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北师大版)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第1节生命的起源

1、原始大气成分:氨、氢、甲烷和水蒸气等。没有氧和氮。

2、自然发生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腐肉生蛆”。(错误观点)

3、生生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意大利医生雷迪的实验;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

4、化学进化论: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其中,氢、氨、甲烷模拟原始大气,水模拟原始海洋,电弧模拟原始闪电。(普遍认同的观点)

5、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

6、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简单的有机物→原始生命(原始海洋)

7、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最具决定意义的阶段是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第2节生物的进化

1、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化石(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

2、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3、地球上的生命史:

1)元古代和太古代(前寒武纪时期):35亿年前,出现单细胞生物。

2)古生代:始于5.44亿年前,寒武纪称为“三叶虫时代”。中期,生物开始由水中向陆地发展,首次出现了陆生的裸蕨类植物。后期,出现了能够登陆生活的两栖类和有翅的昆虫。煤也是在此时开始形成。

3)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裸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4)新生代:始于6640万年前,哺乳动物和鸟类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是主要的陆地植物。

4、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859年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人工选择:

选择者:人结果:满足人类的各种要求。速度:较快。

概念: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2)自然选择

选择者:自然界各种环境条件。结果: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速度:形成新物种需要漫长岁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过度繁殖引起生存竞争,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遗传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是近亲,人由森林古猿逐步进化而来。

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黑猩猩、大猩猩、猩猩。

3、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4、人类进化的历程:南方古猿、能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直立人(会用火和使用更先进的工具)、智人(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

5、人种:蒙古利亚人(黄种人)、高加索人(白种人)、尼格罗人(黑种人)、澳大利亚人(棕种人)。

第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节生物的分类

1、①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生物的主要特征

②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

③生物分类阶层系统(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界、门、纲、目、科、属、种

④分类单位越小,其中生物包含的共同特征越多,相似程度越高,亲缘关系越密切。

2、每个物种的科学名称(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种加词后面还应有命名者的姓名,有时命名者的姓名可以省略。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并为斜体字;命名者姓名部分为正体。双名法的提出者是瑞典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1、植物的进化: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1、动物的进化: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2、植物从种子植物脱离水的限制,无脊椎动物从节肢动物脱离水的限制,脊椎动物从爬行动物脱离水的限制。

3、描述无脊椎动物类群、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4节细菌、真菌和病毒

1、微生物的一般特征:形体小,数量多,分布广,繁殖速度快等。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概述

1、生态系统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系统。

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蚯蚓等;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4、生态系统的种类: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2、描写食物链时不能以非生物开始(如阳光、水等),也不能以分解者(如细菌、真菌等)结束(以生产者为起点)。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特点:循环流动。

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单向、逐级递减。

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等);人为因素(对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外来物种入侵)

第24章人与环境

第1节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

1、过量的人口给粮食问题、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以及生物圈带来了巨大压力,地球能养活多少人是有一定限度的。

2、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

1)计划生育的中心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具体地说就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选择。

第4节家居环境与健康

1、厨房污染主要是空气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