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老舍..

合集下载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的相关背景信息。

2. 培养学生对散文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老舍简介:生平等。

2. 《我的母亲》作品背景:时代背景、家庭背景等。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老舍及其作品。

2. 课堂讲解:教师对老舍及《我的母亲》进行详细讲解。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介绍《我的母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3. 分析《我的母亲》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分享对老舍及其作品的了解。

2. 学生讨论《我的母亲》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第二章:作品梗概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的母亲》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散文情节的概括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的母亲》故事梗概:母亲的性格、家庭生活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对《我的母亲》的故事梗概进行讲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故事梗概。

四、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我的母亲》的故事梗概。

2. 学生概括故事梗概,分享自己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1. 学生复述《我的母亲》的故事梗概。

2. 学生针对故事梗概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我的母亲》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分析散文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母亲形象:性格特点、形象塑造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对母亲形象进行分析。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母亲形象。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分析母亲形象的塑造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对母亲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练习1. 学生描绘《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2. 学生针对母亲形象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我的母亲》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2. 叙述手法:顺叙、倒叙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对《我的母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八年级上册老舍茶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老舍茶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老舍茶馆知识点老舍的经典作品《茶馆》是一部以北京茶馆为背景而展开的社会风俗小说,通过对茶馆里各色人等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描写,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老舍茶馆也是一项重要的知识点,希望通过本文对这部经典小说做一个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一、作品背景《茶馆》是老舍在1940年创作的大型社会小说,通过对于茶馆里各色人等的刻画,呈现了清末民初时期的北京社会风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作品在揭示社会阶层和人民疾苦的同时,也有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幽默的语言,是老舍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作品分析1、高老先生高老先生是茶馆里的老常客,也是老板最敬重的一位。

高老年迈,但是精神矍铄,对于时局和历史津津乐道,并且经常给到茶馆里的人们一些有思想性的启示。

高老的形象代表了知识分子中的一种特殊群体,他们在时代大潮中不仅不断自我学习,而且也积极地关注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

2、小二王小二王是茶馆的服务员,但是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员,他很爱表演和热衷于和客人聊天。

类似于角色扮演,小二王时常化身为各种名人和角色,引起小伙伴们的笑声和好奇心。

但是背后也隐藏着他对真正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小二王的形象描绘了一种社会性格,即生活在都市化现代化的年代,一些年轻人充满了追求梦想和自我表现的愿望,但是目光常常停留在虚荣和表面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3、菊花姐儿菊花姐儿也是茶馆的小跟班,她的形象与小二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菊花姐儿趋于内向且沉默寡言,她常常抱怨和自我怀疑,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执着和坚韧的精神。

菊花姐儿的形象反映了当时女性群体面临的社会压力和生存状态,她们受到家庭和社会重男轻女的影响,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但是与此同时也表现出了坚韧和自我斗争的力量。

4、何四斗何四斗是茶馆里比较复杂的人物,他身份复杂,既是店铺的老客,也是商人和领班的好朋友,甚至做过走私和倒卖。

虽然何四斗常常展于利益之间,但是在情感上他却非常真诚,不惜为朋友付出一切。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课件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课件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课件PPT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老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我的母亲》的阅读兴趣。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的基本信息,如生平、著作、文学地位等;阐述《我的母亲》在老舍作品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老舍的图片、著作等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第二章:文本分析(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的写作特色。

教学内容:老舍对母亲的描述,分析其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描绘母亲的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等。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分享自己的看法。

第三章:文本分析(第二部分)教学目标: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分析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内容:分析文本中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及母亲对作者成长的影响。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拓展阅读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了解类似的主题作品。

教学内容:推荐与《我的母亲》主题相关的其他作品,如其他作家的母亲题材作品等。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我的母亲》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第六章:老舍作品风格解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老舍独特的写作风格,分析其在《我的母亲》中的体现。

教学内容:老舍的语言特点,如北京方言的运用、幽默与讽刺的结合等。

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识别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第七章:情感表达技巧分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表达,分析其表达技巧。

教学内容: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表达情感。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手法。

第八章:母亲形象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理解母亲形象在文本中的意义,思考母亲形象对作者的影响。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重点整理8.28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重点整理8.28

六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按课文内容填空第一课《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句话中,“蒙”指蒙古族人民,“汉”指汉族人民,“何忍别”的意思是怎么忍心分别。

这句话描绘了大家再夕阳下依依惜别的情景。

第二课《丁香结》《丁香结》一文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描写了丁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纯洁无瑕、可爱芬芳的品格,阐述了作者要以豁达的胸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问题的人生感悟。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作者目睹丁香花开的格外茂盛,联想起象征着愁怨的“丁香结”,最后发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的感叹,显露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他看作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作者把丁香喻为“丁香结”,是因为: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②丁香花象征着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

第三课《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前两句直抒胸臆。

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后两句是唐诗中铺写景物的名句,写到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抒发了诗人羁旅的惆怅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态度的语文园地一词句段运用:1、排比句的特点:一是一组不少于三句;二是各个句子的结构相似;三是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关。

排比句的好处:结构整齐、节奏和谐、层次清晰。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描绘,感受母爱的伟大。

2. 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亲情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

3. 运用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我的母亲》。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讨论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其参与度和理解能力。

3.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文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母爱的伟大。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

在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艺、写信等形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与母亲的故事或经历,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

七、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或《茶馆》,了解老舍的写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 写一篇读书笔记,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八、课程进度安排1. 第二课时:继续分析课文《我的母亲》,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第三课时:进行母亲节特别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笔记

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笔记

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笔记好的,以下是一篇符合要求的《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笔记》文档:一、笔记总述在本篇笔记中,我将对年级上册语文第八课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包括课文主题、情节、角色、语言风格等关键要素。

二、课文主题分析课文是一篇抒发作者对春天热爱之情的散文,通过对校园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课文主题明确,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三、课文情节梳理课文以作者漫步校园为开端,通过对校园中各种景物的细腻描写,如花、草、鸟、树等,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力量。

情节紧凑,层层递进,引人入胜。

四、角色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行为,如活泼可爱的儿童、忙碌的园丁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五、语言风格课文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动。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将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词汇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六、写作技巧1. 细腻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校园中各种景物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力量。

这种描写技巧不仅需要细致的观察,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2. 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在描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作者还善于运用反问、设问等手法来加强情感表达。

3. 结构紧凑:文章结构紧凑,首尾呼应,主题明确。

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

在行文过程中,作者不断强调主题,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

七、反思与总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的魅力。

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鲜明的形象,都让我为之动容。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写作上的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在今后的写作中,我要尝试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八、笔记应用本篇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篇课文,也可以应用到我的日常写作中。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八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八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八课
摘要:
一、课文概述
1.课文标题:《草原》
2.作者:老舍
3.体裁:散文
4.主要内容: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草原美景的赞美之情。

二、课文结构
1.第一段:作者初到草原的感受
2.第二段:草原美景的具体描绘
3.第三段:草原人民的生活习俗
4.第四段:作者离别草原时的感慨
三、主题思想
1.自然美:对草原风光的赞美
2.人文美:对草原人民的热爱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正文:
《草原》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美景的散文。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展示了草原的独特魅力,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在课文中,作者首先描述了自己初到草原的感受。

他惊叹于草原的辽阔无
垠,感叹人在其中是如此渺小。

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草原的美景。

他描绘了天空、云彩、草地、河流等各种自然景观,展现出了一幅壮美的画卷。

在描绘草原美景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文章更具表现力。

课文接下来的部分,作者讲述了草原人民的生活习俗。

他描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这部分内容既表现了草原人民的独特文化,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

最后,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离别草原时的感慨。

他感叹草原的美景和人文风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依依不舍之情。

总的来说,《草原》这篇散文通过描绘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八课 男生女生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八课  男生女生
体育领域:女排队员夺世界冠军、李宁 获得 6块奥运奖牌
科技领域:水稻之父袁隆平、微生物学 家郑守仪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 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 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文
学领域:著名作家老舍、著名作家杨沫
我们发现
男女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很大的不 同,又各有自己的优势。男生的阳刚美 与女性的阴柔美成为人类社会美丽的风 景。社会发展是男女两性共同创造的结 果,离开任何一方,社会都不能正常向 前发展。
男女同学互相到家里玩。 男女同学互赠生日卡、贺年卡。 班上同学议论“他俩是一对儿”。 经常谈论或在日记中描述一位异性伙伴的特点。
集体活动中两个男女同学总爱凑在一起。 在异性同学面前总爱动手动脚。 开始关注某个异性,默默思念。 异性同学之间写表达感情的信、赠小礼物等。 频繁约会。
异性交往应把握的4个分寸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第八课 男生女生
第八课:男女生之间
自学提纲:
1、异性交往的原则:——、—— 2、请理解“异性效应” 3、男女生正常交往的作用?交往不当有哪些危
害? 4、异性交往的注意事项。 5、异性之间产生好感的原因? 6、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情感问题? 7、读“一名困惑的中学生”思考: A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B如何正确处理? 8、收到异性同学表达好感的纸条应该怎么处理
女生小薇是一个容貌秀丽、品学兼优的班干 部,与学习困难的男生李伟同桌,李伟经常向王 薇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或者借一些学习用品。王 薇正在做数学作业,一张小纸条悄悄地传到她的 面前,字条上写着:
请放学后到青年公园门口相会。
经常接受你帮助的人
小薇心里“格登”一下,脸刷地红了,不知如 何是好。
出谋划策
我的建议:真假情书

第8课时 单篇精读《回忆我的母亲》(学习任务单)

第8课时 单篇精读《回忆我的母亲》(学习任务单)

第八课时单篇精读《回忆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感受人物魅力,进一步理解“我”对母亲的情感。

2.体味文章的语言,探究文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找出议论、抒情性的语句,理解其含义,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课前预学】读课文,分析本文语言特色。

【课中探究】任务一:走近人物,加深理解资料助读: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台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

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毛泽东同志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1.阅读助读资料,说说资料中的挽联中共有的一个关键词语是什么。

2.为什么大家都用“劳动”概括朱德母亲的一生?3.母亲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任务二:品味语言,感悟情感1.分析语言特色。

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

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染力的原因。

2.体会具体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请在文中画出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任务三:把握特色,感受效果1.理解夹叙夹议的作用。

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议论。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感受夹叙夹议写法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议论性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

①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②母亲是个好劳动。

③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

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④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⑤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⑥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第八讲 茅盾、老舍、巴金

第八讲 茅盾、老舍、巴金


茅盾对小资充满人性的同情和理解,不同于《财主 底儿女们》中路翎对小资的批判。
老舍
一、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生
于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 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2年受浸皈依基督。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
阅读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 入文研会。


(二)“城与人”的书写
从文化的角度写人的生活,把人置身于文化变迁与 意识改变的角度进行观照。写城市与人的依附和矛 盾关系。人与城市是“围城”一样的关系。“北京 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三)“老中国儿女”的悲剧

四、《骆驼祥子》讨论问题:
(一)、有人认为祥子的悲剧来自于不平等社
会的阶级压迫,也有人认为是不公平的命运
文化心理京味:“官样”的皇城根文化。
1、讲究体面,讲究排场,讲究气派。
2、讲究礼仪,讲究秩序。
3、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谦和,温厚而怯懦。
(二)幽默——带泪的笑 老舍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深深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
了更内蕴的“京味”。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 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 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 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
的咖啡店,一壁喝着浓厚香醇的咖啡以助兴,一壁低声轻语 诉谈衷曲。——这种逍遥自在的消遣法,‘外人不足道
也’。” ——20世纪30年代海派作家张若谷《咖啡座谈》
颓废主义的表现

人物:小资(林佩瑶、林佩珊、范博文) 个性特征:物质奢侈,精神空虚。 “我想来,死在过度刺激里,也许最有味,但是我 绝对不需要像老太爷今天那样的过度刺激,我需要 的是另一种,是狂风暴雨,是火山爆裂,是大地震, 是宇宙混沌那样的大刺激,大变动!啊,啊,多么 奇伟,多么雄壮!”

老舍 ppt

老舍 ppt

• B 歌哭般的调子。 • C 月牙儿,意象。
• (1)祥子:根据其性格的发展大概可以归纳为五 个阶段: • A “祥子”阶段: • 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的精明, 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 B “骆驼祥子”阶段: • 性格特点: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心常有 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 C 虎妞的丈夫: • 这时的祥子还保有体面,未改做一个独立 劳动者的初衷。 • D “一般车夫”: • 新的道德标准是“合群”,但还爱小福子 这是他阴暗生活的唯一光亮。
• 原名的由来,是因为他出生在1899年 阴历的腊月23日,这是中国传统的 “小年”,“庆春”有“庆祝春天” 的意思。
•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 老舍是满族人,他的父亲是“皇城护军”的 一名兵士。1900年,他父亲在抵抗八国联军 入侵北京的战斗中殉国。 • 父亲去世后,老舍全家就靠母亲与姐姐帮别 人干活维持生活。少年时代的老舍,既在私 塾中接受了“人之初,性本善”,的传统文 化的教育,更在贫穷的生活中接受了人生的 教育。传统文化的熏陶,奠定了老舍人格修 养的基础;贫穷的生活,则促成了老舍“刚 强、义气、骂世、乐观”的性格。
• 1951年,创作话剧《龙须沟》。 • 1957年话剧《茶馆》问世,成为当代中国 话剧舞台上最优秀的剧目之一。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8月24日投太 平湖自杀。
• 老舍的性格:
• (1)具有一般有正义感的穷人的 特征:刚强、义气、骂世、乐观。 • (2)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士可 杀而不可辱”的气节和同情人、 爱人的正直、善良的品格。
• 2、艺术成就: • (1)结构上:金线串珠式的结构方式。 • (2)人物塑造上: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细 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 • (3)京味小说的特色:

第八讲老舍PPT课件

第八讲老舍PPT课件

1899年2月3日农历 腊月二十三,出生于 北平一个贫民家庭。
1924年夏,老舍到英 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任讲师,讲授汉语。
1966年8月24日,老 舍含冤跳太平湖自杀。
一、 老舍的创作道路(1899- 1966)p178-181
1、英国时期(1924—1929)早期:p178179
2、回国后(山东时期)(1930—1936) 走向成熟
特点:艺术不成熟,为幽默而幽默,结 构散漫。
其间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20集电视连续剧《二马》(2000年)主 演:陈道明 巴巴拉.威尔舍
《二马》于1924年创作于英国
《二马》是老舍唯一的一部也是中国文学 史上唯一的一部将中国国民置于英国文 化环境中去表现的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
老马(马则仁)为继承哥哥的遗产,一家小古 玩铺子,带着儿子小马(马威),飘洋过海到 了伦敦。经在中国传教的伊牧师介绍,寄居在 温都太太家里。温都太太是个寡妇,和闺女玛 力一起生活,起先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招俩中 国人来家住--中国人多可怕呀!杀人放火带 吸毒,天底下的坏事没他们不干的!可架不住 伊牧师的死说活磨打保票,另外他们的房租也 出的高啊,一年能有不少钱。
3、抗战之后(1937——1949) 4、解放以后(1950——1966)
八旗: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 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正红旗,后 增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 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 .
1、英国时期(1924—1929)早 期:p178-179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 《二马》
不承想,日久生情,二马爷俩儿居然对 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温都母女产生了“爱 情”,但由于跨不过的种族和文化鸿沟, 小马在绝望中悄然而去,老马孤身死于 异国他乡。

老舍茶馆教学反思

老舍茶馆教学反思

老舍茶馆教学反思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对老舍的剧作《茶馆》进行教学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思考能力和批判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了解并分析《茶馆》的背景、故事情节、主题及社会意义;•掌握《茶馆》的文学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操。

2.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2.1 听讲解学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茶馆》的背景、故事情节、主题及社会意义,帮助学生快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2 小组讨论学法将学生分组,组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茶馆》的文学特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分析和讨论。

2.3 观看戏剧表演学法安排学生观看《茶馆》的戏剧表演,通过观看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作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2.4 文学作品分析学法选取《茶馆》中的经典片段或章节,让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分析,包括对语言、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文学批判能力。

2.5 课外阅读学法布置《茶馆》的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撰写读后感或写作文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

3. 评价方式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采用以下评价方式:3.1 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听讲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课堂提问回答等进行评价,并记录在个人表现评价表中。

3.2 小组作业评价对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小组报告、小组讨论记录等。

3.3 个人作业评价对个人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读后感、写作文等。

3.4 期末考核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或期末项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4. 教学计划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第一堂课介绍《茶馆》的背景和作者简介听讲解学法课堂表现评价第二堂课分析《茶馆》的故事情节和主题听讲解学法课堂表现评价第三堂课分组讨论《茶馆》的文学特点小组讨论学法小组作业评价第四堂课观看《茶馆》的戏剧表演观看戏剧表演学法课堂表现评价第五堂课分析《茶馆》的经典片段或章节文学作品分析学法个人作业评价第六堂课布置《茶馆》的课外阅读作业课外阅读学法个人作业评价第七堂课学生展示课外阅读作业和观后感课外阅读学法课堂表现评价第八堂课期末考核综合评价期末考核评价期末考核评价5. 教学资料准备为了支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料:•《茶馆》的剧本、电影或舞台表演作品等材料;•有关《茶馆》的课堂讲义或PPT;•小组讨论指导书和评价表;•个人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期末考核题目和评分标准;•课外阅读书目推荐。

老舍《猫》说课稿一等奖3篇

老舍《猫》说课稿一等奖3篇

老舍《猫》说课稿篇3《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共有四篇课文,本组教材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课文内容由“情”编织,既有动物之间的感情,又有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需要执教者充分利用本组课文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自主学习。

因此,在学习这组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继续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五方面来说说《猫》这一课。

一、说教材《猫》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平时自己的细致观察家里的猫,采用直抒胸臆或间接体现的手法,抓住猫长大后的古怪性格和小时候的淘气,处处留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2、能力目标主要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我确定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作者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难点是:从而学习作者并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从描写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幻灯片、二、说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点,击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句突破,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学法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中高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与上述教法相配合,要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小组分句,段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提高兴趣的效果。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骆驼祥子》教育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骆驼祥子》教育教学课件

课文解析
大年二十七,刘四爷七十大寿,祥子忙上忙下,虎妞叫他 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头子发现他们俩个很好,心中不悦,便 和虎妞吵起来了。虎妞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明说了:“我已 经有了,祥子的。”刘四爷说:“有他没我,有我没他。” 把祥子赶了出去。虎妞则在城外租了两间屋,坐着花轿过去 和祥子结了婚。婚后,他们并没有改变主与奴之间的关系。 祥子一直坚持要买辆车自己拉,做独立的劳动者,而虎妞则 朝思暮想,想与父亲改善关系,继承父业。她根本不理解祥 子。性格与阶级的差别,使他们冲突不断,成为同床异梦的 夫妻。后来,虎妞听说她父亲已把人和车厂卖了,带着钱跑 了,她后悔“我这一宝押错了地方”,这才不得不买了一辆 旧车给祥子拉。买车后不久,祥子刚“觉出来虎妞也有点好 处”,虎妞就难产而亡。祥子与虎妞结婚,买了车,虎妞死 了,祥子只好卖了车来安葬她。买车,丢车,攒钱,丢钱, 买车,又卖车,真是三起三落。“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而 空受那些辛苦与委屈”。

课 文 赏
CONTENTS
三 章

课文解析
祥子的三起,买
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
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
课文解析
4、祥子是怎样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呢?
①尽管“很佩服高妈的话”,却“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虽然 “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他爱钱,喜欢实实在在地攥(zuàn) 着:白亮、厚实、耀眼,还能时不时地数数,让人觉得踏实。
②“把钱交出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个小印。他觉得这 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 祥子不上这个当”;“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城里有许多的事他不明 白”,“他不愿再去听,也不愿去多想”。“自己拿着自己的钱好了,不用 管别的”。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应验的意思是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应验的意思是

三年级下册第八课应验的意思是
(预言、预感)和后来发生的事实相符:他的预测果然~了。

拼音:[yìng yàn]
引证解释:
老舍《赵子曰》第十七:“欧阳那小子说给我介绍她,说了一百多回了,一回也没应验!”
应验的近义词:
1、成真[chéng zhēn]
成仙。

2、证实[zhèng shí]
证明其确实: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真理。

3、灵验[líng yàn]
(办法、药物等)有奇效:药到病除,非常~。

相关出处
①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占卜之家,量晴较雨,一二应验。

其它灾祥,即史官所占,不尽然也。


②《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道:‘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
③老舍《赵子曰》第十七:“欧阳那小子说给我介绍她,说了一百多回了,一回也没应验!”。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第一章:了解老舍及其作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老舍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让学生理解老舍作品中的母爱主题。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母亲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老舍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 老舍作品中的母爱主题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老舍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老舍作品中的母爱主题。

四、教学步骤1. 介绍老舍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分析老舍作品中的母爱主题。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五、作业1. 学生课后阅读老舍的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第二章:母亲的勤劳与奉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亲的勤劳与奉献精神。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母亲的勤劳与奉献精神的含义。

2. 举例说明母亲的勤劳与奉献。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母亲的勤劳与奉献精神。

2. 举例法:教师举例说明母亲的勤劳与奉献。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的勤劳与奉献精神的含义。

2. 举例说明母亲的勤劳与奉献。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五、作业1. 学生课后观察母亲的勤劳与奉献,记录下来。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母亲的作文。

第三章:母亲的温柔与关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亲的温柔与关爱。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母亲的温柔与关爱的含义。

2. 举例说明母亲的温柔与关爱。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述母亲的温柔与关爱。

2. 举例法:教师举例说明母亲的温柔与关爱。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的温柔与关爱的含义。

2. 举例说明母亲的温柔与关爱。

3.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五、作业1. 学生课后观察母亲的温柔与关爱,记录下来。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激母亲的作文。

第四章:母亲的智慧与教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母亲的智慧与教育。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教育感激之情。

老舍的《母鸡》教学设计

老舍的《母鸡》教学设计

老舍的《母鸡》教学设计老舍的《母鸡》教学设计(通用6篇)老舍的《母鸡》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思考:(1)作者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讨厌―尊敬)小结: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1――3段)哪些是写尊敬母鸡的自然段?(5――10段)3、反馈交流相机板书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4、学习1-3段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5、学习4-10自然段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三、升华主题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歌颂了母亲的伟大、无私)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总结写法比较作者写猫和写母鸡在写作方法上各有什么特点?(1)结构清晰。

《猫》写猫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够成。

《母鸡》明显分为母鸡孵出小鸡前后两部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课骆驼祥子之《高妈》优质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八课骆驼祥子之《高妈》优质课件ppt
(2)语言个性化。“搁在兜儿里,一 个子永远是一个子!”“瞧准了再放手钱,不能 放秃尾巴鹰”表明了高妈精明、有头脑; “当巡警的到时候不给利,或是不归本,找 他的巡官去!”“敢打听明白他们放饷的日子, 堵窝掏”表明了高妈泼辣、有手段。
(3)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性 格特征。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及其内心 世界的描写,目的在于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和性格特征。①直接使用“觉得”“知道” 等词语,如“他对高妈有相当的佩服,觉得 这个女人比一般的男子还有心路与能力,她 的话是抄着根儿来的。”“对于银行银号, 他只知道那是出‘座儿’的地方,假若巡警 不阻止在那儿搁丰的话,准能拉上‘买 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八 课骆驼 祥子之 《高妈 》优质 课件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八 课骆驼 祥子之 《高妈 》优质 课件ppt
情节概括
• 一(1)祥子盘算省钱、卖钱的办法
• 二(2-8)介绍高妈的精明、干练,以及高 妈劝说祥子放高利贷
• 三(9-11)插叙方太太劝说祥子储蓄
• 祥子从农村来到了城市,环境变 了,谋生的手段也变了,但他那种 貌似诚实却狭隘的小农意识却一点 也不愿去改变,就是他的理想—— 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也不过把 洋车看做“土地”,认为是唯一可 靠的东西,甚至天真地以为靠自己 强壮的身体,靠诚实苦干,靠一点 一点地积攒就能实现自己买车的愿 望,有了自己的车子,就可以独立 了,自由了。因本文通过祥子和高 妈的谈话,表现了高妈精明干练, 祥子憨厚拙直,从侧面深刻反映了 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下层劳动人民 挣钱的艰难。 他认为自己和别的车夫不一样, 也从来不曾考虑过别人的支持和援 助,这种自身的局限加大了他与其 他人之间的隔膜。这是一种典型的 个人奋斗的道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马(马则仁)是老舍笔下较早出现的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
不是好人,但也不怎么坏,背靠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颇为
自傲,但对未来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甚至从未想到努力,因而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样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把自己的生活弄舒服一
些。这种“人间的也,乐天的也”的人生态度,是中国文明发展到烂 熟阶段的一个产物。
《月牙儿》写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母亲为生活所迫,沦为
暗娼,女儿接受过一点新式教育,努力尝试独立谋生,然而实在
没有什么机会,所以最后仍然重蹈母亲的覆辙。老舍站在城市底
层贫民的立场上说明一个道理,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持,
那么爱情就只能是一笔买卖,正如小说中女儿的话:“学校里教给 我的本事与道德都是笑话,都是吃饱了没事时的玩意。” 老舍直
年辞去教职,专力写作),作有《猫城记》、《离婚》、《牛 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大明湖》(未出版) 等6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及3个短篇小 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
《猫城记》运用了类似《格列佛游记》的写法,叙述“我”在火星 上的猫国之所见所感,暴露了猫国的黑暗腐败与猫民的种种精神 劣根性。作者虽也还是讽刺,但小说主题是严肃的,此前的油滑 有所收敛。
第二部写人们经过最初的慌乱以后,虽然带着屈辱,也仍然生活 下去,这种生活,既有饮食男女之“常”,也有不测风云之“变”
第三部写抗战后期的“饥荒”和居民的心态,主要是叙述社会之变 促成人心、人情之变。
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北平人民的灾难和他们可 贵的民族气节,而作者最着力的地方,是通过几个人物所表现出 的国民性,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描述的是 中年普通市民,《赵子曰》则披露 了当时青年学生糊涂、懒怠的总体 生活、精神状态。但两部小说都有 “立意要幽默”的刻意为文倾向。
《二马》叙述了马家父子在伦敦经营古玩 商店的经历,特别是两人在爱情方面的精
神遭遇,对中英两国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
格作了一种有趣,同时也发人深省的对比。
自省(祁老太爷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中有所觉悟,是一种特别情形,
因为民族尊严与人的尊严有重合之处),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
中负面因素造就的怪物了。
祁瑞宣是祁家长孙,在旧文化伦理中,应该对家族负有重要责任, 所以常常尽心尽力维护大家族的秩序和形象,然而他又是受“五四” 新文化熏染过的新青年,内心深处蕴藏着对个性自由的渴望,毕 竟不能像他的祖父那样生活。他在民族危难之际,也曾热血沸腾 地要投身救亡工作,但放不下家庭的包袱,只能在敌人的铁蹄下 偷生,直到最后,才毅然决然地参与地下宣传工作。他像巴金 《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既不忍辜负家族 的期望,所以愿意自己受苦,勉力维持家族的正常运转,然而内 心又时常产生厌恶感、厌倦感,总有一股反抗的冲动。祁瑞宣最 终投身抗敌宣传,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也是一种形式的对旧家族的 反抗,只是这种个人的觉醒由民族危难促成,就不像高觉新那样 痛苦的挣扎具有历史意义了。
老舍对老马为代表的国人贪图舒服、爱面子、讲人情等性情的 揭示,特别是放在英国这样的现代工商文明高度发达的环境中 予以夸张地展示,旨在“引起疗救的注意”,就是要使他笔下的
这些人看到自己的画像“大吃一惊”,进而从传统思想意识和文化 羁绊中挣脱出来。
长篇童话
三、创作高峰期(1930-1937)
老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1936
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过程中,除现代工商业陆续发展 起来的上海等少数沿海城市为人的解放提供了物质基础,更广
大的中国内地的普通人就成为这一转型的牺牲。老舍虽然感情
上难以面对这种巨大的代价,但在理性上当然认识到这一过程
的必然性。《老字号》中的绸缎铺钱掌柜遵从老派作风、规矩,
生意在竞争中一天比一天黯淡,老字号终于在墨守成规中被兼并;
截了当指出,“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占便宜”,“恋
神圣”、“婚姻自由”等新观念既然对求生无所裨益,就只是奢侈 “文明”,不值得重视。
《柳家大院》从一个算命先生的视角,以王家小媳妇之死为中心,
描摹“柳家大院”中的贫民世界。老王给洋人做花匠,自觉有点身份
于是学习“文明人”(老舍对一般“文明人”的反感通常表现得较为 显)的派头,拿出公公的气派,专门挑媳妇的刺,在他的教唆下, 儿子每次回来几乎都揍她一顿,女儿也处处刁难她,媳妇最后不 堪折磨上吊自杀,而小媳妇死了之后,除了丈夫有点感情,娘家 的人也不过当作又一番讨价还价的交易,更为怵目惊心的是,周
围的人全都不以此为怪,更不以此为非。
《柳家大院》通过算命先生的转述,使读者与血淋淋的现实之 间产生间离,单纯的愤慨因此得到净化,而作者则在拉开距离 的审视中感情得以升华,转为深沉的思考。小说的主题是谴责
旧礼教的助纣为虐,所谓“‘文明’是三孙子”即此之谓。老舍不
对中国传统“文明”反感,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对西方文明也持一种 排斥态度。
祁家老太爷是北京老派市民的代表。他自认上等人,有一种文化 优越感,总忘不了把人按照尊卑贵贱分成三六九等,真心诚意地 按照旧礼教行事,其实懦怯自私,精神上正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 一个小农,眼前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余的事情,只要不影 响、威胁到自己的日常舒适生活,发生了等于没发生,即使外界 风雨有所侵袭,也奉行“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一味忍让退缩。 这种关起门来做大爷的性格,骨子里就是由传统专制造成的面对 强权的得过且过的苟安心理,鲁迅所谓“暂时坐稳了奴隶”的状态 而惟其对强权忍辱屈从,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越是能够(或者说需 要)作威作福。当然,他也有同情心。邻居钱默吟遭日军凌辱, 他虽然害怕连累自己而不敢探视,但毕竟这种同情可以成为走向 反抗的起点。所以,当现实处境越来越恶劣,到了“想做奴隶而 不得”的时候,祁老太爷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民族的、人的尊 严。
老舍与“京派”在对待城市的态度上有一致之处: 他们都将城市看作欲望、罪恶、堕落的所在, 而农村如果不是世外桃源,也是足以产生、滋
养人的温厚本性的良善之乡。
五、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后,老舍只身前往武汉,投入文艺界的抗日活动之中。 他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主任,同时创作有大
量通俗文艺作品,坚持不懈地推动抗战文艺运动。到1949年止,
《离婚》回复到《老张的哲学》式的 幽默,同时也在主题上继承了前期作 品的社会批判与文化审视特色,记叙 了北京财政所的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 波,批判了马虎潦草、敷衍妥协的生 存哲学。
老舍的短篇小说
老舍的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作两类:
一、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抒情性小说,如 《月牙儿》、《微神》等;
二、以传统民间说话、讲唱为主,辅之以西 方小说表现方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 枪》、《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督徒,同时开始到燕京大学跟随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校外考官学
习英文。因为这种机缘,老舍于1924年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 教,为期五年。
二、旅居英国(1924-1929)
老舍独处异国,为排遣寂寞,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小说,稍后开始 创作,陆续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 《赵子曰》(1927)、《二马》(1929)。
受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等小 说的影响,《老张的哲学》采用 戏谑的文笔,随手拈取材料,表
现出一个北京市民“钱本位”的人
哲学。
《老张的哲学》片段:
他只不住的往水里看,小鱼一上一下的把水拨成小圆圈,他 总以为有人从城墙上往河里扔铜元,打得河水一圈一圈的。 以老张的聪明,自然不久可以明白那是小鱼们游戏,虽然, 仍屡屡回头望也!
老舍笔下最生动也最有意义的人物,都是老派市民。《四世同堂》 中的祁老太爷,以及《二马》中的老马、《离婚》中的张大哥,都
是传统文化造就的中庸迂腐、墨守成规的“苟活”者。他们的讲究、 算计,只关乎个人沉浮与享受,而与人之所以为人的任何价值、意
义完全无关。人当然不是为了诸如“解放”、“自由”等若干大而无 的概念活着,自有其具体内容与形式,但沉溺于生活之欲而从无
老舍先生写老张的“钱本位”的哲学,确乎是酣畅淋漓,阐扬尽致
但似乎将“钱本位”这个特点太扩大了些,或说,太尽致了些。我
们固然觉得“可笑”,但谁也未必信世界上真有这样“可笑”的人

舍先生或者将老张写成一个“太”聪明的人,但我们想老张若真是
这样,那就未免“太”傻了;傻得近于疯狂了。
——朱自清:《你我·“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主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
《我这一辈子》与中短篇小说集《月牙集》、《贫血集》、《微
神集》,以及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9种。
《四世同堂》分《惶惑》(1944)、《偷生》(1945)、《饥 荒》(1947-1948)三部。小说以祁、钱两家为中心,描写抗战 八年沦陷区北平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思想面貌: 第一部写古城中的人们不愿做亡国奴,因为无计可施,且安土重 迁,无奈之中做了亡国奴,但又不知事态将怎样发展,在惊惶的 生活中常常感到苦闷;
老舍与曹禺受美国国务院之邀 赴美讲学前合影
六、老舍小说创作特色
1、浓郁的京味
自然、人文景观 风俗、风情
2、生动的市民形象
三落的不幸遭遇,批判了兵匪横 行的社会,客观上也反映了1930 年代前后的中国的社会动荡,更 展示了城市以及其中的下层贫民 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来到都市谋生,凭着吃苦耐劳,三年后终于买下一辆洋车, 然而才半年车就被匪兵抢走,自己也同时被掳。他趁乱跑出匪窝, 顺手牵走三匹骆驼,换了三十五块大洋,准备攒钱再买车,然而 又是不幸,这车不久又被侦探敲诈了去。祥子经历两次劫难,无 奈之中接受车厂老板刘四爷女儿虎妞的诱惑,与之结婚,用她的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
一、青年时期(1913-19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