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人文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桂林地理位置

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

辖秀峰,象山,七星,叠彩,雁山5城区和灵川,兴安,全州,临桂,阳朔,平乐,荔浦,龙胜,永福,恭城,资源,灌阳12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5平方公里。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

2、桂林历史起源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

3、桂林市气候

桂林市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8摄氏度,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平均温度为二十八点五摄氏度左右,偶尔也有达三十多度的。平均年降雨量为1926毫米。每年都偶降小雪,持续时间都不长。雨水最多季节为四月至八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平均温度为八点三摄氏度左右,偶尔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一年四季游人均可前往游玩,其中五、六、七月最宜旅游。

4、桂林市土壤条件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5、桂林市植物资源

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6、桂林市民族文化

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壮、回、苗、瑶、侗等28个少数民族占全市总人口的8.5‰左右。全市聚居的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保持着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瑶族盘王节、达努节,苗族芦笙节、拉鼓节,侗族花炮节、冬节对中外旅游者具有极大吸引力。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虽共同生活在华夏民族的文化气氛中,却都保持着自身的风俗,包括服饰,食物,节日,宗教信仰,甚至语言文字。

壮族以壮锦为标志,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刘三姐,今有姑娘木叶歌,节庆有三月三歌节。壮族歌圩,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的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

苗族刺绣蜡染,工艺独特,芦笙踩堂,欢度良宵。苗族的旧年和汉族的春节相似,农历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买年货,出嫁的女子也随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瑶族住高山区,大桶药浴,淋漓痛快,驱风去病,实属民间一绝。节庆有打旗公节(农历5月14日),粽子祭祖,祈祷丰年。龙胜境内的瑶族分为盘瑶、花瑶和红瑶。盘瑶因崇拜"盘瓠"而得名,又名过山瑶;花瑶因其妇女服饰花色花纹多而得名;红瑶妇女服装分饰衫、花衣、便衣三种,从红瑶妇女的头饰就可区分少女、未婚妇女、已婚妇女。

侗族高超的建筑艺术,以风雨桥、鼓楼为代表。一杯拦路酒,醉人心扉。一曲拦路歌,情真意切。龙胜的侗族擅长建筑,宏伟壮观、凌厉飞扬的鼓楼和风雨桥,是侗乡重要的标识。全杉木结构,凿榫穿枋,架挑对接,吊脚悬空,不用一钉一铆,体现出一种朴素。侗族风情"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侗族传统交际联谊活动。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