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考题精练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精练 人教大纲版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精练 人教大纲版

板块精练板块1 关键实词的翻译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重点词是“三”“肖”,要注意被动句、判断句的翻译。

答案:我曾经多次作官但是多次被国君驱逐,但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而已。

生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重点词是“多”“知”。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二、毋择失鹄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

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

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

鹄飞冲天,遂不复反。

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

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

”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一教材回顾构建联想

⑯曰:“有复( 禀报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 举一羽;明( 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整车的柴火 )。’则王许( 相信 )之乎?”
⑰曰:“否。” ⑱“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偏偏,却 )何与?然 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 表示被动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 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不为也,非不能也。” ⑲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表现 )何以( 怎么,用什么 )异 ( 区分 )?”
答案:D
解析:D项,错在缺少对“悌”的解说。孝悌,指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四、文言翻译 (1)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答案:我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换掉牛的,(这么看来)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 当然的啊。
(2)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答案: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想不出是为什么。
种重要器物制成时,人们一般就要宰杀牲口,取其血涂钟行祭。
D.觳觫,原形容恐惧战栗的样子,后常用来借指牛。如唐朝诗人皎然
《送顾处士歌》中的诗句“门前便取觳觫乘,腰上还将鹿卢佩”。
解析:A项,“及其弟子。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 族的统称。 B.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有时也可以作为对老师的称呼。文中 意为前者。 C.庠序,古代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 学相对。后泛指学校。 D.孝悌,孝顺父母,有时指孝顺之人。古代以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 父母为孝。
⑬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 谓我爱也。”
⑭曰:“无伤也,是(这,指以羊易牛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 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 子远庖厨( 厨房 )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4理解句子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1.4理解句子大意掌握重点词语

第四节翻译句子第1课时理解句子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复习课)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①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感觉乐,具太牢感觉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①御,迎接。

②《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

(1)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鲁侯是用他本身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分歧的事物分歧的对象,应采取分歧的方式,弗成主观臆断,千篇一律。

【参考译文】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放置牛羊猪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

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本身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02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标题问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报答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报答屋()居,冀免()二者()患罢了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考点突破 考点四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考点突破 考点四信息筛选和内容分析概括 Word版含答案.doc

Ⅰ 掌握信息筛选题的审答规范一、掌握审题要求信息筛选题答题的关键是审题,只要审题细致到位,看清所有条件,辨析不同条件不同关键词的表述的区别,了解基本的解题思路,就等于成功一半了。

审题的内容和步骤如下:1.审清题材不同题材的文章,考查的内容会有所区别。

写人,考查人物的性格或相关事件;写物,了解与物相关的特征;写景,赏析特定地点的独特景色;叙事,分清事件的种类;说理,把握论点与论据的关系。

2.审清题干这是信息筛选题审题最重要的内容。

审清题干核心的内容是审清信息筛选的条件标准。

其条件标准有三层:①所属条件,就是关于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景、什么理的;②中心条件,就是关于人的什么性格特征,关于什么事的分类,关于景或物的什么特征,关于观点的什么论据;③附加条件,常见的有“直接”“间接”“分别”“都”等。

例 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附加条件表现龙洞所属条件 艰险中心条件的一组是 在这三个条件中,最重要的当属“中心条件”。

它一般用最准确而简明的语言表述,有时直接用文中的词语。

这时一定要理解透彻关键词语的内涵。

审题小练 读读下面的题干,画出“所属条件”“中心条件”“附加条件”的内容(在题干下面直接画出),并说明“中心条件”的内涵。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中心条件”的内涵: 答案 ①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附加条件表明马文升所属条件劝谏皇上修身爱民中心条件内容的一组是 ②“中心条件”的内涵:a.劝谏皇上的,非其他人;b.有“修身”与“爱民”两项内容。

(2)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中心条件”的内涵:答案 ①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附加条件表现群丐所属条件的“侠义”中心条件和来懋斋先生所属条件“品性”中心条件的一组是②“中心条件”的内涵:“侠义”意谓做事能行侠仗义;“品性”意谓是其性格品质,非才华或功业。

二、掌握答题步骤和方法1.步骤:①回归原文,看清主体。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翻译(新法突破)
第6页
例1:(2021·新高考Ⅰ卷)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 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 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 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答案】君主讨厌听人揭短,则大臣的忠诚便转化 为谄谀;君主乐意听到直言劝谏,则谄谀又会转化 成忠诚。
【解析】后一句“乐闻”译为“乐于听”,前一句的“恶 闻”,就应该是“讨厌听”;“过”,过错;“佞”,谄媚。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
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
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
之。……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
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定了该考点考查的是考生在语境中的推敲、分析、 整合能力。
第10页
例 1:(2020·课标全国Ⅲ)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 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 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 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
少有。
第15页
2.从成语中推断
例 2:(2020·课标全国Ⅱ)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 【答案】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皇上惊恐,采纳 了进言。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答案】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王安中无力控制, 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2017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第1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017届福建省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课件: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第1讲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也,终不解矣。
1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17.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
人欤?
1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 而三胜。 19.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0.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案:11.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后,又想往西扩大疆 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12.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 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学而思用】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 也。 1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 不应。 1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15.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学而思用】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句式 类别
常见固定句式及翻译格式 不亦„„乎(不是„„吗);何„„为(还 要„„干什么);何„„之有(有什么„„呢); 何有于„„(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庸„„乎(难道„„吗);其„„乎(难道„„ 吗、大概„„吧);如之何、奈何(怎么„„呢)
表反 问
句式 类别 表推 测、 商榷 表感 叹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01【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0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二文言基本知识的系
(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一)理解实词,初通文意
读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子为寡人谋( 谋划 ) ②重为之约车百乘( 郑重地 ) ③以其西为赵蔽也( 屏障 ) ④吾岁不熟二年矣(年成不好,收成不好 ) ⑤臣效便计于王( 献上好的计策 ) ⑥魏王折节割地( 屈服于别人 ) ⑦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 运输,运送 ) ⑧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 敏疾,快 )
2022·全国乙卷
《说苑·贵德》
①断句②课内外实词意义比较③内容 概述④翻译
选材特点 2022年文言文阅读材料选取自《战国策》《说苑》两部常见史书, 但《东观汉记》则不为中学生视野所及。所选文字,《战国策》传主 都是在战国“大变局”中施展合纵连横的名人;《东观汉记》选取了 忠君爱国、功绩显赫的东汉名将吴汉。所选《说苑》文本则通过书中 历史人物的言论事例来阐述儒家选贤尊贤的治国理念,提供另一种角 度来观察历史人物的不同丰采。篇幅一般控制在600字左右。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
如此谦称自己。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
作兵力代称。 C.为赵蔽的“蔽”指屏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
的“蔽”相同。 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 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 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燕国不去援救魏国, 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 魏国后,魏王倾尽韩国、魏国的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 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燕国是跋涉几千里去援助他人好,还是一出去就看见敌军好?那么对 于四国军队来说道路与乡里很近,补给给养又很容易。大王还能得到 什么好处呢?”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 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前往魏国)。魏王大喜,说: “您借燕国、赵国的军队多而且快。”秦王很害怕,割让土地同魏国 讲和。魏国于是归还了燕国、赵国的军队并且封赏了孟尝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精品课件 人教大纲版
实词是句子的主要构成元素,译文质量主要取决于实词翻 译是否准确到位。翻译实词可使用下面几种方法。
第四页,共21页。
1.添加语素(yǔ sù)法。即在原单音词的基础上添加语素(yǔ sù),构 成双 音词或多音词。 【示例】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解析:“操”为“曹操”,“军”为“军队”,“江”为“长江” 。 翻译:曹操的军队失利,(曹操)率军退到江北驻扎。 2.置换词语法。换词法在实词翻译中运用最为广泛。有些 词无法添加语素(yǔ sù)则使用此法,即用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 替换须翻译的文言词。 【示例】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解析:“若”换成“如果”,“众”换“军队”。 翻译: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
第二十页,共21页。
正确答案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 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 ”1分。句意通顺(tōngshùn)1分)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信然”1分,“不之求”1分,句意通顺(tōngshùn)1分)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 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句意通顺 (tōngshùn)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第十三页,共21页。
【示例】 夫晋,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属于宾语前置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的 时候应该调整。 另外,处理好一些特殊用词和修辞手法。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 藩篱”,“藩篱”这里运用了比喻修辞格,可以灵活译为“边疆”。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孙)权起更衣(gēngyī)”,“更衣 (gēngyī)”即 上厕所。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应 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不以己悲,也不以己喜”。 除此之外,还要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 就拿古代称谓来讲,古人的名、字、号、谥号、籍贯、官职、居官 地、住处、书斋名都可以用来称代人,并且都有一定的含义或相互 间有某种联系,在翻译时都应注意。 对高中学生来说,只要能掌握好课文中接触到的古代文化常识的有 关部分,也就够了。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断句与翻译PPT课件

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文言断句与翻译PPT课件

一、文言句式例释
1.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在主谓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表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而表判断的绝大多数是借助语气词。判断句的主要形 式有以下几种。
动词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1)用“者……也”表判断。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六国论》)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2)用“被”表被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 墓碑记》)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①是以见.放。(《渔父》)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活用形式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动词的 活用。有时,活用后呈现使动、意动、为动现象。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意思为该句子在语段和篇 章中的意思,因此除了翻译出句子意思之外,还要补 足省略掉的成分,这样方为真正的“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
《考试说明》里关于这两点涉及的知识点虽然多, 但是近三年来浙江省高考卷考查形式主要是两种,即 断句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并且赋分也已经基本稳定。 请看近三年浙江高考断句和翻译题的情况: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
(5)用“即”“乃”“则”“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 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22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课件22张

换:(文言文换成现代汉语、单音节变双音节等) 如: •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人君”换成现代汉语为“国君” 单音节“愚”换为双音节“愚笨” 单音节“智”换为双音节“明智” 单音节“贤”换为双音节“贤明”
• 调:(特殊句式要调整语序)
如: A.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自为、自佐”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为自、 佐自”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2)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
答案:(1)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 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
• (2)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 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于江渚之上”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 “于江渚之上渔樵”
• 删:(语气词、无意义虚词等) 如: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夫”为语气词,无实义,可删去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可删去
• 补:(一般补充主语、宾语,其他省略句等) • A.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 “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 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 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 “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 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 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 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省略了“伐”的主语“廉颇”,翻译时要补充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 教材文言文复习 教学PPT课件

(3)修禊:古代民俗,于___农__历__三__月__上__旬__的_“__巳__”__日__(_三__国__魏__以__后__始__固__定___ _为__三__月__初__三__)_(日期)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4)既望:过了望日后的XXX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 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农历每月的__X__X_X__日_为“朔”, _十__五__日__为“望”,十六日为“既望”,______最__后__一为日“晦”。 (5)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中国有二十八宿之称,其中北方 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和牛都在其中。___斗_宿,就是 北斗七星,勺子状。__牛__宿,有星六颗,因其星群组合如牛角而得名。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文:__当__他__夺__取__荆__州__,__攻__占__江__陵__,__顺__着__长__江__东__下__的__时__候__,__战__船__首__尾__相__ __接__长__达__千__里__,__旌__旗__遮__蔽__天__空__,__他__面__对__大__江__斟__酒__,__横__执__长__矛__吟__诗__,__本__来__ __是__一__代__的__英___雄__啊__,__可___如__今__又__在__哪___里__呢__?__(_得__分___点__:__“__方__”___,__当__;__ __“__下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攻__占__;__“__东__”__,__名__词__作__动__词__,__向__东__进__发__;__“__固__ __一__世__之__雄__也_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固__”__,__本__来__;__“__而__今__安__在___哉__”__,__宾__语__前__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第4课

202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精品课件——文言文阅读第4课

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新法。商鞅 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 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的百姓都服从新法。新法施行了十年,秦国 的百姓非常高兴,路上遗失的东西没有人捡,山林中没有盗贼,家家丰衣足食。百姓勇于为国而战,不敢因私利而斗 殴,社会秩序良好。于是商鞅被任命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孝公派商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商鞅埋伏 下的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押着公子卬)班师回国。魏惠王的 军队多次被齐、秦打败,国内空虚,势力渐衰,恐慌起来,就派使者说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以求和。而魏国就离 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商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 商等十五个邑封给了他,称商君。
甲士(披甲的战士。泛指士兵)
恨(后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文言文断句
A.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B.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 令出境/
陈郡(秦置陈郡,其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一带)
从叔(堂叔) 以……为(把……作为)
嗣(继承人;后代)
内讳(指家中妇女的名讳,即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以字行(不用本名而以其字施行于世。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的古人一般都有“名”有 “字”,“以字行”即因为种种原因,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如项羽,名籍,字羽,但世人通常仅知 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课件 人教大纲

【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文言文阅读第1节文言实词课件 人教大纲

年龄与称谓
请写出下列年龄阶段的各种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
两至三岁: 孩提 。
男孩八岁:始龇、韶年 。 幼年泛称: 总角 。
指儿童:垂髻之年。
十岁以下: 黄口 。
十岁:幼学。
十三至十五岁: 舞勺之年 。
十五岁:志学。
十五至二十岁: 舞象之年 。
二十岁:弱冠。
三十岁: 而立之年 。
四十岁:不惑之年。
【示例】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属于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伶俜萦苦辛 B.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昼夜勤作息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解析:刘兰芝应该是昼夜勤奋地“作”,这里是偏义复词,

指“作”。A项“伶俜”是合成词,不能单独解释某个词素;
B
项“怨望”是同义词连用,“怨”“望”都是“怨恨”的意
•1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12、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1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2022/1/102022/1/10January 10, 2022 •14、孩子在快乐的时候,他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 •15、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16、一个人所受的教育超过了自己的智力,这样的人才有学问。 •17、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为了探究事物藏下本源。2022年1月2022/1/102022/1/102022/1/101/10/2022 •18、人自身有一种力量,用许多方式按照本人意愿控制和影响这种力量,一旦他这样做,就会影响到对他的教育和对他发生作用的环境。 2022/1/102022/1/10

文言文翻译-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

文言文翻译-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精讲

3.增补法 文言句式多简洁短小,往往会省略很多成分,翻译时要将原文中省略
的成分和对应现代汉语表达需要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
省略主语、谓语、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译文:_晋__平__公__向__师__旷__询__问__:_“_我__已__经__七__十__岁__了__,__想__要__学__习__,__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解析] 这个句子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暮”指傍晚、天要黑了, 这里比喻学习“晚”“迟”了。 (2)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译文:__壮__年__的__时__候__喜__欢__学__习__,__就__像__正__午__的__太__阳__一__样__;__晚__年__的_ 时候喜欢学习, ______就__像__点__亮__的__蜡__烛__一__样__明__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个句子采用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日中之光”指日头正当午 的阳光,意译为“正午的太阳”。
[解析] 翻译时,国名、专有名词等可保留不译。如(1)句中的“晋”“楚”
“王”,(2)句中的“榛”“虎豹”等。
2.删减法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句子里没有实际的意义,翻译时可以删除不译。
结构性助词
例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
·
译文: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发语词、表停顿和 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 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丛刺虎豹者,吾是以知 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 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 此之谓也。

【大纲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

【大纲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

【大纲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大纲创新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1单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考题精练(XX·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B.禄秩.优厚秩:品级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或“博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题精练
(2009·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

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

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

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 B.禄秩.优厚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 D.事觉.自死觉:败露
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或“博得”。

答案:A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 ( )
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
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
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④中的“多财”并非“贪鄙”,⑥谈的也不是“贪鄙”。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解析:D项所说的鸟与鱼,根据原文可知,其被捕获的原因并非贪高或贪深,而是
“贪饵”。

答案:D
4.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浅显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析:“若……非……”是一个假设复句的格式,在各分句间应该有所停顿,而
“坏公法”与“损百姓”同为“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析:①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

②句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答案: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译文】
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宝贵的,如果用来弹击麻雀,这不是很可惜吗?况且人的性命比明珠还珍贵,见了金钱财帛连法网也不怕了,(就敢)直接接受贿赂,这是不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可用来弹击麻雀,何况人的性命如此宝贵,哪能用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都努力忠诚正直,益国利人,这样官爵就会马上来到。

都不能以这种方法来追求荣华,竟然敢接受财物,等到贪赃纳贿的事败露的时候,其性命也要灭亡了,实在是可笑的事。

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

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

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

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诗经》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

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

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

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

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
灭亡了。

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

类似这样的事,怎能记述得过来!
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敬畏天地,(这样)不只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

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这话可以深以为诫。

如果徇私贪污,不只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

大丈夫怎能苟且贪图财物,以致损害自身性命,让子孙常常心怀羞愧和耻辱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

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

”现在大臣受任命,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应当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

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些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