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地质勘探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

编号:审字第14号———————————————————————————————————★————————————————————————————————

审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

铁矿地质勘探报告》决议书

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

提交报告单位: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

报告编写人:陈振兴

参加审批人: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组长

赵金印(高必松代)

省储委副主任、金属组付组长

赵生贵、项福智

省储委委员、金属组成员

钟道崇

省储委委员

贾怀周、武继德

省储委金属组成员

莫介槐、任端进、鄢少华阳龙宗(朱昶明代)

省储委办公室

任荫理、周明。

甘肃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金属及冶金辅助原料勘探报告审批专业组,于一九八0年四月十六日在兰州对“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M51铁矿地质勘探报告”进行了会议审查。该报告系省储委恢复前的积压待审项目,现予以补审,其审批决议如下:

一、地质勘探报告概况

1、M51铁矿,位于甘肃省阿拉善右旗卡休他他北约2.5公里,南距兰新铁路河西堡车站直距137公里,有简易公路,行程171公里。

2、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配合物探队,于一九六七年对M51航磁异常进行地质填图和地面磁法工作,同年进行钻探验证,证实为磁铁矿。一九六九年进行检查评价,寻找富铁、富铜等矿产。一九七二年四月提交地质勘探报告。

3、地质勘探工作方法以地质测量、钻探和采样化验为主。使用主要工作量钻探37个钻孔2628米,采集各类样品5878个,1:5千地质测量1.47平方公里。

4、矿区地层为震旦系黑云母石英千枚岩夹大理岩。矿区为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南,倾角42°—78°的单斜构造。火成岩发育,以与成矿有关形成矽卡岩母岩的辉长岩为主。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

南矿带由八个矿体组成。该报告提交的储量为北矿带,共有十六个矿体组成。其中③矿体较大,长1300米,厚12.9米,最厚31.5米,为似层状,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46°—81°。矿床为一隐伏的矽卡型磁铁矿床。北矿带富矿平均品位为48.18%,占总储量的34.17%;贫矿平均品位为32.89%,占总储量的60.32%;另有表外矿占总储量5.5%。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铁矿,呈致密块状和浸染状。矿石化学成分的主要有用组分是铁,伴生有益组分为钴、铜、镓,具综合回收利用价值。有害元素硫超过允许含量(富矿平均含硫为1.35%,贫矿平均含硫为1.93%),属高硫磁铁矿。

5、因无对口矿山企业和承担矿山设计单位,故按甘肃省地质局(71)甘革生字第6号文批复的工业指标,采用剖面法计算储量。

6、提交储量如下表:

二、审查意见

(一)成绩和优点

1、甘肃省地质局第六地质队,通过三年的野外工作,查明了M51航磁异常的性质为磁铁矿引起,完成了上级指示检查评价M51航磁异常,寻找铁矿的任务。

2、对矿区地层及火成岩基本特征以及区域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相应的调查研究,基本查明M51铁矿为一隐伏在第四系之下的中等规模、局部较富的磁铁矿床。

3、基本查明了矿石物质成分、结构和构造。对矿石的选矿性能进行了初步可选性试验,为下一步详细可选性试验提供了资料。

4、根据铁矿物质组分、品位和脉石成分等因素,均相应的划分了矿石类型和品级。

5、注意了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对伴生有益组分钴、铜、镓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分别计算了钴、镓的储

量。

6、对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和含矿矽卡岩的种类、物质成分、结构和岩相及其分布规律均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7、对成矿区域地质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寻找同类型铁、铜、钴矿床的远景区和找矿标志。

8、地质勘探方法和手段正确。计算储量方法合适,储量数经抽查验算基本准确。报告章节基本齐全。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文字报告中区域性的F2断层与1:5千矿区地质图上的F2断层是否是同一个断层,没有阐明。对1:5千矿区地质图上F2断层之西南震旦系地层走向北30°—50°东,倾角46°—85°,组成的背斜和向斜构造以及与另一组走向北50°—60°西,倾向南西,倾角大于42°的构造现象未予论述。同时对F4断层和10个钻孔中16处断层角砾岩、破碎带和TC2槽北破碎带等构造现象研究控制不够。

2、北矿带计算储量的16个矿体中,有14个为单孔单剖面见矿,因而对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及其变化规律,控制研究程度较差。控制较好的③号矿体,在8行与9行间、10行与12行间以12行与

14行间的⒁号矿体,其形态、产状、矿石品级、空间位置和伴生元素等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是否为同一个矿体,值得研究。

同时对南矿带八个矿体的分布、规模、产状、形态和矿石类型、物质成分等基本特征,控制研究不够。

3、由于对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和矿区构造控制研究不够,加之对计算矿体厚度变化系数的公式和方法没有阐述,因而单纯根据矿体厚度变化系数,将该矿床划为“第一、二类——级稳定及稳定的矿床类型”。依据不足。

4、由于该矿为一隐伏矿床,显得对③号主矿体部分上下界线和沿走向往东的延伸以及③号主矿体之上的①号矿体沿走向往西和向深部的延伸情况,控制不够。

5、对于单独圈出的26个钴矿体,多为单孔单剖面控制,故对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等控制研究不够。对局部富集的铜矿(含Cu >0.5%),没有单独圈出计算储量,不便于综合回收。

6、对与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有关的断层破碎带、风化带和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和矿体及其顶底板近矿围岩的坚固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研究不够。

7、参与计算储量的21个钻孔中,有11个钻孔矿心采取率平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