国主导的始于冷战时期的低油价政策也仍在继续)开始走向崩溃,车臣战争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造血机能正在枯竭,那么让一个伤口持续流血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最终,虽然车臣非法武装遭到重创,杜达耶夫本人也被炸死,但是俄军仍在苦战一年多之后失利。
结果是担任正面主攻的131摩步旅遭重创;车臣武装利用狙击手进行巷战,给俄军造成重大伤亡;杜达耶夫被击毙后,战事陷入胶着状态;1996年签订协议后俄撤军(俄罗斯撤军、车臣5年内不独立、俄罗斯赔钱给车臣)。
科索沃战争后,美欧之间逐渐出现裂痕,中东的动荡局使得西欧在能源问题上开始有求于俄国人,俄罗斯的外交活动开始增大,并且油价上涨也使俄罗斯恢复元气。
在这一大环境下,普京抓住车臣叛军入侵临近的达吉斯坦共和国这根导火索,果断发起第二次车臣战争,从东、中、西三面发动猛烈攻势;专门制定了对付狙击手的战术:以狙击对狙击、重火力粉碎;在南面山区重兵部署包围圈。
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它严厉打击了恐怖势力和分裂势力,挫败了美国进一步肢解俄罗斯的战略图谋,也树立了普京的个人威望,同时为争夺里海石油、南下高加索、挺进中亚埋下了战略伏笔。
2、美俄博弈之北约东扩美国利用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
北约5次扩张,其中有两次是苏联解体之后:1999年,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2004年,波罗的海三国、中东欧四国加入北约。
而下一步,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
一旦乌克兰、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俄罗斯将直接面对北约,毫无战略纵;深黑海舰队也将撤出黑海,俄罗斯在世界岛腹地将毫无军事存在。
对此,俄罗斯有相应的应对:驻军南奥塞梯使得使得格鲁吉亚不符合加入北约的条件(加入北约的条件:不得处于交战状态、不得与邻国有领土争端、国内无强大的反对派势力等),扶植南奥塞梯的反格鲁吉亚势力。
另外,俄罗斯还想控制阿布哈兹(两个天然良港、一个双向跑道机场)。
08年8月8日,正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获得西方暗中支持的亲美小国格鲁吉亚对俄发起闪电战。
普京虽然在中国,但对此早有准备,强硬而干脆,立刻出兵相击,格鲁吉亚来不及等待美国等国家的支持,只能求饶撤退。
俄罗斯利用这一机会,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炮弹提出了警告,显示了其强大的威慑力。
俄罗斯因而控制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获得了对抗北约的有效战略纵深,打破了北约东扩对俄罗斯的战略挤压。
3、战略安全领域的博弈在战略安全领域,冷战后出现曙光的美俄削减战略武器的努力近乎失败,双方同时加大在战略力量方面的投入,开始新一轮较量。
美国加大对俄罗斯在战略力量方面的优势,并试图以此占据对俄总体外交的强势地位。
继退出《反导条约》后,2003年,美宣布解除小型核武器研究禁令。
2004年,,美导弹防御体系正式开始部署。
之后,美一方面加紧新型战略核武器的研制,以取代目前主要由冷战时期生产的战略核力量,另一方面加快战术核武器的生产,以适应新型战争的需要。
与此同时,加大对俄核讹诈力度。
针对美国的核讹诈,俄罗斯一方面进行有力回击,一方面实质性加大军事力量尤其是战略力量的建设。
2006年3月30日,普京回击称,俄拥有应付敌国攻击的足够核弹头。
06年4月3日,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发表讲话表示,“俄军拥有足够的实施战略遏制的能力,完全能够保障国家的安全”。
06年4月13日,俄导弹设计中心负责人索罗门诺夫宣称,俄“白杨—M”、“圆锤”导弹未来15-20年内能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为应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普京决定部署新一代进攻性战略武器。
07年1月,美国向波兰和捷克提出就建立导弹防御基地问题恢复谈判,并先后分别与波兰和捷克签署了相关协议。
美国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计划遭到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俄罗斯认为,改导弹防御系统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俄在提出替代方案和抗议无果后,于07年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并开始升级更新一系列战略武器装备。
4、围绕经济布局的博弈2008年12月,受金融风暴的影响,美国的基准利率非常低。
于是,俄罗斯从美国银行总共借了5000亿美金,低息贷款,用20余家国有企业的股权作为抵押。
而俄罗斯的外汇存底不过6000亿美金,因此,这些企业认为股票升值了,用这个作抵押,他们占便宜了。
其结果是,不知不觉,能源价格在金融炒家操纵之下拉到了147美元一桶,表面上让俄罗斯大型企业透过能源出口赚钱了,结果他们做梦也没也有想到,原油价格会从147美元跌到35美元。
俄罗斯这些企业,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欧亚集团等等,全部亏损。
股指由2000多点跌到500点。
而就在这个时刻,美国银行要求俄罗斯企业还钱,现在能源价格一跌,俄方还不起了。
甚至都不能够卖股票去还款,跌了这么多,股票根本不值钱了。
最终,抵押品几乎没收,这些俄企业的股票股权几乎被这些美国银行全部席卷。
在这件事上,俄罗斯彻底败了。
二,梅德韦杰夫时代的美俄博弈2009年俄罗斯经济:高失业率、高通胀、GDP负增长,普京离任总统留下的烂摊子,给梅德韦杰夫摆脱普京道路创造了机会。
紧接着,梅普貌似出现“裂痕”:梅德韦杰夫驾驶苏-34战斗轰炸机飞行半小时,第2天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是我,不是普京。
”美国很快觉察并利用总统梅德韦杰夫和总理普京之间的裂痕,拉拢梅,美俄关系缓和。
美国的前国家安全顾问格涅夫-布热津斯基极力劝导俄(梅)和美国联手制约中国,而梅德韦杰夫也在10年后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疏中亲美的倾向。
2010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红场阅兵,俄罗斯邀请北约四国部队参加阅兵,10年6月23日的梅奥(奥巴马)汉堡外交等事件都能表现出此时俄罗斯的亲美。
10年后,关于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之间有矛盾的说法越来越多,且随着2010年以后,俄罗斯经济逐渐好转,梅德韦杰夫的支持率逐渐上升,梅德韦杰夫表示不排除2012和普京竞争总统。
这使美国大大放松了对俄的警惕,美国没有在俄扶植其他亲美人物,看好梅继续连任下任俄罗斯总统,并且在很多方面协助让步俄罗斯,比如奥巴马放弃东欧导弹防御计划。
但情况出现了:2011年9月24日,梅德韦杰夫提议应由普京参加2012总统竞选,美国为之震惊!!美国这才明白自己被耍了,上了个大当。
或许梅德韦杰夫之前的亲美倾向、和普京之间的裂痕都是装的,就是为了使俄罗斯经济快速恢复并让美国放松警惕。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的行为产生的成效有很多。
掩护了普京,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没有再去扶植另外的亲美分子竞选总统;还和美国缓和了对抗,获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最重要的是使俄罗斯政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牢牢控制在“普-梅”组合手中。
(普梅长期执政对中国来说也是总体有利。
)三,当前美俄关系的前景1、不会像冷战时紧张第一,苏联解体后,不再存在两极,美俄双方也没有进行冷战的意愿,同时也不具备冷战的客观条件。
美俄关系确立的前提首先是摆脱了敌意和敌意中存在的意识形态因素。
第二,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遇到的新挑战和新威胁在世界政治中排在首要地位。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俄两国终于有可能携手解决共同面临的全球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技术扩散的威胁以及各种不稳定的国家和不确定敌人的威胁,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
第三,俄罗斯与美国实力差距较大。
俄罗斯不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经济上或者军事上与美国竞争。
因此,俄罗斯不可能再同美国硬拼,会审慎务实地处理对美关系。
2、对抗合作的模式正在形成美俄两国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俄两国名为“战略伙伴”,但实际上仅限于宣言。
原因在于既缺乏实际行动,又缺乏常设机构和国际法基础,更没有经济基础和内政基础。
再加上这种伙伴关系模式是在两国的潜力和利益不对称情况下形成的,所以虚多于实。
正是由于双方国力和相互战略需求的失衡与不对称,美俄关系在冷战结束后始终未能建立起俄罗斯所希望的相互尊重、利益共享的双边关系态势。
从总体上看,美攻俄守的态势一时难以改变。
在可预见的未来,科索沃最终地位、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加入北约以及伊朗核问题等,都可能成为美俄再度角力的导火索。
目前美俄关系的主流趋势是竞争多于合作。
美俄两国之间既非盟友也非敌人。
在苏联解体至今的大多数时间内,两国间矛盾多于合作。
“9·11”事件之后,两国在确认共同的敌人方面形成了难得的战略共识。
但由于小布什政府经常借反恐名义实现美国排他性的全球战略安排,两国在反恐领域的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即便在关系严重恶化的时期,美俄双方也并非敌人,因为毕竟在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领域,双方具有明显的利益一致性和不同程度的合作。
3、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俄罗斯转型时期最重要、最关键的变量是国内政治的变化。
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对俄外交战略的定位及对外政策的制定发挥着重要影响。
作为俄罗斯对外关系优先方向的美国,甚至包括西欧,其制定对俄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依据也源于此。
美俄关系现在只是具有了伙伴关系的肤浅表象,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国内政治的发展演变。
总之,美俄关系前景:竞争仍将是主调,双方的公开争端是北约东扩和反导问题,暗中的较量的是在独联体地区,特别是对中亚的能源争夺,最根本的分歧是建立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还是美国领导的单极世界。
参考文献:[1].袁鹏:《美国队俄战略析论——依据、目标、框架、变化》,现代国际关系出版社,2006;[2].郑羽:《既非盟友也非敌人——苏联解体后的美俄关系(上)》,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3].李玲芝:“浅析美俄关系的现状及前景”,《黑龙江史志-学术交流》,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