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最新的汽车传感器产业链总结

合集下载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未来趋势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未来趋势

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汽车逐渐成为主流。

在智能汽车的众多关键技术中,传感器技术无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它就像智能汽车的“眼睛”和“耳朵”,为车辆提供了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驾驶体验。

那么,传感器技术在智能汽车中的未来趋势究竟如何呢?一、多传感器融合成为必然在智能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单一类型的传感器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需求。

例如,摄像头虽然能够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但在恶劣天气或低光照条件下性能会大打折扣;激光雷达具有高精度的测距能力,但成本较高且视野范围有限;毫米波雷达则在检测远距离目标和穿透障碍物方面具有优势,但分辨率相对较低。

因此,未来智能汽车将采用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方案,以实现优势互补。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综合利用不同传感器的信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数据的融合处理,可以更全面、准确地感知车辆周围的环境,包括车辆、行人、障碍物的位置、速度和形状等。

同时,多传感器融合还能够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即在部分传感器出现故障或受到干扰时,仍然能够依靠其他传感器的信息保持车辆的正常运行。

二、传感器性能不断提升为了适应智能汽车更高的要求,传感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首先是分辨率的提高,无论是摄像头的像素数量,还是激光雷达的点云密度,都在不断增加,从而能够提供更清晰、更详细的环境信息。

其次是检测距离的增加,使得智能汽车能够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危险。

再者是测量精度的提升,能够更准确地获取目标的位置、速度等参数。

以激光雷达为例,未来的激光雷达将具有更高的线束和更远的探测距离,同时体积更小、成本更低。

这将使得激光雷达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能够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还能够为自动驾驶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摄像头方面,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和低照度性能的提升将使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拍摄到清晰的图像。

传感器行业投资分析

传感器行业投资分析

传感器行业投资分析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感器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现在我将我的发现和结论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可处理的电信号的装置。

它可以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速度等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感器的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增多,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1. 新型传感器研发: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如微型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投资新型传感器的研发,有望获得较高的回报。

2. 传感器产业链整合:传感器行业涉及到原材料、设备、封装、应用等多个环节,投资产业链整合项目,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3. 物联网应用场景拓展:物联网是传感器的重要应用领域,投资物联网项目,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共赢。

4. 智能制造领域: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投资智能制造领域,可以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1. 技术风险:传感器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投资企业需要关注技术发展动态,确保投资项目的技术先进性。

2. 市场风险: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风险较大。

投资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选择有潜力的应用领域进行投资。

3. 竞争风险:传感器行业竞争激烈,投资企业需要关注竞争对手的动态,确保自身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4. 政策风险:传感器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投资企业需要关注政策动态,确保投资项目的合规性。

传感器行业是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丰富投资机会的领域。

但在投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各种风险,做好风险防范。

我相信,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驱动下,传感器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及传感器概述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及传感器概述

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及传感器概述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智能汽车及传感器概述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汽车正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智能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各种智能化的功能,离不开先进的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就像是智能汽车的“眼睛”和“耳朵”,为车辆提供了感知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能力,从而保障行车的安全、舒适和高效。

智能汽车,简单来说,就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融合在一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

它不仅能够自动驾驶,还能实现与其他车辆和基础设施的通信,为驾驶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路况和驾驶者的需求自动调整行驶状态。

那么,智能汽车中的传感器都有哪些呢?它们又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激光雷达传感器。

激光雷达通过向周围环境发射激光束,并测量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来计算物体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它能够提供高精度的三维环境地图,对于自动驾驶中的障碍物检测、路径规划和车辆定位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米波雷达也是智能汽车中常见的传感器之一。

它利用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来探测目标,可以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包括雨、雾、雪等恶劣天气。

毫米波雷达能够检测车辆周围的物体速度、距离和方位,对于自适应巡航控制、防撞预警等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摄像头传感器在智能汽车中同样不可或缺。

它就像人的眼睛一样,可以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信息。

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摄像头能够识别交通标志、车道线、行人、车辆等物体。

前视摄像头主要用于车道保持、自动紧急制动等功能,环视摄像头则可以帮助车辆实现泊车辅助和盲区监测。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传感器,智能汽车还配备了超声波传感器、惯性测量单元(IMU)、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多种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通常用于短距离的障碍物检测,如倒车雷达。

IMU 可以测量车辆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姿态,为车辆的运动控制提供重要数据。

智能汽车传感器实训报告

智能汽车传感器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智能汽车传感器作为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智能汽车的智能化程度。

本实训报告主要针对智能汽车传感器进行实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了解智能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及发展现状,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实训内容1. 智能汽车传感器概述智能汽车传感器是指用于感知汽车内外环境信息的装置,主要包括环境感知传感器、驾驶辅助传感器和智能座舱传感器等。

环境感知传感器主要负责感知周围环境,为自动驾驶提供数据支持;驾驶辅助传感器主要用于提高驾驶安全性,如倒车雷达、盲点监测等;智能座舱传感器则关注车内环境,如车内空气质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2. 环境感知传感器(1)激光雷达:激光雷达通过发射激光束,测量光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信息。

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是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传感器。

(2)摄像头:摄像头通过图像采集,将周围环境转换为数字信号,供计算机处理。

摄像头具有成本低、易于集成、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领域。

(3)毫米波雷达:毫米波雷达通过发射毫米波信号,测量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具有穿透性强、抗干扰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适用于恶劣天气下的自动驾驶。

3. 驾驶辅助传感器(1)倒车雷达:倒车雷达通过发射超声波,测量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帮助驾驶员在倒车时避免碰撞。

(2)盲点监测系统:盲点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身两侧的传感器,监测车辆盲区内的障碍物,提高驾驶安全性。

4. 智能座舱传感器(1)车内空气质量传感器:车内空气质量传感器用于监测车内空气质量,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2)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车内温度,实现自动调节空调等功能。

三、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智能汽车传感器的原理、应用及发展现状,掌握传感器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1)激光雷达:了解激光雷达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安装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激光雷达的输出信号。

2024年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汽车传感器是现代汽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收集各种汽车系统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供车辆控制单元(ECU)使用的电信号。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汽车传感器的种类汽车传感器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几乎汽车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汽车传感器类型:1.涡轮增压传感器:用于监测发动机的涡轮增压系统,以确保发动机性能的最佳控制。

2.油门位置传感器:测量油门踏板的位置,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用于控制发动机的燃油供应。

3.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监测节气门的位置,以确保发动机获得适当的空气燃料混合物。

4.制动液位传感器:监测制动系统的液位,以确保制动系统的正常运行。

5.转向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车辆转向角度,以帮助车辆保持稳定的转向行为。

6.倒车雷达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后方的障碍物,并发出警告信号以防止碰撞。

7.气囊传感器:用于监测车辆碰撞情况,并触发气囊以保护乘客安全。

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传感器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以下是汽车传感器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1.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自动驾驶技术要求车辆具备高度精确的环境感知能力,这就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识别,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2.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汽车制造商对汽车能源消耗和排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汽车动力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3.智能互联功能的增加: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汽车的智能互联功能,例如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的通信,车辆与智能手机的连接等,为车辆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和功能。

汽车传感器市场的挑战和机遇尽管汽车传感器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价格竞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感器的价格不断下降。

汽车智能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汽车智能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也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汽车智能化发展,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提高我国汽车智能化水平,我参加了汽车智能课程的学习。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汽车智能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汽车智能化的背景和意义1. 背景介绍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汽车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2. 意义分析(1)提高汽车安全性:汽车智能化技术如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预警等,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保障驾乘人员安全。

(2)提升驾驶体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为驾乘人员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3)促进产业升级:汽车智能化将推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二、汽车智能化关键技术1.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汽车智能化的核心,包括感知、决策、控制等方面。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主要分为L1-L5六个等级,其中L3-L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

2. 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通过将汽车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结合,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交互。

车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降低能耗、优化交通流量等。

3. 新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智能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产业向绿色化转型。

4. 软硬件协同技术汽车智能化需要软硬件协同发展。

硬件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软件方面,包括操作系统、算法、应用等。

三、汽车智能课程学习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汽车智能课程不仅讲解了汽车智能化的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让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我受益匪浅。

2. 跨学科知识体系汽车智能化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

传感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传感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传感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一、引言传感器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汽车电子等众多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传感器行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传感器的定义与分类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信息,并将其转换成可测量、可处理的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装置。

根据测量的对象和原理,传感器可以分为物理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化学传感器(如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和生物传感器(如血糖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等)等。

三、传感器行业的发展历程传感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

早期的传感器主要基于简单的物理原理,功能相对单一,精度和可靠性也较低。

随着半导体技术和微加工技术的进步,传感器逐渐向小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传感器的性能、功能和应用场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创新和发展。

四、传感器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一)全球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

2019 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了约_____亿美元。

预计到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_____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_____%。

(二)国内市场规模在国内,传感器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 年,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_____亿元,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_____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_____%。

(三)增长驱动因素1、工业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对各类传感器的需求持续增加。

2、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新兴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传感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政府对传感器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五、传感器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一)国际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传感器市场主要被少数几家国际巨头所垄断,如博世、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等。

电子信息:史上最全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报告

电子信息:史上最全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报告

电子信息:史上最全的汽车电子产业链分析报告零部件巨头抢滩智能汽车新技术,不管谁将主导万亿智能汽车市场,模切都将在汽车部品加工上大有可为。

一、汽车电子是汽车产业进展的核心推力汽车电子是电子信息技术与汽车传统技术的结合,是车体汽车电子掌握和车载汽车电子掌握的总称。

汽车电子已经成为当今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满意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平安、舒适和节能环保需求的核心推动力。

汽车电子至今已有50余年的进展历程,技术创新层出不穷,更新周期不断缩短。

不同的汽车电子产品由于导入期、技术更新、以及需求状况的差异导致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各异。

从进展阶段来看,以仪器仪表、被动平安装置以及悬架掌握系统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处于后成熟期。

而以先进驾驶员帮助系统、车载信息消遣系统、电池电源管理系统(MBS)等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则处于快速成长期,是现阶段最具进展潜力的汽车电子细分行业。

二、汽车电子产业:智能化和电动化推动下的万亿级产业1、平安与舒适需求不断推升智能化需求人们对汽车平安、舒适度、节能和环保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而这种需求满意绝大部分需要相应的汽车电子技术来实现,如今汽车产业60~70%的技术创新都是由汽车电子技术推动的。

需求的提升、政策的激励、以及整车厂商间的差异化竞争,持续推升全球汽车电子成为万亿级市场。

对平安的追求催生了被动平安系统和主动平安系统的快速进展,对舒适的需求催生了车载消遣和车载通讯等系统的快速成长。

从全球来看,汽车电子产业进展整体上是一个由高端车型向低端车型渗透,由发达地区向进展中国家地区逐步渗透的进程。

2、节能环保需求推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技术替代产业化正在实现。

新能源汽车产业近些年已经取得重大突破。

以Tesla,宝马i系列和比亚迪秦等为代表的电动汽车的胜利推出,已经可以实现对传统主流汽车的产业化替代。

符合节能环保的进展主旋律。

新能源汽车符合节能环保的时代趋势,各国政府都在乐观推动其进展,在税收、政府选购和财政补贴上赐予各种支持。

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015)汽车传感器对整车厂而言,是二级配套产品,必须以系统形式进入整车厂配套。

一级系统配套商的实力关系到主机厂的品牌,所以必须建立系统平台,以系统带动传感器的发展。

车用传感器也是一项促进汽车高档化、电子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中国汽车传感器市场发展现状情况如何?先来看下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现状。

2013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5.8%。

2014年全球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160.2亿美元,同比增长5.6%。

三大动力推动车用传感器市场成长近年来,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消费者需求不断向汽车电子倾斜,成为拉动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三驾马车”。

现如今,国内汽车电子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传统汽车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新兴车载电子产品开始普及,汽车产品升级加速,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总体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升。

据权威机构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105.3亿元;到2014年市场规模已接近130亿元,实现稳步增长。

尤其是我国乘用车产量的增长将推动汽车传感器市场的增长。

汽车传感器市场均被外资占领汽车所需求的信息如车辆运行状态、驾驶操控状态、车辆控制情况、运行环境、异常状态等多是通过传感器获得。

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重要信息源,汽车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引擎管理、动力驱动和安全舒适系统中。

传感器的数量和技术水平也决定了现代汽车控制系统级别的高低。

它是电子控制系统的“探头”,用得越多,汽车的电子化越全面,自动控制程度也就越高。

据了解,目前一辆国内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了几十个传感器,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两百个甚至更多,而其使用量随着汽车制造水平的发展还在增加。

然而,因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多种传感器尤其是高水平汽车传感器仍旧依赖进口。

传感器市场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大半江山,而国内汽车传感器产业则依附于汽车仪器/仪表行业缓慢发展。

2024年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24年是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迅猛发展的一年。

随着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等概念的兴起,智能汽车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

本文将对2024年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进行深度分析。

首先,智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汽车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同比增长XX%。

传感器的需求主要来自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

其次,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不断创新。

在2024年,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其中,激光雷达技术是最值得关注的创新之一、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技术中最核心的传感器之一,其性能的提升对于实现自动驾驶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4年中,有多家企业推出了新一代的激光雷达产品,其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远的探测距离,大大提升了自动驾驶车辆的感知能力。

此外,智能汽车传感器在安全性能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智能汽车的普及,安全性能成为了用户选择汽车的重要指标之一、智能汽车传感器在提供车辆环境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智能汽车传感器可以实时感知到周围车辆的位置和速度,并及时提醒驾驶员,从而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这种安全性能的提升对于智能汽车的推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技术、法律法规、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智能汽车传感器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系统对于传感器的高要求。

其次,智能汽车传感器的应用需要满足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智能汽车传感器的成本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目前,智能汽车传感器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总结起来,2024年智能汽车传感器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安全性能不断提升。

然而,行业仍面临着技术、法律法规和成本等方面的挑战。

2023年接近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2023年接近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

接近传感器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五至十年行业发展报告目录申明 (4)一、2023-2028年宏观政策背景下接近传感器业发展现状 (4)(一)、2022年接近传感器业发展环境分析 (4)(二)、国际形势对接近传感器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5)(三)、接近传感器业经济结构分析 (6)二、接近传感器行业政策环境 (7)(一)、政策持续利好接近传感器行业发展 (7)(二)、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8)(三)、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8)(四)、宏观环境下接近传感器行业定位 (9)(五)、“十三五”期间接近传感器业绩显著 (9)三、接近传感器产业未来发展前景 (10)(一)、我国接近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0)(二)、接近传感器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 (10)(三)、中国接近传感器行业的市场增长点 (11)(四)、细分接近传感器产品将具有最大优势 (11)(五)、接近传感器行业与互联网等行业融合发展机遇 (12)(六)、接近传感器人才培养市场广阔,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3)(七)、接近传感器行业发展需要突破创新瓶颈 (14)四、接近传感器行业(2023-2028)发展趋势预测 (14)(一)、接近传感器行业当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14)(二)、接近传感器行业经营理念快速转变的意义 (15)(三)、整合接近传感器行业的技术服务 (16)(四)、迅速转变接近传感器企业的增长动力 (16)五、2023-2028年接近传感器行业企业市场突围战略分析 (17)(一)、在接近传感器行业树立“战略突破”理念 (17)(二)、确定接近传感器行业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品牌定位 (17)1、市场定位 (18)2、产品定位 (18)3、品牌定位 (20)(三)、创新寻求突破 (20)1、基于消费升级的科技创新模式 (21)2、创新推动接近传感器行业更高质量发展 (21)3、尝试业态创新和品牌创新 (22)4、自主创新+品牌 (23)(四)、制定宣传计划 (24)1、策略一:学会做新闻、事件营销——低成本的传播工具 (24)2、策略二:学会以优秀的品牌视觉设计突出品牌特色 (25)3、策略三:学会使用网络营销 (25)六、接近传感器企业战略保障措施 (25)(一)、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架构 (26)(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26)1、制定人才整体引进方案 (27)2、渠道人才引进 (27)3、内部员工竞聘 (27)(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28)七、接近传感器业的外部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29)(一)、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对接近传感器业的影响 (29)(二)、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对接近传感器业的影响 (29)(三)、国内突出经济问题对接近传感器业的影响 (30)八、接近传感器行业风险控制解析 (30)(一)、接近传感器行业系统风险分析 (30)(二)、接近传感器业第二产业的经营风险 (30)九、关于未来5-10年接近传感器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建议 (31)(一)、2023-2028年接近传感器业发展趋势展望 (31)(二)、2023-2028年接近传感器业宏观政策指导的机遇 (31)(三)、2023-2028年接近传感器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32)(四)、2023-2028年接近传感器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2)十、未来接近传感器企业发展的战略保障措施 (33)(一)、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及时调整组织结构 (33)(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34)1、制定总体人才引进计划 (34)2、渠道人才引进 (35)3、内部员工竞聘 (35)(三)、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35)十一、接近传感器成功突围策略 (36)(一)、寻找接近传感器行业准差异化消费者兴趣诉求点 (36)(二)、接近传感器行业精准定位与无声消费教育 (36)(三)、从接近传感器行业硬文广告传播到深度合作 (37)(四)、公益营销竞争激烈 (37)(五)、电子商务提升接近传感器行业广告效果 (38)(六)、接近传感器行业渠道以多种形式传播 (38)(七)、强调市场细分,深耕接近传感器产业 (38)申明中国的接近传感器业在当前复杂的商业环境下逐步发展,呈现出一个积极整合资源以提高粘连性的耐寒时代。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201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十月
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 传感器概述 ........................ 1
1.1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 1 1.2 传感器产业发展历程 ...................................... 3 第二章 全球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 ............ 5 2.1 市场规模 ......................................................... 5 2.2 区域分布 ......................................................... 6 2.3 主要厂商 ......................................................... 7 第三章 国内传感器产业发展情况 ............ 8 3.1 市场规模 ......................................................... 8 3.2 政策环境 ......................................................... 9 3.3 区域分布 ....................................................... 10 3.4 主要厂商 ....................................................... 11 3.5 国内主要传感器产品 .................................... 12 3.6 研发重点 ....................................................... 12 第四章 国内传感器主要应用领域 ........... 13 第五章 传感器产业与技术发展趋势 ......... 14 5.1 促进传感器产业与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14

磁性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主要企业、市场规模、份额及发展趋势

磁性传感器市场调研报告-主要企业、市场规模、份额及发展趋势

磁性传感器市场报告主要研究: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产能、产量、销售、产值、价格、成本、利润等磁性传感器行业竞争分析:原材料、市场应用、产品种类、市场需求、市场供给,下游市场分析、供应链分析、主要企业情况、市场份额、并购、扩张等磁性传感器用于测量磁通量和/或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它们主要用于科学测量、导航和消费设备。

磁性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和现代工业中,通过感应磁场强度来测量电流、位置、方向等物理参数。

磁性传感器可以根据测量总磁场还是磁场矢量分量进行分类。

用于生产这两种类型的磁性传感器的技术涵盖了物理和电子学的许多方面。

2023年全球磁性传感器市场规模大约为194亿元(人民币),预计2030年将达到349亿元,2024-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9%。

全球五大磁场传感器(Magnetic Field Sensors)制造商分别是Infineon、Allegro MicroSystem、Asahi Kasei Microdevices、Shanghai Orient-Chip Technology和NXP,,占比约54%。

亚太地区是最大的市场,份额超过40%,其次是北美和欧洲,份额约为28%和22%。

就产品类型而言,霍尔效应型传感器占据了整个市场的最大份额,约为67%。

就应用而言,最大的应用是汽车,其次是消费电子和工业与基础设施。

主要驱动因素: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是磁场传感器的两个最大市场,并且预计都将继续增长。

磁场传感器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电动助力转向和其他汽车应用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以及对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和其他消费设备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磁场传感器的增长市场。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磁场传感器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包括灵敏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提高。

这些进步使磁场传感器更加通用,并使其能够用于更广泛的应用。

工业自动化需求不断增长:工业自动化的需求不断上升,磁场传感器是许多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关键组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最新的汽车传感器产业链总结汽车传感器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简称ADAS,是利用安装于车上的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在第一时间收集车内外的环境数据,进行静、动态物体的辨识、侦测与追踪等技术上的处理,从而能够让驾驶者在最快的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以引起注意和提高安全性的主动安全技术。

汽车传感器装备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提升单车信息化水平的传统微机电传感器(MEMS)和为无人驾驶提供支持的智能传感器两大类。

MEMS 在汽车各系统控制过程中进行信息的反馈,实现自动控制,是汽车的“神经元”。

而智能传感器则直接向外界收集信息,是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

01汽车智能化的根基——传感器传感器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来源,是车辆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关键部件。

传感器通常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是将上述非电量转换成电参量,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转换元件输出的电信号经过处理转换成便于处理、显示、记录和控制的部分。

从目前汽车传感器装备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提升单车信息化水平的传统微机电传感器和为无人驾驶提供支持的智能传感器两大类。

▲汽车传感器的构成传统传感器:各个系统控制过程依靠传感器,进行信息的反馈,实现自动控制工作,是汽车的“神经元”。

汽车传统传感器依照功能可以分为压力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气体浓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等 8 类。

汽车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动力总成系统,车身控制系统以及底盘系统中。

汽车传感器在这些系统中担负着信息的采集和传输功用,它采集的信息由电控单元进行处理后,形成向执行器发出的指令,完成电子控制。

▲传统传感器分类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是无人驾驶车辆的“眼睛”。

随着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突破,汽车电子开始注重传感器的智能化发展;汽车正在向一台安全联网的自动驾驶机器人快速演进,进行环境感知、规划决策,最终实现安全抵达目的地。

目前应用于环境感知的主流传感器产品主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等四类。

▲智能传感器分类02MEMS 传感器:汽车微感官MEMS 传感器是在半导体制造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采用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来的新型传感器。

MEMS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车身稳定程序(ESP)、防抱死(ABS)、电控悬挂(ECS)、胎压监控(TPMS) 等系统。

其中,压力传感器、加速计、陀螺仪与流量传感器是汽车中使用最多的 MEMS 传感器,占汽车 MEMS 系统的 99%。

▲MEMS 应用广泛▲MEMS 传感器价值较为集中MEMS 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是未来构筑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的主要选择之一,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微型化、2)硅基加工工艺、3)批量生产、4)集成化。

1)微型化:MEMS 器件体积小,单个尺寸以毫米甚至微米作为计量单位,重量轻,耗能低。

MEMS 更高的表面体积比(表面积比体积)可以提高表面传感器的敏感程度。

2)批量生产:以单个 5mm5mm 尺寸的 MEMS 传感器为例,用硅微加工工艺在一片 8英寸的硅片晶元上可同时切割出大约 1000 个MEMS 芯片,批量生产可大大降低单个MEMS 的生产成本。

3)集成化:一般来说,单颗 MEMS 往往在封装机械传感器的同时,还会集成 ASIC芯片,控制 MEMS 芯片以及转换模拟量为数字量输出。

▲MEMS 与 ASIC 芯片集成化封装▲MEMS 可批量生产降低制造成本国外大厂垄断 MEMS 传感器市场,市场集中度较高。

根据 HIS Automotive 统计,2017年全球 MEMS 前三大供应商(博世、森萨塔、恩智浦)占据了 57%的市场份额,其中博世占据鳌头,2017 年市占率达到 33.62%,森萨塔市占率达到 12.34%,恩智浦市占率达到11.91%。

电装(8.94%)、亚德诺(8.51%)、松下(7.45%)、英飞凌(7.23%)等厂商也占有一定份额。

国外大厂产品线广、技术领先、客户众多、形成较高的进入门槛。

MEMS 传感器的研发难度及其制造工艺的复杂性是形成行业壁垒的主要原因。

Invensense、英飞凌等国外厂商拥有 2 到 3 条产品线,博世、电装、意法半导体等 MEMS 产品线超过 4 条。

相比之下,小供应商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大批量生产制造,因此排名靠前的大供应商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

MEMS 传感器装配量和价值量与其装配车型价位成正比。

目前平均每辆汽车包含 24个 MEMS 传感器,而在高档汽车中,大约会采用 25-40 个 MEMS 传感器。

例如 BMW高端车型仅发动机就可以用到 20-40 个传感器,而入门级车型仅 5 个左右。

常用 MEMS传感器后装单车价值在 2000-20000 元不等;合资车通常不低于 4000 元,而自主品牌仅 2000 元左右,高端车型约为 10000-20000 元。

预计到 2019 年 MEMS 传感器市场规模可达到 420.13 亿元;随着智能化和电动化的提升,2020 年和 2021 年市场规模可分别达到 446.21 亿元,472.27 亿元,2015-2021 年复合增速为 6.5%。

03智能传感器:自动驾驶核心1毫米波雷达:ADAS 系统核心传感器毫米波雷达是指利用波长 1-10nm,频率 30GHZ-300GHZ 的毫米波,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差算出距离。

毫米波雷达始用于军事领域,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开始逐渐应用于汽车领域。

毫米波雷达的优势主要为以下 3 个方面:1)探测性能稳定、作用距离较长、环境适用性好。

2)与超声波雷达相比,体积小、质量轻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3)与光学传感器相比,毫米波雷达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强,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

但也存在着成本较高,对行人的识别较为困难等不足之处。

▲毫米波雷达优劣势77 GHz 在性能和体积上都更具优势。

目前车载雷达的频率主要分为24GHZ 频段和77GHZ 频段。

与 24GHz 毫米波雷达相比,77GHz 的距离分辨率更高,体积更是小了三分之一。

2018 年,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纳入评分体系,从而将带动 77GHz 毫米波雷达在未来的市场需求。

而从长远来看,77GHz 毫米波雷达的体积更小、探距更长,使得其较 24GHz 毫米波雷达将具备更大的市场空间。

▲毫米波雷达 24GHz 和 77GHz 比较24GHz 与 77GHz 毫米波雷达兼备于 ADAS 的长短距检测。

毫米波雷达因其硬件体积小,且不受恶劣天气影响,被广泛应用在 ADAS 系统之中。

24GHz 目前大量应用于汽车的盲点监测、变道辅助。

雷达安装在车辆的后保险杠内,用于监测车辆后方两侧的车道是否有车、可否进行变道。

77GHz 雷达在探测精度与距离上优于 24GHz 雷达,主要用来装配在车辆的前保险杠上,探测与前车的距离以及前车的速度,实现的主要是紧急制动、自动跟车等主动安全领域的功能。

完全实现ADAS 各项功能一般需要“1长+4 中短”5 个毫米波雷达,奥迪 A8 搭载 5 个毫米波雷达(1LRR+4MRR),奔驰 S 级搭载 6 个毫米波雷(1LRR+6SRR)。

目前 77GHz 的毫米波雷达系统单价在 1000元左右,24GHz 毫米波雷达单价在 500 元左右。

▲毫米波雷达在 ADAS 系统中的应用毫米波雷达关键技术被外商垄断,集中度较高。

在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是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目前毫米波雷达技术主要由大陆、博世、电装、奥托立夫、Denso、德尔福等传统零部巨头所垄断;其中,77GHz 毫米波雷达技术被垄断于博世、大陆、德尔福、电装、TRW、富士通天、Hitachi 等公司手中。

2016年,博世和大陆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占有率均为 17%,并列第一;电装、海拉并列第二,市场份额为 11%,采埃孚占据 8%,德尔福占据 6%,奥托立夫占据 4%。

前七大供应商巨头市场占有率达到 73%。

▲毫米波雷达海外主要供应商及产品国内毫米波雷达依赖进口,受限国外技术封锁,24GHz 毫米波雷达是主流方向。

目前中国市场中高端汽车装配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全部都依赖国外进口,市场被美、日、德企业垄断,价格昂贵,并采取了技术封锁,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国内自主车载毫米波雷达产品总体仍处于研制阶段。

考虑到研发成本和 77GHz 开发技术受限,目前国内厂商对于毫米波雷达的研发方向集中于 24GHz。

国内市场上,24GHz 毫米波雷达的产品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供应链已经相对稳定,24GHz 的核心芯片能从英飞凌、飞思卡尔等芯片供应商获得。

据麦姆斯咨询研究表明,2016 年中国汽车预装毫米波雷达的数量达到 105 万个,其中 24GHz 雷达占比 63.8%,77GHz 雷达占比 36.2%。

根据测算,毫米波雷达 2019、2020 年以及 2025 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 4.7 亿元、36亿元、80 亿元。

2017-2025 复合增长率达到 58%左右。

2激光雷达:L3-L5 自动驾驶中的关键激光雷达是一种综合的光探测与测量系统,通过发射接受激光束,分析激光遇到目标对象后的折返时间,计算出目标对象与车的相对距离。

目前常见的有 8 线、16 线、32 线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线束越多,测量精度越高,安全性越高。

激光雷达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已在航空航天、测绘等领域进行了应用。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L3 级别自动驾驶中开始应用激光雷达,由于其高精度、实时 3D 环境建模的特点将成为L3-L5 阶段中最为关键的传感器。

▲激光雷达工作原理▲Velodyne HDL-64E 激光雷达 3D 呈像激光雷达固态化是未来趋势,存在小型化、低成本优势。

业内降低激光雷达成本主要有两个方式:1)取消机械旋转结构、采用固态化技术根本性降低激光雷达成本。

固态激光雷达体积更小,方便集成,并且系统可靠性提升,因此激光雷达有向固态发展的趋势。

2)降低激光雷达线数,组合使用多个低线数激光雷达。

从机械旋转式过渡到混合固态再到纯固态激光雷达,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技术迭代更新,成本不断降低,激光雷达也在不断向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发展。

激光雷达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 Velodyne、Ibeo、Quanergy 三家企业中。

美国Velodyne 的机械式激光雷达起步较早,技术领先,最新已推出 128 线原型产品VLS-128,同时与谷歌、通用汽车、福特、Uber、百度等全球自动驾驶领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占据了车载激光雷达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