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来文化吸收的特点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外来文化吸收的特点的分析
——以明智玉子为例
明智玉子,又名细川玉子(ガラシャ),洗礼名:加拉夏(Gratia)。
生卒年:1563~1600。
日本古代三大美女之一,明智光秀的次女,细川藤孝之子细川忠兴之妻。
父亲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之后因背负逆臣之子的罪名,在山中隐居子在被幽禁之后接触了传来不久的基督教。
美丽、矜持而纯洁的玉子不能忍受逆臣的女儿这个污名,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孤独的幽禁生活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观。
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可值得信任的吗?什么也没有。
佛教和儒教都不能解除她的苦恼。
这时,基督教的所谓在神之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耶稣的十字架可使你赎罪而获得拯救的教诲使玉子看到了希望。
她背着丈夫接受洗礼,并被授予基督教教名珈拉莎,成为基督教徒。
玉子回来后,忠兴知道此事勃然大怒。
因为在秀吉统治的时期,基督教被列为邪教而受到国家禁止。
忠兴拿刀逼玉子弃教,玉子坦然说道:“惟信仰不能抛弃。
”
接受基督教洗礼后的玉子成为一个忠实的基督徒,但同时,作为一个从小接受传统中国儒教和武士道精神教育的女性。
玉子的身上重叠了好多重文化的影子,特别是日本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冲击。
关原合战,明智玉子的丈夫细川忠兴作为支持德川家康的西军活跃在战场上。
而明智玉子则与黑田泽明、加藤清正等大名的家属作为人质被东军的石田三成软禁在大阪城,已达到牵制西军大名将领的作
用。
关原合战前夕,为了更好的要挟西军的大名们,石田三成准备对自己手中的人质进行迁移,已达到最佳的“人质计划”。
明智玉子等人质也明白,一旦被作为人质迁往战场,势必会影响丈夫的作战。
长期被武士道精神以及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影响的玉子等人质准备以自杀的方式毁灭石田三成的人质计划。
这个举动对于其他大名的家属或许没有什么太大的障碍,但对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明智玉子来说确实一个巨大的障碍。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里就有一条:不允许残害包括自己在内的每个人的生命。
日本本土的武士道精神,中国传入并已受到日本自己改化的儒教文化与新传入的基督教和它代表的西方文化在玉子身上发生了不和调和得矛盾。
玉子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同时也不能背叛武士道要求下的妻子的准则。
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在玉子的心理分庭抗礼着。
日本本土形成的武士道精神要求信仰着对其忠贞不二,不能有丝毫的背叛或者转移的迹象。
而基督教文化所代表的新传入的西方文化却象征着一种开放的、不受拘束的理念。
这或许也就是玉子在接受“叛臣的女儿”,被丈夫软禁等等挫折后所看到的一丝光芒,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玉子会信奉上基督教的原因吧。
在两种看似不可调节的,不相融合的文化中,起初的玉子是十分矛盾的。
两种信仰对其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是不能任意放弃其中一个的。
玉子自己也明白,基督教所代表的可能确实是一种先进的文化,它或许更需要被弘扬。
但是植根在自己内心深处的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同样不能被轻易抹杀。
两种文化各有利弊,玉子在矛盾中权衡着利弊。
可是时间的短促不容许她为之考虑很多。
在多次思虑后,玉子作出了一个决定,她决定采取一种折中的办法——即自杀又不自杀:她命令伴随着自己的家臣将自己刺死。
这样她即维护了自己作为基督徒不伤身的信仰,同时又做到了武士道要求的妻子对丈夫的忠诚。
玉子的做法,在折合,融合了两种看似不能相容的文化,最后取得了莫大的成功。
她的做法不仅激励了同属人质的其他大名的家属,使东军的人质计划完全破产;同时也激励了西军阵前的军士们的士气,使其能无后顾之忧的英勇作战。
可以说,德川家康最后通过关原合战取得的天下,里面有玉子的一大份功劳。
同样,玉子也因为自己的正确的做法,而赢得了后世的赞扬。
其实,玉子所经历的境遇代表了日本在接受外来文化时的一种矛盾的状况。
本土所自有的文化与外来文化发生了冲突,而外来文化又同时代表了先进。
这时,是本土文化作出退步,还是外来文化作出退步?在这个问题上,日本有着一套特有的、实用的方法。
和其他文化相比,日本文化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其一是它的吸取性。
有如一位日本学者所说:“日本人对于外国的文化,并不视为异端,不抱抵触情绪和偏见,坦率地承认它的优越性,竭力引进和移植。
”日本对中国文化、朝鲜文化、印度文化、南蛮(以葡萄牙为主)文化、红毛(以荷兰为主)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的吸收就是如此。
其中,大化改新前后对隋唐文化、明治维新时期对西欧文化、二战后对美国文化的吸收,可以说是外来文化吸收的三大高潮,其特点
是以整个国家规模进行全方位吸收。
象这样“长鲸吸百川”般酣畅的文化吸取,在世界史上并不多见。
其二是它的混杂性。
可以标示其混杂性的最好例证,莫过于日语。
在今日的日语中,除汉语外(由于它在日语的创始期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故不以外来语论),包含着数二种语言的大量外来语。
有人预言,“再过一、二百年,就会有一半、或者七成是欧美语”。
还有的人甚至把“遭受外来语蹂躏的日语”称作“无国籍语”。
在信仰上,日本人既敬日本的神,又敬中国的、印度的和南方的神。
在节日上,日本人既过日本的节,又过中国的、西方的节。
在食物、服饰、住宅等生活文化方面。
亦莫不如此。
战后到日本访问的苏联作家爱伦堡曾说:“任何一个日本人,每天要过几小时欧美式生活,也要过几小时传统日本式生活。
在日本人中,不同的世界同时共存。
”唯其如此,研究日本文化的学者们,使用过各种不同称呼去规定日本文化的性质,诸如二重文化、混合文化、混血文化、杂种文化、合金文化、飞地文化,等等。
尽管各寓褒贬,但有其一致之处,那就是都想“状”出日本文化的非单一性。
其三是对传统的保守性。
虽说日本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海绵样吸收能力,但对于自己的传统却也同时具有保而守之的特性。
如相朴,直到如今都保持着浓郁的古色古香,吸引着千百万的日本人。
又如唐代的雅乐,进入日本宫廷后,代代袭传,以至于今,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如《太平乐》、《兰陵王》等乐舞,在我国早已不存,然在日本虽经历一千余年,仍完璧如初。
此外,像俳句、茶道、花道、
柔道等传统文化因素,不仅都生机勃勃地存在着,有的还登上了国际舞台,大行其是。
昭和初年,一位目睹过昭和天皇登极仪式和大尝祭的德国记者不无感慨地说,日本这个民族不仅爱好新奇,而且还是一个意外严守古风的民族。
在外来文化浪潮的不断冲刷面前,日本的传统文化表现出很强的抗“水土流失”能力。
正因为具有这三种特性,日本文化在吸取外来文化时,才表现出类似于明智玉子的既矛盾又完美的举动。
既对传统文化作有保留,又能很好地吸收外来文化,最后融合成一种具有自己特色的,适合本国发展的新文化。
日本三次大规模的吸收外来文化无不具有上述特点。
大化改新,在本国的部民制和氏姓贵族的传统上吸收了从隋唐引进的先进的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并在相机抉择中融合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制和统治制度。
极大促进了日本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东亚强国。
日后的明治维新亦然,在自己封闭的封建制度中灌输进资本主义制度,权衡利弊后,融合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皇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完美结合。
二战后吸收汲取美国发展方式也是如此,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发展模式。
日本对待外来文化从来不是“拿来主义”,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也从来不是“虚无主义”。
就像玉子不抛弃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也不放弃自己的武士道精神一样。
日本的态度永远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对传入的文化有选择的吸收,对自己的传统有筛选的吸收。
最终形成了一种最佳的,最适合的发展方式。
玉子最终成为日本如此之大的历史汪洋中,姓名得以流传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女性之一,并被传颂至今。
日本也成为一个拥有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传统和外来完美融合的发展模式的国家。
其实力也由奴隶制度中的无名小辈,发展到封建社会中的崭露头角,最后到现在的世界强国。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从明智玉子的案例中,不难发现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待日本这种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我们应根据我们自身的特点予以吸收,加以学习。
文学院广告学一班杨正100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