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美术生备考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届高三美术生备考策略

汉铁高中邬月清

一、近三年来汉铁高中美术生录取情况:

汉铁高中是一所艺体特色突出的学校,美术班不仅办学早,而且规模较大,在我校每个年级12个教学班的编制中,有4个班是美术班,属于武汉市的同类

二、美术班复习备考的建议: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也走上了特色办学之路,开办了成建制的美术班。因此美术班的高考复习工作也逐渐走入老师们的视野,成为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根据我校多年美术生的复习备考经验,我们认为在3月中旬左右学生结束校考返校专攻文化课后,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予以特别注意:

(一)情感沟通到位坚定备考信心

经过多年观察,我们发现,经过联考、校考后的美术生在陆续接到自己报考的专业院校的文考证后,学习文化知识的欲望十分强烈,在学习劲头上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加强劲的动力,这是可以被充分调动的优点与潜力。但相对来说,美术生的学习仍然有许多不足:从文化知识层面上看,基础知识差,基本技能缺乏;从心理层面上看,学习信心不足,学习热情持续性短,懒散的习惯难以根除。因此这个阶段的美术生容易出现两种不良的心态和情绪:一是产生“一脚已迈入大学”的浮燥情绪,急功近利,恨不得一步到位,乱花时间却适得其反;二是不自信,一些学生面对繁杂的知识产生恐惧心理,没有心思复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文化课的复习的同时,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暗示,要经常与艺术生进行情感沟通,尤应以激励为主,要多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以及往届生的经历来鼓励他们端正心态、克服不良情绪。

(二)准确制定起点把握适当标高

美术生文化基础不够扎实,在高三又要抽出近半年的时间完全丢开文化课,全心全意地投入美术联考和校考的备考中。以我校为例,20XX年10月中旬,美术班的文化课基本停课,学生主要进行美术联考集训;12月联考结束后,从20XX年元月开始,各级各类艺术院校的校考也陆续开始;直至3月5日,我校美术班正式开课,但返校上文化课的也只是部分学生,到3月中下旬,学生才能基本都回来,而此时,以知识记忆为基础的历史学科的内容已经基本被遗忘,并且距离高考已经只有91天。

所以对于高三美术生的文化课复习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基础薄弱与复习

时间有限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时间要精打细算,内容要合理安排,起点要准确定位,而我认为找准定位是首要工作。只有先进行定位,才能制定较为准确的教学标高,也就是能力训练到什么程度。高考是考能力的,但是任何能力测试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的。综观每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材料新颖的选择题,还是关注现实生活的富有创意的材料题,稍加分析其答案绝大部分就在教材中,就在大家所学过的基础知识中。所以说主干知识的复习非常重要。尤其对于美术生而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情况下,艺术生特别是美术生的文化课要求并不高,20XX年湖北省的美术本科线是330分,平均折算下来,文综只需120—140即可,因此我们不需要把复习的起点、难度、坡度制定得过高、过大、过陡,尤其需要克服给文科班复习时深入挖掘的惯性,应该把复习的着力点放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线索的复习方面,紧扣基础知识,让学生领会到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和养成基本的学科能力;日常作业训练宜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材料题的训练也以培养历史学习的基础能力为主,我认为美术生能够具备考试大纲中要求的“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辨别和理解历史现象和观点”的基本能力已经足够。

(三)精细教学流程提高课堂效率

1.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我们的复习应当始终立足课堂,围绕“落实基础知识、提升基本能力”这两大主题,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向40分钟要效率、要成果。

因此我校的日常课堂教学形成了“5分钟复习提问+25分钟教师讲解点拨+10分钟巩固练习和自主消化”的“5+25+10”教学模式。这个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将督促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和训练历史思维与能力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实际让学生支配或占用的时间可达二十分钟左右。

前5分钟是我的课堂复习提问环节。这个环节是针对艺术生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欠缺,日常布置的读书记忆的任务需要教师督促才能落实的学情而设计。用于提问上节课复习的内容,问题形式多样,既包括基本史实,比如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和危害;但更多的是提一些具有思维含量、创设了一定情境、侧重于理解的小问题,我并不要求学生回答得面面俱到,其实学生也根本无法做到,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问与交流,向学生传达了一种意识,一种思考和理解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及其相互关联的意识。例如我在复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第二天的课前5分钟提问环节,我问学生“你如何理解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响”这个观点。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但是以新的形式新的情境呈现,并且放在一个较长时段的背景下考查,与前一节课复习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提高,可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培养他们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在刚开始时,学生们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不知道我在问什么,也无法作出回答,经过分析引导,提示他们读题审题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关键词、侧重点等,现在他们已经能够理解我所提出的问题,并且也开始能够围绕着我的问题自己调动运用已经复习过的知识点来回答问题,虽然并不完整全面,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尽管复习时间十分紧张,但是这5分钟的互动我认为十分必要,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落实情况,也能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仅仅记忆知识是不够的,更要学会理解和运用知识。随着复习的推进,我还将尝试在这个环节里提出更大跨度的问题,让学生们在更宏大的视野下思考问题。

接下来的25分钟是教师讲解点拨环节,用于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历史线索的梳理。因为复习时间短内容多,在每节课的25分钟教师点拨时间一定要合理安排、精心设计。

我认为对于美术生而言,复习不能做加法,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在基础知识之外补充过多内容,因为美术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复习时间有限、基本史实不熟悉、知识掌握得非常零散,这导致他们遇到稍微改变形式或呈现方式的问题就不会做。如果在复习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更改或增加与新课有较多出入的内容,一来增加学生负担,二来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本来就不熟悉的内容更加陌生。因此,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对美术生很重要,在他们没有更多时间去记忆所有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在多样化的情境下仍然能够凭借对某个知识的熟悉感而选择正确选项,我们的复习也可以算作成功了。如何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悉感呢?

我认为首先要将知识点固化,并反复强调。例如:“分封制”这个知识点,上新课时教师已经将其内容分解为“目的、性质、分封对象、分封内容、主要诸侯国、诸侯的权利和义务、作用”这七大要点讲解过了,在复习时仍旧反复强调这些要点,并且将其固定下来,不管何时何地遇到分封制都从这七个方面去思考。这样与学生以往的学习相一致,加深了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只有更熟悉,才会在做题时有更高的辨识度和敏感度,从而提高准确率。

其次,某些具有共性的知识点,则将规律找出来后固化为一套答题模式。告诉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略有增删,但是在思考的时候,这些角度都要涉及到,以免留下思维的漏洞。比如在讲解“革命的历史条件”时,我把这个问题分解为“政治、经济、阶级、思想理论、组织”这五大基本条件,并且告诉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从这五方面去考虑。这样只要我把一个革命的条件讲透了,其他的革命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套用这个模式来分析,同样增加了学生对共性知识点的熟悉度,让他们掌握了分析类似问题的基本角度与模式,遇到同样问题不至于无从下手,也节省了更多复习时间。

不做加法,教师更要大胆取舍,在研读教材、研究课标和考纲、研析近三年各地文综试卷的基础上做减法,将课堂上的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知识结构的建立上面。以《辛亥革命》这一课为例,我对教材、课标考纲和近三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