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种全新的无产阶级新闻观,它在指导新闻工作中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引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新闻观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深刻意义的新闻传播思想。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包括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从诞生之日起,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我国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然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它的思想内容对我们当下的新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人民报刊,党报思想,继承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条件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观,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的背景
新闻也叫作消息,如果从当代的新闻发展程度来看,它的内容丰富、呈现方式多样。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并没有现在所拥有的光电等先进传播技术,报纸是他们传播思想的重要工具。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性社会思潮,它在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各种弊端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指导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方面发挥着思想指引功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做斗争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枪林弹雨的战场,另一个是思想舆论阵地。
在西欧原始资本主义积累初期,德、英、法等国的无产阶级思想受到了极端压迫,但是无产阶级在本国中还是采取了一些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他们意识到这种压抑,并开始有意识的反抗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从那时起,工人中的一些善于思考的人,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知识分子,为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解放,通过创办报刊、建立政治或教育方面的工人组织,开始以独特的方式提出无产阶
级对社会传播、报刊的认识和要求。[2]在英国伦敦的一些工人也组织成立了“争取廉价与正真报刊的工人协会”,该协会也尝试表达了无产阶级精神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没有达到实质性的效果。19世纪40年代,英、美、法、德等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以英国为首的世界市场体系也已经较为完善。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但是,当时的德国还处在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经济上的发展受到政治上的阻碍,资本主义在德国的步伐受到了桎梏,面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德国国内的农民群众、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等要求改变现状,实现德国的统一。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他开始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由于没有出版自由,就不能有工人运动,这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从争取出版自由出发来创立他的新闻学说,“我们不仅用矛头而且要用斧子去为它(指出版自由)战斗”的意义了。[3]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来源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当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思想来源。报刊本身就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都是置身在经济的土壤之中。但是,也深受政治的影响,这些影响不过是起阻碍或促进作用,表现在不同的派别立场上,它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出生来看,他们先后出生于1818年和1820年,并且都是出生在普鲁士王国的莱茵省,莱茵省是当时德国政治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并且在地理位置上靠近法国,就是这样一个国情却给予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审视世情的新视角。马克思进入大学后,虽然学习的是法律专业,但是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都摆在历史和哲学上。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来源,如果从历史方面来看,则可以溯及到1644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约翰-弥尔顿提出的“出版自由”口号;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的马拉的《人民之友报》的办报实践,人权宣言的公布;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权力法案》等。[4]
马克思大学毕业后担任了《莱茵报》的主编,这是他新闻观思想实践来源的正式起点。在这一期间,他遇到了一个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具有典型意义的“林木盗窃问题”的案件,议会对这件案子的判决明显是偏袒贵族,这引起了全国民众对议会的强烈不满,马克思也对此案件的决定感到十分愤慨,于是他在《莱茵
报》上发表了《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一文,该文的出发点和目的是捍卫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物质利益,揭露普鲁士国家关于林木盗窃的立法和省议会维护地主特权、反对人民利益的封建反动本质。[5]恩格斯虽然初中就被迫辍学,但他自主的学习弥补了这一遗憾,他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让他的思想和马克思殊最终途同归,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1839年,恩格斯在《德意志电讯》发表了《乌培河谷来信》,文章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流露出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两位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在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过程中,与报刊紧密联系,通过对舆论阵地的建设来更好的发挥这一工具的作用,从他们在报刊上发表的相关文章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报刊思想的理论之萌芽。
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认识而不断发展的,长期的革命实践也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一)人民报刊思想的阐发
1842年初,马克思发表了《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在该文中,马克思阐发了自己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思想:新闻出版自由的精神实质——人类精神的特权;新闻出版自由的宗旨——人民性;新闻出版的最主要的自由——不要成为一种行业以及新闻出版自由与物质利益的关系。[6]新闻的自由观是马克思在进入《莱茵报》之初所追求倡导的,这也是他反对当时书报检查制度的强烈呐喊。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在《莱茵报》工作的这一段时间内,他不断思考并撰文评论德国的社会现实,有关新闻出版自由的观点也逐渐上升到人的本质这样一个高度。随后,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等一系列的文章中马克思开始提出了“人民报刊”的概念。随着他对时局的分析和认识的加深,这一“人民报刊”思想的具体内容有逐渐形成:[7]
1.人民报刊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是人民精神的喉舌;
2.人民报刊是将人民同国家和整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有声的纽带;
3.人民报刊是治人者与治于人者之间的“第三个因素”;
4.人民报刊的本质是真实的;
5.人民报刊的品质是诚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