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开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开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开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
•【公布日期】2024.07.05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自然资源部关于公开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保障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的安全与质量,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应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我部组织修订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强制性国家标准(计划号:20173393-Q-466)。

现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公开—意见征集”查询下载。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均可提出意见或建议。

有关意见和建议请于2024年9月10日前反馈我部,电子文档请同步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标准起草单位印洁
电话:136****4499
邮箱:**************.cn
2.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尹彤李敏
电话:************/66557270
传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64号自然资源部
邮箱:100812
自然资源部
2024年7月5日附件:
1.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
2.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地理信息国家标准(截止到2017年6月)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的 测绘与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截止到 2017 年 6 月)
序 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概要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的测试要求、功能测试、 性能测试、产品化测试,以及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评价结 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开发机构、 第三方测试机构、 用户及相关人员进行地理信息软件的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和评 价测试。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基本 要求、评价体系、评定和服务质量报告的编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运行服务质量的评 价。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定义了以总体均值和总量估计为目标的空间 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本概念,规定了空间抽样与统计推断的基 本模型、实施过程、抽样参数、样本量计算方法、统计算法和 统计推断报告内容等。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具有空间分布的对象的抽样与统计推 断。 本标准规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内容、系统设计、建 库、系统集成、测试、验收、安全保障与运行维护的总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其它各类地理信息 相关数据库的建设也可参照执行。 本标准规定了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内容、构 成及要求,包括数学基础、精度和现势性要求、数据分层和组 织、选取原则和指标、要素和属性内容、元数据等。 本标准适用于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的生产、建 库、更新和分发服务。 本部分通过定义用于描述影像和格网数据所必备的框架,扩展 了现有的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提供了有关获取数据测量仪器 的特性、仪器测量过程的几何性质、数字化原始数据的生产过 程等信息。描述了从原始数据派生地理信息过程中所需要的元 数据, 包括生产过程中测量系统的特性、 处理方法和计算过程。 本部分作为 GB/T 30170-2013 的扩展部分,规定了用参数值或 函数描述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它采用 GB/T 30170-2013 的模 式,将一个以坐标表示的位置与一个参数值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CRS),该空间-参数坐标参照系可 以扩展到包含时间。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和标 记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正射影像地图的生产、 质量控制、分发和使用。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分类、技术要求、内容及表达、质量检验等,适用于 1∶500 1∶1 000 1∶2 000 地形图的生产、质量控制、分发和 使用。

(完整版)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完整版)地方标准编制说明.doc
目前,关于公路工程新改建项目的施工招投标及施工管理文件和标准规程较多,关于公路养护工程的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发行的较少。本范本为新编制的地方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指南,在技术条款编制过程中参考借鉴了相关标准、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6)、《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JTG/T J23-2008)、《安徽省路网项目精细化管理与关键技术施工指南》《最新公路养护新技术与病害分析防治及抢修指导全书》(交通部公路司编)等相关内容,同时参考了《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指南》(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346-2014)等。
7、桥梁工程:本章分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梁附属工程、桥梁维修加固、涵洞维修共六节。其中桥梁基础节中又分为钻孔灌注桩、挖孔灌注桩、沉入桩、扩大基础及承台四个分项;下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墩台身、墩台帽盖梁两个分项;上部构造节中又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施工、后张法预应力施工、预制与安装、支架上现浇箱梁、悬臂浇筑预应力连续箱梁、节段梁预制与悬臂拼装、桥面整体化及调平层共七个分项;桥梁附属工程节中又分为垫石及支座安装、桥面排水、护栏、伸缩装置共四项;桥梁维修加固节中又分为混凝土表层缺陷处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粘贴钢板加固、粘贴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增大截面加固、扩大基础加固、桥面病害处理、支座更换、伸缩缝更换等;本章各分项分别按上述各项内容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检验和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
3、总体框架:范本主要内容有招标公告/投标邀请书、投标人须知、评标办法、合同条款及格式、工程量清单、图纸、技术条款、投标文件格式等八个篇章。
4、总则其中第100章承包人驻地建设应按照安全、环保、实用的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少占农田的原则可以自建条件允许可以刻租赁。项目管理机构、驻地建设、拌合站建设等应根据项目规模,结合项目特点等因地制宜进行建设。对规模较小的项目,可借用现有的或附近的设备、设施。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文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文

地方标准
《。


编制说明。

单位
一、工作简况
编制地方标准《。

》,旨在。

,指导。

、规范。

、统一。

等等。

1.任务来源
本标准任务来源于。

文件、。

通知、。

政府单位等等
2.起草单位。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目前,。

处于。

水平,制定《。

》后有什么效果。

三、主要起草过程
本《。

》。

开始、参与人员、相关部门、人员指导。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了《。

》、《。

》、《。

》等标准。

本标准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简要介绍一下《。

》中的各个条款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依据和结果
在本标准起草和编制过程中,征求了相关单位意见,同意该标准的内容。

七、作为推荐性或强制性标准的建议及其理由
建议《。

》编写标准作为。

标准发布实施。

理由。

八、贯彻执行的措施建议
为了《。

》执行,建议。

,加强培训指导,。

达到。

效果。

《。

》标准
起草小组
年六月。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地形要素数据规范》编制说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2014年9月3日目录1 工作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任务来源 (2)1.3 主要工作内容 (2)2 编制原则和依据 (3)2.1 编制原则 (3)2.2 相关标准规范 (3)3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4)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4)5 标准主要内容特别说明 (5)5.1数据分幅说明 (5)5.2数据分层说明 (5)5.3 数据格式说明 (5)5.4要素选取表示说明 (5)5.5现势性说明 (6)5.6元数据说明 (6)6 预期社会经济效果 (6)7 贯彻国家标准的要求及措施建议 (7)7.1 贯彻要求 (7)7.2 实施日期建议 (7)1 工作概况1.1 项目背景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作为重要的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各领域。

“十五”起,全国各省区开始开展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至“十二五”初,大部分省区已建立了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部分省份开展了相关更新工作。

1:10000地形要素数据是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重要数据产品之一。

目前,与1:10000地形要素数据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方面,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等,但缺乏具体描述1:10000地形要素数据产品规格和具体指标的标准规范,不利于1:10000基础地理信息的生产、建库、更新与和分发服务。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1:10000基础地理信息产品标准,各省区建立的1:10000数据库的产品模式、技术指标等各不相同,难以交换共享、集成应用。

为实现全国各省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规范统一、与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关联衔接奠定基础,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部署启动了全国1:10000数据库整合升级工作。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讨论稿)《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编写组二00二年八月目录1 总则 (4)2 术语、符号和代号 (5)2.1术语 (5)2.2符号 (5)2.3代号 (5)3城市基础地理数据集内容及质量要求 (6)3.1一般规定 (6)3.2基础控制数据 (8)3.3 数字线划图(DLG) (8)3.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11)3.5 数字高程模型(DEM) (12)3.6 数字栅格地图(DRG) (14)3.7三维城市模型数据 (16)3.8 综合管线数据 (17)3.9相关数据 (18)3.10城市基础地理数据的质量检查验收 (21)4 城市基础地质数据集内容及质量要求 (21)4.1 一般规定 (21)4.2 地貌数据 (21)4.3 地层数据 (23)4.4 地质构造数据 (23)4.5水文地质数据 (24)4.6地震地质数据 (25)4.7环境地质数据 (25)4.8 地质资源数据 (26)4.9城市基础地质数据集的质量要求 (26)5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基本要求 (36)5.1 空间参考系、存储单元及命名规则 (36)5.2 要素分类编码与符号化 (36)5.3 元数据标准 (38)5.4 城市空间基础数据交换格式 (39)5.5城市空间基础数据的更新原则 (40)6 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设计 (44)6.1 一般规定 (44)6.2 数据库组织 (44)6.3 数据库设计 (45)7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58)7.1 软硬件与网络技术要求 (58)7.2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功能要求 (59)8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 (60)8.1 一般规定 (60)8.2 安全保密管理 (61)8.3 权限管理 (62)8.4 数据备份的基本要求 (63)8.5 系统维护 (63)9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分发服务 (63)9.1 一般规定 (63)9.2 分发服务的技术要求 (64)9.3 特定信息技术的服务 (66)9.4 服务监管技术要求 (66)1 总则1.01为了统一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各种空间基础数据,以适应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类说明

国家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标准类说明
根据地理空间数据及其维护的特点,规定地理空间数据的组织与命名、压缩、恢复、存储与备份 505 的规则、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专业类
地理信息 土地 地理信息 水利 地理信息 海洋 地理信息 农业
600 以上述 5 类标准为基础,面向专业应用的地理信息接口标准。
601 土地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2 水利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3 海洋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604 农业技术工作中涉及的地理信息标准。
为统一规范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基础,定义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的概念模式,说明定义一维、二 维和三维坐标参照系,确定描述坐标参照系统的统一要求,同时说明从一个坐标参照系到另一坐 标参照系所需要的信息。如,大地基准、深度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地理点位置的纬度、 102 经度和高程的标准表示法;线性参照系;基于地理标识符的空间参照;建立地理格网系统和代码 等。为保证各类数据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和交换的空间位置的一致性,提供多源、多尺度地 理空间信息整合的科学、一致、规范的定位框架。 103 地理信息领域的术语及其简短定义。 104 定义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特征的概念模式和基于这些模式的一套空间操作。 定义描述地理信息时间特性的概念,提供用于定义时间要素属性、要素操作、要素关系和定义地 105 理信息的时间特征的元数据的基础,同时提供时间信息交换。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地理信息的 时间特性,强调有效时间,而不是事务处理(transaction)时间。 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形式化的模式语言(UML),作为开发计算机可解译的地理信息模式语言。以 106 便严密地阐述和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与互操作服务。 规定测试的框架、概念和方法,定义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的准则和方法。针对标准中各种强制性 107 要求以及可选性要求,测试对象可以是数据、方法、软件产品或服务,有助于与其他相关标准一 致性的检验。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范本)

附件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目的意义
简述产业发展现状,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可行性,预期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等。

二、任务来源
说明项目来源文件。

三、编制过程
按时间节点或工作进度简述编制过程。

四、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立
简述标准主要内容技术指标确定的依据,包括实地调研、查阅资料、试验论证等。

五、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关系
简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相关技术要求。

六、实施推广建议
简述适合地域、领域及注意事项等。

—1 —。

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实施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实施工作的通知

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实施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测绘局•【公布日期】2008.05.06•【文号】国测国字[2008]40号•【施行日期】2008.05.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测绘局关于做好强制性国家标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实施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局所属有关单位:国家测绘局组织制定的《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以下简称“标准”)已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编号为:GB 21139-2007),并于2008年3月1日起实施。

为做好本标准的宣传、贯彻实施及监督工作,确保标准得到认真执行,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一、制定标准的意义与作用国家测绘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在电子政务、公共安全、位置服务等方面,分类构建权威、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要求,确保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保障以地理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各类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顺利进行和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制定了《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将为保障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建设的统一和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规范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生产与认定行为、保护有关建设工程的安全、维护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认真做好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各地区、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本地区相关单位进行集中培训和认真学习,并提出相关要求。

同时,要通过网络、报纸、期刊和杂志等各种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推动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各专业部门了解本标准。

推荐-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精品

推荐-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精品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任务来源:本规范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XXBAD31B05)”相关要求。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XX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XX]6号)文献),“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006~20XX)于20XX 年4月27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从20XX年开始提出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XXBAD31B05)”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安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相关试验验证,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高建恩、樊恒辉、李兴华、张星辰、白岗栓、马永清、陈云明、梁银丽、陈志杰、王继军。

表1地方标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编写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编制原则:本规范的编制原则: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3、立足于因地制宜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及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最新集成成果,其颁布、实施、应用有利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粮食安全保障及生态环境改善。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1〕13号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1〕13号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自然资规〔2021〕13号各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事业单位:《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厅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自2022年1月21日起试行,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12月22日浙江省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提升标准化支撑自然资源工作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浙江省标准化条例》《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确权登记、有偿使用、开发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耕地保护、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矿产、海洋、测绘地理信息等领域标准化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省自然资源厅负责全省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指导各地开展标准化实施工作。

设区市、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自然资源标准化工作。

第四条鼓励社会团体开展自然资源团体标准制订工作,引导企事业单位、公民积极参与自然资源标准制修订工作。

第五条省自然资源厅标准化职能处室具体负责全省自然资源标准管理工作。

主要承担编制标准工作计划,地方标准的立项申请、内容审查、评估、复审,指导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等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其他业务处室具体负责本职能业务范围的标准化工作,承担管辖业务的标准内容审查和标准宣贯工作。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编制说明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编制说明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编制说明标 准 名 称: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 项 目 编 号: 2018-ZD-21制、修订类型: 制定主要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归 口 单 位: 青海省自然资源厅起草时间: 2018年2月---2018年10月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2018年2月,由青海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申请地方标准的立项,根据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的《关于印发青海省2018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青质监标函[2018]64号),批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 电子地图规范》(2018-ZD-21)地方标准的制定。

(二)起草单位起草单位:青海省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三)主要起草人姓 名 性别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任务分工 祝茂良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王 苑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 标准框架制定标准框架制定张 晶 女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及规范编写 许长军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杨鸿海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框架制定晁 剑 男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具体组织实施 刘 慧 女 高 工 青海省地理国情监测院 具体组织实施 欧尔格力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具体组织实施刘 楠 男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 牛艳霞 女 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范编写 王 英 女 工程师有限公司青海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杨 庆 女 助理工程师规范编写有限公司王 转 女 助理工程师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规范编写 吴析楚 男 高 工 青海省地理信息中心 标准内容审核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建设省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为政府、公众、企业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公布日期】2021.11.17•【文号】•【施行日期】2021.11.17•【效力等级】行业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七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标准化工作进行重大改革战略部署,适应地理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及多样性特点,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根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有关精神,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建立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互补、完善配套的地理信息产业标准体系,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供市场选用,促进我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转型升级、产业发展。

第三条制定本规定的依据包括国家标准GB/T 20004.1-2016《团体标准化第一部分:良好行为指南》、《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等。

第四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化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团体标准(以下亦简称“标准”)为自愿性标准,协会会员约定采用,产业单位可自愿采用。

第六条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相关政策。

(二)坚持开放、公平、透明、协商一致原则,保证所有会员均有权参加,享受同等权利,承担相应义务。

(三)不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相抵触,符合强制性标准。

(四)妥善处理涉及专利、版权、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促进标准的推广和实施。

(五)有利于促进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

(六)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七)有利于保证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

01
标准制定的法律依据
0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03
标准实施的作用
04
对规定的释义
05
范围
06
规范性引用文件
07
术语和定义
08
数学基础的要求
09
数据内容的要求
10
生产过程的要求
11
数据认定的要求
12
2009年2月
一、概述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第十四条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推荐性标准,国家鼓励企业自愿采用。”
*
4.3 比例尺系列应为:1:500、1:1 000、1:2 000、1:5 000、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1:250 000、1:500 000、1:1 000 000。 【释义】本条对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的比例尺提出要求。 地图是依一定的比例关系,将地理信息要素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表示出来,这里所谓的一定比例关系即为比例尺。它不仅反映了要素实地轮廓转变为图形表象的缩小成度,也反映了要素内容的精细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几何精度。本条列出了我国基本比例尺系列,对于每一种比例尺的地图或数据,国家都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如果要成为标准数据,其比例尺应是本条列出的11种比例尺中的一种。
[GB/T 13016-1991,1.9]
【释义】本条给出了标准中用到的三个术语的概念。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是本标准的核心词汇,其定义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 明确了它是地理信息数据的一种; 其作用,是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的基础; 列出了其通常包括的数据类型; 要求了应包括的属性内容。
【释义】本条列出了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文件。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申报201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陕质监标〔2012〕16号)的要求,西安公路研究院与长安大学起草了《公路桥梁(梁式桥)荷载试验技术规程》。

在经过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申报批准后,开始地方标准的起草工作。

主要包括以下阶段:资料收集——理论研究、方案制定与验证——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资料收集阶段:2013年1月到2013年4月,标准起草小组首先开展了标准资料收集工作。

起草小组广泛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等。

发现随着桥梁施工方法的进步、原材料的改良、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范、规程逐渐不能适应工程实践的要求。

具体体现在桥梁荷载试验方案制定过程中加载对象不明确、校验系数范围太大,且未考虑桥面铺装的作用、冲击系数计算有所欠缺等方面。

结合陕西省交通科技项目《中小跨径梁桥荷载试验关键技术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对梁桥结构加载效率、安全加载模式、考虑桥面铺装影响的结构校验系数范围、冲击系数及混凝土结构测试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完善既有的规范和规程,指导桥梁荷载试验工作。

理论研究、方案制定与验证:根据资料收集阶段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工作,对理论研究、回归分析所得结论进行实桥验证。

标准起草小组编制标准草案。

编制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在前期技术资料收集、调研、试验验证和总结基础上,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于2013年10月完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本标准修订项目由西安公路研究院提出和申报,西安公路研究院作为标准第一起草单位,长安大学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各主要参加单位及工作组成员所做工作见下表:主要参加单位成员主要工作项目组长,负责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的收集、石雄伟翻译,编制验证试验和方案,负责标准起草和编制说明编写工作。

袁卓亚参与方案确定、承担标准编写、组织和协调等工作。

陕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陕西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渭北旱地小麦保护性轮耕技术规程一、标准编制工作简况:1.标准编制的意义小麦是渭北旱塬第一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超过了550万亩,总产量26亿斤。

由于干旱缺水和土壤瘠薄,导致渭北旱地小麦产量低而不稳,平均单产不足500斤/亩。

夏秋雨季降水是渭北旱地小麦生产的主要水分来源,“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是旱作小麦田土壤水分管理的核心。

在渭北旱塬盛行的“冬小麦-夏闲”一年一熟农作制中,夏闲期普遍采用“多次翻耕-耙耱”或“翻耕-旋耕”土壤耕作法,频繁翻耕作业导致农田地表疏松裸露,土壤扰动加大了土壤水分蒸发散失,显著降低了夏闲期土壤蓄墒率,同时还增大了水土流失威胁,增加了土壤耕作的作业成本,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

少部分采用旋耕方式,存在旋耕过浅,表层土壤结构破坏严重现象。

在“冬小麦-夏闲”农作制中,实行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和深松等保护性耕作,能减少耕层土壤扰动量,增加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促进自然降水多蓄少耗,提高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同时还能避免秸秆焚烧污染,减轻水土流失,改善耕地质量。

因此,保护性耕作是渭北旱地麦田保水培肥和持续增产的重要技术措施,是“蓄水于土”、“藏粮于田”战略的重要体现。

但渭北旱塬麦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尚不完善,耕作、除草、施肥、播种和收获等小麦田间管理过程农艺和农机配套性差,农业机械化程度偏低、秸秆覆盖还田质量不高、施肥和播种农机不配套、田间作业质量较差等问题突出,缺乏成熟和完善的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导致农民实际生产应用困难。

同时,单项保护性耕作措施的技术效应均非十全十美,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如长期翻耕会形成犁底层,不利于蓄水保墒和作物根系生长,而长期少耕、免耕则会导致土壤紧实、容重增加、耕层变浅、表层养分富集和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不利于作物可持续生产。

需要通过免耕、深松和翻耕组成土壤轮耕模式来克服单一耕作措施缺陷,构建由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深松和秸秆还田翻耕等耕作措施组成的保护性轮耕技术模式与规程,促进旱作麦田土壤质量提升和作物持续增产。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编制说明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等15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综合[2018]7号)的要求,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负责推荐性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的制订工作。

二、项目背景及标准编制意义、原则(一)项目背景近二十年来,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日新月异,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工程建设领域。

我国地下空间工程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地下空间开发的领域由传统的民防工程向地下商业、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多种设施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综合性越来越强。

1997年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贯彻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依法管理的原则,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考虑防灾和人民防空等需要。

”随后,各个地方也相应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或暂行管理办法。

葫芦岛市发布了《葫芦岛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2002年),深圳市发布了《深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暂行办法》(2008年),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2009年)、《上海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条例》(2013年),绵阳市发布了《绵阳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

2020年1月深圳市开始对《深圳市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拟立法保护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集约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二)标准编制意义本次申请提出城市地下空间功能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跨行业学科领域提供统一分类体系的国家标准,不但规避不同分类体系相互矛盾的现状,更进一步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奠定基础。

国标《城市地下空间功能与地下工程分类标准》是一本基础性的标准,编制该标准基于以下几点必要性和迫切性:1、该标准是政府加强地下空间工程领域监管的急需,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编写要求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
三、试验验证:包括试验(或验证)准确度、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综述等;
四、知识产权说明:标准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说明;
五、采标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或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比较;
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包括处理过程、依据和结果;
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审批发布为推荐性标准或强制性标准的说明及理由;
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编制背景与意义随着测绘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传统的测绘活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测绘产品的表现形式越来越注重地理空间信息的表达。

测绘地理信息产业、技术与相关高新技术加速融合的趋势继续加强,新应用、新业务继续加速出现,产业活动更加繁荣,大众化趋势更为明显。

目前,新的地理信息专业如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地理信息工程等已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新兴的地理信息项目层出不穷: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天地图建设与推广应用、不动产确权与平台建设、地理信息三维数据生产与应用等。

在国内已有的测绘行业标准《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主要适用于测绘生产项目的项目设计和专业技术设计,其中所设立的设计过程及设计主要内容与这些新技术存在差距,故此现多家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在对这些新兴的地理信息项目设计时无规范可依,造成技术设计的过程内容不尽完善。

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要求,为新型地理信息项目的设计提供规范依据。

本标准的制定将填补省内空白,规定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过程及其主要内容,对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过程为指导和统筹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促进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的建设、协调、交流与集成,加强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计划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适用性,并规范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和市场秩序,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

依据《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管理类标准《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为待制定,故开展该标准制定工作。

为了使新制定的标准更科学、准确、合理,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组织了标准起草小组,确定标准制定原则,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1、预阶段2015年11月,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通过资料收集,研究论证标准制定可行性,并制定项目建议,编制了《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要求编制建议》。

2、立项阶段2016年5月,于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通过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的方式对项目建议进行充分论证,同意申请立项。

2016年10月,江西省地理国情监测遥感院向省质监局申请立项,2017年5月,省质监局正式同意立项。

3、起草阶段遥感院成立标准制定工作小组,制定工作计划和进度安排。

随后立即展开了资料收集、前期调研工作。

1)收集了国内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的相关现状;2)收集了国家和相关行业关于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相关材料;3)征求了我省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主要编制单位对于标准编制的各种意见。

4、讨论稿形成本标准起草小组对收集来的各种数据进行了细致、合理的分析,在充分考虑与之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于2017年12月提出了本标准的工作组讨论稿,并提交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讨论。

具体工作时间人如下表所示:时间段工作阶段工作内容预阶段研究论证标准制定可行性,制定项目建议。

编制《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要求编制建议》立项阶段开展资料收集、调研活动;2016年5月,于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通过专家咨询,会议讨论的方式对项目建议进行充分论证,同意申请立项;向省质监局申请立项,同意立项。

起草阶段成立编制工作小组;资料收集、调研;编制工作组讨论稿,经多轮研讨,形成讨论稿三、编制原则与依据按照“统一性、规范性、先进性、协调性”的原则,严格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2009),与《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 1004-2005)保持充分衔接,在此基础上开展地方标准编制。

具体编制原则如下:制定标准的目标是规定明确且无歧义的条款,为此标准应该:1)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2)表述清楚和准确;3)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4)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5)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

具体编制依据如下:(1)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2)GB/T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3)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GB/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GB/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GB/ 第3部分:引用文件;GB/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 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GB/ 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

(4)标准编写规则(系列)GB/ 第1部分:术语;GB/ 第2部分:符号;GB/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GB/ 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GB/ 第5部分:产品标准。

四、编制内容本标准主要编制内容如下:(1)术语与定义给出为理解标准中某些术语所必须的定义。

(2)总则对标准中各项要求做出说明,包括区分项目设计与专业技术设计、技术设计的原则、对设计人员的要求、设计编写的要求等。

(3)设计过程及要求按技术设计的流程,分阶段制定设计标准与其主要的内容。

从策划、需求调研、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更改方面明确各步骤的详细规定,突出体现地理信息项目的特色。

(4)设计输出的内容要求对设计输出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五、编制特点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注重与《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的衔接,充分考虑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与完善,最终编制的《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特点如下:(1)在技术设计过程中增加“需求调研”环节《测绘技术设计规定》中技术设计过程为“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在《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中,充分考虑地理信息技术特点,其技术设计过程为“策划、需求调研、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审评、验证(必要时)、审批”,在“策划”与“设计输入”之间增加了“需求调研”环节。

地理信息项目的用户方在对产品(或功能)上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增加“需求调研”环节能够更加直观地明确任务最终目标。

因此章节,描述了需求调研的方式、过程以及调查内容。

具体如下表所示:《测绘技术设计规定》设计过程《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设计过程相关说明策划策划大体一致,策划中增加了对需求调研的策划需求调研新增过程,描述了需求调研的方式、过程以及调查内容设计输入设计输入大体一致,技术输入增加了需求调研报告设计输出设计输出对设计输出的内容结构进行了增加审评审评一致验证(必要时)验证(必要时)一致审批审批一致(2)规定了地理信息项目设计书的内容与结构根据地理信息项目特点,对项目设计书的内容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并根据地理信息新技术的特点,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表述进行相应扩充与完善。

具体内容为章节,主要包括:1)增加了“需求分析”章节,对需求调研情况进行分析,使项目目标更加明确;2)“项目区域概况”增加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情况描述;3)将“已有资料情况”与“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章节进行合并,命名为“现有基础分析”,使地理信息项目中的资料情况与软硬件环境条件描述更加统一;4)“引用文件”调整至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依据”章节,增加了指导性文件;5)“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命名为“项目目标与具体内容”增加项目目标与内容描述,增加了成果形式;6)“技术设计”章节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特色,成果中增加了“软件类”、“支撑环境类”、“其他类”指标要求描述,质量保证措施中增加了管理制度措施、网络环境、质量监控体系、网络发布等方面的描述;7)“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章节,增加了划分项目的工作阶段、总体投资、经费来源描述。

具体如下表所示:《测绘技术设计规定》项目设计内容《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项目设计内容相关说明1概述1项目概述增加项目参与单位与各自职责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情况2项目区域概况对应,增加社会经济情况、地理信息基础3需求分析新增章节,描述需求调研与分析4 现有基础分析对应与,描述现有资料及软硬件条件3引用文件调整至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依据章节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项目目标与具体内容增加项目目标与内容描述,增加了成果形式5设计方案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技术规定上交及归档成果(或产品)及其资料内容及要求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6设计方案设计依据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技术规定预期成果(或产品)及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调整至4现有基础分析章节,设计依据中增加“指导性文件”中增加了“软件类”、“支撑环境类”、“其他类”成果指标要求描述中增加了管理制度措施,网络环境、质量监控体系、网络发布等方面的描述6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进度安排经费预算7进度安排和经费预算进度安排经费预算中增加了划分项目的工作阶段中增加了总体投资、经费来源描述7附录8附录一致(3)规定了地理信息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与结构根据地理信息项目特点,对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并根据地理信息新技术的特点,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表述进行相应扩充与完善。

具体内容为章节,主要包括:1)“项目概述”章节,增加了项目背景描述;2)“项目区域概况”增加了社会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情况描述;3)增加了“需求分析”章节,对需求调研情况进行分析,使项目目标更加明确;4)将“已有资料情况”命名为“现有基础分析”,增加了软硬件、网络环境等描述;5)“引用文件”调整至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依据”章节,增加了指导性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命名为“项目目标与具体内容”增加项目目标与内容描述,增加了成果形式;6)“技术设计”章节根据地理信息技术特色,增加了成果脱密、发布要求描述、增加了成果管理与应用方面的要求。

具体如下表所示:《测绘技术设计规定》专业技术设计内容《地理信息项目技术设计规定》专业技术设计内容相关说明1概述1项目概述增加项目背景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情况2项目区域概况对应,增加社会经济情况、地理信息基础3需求分析新增章节,描述需求调研与分析4 现有基础分析对应,描述现有资料及软硬件条件3引用文件调整至设计方案中的设计依据章节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项目目标与具体内容增加项目目标与内容描述,增加了成果形式5设计方案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技术路线或流程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质量控制环节和质检要求数据安全备份要求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有关附录6设计方案设计依据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技术路线或流程作业方法、设计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质量控制环节和质检要求数据安全、备份、脱密、发布要求成果管理与应用方面的要求预期成果(或产品)及技术指标有关附录增加了脱密、发布要求描述增加了成果管理与应用方面的要求(4)规定了设计更改文件的内容与结构增加了设计更改文件的内容与结构,设计更改文件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更改的基本情况、设计更改的原因、设计更改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