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港务区2019年美国白蛾监测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问题,对美国的林业产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为了防止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和破坏,制定一套综合的防控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份关于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防控实施方案的建议:1. 实施监测和预警措施: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通过采集数据和进行实地调查来监测害虫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提前预测害虫的发生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加强边境检疫和贸易控制:强化对进出口木材和植物产品的检疫和监管措施,防止害虫通过国际贸易扩散。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国际防控标准。
3. 加强生物防治措施:通过引入天敌和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控制害虫种群的增长。
选取适应环境和害虫生活史的天敌进行引进,进行试验和监测,确保其对害虫的有效控制作用。
4. 实施化学防治措施:在严格遵守环境和安全规范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来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确保使用的农药绿色环保,并制定科学的农药使用方案,以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推广宣传和教育培训: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和从业人员对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的认知和防控意识。
定期举办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相关知识和技术支持,提高从业人员的防控水平。
6. 强化监督和执法:建立健全的监督和执法机制,加强对防控措施的执行和效果的监督。
严厉打击非法木材运输和销售活动,惩罚违反防控规定的行为,保障防控措施的有效实施。
7. 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技术,开展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
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防控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害虫的传播和影响。
综上所述,要防止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食叶害虫的进一步蔓延和破坏,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通过实施监测和预警、加强边境检疫、强化生物和化学防治、加强宣传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保护美国的林业产业和生态系统。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方案
简介
美国白蛾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害虫,会食用植物叶片和花朵,导致植物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因此,防治美国白蛾是保护农业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生态习性
美国白蛾是一种夜行性飞蛾,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为食。
成虫主要在 5 月至 7 月出现,进行交配和产卵。
幼虫孵化后进入地下,经过几次蜕皮后,会钻入植物的叶片或根部,开始食用植物组织。
幼虫期持续约 3-4 个月,随后蛹化到成虫。
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的防治可以采取物理和化学两种手段。
物理防治
1.利用控制野生鸟类、天敌和寄生虫,有效控制危害程度。
例如,利用鸟类和蜘蛛消灭成虫和幼虫,或是引入寄生蜂等天敌,以控制白蛾的种群数量。
2.利用黄色粘虫板、灰色粘虫带等器械集杀成虫,从而防止成虫产卵。
化学防治
1.农业生产中可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喹虫脒、芥菜甙等杀虫剂;
2.可选择使用有机氟农药进行防治,如苯噻嗪、氟苯尼考等
3.氨基甲酸盐、乙酰甲胺等药物以及合成杀虫剂也可以用来防治美国白蛾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应该在合理的时期内,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另外,要注意使用农药的计量和施药方法,以避免对人、动物和环境的损害。
结语
美国白蛾是一种有害的害虫,对农业生产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针对白蛾的生态习性和特点,可以采用防治措施来控制其危害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对环境和人类有害的化学农药,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害虫,它以树木为食,对林业和园艺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每年夏季,白蛾的幼虫大量孵化并迅速繁殖,这会导致树木严重受损甚至死亡。
因此,美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实施白蛾的普查和防治工作。
一、白蛾普查白蛾普查是指对目标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以确定白蛾的分布情况和种群密度,为制定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以下是白蛾普查的实施方案:1. 确定普查区域:根据历史数据、风险评估和报告等信息,确定普查区域。
通常会将普查区域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
2. 制定普查计划:根据普查区域的划分,制定普查计划。
计划应包括普查时间、普查方法和普查人员的安排等。
3. 普查方法:普查方法包括空中调查、地面调查和网络监测等。
- 空中调查:利用航空器或卫星对目标区域进行航测,通过红外传感器和图像识别等技术,识别树木受害的程度和白蛾种群密度。
- 地面调查:在目标区域内设置固定样点或样方,并进行定期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观察成蛾数量、幼虫数量和虫卵数量等。
- 网络监测:利用网络和现代技术,例如无人机和监控摄像头等,进行远程监测和数据收集。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4. 数据分析和报告:对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制普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普查结果、白蛾种群密度、受害程度和分布趋势等信息。
5. 共享普查结果:将普查结果共享给相关政府部门、农民和研究机构等,以便他们制定相应的防治计划和措施。
二、白蛾防治白蛾防治是指采取各种手段控制和消灭白蛾的种群,以减少其对树木和农作物的破坏。
以下是白蛾防治的实施方案: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和病原体等自然的生物资源来控制白蛾的种群。
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释放昆虫天敌、引入寄生虫和施用杀灭病原体等。
- 昆虫天敌:例如农蜂、鸟类和蜘蛛等都是白蛾的天敌,可以通过释放这些天敌来降低白蛾种群密度。
- 寄生虫:一些寄生虫会寄生在白蛾的体内,使其受到感染和死亡。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对美国的森林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控制和消灭美国白蛾,制定了一系列的地防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将就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测和预警监测和预警是控制美国白蛾传播的关键。
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对成虫的诱捕、幼虫的扫描和卵巢扫描等。
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及早发现美国白蛾的存在和传播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监测到美国白蛾活动的迹象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农民发出预警通知,以便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二、天敌引入引入天敌是一种生物控制的有效手段。
目前,已经引入了一些天敌,如美国白蛾寄生蜂和乌脸美国粉蛾等。
这些天敌能够捕食美国白蛾的幼体,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
为了保证引入天敌的质量和效果,应加强对其繁殖和释放的监测和管理。
并且,应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天敌引入方法和天敌种类,以提高生物控制的效果。
三、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控制美国白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采用喷洒杀虫剂的方法进行防治。
选择合适的杀虫剂和喷洒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根据白蛾的生命周期和分布特点来确定。
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喷洒的剂量和频次,以确保防治效果;其次,要选择对美国白蛾有效且对环境友好的杀虫剂;最后,要加强对喷洒效果和残留情况的监测,及时调整喷洒策略。
四、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指通过改变农作物的生态环境来控制美国白蛾的传播。
主要包括疏伐、间伐和灌溉等措施。
通过适当调节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减少美国白蛾的滋生和繁殖,从而降低其危害程度。
在文化防治中,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措施,如降温和增强土壤肥力等。
这些措施对于美国白蛾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达到控制传播的目的。
五、宣传和教育宣传和教育是整个地防工作的关键环节。
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的认知和防控意识,加强群众的参与。
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美国白蛾防控实施方案为切实搞好美国白蛾的防控,巩固绿色盐都建设成果,保障农林生产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美国白蛾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防治方针,遵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属地管理、突出重点、联防联治”的原则,坚持预防和除治并重,切实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科学防治,根除疫点,压缩疫区范围,全面降低虫口密度,坚决遏制美国白蛾疫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确保我区的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
二、防控目标按照“普防第一代、围歼第二代、控制第三代”的防治策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出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的扑杀,压缩发生范围,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危害程度,为第二、三代美国白蛾的除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特点,将美国白蛾防控划分为4个区域。
(一)重点防控区:主要包括区内骨干道路、大型河堤、行政区域交界处(市、县)、风景区等。
防控目标: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90%以上;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90%以上;一、二代防治结束后虫株率控制在1%以内;三代(10月中旬)有虫株率控制在2%以下,林木叶片保存率90%以上。
防控手段:加强疫情普查监测,以无公害药剂防治为主,结合人工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防治。
(二)城镇防控区:主要涉及经济主体区和各建制镇驻地。
防控目标:监测覆盖率100%,测报准确率85%以上;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95%以上;防治率100%,无公害防治率100%;一、二代防治结束后有虫株率控制在1%以内,第三代防治结束后有虫株率控制在2%以下,林木叶片保存率90%以上。
防控手段:加强普查监测,以杀虫灯诱杀成虫、捕捉成虫和蛹、人工剪除网幕、释放周氏啮小蜂、树干基部打孔注内吸剂为主,必要时采用生物、植物源制剂防治。
美国白蛾防控要做到“一明确、六到位”

美国白蛾防控要做到“一明确、六到位”摘要: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可危害桑树、法桐、臭椿、榆树、核桃、樱花、杨树、泡桐、红叶李等200多种树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是国内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为全面监测和除治美国白蛾疫情,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确保林木生产和生态安全,尽快消灭美国白蛾疫情,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总结出了美国白蛾防控基层做法“一明确、六到位”的做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历正文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严重危害林木的食叶性害虫,可危害桑树、法桐、臭椿、榆树、核桃、樱花、杨树、泡桐、红叶李等200多种树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被列为世界性检疫对象,是国内重大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
依据2018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传播规律,预测2019年春季美国白蛾疫情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
为全面监测和除治美国白蛾疫情,防止疫情传播蔓延,确保林木生产和生态安全,面对2019年频发的美国白蛾疫情,作为一名林业干部深感责任重大,为尽快消灭美国白蛾疫情,我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下面是我们对美国白蛾防控基层做法“一明确、六到位”的总结,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一、目标要明确。
美国白蛾防控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分片治理、全社会参与、联防联治”的防控工作机制,实行“以无公害防控措施为主体的人工物理与药剂防控、专业队防控与群众防控、白蛾防控与其它害虫兼防相结合”的治理策略,采取“加强检疫封锁,强化监测调查,普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监控第三代”的防控措施,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封锁,以疑似疫点清除为重点,做好处置控制工作,确保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二、“六到位”(一)管理要到位。
在划定的美国白蛾疫区,要成立县(区)、街镇两级防控指挥部,应有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部负责人。
要切实完善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做到统筹协作,明确责任分工。
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普查防治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为了有效预防美国白蛾危害,维护全区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我们组织人员,对区内的松树进行了普查。
共普查林木面积300亩,没有发现美国白蛾危害。
现就我们的普查工作总结如下:一、普查方法和时间今年春季,我们组织人员,采取全面普查,随机抽样的方式,共选取全区5个点作为重点,依照美国白蛾的发生时间和状态进行检测和调查。
二、普查结果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没有发现美国白蛾危害。
三、采取的措施1、加强领导。
美国白蛾是危害我国林木的主要病虫害之一,杨陵区是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虽然全区林地面积较小,但杨陵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苗木生产地之一,苗木流通量大,且新老城区不断改造,特别是在老化安公司家属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姚安等村子的废弃庄基地,生长着有几十年树龄美国白蛾喜食的杨树、榆树、臭椿等,如果发生美国白蛾而得不到及时防治,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为此,局站领导非常重视,专门召开会议,安排普查人员,研究普查的具体问题,为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打好了基础。
2、对普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为了搞好普查工作,在工作开始前,针对站上人员技术相对薄弱的现状,聘请专家进行普查技术辅导,现场讲解美国白蛾的调查方法,保证了普查工作的质量。
3、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我区的美国白蛾喜食的树种主要分布在城区内,为此,站上把普查人员分成两组,每组承包几个单位,具体负责普查工作,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奖罚措施,切实做到了任务落实,分工明确。
同时要求林业、农业植物检疫机构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开展检疫工作,加强检疫监管和疫情封锁,加强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工作。
充分发挥森林植物检疫的作用,对调运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检疫检查和除害处理,切实加强检疫检查,严防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作者:刘利凤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为有效防控我县美国白蛾林木虫害,全面做好防治工作,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保护我县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根据全县发生情况制定一定的指导思想、防治目标、和技术措施、保障措施控制美国白蛾的严重发展态势。
防止疫情大幅度反弹。
关键词:美国白蛾防治指导思想技术措施保障措施1.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和发生预测美国白蛾在我县王称堌乡、梨园乡首次发现以来,由于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近几年遍及各乡镇、农场、管区、园区及有关部门,发生面积广,不仅危害杨、柳、榆、臭椿、法桐、泡桐、苹果、梨、核桃、柿、黑枣、杏、桑、紫叶李、丁香等树种,危害大田作物和蔬菜,还严重扰民。
针对美国白蛾在我县严重发生的情况,我们要高度重视,通过全县上下齐心协力,采取多种有效防治措施开展防治,有效控制严重发生态势。
遏制美国白蛾危害蔓延,保护全县森林资源。
由于去冬今春美国白蛾越冬基数高,全县越冬蛹成活率平均为49.95%,一些地块越冬蛹成活率90%以上,虫株率100%。
美国白蛾将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发生,且局部危害严重,疫情大幅反弹,美国白蛾总体防治任务仍然很重,面临的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2.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按照“普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监控第三代”对策,继续坚持“一代为主、地面为主”的防治策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力量,依法科学除治,全面压缩疫情发生范围,降低虫口密度,坚决遏制美国白蛾严重危害和疫情蔓延的势头。
3.防治目标3.1实现防治率100%,监测覆盖率100%,产地检疫率100%,调运检疫率100%。
3.2主要交通干线两侧、重要节点、公园,有虫(网)株率控制在0.1%以下。
3.3片林、经济林有虫(网)株率控制在1%以下。
3.4村庄四旁树有虫(网)株率控制在5%以下。
白蛾普查和防治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方案美国白蛾属外来有害生物,原产北美地区,是一种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
目前现已传播蔓延到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陕西、河南濮阳等省市。
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一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蛹在树皮缝、土石块下,建筑物缝隙等处越冬。
越夏蛹则多集中在寄主树干老皮下的缝隙内,部分在树冠下的杂草枯枝落叶层中、石块下或土壤表层内。
成虫夜间活动,飞翔能力不强。
幼虫4龄前吐丝结网,营群居生活,5龄以后开始抛弃网幕分散取食,食量大增,幼虫的耐饥性很强。
美国白蛾各代虫期发生时间:卵(一代,4月下—5月上旬;二代,6月下旬;三代8月中下旬)。
幼虫(一代,5月下旬—6月上旬;二代,7月下旬—8月上旬;三代,9月中下旬—10月上中旬)。
蛹(一代,6月中下旬;二代,8月上旬;三代,10月中旬—下年4月中旬)。
成虫(三代,4月中下旬;一代,7月上中旬;二代,在8月上中旬)。
美国白蛾形态特征1.成虫:为白色中型蛾子,体长9至14毫米,翅展23至44毫米,体白色。
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端部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
胸部背面密布白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白色上有黑点。
雄蛾触角双栉状,黑色,长5毫米,内侧栉齿较短,约为外侧栉齿的2/3,下唇须外侧黑色,内侧白色,多数前翅散生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雌蛾触角锯齿状,褐色,前翅多为纯白色,少数个体有斑点。
后翅一般为纯白色或近边缘处有小黑点。
成虫前足基节及腿节端部为桔黄色,胫节和跗节外侧为黑色,内侧为白色。
前中跗节的前爪长而弯,后爪短而直。
成虫寿命一般4至8天。
2.卵:圆球形,直径0.5毫米左右。
卵表面有许多小刻点,初产即为浅黄绿色,有光泽,以后逐渐加深为黄绿色,孵化前呈灰褐色。
3.幼虫:体色变化较大。
根据幼虫头壳和体背毛瘤的色泽分为“黑头型”和“红头型”。
我国目前发现的多为“黑头型”。
老熟幼虫头宽 2.5毫米,体长28至35毫米。
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总结和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安排

我区的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区各有关部门上下联动,联防联治,对美国白蛾全面地大规模地无缝除治,有效地控制了美国白蛾的发生,取得了美国白蛾歼灭战的全面胜利,保障了农林生产和城市园林的安全。
面对防控面积增加,防治压力加大,以及十一运、园博会一、美国白蛾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将白蛾防治列入全区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
3月17日,召开白蛾防治专题会议,区政府与各街镇签订了《美国白蛾防治责任状》,成立了以区长为指挥,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各镇镇长为成员的指挥部,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
5月15日,全区又召开美国白蛾防治动员大会,对白蛾防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进一步细化调整了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以区委、区政府的文件下发到各级各部门,由区级领导挂帅成立了13个督导组,加大对各镇的督导检查力度,并成立了宣传组、专业防治组、检查考核组,明确各组职责,制订了美国白蛾检查验收办法和奖惩措施,让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有章可循。
各镇也及时组织召开动员会议,分解目标,细化任务,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
在强化责任落实方面,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区级领导包街镇,街镇镇领导包办事处、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片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到地块,杜绝出现责任空挡。
二是实行树木确权,按照属地管理,“谁所有,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对全区树木进行确权,明确防治责任主体,签订防治责任书,杜绝出现防治空挡。
(三)坚持专群结合,强化综合防控。
坚持全民动员与专业队伍防治相结合,群防群控;人工防治与药物防治结合,多措并举,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一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在充分发动群众积极防治的基础上,按照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防治原则,加强专业防治队伍建设。
区、镇、村三级共组建专业防治队伍800多支,落实专业防治人员6300多人。
美国白蛾监测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监测实施方案一、监测地点选择。
1.1 重点选择林木茂密、树木繁茂的地区进行监测,因为美国白蛾主要以树木为食。
1.2 优先选择人口密集地区周边的郊区和乡村地区进行监测,因为这些地区更容易受到美国白蛾的侵害。
二、监测方法。
2.1 使用性信息收集。
通过调查当地居民和农民,了解美国白蛾的活动规律和可能的危害程度。
2.2 地面巡查。
派遣专业人员对监测地点周边的树木进行地面巡查,记录发现的美国白蛾蛾卵和幼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2.3 空中监测。
利用航空无人机等技术,对大范围的树木群进行空中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美国白蛾的活动轨迹和密度。
三、监测频率。
3.1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地面巡查,以确保及时掌握美国白蛾的活动情况。
3.2 每季度进行一次空中监测,以全面了解美国白蛾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
四、监测数据记录。
4.1 对地面巡查和空中监测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地点、时间、发现的美国白蛾数量和分布情况等。
4.2 将监测数据及时上传至相关部门的数据库,以便进行数据分析和监测结果的汇总。
五、监测结果分析。
5.1 根据监测数据,对美国白蛾的活动规律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制定防治措施。
5.2 将监测结果向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通报,提醒他们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美国白蛾的进一步扩散和危害。
六、监测报告。
6.1 每季度对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监测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
6.2 监测报告中应包括美国白蛾的活动情况、数量变化趋势、可能的危害程度以及防治建议等内容。
七、监测方案评估。
7.1 每年对监测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监测地点的选择是否合理、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等方面。
7.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监测方案,以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以上是美国白蛾监测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监测和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美国白蛾对树木和农作物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关于开展美国白蛾紧急普查工作的有关要求1

关于开展美国白蛾紧急普查工作的有关要求鉴于我区周边地区美国白蛾发生危害的严重态势,经区林业局研究,决定在全区范围内立即开展美国白蛾调查工作。
现就调查的有关事项要求如下: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美国白蛾。
重点调查虫态为第三代的美国白蛾幼虫,以查网幕为主。
重点调查植物为杨树、栾树、冬青、水杉、法国梧桐、柳树、桑树、椿树、榆树、经济林、农作物等喜食树种。
二、调查范围及重点各乡镇的每个自然村、公路、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河道、集市贸易场所、木材加工厂、贮木场、花卉市场、林场苗圃等。
三、调查方法采取专业调查和群众疫情报告相结合方法。
专业调查采取踏查和详查相结合的方式,在踏查的基础上,设置标准地或标准段进行详查。
1、自然村:在每个自然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选取一个片林标准地,面积1-3亩,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调查结果填入表中;2、果园、桑园:在各行政村果园、桑园范围内,选取具有1-3亩标准地调查,调查株数不少于20株,调查结果填入表中;3、公路(包括省、县、乡级公路):公路林带按标准段调查,每2公里设置一个标准段,标准段长度为100米,调查株数不少于50株,调查结果填入表中;4、铁路(包括高铁):铁路林带按标准段调查,每2公里设置一个标准段,标准段长度为100米,调查株数不少于50株,调查结果填入表中;5、大型河道:大型河道林带按标准段调查,每2公里设置一个标准段,标准段长度为100米,调查株数不少于50株,调查结果填入表中;6、木材加工厂(贮木场)、花卉市场、木材货场:要求对其周边100-200米范围内的林木逐株调查,调查结果填入表中;7、集贸市场:各乡镇都要对其乡镇所在地的集贸市场的周边及其穿过的公路两侧的林木、灌木及四旁绿化零散树木的易发敏感地点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结果填入表中;8、林场、苗圃:各场圃范围内的育苗基地、造林基地、厂区道路、河道及办公场所等所有地段进行全覆盖调查,调查结果填入表中。
四、调查要求一是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美国白蛾(Gypsy moth)是一种来自欧洲的外来害虫,它的幼虫可以在大面积破坏森林和林地生态系统,给环境和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控制美国白蛾的繁殖和传播,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包括监测、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美国白蛾防治的实施方案。
一、监测监测是美国白蛾防治的重要一环,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害虫的分布和繁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监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人工监测和自动监测。
人工监测人工监测是指派专业人员到林地、城市和郊区等可能存在美国白蛾的地方进行巡查。
巡查员要仔细观察树木和植被的叶子、树皮等地方是否有白蛾的幼虫或卵。
如果发现有白蛾的迹象,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它们的繁殖和传播。
自动监测自动监测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无线传感器、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可能存在美国白蛾的地区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力投入,可以实现长时间的实时监测,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白蛾的分布和繁殖情况。
二、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具有速效、范围广、成本低等优点,是防治美国白蛾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由于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因此需要合理、科学地使用。
杀虫剂喷洒杀虫剂喷洒是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杀虫剂有苏丹红、马拉松、戊二醛等。
在白蛾的繁殖季节,要将杀虫剂喷洒到可能存在白蛾的地方,比如树木、植被、建筑物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白蛾的幼虫和卵,防止它们的繁殖和传播。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自然生物体制制成的杀虫剂,具有环保、安全等优点。
在化学防治不宜使用的地方,可以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常用的生物农药有病毒、细菌、真菌、芸香素等。
这些生物农药可以通过喷洒、灌溉、注射等方式施用,对白蛾的防治效果显著。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制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
这种方法具有安全、环保、长效等优点,而且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对植物有害的昆虫,其幼虫主要以树木叶片为食,造成严重的森林破坏和农作物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我们制定了以下的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将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设置监测点,定期对美国白蛾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预警可能的危害区域,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其次,我们将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
引进天敌昆虫,如寄生蜂、天敌鸟类等,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控制,降低其数量。
同时,利用天敌昆虫的生物特性,建立天敌昆虫的种群平衡,实现自然生态的平衡,减少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危害。
另外,我们还将采取化学防治的手段。
选用对美国白蛾幼虫有高效杀灭作用的农药,对危害区域进行喷洒,降低美国白蛾的数量,减少其对植物的危害。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农药使用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美国白蛾防治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公众参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美国白蛾防治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长效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美国白蛾防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明确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总之,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我们将以科学的方法和坚定的决心,全力以赴地开展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努力减少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危害,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2023年最新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三篇

2023年最新的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三篇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篇一1总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全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处置体系,提高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处置能力,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
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国家林业局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及《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经高速公路跨省调运林木种苗和松木及其制品检疫监管工作的通知》《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通知》《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延安市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处置工作。
用于处置本土和由国外(含境外,下同)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林木、种苗及繁殖材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林业生物灾害。
1.4工作原则1.4.1坚持属地管理,政府组织,全社会参与的原则。
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动员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齐抓共管,相邻地区要相互配合,实行联防联治。
灾情出现后,反应迅速、程序规范、措施果断、处置科学,实行人员统一指挥,资源统一调度,信息统一发布的应急机制。
1.4.2坚持预防为主,严格检疫,防控结合的原则。
在抓好全面监测普查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入境检疫和重点区域的监测预防工作,做到全市预防和除治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
1.4.3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控灾的原则。
根据全市森林资源种类和分布进行科学区划,实行分类指导,制订目标任务和对策措施,突出预防保护的重点,确保重点区域生态的安全。
1.4.4坚持管理科学,规范有序,依法防治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指挥处置一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指挥处置二级、三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
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是一种对植物有害的昆虫,其幼虫会大量食草木叶,对农林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保护植物生长,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引入天敌来控制
其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美国白蛾天敌——寄生蜂,利用其寄生在美国白蛾幼虫体内,破坏其生长发育,从而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引入其他天敌如天敌昆虫、鸟类等,构建生态平衡,降低美国白蛾的危害程度。
其次,可以利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通过喷洒杀虫剂或者设置诱捕器,可以有
效地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
然而,在使用化学防治手段时,需要注意选择对美国白蛾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杀虫剂,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以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
除了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还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措施。
例如,可以在植物周
围设置粘虫板,吸引并捕捉美国白蛾,从而减少其数量。
此外,可以采用覆盖网等物理隔离措施,阻断美国白蛾的传播和繁殖,有效控制其危害。
在实施美国白蛾防治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采取综
合防治的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美国白蛾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美国白蛾数量的大规模扩散。
总的来说,针对美国白蛾的实施方案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生物防治、化学
防治,也包括物理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以保护植物生长,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保护农林业的发展,实现生态和谐共处。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甄选范文

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自2008年9月份在我镇出现疫情至今,已成蔓延趋势,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控,疫情一旦爆发,将对我校造成重大损失,绿化成果毁于一旦。
美国白蛾的防控工作将成为我校日常工作中长期的、艰巨的重要任务,为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轻美国白蛾的危害和传播蔓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针,遵循“突出重点,分区治理,属地负责,联防联治”的原则,强化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大力加强以无公害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以全面降低虫口,及时拔除疫点,防治扩散为目标,坚决遏制美国白蛾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保护生态安全。
二、目标与任务自2009年开始,我校检测覆盖率要打到100%,防治率打到100%;在每年发生期每天都要进行虫情普查,要严密监控,一旦出现疫情,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除治。
三、加强检测,健全查防网络根据疫情地区的发生状况,结合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定于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7月上旬至8月上旬,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三个时间区段内进行重点检测。
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专门固定一定数量的查防员负责查防工作;各级部主任负责本级部信息的收集上报。
各级部每天下午4点前上报校长查防情况,由校长统一汇总后于5点前上报镇党委政府。
各级部发现疫情后不得越级上报,扩大宣传,造成负面影响的按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突出重点,全面普查根据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对第一代至第三代虫龄期分别组织全面普查工作。
确保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就地灭疫。
根据目前发生情况,普查工作要全面细致,不留死角和空白点。
五、科学防治,综合治理1、人工物理防治:剪除网幕:1至3龄幼虫期结成网幕危害,可用髙枝剪剪下枝条及网幕就地烧毁。
2、灯光诱杀:利用成虫趋光的特点,设置诱虫灯进行诱杀成虫,诱虫灯应设在上一年美国白蛾发生比较严重、四周空旷的地块,可获得较理想的防治效果,一般挂灯间隔以100米为宜,挂灯处要求无高大障碍物,每天从19:00——次日6:00开灯。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

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美国白蛾(Lymantria dispar),又称银纹尺蛾,是一种对树木和农作物具有破坏性的害虫,其幼虫主要以树木叶片为食,严重危害了森林和农田的生长。
为了有效防止美国白蛾的危害,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的地防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一、调查与监测1. 对美国白蛾的生态习性、危害规律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其孳生地和孳生规律,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 建立美国白蛾监测网络,定期对潜在危害区域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美国白蛾的扩散范围。
二、生物防治1. 采用天敌放虫技术,引入美国白蛾的天敌,如寄生蜂、天敌昆虫等,控制美国白蛾的数量,减少其危害程度。
2. 利用生物杀灭剂,如病毒、细菌等,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防治1. 选择安全、高效的杀虫剂,对美国白蛾的幼虫进行防治,减少其数量,防止危害扩大。
2. 严格控制化学防治的使用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机械防治1. 利用粘虫板、虫网等机械方式,对美国白蛾进行捕捉和防治,减少其数量,保护植物生长。
2. 定期清理林地和农田,清除美国白蛾的卵和幼虫,降低其数量,减少危害。
五、社会参与1. 加强对美国白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美国白蛾危害的认识,增强社会参与防治的积极性。
2. 建立美国白蛾防治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的合力。
六、法律法规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美国白蛾的防治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加强对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国际合作1. 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经验,提高我国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水平。
2. 参与国际组织,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间的美国白蛾防治计划,形成全球范围内的防治合作体系。
结语美国白蛾地防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森林和农田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国际港务区2019年美国白蛾普查监测培训宣传实施方案项目单位:西安市国际港务区自然资源管理局服务单位:渭南绿盛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目录1.项目概况2.项目主要内容3.实施方案4.监测普查方案5.培训方案6.用药方案7.防治预案8.项目投入人员情况9.项目预算表10.企业简介及相关附件11.保障措施一、项目概况美国白蛾属于国际、国内检疫性有害生物。
为落实预防为主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治理工作。
经组织行业力量专家会商综合分析,2019年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仍属发生高风险区域。
为确保西安市国际港务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制定本监测普查方案.1、编纂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GB/T2260)《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n714)《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GB/T10114)《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103)《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农机具产品型号编码规则》(JB/T 8574-1997)《现代设计工程集成技术的软件接口规范》(GB/T18726一2002) 《安全技术防范规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一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一2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一94)《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一2001)《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4一2000)《美国白蛾检疫鉴定方法》SN/T 1374-2004《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4-2009《美国白蛾防治技术规程》LY/T 2111-20132、西安市国际港务区基本情况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东部新中心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
园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浐河、灞河、泾河、渭河四水聚港,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
区位优势明显,骨干路网与西安三环路、绕城高速无缝对接,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西安高铁站5公里,距西安行政新中心仅15分钟车程,穿区而过的西安地铁3号线已建成通车,地铁14号线等即将开工建设。
园区对外与陕沪、包茂、连霍、福银等8条高速公路通过绕城无缝衔接,是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基地。
自2008年组建以来,我们始终坚守为中国内陆“造港开埠”的使命,按照“先建内陆港、后建开发区、再建东部新城”的发展路径,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平台,形成了以“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西安港”、一类开放口岸、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格局,创立了“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内陆港模式。
园区四度写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陆港建设”“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基地”、“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核心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等15个国家级称号,基本形成了临港产业、电子商务、新金融、现代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主导产业体系,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上最大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安东部城市新中心”。
2、2019年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及预测依据美国白蛾发生规律,预计2019年西安市国际港务区美国白蛾虫情形势严峻,具有分布广、外部传入点位多等特点,必须加大普查、监测力度,夯实责任,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联防联动、群防群治、多措并举,全面掌握美国白蛾在我区发生规律。
3、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和“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联防联治”的工作机制,采取专业队普查、监测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疫情监测,检疫监管,重普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依法科学治理,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测普查工作,确保港务区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美国白蛾的基本情况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学名:Hyphantria cunea(Drury),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
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观赏树木,尤以阔叶树危害严重,对农作物林木果树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形态特征卵:卵聚产,数百粒连片平铺(单层排列)于叶背,上覆雌虫白色体毛。
圆球形,直径约0.5mm;初产时浅黄绿色或淡绿色,有光泽,后变灰绿色至灰褐色;表面密布小刻点。
幼虫:幼虫有两型:黑头型和红头型,红头型仅分布美国中南部。
美国白蛾幼虫其余地区和国家发生的均为黑头型。
红头型与黑头型主要区别是:头部桔(柿)红色,胸腹部淡黄色而杂有灰色至蓝褐色斑纹,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和臀盾与体同色,所有毛瘤桔红色,其上刚毛褐色而杂有白色;其余特征与黑头型相同。
从第一龄起,两种类型幼虫的头部、前胸盾、臀盾的颜色即不同。
我国发现的黑头型有三种体色变异:普通型,体背有一条黑色宽纵带。
最常见的类型,数量最多;黄色型,虫体黄色,无黑色宽纵带,仅有黑色小型毛瘤;黑色型,虫体全为黑褐色。
大龄幼虫体长28~35mm,头宽约2.7mm。
头部、前胸盾、前胸足、腹足外侧及臀盾黑色;胸腹部颜色变化很大,乳黄色至灰黑色,背方纵贯一条黑色宽带,侧方杂有不规则的灰色或黑色斑点。
前胸至第八腹节每侧有7~8个毛瘤,第九腹节仅5个,所有背方毛瘤黑色,腹方毛瘤灰色或黑色,其余毛瘤均淡桔黄色,各毛瘤上均丛生白色且混有黑褐色的长刚毛。
腹足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中间长趾钩9~14根,两端小趾钩各10~12根。
这一点可与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予以区分,毒蛾科幼虫腹足趾钩为单序中带。
美国白蛾蛹:美国白蛾蛹体长8~15mm,平均12mm;暗红褐色。
头部及前、中胸背面密布不规则细皱纹,后胸背及各腹节上密布刻点。
第五至第七腹节的前缘和第四至第六腹节的后缘均具环隆线;节间深缢,光滑而无刻点,且色较浅。
臀棘8~17根,多数12~16根,长度约相等,端部膨大且中心凹陷而呈喇叭形。
成虫:中型蛾类,雌、雄体长分别为12~15mm和9~12mm,翅展分别为33~44mm和23~34mm。
体躯纯白色,无其他色斑。
复眼黑褐色;雌虫触角锯齿形,褐色;雄虫双栉齿形,黑色。
前足的基部、腿节桔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大部黑色。
中、后足的腿节黄白色,胫节、跗节上有黑斑。
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半月牙形,中部有一突起,突起的端部较尖,阳茎基环梯形,阳茎端膜具微刺。
非越冬代成虫的前后翅绝大多数全为白色,仅雄虫的前翅有时有数个不正矩形的黑斑;越冬代成虫的前翅均有许多排列不规则的不正矩形黑斑,少数雌虫有1至数个黑斑。
雄虫翅斑变异有:7列斑型(2列基斑列,2列中黑斑,2列侧列斑,1列缘斑);5列斑型;4列斑型;少斑型(翅上只有稀疏少量黑斑)。
雌虫翅斑变异较小:有斑型和无斑型,有斑个体翅斑稀疏。
发生规律成虫该虫一年3代,越冬蛹一般经过150d,自3月下旬开始见成虫,4月中旬至5月初大量出现越冬成虫;经7d的一代卵期,5月初至6月中旬为一代幼虫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幼虫老熟并化为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二代卵期3 d ;马上进入二代幼虫期( 7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二代蛹期;二代成虫发生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三代卵期仍为3d,迅速进入三代幼虫(9月上旬至10月下旬);9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直到3月下旬。
生活习性美国白蛾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味性,对腥臭味敏感度较强,因此,一般在树木稀疏、光照条件好的地方或是臭水坑、厕所等散发恶臭味的地方发生严重。
成虫交尾时间一般为凌晨3 ~ 4时,在交尾结束后当晚或次日产卵于叶背,卵单层排列成块状,一块卵有数百粒,多者可达千粒,产卵时间较长。
幼虫孵出几个小时后即吐丝结网,第一、二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中下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第三代幼虫在树冠中上部危害结成白色网幕,低龄幼虫在网幕内取食叶肉,受害叶片仅留叶脉呈白膜状而枯黄。
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食叶呈缺刻和孔洞,严重时把树叶蚕食光后转移危害。
栖地分布国外分布朝鲜半岛美国白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其生态分布范围在19°~55N°之间。
1922年在加拿大首次发现美国白蛾,随后美国40 个州相继发生虫灾,墨西哥有 1个州发生。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白蛾通过人类活动和运载工具传到了欧洲和亚洲,并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树木的检疫性害虫;1958年它已传入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前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乌克兰、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并于1961 年传入朝鲜。
到目前为止,美国白蛾已广泛分布于欧亚地区。
国内分布1979年6 月在一次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时,首次在我国发现了美国白蛾。
它是从中朝边境传入我国辽宁省丹东地区的。
1980年美国白蛾扩散到辽宁省的宽甸、东沟、凤城、本溪、岫岩、庄河等九个县市。
而后又传播到陕西、北京、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北戴河、烟台、威海、青岛等省市,呈现出从北部逐渐向中部地区扩散的趋势。
有学者曾用MaxEnt 软件分析出美国白蛾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大部、河南、内蒙古东部、湖北东北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中东部地区。
寄生植物寄主: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200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
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为害特点危害大,传播途径广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防治入侵的美国白蛾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取食树叶量约为55.6 ~69g。
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4]。
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适应性强,繁殖量大,具有暴食性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 ~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