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其毕生的理想和追求是把一个封建专制落后的中国,导向资本主义民主和富强之路。
但在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方式时,他又坚决反对暴力革命,主张用渐进改良的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
于是他在1906年于《新民丛报》发表了文章《开明专制论》,进一步阐明了他渐进改良的政治思想主张。
在这篇长文中,梁启超首先对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国家制度作了详细的考察,并对“开明专制”的内涵作了具体的阐述。
梁启超所谓的“开明专制”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实行的真正致力于民主化的集权体制。
这种政治体制虽属专制型,但统治者把国家导向经济近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目标又是明确的。
在阐明了“开明专制”的内涵后, 梁启超又强调指出,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只有实行“开明专制”,才能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梁启超认为“开明专制者,实立宪之过渡也, 立宪之预备也”至于实行开明。
也就是说他是认同君主立宪的,但是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状况,中国还是一个“民智幼稚之国”“幅员太大之国”和“种族繁多之国”所认为中国还是以“宜久用开明专制。
”
总之,他认为从理论上讲民主政体虽优于开明专制政体, 但具体到某个国家,则要考虑现阶段的国情,“惟优是求”而应“惟适是求。
”
那么如何评价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呢?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这与清末中国社会的特殊复杂性密切相关。
一方面,“开明专制论”在当时仍有积极合理的因素。
首先,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仍是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这一根本目的服务的。
当时,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已成为中国社发展进步的一个严重障碍,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然而,这一任务的实现又并不完全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愿, 而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文化教育的普及程度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就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条件确还不成熟。
用革命的手段来建立民主共和, 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的动荡甚至大规模的战乱。
第二, 梁启超对当时中国社会变革所面临的严峻的国际形势的认识,也是清醒而深刻的。
20 世纪初年,帝国主义列强虽暂时保全了清政府的统治地位, 但对中国的全方位侵略仍在进一步加深。
它们不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加紧控制清政府,且相互间的争夺也进一步加剧。
如何在社会重大变革的历史进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的确是需要认真思考和慎重对待的重大问题。
总之, 梁启超对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紧迫性的认识水平,明显地高于多数同时代的政治思想家, 是值得深思的。
然而,另一方面梁启超的“开明专制论”又具有浓厚的空想性和落后性。
首先,梁启超把实行“开明专制”的希望寄托在清王朝的“明君”身上,无疑是找错了对象。
实际上,统治中国已达两个半世纪以上的满清王朝,早已是千疮百孔,基本上丧失了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本已进入了改朝换代的周期。
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满清王朝由于政治和机制方面的原因, 决定了它不可能在中国引导
出一个像日本明治维新一样的现代发展历程。
其次,中国也不可能到条件完全成熟时再一举实现政治民主化, 只能是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与社会的发展互相推进。
晚清半个多世纪里, 中国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近代化进程是非常缓慢的, 内忧外患则日趋严重。
如果按梁启超的设想,到条件成熟时再实行民主政治,实际上是把政治体制的变革推向遥遥无期的将来。
因为在清王朝的专制腐败统治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条件的成熟是不可能的。
梁启超提出了“开明专制”的政治主张,客观地说,他对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艰巨复杂性的认识, 是清醒而深刻的。
然而, 在清王朝的统治框架内,“开明专制”又是无法实行的。
“开明专制论”既有积极合理的因素,又有明显的空想保守色彩,这一内在的矛盾实际上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复杂性所决定的。
“明专制论”虽未能给当时的中国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但在思想理论上仍有值得深思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