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针灸医籍选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复习重点总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径路。

经,路径,为直行的主干。

络,网络,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

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

《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头部:手足阳明循行于面额、手足少阳循行于头侧、手足太阳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

躯干:手三阳循行于肩胛部、手三阴从腋下走出、足三阴循行于腹面部、足三阳行于中、阳明行走于前胸腹、太阳行走于后背、少阳行走于侧面。

胸部:距正中线:肾经;2寸,胃经;4寸,脾经;6寸。

腹部:肾经0、5 寸,胃经,2寸。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距正中督脉线1、5寸,3寸。

1头面部手足三阳皆上头“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明经前额面部;手足少阳经侧头;手太阳经颊部;足太阳经前额后头。

2躯干部手足三阴经和足阳明经胸腹,从内到外依次为:足少阴肾、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手三阳经肩背;足太阳经腰背;足少阳经侧胸侧腹。

3 上肢部手三阴上肢内侧前肺中包后心;手三阳上肢外侧前大中三后小。

4 下肢部足三阳下肢内侧前胃中胆后膀;足三阴下肢内侧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相互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的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正经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藏正经走向:手阴脏走手;手阳手走头;足阳头走足;足阴足走胸腹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

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

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

任督二脉主治的异同:督脉主治神志病、热病和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任脉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两者都可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神志病,而任脉没有督脉治疗巅顶痛的作用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十二经之海,血海。

《针灸医籍选》重点

《针灸医籍选》重点

《针灸医籍选》重点单项选择题1.三焦行诸阳,故置一俞曰(原)2.“上守机”是指(守气)3.关于十二原穴的论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只有六腑有十二原穴)4.“气至而去之者”是指(补泻气调而去针)5.邪中于面则(下阳明)6.“义无邪下者,欲端以正也”,“欲端以正”是指(医生要心地坦荡,行为端正)7.一病人肠中切痛.肠鸣,感寒即泻,当脐而痛,不能久立,据“合治内腑”原则.当取(巨虚上廉 )8.病在阴之阴者,当刺(阴之荥输)9.根据实者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应泻的经是(肾)10.胆瘅应取胆之(募、俞穴)11.“刺骨无伤筋”是指(针至筋而去)12.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可泻(胃中之热)13.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生应(无泻)14.一病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治在(风府)15.据《索问•针解》,“刺虚则实之者”需(针下热)16.据《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地五会)17.《难经》春刺井是说(春天刺肝经井穴治疗肝病)18.泻南方补北方是针对(肝实肺虚)19.据“辨证求经”原则,下列何穴可治喉中闭塞(照海)20.“沉涩紧而已至”是指(针下气至情况)1.五乱证的针刺宜(徐入徐出)2.《黄帝内经》称腧穴有“365”,是指(与一年365天相应)3.“刺之微,在速迟”的“速迟”是指(用针有徐疾之意)4.“空中之机,清静而微”是指(经气变化)5.刺六变之脉缓,宜(浅内而不留针)6.一病人善太息,口苦,心下淡淡,恐人将捕之,据“合治内腑”原则.宜取(阳陵泉) 7.“泻则益虚”之义是(用泻法则渐虚衰)8.气乱于肺的治疗取穴应是(手太阴荥、足少阴输)9.婴儿的针刺要求是(浅而疾之)10.手少阴之脉独无腧是指(心经无治疗心脏病的腧穴)11.据“得时而调之”原则,月满应(无补)12.真邪未合时的治疗宜(刺出其血)13.“近远如一者,深浅其候等也”,深浅是指(进针深浅)14.有痛而经不病者,如何刺之(缪刺)15.经脉属土,五行属水的腧穴是(阴陵泉)16.根据“虚者补其母”的原则,胃经虚应补的经是(小肠)17.“胁肋疼痛针飞虎”是指(支沟)18.“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是取(多经相交之穴)19.《百证赋》载:面上虫行有验,可取(迎香)20.暴挛痫眩,足不任身,治疗取穴为(天柱)多项选择题1.关于《灵枢・终始》篇:“所谓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虚者脉大如其故而不坚也,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痛不必随针)2.下列哪几项不属补法的操作要领(吸则内针,吸则转针,候呼引针,呼尽去针)3.下列哪几项不属虚实之常(气实形虚,气盛身寒)4.《千金要方》所述施灸顺序,下列哪几项是错误的( 先阴后阳,先下后上,无上下先后)5.下列哪些情况不宜针刺(大醉,大怒,大劳,大渴,新饱)1.振埃法的取穴有(天容,廉泉)2.下列哪些是泻的操作(按而引针,排阳得针)3.浅剌而不留针适合六变的哪些情况(缓,滑)4.“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是指(针剌时不分男女均要专心致志,针刺不分远近均要专心致志,持针调气要专心致志,针刺时不分上下均要专心致志,针刺不分补泻均要专心致志)5.“气至而有效”在脉象上的表现是(针刺后脉象有变化,用针刺补法后脉象转为坚实,用针刺泻法后脉象转为和软)6.转筋的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转筋于阳治其阴,转筋于阴治其阳,治不分阴阳)7.下列属于天牖五部的穴位是(人迎,扶突,天府)8.真心痛临床表现为(手足厥冷,旦发夕死,夕发旦死)9.符合气乱于肠胃治疗的是(先取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10.“持针纵舍”要求了解(十二经脉之本末,皮肤之寒温,脉之盛衰滑涩,疾病之虚实,脉行之疾徐)11.经气已至后应注意下列哪些要求(慎守勿失,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深浅在志,手如握虎)12.正穴之外,又益之以奇穴的原因是(民之受疾不同,所施之术或异,势之所趋) 13.妇人经事改常,可选取(地机,血海)14.下列哪些操作属于补的操作(静以久留,呼尽内针,推阖其门,候吸引针)15.关于“气至而有效”,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泻后脉大如其故而不坚,补后脉大如其故而益坚)填空题1.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2.徐人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针灸医籍选学习心得报告

针灸医籍选学习心得报告

针灸医籍选学习心得报告导言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它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学习主要围绕针灸医籍展开,通过研读经典著作,并结合实践体验,我对针灸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下面就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思考,作一简要总结。

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集中精力研读了《黄帝内经》、《灵枢》等经典著作,并辅以针灸实践。

通过系统地学习经文中的理论知识,我深入理解了针灸的内涵和基本原理。

同时,我结合实践体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熟练掌握了一些常用的针灸技法。

黄帝内经的启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中的针灸部分对我影响颇深。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刺而病除”,即通过穴位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另外,黄帝内经中还有关于经络和穴位的描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对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穴位分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这对于准确施治和迅速定位穴位至关重要。

《灵枢》的研读《灵枢》是另一本重要的针灸医籍,它深入探讨了针灸技术的细节和应用。

通过学习其中的内容,我更加了解不同穴位的功效和配伍方法。

例如,在治疗头痛的过程中,要选择风池穴、巨阙穴等穴位,并结合刺活、独刺等手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同时,我也注意到《灵枢》中强调了诊察面色、脉操等非针刺疗法的重要性。

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中医学综合治疗方式的理解,也使我对针灸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更加注重。

实操经验与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我有幸参与了实操课程,通过亲身实践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

在实操课堂中,我通过观摩和实际操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穴位和手法的使用方法。

但是实操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需要精确到毫米的位置施针,对手的精细度要求较高,需要不断训练才能掌握。

其次,在使用针刺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患者怀孕、休克等,要遵循相关禁忌。

思考与展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针灸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版(2篇)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版(2篇)

针灸学重点总结模版经络:经脉和络脉的统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通路。

经气:即经络之气,概指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临床的刺激点。

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又名针感。

侯气。

将针留置于所刺腧穴之内,安静地较长时间的留针,也可间歇的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催气手法,直待气之所至之谓。

气街。

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头、胸、腹(背)、胫等处,是经气流行、集中和布散的主要部位,即“气街”。

五输穴。

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为经气初出。

荥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穴-分布于掌指或柘趾关节之后,为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冲盛且合于脏腑。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痛剧时,称为滞针。

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俞穴,共十二个,亦称背俞穴。

多治疗脏虚证。

募穴。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又称“腹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

共____个。

行针。

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

奇穴。

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这类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的疗效。

又称为“经外奇穴”。

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原穴。

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

十二原穴多分布与腕踝关节的附近。

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蹻、阳蹻、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

郄穴共有____个,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针灸医籍选复习总结

针灸医籍选复习总结

、黄帝内经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阳=关枢、少阴=枢儒、厥阴=害肩、太阴=关蛰腧穴理论的建立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提到腧穴是人体防御和感受疾病部位,也是针刺治疗的部位,水俞57穴、热俞59穴,365穴。

提到腧穴定位方法:骨度分寸法、自然标志法、“以痛为输”法、骨度分寸法与“以痛为输”法结合。

针灸作用有四:清热、温寒、补虚、泻实;有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有二:通经脉,调血气九针十二原:【用针基本原则、九针的选用、强调脉诊和十二原穴的重要性etc】1、针灸作用: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2、针刺治疗基本原则:麤守形,上守神;麤守关,上守机【守神、守机】3、针刺治疗掌握气至的时机:机之动,不离其空(腧穴)。

空中之机(气血变化),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

——弄懂腧穴的气机变化可避免虚虚实实4、针刺补泻治则: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有瘀血者用刺血法】5、针刺补泻操作方法: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排阳得针,邪气得泄。

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

【泻法为快进针,慢出针,摇大针孔,以轻为主;补法为慢进针,快出针,按闭针孔,以重为主。

】6、用针必先诊脉:凡将用针,必先诊脉。

否则会出现重竭(实其外补阳气)、逆厥(实其内补阴)。

7、十二原穴是脏腑气血汇聚之处:十二原出于四关(肘膝关节以下),四关主治五脏。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

8、九针用处:镵针——刺破皮肤;员针——以泻分气,按摩;提针——穴位推压;锋针——三棱针刺络放血;铍针——破痈取脓;员利针——剥离组织粘连治暴痹,实性疼痛;毫针——治虚性疼痛;长针——治慢性疼痛;大针——泻水,主治关节有水气9、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脉诊探测血气,与针刺速度快慢无关。

刺之微,在速迟:针刺的微妙之处是针刺前后脉象细微的速迟变化,与针刺快慢无关。

针灸医籍选复习

针灸医籍选复习

1毒药:与甘药相对,指古代药性俊猛、祛邪力强的药物的称谓。

(课本)古代对一般药物的统称。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将药物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2六变:指脏腑病变反映在脉象上所出现的缓急大小滑涩六种变化。

3甘药:指性味甘温的药物,脾属土而喜甘,用甘药可补益脾气,脾旺则五脏之气俱盛,故适合于阴阳形气俱不足的患者。

4形气:形,形体外貌。

气,功能表现。

即形体与神气。

(另一种解释)形,形体、气,脉气、血脉。

指患者的形体的强弱、胖瘦及气血的衰盛。

5刺有三变:指三种不同的刺法,刺营、卫、寒痹。

6终始:比《内径》更早的古代文献篇名。

“明知终始五脏为纪”指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有始有终的,要了解这一点应以五脏为纲纪。

7补阴泻阳:补其内在的正气,泻其外来的邪气。

8劂心痛:五脏气机逆乱犯心导致的心痛。

真心痛:邪气直犯于心,内有淤血积块闭塞心脉表现为手足厥冷,心痛剧烈,病势危急,后果严重,针刺效果不理想。

9泻必用方:泻法必须在气盛时使用。

10补必用员:补法必使气行,并使气至病所。

11刚柔之事:阴阳相配,刚柔相济。

12阴病行阳,阳病行阴:脏腑经络之气可以阴阳互通,维持平衡,在病理上也会互相影响,在治疗上,募穴在腹部,可以阴引阳,治疗腑病,俞穴在背部,阳引阴治脏病。

13送坚付濡:逐其坚实,补其濡弱。

14以急随缓:以使其坚急的方法治疗弛缓的病症。

15消息气血:调理气血,消减或增长气血。

16随师而将息之: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摄。

17隔日一报:隔一天刺一次。

18以意消息:根据患者胖瘦进行调整。

19交正而识本经:交正,指十二经的阴阳表里相配,凡正经属阴经,属里属脏者,其交经必是阳经,属表属腑。

正经属阳经,属表属腑者,其交经必是阴经,属里属脏。

取本经俞穴治本经之病,称本经取穴,也正经取穴,兼用与本经相合之经的俞穴则称交经配穴。

20泻络远针:浅刺络脉出血,多用于血瘀气滞。

远道刺法。

21留吸母而坚长:留针取热,吸气时出针,用补母法治疗后,患者精神充沛,气血旺盛。

针灸医籍选

针灸医籍选

添加标题
针灸医籍选所总结的针灸经验和方法,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现代针灸临 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添加标题
针灸医籍选所涉及的针灸理论和技术方法,对推动针灸的国际化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世界各地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对针灸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针灸医籍选对针灸治疗的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 针灸医籍选促进了针灸在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针灸医籍选对针灸治疗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针灸医籍选对现代针灸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具有启示作用
针灸医籍选是针灸学发展的历 史见证
针灸医籍选是现代针灸学研究 的基石
针灸医籍选的历史沿革
起源: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发展:汉唐宋元明清时期,针灸学发展迅速
现状:现代针灸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养生等领域。 未来:针灸医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 贡献。
体现了古代医学 家对针灸学的独 特见解和贡献
为现代针灸学的 发展提供了历史 依据和借鉴
针灸医籍选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针灸医籍选对于针灸理论和 临床实践的结合不够紧密
针灸医籍选所涉及的疾病和 症状较为单一,缺乏对多发
病和常见病的覆盖
针灸医籍选存在一定的主观 性和不完整性
针灸医籍选对于针灸疗法的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阐述不够
THEME TEMPLATE
对针灸理论发展的贡献
完善针灸理论:针灸医籍选对针灸理论进行了完善,补充了针灸学的基础知识,促进了针灸学的 系统化发展。
推动针灸技术的传承和发展:针灸医籍选保存了古代针灸技术的精华,为后世针灸技术的传承和 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针灸医籍选所记录的针灸医案、经验方等,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 导和参考。

医籍选——精选推荐

医籍选——精选推荐

医籍选针灸医籍选⼀.名解(10x1)1.九针⼗⼆原:九种不同形态的针具的名称和功⽤,以及⼈体⼗⼆原⽳的治疗意义。

2.毒药:性味峻猛的药物,祛邪⼒强。

3.粗守形:粗,技术低劣的医⽣。

形,针刺的⼀些表⾯内容。

4.上守神:上,技术⾼明的医⽣。

神,正⽓。

5.坚者为宝:持针以坚定有⼒。

6.必在悬阳,及与两卫:医者的注意⼒应在患者的两⽬,眉间及⾯部的神⾊变化。

7.四关:肘,膝,膈,脐关合称。

8.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阴经脉邪⽓留于腑9.中于阳则溜于经:中于体表邪⽓留于三阳经脉10.⽢药:⽢缓性和之药11.荥输治外经:荥输⽳主治在外的⼗⼆经脉病症12.合治内腑:下合⽳主治在内的六腑病症13.⾁节:肌⾁结聚之处14.针染于巷:针刺中腧⽳,如游⾏于巷道中15.根结:四根三结16.形⽓:⼈体正⽓的外在表现,包括形体与神⽓两⽅⾯17.病⽓:受邪发病后,⼈体正邪⽃争的病理反映,并⾮单纯邪⽓18.光:扩⼤充显19.以⽕焠之:指⽤⽕针20.补阴泻阳:补内在正⽓,泻外来邪⽓21.鹰腧中鹰:胸部腧⽳治疗胸部病症22.背腧中背:背部腧⽳治疗背部病症23.稀按其痏:迟按针孔24.厥⼼痛:五脏⽓机逆乱犯⼼⽽引起的疼痛25.⽇再:每⽇两次26.⾏针:针刺治疗的全过程,包括出针27.宝命全形:珍惜⽣命,保全形体28.⼿动若务:专⼼致志⽤针29.伏如横弩,起如发机:留针时随时准备⾏针,出针时则应迅速快捷30.⼋正神明:⼋正,指⼀年中的⼋个时令;神明,天,⼈,针之神明31.泻必⽤⽅:必须当诸⽓正盛之时⽽施⽤泻法32.补必⽤员:必须当诸⽓不⾜之时⽽施⽤补法33.推之则前,引之则⽌:误⽤补法疾病加重,⽤泻法疾病即⽌34.以⽉⽣死为痏数:依⽉亮的圆缺变化计算针刺的针数35.刺禁论:论述针刺禁忌规律36.禁数:禁刺的规律37.以年为壮数:以壮年为界,依据年龄⼤⼩决定施灸的量38.五脏俞傍五: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39.脏井荥有五:五脏之五输⽳⽽⾔40.刚柔之事:阴阳既相济⼜相克41.阴病⾏阳,阳病⾏阴:属阳的五脏疾病可在属阴的胸腹表现出来42.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对虚证可补其母⽳或母经,对实证可泻其⼦⽳或⼦经43.末世之刺:⼀般针刺⽅法44.春夏各致⼀阴,秋冬各致⼀阳:春夏针刺先深后浅,秋冬针刺先浅后深45.刺营⽆伤卫,刺卫⽆伤营:刺卫应橫刺,使不伤营;刺营则摄按⽪肤,使浅表卫⽓离散⽽深刺⾄营,不致伤卫46.刺井泻荥:井为⽊,是⽕之母,荧为⽕,是⽊之⼦,故肝⽊实,泻其荥47.有见如⼊,有见如出:经⽓来时⼊针,经⽓尽时出针48.送坚付濡:正确补泻,以逐其实邪,补其懦弱49.消息:调整50.少之三灸两间:三灸柱两间隙⼀⼨⼀间51.外⽓务⽣,内⽓务熟:病⽓在外灸量⼩,病⽓在内灸量⼤52针灸须药:针、灸、药相须53.⽩针:不烧不温的普通针具54.燔针:⽕针55.策:古代考试⼠⼈,以问题书之于策,令应举者作答,称之为策问,简称策56.标幽赋:将幽冥隐晦、深奥难懂的针灸理论,⽤歌赋的形式表达明⽩。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4
第六章 《针灸 资生经》选
5
第七章 《针灸 问对》选
第八章 《针灸 大成》选
第九章 《肘后 备急方》选
第三章 《针灸甲乙经》选
第一节皇甫谧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针灸甲乙经》文选
第四章 《千金要方》选
第一节孙思邈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千金要方》文选
第五章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选
第一节王惟一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文选
第十章 《针经指南》 歌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十三章 《行针指 要歌》
第十章 《针经指南》歌赋
第一节窦汉卿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标幽赋》 第三节 《通玄指要赋》
第十一章 《百证赋》
第一节 《百证赋》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百证赋》
第十二章 《席弘赋》
第一节席弘的针灸学术思想 第二节 《席弘赋》
内容摘要
《针灸医籍选读》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理论课程。本书以提升学生阅读古籍的能力、提高针灸基础理论水平 为主要目的,可培养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针灸理论含义、挖掘针灸临床技术、了解古代针灸学术成就、探讨针灸 学术渊源、发展针灸学术的能力。与本书配套的数字化内容可在全国中医药教育云平台免费浏览。
目录分析
针灸医籍选读(全国中医药行 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
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能力
专业
行业
学生
类专业
学术
资生
中医药
针灸
理论 针灸

《针灸医籍选》课堂教学心得

《针灸医籍选》课堂教学心得

奎 日 :余 屈首受 医 , “ 日惟有 事 于《 》 《 、难 》 《 灵 、 素》 《 、病 《 针灸医籍选》 博大精深 、 义理深奥 , 有些重要内容只有在
背诵 牢记 、潜 心体会及 反复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其 含
源》 《 、病机》 《 、 甲乙》 等书 , 而诵 , 俯 仰而思 。”
方法, 让学生学会 自主学 习。如在上 篇医经选 中《 内经》 《 、 难
经》 中关于 阴阳五行 、 气神 、 因病 机 、 精 病 经络腧穴 、 法灸法 刺
神, 可以触类 旁通 , 进而理解 中医学术 l] 以人们 总说学 中 3。所
医讲究一个 “ ” , 悟 字 其实 就是要求 中医初学者要 加强中 国传
《 针灸 医籍选 》 是针 灸推拿学 专业的一 门必修课程 , 该课 程 以培养学生 阅读 古籍 能力 , 提高针灸 基础理论 水平为 主要
目的, 在针灸推拿 学专业课程 结构 中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 。教
法的要求 强调 诵记 为先。 尽管历代 中医学家 的学派观点不 同,
但在古代典籍 的背诵问题上 , 出奇 的一致 , 以证 明背诵 的 却 足
大成》 等后世著名 医家 的著作 ; 下篇为歌赋 、 医案选 , 选录 了部 分著名的歌赋及 医案。在全 国中医药院校 中,有些 院校该课 程最高授课 学时曾达 10学时 , 2 但是 , 目前 由于课程设置 中公 共 基础及 西医课 程比例 日渐加课后背诵 ,并在下一 次课 中抽 查, 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通过背诵 , 可加深理解原文 的
难 、 十 难 、 十五 难 、 十 六 难 、 十七 难 、 十 八 难 、 十九 七 七 七 七 七 七
1 抓住 重点 , 深讲 透 讲

针灸医籍选 考试重点

针灸医籍选 考试重点

1.简述“粗守形,上守神”和“粗守关,上手机”的内涵。

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

机之动,不离其空。

空中之机,清静而微。

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

不知机道,叩之不发。

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

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粗守形:粗守,技术低劣的医生。

形,指针刺一些表面的内容,如腧穴,刺法等。

上守神:上,上工,技术高明的医生。

神,精神气血的内在变化,即正气。

粗守关,上守机:关,四肢关节的腧穴。

机,经气至的动静时机。

粗守关,即守四肢之关节也。

上守机,察气至之动静也。

2.简述针灸医生临床操作的基本要求。

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

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本段提示了针刺的正确方法,必须持针有力,正指直刺,不要左右偏斜。

同时,强调医者在施行针刺时,精神要高度集中,密切观察病人的血脉虚实,两目、眉间及面部的神色变化。

如此,才能治之有效而不发生危险。

3.简述五脏受邪发病的内容。

黄帝曰:邪之中人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

形寒寒饮则伤肺。

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

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肋下,则伤肝。

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

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4.简述病之六变的内容。

黄帝曰:病之六变者,刺之奈何?岐伯答曰: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多血少气,微有寒。

是故刺急者,深内而久留之。

刺缓者,浅内而疾发针,以去其热。

刺大者,微泻其气,无出其血。

刺滑者,疾发针而浅内之,以泻其阳气而去其热。

针灸医籍选

针灸医籍选
患者治神。患者治疗前亦需要安定神志,令气机恢复常态,以突显出其虚实,令人易于查知。刺之时,患者也应当注意针下的感受,并意守于此,细细体会针感的变化,并通过自身的意念引导针感到达病所。
依照经气流行方向而决定施针方向,顺其经气流行方向为补,逆之则为泻。又言“迎而夺之者,泻其子也”“追而济之者,补其母也”为迎随补泻的另一种说法。
C、泻南补北法
此讲五行生克制化补泻法,木实则虚其子,即所谓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子实则母有余,故金气自平.
D、泻井刺荥
井穴肌肉浅薄,气血不充,不宜于针刺补泻,是时则应当泻其子或补其母。
01、 如何理解“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
此句以风吹云散作为比喻说明针刺务必追求气至,只有针刺得气并气至病所方可具有显著的疗效并将针灸学高度概括为气至。由此可见针灸之道的关键在于激发经气并引领之,其之后的选穴手法之类只是为了达成目的的途径,此句达到了“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的效果。例如牙痛,宗“面口合谷收”之旨,选用合谷穴,此时就需要运用手法令针刺得气,并辅助手法引领至牙齿,这样的针刺方可被认为是一次规范完整的治疗。
07、《难经》五输穴主治。
答: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疼痛,经主咳喘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藏六府其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此言阴经五输穴主治。此外应当分经选穴。
井主木,木郁则中焦痞满,当泻井穴以调达滞气。
荥主火,火郁则一身尽热,当泻荥穴以发散邪热。
输主土,土郁则湿重而腻,当泻输穴以劫夺湿气。
03、《宝命全形论》针刺治病的五项原则。
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
此句针刺治病的原则。
针刺必先治神,治神不仅要医生专心于手下针感,更是要领导患者感受真气的运行。

针灸医籍选重点总结

针灸医籍选重点总结

概论黄帝内经:①腧穴的数目:人体365穴来源于365天P5②腧穴的含义(别称)P5单or多选③黄帝内经的常识:年代(西汉)4、P11确定疗效的标准:“气调而止”。

气调是是否有效的标准原文1 医经选1.1 《内经·灵枢》选1.1.1 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P17②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

(名词解释)②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上守机。

速迟的含义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填空P18顺口的)③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选择)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对于这句话如何让理解?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问答)结合解释和按语回答⑤持针之道包括哪些方面?(多选)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

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⑥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这句话指什么?P20(选择)1.1.3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①P23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

邪是指风邪(选择?填空?)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

②P25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选择)一些脉象针刺的要求③P26歧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解释)歧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填空?选择?)④针染于巷(名词解释)1.1.4 根结第五(节选)①P29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针灸医籍选

针灸医籍选

1.毒药:古代对一般药物的总称,此处指性味峻猛地药。

2.关:指四肢关节的腧穴。

3.机:此以弓弩之机比喻受气之机。

4.四关:指两肘两膝,作两肘和两膝关节的合称。

5.十二原:指五脏之原及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体现了针刺疗法以脏气为本的思想。

6.根结:根,根源,根本,有原始之意,此处指某经经气始生的穴位,位于四肢的末端,名根穴;结,缔结.终结,有始终之意,此处指某经经气终止的穴位,位于头面、胸腹,名结穴。

7.以火焠之:指用火针。

8.阴者主藏,阳者主腑:阴,阴经;阳,阳经;主,相合.应.相通.指阴经与五脏相合,阳经与六腑相合。

9.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受,承受。

指阳经承受四末气血,阴经承受五脏气血。

10.补阴泻阳:阴阳,言内外,此指五脏之正气与六邪之邪气.此指补体内之正气,泄外来之邪气。

11.稀按其痏:稀,作“希”推迟。

指推迟按压针伤之处,使气泄也。

12.厥心痛:脏腑气机逆乱犯心引起的疼痛。

13.肾心痛:指肾脏之气逆于心下而引起的疼痛。

14.真心痛:指心前区剧烈疼痛,伴见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发凉、脉微欲绝。

15.哕:原作“岁”。

指呃逆。

16.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为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为五虚。

指五虚证不可草率针刺,五实证不能轻易放弃针17.手动若务:动,用针也。

务,专其务而心无二也。

18.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乌乌,云集貌.稷稷,繁茂貌。

气至如鸟一样云集,气盛如稷一样繁茂。

19.伏如横弩,起如发机:横弩,横弓待发。

发机,发动弓上的机括。

指留针候气时,如弩之待发,气应时,则当迅速出针。

20.如临深渊,手如握虎:比喻行针时应全神贯注.如临深渊者;不敢堕也;手如握虎者,欲其壮也21.泻必用方:方,正盛、正满之意。

指泻法必在气正盛之时。

22.补必用员:员,活,动之意。

指补法必使经气流通。

23.卒然逢之,早遏其路:指当突然触遇邪气时,宜早遏止其发展。

针灸选穴精髓总结大全(值得收藏)

针灸选穴精髓总结大全(值得收藏)

针灸选穴精髓总结大全(值得收藏)1、感冒穴:大椎。

操作:刺血后拔罐,炙法。

用于感冒、流感或预防。

2、止咳穴:孔最。

操作:快速提插捻转,1-1.5寸。

主治:咳嗽、咳血、支气管哮喘。

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3、咯血穴:孔最。

操作:同上,泻法为主,1-1.2寸。

主治:咳嗽、咳血。

4、气管炎穴:肺穴(俞)。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1寸。

斜向各脊椎刺,捻转。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咳血、肺结核。

5、哮喘穴:鱼际。

操作:1寸。

向劳宫方向刺,捻转。

主治:哮喘、支气管炎。

6、退热穴:曲池。

操作:1.5寸。

提插,5分钟行1次针,留30分钟。

不退热加大椎刺血。

主治:发热、感冒发热、高热惊厥。

7、胸闷穴:膻中。

操作:1.5寸。

沿胸骨刺,伴心慌气短加内关。

主治:胸闷、胸痛、气喘、肝气郁结。

8、肺炎穴:列缺。

向上斜刺0.4-0.8寸,捻转,5分钟行1次针,伴胸痛发热等,加肺俞、曲池等。

主治:肺炎、肺结核、肺气肿、哮喘。

9、调心穴:内关。

操作:1寸。

直刺,捻转,5分钟行1次针。

主治:陈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胸闷、应急综合征及心绞痛等。

10、冠心穴:解溪穴直下2.5寸,脚面第2、3趾骨之间。

操作:1寸。

直刺0.5-0.8寸,捻转,2-3分钟行1次针。

主治:冠心病、胸闷、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

11、急救穴:人中。

操作:0.5寸,斜向上刺,泻法,醒后留5-10分钟。

主治:昏迷、休克、晕厥、小儿抽风、失语、中暑等。

12、虚脱穴:人中。

操作:刺2-3分,捻转,留15-20分钟。

主治:虚脱、昏迷、晕厥、癫狂、休克等。

13、中暑穴:少商。

操作:刺0.3-0.5分,捻转,泻法,留10-15分钟,发热大汗可放血2-3滴。

主治:中暑、中风昏迷。

14、神衰穴:神阙。

操作:直刺0.5—1寸,平补平泻法,捻转,留20分钟,起针后拔罐10分钟。

15、神经官能症穴:承山。

操作:刺2.5寸,平法,伴心慌气短等加内关、膻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针灸学经穴定位及常见病治疗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针灸学经穴定位及常见病治疗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重点总结――针灸学(经穴定位及常见病治疗(精)————————————————————————————————作者:————————————————————————————————日期:2一、手太阴肺经1.中府肺之募穴在胸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5.尺泽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6.孔最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7.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9.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在掌后腕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10.鱼际荥穴第1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11.少商井穴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井穴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4.合谷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5.阳溪经穴腕背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6.偏历络穴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10.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11.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14.臂臑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处15.肩髃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18.扶突在结喉旁约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320.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三、足阳明胃经1.承泣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2.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4.地仓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6.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7.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8.头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9.人迎喉结旁1.5寸,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21.梁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5.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2寸28.水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29.归来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32.伏兔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34.梁丘郄穴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36.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37.上巨虚大肠下合穴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下3寸438.条口上巨虚穴下2寸39.下巨虚小肠下合穴上巨虚穴下3寸40.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二横指处41.解溪经穴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44.内庭荥穴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45.厉兑井穴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井穴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3.太白输穴;原穴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4.公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5.商丘经穴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6.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8.地机郄穴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9.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10.血海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15.大横脐中旁开4寸21.大包脾之大络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五、手少阴心经1.极泉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53.少海合穴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5.通里络穴腕横纹上 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6.阴郄郄穴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7.神门输穴;原穴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8.少府荥穴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9.少冲井穴小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井穴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l寸3.后溪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4.腕骨原穴第5掌骨基底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6.养老郄穴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缘7.支正络穴阳谷穴与小海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8.小海合穴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9.肩贞臂内收,腋后纹头上l寸11.天宗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肩胛冈下缘与6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取穴18.颧髎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19.听宫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七、足太阳膀胱经1.睛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2.攒竹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10.天柱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11. 大杼八会穴之骨会第1胸椎棘突下,旁1.5寸12.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3.肺俞肺之背俞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4.厥阴俞心包背俞穴第4胸椎棘突下,旁1.5寸15.心俞心之背俞穴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17.膈俞八会穴之血会第7胸椎棘突下,旁1.5寸18.肝俞肝之背俞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1.5寸19.胆俞胆之背俞穴第10胸椎棘突下,旁1.5寸20.脾俞脾之背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1.5寸21.胃俞胃之背俞穴第12胸椎棘突下,旁1.5寸722.三焦俞三焦背俞穴第1腰椎棘突下,旁1.5寸23.肾俞肾之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大肠俞大肠背俞穴第4腰椎棘突下,旁1.5寸27.小肠俞小肠背俞穴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约平第1骶后孔28.膀胱俞膀胱背俞穴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约平第2骶后孔32.次髎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39.委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4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43.膏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52.志室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针灸学》考点精华总结

2015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针灸学》考点精要经络总论—表 1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系经络名称联系的脏腑联系的器官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喉咙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入下齿中,夹口、鼻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流注心中夹咽,连舌本,散舌下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上肺夹咽,连目系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抵胃循咽,至目内外眦,悦耳中,抵鼻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脑络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循喉咙,夹舌本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系耳后,出耳上角,悦耳中,至目锐眦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起于目锐眦,下耳后,悦耳中,出耳前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夹胃,注肺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经络总论—表 2 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脉名循行分布大要功能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治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治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带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拘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冲脉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阴维脉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调治六阴经经气阳维脉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调治六阳经经气会合于督脉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阴跷脉眦与阳跷脉会合调治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阳跷脉眦与阴跷脉会合腧穴总论—表 1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经脉种类经名本经主治特点二经相同主治三经相同主治手太阴经肺、喉病手三阴经手厥阴经心、胃病胸部病神志病手少阴经芥蒂手阳明经前头、鼻、口、齿病手三阳经手少阳经侧头、胁肋病咽喉病,热病目病、耳病手太阳经后边、肩胛病,神志病足阳明经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足三阳经足少阳经侧头、耳病、胁肋病眼病、神志病、热病足太阳经后边、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足太阴经脾胃病足三阴经足厥阴经肝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少阴经肾病、肺病、咽喉病任脉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任督二脉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督脉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腧穴总论—表 2 常用骨度分寸表部位起止点折寸量法说明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 直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头第 7 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面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 颈椎棘突纵向距离18 直寸部下(大椎)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9 横寸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此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 横寸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胸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9 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腹8胁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肋部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部位起止点折寸量法说明两乳头之间8 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腋窝极点至第 11 肋游离端(章门)12 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背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横寸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腰部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 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上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9 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12 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 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下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直寸肢19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部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直寸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相当于14 寸)腘横纹至外踝尖16 直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腧穴名zhōng f ǔ中府chǐzé尺泽kǒngzuì孔最li èquē列缺t àiyuān 太渊yúj ì鱼际shǎoshāng 少商经络腧穴各论—表 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特定穴定位主治刺灸方法前正中线旁开 6 寸,平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肺之募穴寸,不能向内深刺,省得第 1 肋缝隙处②肩背痛伤及肺脏,引起气胸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直刺 0.8-1.2 寸,或点刺合穴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桡侧凹陷处出血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郄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直刺 0.5-1 寸上,腕横纹上 7 寸处系病证;②肘臂挛痛络穴;八脉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交会穴(通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倾斜等头向上斜刺 0.5-0.8 寸上1.5寸于任脉)项部疾患输穴;原穴;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避开桡动脉,直刺 0.3-0.5 八会穴脉会动脉的桡侧凹陷中③腕臂痛寸荥穴第 1 掌骨中点桡侧,赤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直刺 0.5-0.8 寸。

针灸医籍选期末考试总结针灸

针灸医籍选期末考试总结针灸
(2)病证《灵枢九针十二原》日:“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根结》日:“气悍而针小而入浅,气涩而针大而入深”。热症气行滑疾,易于散泄, 必须浅刺快出针,寒症气涩行缓,难于得气,必须深刺久留,以待气至。实证邪气 有余,脉实气实,宜深刺,以泄其邪气。虚证精气内夺,脉虚气虚,宜浅刺,可少 使精气损耗。
4.针刺深浅因部位而异
人的头面躯干四肢等部位,其皮肉之厚薄各有不通,五脏六腑所在位置有不同,因此针 刺深浅也应随之变化。如《灵枢阴阳清浊》日:“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这里的阴是指四肢的内侧和腹部,因该部肌肉肥厚,宜深刺。阳指四肢的外侧,背部,和 头面部。这些部位多筋多骨,皮肉浅薄,宜浅刺。另外,阳也指腰以上的胸背部,这是心肺 所居之处,不可深刺,阴也之腰以下因其皮肉肥厚丰满,宜深刺。
3针刺深浅要因病而异
病包括病位和病证。
(1)病位人体有表里之分,在表者为皮肉脉筋骨,在里者为五脏六腑。邪气入侵,有深 浅之别。如《素问刺要论》日:“病有在亳毛膜理者,有在皮肤者,有在肌肉者, 有在脉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病位不同,针刺深浅也应不通,《索问 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
2调病人神气法
就是通过语言诱导和细心观察,使病人精神聚会,心情舒畅,在病人心理状态较佳的情 况下接受针刺。《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 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所谓“使本神朝”,就是使病人神志安定,神随气至。怎样才能 使病人“神朝”而气至呢? 一是要用医生的双目观察病人的神态、目光,通过医患间的目光 暇接,使病人精神安定下来。《灵枢•本神》篇说:“是故用针者,观察病人之态,以知精神 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素问•针解》篇说:“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 也。”张景岳认为:“目者,神之窍,欲正病者之神,必瞻其目,制彼精神,令无散越,则气 为神使,使脉道易行也。”二是通过谈话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及对针刺的恐惧、对疾病的忧虑 等,使病人安定、平静地接受治疗。《素问•宝命全形论》说:“静意观义,观适之变”就是 这个意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论黄帝内经:①腧穴的数目:人体365穴来源于365天P5②腧穴的含义(别称)P5 单or 多选③黄帝内经的常识:年代(西汉)4、P11 确定疗效的标准:“气调而止” 。

气调是是否有效的标准原文1 医经选1.1 《内经·灵枢》选1.1.1 九针十二原第一(节选)P17②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

(名词解释)②神乎神,客在门,未覩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

粗守关,上守机。

速迟的含义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泻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填空P18 顺口的)③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

(选择)④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

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对于这句话如何让理解?针刺补泻的操作方法(问答)结合解释和按语回答⑤持针之道包括哪些方面?(多选)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者,刺之无殆。

方刺之时,必在悬阳,及与两卫,神属勿去,知病存亡。

血脉者,在腧横居,视之独澄,切之独坚。

⑥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这句话指什么?P20(选择)1.1.3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节选)①P23 岐伯曰:身半已上者,邪中之也。

邪是指风邪(选择?填空?)中于阴则溜于府,中于阳则溜于经。

②P25刺涩者,必中其脉,随其逆顺而久留之,必先按而循之,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以和其脉。

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选择)一些脉象针刺的要求③P26歧伯答曰: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解释)歧伯答曰: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

(填空?选择?)④针染于巷(名词解释)1.1.4 根结第五(节选)①P29岐伯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

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

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气俱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

形气有余,病气有余,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

(解释形气、病气和选择)②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选择)P29 整段1.1.5 寿夭刚柔第六(节选)P30 在内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填空)1.1.6 终始第九(节选)①明知终始,五藏为纪,阴阳定矣。

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填空)②P34所谓气至而有效者,泻则益虚,······补则益实,实者,脉大如其故而益坚也;(如何理解?)③P36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极出其邪气。

(理解、选择)整段④对于针灸医师的要求(理解、选择)P37 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

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1.1.8 四时气第十九(全篇)P39多选对于水肿采取什么措施?徒(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疒水),必坚。

来缓则烦悗,来急则安静,间日一刺之,(疒水)尽乃止。

饮闭药,方刺之时,徒饮之,方饮无食,方食无饮,无食他食,百三十五日1.1.9 灵枢·五邪第二十P42 邪在肾,则````````` ,邪在心······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选择)以下只考这上面提的1.1.10 寒热病第二十一(节选)①P44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飞扬穴解释),以补手太阴。

②P45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选择)1.1.11 热病第二十三(节选)①P46偏枯(解释),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填空)痱(解释)之为病也,身无痛者· ·····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填空)P47能否针刺的标准②P49“热病三日”这一段里哪些病适合针刺?哪些病不可刺?(多选)1.1.12 厥病第二十四(节选)P51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选择)1.1.13 杂病第二十六(全篇)①P53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填空、选择)②足少阴肾经的主症是什么?(多选)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 中热而喘,取足少阴···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③P54| 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选择)整段1.1.14 周痹第二十七(全篇)P56①问答:周痹与众痹的异同②问答:痹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3 种)P57 填空,P58填空。

治疗手法?③岐伯对曰: 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理解选择填空)④岐伯对曰: 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填空)⑤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瘛坚,转引而行之。

(填空)1.1.18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节选)P66 不同人怎么针刺?单选。

某一针刺手法适用于哪几类人?多选①“深而留之”的情况有哪些?(多选)②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刺此者,浅而疾之。

③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④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1.1.19 血络论第三十九(节选)①P67 整段。

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

(理解选择)②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理解选择)1.1.22 邪客第七十一(节选)持针纵舍包括哪些方面?p78(多选)1.1.23 官能第七十三(节选)①用针之理包括哪些方面?p81(多选)②出入之合(解释),谋伐有过。

1.1.24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节选)P85 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虚实,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1.2 《内经·素问》选问答:针灸治病的5 个法则1.2.2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节选)p88选择10 道!!!日月星辰。

①岐伯曰: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

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②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③是以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④故曰: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阴阳相错,真邪不别,沉以留止,外虚内乱,淫邪乃起。

⑤P89 帝曰:余闻补泻,未得其意。

岐伯曰:泻必用方。

(多选、理解)1.2.3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节选)p90。

真气,邪气,单选①真邪未合时如何论述?真邪相合时补泻的要求?(选择)②离合真邪论论述的补泻手法与九针十二原的补泻手法的区别和操作要点(选择)③p93 如何候气?(选择)1.2.4 刺热篇第三十二(节选)P98热病的护理P96肺热,肾热?①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

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②肾热病的表现(选择)p97③热病的护理方法(选择)④(选择)热病气穴:三椎下间主胸中热,四椎下间主鬲中热,五椎下间主肝热,六椎下间主脾热,七椎下间主肾热。

荣在骶也。

项上三椎,陷者中也。

1.2.5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节选)P100 单选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

上热,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

(选择)1.2.6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节选)P101 理解注释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

(理解选择)1.2.7 刺要论篇第五十(全篇)P102 针刺不及所发生的病证①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

②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1.2.8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全篇)新版书没有这句话,你们看着办刺筋无伤骨者,过筋中骨也。

(理解选择)1.2.9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全篇)P104 其动为什么?② 刺中肝,五日死。

其动为语(多言)。

②P106 7 种不能针刺的情况: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

1.2.11 针解篇第五十四(节选)P110. P111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

满而泄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如何解释?选择)以下为往年的,老师没有划重点。

《难经》62难-81 难都讲了。

其中75 难“泻南补北”小组课堂讲说《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针灸大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学术思想。

《千金要方》灸例第六灸之生熟法· ·····大法外气务生,内气务熟,其余随宜耳。

凡人吴蜀地游宦· ····故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 ···故曰阿是穴也。

《针灸大成》诸家得失策对曰:天地之道,阴阳而已矣· ···而可以医家者流而小之耶。

头之不可多灸策自今观之,如灸风而取诸风池、百会· ····所以得之心而应之手者,头之不可多灸。

夫灸之宜发· ··而于灼艾之理斯过半矣。

古代发灸疮方法穴有奇正篇针灸之疗疾,有数有法,有奇有正奇穴79 个治法因乎人,不因乎数,变通随乎症,不随乎法,定穴主乎心,不主奇正之陈迹。

针刺深浅篇阴中隐阳,阳中隐阴歌赋选《针经指南》窦汉卿针灸学术思想《标幽赋》老师就讲到这里。

1.3 《难经》选问答:难经关于的针刺操作包括哪些?五输穴的操作有哪些?难经的学术思想(多选)1.3.1 第六十二难六十二难曰:脏井荥有五,腑独有六者(如何理解)五脏五腧,井、荥、俞、经、合也,六腑六腧,井、荥、俞、原、经、合也1.3.8 第六十九难: 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理解选择)1.3.14 第七十五难(出一个多选,但老师没具体讲)1.3.15 第七十六难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荣置气(理解选择)1.3.16 第七十七难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