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老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辞去教职,专力写作),作有《猫城记》、《离婚》、《牛 天赐传》、《骆驼祥子》、《文博士》、《大明湖》(未出版) 等6部长篇小说、1部中篇小说《新时代的旧悲剧》及3个短篇小 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
《猫城记》是一部寓言小说。
《猫城记》运用了类似《格列佛游记》的写法,叙述“我”在火星 上的猫国之所见所感,暴露了猫国的黑暗腐败与猫民的种种精神 劣根性。作者虽也还是讽刺,但小说主题是严肃的,此前的油滑 有所收敛。
围的人全都不以此为怪,更不以此为非。
《柳家大院》通过算命先生的转述,使读者与血淋淋的现实之 间产生间离,单纯的愤慨因此得到净化,而作者则在拉开距离 的审视中感情得以升华,转为深沉的思考。小说的主题是谴责
旧礼教的助纣为虐,所谓“‘文明’是三孙子”即此之谓。老舍不
对中国传统“文明”反感,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对西方文明也持一种 排斥态度。
祁家老太爷是北京老派市民的代表。他自认上等人,有一种文化 优越感,总忘不了把人按照尊卑贵贱分成三六九等,真心诚意地 按照旧礼教行事,其实懦怯自私,精神上正是传统农业社会中的 一个小农,眼前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余的事情,只要不影 响、威胁到自己的日常舒适生活,发生了等于没发生,即使外界 风雨有所侵袭,也奉行“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一味忍让退缩。 这种关起门来做大爷的性格,骨子里就是由传统专制造成的面对 强权的得过且过的苟安心理,鲁迅所谓“暂时坐稳了奴隶”的状态 而惟其对强权忍辱屈从,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越是能够(或者说需 要)作威作福。当然,他也有同情心。邻居钱默吟遭日军凌辱, 他虽然害怕连累自己而不敢探视,但毕竟这种同情可以成为走向 反抗的起点。所以,当现实处境越来越恶劣,到了“想做奴隶而 不得”的时候,祁老太爷也终于勇敢地起来捍卫民族的、人的尊 严。
老舍先生写老张的“钱本位”的哲学,确乎是酣畅淋漓,阐扬尽致
但似乎将“钱本位”这个特点太扩大了些,或说,太尽致了些。我
们固然觉得“可笑”,但谁也未必信世界上真有这样“可笑”的人
舍先生或者将老张写成一个“太”聪明的人,但我们想老张若真是
这样,那就未免“太”傻了;傻得近于疯狂了。
——朱自清:《你我·“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
老舍笔下最生动也最有意义的人物,都是老派市民。《四世同堂》 中的祁老太爷,以及《二马》中的老马、《离婚》中的张大哥,都
是传统文化造就的中庸迂腐、墨守成规的“苟活”者。他们的讲究、 算计,只关乎个人沉浮与享受,而与人之所以为人的任何价值、意
义完全无关。人当然不是为了诸如“解放”、“自由”等若干大而无 的概念活着,自有其具体内容与形式,但沉溺于生活之欲而从无
截了当指出,“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占便宜”,“恋
神圣”、“婚姻自由”等新观念既然对求生无所裨益,就只是奢侈 “文明”,不值得重视。
《柳家大院》从一个算命先生的视角,以王家小媳妇之死为中心,
描摹“柳家大院”中的贫民世界。老王给洋人做花匠,自觉有点身份
于是学习“文明人”(老舍对一般“文明人”的反感通常表现得较为 显)的派头,拿出公公的气派,专门挑媳妇的刺,在他的教唆下, 儿子每次回来几乎都揍她一顿,女儿也处处刁难她,媳妇最后不 堪折磨上吊自杀,而小媳妇死了之后,除了丈夫有点感情,娘家 的人也不过当作又一番讨价还价的交易,更为怵目惊心的是,周
《离婚》回复到《老张的哲学》式的 幽默,同时也在主题上继承了前期作 品的社会批判与文化审视特色,记叙 了北京财政所的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 波,批判了马虎潦草、敷衍妥协的生 存哲学。
老舍的短篇小说
老舍的短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作两类:
一、写实与象征相融合的抒情性小说,如 《月牙儿》、《微神》等;
二、以传统民间说话、讲唱为主,辅之以西 方小说表现方法的写实小说,如《断魂 枪》、《黑白李》、《柳家大院》等。
老舍与曹禺受美国国务院之邀 Leabharlann Baidu美讲学前合影
六、老舍小说创作特色
1、浓郁的京味
自然、人文景观 风俗、风情
2、生动的市民形象
老舍在《老张的哲学》中描述的是 中年普通市民,《赵子曰》则披露 了当时青年学生糊涂、懒怠的总体 生活、精神状态。但两部小说都有 “立意要幽默”的刻意为文倾向。
《二马》叙述了马家父子在伦敦经营古玩 商店的经历,特别是两人在爱情方面的精
神遭遇,对中英两国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性
格作了一种有趣,同时也发人深省的对比。
自省(祁老太爷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中有所觉悟,是一种特别情形,
因为民族尊严与人的尊严有重合之处),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
中负面因素造就的怪物了。
祁瑞宣是祁家长孙,在旧文化伦理中,应该对家族负有重要责任, 所以常常尽心尽力维护大家族的秩序和形象,然而他又是受“五四” 新文化熏染过的新青年,内心深处蕴藏着对个性自由的渴望,毕 竟不能像他的祖父那样生活。他在民族危难之际,也曾热血沸腾 地要投身救亡工作,但放不下家庭的包袱,只能在敌人的铁蹄下 偷生,直到最后,才毅然决然地参与地下宣传工作。他像巴金 《家》中的高觉新,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既不忍辜负家族 的期望,所以愿意自己受苦,勉力维持家族的正常运转,然而内 心又时常产生厌恶感、厌倦感,总有一股反抗的冲动。祁瑞宣最 终投身抗敌宣传,在某种意义上自然也是一种形式的对旧家族的 反抗,只是这种个人的觉醒由民族危难促成,就不像高觉新那样 痛苦的挣扎具有历史意义了。
私房钱又买了一辆车,然而虎妞难产死去,他又不得不卖掉这辆
车料理丧事。此后,作为他精神上最后一点安慰的小福子被迫自
杀,祥子彻底失望,自甘堕落。
不同于“地狱上的天堂”的上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交易关系,北京 是一个“半农村性质”[1]的前现代城镇,人们在传统的人情的面纱下 已经初步展露出城市化过程中为金钱所扭曲的人伦关系、道德观念。 车厂老板刘四爷出于私心让女儿虎妞帮助他打理人和车厂,从不关 心女儿婚事,后来虎妞结婚,他“一个子儿不给”地“随她去”,自 外,更显狠毒。虎妞野蛮泼辣,粗野强横,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和变 态的情欲,婚后时时处处要控制祥子:“她也是既旧又新的一个什么 奇怪的东西,是姑娘,也是娘们;像女的,又像男的;像人,又像 什么凶恶的走兽!这个走兽,穿着红袄,已经捉到他,还预备着细 细的收拾他。谁都能收拾他,这个走兽特别的厉害,要一刻不离的 守着他,向他瞪眼,向他发笑,而且能紧紧的抱住他,把他所有的 力量吸尽。”其余如杨家夫妇的侮辱、夏太太的诱惑、陈二奶奶的愚 弄,作者以祥子的这些经历道出这座城市的道德沦落。
《月牙儿》写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故事。母亲为生活所迫,沦为
暗娼,女儿接受过一点新式教育,努力尝试独立谋生,然而实在
没有什么机会,所以最后仍然重蹈母亲的覆辙。老舍站在城市底
层贫民的立场上说明一个道理,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都无法维持,
那么爱情就只能是一笔买卖,正如小说中女儿的话:“学校里教给 我的本事与道德都是笑话,都是吃饱了没事时的玩意。” 老舍直
老舍与“京派”在对待城市的态度上有一致之处: 他们都将城市看作欲望、罪恶、堕落的所在, 而农村如果不是世外桃源,也是足以产生、滋
养人的温厚本性的良善之乡。
五、抗战时期
抗战爆发后,老舍只身前往武汉,投入文艺界的抗日活动之中。 他长期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主任,同时创作有大
量通俗文艺作品,坚持不懈地推动抗战文艺运动。到1949年止,
主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
《我这一辈子》与中短篇小说集《月牙集》、《贫血集》、《微
神集》,以及话剧《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9种。
《四世同堂》分《惶惑》(1944)、《偷生》(1945)、《饥 荒》(1947-1948)三部。小说以祁、钱两家为中心,描写抗战 八年沦陷区北平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思想面貌: 第一部写古城中的人们不愿做亡国奴,因为无计可施,且安土重 迁,无奈之中做了亡国奴,但又不知事态将怎样发展,在惊惶的 生活中常常感到苦闷;
督徒,同时开始到燕京大学跟随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校外考官学
习英文。因为这种机缘,老舍于1924年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 教,为期五年。
二、旅居英国(1924-1929)
老舍独处异国,为排遣寂寞,开始大量阅读英文小说,稍后开始 创作,陆续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 《赵子曰》(1927)、《二马》(1929)。
受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等小 说的影响,《老张的哲学》采用 戏谑的文笔,随手拈取材料,表
现出一个北京市民“钱本位”的人
哲学。
《老张的哲学》片段:
他只不住的往水里看,小鱼一上一下的把水拨成小圆圈,他 总以为有人从城墙上往河里扔铜元,打得河水一圈一圈的。 以老张的聪明,自然不久可以明白那是小鱼们游戏,虽然, 仍屡屡回头望也!
在传统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的过程中,除现代工商业陆续发展 起来的上海等少数沿海城市为人的解放提供了物质基础,更广
大的中国内地的普通人就成为这一转型的牺牲。老舍虽然感情
上难以面对这种巨大的代价,但在理性上当然认识到这一过程
的必然性。《老字号》中的绸缎铺钱掌柜遵从老派作风、规矩,
生意在竞争中一天比一天黯淡,老字号终于在墨守成规中被兼并;
老马(马则仁)是老舍笔下较早出现的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他
不是好人,但也不怎么坏,背靠着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所以颇为
自傲,但对未来茫然,所以又无从努力,甚至从未想到努力,因而
剩下来的,就是怎么样在一个现实的世界中把自己的生活弄舒服一
些。这种“人间的也,乐天的也”的人生态度,是中国文明发展到烂 熟阶段的一个产物。
第二部写人们经过最初的慌乱以后,虽然带着屈辱,也仍然生活 下去,这种生活,既有饮食男女之“常”,也有不测风云之“变”
第三部写抗战后期的“饥荒”和居民的心态,主要是叙述社会之变 促成人心、人情之变。
作品真实地展现了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北平人民的灾难和他们可 贵的民族气节,而作者最着力的地方,是通过几个人物所表现出 的国民性,批判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三落的不幸遭遇,批判了兵匪横 行的社会,客观上也反映了1930 年代前后的中国的社会动荡,更 展示了城市以及其中的下层贫民 个人奋斗的思想、性格悲剧。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祥子来到都市谋生,凭着吃苦耐劳,三年后终于买下一辆洋车, 然而才半年车就被匪兵抢走,自己也同时被掳。他趁乱跑出匪窝, 顺手牵走三匹骆驼,换了三十五块大洋,准备攒钱再买车,然而 又是不幸,这车不久又被侦探敲诈了去。祥子经历两次劫难,无 奈之中接受车厂老板刘四爷女儿虎妞的诱惑,与之结婚,用她的
老舍对老马为代表的国人贪图舒服、爱面子、讲人情等性情的 揭示,特别是放在英国这样的现代工商文明高度发达的环境中 予以夸张地展示,旨在“引起疗救的注意”,就是要使他笔下的
这些人看到自己的画像“大吃一惊”,进而从传统思想意识和文化 羁绊中挣脱出来。
长篇童话
三、创作高峰期(1930-1937)
老舍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1936
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生于北京。
一、青年时期(1913-1924)
老舍幼年丧父,同年得到资助入私塾读书。1913年入京师第三 中学,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等
职务。期间,在北京缸瓦市伦敦教会接受基督教洗礼,成为基
[1] 师陀:《〈马兰〉小引》,《马兰》,文化生活出版社1948年版。
祥子刚刚踏进城市的时候,幻想凭借自己的力气成为一个有稳 固生活的劳动者,然而每当最有希望的时候,就是打击接踵而 至之时,于是他的所有努力瞬间化为泡影,到最后彻底绝望, 索性破罐子破摔,打架、使坏,逛窑子,成为一个流氓无产者, 变得麻木、贪婪、懒惰,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彻底吞噬。这一 个“人”的毁灭的悲剧,是病态的城市文明对纯良的人性犯下的 罪行 。
《断魂枪》中的镖师沙子龙,意识到“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
与恐怖”的年代,只在夜静人稀时分温习他的五虎断魂枪,品味 当年野店荒林的威风。
四、《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 杂志第25-48期连载,1939年由上海人间书屋初版。
老舍以极大的同情描写祥子三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