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与应用作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

1.通信子网终端系统

2.语法语义

3.局域网广域网

4.数据链路层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三、综合题

1.什么是网络协议?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

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语义: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同步:规定了事件的执行顺序。

2.画出OSI-RM模型的结构图,并简要说明各层次的功能。

物理层: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进而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取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控制着通信子网的运行,为以分组(packet)为单位的数据包通过通信子网选择适当的路由,并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通过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为上层屏蔽低层的数据传输问题。

会话层:负责维护通信中两个结点之间的会话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以及数据的交换。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主要包括数据格式变换、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等功能。

应用层:为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服务,它包含了各种用户普通使用的协议。

一、填空题

1.10000 40000

2.100 5

3.双绞线同轴电缆

4.频分复用码分复用

二、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A

三、综合题

1.假设带宽为3000Hz的模拟信道中只存在高斯白噪声,并且信噪比是20dB,则该信道能否可靠的传输速率为64kb/s的数据流?

按Shannon定理:在信噪比为20db的信道上,信道最大容量为:

C=Wlog2(1+S/N)

已知信噪比电平为20db,则信噪功率比S/N = 100

C = 3000⨯log2(1+100)=3000⨯6.66=19.98 kbit/s

则该信道不能可靠的传输速率为64kb/s的数据流。

2.带宽为6MHz的电视信道,如果使用量化等级为4的数字信号传输,则其数据传输率是多少?假设信道是无噪声的。

由奈氏准则,其数据传输率=2Wlog2 M =2×6 M×log2 4=24Mbit/s

3.简述三种基本的交换技术及其特点。

三种基本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其特点:

(1)电路交换是一种实时交换,处理过程都包括呼叫建立、通信(信息传送)、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2)报文交换的交换节点采用存储 / 转发方式对每份报文完整地加以处理,每个报文传送时,没有连接建立/释放两个阶段。

(3)分组交换也是一种存储—转发处理方式,其处理过程是需将用户的原始信息(报文)分成若干个小的数据单元(分组)来传送。

4.一个报文的比特序列为1101011011通过数据链路传输,采用CRC进行差错检测,如所用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1,试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生成多项式G(X)=X4+X+1对应的二进制序列;(2)计算报文的比特序列的循环冗余校验码;(3)简述CRC码的检测过程。(1)生成多项式为g(X)=X 4+X+1,则其编码为10011,r=4。

(2)

1100001010

10011 11010110110000

10011

10011

10011

10110

10011

10100

10011

1110

(3)在接收端可以将接收码组R(x)用原生成多项式g(x)去除。当传输中未发生错误时,接收码组与发送码组相同,故接收码组R(x)必定能被g(x)整除;若码组在传输中发生错误,R(x)被g(x)除时可能除不尽而有余项。

一、填空题

1.冲突检测 冲突避免

2.1 10

3.10Mb/s 双绞线

4.直通交换方式 无碎片交换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B

6.D

三、综合题

1. 试述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CSMA/CD 原理。

(1)载波监听 是指每个计算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发送数据,以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2)多点接入 是指在总线式局域网中,有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根总线上,共享总线的信道资源。

(3)冲突检测 是指发送数据的计算机在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必须监听传输媒体,判断是否发生了冲突。

2.假设在一个采用CSMA/CD 协议的网络中,传输介质是一根长度为1000m 长的完整电缆,传输速率为100Mbit/s ,电缆中的信号传播速度是200 000 km/s 。

(1)求能够使用此协议的最短帧长。

(2)若最小数据帧长度减少40 比特,则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至少需要增加还是减少?具体变化多少米?

(1)争用期2τ=2×1000/(2×108)= 1×10-5 (s),最短帧长为争用期内传输的比特数,即:

Lmin=2τ*C= 1×10-5×1×108=1000(bit)

(2)若最短帧长减少,而数据传输速率不变,则需要使冲突域的最大距离变短来实现争用期的减少。因此假设需要减少的最小距离为s ,单位是m ,则可以得到下式:

)1040/(1)]10[s/(2288⨯=⨯⨯

因此可得s=40,即最远的两个站点之间的距离最少需要减少40m 。

3. 简述以太网交换机转发帧的方式及其特点。

直通方式、存储转发方式、无碎片交换方式。其特点:

(1)直通方式在接收到数据帧的同时就立即按照数据帧的目的MAC 地址对帧进行转发。

(2)存储转发方式则需要将帧完全接收和缓存下来,然后根据帧头中的目的MAC 地址进行转发。

(3)无碎片交换方式要求交换机只有在收到64字节以后才开始以直通方式转发帧。

4.有5个站连接到以太网上。试计算以下三种情况下每一个站所能得到的带宽。(1)连接到一个10Mb/s 以太网集线器;(2)连接到一个100Mb/s 以太网集线器;(3)连接到一个10Mb/s 以太网交换机。

(1) 5个站共享10Mb/s 带宽;(2) 5个站共享100Mb/s 带宽;(3)每个站独享10Mb/s 带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