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月考试卷语文(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价值观是青年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和动力所在。
英格尔哈特首先观察到了世界青年价值观演化。
根据他的理论,“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经济发展和人身安全的价值取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自我表现、生活质量。
就长期价值观变迁而言,“后物质主义”(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偏好的形成与“代际更替”有关:年轻一代比老一代更容易接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后物质主义”取向也开始在中国“‘00后’一代”青年身上出现。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其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上海社会科学院“‘00后’一代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研究”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的思想行为呈现出如下新特征、新变化。
第一,呈现认同传统文化与理性爱国的情感特征的同时,外来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重要位置。
第二,对社会问题看法呈现“观念分层”新特征。
第三,传统“权威意识”渐趋淡化,“偶像”开始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
第四,存在“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行为特征。
第五,兼具“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价值”取向。
第六,平权意识、规则意识增强的同时,对“私领域”行为态度宽容,对“公领域”道德爱憎分明。
由于“‘00后’一代”一出生就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物质上更加丰富,上学时迎来互联网快速普及时期,眼界更为开放,导致这一代人兴趣爱好的选择更为广泛,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与兼容。
“00后”仍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一代,因而也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性,例如较为自我、更关注个人感受等。
从观念建构理论来考察,青年一代是历史的产物,社会重要事件给每代人的成长都烙下了时代印记。
并非所有事件都和价值观念变化有关。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太阳”,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
”显然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视野中,劳动是社会关系的“太阳”、核心、轴心、本源。
这是因为,第一,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的基石。
“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安置在它的真正基础上: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
”马克思用劳动这把锁钥打开了人类社会奥秘的大门,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为前提,厘清了劳动和劳动力界限,从此揭开了剩余价值的秘密。
所以,劳动在马克思哲学和剩余价值学说进而在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创造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以至于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劳动理论就没有马克思主义。
第二,劳动是人之为人、进而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按照唯物史观的逻辑,劳动决定了人类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
恩格斯说过:“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不仅是人类历史的第一推动力,而且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第一推动力。
劳动之所以能够具有这种根本的解释力,核心在于劳动是人类改天换地的物质力量。
劳动是文明演进的“血脉”。
一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文明演进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族人民的劳动史。
“华夏国之魂魄兮,古今民之肝胆。
”从刀耕火种、专事稼穑的农耕时代,到机器生产、商业兴盛的工业文明,再到如今网络发达、互联互通的数字时代,自强不息、追逐梦想的精神,勤劳苦干、辛勤劳动的品格,亘古未变,一脉相承,甚至已成为兴国之魂、民族气质。
上至愚公、李冰、鲁班及其所折射的“工匠精神”,近至王进喜、孟泰、邓稼先及其所展现的无私情怀,当下郭明义、王继才及其所弘扬的大爱精神等,已经成为中国人灵魂深处的精神雕塑,那永恒不朽的文化之美,恰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折射——勤劳坚韧,崇尚劳动。
江苏省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州市重点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
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
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
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
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
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
“不敢铡?”“敢铡。
”“不敢铡就不是好货!”“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
”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
”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
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
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
”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
——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
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
”“我最服你的小铡刀。
”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
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
”“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
”“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解析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
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
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
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但却是主次有别的。
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
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
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分属左脑和右脑。
”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
事实上,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
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
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
如东方对西方、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
但通常情况下;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
比如,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
说到底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
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
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
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3(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儒家提出“仁、义、礼、智、信” 的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这些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成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对于我们今天提高审美水平和丰富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多个领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B.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今天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有启示意义。
C. 中国传统文化只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对其他方面关注较少。
D.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对提高审美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
B. 儒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
C. 道家和儒家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D. 道家和儒家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价值。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91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卷19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读书①借鉴别人的经验。
切勿忘记②关注学生读些什么书,他是怎样对待书籍和科学的。
③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很重要的精神需求,④当他不仅有书⑤也有读书的时间的情况下,他⑥有可能借鉴别人的经验。
A. 会一定那么/并且就B. 可以/只有只有而且才C. 能要如果那么/仍D. 最好必须因为所以还/2、意象是诗歌表达情意的主要手段,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大量的意象意义比较固定,下面对诗句中意象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亮:思乡B.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大雁: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归乡的渴望C.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象征着游子漂泊不定D.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捣衣:羁旅愁思的情愫3、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中国人民____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
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A. 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B. 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C. 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D. 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阅读的力量与价值阅读,是一种能够赋予人们知识、智慧和情感的重要活动。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力量与价值愈发凸显。
首先,阅读能够拓展人的视野。
书籍如同一个个窗口,带领读者领略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代的智者对话,了解历史的变迁;也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思想观念。
阅读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处的环境,而是能够放眼全球,洞察世界的多样性。
其次,阅读有助于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理解、分析、综合和评价各种信息。
这种思维的锻炼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让我们感受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我们自己的创新思维;阅读哲学著作则能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提升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具有丰富人的情感世界的价值。
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共鸣。
我们可以在阅读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感动等。
这些情感的体验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理解他人,也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同时,阅读还可以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和力量,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为我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总之,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力量与价值。
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阶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
B. 阅读只能带领读者了解历史,不能探索未知领域。
C. 阅读可以提升人的思维能力,培养多种思维方式。
D. 阅读无法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不能给予心灵慰藉。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佛山市南海区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乡村工作者看来,中国乡下佬最大的毛病是“私”。
说起私,我们就会想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俗语。
小到两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尘灰堆积,满院生了荒草,谁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难以插足的自然是厕所,没有一家愿意去管“闲事”。
如果我们要讨论私的问题,就得考虑一下社会结构的格局了。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
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含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形成的波纹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惠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
无论在什么性质的社会里,除了军队、学校这些特殊的团体外,家庭总是最基本的抚育社群。
在中国乡下这种只有一户人家的小社区是不常见的,在四川的山区种梯田的地方,可能有这类情形。
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
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
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
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往来独往的精神。
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
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
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
“学”是和陌生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
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这样才发生法律。
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
“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2024-2025学年宁波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宁波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子以主张“人性恶”而著名,这与孟子所主张的“人性本善”正好相反。
表面上看,荀子对人性的评价很低,而事实上恰好相反,荀子的理论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哲学。
他的理论主旨是,一切良善和有价值的事物都是人所创造的。
价值来自文化,而文化则是人的创造性成就。
因此,在宇宙中,人和天地同等重要。
荀子认为,天、地、人构成宇宙的三个力量,它们又各有自己的作用。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这是天、地的作用。
至于人的作用,则是运用天时地利以创造自身的文化.按照荀子的看法,人性也应当受到教养,没有经过教养就不可能成善。
在《性恶》篇中,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就是人为。
荀子的人性论虽然与孟子的正好相反,但是他也同意孟子所说,人皆可以为尧舜。
他自己也说过“涂(途)之人可以为禹”,即路上的普通人也可以成为禹。
这种一致,让有些人认为这两位儒家并无根本的不同,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在孟子看来,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善端”,人只要充分发展这“四善端”,就能成为圣人。
而荀子的看法是:人生来不仅没有善端,相反地倒是具有恶端。
在《性恶》篇中,荀子一方面认定人生来就有贪图利益和感官享受的欲望;另一方面也肯定人生来又有智性,可以使人成善:“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
”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因为人的本性是善的;而荀子认为涂之人皆可以为禹,是因为人有智性。
沿着荀子的思路,势必要引导出这样一个问题:人怎样才能够在道德上达到善呢?既然人生来就有恶端,那善又是从何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荀子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首先,荀子指出,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组织。
若没有在社会组织中的合作和互相支持,人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济南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用相存(存在)山不厌高(满足)少无适俗韵(适合)B.虚室有余闲(空屋子)迷花倚石忽已瞑(昏暗)暮去朝来颜色故(旧、老)C.艰难苦恨繁霜鬓(痛苦怨恨)潦倒新停浊酒杯(刚刚停止)惟觉时之枕席(感觉)D.对酒当歌(对)如听仙乐耳暂明(忽然,一下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云青青兮欲雨A.乌鹊南飞B.栗深林兮惊层巅C.虎鼓瑟兮鸾回车D商人重利轻别离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明明如月暮去朝来颜色故B.人生几何铁骑突出刀枪鸣C.凄凄不似向前声老大嫁作商人妇D.失向来之烟霞秋月春风等闲度4.下列各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使快弹数曲A.感斯人言B.何以解忧C.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马之千里者5.下列各项中,两句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唯有杜康羁鸟恋旧林B.久在樊笼里仙之人兮列如麻C.势拔五岳掩赤城小弦切切如私语D.举酒欲饮无管弦大珠小珠落玉盘6.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和七言等。
其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篇幅长短不限。
B.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阮瑀、应场)。
C.“行”是近体诗的一种体裁,有“奔放”的意思,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与“歌”相似,常合称“歌行体”。
D.“青青子衿”中的“子”是对对方的尊称,“衿”是“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4(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个人层面,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同时,阅读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在社会层面,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阅读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1. 下列关于阅读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拓宽个人视野,增长知识。
B. 阅读只能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对社会发展没有作用。
C. 阅读能够培养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2. 下列对“阅读可以拓宽视野”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B. 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C. 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D. 阅读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阅读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B. 阅读经典著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C. 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角度和解决方法。
D. 阅读只能通过纸质书籍进行,电子阅读没有任何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村振兴是一项巨型社会工程。
乡村振兴背景下参与制造亮点的主体及其行动逻辑显然是多元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建构一个涵盖多元行动主体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制造亮点的内在逻辑。
换言之,如果仅仅关注单一治理层级在制造亮点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对于制造亮点这一重大实践问题也就难以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不能深挖这一病态现象背后的根源所在。
多层级理论是研究在多行为体、多中心、多部门条件下如何开展治理行动的重要理论框架。
从多层级治理理论视角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制造亮点的过程是嵌入在一个多层级的行动网络之中的。
多层级治理理论最初是用以解释欧洲一体化现象的。
一直以来,关于欧洲一体化现象的解释路径主要有两种:新功能主义和政府间主义。
在新功能主义看来,以欧洲共同体为代表的超国家行为体主导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国家这类行为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大。
政府间主义认为欧洲一体化能够实现关键在于国家这类行为体的积极行动。
与上述两种传统解释路径不同,马科斯认为,欧洲一体化是超国家行为体、国家行为体以及次国家行为体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此外,他提出了“多层级治理”这一概念来说明多个维度上的政治或行政行为体的持续互动的现象。
根据马科斯的观点,多层级治理是一种在超国家、国家、区域以及地方等几个疆域层级上的既定政府之间进行持续协商的制度。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意境论早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之后开始全面形成。
王昌龄的《诗格》甚至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文中说: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段话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分析了意境创造的三个层次。
认为要写好“物境”,必须心身入境,对泉石云峰那种“极丽绝秀”的神韵有了透彻了解之后,才能逼真地表现出来;描写“情境”需要作者设身处地地体验人生的娱乐愁怨,有了这种情感体验,才能驰骋想象,把握情感,深刻地把它表现出来;对于“意境”,作家必须发自肺腑,得自心源,有真诚的人格、真切的发现,这样的“意境”才能真切感人。
他还探讨了意与景的关系,提出“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
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这些都是前无古人的深刻见解。
王昌龄之后,诗僧皎然又把意境的研究推进了一步,提出了诸如“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全面发展了意境论。
中唐以后,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观点。
晚唐司空图对此加以生发,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进一步扩大了意境研究的领域。
至此,意境论的基本内容和理论构架已经确立。
总的来说,它有两大因素、一个空间,即情与景两大因素和审美想象的空间。
这就是所谓“境”。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沧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0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
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极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既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蕴含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通价值,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程中,以文化遗产为源头活水的中华文明故事,其内涵的深刻性、形态的多样性,成为国际传播舞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传播场域中,中国故事一度由“他者”言说,进而形成了以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西方版故事”,各种有意曲解、误读中华文明的论调层出不穷。
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镌刻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变迁印记,这些经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严谨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对舆论场中不实言论的有力驳斥,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
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与现实基础。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传播场域中,我国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国际传播价值,需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备最广泛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
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与全球文明的交往史,尤其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起源与扩散的正向作用,成为彰显中华文明世界价值的具体体现。
广布于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映射着以“和合文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巨大推动性作用,在全球性层面上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予以观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卷一、语文基础知识(2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青荇(xìng)挥斥方遒(jiú)漪(yī)沦B.倾圮(pǐ)佝偻(lǚ)踟(chí)蹰C.漫溯(sù)浪遏(è)飞舟袅娜( nuó)D.疲惫(bèi)跫(gǒng)音慰藉(j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翡翠菲红终成眷属油腻B.迷惘缥缈峥嵘岁月霓虹C.深邃姿肆星辉斑斓睿智D.渺小惊蛰不绝如屡斑驳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有关专家鉴定认为,这一科研成果,总体上已经达到国家先进水平。
B.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思想文化学术界,乃至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C.如今草木返青,应时的山花在渐暖的东风中次第开放,到处树林中可以看到婉转悦耳的鸟鸣。
D.清新的翠绿调和上温柔的乳白,两种色彩和谐渗透、交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正做到了废寝忘食。
C.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D.每年春节,孩子们都会回到父母的身边,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1)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为什么我的眼是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A、反复拟人设问反问B、反复拟人设问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设问D、排比比喻设问设问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是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B、“君”、“子”用作尊称,相当于“您”;“执事”用作敬称,称对方,相当于“您”;“公”也可用作敬称,如称“左师公”。
C、“贱息”是对自己儿子的蔑称,“填沟壑”是谦称自己的死;“山陵崩”则是委婉说法,指国王或王后的死。
D、“窃”是表示自谦之辞,“玉体”是尊称对方身体,“辇”是人拉的车子,“媪”是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7.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事物间普遍存在的相对关系)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意思是:(这一切)激起思绪万端,试问广阔的宇宙无垠的大地,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C.“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意思是:同来的许多同志曾在这一带聚会、游览,一起回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死水”可以象征20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敝的旧中国的社会现实)8.对下面一首新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花与刺(艾青)一二三四上帝和魔鬼时间顺流而下玫瑰刺保卫芬芳朝向光走的时候都是人的化身生活逆水行舟蜜蜂用刺保卫甜蜜不要忘记后面有影子A.第一首诗说明了最崇高的与最丑陋的,是人类自身的缔造。
B.第三首诗形象地展示了事物相辅相成的规律。
C.第二首诗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时间与生活的对立统一规律。
D.第四首诗写了“光”与“影子”的关系,提醒人们注意两者的辨证规律。
9.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能谤讥..于市朝B.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C.今齐地方..之所织则不衣..千里D.非其夫人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此则寡人之过也”相同的一项是:()A.国之孺子之游者B.夫晋,何厌之有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D.赵氏求救于齐二、文言篇章阅读(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做11—17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B.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12.下列加横线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国之孺子之游者C.夫晋,何厌之有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与“越国以鄙远”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C.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D.赵王之子孙侯者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C.夜缒而出,见秦伯不可不养而择也D.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吾其还也15.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歉了。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翻译:。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翻译:。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三个理由。
(3分)(1)(2)(3)三、诗歌阅读鉴赏(14分)(一)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也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8.这段《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用铺陈的手法,着重表现了大堰河为“我”和“我”的家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突出了她的______________品格。
(不超过8个字)(3分)19.这段诗歌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2分)(二)盼望艾青(1979年3月上海)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描所发生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20.诗人抓住_____和______的两个瞬间时场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塑造艺术形象,所选取的两位海员的心态尽管不同,但他们的愿望却相同,即盼望_______________。
(5分)(每空字数不得超过10字)(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词,试与课本中郑愁予的《错误》作比较,分析两者在内容与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4分)望江南温庭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21.答:。
四、语言表达及运用(10分)22.仿照下面哲理性的比喻,用“奋斗”和“希望”开头,各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4分)。
23.下面这段话里必须删除的词语有哪些?(3分)这位副校长说:“今年高中新生,入学成绩悬殊巨大,这个中原因错综复杂。
厌学是部分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他们的常规教育,不能让读书无用的思想任其泛滥。
”。
24.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26字以内,含标点)(3分) 本报讯"绿色需要你的呵护""爱护绿色就是爱护生命",昨日,园林部门在已绿化完毕的淮海路分车带绿岛内设置了40个"绿色警示牌",时刻提醒市民关注生态、爱护绿化成果。
为增加淮海路的绿量,提高道路绿化覆盖率,市园林部门上月对淮海路有分车带的路段进行了重点绿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径10厘米以上的银杏树,1万余株构骨球及龙柏树。
由于绿化带里是1米多深的营养土,土质十分松软,希望市民不要摇晃树木、踩踏绿草五、名篇名句默写(8分)25.《沁园春·长沙》一文中的那幅“湘江秋景图”词人的看变换了几次视角,根据原文写出词中“近看”、“仰视”、“俯瞰”的句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26.郑愁予《错误》: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_______,______。
27.《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放弃袭击秦军的原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_________;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结果:令初下,________;数月之后,________;期年之后,________。
29.毛泽东诗词名句_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
金猴奋起千钧棒,_______。
六、大作文(30分)生活就是这样奇怪,拥有这一切,生活于一方,常常向往那一切。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才有努力,才有追求,生活才不因没有渴望而剥蚀。
以《渴望_______》为题,写篇记叙文。
横线上可选填一个名词或形容词。
浙江华维外国语学校05-06学年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答卷一、二、16.(1)。
(2)。
17.(1)。
(2)。
(3)。
三、18.。
19.。
20.,。
21.。
四、22.仿照下面哲理性的比喻,用“奋斗”和“希望”开头,各写一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23.下面这段话里必须删除的词语有哪些?这位副校长说:“今年高中新生,入学成绩悬殊巨大,这个中原因错综复杂。
厌学是部分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他们的常规教育,不能让读书无用的思想任其泛滥。
”。
24.将下面的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